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2007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数据采集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八年七月

2007 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数据采集表

企业名称(公章)

签发人职务

填表联系人所在部门及职务

电话手机

电子邮件填表时间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 前言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 2. 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 2.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3. 信息人才不足。 4. 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 5. 企业行业分布广,需求复杂。 6. 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 7. 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 8. 环境问题。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 (2)低成本原则 (3)渐进性原则 (4)可持续原则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 (4)企业的应用基础。 (5)政府良好的政策扶持,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完善的奖惩执行力度。 (6)社会的大环境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 (8)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信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 注册企业99%以上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意义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一、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业务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

信息化知识-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央企 精品

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通过开展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加速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提高核心竞争力,结合中央企业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评价的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确定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评价的依据是各个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 第四条本办法评价的原则是遵循现企业信息化发展客观规律,科学确定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公正评价过程,公开评价结果。 第五条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中央企业整个集团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实行初评和复评相结合。初评是对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计算,确定初评级别;复评是对初评级别进行复议审核,确定各中央企业信息化年度水平。各中央企业信息化

年度水平评价结果表现为五个评价级别。 第六条国资委将根据年度评价结果编制中央企业年度信息化报告。 第七条本办法是国资委指导和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依据。中央企业也可参照本办法评价集团内部和所属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章初评 第八条初评是通过计算出的各中央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CEII),确定初评结果。 第九条初评指标方案由指标和指标权重两部分构成。指标包括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指标权重是指按照德尔菲法分别确定的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的权重。 第十条指标数据采集。国资委将按照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编制《——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数据采集表》(以下简称《数据采集表》)下发中央企业进行填报。 (一)采集数据要真实、完整,并能反映出企业主营业务的信息化应用总体情况。 (二)计算方法。 1、加权汇总。 (1)按照赋分办法,将各所属企业填报的数据无量纲化; (2)加权汇总形成所属企业数据。各所属企业的权重为“所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习资料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本文从实际发生的绩效评价失败案例入手,分析了隐含在这些案例中的内在原因,揭示了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片面理解,并提出了绩效评价是以实现战略目标和提高效率为目的的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同时具备测量、反馈、激励、惩戒的功能。作者从动机、程序、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对企业绩效评价设计与运营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问题对策

目录 第一章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3) 1.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3) 1.2我国现行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4) 第二章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7) 2.1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的要求 (7) 2.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 (7) 2.3未能够多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8) 2.4绩效评估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 (9) 第三章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 (11) 3.1经营业绩指标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1) 3.2重视技术创新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评价 (11) 3.3强化风险事前预警和控制的业绩考核 (12) 3.4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 (13) 结束语 (15)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目前企业纷纷进行绩效评估,规范绩效评估制度,运用绩效评估来评判经营者的经营绩效,确定员工的合理薪酬,促使其实现企业的目标。绩效评估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供各项管理制度使用,是联系其他各项人事制度的细节。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

论企业信息化评价

论企业信息化评价 摘要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证信息化实施效果,了解效益的影响因素,避免盲目投资,需要对信息化进行合理评价。本文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案例简要论证了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必要性。 关键词信息化评价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经济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与否,不能靠意愿来判定,要靠真实的评价。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建设,轻评价”已经成为企业的通病。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的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四个环节。 二、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评价,可以了解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范围上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可以了解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 2、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如果把信息系统比做人体骨骼的话,信息资源就是肌肉和血液。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这可以从挖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进行评价。 3、信息安全的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如各类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等功能的子系统和分系统。但同时,利用相应的信息系统,既可以窃取、也可以扰乱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内容。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步演变为严重限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安全的评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即信息化的主体。在这里,人力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其他员工。对于前者的评价主要考察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对后者,由于企业信息化的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调查表(1)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调查表 企业基本情况 A、信息化建设应用效益及整体状况 A1、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较为明显的方面有(多选): 信息反馈对企业市场机会有贡献 1 □降低决策成本 2 □降低人工成本 3 □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4 □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率 5 □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6 □ 无明显效果 7 □ A2、企业领导对本单位信息化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单选) 满意 1 □一般 2 □不满意 3 □ A3、企业近两年信息化投入为: (注:信息化投入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建设、信息化培训、系统维护费用、信息系统安全费用等费用。) A4、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为: 软件:硬件:服务=___ :___ :_____

B、信息化组织和管理 B1、企业有无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部门?(单选) 是 1 □否 2□ B2、信息化主管的行政级别:(单选) CIO(首席信息官) 1 □副总 2 □部门经理 3 □无 4 □B3、企业现有专职IT技术员工为____________人。 B4、企业非技术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如何?(单选) 熟练 1 □一般 2 □不太熟练 3 □B5、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单选) 单列 1 □分散在总体规划中 2 □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 3 □ B6、企业信息化建设预算:(单选) 单列 1 □分散在总体预算中 2 □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 3 □ B7、企业是否具有稳定、持续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单选) 是 1 □否 2□ B8、企业是否拥有以下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多选): 有单列的信息化培训制度 1 □有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 □有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 3 □系统设计编码标准化 4 □ C、基础设施建设 C1、IT硬件设备(不包括废旧淘汰设备) C5、企业内联网覆盖X围:(单选) 已覆盖所有部门1 □覆盖部分部门( %)2 □尚未建立3 □ C6、企业内部网主干网带宽为:(单选) 低于10M 1 □ 10M—100M 2 □ 100M以上3 □ C7、企业计算机联网率为:(单选) 低于70%1 □ 70%—90% 2 □ 90%及以上3 □ (注:计算机联网率=(接入企业内部网的计算机总量 / 企业拥有的计算机总量)×100%)

企业信息化状况

我国汽车行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当低,只有极少的企业会用到一些比较好的沟通方式,更多的是打电话,发传真,进行联系沟通,也只有极少的会用到Email来进行沟通传递,只有少数的信息会借助互联网进行传递, 我国汽车行业信息化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但是由于受管理体制、传统观念等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往往流于形式,往往只能在部分领域实现信息系统的部分职能,甚至成为形象工程,成功案例不多。近两年来,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信息情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迫切需要生产企业将信息化提升到长远规划、战略发展的层次上来。 这两年国内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良性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证和动力。总的来说,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的信息化做得比较好,整车生产企业优于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也确实从中受益,如一汽大众、长安、柳州五菱等,ERP、CRM系统得到普遍使用。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例如东风汽车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由“传统流程信息化”→“IT 为主的信息化”→ “业务流程再造和IT促进的信息化”思路上的变迁。 现在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认同,尤其在SARS爆发的特殊时期,许多准购车者纷纷借助网络查询信息,企业之间也通过网络联系,使得电子商务空前火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和行业的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个特殊事件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开发了“网上公告申报系统”,这对促进企业、行业信息化进程大有益处。 而一些企业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这已经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的主要障碍。这些都是在企业高层介入下才能完成的,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重视并参与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在信息资源规划阶段。因为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资源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如何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此外信息资源规划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有高层领导才能决定这些重大的事情。 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一项战略工程,从决策决定到组织实施,都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组织好队伍,两类人员(业务人员与系统分析人员)的密切合作,搞好计划控制。 发展趋势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论文摘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与国家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强调在领导、运作、实施、技术四个层面上,采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改造业务流,实现从传统商务规则向新的商务规则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领导层;运作层;实施层;技术层 “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全党全国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党中央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国拥有lO00多万家企业,多数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水平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只有抓住机遇、排除阻力,强力、正确地推进各项信息化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加速自身改革与现代化的进程。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体(内部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外部的股东、宏微观经济管理机构)提供了认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途径,为改进企业的各项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所应秉持的理念

在信息化投入早期,人们普遍有一种理解就是信息化投入越多,所能带来的效益就会越大。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工作也仅仅停留在某些局部概念和技术应用水平上。其实,信息化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寻求一种新的出路。所有这些系统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系统能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能否给企业带来显著的价值,即信息化工作是以效益为导向的,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的。只有那些“出效益”的信息系统,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应关注的是信息化对战略的支撑度,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所带来的效益;并且关注信息化系统投入运行后,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发挥出期望的性能和价值。信息化工作应坚持一个明确的基本原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坚持“IT以用为本,持续改进”。坚持三个持续力:“持续应用、持续改进、持续跟踪评价”,坚持应用整合和复用。“实用”是IT系统价值实现的载体,反之,即使是能够成功上线而不能成功应用的项目投资,其价值也是零,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负资产,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信息化工作应把系统能量释放、价值实现的重心放在推进应用上,从“实用”的角度促进信息系统能量的释放,从“实用”的角度进行效能评估,而不是放在个别指标数据的计算上。、 因此,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应以合理、正确的设定企业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为前提和根本出发点。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无论其工作环境还是最终目的,都与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照搬评估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code":"SignatureDoesNotMatch","message":"The request signature we calculated does not match the signature you provided. Check your Secret Access Key and signing method. Consult the service documentation for details.","requestId":"a64e494c-f4c1-49ef-bc55-4f69e086e053"}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精品文档--------------------------------------------------------------------- 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做好读书登记簿 (1)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

1企业信息化规划评价的层次分析方法

企业信息化规划评价的层次分析方法欧阳志华1,杨世德2,易树平1,任小灵2,林丽1 (1.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2.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326) 摘要:在总结传统企业信息化评价内容、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 HP)理论及信息实施顺序评价中的AHP建模方法,并运用A II P评价模型对某公司规划的信息化实施顺序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决策者进行信息化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层次分析法;规划评价 中图分类号:N94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98(2004)05—0011-05 Gradation Analyzing Method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 Evaluation OUYANG Zhi-hua1,YANG Shi-de2,YI Shu-ping1,REN Xiao-ling2,LIN Li1 (1.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C 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2.Southwest Alu-minum(Group)Co Ltd,Chongqing401326,China) Abstract:O n t he basis of sum marizing the co ntent o f tr aditio nal enterpr ise infor matio n evalua ting,est ablishing metho d of A HP model in the theo retical and info rmat ion estimat ing of g radation ana ly zing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 ive a nalysis w it h quant itative analysis ar e https://www.360docs.net/doc/623607135.html, rmat ion enfor cement or der o f cer tain co mpa ny plan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using A HP evaluatio n m odel.Scient ific basis is pro vided for po licy maker. Keywords:enter pr ise info rmat ion;g radatio n analy zing metho d;plan ev aluation 前言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必由之路。搞好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一步是搞好信息化的规划工作,即确定信息化实施的内容和实施的先后顺序,在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工作中,普遍存在企业整体规划差,各部门各自为政,提出各自的需求,引 收稿日期:2004-08-16 基金项目: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3—7977) 作者简介:欧阳志华(1980—),男,江西泰和人,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研究。入不同的应用系统和不同的供应商,导致企业对信息化的重复建设的问题。这种各自为政的方法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功能交错,产生信息孤岛,系统内信息或臃肿,或不能共享,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不明显,合理地确定各子系统的开发顺序,对企业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十分重要。 目前信息化评价方面,涉及领域主要包括城市信息化发展评价[2]、区域信息化的测度与评价[3]、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评价[4]。 信息化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马克卢普一波拉特统计测度方法:以三维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信息化投入经费和企业竞争力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及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委2006年4月颁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财务监督,规范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综合反映企业资产运营质量,促进提高资本回报水平,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综合绩效评价,是指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综合评判。 第三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及财务监督工作需要,分为任期绩效评价和年度绩效评价。 (一)任期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判。 (二)年度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第四条为确保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与公平,有效发挥对企业的全面评判、管理诊断和行为引导作用,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应当以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后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 按规定不进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其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以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后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 第五条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通过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对影响企业绩效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综合评判。 (二)客观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竞争环境特征,依据统一测算的、同一期间的国内行业标准或者国际行业标准,客观公正地评判企业经营成果及管理状况。 (三)效益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以考察投资回报水平为重点,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基本方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和资本保值增值水平。 (四)发展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在综合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年度之间的增长状况及发展水平,科学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第六条国资委依据本办法组织实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并对企业内部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 第七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第八条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盈利质量和现金保障状况。 (二)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 (三)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四)企业经营增长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销售增长、资本积累、效益变化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 第九条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依据各项指标的功能作用划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 (一)基本指标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财务绩效的主要方面,并得出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结果。 (二)修正指标是根据财务指标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第十条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是指在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 第十一条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面。 第十二条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构成企业综合绩效评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 马!莉!孙延明!田志军!郑时雄 摘要!企业信息化评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在分析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评价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讨论如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评价。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223)2,—224.—24 %&’()*+,+(-.-//)/&-01+(0-&2*(*3-+&-454,/-,+3*401&,*+,61&,*+-718’1&,*+ 91:,,%’+;1+0,+<,=,1+>2,?’+,>2-+<%2,.,*+< @A/&41B&!567&8(8*9&*6:;8<=7*;6*>=7*;6&?=’@=7*;6&69@8&97)&A;@89&;:&67&8(8*9&*6:;8<=7*;6*>=7*;6A=6B&A=88*&C7)8;@D)9@AE A&99:@’’FG":7&8=6=’F>*6D7)&<&=6*6D;:&67&8(8*9&*6:;8<=7*;6*>=7*;6=6C7)&9&69&;:&?=’@=7*;6,(8&9&679=6*6C&H&99F97&<;: &67&8(8*9&*6:;8<=7*;6*>=7*;6&?=’@=7*;6=6C C*9A@99&9);I7;@9&"6=’F7*A#*&8=8A)F$8;A&99=6C%&’()*’9=((8;=A)7;8&=’*>&&6E 7&8(8*9&*6:;8<=7*;6*>=7*;6&?=’@=7*;6G C-)D*4(/:E+&-454,/-,+3*401&,*+,61&,*+!E718’1&,*+!F+(-.-//)/&-0 .!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信息处理和流动能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不断提高企业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水平层面。.)利用计算机实现生产自动化,利用J+改造传统产业。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K"%)、计算机辅助制造(K"L)等技术,不断提高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1)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企业内部的网络化和系统化,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企业通过企业内部网(J6E 78=6&7),将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开发企业资源计划(5M$)、供应链管理(NKL)、客户关系管理(KML)、产品数据库管理($%L)、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OL)等综合性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5EA;<<&8A&),在虚拟化的市场空间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通过企业外部网(5H78=6&7)和互联网(J67&86&7),在全球范围实现网上数据交换,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和分析市场与环境信息,提高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敏捷性,降低企业决策中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属于信息化大系统,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经常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有利于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首先,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使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分析信息化的发展瓶颈,诊断企业的信息管理结构。其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兼并、重组现象的不断发生,相关主体对企业评价的需求,尤其是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基于这样的需求,本文构建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讨论如何将层次分析法("6=’F7*A#*&8=8A)F $8;A&99,"#$)和专家评分法(%&’()*)应用于评价问题,使定量与定性分析充分结合,建立多指标性能参与的评价模型,并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价结果,能较完整地反映企业信息化的优劣水平。 1!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评价,就是根据拟定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变为客观的定量数值或主观效用的行为,简言之,就是对某一事物进行考核。为了建立一套较为完整、易于使用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分级评定的方式,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体现,将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以及子指标层四个级别,共有七类准则,1/个指标,,0个子指标,具体 .4 !企业信息化!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助(122.P"12."1/—.)万方数据 现代制造工程!""#($)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六点对策修订版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 六点对策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六点对策? ? 信息化水平作为新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少数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实现了从传统管理逐步向现代管理的转变,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探讨研究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态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提高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

和水平,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形态: 第一,数据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内部数据,包括人事、费用、采购、库存、销售信息都以数字的形式存入计算机,随时查询;二是企业的外部数据,包括市场、供货、用户、服务,以及外部相关的电话、传真、报纸、电视等媒体获取的信息,也以数字的形式存入计算机,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化的信息、文件、邮件等,实现共享。 第二,生产过程信息化。采取自动化的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把企业已经规范的生产流程数字化,用智能化手段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使得流程所涉及各个环节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人为因素的控制与影响,同时也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产品设计信息化。引进先进的设计应用软件工具,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的信息化,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及工艺水平。 第四,市场经营信息化。健全企业市场供求信息库,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上回访客户、服务质量反馈、网上调研等,极大地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节约经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企业管理决策信息化。通过对企业原始数据信息化与科学的加工处理,引进或编制管理信息系统,用于企业实现动态的管理和决策,如做到企业内部网上无纸办公、经营费用与成本动态控制等,可以节省办公费用与人力成本,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第六,企业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不可一概而论,但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

天津市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办法

天津市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推进市管企业信息化工作,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市管企业转型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市管企业)。 第三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市国资委制定的信息化工作有关文件为依据,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市管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效果做出评价。 第四条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企业信息化现状,数据采集要真实准确,做到评价办法公开,评价过程透明,评价结果公正。 第五条信息化水平评价以市管企业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实行初评和复评相结合,评价结果共分A、B、C、D、E五个级别。 第二章初评 第六条初评是通过对市管企业信息化指数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计算各市管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确定初评结果。 第七条初评指标体系由指标和权重两部分构成。指标

包括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指标权重是指按照科学方法(德尔菲法)确定的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的权重。 第八条指标数据采集与指数计算方法。 (一)按照初评指标,市国资委编制《年度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数据采集表》(以下简称《数据采集表》),由市管企业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情况,真实、准确地填报上一个自然年度的相关数据。 (二)指数计算方法。 1.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量纲不同的各类指标值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的数值。 2.从具体的指标开始,逐项分层加权计算,形成要素级指数分值。 3.对各要素指数分值进行加权合成,得出各市管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确定初评结果。 第三章复评 第九条复评是根据初评结果,采用对企业实地抽查、横向比对等方式,对某些关键指标复议审核,确定其年度信息化水平级别。 第十条市管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划分为A、B、C、D、E共五个级别。划分标准为:90—100分为A级、80—89分为B级、60—79分为C级、40—59分为D级、39分以下为E级。 第十一条复议审核各个级别特征指标项上是否达标。其中80%以上的特征指标项得分均达标时,方可判定年度信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

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企业信息化的利与弊

企业信息化的利与弊 张馨方 摘要:从本质上讲,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应用信息技术重构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治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进步企业生产、经营和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比如,大量企业都建立企业网站,利用它发布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等,使这些信息可以很方便、很快捷地传递到各个角落,达到宣传产品的效果。它们当中的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初步实践中得到了好处,同时也开始尝试使用搜索引擎、企业邮箱、信息化模块化产品、CRM(客户关系治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 正文: 1.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国企业信息化意识明显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企业信息化工作在提高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正在形成巨大的潜力。 调查中近50% 的企业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和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其管理和业务水平,还有30%的企业表示在未来一年内将启动自己的信息化项目;信息化投资的焦点从大型ERP项目及财务应用转向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及客服应用。 在总体水平提高的同时,仍与全球领先水平有较明显的差距;从成功实施信息化的四大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差距;从管理角度看,还面临许多事关信息化成败的关键性挑战。 企业高层领导人对信息化的意识有明显提高,但在战略落实、机制保障、执行力等方面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进程和信息化程度有明显差别,相当多的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进程时处于摸索阶段,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实施信息化/互联网解决方案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率和利润回报率。研究表明:50% 的受调查企业当前在实施信息化项目;90% 的受调查企业计划在两年内实施信息化项目。 信息化项目主要包括:目前66%集中在ERP和财务应用上;有74%~86% 准备投入ERP、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客户服务和生产制造等信息化应用。 政府对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推动作用明显。 IT相关行业或具有跨国业务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互联网服务、银行和金融、系统集成商和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在中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而服务娱乐业、公共事业、房地产、能源等传统行业的总体水平则偏低。 中国企业与全球500强企业之间在信息化方面还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全球最佳实践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网络就绪水平)比国内企业高出38%。 2.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信息不明、家底不清、经营状况信息紊乱,导致企业重复采购、库存臃肿、生产管理不规范、组织流程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