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 狩猎民俗

蒙古族 狩猎民俗
蒙古族 狩猎民俗

蒙古族的狩猎民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蒙古族的狩猎民俗;

②通过了解蒙古族的狩猎民俗,培养学生团结、坚韧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的狩猎民俗。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表达等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蒙古族狩猎民俗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狩猎曾是蒙古民族一种很重要的生产方式,牧民常把它视为生活的来源,猎取野兽作为食物的朴充,用它们的皮毛做衣服,或出卖交换其他生活必需品。

1、祈赐猎物

蒙古人认为山狍野鹿、豺狼虎豹都是上天的"牲畜",只有祭天才能得到猎物。各地在出狩之前,都要进行专门的祈祷和"召唤猎物"的烟祭,祈求上天赐下猎物,才能"出有所猎,归有所获"。届时每一户人,集中在事先约好的禽兽较多的地方,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狩猎长者在高出点燃篝火,用带来的香火祭天神。狩猎前的准备工作,也在一种神秘的状态和气氛中进行。他们不说出猎的日期,只是悄悄地传送马粪蛋,暗示什么时候大家集中。这期间大家见面办事,都要和和气气,避免争吵磕碰。谈及飞禽走兽,也不能口出秽言。即使某座山上没有野兽,也不能直言没有,而要说:"可能有吧,近日没有看到"特别忌讳在家里谈论打猎的事,因为灶神爱翻闲话,万一她给山狍野鹿透出风去,大家就什么也打不着了。还怕野兽警觉,谈及猎物时尽量避免直呼其名,只用它们彼此明白的行话代替。

2、爱惜猎物

人们往往以为猎民是很贪婪的,似乎碰见的野兽都要杀掉,实际上蒙古民族猎民却是很讲狩猎之道的。猎物既是上天的赐予,珍惜猎物便

是猎民的美德。什么季节狩猎,什么地方狩猎,什么野兽可杀,什么野兽不可杀,在法律上和道义上都有一套严格的准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就记载着一条忽必烈大汗禁止所有各国臣民在每年三---十月间行猎的命令,违者"严惩不贷",其用意在于使"每种猎物能够大限度地繁殖起来"。几百年来,在蒙古人心目中形成了良好的传统猎风。一般忌讳捕杀怀胎、带仔母兽及幼兽。谁若猎取这些野兽,就被看作是最无能的男人,受到百般揶揄。围猎的时候虽然要求不跑掉一头野兽,但是并不把钻进包围圈的野兽全部斩尽杀绝。围猎的最后,总是以放生大批幼兽和带仔母兽来结束。一旦围猎结束,任何人不再触犯野兽。打猎也忌讳"断群":猎取十头以上的兽群,总要放掉几只。历史上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弟,曾把野兽当作"牲畜"看待,将其捕捉以后打上火印,作为私有财产的标记,而后放还野地。打猎多是为了吃饭和度荒,牧民观念中没有囤积居奇和赖以发财的思想,加之地广人稀,狩猎有道,野兽便能孽生繁衍起来。

3、原始古老的分配

牧区有句谚语"打猎靠各家,猎物众人拿",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分配方式。如果你在野外碰着谁打着猎物,你完全有权利同猎人一样得到一份猎物,不必为"无功受禄"而自惭形秽。因为既然猎物天授,就应当人人有份,都有权利享受这种"天赐之物",猎人不得独吞,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今天。可是猎物的头、皮和心肝,一定要留给那个猎人,这个人也往往视此为最大荣耀。在常人看来,它们并不是猎物最好吃的部分,为什么偏偏留给猎获者?因为古人认为,野兽的灵魂就附着在这一部分上,用它祭了敖包,它就可以早升天早转生。把它送了人,以后便打不着野兽了。这是蒙古人重精神、轻物质的浪漫气质的流露,直到今天还能看到,而且从猎物发展到牲畜,从狩猎发展到祭祀。

选土猎犬及训猎决窍

选土猎犬及训猎决窍 现在打猎选狗好选了,像杜高、威玛、罗德西亚、法老王等勇猛无畏、攻击爆强,综合能力也强,绝对是狩猎主攻的首选,像寻血、比格、波音达等嗅觉一流,绝对是追踪猎物的首选,像灵蹄、惠比特、细犬等以速度见长,绝对是平原追猎的首选,还有中国的重庆、下司、凉山、黄石箭毛等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些都是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才被广为认知的,也是有钱的主儿才能拥有的。在我们原先打猎风行的时代(80年代),只知道贵州有个村全村都是养猎犬,要几千块一只,想买也没钱,对于别的品种猎犬更本一无所知。所以我们那时全部是从土狗当中选出优秀能训的作为猎犬。对于这个,先辈们倒是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下面就说说,供各位没钱的主儿分享,希望大家都以最少的钱,养到最好的猎犬(其实一只好的土猎并不比名犬差,而且土狗价格一般是5-30元一只,到处都是,既便宜又省事! 一、选犬 土狗并不是一种纯种犬,它的血统很杂,所以往往良莠不齐,要想养一只凶猛易训的好猎犬选犬是最重要的,主要选的是狗的先天条件,有的人认为先天并不太重要,仅占30%,70%靠后天训。其实不然,你想想,若是选了一只骨架结构不好,跑不动,胆小怕事的狗,它看到猎物追不上,即使追上了也不敢咬,或是咬了后被猎物反抗自己吓得夹着尾巴跑了,这样的猎犬选来有何用?你将要怎么训才能让它有能力狩猎?与其花几倍的时间去训它,还不如再买一只。所以选一只好狗是关键,一般选了一只好狗,只要老猎犬带着上几次山基本就能配合打猎了,连训练都省了许多。以下是先辈们选狗的一些经验为10点,仅供大家参考: 身躯 尽量选体长大于体高的狗,腰要细,背要弓,前胸要宽大,肌肉发达,选狗时要抓一下狗身上的皮毛,不能太松,皮紧贴肉而又不瘦者为上品。骨髂要壮实、匀称,骨量要大,胸腔骨髂要宽大,腿部骨髂要粗壮。 四肢 四肢要修长,脚趾要紧收,也就是所谓的蒜子蹄。跑动时要显得轻盈无比,脚趾就如蜻蜓点水般沾地即起。前腿站姿从正面看要像拱门,不能挨得太紧要也不能分得太开,挨得太紧不会扑击猎物,分得太开跑得不快;后腿也是如此,但要比前腿挨得稍紧一些,并且要向前稍倾。 牙齿 超过2月龄的小狗牙齿基本上已经洁白如玉,绝不能有肉红色齿尖或齿根。特别是犬齿要锋利、细长。一般情况土狗的犬齿是上犬齿两边各两颗,下犬齿两边各一颗,张口犬齿直立稍有点内弯,咬合时为凹凸状平咬。最极品土狗的犬齿是上下犬齿两边各多一颗或两颗,张口时犬齿内倾如倒钩,咬合时交叉似剪子。作为头猎犬绝对要选这种齿系的狗,最起码也要剪状咬合。 舌头 狗靠舌头散热,舌越大散热越快,当狗运动后舌头外伸,吐出部位越大越长则狗的耐力和抗旱能力越强。有一种狗舌头上有蓝色斑块者,是为花舌,此乃极品,老一辈经验之谈是说花舌抗病力强,连狂犬病都不怕,次之为鲜红的大圆舌。 嘴鼻 嘴越短越宽越好,但一定要稍尖,闭嘴时上嘴皮与下嘴皮紧密闭合,或上嘴皮包住下嘴皮,内唇肉要鲜红。注意,嘴一定要稍尖一点,不能是平直的方形嘴,太短太平的嘴咬合力虽强,命中力却不高,只有短而尖的嘴咬哪中哪,命中率奇高,咬合力也强。问骚的狗选红鼻,头猎就要选黑嘴黑鼻。

蒙古族民俗常识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蒙古族的历史、节庆习俗、服饰、建筑、饮食、歌舞、民族文化等要点; ②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赏视频、聆听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②以导游讲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讲解介绍,多次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节庆习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蒙古族的服饰、建筑、饮食。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能不能说说都有什么民族?人数居多的是哪个民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蒙古族民俗常识。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统一了蒙古部落? 我们一起把书翻到第二页,共同来了解蒙古族的来源,成吉思汗的简介和蒙古族主要分布的国家,人口数目。(课件) 解决老师课件的问题。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民族”、“草原骄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1)狩猎民俗(出示课件)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①狩猎方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板书)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的不同。②蒙古族狩猎的方法有几种?学生自行读文,汇报结果。③出示问题:蒙古族的狩猎活动为何在秋、冬两季进行?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总结。 3、欣赏蒙古族生产民俗图片、民族音乐。 4、整理笔记。 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做归纳总结。 6、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留意一下身边的蒙古族朋友,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民俗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请教一下他们,这些民俗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狩猎民俗个人狩猎、集体围猎

老k深海狩猎技巧

捕鱼作为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游戏,也由街机的形式转换到网络上,2010年老k游戏推出了游戏《深海狩猎》深受广大玩爱好,成为了时下网络上最流行的游戏,老少皆宜! 以下将介绍捕鱼的一些技巧和心得: 1.小光鱼:小光鱼是分值最小的鱼,每条1金币,也是最好捕捞的鱼,最好用2号炮,打一枪基本上都能中。 2.小黄鱼:每条2金币,推荐用2号炮打,对准鱼群连打两枪,包赚,为什么要连打两枪呢,因为有时候对准鱼群打一枪的话,很多时候都只会打中一条,而打两枪则基本上都会中3条。 3.神仙鱼:神仙鱼每条4金币,用3号炮打即可,保证不会赔哦。 4.河豚鱼:河豚每条7金币,注意用2~5号炮,打河豚张开的一瞬间,基本就会打中 5.小丑鱼:小丑鱼每条10金币,基本上用5号炮打即可。 6.鳊鱼:鳊鱼每条20金币,基本上用5号炮打即可。 7.红杉鱼:红杉鱼每条30金币,基本上用5号炮打即可。 8.乌龟:乌龟40金币,用5号炮打2~3枪头部,基本能打中,打不中也不要费子弹了。 9.灯笼鱼:灯笼鱼50金币,用5号以上的跑,打前边的灯笼,4~5发,如果不中就停止射击。 10.魔鬼鱼:魔鬼鱼60金币,主要打翅膀。 11.鲨鱼:鲨鱼100金币,在鲨鱼出来的时候集中打头部正中的位置 12.金鲨:金鲨200金币,当打中鲨鱼后的变异,现金鲨90%以上都是真的,用最大火力猛轰。

捕鱼之终极大招:猛轰别人打过很多炮都没有打掉的鱼 以下为我个人账号和游戏地址,如有想玩的加我好友,咱们可以一起交流 推荐人账号:guokkkkkk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23740696.html,/SpreadRegist.html?spreader=guokkkkkk

我国的少数民族教案

第二课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执教者:檀圩镇中心小学谢燊辉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分布、人口、传统节日。 2、通过对这五个民族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分布、人口、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1、从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我们中华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庭中的五个成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板书课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二、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第7—9页,完成表格。 1、学生自学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相关图片和完成表格填写。 三、阅读与思考 1、读一读,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什么?想一想,回族男子通常会戴什么颜色的号帽? 2、看一看,从这三幅图中你了解了什么?

3、想一想,蒙古族的“马头琴”名称的由来,是否与马的头部有关系? 四、探究与体验 1、情景对话。 要求:两人一组扮演这节课中认识的民族,相互介绍有关民族的节日和习惯。 2认一认邮票上的民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有关的分布、人口以及传统节日。几千年以来,我国的各个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共同建设了美好的家园。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族同胞的努力,所以我们各个民族更要团结一致。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汉族蒙古族回族 }团结一致 藏族维吾尔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与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荒野求生套猎法详解

荒野求生套猎法详解 套猎法,是利用马尾、呢龙绳、铁丝、油丝绳等材料制成套形,用以捕捉动物,是狩猎中最简单和最常见的方法。套的材料、大小、使用方法等均因猎捕对象不同而异。猎捕小型鸟类可用马尾制套;野兔等中型兽类可用铁丝制套;野猪等大型兽类可用油丝绳制套。其他如棉、麻、棕等制成绳均可做套。套的基本形式是将绳的一端拧成圆环,把另一头折回穿入环内,形成套状。小环的做法,最好是折回的端部缠绕在直绳上,不要缠在圆环上,环的大小以绳能够穿过并在里面能够自由活动为好。稍大的套,最好在小环上再连接二个小型圆环,形成8字形圆环。这种套套到动物后,套子不会缓扣。套子的末端可以固定再地上或树上,也可固定在木桩上。 1、简单套 将单一套子安放在一定地方,如固定在木桩上,挂在灌木丛上等,这种套子用的最广泛,可以猎捕野兔、野猪、獾等。支设的方法虽然恨简单,但如果稍有疏忽,便不会取的好效果。设套的关键是寻找和判断动物的足迹,确定了动物的路线后,选择在掩蔽的地方放套子,并做适当的伪装。下套时,要保护好周围环境,尤其不要踏乱它们走的路线。如图一

几种常用简单套的规格 序号捕捉种类铁丝规格铁丝长度套的直径距地高度 1 松鼠 0.3-0.5mm 0.4-0.5m 8-10cm 5-10cm 2 野兔 0.6-1.1mm 0.8-1.0m 13-15cm 10-13cm 3 狼、野狗 2.0-3.0mm 1.5-2.0m 25-30cm 35-40cm 4 黄麂、狍 2.5-3.5mm 1.5-2.0m 30-35cm 45-50cm 2、复套 将二个简单套套在一起形成复套,复套能将动物牢固的套住,使猎物不至于扭断套子逃跑。如图二 3、连环套

民俗知识竞赛题目

民俗知识竞赛题目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D) A.春节元宵清明端午 B.春节清明七夕中秋 C.春节端午重阳腊八 D.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2.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和文化意义。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B) A.农事生产 B.宗教信仰 C.神话传说 D.名人故事 3.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常把这一天叫做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直到以后,中国开始废除农历,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A)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胜利 D.新中国成立 4.起初,由于各个朝代历法不一样,一年之首的日子也不一样。汉武帝时期,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太初历》以的历法为基础,固定以孟春之月即一年的第一个月为正月,以后自汉朝到清末,历代都在沿用了。(A)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我们习惯把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可本来应当念成正大光明的“正”,却读成了“征”,据说这是出于避讳的目的而下令全国这么读的,念熟了,也就一直沿传到了后世。(C)

A.商汤 B.周文王 C.秦始皇 D.汉武帝 6.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B) A.元宵 B.麦芽糖 C.腊八粥 D.饺子 7.传说天帝怕妖魔鬼怪到人间作祟,派了两名神将神荼(读作“伸舒”)和郁垒(读作“郁律”)把住从仙山到人间的天然大门。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用桃木刻上这两位神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去灾压邪。到了唐代,门神换成了两位开国功臣的名字,他们是:(B) A.尉迟恭长孙无忌 B.尉迟恭秦叔宝 C.长孙无忌秦叔宝 D.程咬金房玄龄 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指的是:(A) A.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B.窗花 C.年画 D.门槛 9.春节的时候,人们一般还要贴春联,这是从最初的桃符演变而来的,但真正普及到民间,是明代以后的事情。因为明代一位皇帝非常喜欢贴春联和写春联,春联两字就是由他正式命名的。这位皇帝是(A) A.明太祖朱元璋 B.明成祖朱棣 C.明世宗朱厚熜 D.明思宗朱由检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烤全羊、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腿、手扒肉、炸羊排 五、填一填:知节庆习俗

猎捕工具的使用和制作方法 很实用

猎捕工具的使用和制作方法很实用 猎捕工具的使用和制作方法很实用时下野外狩猎的朋友很多,特在这里介绍一些常用自捕猎具的构造,用法及猎捕性能,供猎人制作和使用。 1.踩夹: (1)踩夹的构造:踩夹是利用弹簧的力量,压紧两个夹板来猎捕鸟兽。有踩盘、钩机等消息装置。踩夹属于单簧夹。有的踩夹的夹板两侧都有弹簧压紧,这是双簧夹。有的踩夹的弹簧不是弹簧钢板,而是利用弹簧钢丝的力量。钢丝弹簧踩夹不易清除铁锈异味,这是它的不足。 (2)踩夹的种类、性能和型号:踩夹多种多样,用途也有区别。从夹板的形状可分两大类,即弓形夹和框形夹。弓形夹的夹板是弓形的,框形夹的夹板是框形的。有的猎人喜欢使用弓形夹,有的猎人喜欢使用框形夹。 踩夹的型号分四种:一号夹(十斤左右),可猎虎、豹,熊、鹿,野猪等大兽和猛兽。二号夹(五斤左右),可猎豹、熊,狼、狐、狍等大、中型动物。是北京门头沟制造的二号夹,效能很好。三号夹(三斤左右),可猎狼,狐、貉、兔、水獭等动物。四号夹(一斤左右),是最轻型的小夹,可猎黄鼬、松鼠等小兽和环颈雉等野禽。 (3)使用踩夹的基本原则: ①猎捕对象不同,猎人使用的夹子也有大小之分,大兽用大夹,小兽用小夹,如果使 用不当,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如果使用大号夹子猎捕小兽,由于力量太大,容易把 兽腿打断,使野兽逃脱,如果使用小号夹子猎捕大兽,由于力量不足,也会使野兽 逃走。所以,猎人使用什么样的踩夹,应该根据准备猎捕的鸟兽而定,一般来说小 夹危险性小,广大猎人喜欢使用。 ②猎大兽和猛兽,踩夹上要系绊木,不能把夹子直接固定。狼等猛兽一旦被夹住,行 动不了的时候,它会自己把腿咬断而逃走。所以夹子应该拴在绊木上,被夹住的野 兽拖着绊木走,既不咬断腿,也不能远逃。绊木索长依夹子大小而定,一般长约0.5-1 米,绊木直径6厘米左右,长约1米。 ③踩夹必须无异味,才能使野兽上当被捕。清除异味的办法,有水煮,水烫,烟熏或 涂以准备设夹山上的松枝、艾叶等香草,伪装掩盖。千万不能用火烧夹子的办法消 除异味,猎夹一旦被火烧,弹簧退火,失去弹性。 ④支设踩夹,必须选好地方。一般多选在兽径、兽穴附近。对付狡兽,还必须把夹子 下在它的足踪下面。 ⑤踩夹可设诱饵,也可不设诱饵,猎人要酌情而定。诱饵能诱使动物主动走向踩夹, 把踩夹的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也有不设诱饵的支法,设夹于兽穴洞口下,就是 不设诱饵的一种支法。 ⑥踩夹必须严密的伪装和掩盖,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掩盖猎具要用细土,不许混有小 石、冻土块等杂物,否则易将夹板垫住,使兽足挣脱,野兽逃走。有次猎獾,不慎 敷土中混有小石片,把夹板垫起一个多厘米的小缝,数日后检查,夹板上只留下獾 足上的一片皮毛,这是粗心的教训。 (4)踩夹效果分析:踩夹虽有很多优点和长处,但也有不足和缺点,使用时要扬长避短: ①猎捕效率高,这是踩夹的主要优点。 ②适宜猎捕各种鸟兽。 ③制造完善,机构灵敏。 ④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支设。 ⑤大号踩夹对人、畜有危险,猎人不但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更必须注意设夹地区人民群众 和家畜的安全,曾见一业余狩猎者在村落附近设夹,把放牧的驴腿夹坏,造成经济损失。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科目:民俗 第一部分明辨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① 2.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② 3.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福安康。()解析:压邪驱鬼×② 4.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① 5.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 6.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 7.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 8.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 9.“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 10.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② 11.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① 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② 1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 14.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① 15.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①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民俗 蒙古族礼仪 蒙古族人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蒙古族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要献茶敬酒,主人敬酒时,客人应随即接住酒,能饮则饮,不能饮时便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若是过份推让,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遇有尊贵的客人来到,蒙古族人会将美酒斟在精美的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并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蒙古人不仅淳朴剽悍,而且非常讲究礼仪。茫茫草原,常常几十里、几百里没有人家。远行人饮食、居住都需要得到帮助,于是从远古一直把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礼貌待人,作为每个人都要遵循的礼俗加以沿袭。《蒙古秘史》有许多关于礼俗的记载。 蒙古族自古有 "以西为大,以长为尊"的习俗。7世纪以后,蒙古族部落从额尔古纳山林渡腾汲思海(今呼伦池)西行,到了孛儿罕山(今肯特山)东麓的斡难河、客鲁涟河驻地游牧。从这个时候起,位于西方的孛儿罕山就成了蒙古人祭拜的圣山。成吉思汗每每把带子搭在肩上,把帽子夹在腋下,合十俯首,向孛儿罕山九叩头,乞求助佑。以西为大,就从这时开始的。 以西为大,主要表现在佛龛、祖像、墓地的方位和房间、坐席的

族中,到50年代中叶,鼻烟已基本绝迹。现今,在民间,老年人基本多吸黄烟。黄烟又名叶子烟。农村老人还使用烟袋。客人来了,主人取过客人的烟袋装上自家的烟给客人吸,客人也取过主人的烟袋上自己的烟回敬。 献"德吉",蒙古族把进餐时的第一口称为“德吉”(即首杯、首箸、首口之意)。吃菜、喝酒和饮茶的第一口,也被称为"德吉"。 ¨德吉"有 "献德吉"和"要德吉"两种。 蒙古族家庭里来客人进餐时(或者饮茶),多是年轻人把第一杯酒献给客人,吃饭、吃菜也是请客人先动筷吃第一箸。 这就是献德吉 (蒙古族称之为"德吉乌日根")。 假如来客是年轻人,当他接 "德吉"后,也不首先自已享用,而是请本家长者享用,给长者斟酒、倒茶,在这里看出人的教养和尊长美德。 在没有客人自家吃饭时(或用茶时),也总是请长者先动筷,先吃、先饮。如小孩晚辈无知在进餐时抢先动筷,就要受到父母或长者批评:"怎么,你先要德吉了!"(家庭内不叫献德吉,通称 "德吉阿奔那",其含意要德吉。) 节日时,有的家庭则是将 "德吉"献于已故的长者遗像前,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 献哈达 哈达原为藏族的礼敬用品。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拟指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 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营销技巧)体验营销狩猎的兴奋感

体验营销:狩猎的兴奋感 伴随着忧郁的,一直巨大的裹着黑色裹尸布的毛绒玩偶老鼠倒在一块墓碑旁边,这并不是百老汇的情景剧,也不是太阳马戏团的滑稽表演,Farnam公司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促销自己“仅仅只需要半口”的老鼠药。细心的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变得好像鬼魅丽影的舞台剧,在持币待购的消费者眼中,商业街变得越来越象娱乐场和游猎中心而自己就好像寻找快感的狩猎者——美国V ANS公司在安大略湖的Mill商业街甚至开设了一个6万平方尺的滑冰场和专业露天自行车跑道;旅馆业,奇形怪状的主题房间正风靡一时,在加州Madonna旅馆提供“原始穴居人”房间,处处都是天然的花岗岩,甚至还有从天而降的瀑布,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象猴子和狒狒一样倒挂睡在树上;在中国,环球嘉年华在地铁站口张贴的夸张的海报——一群可爱的卡通人瞪大了眼睛,张嘴尖叫,头发几乎被扯成了直线,不由让人浮想联翩,一眼就能让人感受到疯狂、刺激的气氛。 一切就如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协作为一个制造商开始以概念思考——使你的东西活起来——他就会给自己的产品添加服务、以增加使用这些产品活动的价值,然后可能会对那些服务附加体验,最终使得这些产品变得更加令人难忘.。这种全新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主要强调商业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其灵魂和核心是主题场景和体验设计。”威汉全球传播机构创办人陈一枬确信体验经济将是“体验经济能够为品牌注入真正的价值,从而使品牌富有独特性、与众不同、有魅力并能够取得更高的利润,同时也是未来中国企业品牌和产品营销的至关重要的下一步”。 《新营销》:《体验经济》一书中认为,体验本身代表一种已经存在的,先前并没有被清

呼伦贝尔人口民族民风民俗概况

草原炎黄--呼伦贝尔人口民族民风民俗概况 汉族是呼伦贝尔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据2003年统计,全市共有汉族人口2219777人,占人口总数的82.31%。历史上,汉族虽晚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迁入这个地区,但同样为开发和建设呼伦贝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长期与各兄弟民族在一起生产(工作)生活,建起了牢固的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并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取得了巨大进步。 历史沿革 汉族较早出现在呼伦贝尔的是军队、官员、犯人和匠人。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初三年使光禄徐志为出塞,汉军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复争匈奴,西北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唐朝征服室韦后,设室韦节度使,派汉族官兵镇守。辽、金、元时代,这一地区已 有汉族官兵驻防,还有因争战而来的俘虏或抢来的奴隶,以及从事耕种、烧砖制瓦、冶陶和铁、银、木匠等手工艺人,但人数都不是很多。明朝从洪武五年(1372年),争战北元开始驻军呼伦贝尔地区,到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北元灭亡,41年间明军数次开进和驻扎呼伦贝尔地区,直至在呼伦贝尔地区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属的哈拉该卫、哈剌哈千户所、海剌儿千户所、只儿蛮卫、坚河卫、古贲河千户所、古贲河卫、阿伦河卫、阮里河卫等3所6卫后,驻军才分驻或调撤。上述汉族人口均属流动性质,且人数不多。进入清朝以后,本地始有较稳定的汉族常住人口。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派兵设卡伦于岭西地区。当时募兵多来自山西、河北等地,同时随军来本盟的一些汉商,称“旅蒙商人”(简称“旅蒙商”),专作军队及随军家属的买卖。雍正十年(1732年)后,索伦、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兵丁及其部分家属驻屯呼伦贝尔岭西各地,清廷命京都汉商到此地经商,早期持“龙票”来岭西的有八家汉商,号称“八大家”,集居在今海拉尔。 从秦汉时起到元明清各朝代,法律都规定有“流刑”,即一方百姓犯罪不致处死,可执行“流刑”放流徙边,或流放漠北。《清实录》对汉官犯法,“本该杀,但念功劳卓著”,故“配流布雨尔索伦、打虎儿为奴。”“布雨尔”即呼伦贝尔。 清乾隆至嘉庆朝,呼伦贝尔地区建立了许多寺庙,建寺庙所用的砖瓦大都由汉族人烧制,寺庙也由汉族人施工建成。1941年,日本经济调查会的市川正义在《南部呼伦贝尔调查报告书》中记载:新巴尔虎左翼旗王福,汉人,画匠,专门漆画佛象,家族4人,曾祖父从山西省迁至本地,全家除王福为汉名外,已经蒙化;刘俊升,祖籍直隶省人,现年54岁,商人,何年迁此不详,本人和妻子儿女均报称蒙古人;樊巨川,祖籍河南人,商人,50岁,妻为汉人,何年迁来不详,已蒙化,儿子是喇嘛;庞忠义,祖籍山西人,银匠,专制寺庙中的佛具,懂蒙语蒙文,由“外蒙古”迁来,契约为三年;张富贵,36岁,是从山西经海拉尔请来的裁缝,专门为喇嘛制作法衣。鄂温克旗伊敏苏木一孙姓汉族人家,早在清同治朝代迁来,木匠出身,后代散居伊敏、巴彦托海、海拉尔、大雁等地,已融合于鄂温克、蒙古、达斡尔等族中。 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废除森林禁采和封禁垦荒、采矿的政策,从关内和东北三省流入呼伦贝尔地区的汉族人口大为增加。先期流入岭东者,大部分从事采伐和经商、耕种,流入岭西者多从事采金、采煤、伐木和商业。据有关资料统计,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受雇于俄人矿主从事采金业的山东、河北籍汉族劳工多达万余人。1903年东清铁路通车后,汉族人口开始大量迁入并定居下来。1932年以后,汉族人口亦是不断流入呼伦贝尔。1937年,汉族人口已占呼伦贝尔地区人口的首位,即64%,共有143 502人。 这一时期,清廷曾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呼伦贝尔岭东岭西地区推行民治。特别是岭西地区,一时两种“政权”并存,所设民治机构官员大都由汉族人担任。由于改设民治过急,加之其他不适当的措施,遭致少数民族的不满,其民治机构终在民国元年废除。此后,直至1920年,岭西地区重设民治机构,亦主要由汉族人担任官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全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1950年到1956年,汉族人口年年都从全国各地流入呼伦贝尔。据1956年底统计,全盟汉族人口增加到448 106人,占当年总人口的85%,几近1949年的一倍。以后,随着兴办国营农牧场,开发大雁、伊敏、宝日希勒三个中型煤矿,铁

野猪习性及捕猎方法

野猪习性及捕猎方法 野猪是与我们人类相伴相生的一大物种,它广泛分布于以赤道为中心的气候带中,它的食性很杂,对一切食物所向披靡、包罗万象,主要以食种籽为生,兼食植物幼芽和根茎以及菌姑还其它动物(昆虫、鼠类、无脊椎动物、死兽),在觅食蚯蚓、蜗牛、昆虫、鼠类、根茎、果实时,常常拱起大小不均、深浅不匀的地块,时有潜入耕地盗食庄稼作物及瓜菜之行为。

野猪时常栖身于树林、灌丛、草坡中,并与水源结下不解之缘,溪涧、水塘是它时常光顾的地方,饮水、浴泥、乘凉是野猪最惬意的消遣方式。野猪是夜行性动物,每天夜间从匿伏处进入觅食区活动总里程近于二十公里,黄昏出发,整夜活动,凌明返巢。野猪有拱地为穴和收集枯枝落叶、咬扯杂草、啃折小树筑巢之喜好,巢穴向外有数条兽径,这是野猪的必经之路。野猪的迁徙除了受人为的惊扰和猛兽的袭击外,主要与食物来源的消涨紧密相关,有离弃食源匮乏之地趋走食物丰富地区和避寒趋暖之习性。野猪是群居动物,食物丰富季节,成群结队集体觅食和集团防卫。争雄失败落荒而逃的公猪胆大凶猛,离群索居,单打独斗,独闯江湖。野猪貌似愚笨,但行为极其机警敏捷,荆棘刺丛、陡坡地段行云流水、健步如飞。虽然野猪的视觉一般,但听觉和嗅觉极为敏锐,轻为的声响野猪能够感觉得到,人站在一公里的顺风口野猪同样嗅觉得到人的气味,深达两尺的食物同样能够找到。 生活在山区的野猪在入秋至春时季,匿伏于农田附近的植被中,夜间盗食玉米,或含草啃树作巢,喜藏匿于背风向阳高燥凹形地的白栎、槲栎灌木、葛蕨藤缦、茅草丛中;夏天则时常躲藏在凉爽的阴森溪谷边洗浴纳凉。行动谨慎,不走山间人行小道,

喜在两峰间的高草中穿行。生崽时,常在山草稠密的高处作窝,既有利于隐蔽,又便于瞭望。觅食时经常群体出动,小猪在前,大猪在后,遇到岔路分道和河流旷地停步观望,喜走两山之间可通行的狭窄垭口。有月亮的夜间躲在阴影里活动;或上半夜有月,下半夜活动;或下半夜有月,上半夜活动;躲避月亮,喜欢黑暗。秋收后,返回深山觅食,有垂直迁移的习性。两峰间的山凹、小沟和半山腰,这是野猪受惊和平时进出必行的要道。行走低头突进,遇惊仰头嗅听,静呆数秒而后奔逃。发情期,母猪经常在下午三点左右发出“咿、咿”的求偶声,公猪闻声而至。猎人可以依据野猪的这些习性和特征避其所长、击其所短,设法猎获。野猪在湘西一带族旺势大,活动猖獗,危害庄稼,久治效微。一方面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森林面积大增和大批量农民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骤然减少从而减轻人对自然摄取程度以及富裕起来的农民用电、用煤、用气、盖砖房,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树深林密,溪多塘绿,山大人少”的保靖自然现状成为野猪优良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是生物链的断裂,生物金字塔顶端群体被我们先人所摧毁,野猪的天敌虎、豹、豺、狼消失绝迹,制约野猪徒然增长的平衡器被打破,然而,人为的猎取与野猪的自然死亡远远低于野猪的自然繁殖能力;这就铸

民俗知识竞赛题目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D) A.春节元宵清明端午 B.春节清明七夕中秋 C.春节端午重阳腊八D.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2.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和文化意义。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B) A.农事生产B.宗教信仰C.神话传说D.名人故事 3.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常把这一天叫做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直 到以后,中国开始废除农历,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A)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胜利 D.新中国成立 4.起初,由于各个朝代历法不一样,一年之首的日子也不一样。汉武帝时期,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太初历》以的历法为基础,固定以孟春之月即一年的第一个月为正月,以后自汉朝到清末,历代都在沿用了。(A)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我们习惯把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可本来应当念成正大光明的“正”,却读成了“征”,据说这是出于避讳的目的而下令全国这么读的,念熟了,也就一直沿传到了后世。(C) A.商汤 B.周文王 C.秦始皇 D.汉武帝 6.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B) A.元宵B.麦芽糖 C.腊八粥 D.饺子 7.传说天帝怕妖魔鬼怪到人间作祟,派了两名神将神荼(读作“伸舒”)和郁垒(读作“郁律”)把住从仙山到人间的天然大门。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用桃木刻上这两位神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去灾压邪。到了唐代,门神换成了两位开国功臣的名字,他们是:(B)A.尉迟恭长孙无忌B.尉迟恭秦叔宝 C.长孙无忌秦叔宝D.程咬金房玄龄 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指的是:(A) A.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B.窗花 C.年 画 D.门槛

蒙古族的生活禁忌

蒙古族的生活禁忌 蒙古族长期从事草原畜牧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民俗禁忌。例如初春季接羊羔、春夏之际的剪羊毛和打马鬃、做耳记,以及制毡和割势等重要生产环节都有规模不一的群众性庆祝活动和一套严格的礼仪禁忌。 蒙古族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对水产生了崇敬之心,忌讳在河水里洗澡,不能在河水里洗脏东西、倒垃圾等,保护水资源成了蒙古族人的共识。 蒙古族人具有很深的自然崇拜观念,在狩猎前,人们聚集在一起,怀着敬畏的心举行着火净仪式和工具涂抹仪式。熊熊燃烧的两堆篝火旁各矗立一支3米长的苏鲁锭(长矛),由长绳连结,绳端的哈达随风起舞,像是传达着神的旨意。人们一一从篝火中间穿过,意味着得到了净化,得到了神的认可与祝福。人们手握着弓箭、猎枪、布鲁、猎夹、套索,用鲜血或动物油脂涂抹,祈祷打猎成功,祝愿能满载而归。这些工具一经涂抹仪式后,特别禁忌别人使用和触摸。 举行完仪式,人们开始出发狩猎,狗儿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马儿也呼呼得吹气催促着主人。人们按照分工将整个山谷围住,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惊得野兽四处逃窜。老猎人骑着马飞奔在山谷中,狗儿东奔西突地智斗着野猪,既挡住野猪的去路,又与它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这时老猎人忽然从马上一跃而下跨在野猪背上,抽出尖刀扑哧一声插入野猪脖颈。野猪被制服了,人们欢呼庆祝英雄的收获。狩猎场面惊心动魄,但人们始终恪守着传承了多年的规矩,那就是不能猎取有孕动物和哺乳中的动物,不能猎杀正在交精的野兽,不能猎杀候鸟,不能猎杀天鹅,不能猎杀成对飞翔的禽鸟,不能破坏鸟巢。这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根植于蒙古族人的脑海中,他们感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同样也爱护着大自然的一切。 解放后,狩猎这种生产方式基本消失,更多的蒙古族人仍在农村牧区从事着农 牧业生产。畜牧业是古代蒙古族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草原游牧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它高度仰赖自然。

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教案1

(鄂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第五课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各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传统的节日表达着人们不同的情感,反映了劳动人民淳朴而美好的愿望。 2.知道一些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教学重难点:懂得尊重各民族朋友和他们的风俗习惯。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民族节日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播放课件,活动《爱我中华》。 2.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名字及民族的节日。 3.引言: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有趣极了。虽然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不一样,但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板书课题)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浓厚的喜庆之情吧! (二) 传统节日介绍 (1)藏历新年 1.观看藏族图片。 教师对藏族进行简短的介绍。 2.学生自由阅读第一段。 3.讨论: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藏历新年藏历初一) 4.教师介绍“叩长头”,观看课件。 (2)那达慕大会 1.欣赏草原风景。 教师简单介绍蒙古族。 2.观看课件,讨论:藏族朋友们在干什么? 3.教师介绍那达慕大会举行的时间、活动的内容。 (板书:那达慕大会夏秋季闲时)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3)火把节 1.观看彝族图片, 教师简单介绍彝族。

2.学生默读火把节的传说。 3.老师介绍火把节进行的时间和相关内容。 (板书: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4)歌婆节 1.观看壮族图片。 教师简单介绍壮族。 教师介绍:壮族的歌婆节是纪念“歌仙”刘三姐。 2.欣赏电影《刘三姐》片段。 (三) 作业活动 1.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完成课本上的表格作业。 2.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业。 (四) 课后小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既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各自的风采,我们不仅要尊重少数民族朋友,还要尊重他们的节日习俗。 (五)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 藏族藏历新年藏历初一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夏秋季闲时 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壮族歌婆节农历三月初三

驱赶野猪妙招

驱赶野猪妙招 酒瓶“叮当”响野猪闻声逃 看到一根根竹笋,一夜间被野猪吃得个精光,这可急坏了寿昌镇童家村竹农洪玉根。如何驱赶野猪,他一连想了好几个夜晚,终于想出用酒瓶挂在毛竹上,在山风的吹动下,瓶子相互碰撞发出阵阵“叮当”声,来吓跑偷吃竹笋的野猪这样的“绝招”。这一招还真灵,后来的竹笋都被保住了。 老洪于1999年向村里承包了120多亩竹林,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竹子长势越来越旺,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成了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可由于山上生态环境好,植被茂盛,加上这几年一直没有猎手捕杀野兽,致使当地的野猪越来越多,特别是刚破土的竹笋,野猪特别爱吃。“野猪吃竹笋,就像小型挖机一样,连根都被撬起来。不仅毛竹的生长受影响,而且新竹也长不出来,损失是难以计算的。”老洪向记者诉苦道。 每年三四月份是竹笋生长的旺季,上月下旬的一天,老洪来到竹林里检查竹笋的长势情况。可他在一大片竹林里,只发现了两根细小的笋,整片竹林已被野猪糟蹋得不像样子。这片竹林至少损失鲜笋2500公斤。 面对如此猖獗的野猪,老洪一连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妙计。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挑着200多个空瓶子上山,将两个瓶子扎成一对,挂在一人多高的竹枝上。遇到山风,瓶子与瓶子发出“叮叮当当”的阵阵声响。 这招驱赶野猪的土办法还真灵,此后,果真没有发现野猪来偷吃竹笋了。“这个赶走野猪的土办法,明年还将早点用,这样确实可以减少竹笋的损失。”老洪自信地说。 建德新闻网记者宁文武责任编辑王庚鑫 前段时间看电视里说过这种情况 网上别人的方法 1,------ 上周五晚9点半左右,近十头野猪又悄然跑进村民王兴民的菜地。王兴民在县城读书的儿子悄然将一台录音机放到在距离菜地不远的院坝里,打开开关将音量开到最大,播放起美国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