化学文献综述

化学文献综述
化学文献综述

安阳工学院

文献综述

姓名:葛会丹

学号:200905010024

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老师:贾太轩

2012-12-8

手型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摘要:随着化学化工的发展,人们已将重点转向如何更有效地模拟自然,高选择性地合成自然界中存在的那些具有特殊活性的物质,设计并合成具有新的特殊活性的物质。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和富有活力的领域就是手性物质的合成,简称手性合成。随着手性合成研究的深入,新型的高效手性催化剂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就其中一种催化剂即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做一介绍。所谓手性即立体异构形式,具有手性的两个分子的结构彼此间的关系如同镜像和实物或左手和右手间的关系,相似但不叠合。

关键词: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前言:

手性金属络合物的发现和认识对早期配位化学理论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在生

物无机化学,不对称催化剂,超分子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已知在一些重要体系中精确的分子识别和严格的结构匹配都与手性密切相关。近年来, 随着在国际范围内对有机化学新反应、新试剂需求量的急剧增长, 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成为世界各国有机合成和催化学家关注的焦点, 其中对含不饱和键的金属有机

化合物的研究尤为引人注意. 特别是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合成了许多高活性、高选择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并被广泛地用于催化有机化学反应. 有的立体选择性反应

甚至达到几乎定量的结果, 展现了它们在医药、生物及化工等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而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课题. 随着对手性金属络合物的深入研究除了配

体和中心金属离子的合理选择外其它如溶剂效应,氢键效应配体间非共价键作用等因素对立体选择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1手性金属络合手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1-7]

1.1立体性选择合成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采用立体选择性合成的方法制备特定手性构型的金属络合物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中

由于在催化前手性底物形成手性产物的过程中手性诱导剂和底物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重要的影响因素此距离越近则手性转移和光学诱导越容易进行而当中心金属作为手

性诱导中心时与配位底物之间的距离可能最近。例如Brookhart等曾经报道一对非对映异构的半夹心型手性h5-茂铁络合物18 和19,其差异仅在于中心金属Fe 的构型当它们分别作为不对称环丙烷化的催化剂时亚乙基从每个络合物有效地转移至苯乙烯可得到高对映体过量手性相反的顺式和反式1-甲基-2-苯基环丙烷20~23(图5) 说明中心金属的手性确实在不对称诱导中起作用但是18 和19 并不是通过立体选择性合成而是通

过柱色谱分离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获得的。

2手性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作为手性催化剂的某些应用[8-22]

2.1 对不称氢转移反应

合成手性仲醇, 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含N, P,O 等杂原子的Schiff 碱与铑(I)或(II)、钌(I)或(II)、铱(I)等金属的配合物作为氢转移反应的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性能[14]. Noyori 等利用邻(二苯磷基)苯甲醛分别与(1R,2R)-己二胺、(1S,2S)-己二胺形成的Schiff 碱作为四齿配体, 再分别与(trans)-RuCl2(DMSO)4 回流, 得到钌(II)的配合物8 及其对映体9; (1S,2S)-己二胺的Schiff碱再用硼氢化钠还原得到了其二氢化后的胺磷与钌(II)的配合物10, 并且制得它们的单晶. 把它们用于催

化苯乙酮及取代苯乙酮与异丙醇的不对称氢转移还原为手性醇的反应, Schiff 碱配合物作催化剂, 产物的光学产

率与化学产率都很低; 但配合物10作催化剂, 产物化学产率达67%~99%, ee值达58%~97% 。

3 手性富勒烯金属络合物研究[23-37]

3.1非金属手性富勒烯衍生物的研究简介

自从发现富勒烯以来,化学家们已经预测到一些高碳数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具有手性。Vasella等[17]最先报道了手性中心在R*基团上的C60-R*单取代衍生物(R*为葡萄糖的衍生物),并且测定了它的CD光谱。Wilson等首次成功地在手性HPLC柱上直接拆分手性C60衍生物。Wilson等认为手性非金属C60衍生物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手性中心在R*基团上的C60-R*, 在这一类型中, C60仅仅是作为一个取代基; 第二种类型是两个基团不对称地连接在C60的碳笼上。他们对非金属手性富勒烯衍生物绝对构型的指定提出了一个象限规则

3.2第一、二类手性富勒烯金属络合物

Hawkins的动力学拆分方法的设计构思则来自于之前他对C60[OsO4(py)2]2的五个"区域"异构体的其中两个具有C2对称性的外消旋体(II和III)的拆分[19](它们可能是首次获得的手性富勒烯金属络合物,属于第二类)。Hawkins等用HPLC的手性固定相色谱柱(Pirkle柱)部分拆分了两对对映体(II和III,图3),测定了它们的CD光谱。在反应过程中,同样采用了手性的生物碱酯类配体L*,他们考察了不同L*的作用,认为C60的双锇氧化加成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与金属锇直接相连的手性配体有关,其中一个手性异构体(+)-III的旋光值[a]436达到+3700o。他们还指出为满足反应剂分子的p体系与富勒烯表面的最佳电子相互作用而设计的反应试剂可能实现富勒烯化学中完全的立体和区域控制。为此奠定了用不对称锇氧化加成动力学拆分手性高碳数富勒烯C76,C78,C84的基础。

3.3 第三类手性富勒烯金属络合物

第三类手性富勒烯金属络合物是Yamago等[20]报道的PtCl2(L*)2,其中L*是含有手性膦取代基的富勒烯衍生物配体。他们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Cl2(L*)2的氧化还原性质。这类金属络合物之所以令人感兴趣,不仅在于它可以作为多重氧化还原的催化剂,而且可以作为带有“推”(膦)和“拉”(C60)双重功能的双齿“金属配体”。对它们进行适当修饰,可以为不对称合成设计新的手性催化剂。

DABCO = 1,4-重氮二环 [2,2,2]辛烷

4 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手性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更多的新型手性配体的涌现和稳定的手性金属络合物(包括手性配位聚合物和超分子化合物)合

成将极大地丰富配位化学的研究内容同时将为21 世纪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化合物和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A von Zelewsky. Coor. Chem. Rev., 1999, 190~192: 811~825.

[2] U Knof, A von Zelewsky. Angew. Chem. Int. Ed., 1999, 38: 302~322.

[3] A von Zelewsky, O Mamula.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2000: 219~231.

[4] A von Zelewsky. Stereochemistry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Wiley, N.Y., 1996: 101~105, 119~ 167.

[5] H Okawa. Coord. Chem. Rev., 1988, 92: 1~28.

[6] F S Richardson. Chem. Rev., 1979, 79: 17~ 36.

[7] 金斗满, 朱文祥编著. 配位化学研究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268~271.

[8]Yu, C. Y.; Cohn, O. M. Tetrahedron Lett. 1999, 40, 6665.

[9] Sun, W.; Xia, C. G.; Zhao, P. Q. The Third Conference forWorld-wide Chinese Young Chemists, Xiamen, 2000, p. 433.

[10] Sun, W.; Chen, M. D.; Xia, G. C. J. Mol. Catal. 2002, 16(2),541 (in Chinese).(孙玮, 陈敏东, 夏春谷, 分子催化, 2002, 16(2), 541.)

[11]Sun, W.; Xia, G. C.; Zhao, B. Q. Acta Chim. Sinica 2001,59(6), 976 (in Chinese).(孙伟, 夏春谷, 赵培庆, 化学学报, 2001, 59(6), 976.)

[15]Takaya, H.; Ohta, T.; Noyori, R. Asymmetric Hydrogenatio in Catalytic Asymmetric Synthesis, Weinheim, 1993, p. 20.

[16] Gao, J. X.; Ikariya, T.; Noyori, R. Organometallics 1996, 15(4), 1087.

[17] Flores-López, C. Z.; Flores-López, L. Z.; Aguirre, G.; Hellberg,L. H.; Parra-Hake M.; Somanathan, R. J. Mol. Catal.A: Chem. 2004, 215(1~2), 73.

[18] Zi, G. F.; Yin, C. L. Chin. Chem. Soc. 1997, (7), 39 (in Chinese).(自国甫, 尹承烈, 化学通报, 1997, (7), 39.)

[19] Zhan, J. L.; Dong, C. E.; Zhi, Y. G.; Han, J.; Zheng, W. Z.; Zhang, L. F. Chin. J.

Org. Chem. 2000, 20(5), 754 (in Chinese).

(张俊龙, 董春娥, 支永刚, 韩杰, 郑维忠, 张良辅, 有机化学, 2000, 20(5), 754.)

[20] Dai, H. C.; Hu, X. P.; Chen, H. L.; Bai, C. M.; Zheng, Z.Tetrahedron: Asymmetry 2003, 14, 1467.

[21]Trifonova, K. E.; Kallstro, M.; Andersson, P. G. Tetrahedron 2004, 60, 3393.

[22 ]Himeda, Y.; Komatsuzaki, N. O.; Sugihara, H.; Arakawa, H.; Kasuga, K. J. Mol. Catal. A: Chem. 2003, 195, 95.

[23] Hawkins J M, Lewis T A, Loren S D et al. Organic Chemistry of (Buckminsterfullerene): Chromatography and Osmylation. J. Org. Chem., 1990, 55: 6250~6252

[24] Hawkins J M, Meyer A, Lewis T A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Osmylated: Confirmation of the Soccer Ball Frame-work. Science, 1991, 252: 312~313

[25] Balch A L, Catalano V J, Lee J W et al. (h2-C70)Ir(CO)Cl(PPh3)2: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an Organometallic Dedrivative of a Higher Fullerene. J. Am. Chem. Soc., 1991, 113: 8953~8955

[26] Hawkins J M, Meyer A. Optically Active Carbon: Kinetic Resolution of C76 by Asymmetric Osmylation. Science, 1993, 260: 1918~1920

[27] 林永生, 吴振奕, 詹梦熊等. 球烯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 1996, (9):5~9

[28] (a) 陈健, 黄祖恩, 蔡瑞芳. C60-钯(0)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科学通报, 1994, (7): 671;

(b) 林永生, 庄焱, 吴振奕等.

[29]M Zieler, V Monney, H Stoecki-Evans et al.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1999: 667~675.

[30]M Shibasaki, N Yoshikawa. Chem. Rev., 2002,

[31] Prato M. [C60] Fullerene chemistry for materials science applications. J. Mater. Chem., 1997, 7(7): 1097~1109

[32](a) Linssen T G, Durr K, Hanack M et al. A Green Fullerene: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stry of a Diels-Alder Adduct of [C60].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95: 103~104; (b) Imahori H, Hagiwara K, Akiyama T et al. Synthesis of Photophysical of Porphyrin-linked Fullerene. Chem. Lett.

[33] Pioda, G.; Togni, A. Tetrahedron: Asymmetry 1998, 9, 543

[34] R R Fenton, F S Stephens, R S Vagg et al. Inorg. Chim. Acta, 1991, 182: 67~75.

[35] R R Fenton, S F S tephens, R S Vagg et al. Inorg. Chim. Acta, 1992, 201: 157~164.

[36] K Bernauer, P Pousaz, J Porret et al. Helv. Chim. Acta, 1988, 71: 1339~1348.

[37] K Bernauer, P Pousaz. Helv. Chim. Acta, 1984, 67: 796~803.

文献综述(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

文献综述写作 从以下提供的75种物质中选择(或自己另找)一种作为研究对象,写一篇字数3000字以上的有关无机纳米材料的性能、制备与应用等方面的文献综述: Sb2O4; SnO2; MnO2; Cu2O; CuO; TiO2; SiO2; MoO3; WO3; Co3O4; Fe3O4; Nb2O5; Al2O3; CeO2; 氟化石墨; 石墨烯; 功能化石墨烯; 碳纳米管(CNT); 碳纤维; 钛酸钾晶须(potassium titanate whiskers); Fe; Co; Ni; Cu; Se; Bi; WS2; TaS2; MoS2; CuS; MnS; PbS; Bi2S3;

MoSe2; CdSe; TaSe2; NbSe2; GaSe; Bi2Te3; Si3N4; WC; BaCO3; ZnWO4; LiFePO4; Diamond; Si; Ge; Sn; SiC; BN; BP; BAs; AlN; AlP; GaN; GaAs; GaSb; InN; InP; InAs; InSb; MgO; MgS; MbSe; MgTe; ZnO; ZnS; ZnSe;

CdS; CdTe; HgS; HgSe; HgTe 要求: ●资料收集,能够根据课题任务,拟定检索标识、选择检索系统、确定检索途径、运用检索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研究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方法得当,结论科学; ●论文整体质量,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理通顺、总体结构完整; ●论文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3. 综述内容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具体格式要求附后。 4. 使用word文档制作,提交电子版和打印稿,如果出现雷同作业均按零分计。 附: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使用word文档制作,内容包括由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使用A4纸打印,页边距使用word默认值(上、下:2.54cm;左、右:3.17cm),行间距固定1.25倍行距,汉字使用中文宋体字,其它字符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具体要求如下: 1. 论文题目:三号、加粗、居中 2. 作者、专业年级:五号、居中 3. 摘要、关键词:五号;这两个词本身左顶格、加粗,内容不加粗,其中关键词的个数不超过6个;不翻译成英文 4. 正文、参考文献:五号,“参考文献”词本身加粗、左顶格;所有内容均不加粗 (1)正文的内容与基本格式: 正文内容主要从性能特点、制备方法、应用情况、(制备、应用)前景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 标题的层次:一级标题用“1. 2.……”来标识、二级标题用“1.1 2.1……”,三级标题用“1.1.1 2.1.1……”来标识,依次类推。 插图和表格:插图的图续、图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表格的表头、表题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公式: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配位化学文献综述

金属苯合成文献综述 1 金属苯的简介 近年来,对于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使得人们对过渡金属有机共轭体系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予以关注。其中,金属苯作为一类新颖的过渡金属有机芳香体系,以其特殊的分子结构,预期的化学与物理性能,在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研究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早在1825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Michael Faraday就已从当时用作照明气体中分离出典型的芳香族化合物——苯。1865年,德国化学家Kekule 引入了“芳香性”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类化合物的结构,成键和独特性能。其后,“芳香性”被大量运用于解释和预测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结构,化学与物理性质等的研究,逐渐发展成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芳香化学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芳香族化合物,包括苯环上的一个CH集团被等电子杂原子(N,P,As,O+,S+)取代之后所生成苯的衍生物,都被证实具有“芳香性”(即π电子离域,高热力学稳定性,低化学反应性以及抗磁环电流等特性)。 金属苯是过渡金属杂苯(metallabenzene)的简称,它是苯分子上一个CH集团被一个含配体的过渡金属(ML n)取代的过渡金属杂环己三烯。与传统的含杂原子芳香化合物(吡啶,呋喃,噻吩等)不同的是,金属苯中过渡金属的d(π)轨道和环上碳原子之间的π成键形成d-pπ共轭体系,而主族杂原子则形成p-pπ共轭体系。 1979年,理论化学家Thron和Hoffmann最先将Huckel规则运用到金属苯的理论推测上[1],预言如图1中所示的三类金属杂环(L=含孤对电子的中性配体,X=卤素)应该存在着离域键并且可能显示一些芳香特性。他们认为,六元环

化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化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化工类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年产10万吨煤气化制二甲醚工艺设计 学院名称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0定单 学生姓名郭龙年 学号 201001111311 指导教师李敏 填表时间:2014年 2 月 27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 同存档。 篇二:化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07级化学专业开题报告小组成员组成及安排 本学期07级化学专业开题报告小组成员组成及安排见下表:

注意: 1.作(包括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参考资料、仪器及药品)后,确认具备开题资格方可以开题; 2.各小组开题时间或地点如有变动,请及时通知所负责学生; 3.开题报告在教务处网站下载,开题记录部分由开题报告小组秘书负责,开题结束后由学生整理手写誊好; 4.每位学生开题时间控制在8 min以内,可准备ppt,ppt报告记入总成绩; 5.开题结束后,开题报告及毕业论文任务书(见附件)材料(含电子文档)请由秘书收齐后及时交与系部周曾老师处统一保管存档。 湖南科技学院化生系2011.2.21 附件: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老师和本人各保 存一份 篇三: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兰州 本科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微乳液体系参数的测定以及相行为的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高中化学教学文献综述

高中化学教学文献综述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本文阐述教育的人文性,人文教育的涵义,当前中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化学与人文两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情感、利用学科交叉影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加强指导使化学与人文自然渗透四方面讲述化学与人文的渗透。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但现如今化学教育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比如,知识信息量增长,知识技术的更新加快,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综合等。而我国化学教育现状却有些不尽人意:教育质量不如意、效益不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师教学压力大……对于这些难题,我国有很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他们发表了很多关余化学教育有关的论文、期刊、专著等,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就具体探讨一下这些教育专家们是如何看待中学化学教学改革这个问题的。 许多专家学者们的著作都提出了很多的观点和看法。 像《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学说就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所以,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一项基本理念[5]。该文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四点是必须要做到的: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材和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要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三要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四要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项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

化学文献综述

手型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姓名:杨小玲1学号:2009296094专业:化学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随着化学化工的发展,人们已将重点转向如何更有效地模拟自然,高选择性地合成自然界中存在的那些具有特殊活性 的物质,设计并合成具有新的特殊活性的物质。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和富有活力的领域就是手性物质的合成,简称手性合成。随着 手性合成研究的深入,新型的高效手性催化剂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就其中一种催化剂即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做一介绍。所谓手性即立体异构形式,具有手性的两个分子的结构彼此间的关系如同镜像和实物或左手和右手间的关系,相似但不叠合。 关键词: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chiral metal complexes Name: Xiaoling yang Number: 2009296094 Professional : Chemic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 Shanxi University)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people already will focus on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simulate natural, high selectivity synthesis exist in nature that have special active substances,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ew special activity of the material. One of them is very important and dynamic area is the synthesis of chiral materia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hiral synthesi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chiral synthesis, new high-efficiency chiral catalysts are endless. This paper aimed at one of the catalyst that chiral metal complex catalyst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paper. The so-called hand nature is stereo heterogeneous form, with two of the chiral molecule structure relation to each other as a mirror and material or left and right h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imilar but not composite. Keywords: chiral Metal complex catalyst 前言 手性金属络合物的发现和认识对早期配位化学理论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在生物无机化学,不对称催化剂,超分子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已知在一些重要体系中精确的分子识别和严格的结构匹配都与手性密切相关。近年来, 随着在国际范围内对有机化学新反应、新试剂需求量的急剧增长, 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成为世界各国有机合成和催化学家关注的焦点, 其中对含不饱和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尤为引人注意. 特别是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合成了许多高活性、高选择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并被广泛地用于催化有机化学反应. 有的立体选择性反应甚至达到几乎定量的结果, 展现了它们在医药、生物及化工等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而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课题. 随着对手性金属络合物的深入研究除了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的合理选择外其它如溶剂效应,氢键效应配体间非共价键作用等因素对立体选择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化学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合作导师职称 论文题目5-氯水杨醛缩-2-氨甲基苯并咪唑希夫碱与铜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与 DNA和BSA作用 1. 引言 癌症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死因,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8年的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预计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将超过1310万。迄今为止,治疗癌症的药物已达几十种,但是由于癌症发病机理复杂,能治愈癌症的药物还很罕见。因此,继续研究抗癌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1]。自1965年,美国化学家Bosenberg[2]等首次发现顺铂trans-[Pt(NH3)2Cl2]具有强抗肿瘤活性后,无机金属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引起化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Bensichem和Farrel[2]发现用芳香氮杂环碱取代简单的氨(NH3)后,所得配合物trans-[Pt(py)2Cl2]的抗癌活性与顺铂相比进一步增强,含氮杂环的金属配合物更加受到化学家的青睐。虽然目前此类抗癌药物为数众多,但真正应用于临床而且效果很好的广谱抗癌药物十分有限,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许多预防和治疗癌症的药物都是以核酸中的DNA为靶分子而设计的。其基本原理就是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与DNA螯合,或配体嵌入DNA碱基对,引起癌细胞DNA损伤,复制和转录受到障碍,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导致其死亡。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能与人体中许多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结合而起到贮备和运输作用,药物药效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强弱。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设计、合成新型的抗菌抗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配位化学的早期历史

第一章配位化学的早期历史及 Werner配位理论 第一节早期研究及链式理论 一、早期研究 1、配合物的发现 最早有记录的配合物:1704年,德国Diesbach得到的普鲁士蓝KCN.Fe(CN)2.Fe(CN)3。 真正标志研究开始:1793年Tassaert 发现CoCl3.6NH3

无法解释CoCl3和NH3为何要结合成新化合物。 2、配合物性质研究 Cl-沉淀实验(用AgNO3) Ag+ + Cl?= AgCl↓ 配合物 CoCl3.6NH3 +AgNO3 3AgCl ↓ CoCl3.5NH3 +AgNO3 2AgCl ↓

CoCl3.4NH3 +AgNO3 AgCl ↓ IrCl3.3NH3 +AgNO3╳ 二.链式理论(Chain theory) 1869年瑞典Lund大学Blomstrand及Jorgensen提出链式理论。

当时认为元素只有一种类型的价——氧化态,N为5价,Co为3价,Cl为1价。 前提:(1) 与Co相连的Cl不易解离 (2) 与NH3相连的Cl可解离

Co NH3 NH3 NH3 NH3 NH3 NH3 Cl Cl Cl CoCl36NH3 CoCl35NH3 CoCl34NH3 IrCl33NH3Co Cl NH3 NH3 NH3 NH3 NH3 Cl Cl Co Cl NH3 NH3 NH3 NH3Cl Cl Ir Cl NH3 NH3 NH3Cl Cl

Co NH 3NH 3 NH 3NH 3NH 3 NH 3 Cl Cl Cl 更合理的结构? . Co NH 3NH 3 NH 3NH 3 NH 3 Cl Cl Cl

新型茂混配镁配合物的合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应用化学 新型茂混配镁配合物的合成 β-二亚胺是一类含有-N=C-C-C=N-结构的不饱和亚胺化合物。β-二亚胺作为配体,是含氮配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早在上世纪40年代人们就已经报道了用β-二亚胺作为配体合成β-二亚胺金属化合物。但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放在性质和合成方面,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用β-二亚胺成功的形成了肽键,使β-二亚胺在有机化学的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配位化学中,β-二亚胺作为一类配体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其合成原料容易获得,合成路线简单方便,毒性小,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非常多样,具有很强的配位能力,通常可以作为纯粹的σ-电子给体,或者以σ、π-复合电子给体的形式出现,立体效应、电子效应、配体骨架等都容易调节,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催化体系。 近年来,以 -二亚胺作为配体,合成过渡和主族金属的有机配合物以及将这些金属有机配合物应用于催化有机合成反应、高分子聚合反应的研究,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注意,并也有其相关的文献报道。 姚英明教授等以β-二亚胺基作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些金属有机配合物,发现这一配体是合成混配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理想配体,并具有独特的催化反应性能。同时发现了用Na-K合金还原混配型β-二亚胺基稀土金属氯化物,可以合成二价双烯酮亚胺基稀土金属配合物,而且这些二价稀土金属配合物可以有效地催化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含有非茂类配体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是聚烯烃领域的研究热点,它继承了Zieglar-Natta催化剂的优点,具有活性更高、亲氧性弱、结构可调范围大的特点。如β-二亚胺基镍通过配体的修饰,中心金属反应性很容易调整控制,可形成优良的催化剂,可以将乙烯与β-烯烃聚合成具有独特微观结构的高分子量聚合物,这类催化剂不仅能催化乙烯聚合,还可以催化β-烯烃均聚成为高分子量聚合物。因此,近年来,β-二亚胺配体作为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十分活跃。 β-二亚胺配体作为一类新型的非茂金属催化体系,是一类通用型配体。此类非茂金属催化体系不仅仅局限于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对于新型非茂金属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开发与研制都有广泛的影响。通过对β-二亚胺配体体系的深度开发,此类非茂金属催

化学课题文献综述范文

宁德师学院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年级 2012 专业化学 学生元世 学号 B2012061118 题目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2014年6月20日

【文献综述】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元世 (师学院化学系 2012级化学1班 352100) 【摘要】生鲜食品主要指“生鲜五品”。与超市中经营的其他商品相比,生鲜食品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殊属性:保鲜和加工。保鲜即保鲜处理,新鲜的食品送到商业企业中来,必须运用保鲜设备对它进行保鲜处理。很显然,生鲜食品如果失去了生鲜的特性,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保鲜就是保商品的价值,即通过管理来实现保值。保鲜加工处理是利用各种加工设备,使加工食品通过加工达到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生鲜食品果蔬水产品保鲜技术 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蔬、水产品、肉类。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同时冷藏链、冰箱、微波炉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方便性、营养性、安全性。生鲜食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备餐时间,因而深受消费者亲睐。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在贮藏、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由于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的相对滞后,我国生鲜食品腐烂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水果的腐烂损失率在25%~30%,蔬菜的腐烂损失率在20%~25%,水产品的损失率在15%左右,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平均损失率仅为1.7%~5%。保鲜技术落后、产后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是保证其贮藏期品质稳定,实施远距离或反季节贸易的关键,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一个重大难题,受到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1 生鲜食品主要保鲜技术 生鲜食品保鲜是根据其品质特点和腐败变质机理,在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抑制或延缓生鲜食品的腐败变质,保持其良好鲜度和品质的技术。目前生鲜食品保鲜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大类,每类方法又衍生出很多新技术,各自依托不同的保鲜原理。虽然各种保鲜手段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保鲜品质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调控。首先是控制生鲜食品生理、生化变化进程,从而延缓品质劣变进程;其次控制微生物,主要通过控制腐败菌来实现。主要保鲜技术有低温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气调保鲜、超高压保鲜、辐照保鲜、臭氧保鲜等。此外,近几年一些新的保鲜技术,包括复合保鲜技术不断涌现,如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高压静电场处理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热激处理保鲜等。 1.1低温保鲜 1.1.1水产品低温保鲜 低温保鲜是水产品最主要的保鲜技术。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主要有冷藏冷冻、冷海水/冷盐水保鲜、微冻保鲜、冻结保鲜和冰温保鲜技术,用于保持鱼体原有的鲜度和鱼肉的品质,抑制鱼体死后的生物化学变化。微冻保鲜技术是将新鲜渔获物放入低于鱼肉冰点(2℃)以下的冷冻海水中快速冷却,然后将鱼体保存在-2~0℃的微冻温度区域保鲜,该方法可有效保持鱼肉的鲜度。此后,又发展了超冷保鲜和无冰保鲜技术[1]。超冷保鲜技术是一种使鱼体窒息和快速冷却同时实现的保鲜技术。无冰保鲜技术是采用-5~3℃的冷媒(深冷海水),通过喷淋、浸泡等剧烈冷却及清洗方式,使水产品在最短时间快速冷却至-2—-1℃的微冷状态,然而通过舱保温保湿系统对水产品进行保温,从而达到最佳保鲜效果以及理想保鲜成本的技术。 1.1.2果蔬低温保鲜

化学实验文献综述

化学实验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将通过实验改进及实验的再探究,来弥补初高中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深化化学的学习及提高实验的创造设计能力。关键字:实验探究、实验改进 正文: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化学现象、化学概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本文将选取化学教学2011年第11期,第12期来进行汇总。一、化学实验改进与探究的必要性 (1)初高中化学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实验比较复杂,影响教学效果 ②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由于实验设计的不严谨对实验者尤其是化学教师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产生有毒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和对绿色化学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的宣传。 ③有些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安全性以及实验效果都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 ④对于化学药品的具体用量没有很明确地说明或表述模糊,浪费了很多药品

(2)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 ①实验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靠,明确药品用量。 ②尽可能的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能有效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③不产生科学性的错误。 ④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方案的改进,利用有限的资源人人动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3)化学实验改进的基本方法 ①通过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的具体实践,总结实验的成败经验,查找资料,改进实验方案。 ②将学生分成几个创新实验小组,每个组分别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探究,提出方案、实践、改进、总结、评价。 ③教师选择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做改进,提出方案并实践总结。 二、化学实验改进与探究的具体实例 郭超,支维洲,杨嵘,赵越在“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再改进中,针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介绍了五则该实验的改进方案,改进的共同特点是,巧妙利用空气,实现白磷在密闭装置内燃烧,取得良好的环保效果。蔡惠君老师在“原电池教学中疑难问题探讨”中,结合原电池教学中的实践和感悟,对原电池电极的极化、去极化和双液原电池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等疑难问题谈几点认识,供参考与交流。沈明祥老师在“乙烯实验室制法的改进”中,通

化学文献综述

安阳工学院 文献综述 姓名:葛会丹 学号:2 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老师:贾太轩 2012-12-8

手型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摘要:随着化学化工的发展,人们已将重点转向如何更有效地模拟自然,高选择性地合成自然界中存在的那些具有特殊活性的物质,设计并合成具有新的特殊活性的物质。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和富有活力的领域就是手性物质的合成,简称手性合成。随着手性合成研究的深入,新型的高效手性催化剂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就其中一种催化剂即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做一介绍。所谓手性即立体异构形式,具有手性的两个分子的结构彼此间的关系如同镜像和实物或左手和右手间的关系,相似但不叠合。 关键词: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前言: 手性金属络合物的发现和认识对早期配位化学理论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在生 物无机化学,不对称催化剂,超分子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已知在一些重要体系中精确的分子识别和严格的结构匹配都与手性密切相关。近年来, 随着在国际范围内对有机化学新反应、新试剂需求量的急剧增长, 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成为世界各国有机合成和催化学家关注的焦点, 其中对含不饱和键的金属有机 化合物的研究尤为引人注意. 特别是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合成了许多高活性、高选择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并被广泛地用于催化有机化学反应. 有的立体选择性反应 甚至达到几乎定量的结果, 展现了它们在医药、生物及化工等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而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课题. 随着对手性金属络合物的深入研究除了配 体和中心金属离子的合理选择外其它如溶剂效应,氢键效应配体间非共价键作用等因素对立体选择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1手性金属络合手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1-7] 1.1立体性选择合成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采用立体选择性合成的方法制备特定手性构型的金属络合物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中 由于在催化前手性底物形成手性产物的过程中手性诱导剂和底物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重要的影响因素此距离越近则手性转移和光学诱导越容易进行而当中心金属作为手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兰州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微乳液体系参数的测定以及相行为的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填表时间:年月号 摘要:采用稀释法计算了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的微乳体

系的结构参数和醇由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随ω的增大,水内核半径Rw、界面层厚L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和醇在微乳粒子表面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而醇转移自由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θC→i、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和颗粒总数Nd减小,测定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三相微乳液体系的“鱼状”相图和单相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从“鱼状”相图的位置考察CTAB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用电导法确定单相微乳液体系的结构(W/O、B.C.、和o/w)。考察微乳液结构和温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关键词:微乳液;结构参数;稀释法;CTAB;相行为的研究 文献概述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掌握国内外文献查阅的一般方法 2.学习有关文献综述及实验工作报告的写作方法 3.初步了解微乳液的结构与性质及研究方法 4.了解并掌握微乳液的结构参数的测定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1.1微乳液的类型、结构和性质 微乳液是由水(或盐水),油,表面活性剂和主表面活性剂等组成,在适当比例下,自发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稳定体 系[1],由于它有很强的增容能力和超低界面张力的特性,由舒 尔曼(Schulman)在1943年首先制得,并在1959年正式命名为

“微乳液”。微乳液可分为单项微乳液和多相微乳液。前者是一个均匀的相体系,它们有三种结构之分,O/W型微乳液型,双连续型微乳液和W/O型微乳液。后者指微乳液存在二相平衡或者三相平衡中。在某些条件下,将发生winsorI型 ,winsor Ⅲ型,winsorrⅡ型,及下相微乳液(O/W型),中相微乳液(双连续性),上相微乳液(W/O型)的变化。单相微乳液,微乳液体系经常用三元相图或三元相图表表示。影响单相微乳液的因素:Bansol碳原子数目相关性,电介质对单相微乳液影响,温度对单相微乳液的影响。单相微乳液组成,除油和水以外,对于单烃链尾巴的离子表面活性剂,还需要加上中碳链长的助表面活性剂(醇,胺,有机酸等),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双烃尾巴的表面活性剂,往往不需要助表面活性剂。多相微乳液,winsor分类:在水(或盐水)—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可能存在许多平衡。winsor将下相微乳液和剩余水,上相微乳液和剩余油,中相微乳液和剩余水,剩余油等三类平衡体系,分别称做winsorⅠ型,winsorⅢ型和winsorⅡ型。 Lindman等人用NMR方法测定了WinsorⅠ,Ⅲ和Ⅱ型中各个组成(油,水,表面活性剂,醇等)的自扩散系数,证明中间微乳液具有双连续结构[2]。 微乳液相对于普通乳状液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形成完全是自发的,不需外界提供能量;二是微乳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存放过不会发生聚结,且离心不分层[3],典型的被称为

国内外化工行业催化剂制备与应用-文献综述

催化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文献综述 一催化剂研究发展概况 1从国内外该技术目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该类催化剂的开发向着选择性低、工艺简单、易再生、廉价高效的方向发展。 2 均相催化剂混溶于废水中, 易流失, 且难以回收再生利用; 3非均相催化剂成为该类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国内外以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镍、氧化锰、氧化钒等为催化剂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氧化处理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存在金属氧化物难以回收、流失量大等问题; 4负载型或共混催化剂则克服了上述问题。负载型催化剂使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高度分散, 强化了传质过程; 同时载体对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和催化作用, 载体与催化剂良好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催化氧化的效果。作为催化剂载 体使用的主要有活性炭、γ- Al 2O 3 、粘土、树脂等。活性炭特殊的石墨型层状微 晶结构, 赋予其丰富的孔结构、比表面积以及结晶缺陷, 其表面大量含氧基团的存在, 尤其是羟基、酚羟基等的大量存在使活性炭不仅具有吸附能力, 而且具有一定的催化氧化和还原作用, 从而使其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被广泛用于石 油化工、印染、医药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中。而γ- Al 2O 3 具有较强的抗热冲击 和抗机械冲击能力, 同活性组分 Cu、Fe 等的协同催化作用佳,作为该方面载体应用的报道也较多。此外, 以粘土、粉煤灰等为载体的该类催化剂也有少量报道。而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出于对催化剂成本的考虑, 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对廉价的过渡金属如 Cu、Fe、Mn、Ni 等; 而对于活性较高的贵金属组分如 Pt、Rh 等, 由于成本较高而相对研究较少。 二针对各种污染废水,国内外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进展如下: 1 催化O 3 氧化 ①纺织印染废水 采用以γ-Al 2O 3 为载体,由含稀土元素为主的过渡金属和多种组分混合型 金属元素制备的催化剂,通过催化氧化试验装置,对纺织印染废水的二级处理出水进行中试深度处理研究,反应温度 60~80 ℃;常压处理,废水处理后,COD 和色度去除率可达 80% 张仲燕等以超细γ-Al 2O 3 为载体,在 Cu(NO 3 ) 2 溶液中,采用浸渍法制备超细 γ-Al2O3/CuO 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处理含氮染料废水, 发现此催化剂活性高,COD 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 77%和 99%。 以沸石作为载体制得的 MnO 2、Fe 2 O 3 、ZnO 、CuO 负载型催化剂, 对臭氧氧 化反应均有催化作用, 其催化效果依次为 M n O 2/ 沸石> Fe 2 O 3 / 沸石> ZnO/ 沸 石> CuO/ 沸石。同时, MnO 2 / 沸石的重复使用率高。 ②苯酚废水 用自制的催化剂--活性炭负载金属氧化物(Fe/AC, Cu/AC, Mn/AC)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比较,并对影响催化氧化效果的几个因素:不同的活性组成分、初始 COD、反应时间、pH 值进行了分析。 ③硝基苯等难降解有机物

大学各专业名称英文翻译——理科SCIENCE

大学各专业名称英文翻译——理科SCIENCE 理科 SCIENCE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矩阵分析 Matrix Analysis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Design Methods of Object oriented Program 李代数 Lie Algebra 代数图论 Algebraic Graph Theory 代数几何(I) Algebraic Geometry(I) 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 论文选读 Study on Selected Papers Hoof代数 Hoof Algebra 基础代数 Fundamental Algebra 交换代数 Commutative Algebra 代数几何 Algebraic Geometry

Hoof代数与代数群量子群 Hoof Algebra , Algebraic Group and Qua numb G roup 量子群表示 Representation of Quantum Groups 网络算法与复杂性 Network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组合数学 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代数学 Algebra 半群理论 Semigroup Theory 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 图的对称性 Graph Symmetry 代数拓扑 Algebraic Topology 代数几何(II) Algebraic Geometry(II) 微分几何 Differential Geometry 多复变函数 Analytic Functions of Several Complex Varian les 代数曲面 Algebraic Surfaces 高维代数簇 Algebraic Varieties of Higher Dimension 数理方程 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Equation

文献综述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 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 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化学论文文献综述Word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18]、印度的M. Kandaswamy 小组[19]、美国的Michael K. Chan小组[20]都曾发表过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3. Schiff碱的合成方法 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合成法和分步合成法,分步合成法得到的产品无论是在产品产率上,还是在产品纯度上都较直接合成法理想。当反应活性低或选择性不好,用前述两种方法合成的产物不稳定或者产率低时,可选用模板合成法。所谓模板合成法就是将金属离子作为模板试剂加入到羰基化合物中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的一类合成方法。如在合成二羰基化合物和多胺的Schiff碱配体及其配合物时多采用此方法。当合成的Schiff碱在反应溶剂中溶解度很小,上述三种合成方法均不适用时,一般采用逐滴反应法,即向胺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活泼碳基化合物溶液的一种方法[21]。这些合成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Schiff 碱金属配合物,它们各有优缺点。 4. DNA的组成及结构[22-26]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大分子,它不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还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变异等生命活动都与核酸密切相关。因此,核酸是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分子。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核苷酸(nucleotide),核苷酸由核苷(包括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根据戊糖是D-核糖或D-2-脱氧核糖,将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类。DNA的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图1.1)。 图1.1 DNA碱基的结构 脱氧核苷酸之间由3′, 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形成单链,称为DNA的一级结构。基因的表达取决于DNA的一级结构。1953年,Watson和Crick在前人研究

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

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呢?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 这里主要讲述近二百多年来的化学史故事。这是化学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期。让我们一道去体验当年化学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近代化学史峰回路转的曲折历程中不倦跋涉,领略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建立新理论、发现新元素、提出新方法时的无限风光。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1.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纸技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