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

樊城区太平店实验小学徐飞【内容摘要】“数学象所有别的科学一样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应重走人类掌握数学的历程,从直观具体的实验阶段走入抽象理论阶段。数学教学中应当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亲历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本文就数学实验教学的概念、模式、功用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理论思考和实验的探索。

一、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教师认识上的不足

在教育的理论上,传统的数学讲解式课堂模式,大容量、高强度、多反复的课堂训练模式在大多数教师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表现在担心数学实验教学花时很多,怕影响其教学的进度与质量。而数学实验与此则迥然不同,事实上,恰当的数学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而且能提高教学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每位教师都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即什么是学生最重要的、最需要的,什么是学生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且将来可迁移性的能力。

(二)学生数学实验的能力较差

由于数学实验是个“年轻”的课题,以前的学习中很少涉及此类问题,现在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数学实验(教师指导下),学生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第一是学生难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实验的过程中也提不出问题,完成不了必要的归纳和总结;第二是学生基本技能不足或遭遇挫折后容易夭折等一系列现象。因此,针对这些可能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首先是积极倡导数学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操作实验,尽可能给予学生设计、提问、猜想、操作、交流、评估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数学实验在能力培养上的载体功能。其次对突出数学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内容、实验的演示操作过程、实验的归纳和总结都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参与的程度。再次将课堂问题的“问答”变换为问题的“设计解决应用再设计再解决再应用”的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三)数学实验的“软硬件”跟不上

所谓“硬件”是指计算机(包括图形计算器)、测量工具等,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数学实验的意识,计算机房只是供上计算机课使用,数学课中不能方便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难

以开展,就“软件”而言,就更加缺乏,教材中缺少实验的内容,教学杂志上关于数学实验的信息量也很少,教师又缺乏设计“数学实验”教学的经验。这就要求学校加大数学实验所需要的软硬件的投入,确保数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下面就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数学实验教学谈谈我们的做法。

(1) 情景激趣,质疑猜想。

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架起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抽象数学与具体问题之间的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猜想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和猜想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与被动的接受相比学生更乐于这样的探索。

教学片断一:

播放动画片:在图形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大家庭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钝角三角形大声叫着:“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我的锐角虽然比钝角小,但我的内角和并不比你小。”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我们的内角和是一

样大的。”

师: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

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师:同学们刚才看了动画片你们知道谁说对了吗?不知道的话想一想,猜一猜谁说的对?

学生进行猜想,自由发言。

(2)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验证猜想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围绕自己的猜想、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验证自己的猜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学片段二:

师:刚才大部分同学都猜直角三角形说的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你能设法验证这个猜想吗?

生1:能。我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度数,加起来是否接近180°(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些误差)。

生2: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

生3: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是否180°。

1 1

23 3 2

生4: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往里折,看一看这三个角是否折成一个平角。……

1

2 3 2 1 3

师:上面你们说了不少的验证猜想的方法,请大家用准备好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吧!(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标明∠1、∠2、∠3,以免把内角搞混了。)

学生边实验边整理信息,完成实验报告后,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3)交流评价,归纳结论。

各学习小组汇报自己的验证过程,展示探究的成果。对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策略进行总结归纳,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达到共识。在交流、归纳过程中,及时肯定其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促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教学片段三:

学生操作验证,完成实验报告单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单。(如下表)

实验报告单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充分交流和讨论实验中各自使用的方法和发现,教师要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4)实践应用,巩固创新。

引导学生将探究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结论经验和方法运用于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片断四:

①课件出示:

∠A=()°

30°

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知道几个内角的度数?

生:直角三角形,知道一个角是30°,还有一个角是90°。

师: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谁能求出A的度数?大家自己试一试。

学生做完后反馈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1:用三角形内角的和(180°)减去30°再减去90°,算出∠A是60°。

生2:先用30°加上90°得120°再用180°减去120°也可得∠A =60°。

②猜一猜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可能各是多少度。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答案不唯一)

③小组操作探究活动。

实践活动

填表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你能发现四边形内角的是多少度?

三、数学实验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1.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实验教师在进行数学实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有困难的学习内容,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与学生一道探索数学的奥秘。实验完毕后及时组织全班交流,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总结,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时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能发生。数学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主动发展,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3.数学实验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

开放性的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向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能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多向交流、求异创新。数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的不受教材的局限,它可以是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实践活动,也可以从各种教育资源中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材料。在实验过程中留足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获得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切合自身实际的认知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困惑

有些地区教学班学生人数偏多,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数学实验教学,面对班级人数过多这个问题应如何去做?现行教材对数学实验内容安排表现出相对不足。虽然数学活动较多但实验内容不多且没有实验课例,尽管城市的老师会去研究开发课程资源,但面对广大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的教师“无本可依,无例可循”的现象应如何处理?在加大学生操作实验研究力度的同时,学生的基本训练相对减

少的问题如何解决?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否会削弱或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究、去解决。

科学小实验教案课程

科学小实验教案课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学小实验教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感谢各位对我们妈妈团的支持!希望各位妈妈们满意! 1、颜色的混合: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2、毛细现象:慢慢长大的绿树 3、火山爆发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5、冒泡的岩浆 6、彩虹珍珠雨 7、牛奶跳舞 8、彩虹大米,彩虹大米变彩虹 本实验套盒包含材料:试管架1个,试管6个,滴管6个,食用色素7种,42元包邮 科学小实验1 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利用三原色混合的原理,让宝贝在自己实践中发现颜色混合的秘密! 实验步骤:1、食用色素蓝、黄分别滴一到两滴到试管中,然后加入水混合 2、让宝贝用滴管将混合好的蓝色,黄色分别滴在另外一个试管,让宝贝仔细观察,看之前的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 这个变化非常明显,孩子印象非常深刻,做完了小黄和小蓝,依此类推,实验完成后家长可以让宝贝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孩子使用,让孩子真正的去探索观察!也许宝贝们能玩出我们都想不到的玩法 科学小实验2 毛细现象 准备材料:手纸一卷,三个塑料杯(超市有卖的一次性塑料杯),食用色素,滴管 实验步骤:1、将三个塑料杯接半杯水,然后让宝贝分别滴三中食用色素在水中搅拌均匀 2、将手纸折成15厘米左右长度,分三段,分别放入三个杯中让杯子两两相连接。 让宝贝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开始的白纸会吸水,逐渐染成颜色,慢慢地两个颜色之间能相连,这个需要等待几分钟,想连的颜色间会发生作用,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让宝贝观察水杯中的水是否减少或者没有,水杯中的水哪去了原来都被白纸吸收了,这就是毛细现象。 还有一个慢慢变绿的大树游戏, 还用到白纸折叠成树的样子,慢慢的放入杯子中,过了一会整个树就变绿了,杯里的水也被吸走了。 延伸实验:看谁跑的快 妈妈们可以准备不同材质的纸,放入水杯中,让宝贝猜猜哪个跑的快其实实验就是这么简单,让孩子可以接受可以参与! 3、火山爆发 准备材料:1、白醋、小苏打、洗涤液、食用色素、滴管、盘子、小的透明矿泉水瓶子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 实验结果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 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 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 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数学实验教学设计

數學實驗教學設計 陳子健 實驗課題: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一.教學目的: 探索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發現勾股定理 二.教學模式: 動態數學實驗教學 三.課堂環境: 電腦室、一人一機、PG_Lab。 四.教學過程 引導證明完成演譯證明: 1. 大正方形面積=(a+b)2 2. △面積=ab/2 3. 大正方形- 4個△=a2+b 4. 小正方形面積=c2 巡視 1.書本上的拼圖實驗 2.

五. 教學思路 1. 學生自行用測量法發現勾股定理猜想: ? 銳角三角形 -- 222b a c +<; ? 直角三角形 -- 222b a c +=; ? 鈍角三角形 -- 222b a c +>。 學生在發現勾股定理的同時,也為以後學習餘弦定理埋下伏筆。 2. 教師演示拼圖法,同樣可得到勾股定理猜想 – 從另一方面進行驗證。 3.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勾股定理演譯證明 – 從猜想到證明。 4. 學生自行實驗獲得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結論。 5. 留下拼圖實驗作為作業 – 在家熟習軟件操作。 6. 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不進行普適性實驗,普適性實驗也可以留作課外作業,作為對課上實驗的鞏固和補充。

平面幾何實驗報告 班級:_____ 學號:___ 姓名:_____ 日期:_____ 實驗課題: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一、實驗目的:探索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發現勾股定理 二、預習 任意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 如果a 、b 、c 為三角形的三邊,它們的邊長關係有: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三、實驗環境:PG_Lab 四、實驗過程: 實驗設計一: 1. 用工具 作任意△ABC ; 2. 用工具標示出∠C ; 3. 用測量工具分別測量BC 、AC 及AB*AB ;並分別定名為a 、b 和c 2。 4.用測量工具測量∠C 的大小; 22 觀察 1. 移動B 點,監察∠C 的大小變化,分別當∠C 小於、等於和大於90°時停下來; 2. 觀察22b a +與2c 的大小關係 發現 1. 當∠C < 90°時,有22b a +___2c 。 2. 當∠C = 90°時,有22b a +___2c 。 3. 當∠C > 90°時,有22b a +___2c 。 猜想(勾股定理): 當△ABC 為___三角形時,___邊的平方等於________邊的平方和。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 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 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图表回忆做实验的情景,将图表填写完整。 2.能够流畅地介绍自己做实验的情景。 3.把实验经过写清楚,并能细致生动地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 4.适当加入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发现等。 【教学重点】 把实验经过写清楚,并能细致生动地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 【教学难点】 适当加入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发现等。 【教学准备】 准备一只烧杯、一杯清水、一只生鸡蛋、一盘盐、一把汤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

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设计意图: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 二、培育思维 1.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 2.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 (设计意图: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3.首先先看老师做,然后再分组做。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做、看、想) (设计意图: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 描写观众的词语: 目不转睛欢呼雀跃议论纷纷争先恐后一眨不眨

让实验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实验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很多老师觉得数学趆来趆难上了,是呀,学生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有人说使用多媒体,不可否认,多媒体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方便和实效。但是我认为:在新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也未必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如果过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容易对很多内容有一种过眼云烟的感觉,没有那种踏踏实实的体验。其实,有一些数学课,只要我们的课堂思路清晰,设计新颖,不浮不躁,把“数学实验教学”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学具,让动手实验与思维联系起来,那么既能够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又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更好协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其效果也能达到甚至胜过“多媒体演示”。 一、用数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数学实验正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能直观地探索抽象的数学问题,化枯燥为有趣,这个个过程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在“行程问题”学习时较多学生感觉理解难,如果教师把一些“玩具”带进课堂,以提升学习过程,采用仿真和模拟的方法,再现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使学生身在其中,理解题意。例如行程问题中可带上实验室的“平板小车”,用线拉动实行演示,体积问题可带自制的长方体盒子和量筒(或烧杯)等用水灌装。这样边玩边学习,即使是教材的难点,学生也会从直观形象中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真实性。 二、用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算理 就以五年级“分数乘分数”的内容为例吧,理解与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算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探究时间及必备的学具(如长方形纸),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操作、探究要求,如,先折出一张的四分之三,并涂上阴影部分;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涂上其它颜色;然后回到第一张纸,即展开整张纸;再把刚才折纸的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则巧妙地转向“幕后”,把学生推至台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其间教师仅作适时、适度、恰当的点拨与引导,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各算式,并结合自己折纸的过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借助直观的图形,调动已

小学数学《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秋季》 教学目标:一笔画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火柴棒组算式 教学难点:简单的搭配和奇数与偶数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黑板上画几个图形,然后让其他同学们判断这些图形哪些是一笔画出来的,哪些不是一笔画出来的,并试着找出其中的规律。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问题,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数学迷宫探索趣味数学的相关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趣味数学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讲解 2、出示例1 【例1】下面这些图形,哪个能一笔画?哪个不能一笔画? (1)(2)(3)(4)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巩固练习:下面各图能否一笔画成? (1)(2)(3) 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②交流答案,说想法。教师总结, 3、出示例2 【例2】下面的图形,哪些能一笔画出?哪些不能一笔画出?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三、游戏练习 开火车

用具:无 人数:两人以上,多多益善 方法:在开始之前,每个人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但是地点不能重复。游戏开始后,假设你来自北京,而另一个人来自上海,你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问:“往哪开?”你说:“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那个人就要马上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这个人选择另外的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输了。 兴奋点:可以增进人与人的感情,而且可以利用让他或她“开火车”的机会传情达意、眉目传情。 缺点:无 四、课堂小结: 1.一笔画:能否一笔画成,关键在于判别奇点、偶点的个数。只有偶点,可以一笔画,并且可以以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有两个奇点,可以一笔画,但必须以这两个奇点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奇点超过两个,则不能一笔画。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路线问题,可以先转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根据判定是否能一笔画的方法进行解答。 2.火柴棒游戏:用火柴棒拼成算式,要根据火柴棒组成的数的特点和算式的特点来做。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给出的数的特点,从火柴棒排成的数字拿走或添上火柴棒,变成另一个数,或改变一个运算符号,就可以使算式成立。 3.简单的搭配:有序的逐一进行搭配。 4.奇数与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德惠市实验小学侯晓丽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认识角》《三角形的面积》《统计》三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1、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课题实验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421-65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课题实验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课题实验计划 (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掌握教学有效知识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托所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程改革、抓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继续执行“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研,努力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目标 1.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讨论如何在实际教

学中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注意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与讲授式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生本思想。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 3.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三、主要措施 1、对教材加工、归类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力、再生力的有效知识,有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 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往往呈现一些基本现象和事实,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另外,对教材所呈现的一些知识点,也需要教师进行归类处理,确定重难点。 2、活化例题,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活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例题转换成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有些应用题与学生生活联系不

趣味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

趣味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导语: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吸收《趣味数学》里面的知识?趣味数学教案要怎么写?下面由为大家提供的几篇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趣味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解题中的趣味性的题目;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中的发散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另类的思维性。 教学难点: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 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二、知识新授与应用 1.第一题-白袜、黑袜 除衣柜里有6只白色袜子,6只黑色袜子。它们颜色不同之外,其它都一样。如果身处漆黑中,由衣柜取出两只颜色相同的袜子,最少要从衣柜中拿出几只袜子,才能确保其中有两只袜子颜色相同呢? 2.第二題-坚强的兔子。

有只兔子掉进30公尺深的干井里。它并不习惯待在这种地方,因此决定奋力往上爬。但兔子爬墙的能力不太好,它发现自己努力往上爬了一天,上升了3公尺却又滑下2公尺。休息了一夜之后,它又继续努力,结果一样。它要几天才能爬出干井? 3.第三題- 4公升的水 有两个瓶子,一个5公升,另一个3公升。若水能无限制供应,可不可以量得到4公升的水? 4.第五题-金币 你目前有27枚金币,但有一枚较轻的伪币混在其中,要如何用天平秤出伪币,而天平只能秤三次? 5.巧排队列 24个人排成6列,要求5个人为一列,你知道应该怎样来排列吗? 6.数学谜语 猜一数学名词: 1、五四三二一 2、每份一样多 3、手算 7.打一成语: 1、3/4的倒数 2、1的任意次方 3、103与1002 4、10002=100×100×100 5、2,4,6,8,10 8.拿硬币游戏 如图所示,有13枚硬币排成一排,两人进行游戏,每

科学小实验教学设计课题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科学小实验教学设计 谭亦骁妈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们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爸爸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让孩子们动手动脑,不再被书山题海淹没,一起感受小实验的乐趣,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们感受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学生们能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能大胆说出来。 3、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并感受其中的奥秘。 4、培养学生们热爱科学,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实验原理的理解 2、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一个空矿泉水瓶装满水、一枚图钉 2、一根筷子、一个生鸡蛋、少量食盐、一个玻璃杯 3、一盒彩虹糖、一个白色的盘子、一杯水 教学过程: 试验名称: 1、看似正常的饮料瓶竟然令藏玄机,让你感受大气压强的奥秘。 2、鸡蛋的沉浮 3、盘子里的彩虹摩天轮 科学小实验一 看似正常的饮料瓶竟然令藏玄机,让你感受大气压强的奥秘 实验材料:图钉、塑料瓶、水 实验步骤: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1、给塑料瓶倒满水,拧紧瓶盖 2、用图钉在塑料瓶下面横穿一排小孔,小孔之间还要隔开几个厘米的距离 3、拧开瓶盖,水从小孔里漏了出来,再拧紧瓶盖,水没有流出来。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试验原理: 大气具有重量,并且向我们施加压力,这是一个习以为常或不足为奇的现象。然而,由于它无形无色无味,人们常常感觉不到,会忽略它的存在。其实气压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的小实验,就是让大气压当主角的作品。

实验中,当拧紧瓶盖时,瓶口没有和外界连通,因此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瓶外的空气会通过小孔把水往瓶里压,所以水就漏不出来。而打开瓶盖后,瓶口和外界空气连通,瓶内外气压相等,空气一面从底部小孔把水往里压,一面又从瓶口把水向外压,所以水就能靠自身重力漏出来。科学实验二 鸡蛋的沉浮 材料准备:一根筷子、食盐、生鸡蛋、透明杯子、水开始实验: 1、取出玻璃杯,倒入四分之三的水,将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很快沉入杯底。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2、持续往水里倒入食盐,并用筷子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种子的发芽实验(一 【案例背景】 本节是以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为契机的,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实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推测的途径,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和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实验来说话的思想,从而达到学习科学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并参考书本上的对话和图解来设计如何做实验,然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指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入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探究学习气氛。 本课的引入从谈话开始,通过对植物的一生从种子开始,提问它的发芽需要什么引入,学生会很快说出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教师再给予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通过选择一个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并进行实验,同时强调学生要观察和记录。 【案例描述】 (一新课导入 师:植物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二新课教学 师:让学生展开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会讨论出需要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 师:那么大家想想,依据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学生: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师:为了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首先我们选择一个研究条件,那么选择什么?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可能会选择水分,可能会选择适宜的温度,也可能会选择空气。 师:这里我们选择水分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讨论怎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并写出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方法:实验分两组,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为实验组;一组得不到水,保持干燥为对照组,这个实验至少要有 两组同时进行。 首先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观测它们的大小,让学生记录它们的大小,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 下面来指导学生实验: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想清楚操作方法。步骤:<1>首先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两个盒子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颗绿豆种子。<4>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水。<5>最后给它们进行编号,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参加教师所在单位 珙县珙泉中心校梁红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神奇的小电动机》这一实验课题,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五节。他是在学习了电磁力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能量的转化。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该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它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为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用一只倒扣的杯子和两根橡皮筋作固定装置,将转子安放在铁丝支架和“v”形电线架上,连接电池开关,使转子转动起来。并通过改变电磁铁的远近和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转速;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极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 实验的不足之处: A、装置图虽简单,但难操作。倒“v”字线头与铁丝支架高度仅靠 两根橡皮筋难统一高度,从而导致转子转不起来或转动过程中掉落下来。 B、由于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手持磁铁,易造成遮挡,阻碍了学生

对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的观察,不易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成功率低,很多教师都不易将实验成功演示。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A、改进固定支架,使转子无论怎样都不会掉落。 B、增加了一个固定磁铁的支架,让学生便于观察。 C、增加一条有色毛线,更利于学生通过毛线的转动情况,得知转 子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快慢。 D、能更好与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电机部分相衔接。 4、实验器材 转子、电池组、导线、开关、彩线、电板、磁铁、小电动机模型5、实验原理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实验过程 A、安转支架和电路 B、安放转子 C、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D、改变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 7、实验效果 成功率高,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效果好。 8、自我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组装的创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提高了可视度和实验的成功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新实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新实验 郑集镇璞玉中学:余高云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教育的基点是终身学习,而这种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传统、狭隘而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而纵观我们的课堂,始终在恪守一种陈规,教师提出问题,布置安排任务,学生被动地完成所谓的探索.学生的经历不是一种自发的需要,而是教师的要求,学生的卷入不是一种情感的投入,而是机械地完成,学生的参与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远见,而是教师的周密设计安排的一种演示。这种局限化的“主动”学习模式对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到底有多大的功效?正因为如此,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洞察问题能力,以及质疑的兴趣和勇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以积极、个性化的方式去探讨、解决问题。即从发现问题开始,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弄、操纵教师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去寻找、体验材料中的概念,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即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经过所获得的经历(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在探索过程中的体验,在讨论中让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启发。这样学生便能从具体事物的经历中抽象出材料所要提示出来的概念或规律,能顺利地由感性阶段的认识

发展到理性阶段的认识。从2001年开始逐步形成了以“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发现—探究—运用”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及实验目标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内部,即内因。而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教是变化的条件,学是变化的根据,作为外因的教要通过内因学而起作用,教与学的正确定位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发现——探究——运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积极主动的寻找方法探究自己的问题,验证假设的真实性,这种内需的促进使主体地位成为必然。而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方法也让主导作用成为指示探究的航灯。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角度分析,首先,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必然会有旧知和已有的经验参与,在新知被学生理解、接受之前,矛盾总是以问题形成的内部言语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必须通过教师诱发而成为显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发现、探究性行为”,以利培养创造型人才。其次,学习心理过程有“引趣——发现——探究——释疑——运用”五个必要的环节,其实就是发现问题、深入研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探究——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这一认知学习的心理过程。 构建主义认为在构建意义的过程中,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不断获得信息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对所学内容提出假设,并努力加以认真思考进行验证。“发现——探究——运用”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设计 快乐运算 青岛华侨国际小学袁蓉蓉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 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

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奇妙的传声筒 设计意图:一次午餐后的休息时间,我让幼儿们自由看图书时,看到有的幼儿把图书卷起来当话筒、当望远镜、当枪玩。于是我受到启发,何不做些"声筒"给孩子们玩,让他们在玩中获得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这样就产生了该科学活动"奇妙的传声筒"的方案设计。我用薄的硬纸板卷成一些"声筒",有的是空心的,有的里面塞了一些纸团,让每个幼儿通过游戏传话,探索空心和实心的声筒传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样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音乐乐曲。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教师出示纸棒,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 师: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一看,他是什么样子的?

幼:它是长长的。 幼:它是圆圆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 师:待会老师就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纸棒玩一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 幼:很有兴趣地拿起纸棒玩,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有的把它放在地上滚……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 师:你们玩的的开心吗?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幼XX:放在地上滚。 幼XX:当望远镜玩。 幼XXX:拿在手里拍。 (评析: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玩纸棒,既体现了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使幼儿以自己的探索方式产生对纸棒游戏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师:小朋友很聪明,会用纸棒玩许多种的游戏,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学吗? 幼:想(齐声高呼)

科学实验课教案(优.选)

小学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内容: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实验名称:(一)混合沙和豆子的分离。(二)加热白糖的变化 实验班级:六(2)班 实验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两个探究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豆子和沙混合的变化,二是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继上一节课初步了解了物质会发生变化后,本节将进一步观察物质的变化,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材围绕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及加热白糖变化的实验两部分内容,为凸显重点加热白糖的活动将是重在探究,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是铺垫。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爱做实验,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实验、观察、收集证据的方法。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动探究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又因为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一些科学知识的构建还需要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有所上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需继续加强指导。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教学活动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概括发现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分组探究法 实验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数学实验: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实验教学”倡导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传统的价值观,教师的角色要彻底转换,学习方式要彻底改弦易辙。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实验,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的感性理解,能最大水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由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新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实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实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实验是创新的桥梁,创新是知识最高级的创造性输出,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教育改革的新使命。历来数学教学中,我们把数学应用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目标之一,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实验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方法,很难对数学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控制作出客观的评价。所以,我们每一个执教者都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数学实验,导入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理解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动手操作,能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所以能够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也能够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按照习惯的说法,上面两种情况都能够称为是一半。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中除了上面的分数能够用来表示一半外,还能够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分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这样,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强烈的需求和愿望,学生亲自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有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创设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

有趣的小实验教学设计

有趣的小实验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周围世界,把感觉有趣和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2、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前准备:准备一只烧杯、一杯清水、 一只生鸡蛋、一盘盐、一把汤匙 导语: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 教学过程: 一、培育思维(30分钟) 师: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 师: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 (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师:实验马上要开始了,请注意老师的要求,首先你先看老师做,然后你再做。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做、看、想) (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 描写观众的词语: 目不转睛欢呼雀跃议论纷纷争先恐后 一眨不眨伸长脖子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 晃晃悠悠摇摇摆摆慢吞吞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鸡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到杯底“睡大觉”,一动不动了。 鸡蛋晃了晃身子,又懒洋洋地倒了下去。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词语、句子,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限制学生的思维。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之后,语言丰富了,心中也有了自信,这样进行比赛也是对学生小组学习结果的展示,同时老师要提升。 另外,分开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实验过程放大,是在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只要认真观察就有发现。) 实验2:在水中放入盐慢慢搅动,观察发生的情况。 (过程同上) 描写观众的词语: 疑惑不解手舞足蹈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拍手欢呼 描写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仿佛轻了许多,从杯底里浮了起来,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从水里探出了脑袋。 鸡蛋浮了起来,就像潜水员的氧气罐里氧气不足了似的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鸡蛋像一位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在清凉的池水里游动几下,眨眼间又浮起来了。 师:为什么生鸡蛋放在清水里会沉到杯底,而放进有相当浓度的盐水里,却会神奇地浮上来呢? (清水的浮力小,盐水的浮力大。) 写清楚实验过程中自己怎么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吗?同时注意其他同学的感受了吗?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在家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让鸡蛋浮起来。 我用一个碗,里面盛满水,如果你这时把一个鸡蛋放下去的话,鸡蛋肯定就沉下去了。我问妈妈:“妈妈,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吗?”“当然有了,你往碗里不断地加一些食盐试试看吧!”妈妈回答道。说完,我立即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食盐,慢慢地撒到碗里去。这时,我看见鸡蛋没有浮起来。于是,我就不断地向碗里撒盐。撒到第五、六勺时,鸡蛋渐渐地离开碗底,浮到了水面上。看到这个奇怪的现象,我问慢慢道:“为什么向碗里撒盐能使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呢?”“你去查查《十万个为什么》吧”,妈妈回答道,“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说着,我已经跑到书房,翻开书仔细地寻找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答案。原来,不断地往水里加盐能加大水的密度,加大浮力,鸡蛋就自然而然地浮起来了。我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说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听了这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开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