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知识精讲

人教版-语文-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知识精讲
人教版-语文-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长恨歌》知识精讲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长恨歌》

(一)诗人简介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二)创作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三)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江山美人之间的取舍。本段可以用“三千宠爱在一身”来概括。(问题:与历史真实的差异表现在哪里?说明了什么?)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叙述李、杨会合过程。叙述简明,舍去一切枝蔓,为下文大肆铺写长恨留足余地。首两句暗寓讽刺,为君者多年专求美色,荒废国事之意已昭然其中。重色写出了皇帝的个性,倾国则是重色的标准。为杨玉环出场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接下来的十六句为第二层:写李、杨遇合后的欢爱眷恋。养在深闺,对历史真相的回避也隐含了作者的倾向。六宫失色,是衬托,是在说杨玉环符合倾国的标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两句,明言玄宗迷恋美色;“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两句,突出贵妃得宠专房。但也写出皇帝对贵妃的在意和专一。为后文写二人之诀别、长恨作衬垫

末八句为第三层:写贵妃举家腾达,势焰熏天。后两句写因一贵妃而竟使天下父母易志,语句夸张而语意怨怼。本部分可以用“三千宠爱在一身”来概括。一方面写出李杨爱之深,同时也点出皇帝“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过失。

第二部分: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奈。爱美人失去江山,但是,失去江山也难舍美人。(问题:生离死别和缓歌慢舞之间的关系)自“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断肠声”,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李隆基陷入怀念和哀伤不能自拔。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变生不测,战乱骤起。前四句上承第一部分的有关描写,进一步蓄足文势;后两句启下,折转简捷干练,描写也颇有气势。“动地来”“惊破”等等简短描述,写出了变乱给国家带来的危机,也写出了对爱情美梦的突然打击。以下生离死别的伤心和无奈也就自然而然了。

接下来十句为第二层:写马嵬驿兵变,贵妃丧生。从这一层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态度由批评转为同情,感情也由怨怼转为哀悯。

再下来八句为第三层:写李隆基于幸蜀途中怀念贵妃,不胜哀伤。

第三部分:此段写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爱悠悠,恨悠悠”。由此也说明皇帝不单

是重色,更是一个至诚的情种。至诚才有长恨。多角度的反复描写强化着爱,也突出了恨(遗憾)。(问题:本段是从哪些角度表现李隆基的思念之情的?从情景:物是人非、从时间:历久弥新、从心情:“度日如年”)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这一部分也可分成四层:

第一层前四句:写安史之乱平定,李于回长安途中路经马嵬驿,凭吊贵妃遗踪。

接下来的六句为第二层:写李初回长安时睹物思人,恍若隔世。

再接下来十二句为第三层:写李对杨的无穷思念。“春风桃李”、“秋雨梧桐”概括了一年四季、各种场景,以显示李对杨的思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环境凌乱、时间流逝、长夜漫漫、晚景凄凉说明唐明皇时时处处对杨贵妃的苦苦怀恋。

末二句为第四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两句,既结束上文,以想入非非表明思念之深;又开启下文,以想入非非生发出道士招魂。

第四部分: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人鬼情未了。如果说前一段写的是“昭阳殿里恩爱绝”(皇帝),这一段写的是“蓬莱宫中日月长”(贵妃)。寻觅是思念,是牵挂,有点“你在他乡还好吗”的味道。(问题:为什么要从人间写到仙境)。“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感动道士,道士寻找到玉环魂魄,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这一部分也可分为四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道士被李感动,去寻找杨的亡魂,以其想入非非见其思念之深,紧密呼应第三部分之末两句。

接下来十句为第二层:写道士寻觅杨的曲折经过。一开始上天入地均未有得,“忽闻海上有仙山”一句生面别开,使情节绝处逢生,波折再起。

再下面十二句为第三层:写道士历经波折,终于找到贵妃。“云髻半偏新睡觉”以下所写杨之步态容貌,是道士眼中见到的景况。

最后二十四句为第四层:写杨托物寄词,以表明她对李之感激、思念和忠贞不渝。末句“此恨绵绵无绝期”点题,结束全诗。

人间到天上的爱,将爱写到极致。如此,才能够突显“长恨”。

(四)《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

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提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烈的感受。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否则,作者何必花费那么多的笔墨着意铺写渲染李、杨两人的绵绵长恨?即使按“讽喻说”论者的说法,这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曲地讽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写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无须在字里行间倾注如此明显而又深切的同情了!

(五)如何理解长恨?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

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六)《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

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围绕诗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整首诗的情节跌宕起伏,穷极变化,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艺术构思之奇妙和想象力之丰富。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对李隆基,诗歌第一部分重写他贪恋美色。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描绘、刻画深入腠理的是在马嵬坡兵变之后。

对杨玉环的描写刻划,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她的美貌,一是她的忠贞。

(4)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

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3.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答:

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试题答案】

1.(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3. (1)据曲词可知,文中所见之景是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所想之景是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通过景物描写,抒写了汉元帝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4.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5. 答案:(1)“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

高二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说明:。B,错误涂A题,全部是正误辨析题,涂卡时,正确涂100共有,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知人善任 2013、1....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郎平眼光长远, 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2....,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赛场上,郎平运筹帷幄3....地证明了郎平 执教水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2016、4....平的高超。、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 后,美成 5 了。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内涵,真与美就劳燕分飞....、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同日而语 6....的程度。,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比赛过后,教练希 望大家重整旗鼓7....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的、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 长8....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9、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穷..、赵老师 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10.,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正不阿...、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11 ,跃跃欲试。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快递业已经成为 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目前,、12...,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 的便利。失.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13又般的美景,既能让你饱览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山东省2013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滞.留投掷.对峙.置.之不理 B.禅.让阐.明讪.笑潸.然泪下 C.谚.语赝.品砚.台垂涎.三尺 D.坚.毅歼.灭虔.诚潜.移默化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有48%的大学生同情心或爱心极度衰退,这是人们不重视阅读,而过度科技产品所造成的结果。 ②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最新消息,它了各国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互了解。 ③高一·三班球队很强,同他们比赛我们要认真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A.依赖勾通势力 B.依靠沟通势力 C.依靠勾通实力 D.依赖沟通实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部新开发的这个景区真是秀丽神奇,青青的山, 绿绿的水,令人流连忘返 ....。 B.尽管十几年来经历了许多风雨,但老赵一家五口人 始终相敬如宾 ....,和睦相处。 C.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切实际的。 D.真正的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亦步亦趋 ....,而是希望他们超越老师。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政府出台了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B.放手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保障和提高公众的环境权益,这正是现代社会依法推进环境保护。 C.有无伟大、不朽的经典,可以说明一个民族是否成熟,也可以决定一个民族是不是在文化上先进。 D.在多数人已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的情况下,对简朴生活的提倡,有助于我们校正生活的目标和质量。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诗词中的生态意境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1 长恨歌 练习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示例 长恨歌 一、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玉扃.迥.异窘.困炯.炯有神 B.凝睇.孝悌.缔.约啼.笑皆非 C.花钿.佃.户甸.子白圭之玷. D.绰.约泥淖.船棹.卓.然不群 项,jiōng,jiǒng,jiǒng,jiǒng;B项,dì,tì,dì,tí;C项,均读diàn;D 项,chuò,nào,zhào,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妩媚粉黛春霄芙蓉帐暖 B.闲暇揣磨城阙虚无缥缈 C.潇索渺茫缠绵沉湎欢娱 D.萦纡人寰迤逦踌躇不前 项,“霄”应为“宵”;B项,“磨”应为“摩”;C项,“潇”应为“萧”。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50710000) 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 夕殿萤飞思悄然 ..悄然:寂静无声。 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 尽日君王看不足 ..不足:不厌,不够。 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 ..自弃:自我埋没。 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 遂教方士殷勤 ..觅殷勤:热情而周到。 项,“悄然”意为“忧愁的样子”;B项,“去”意为“离开”;D项,“谢”意为“感谢”。 4.名句默写。 (1)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 识。,。 ,。 (2),。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3)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 遍。,。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3)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试分析画线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注意结合原诗分析。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版)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此次竞赛共100道题,每题一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一分,共50题,总计50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周敦颐称赞什么的名句? A、牡丹 B、菊花 C、莲花 D、梅花 2、下列哪首诗歌因音律优美,被叶圣陶称赞“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A、《再别康桥》 B、《雨巷》 C、《沁园春长沙》 D、《大堰河——我的保姆》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句语出自谁? A、魏征 B、陆游 C、顾炎武 D、魏源 4、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A、秋瑾 B、陆游 C、班超 D、项羽 5、张君瑞和崔莺莺是下列哪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 A、《西厢记》 B、《望江亭》 C、《红楼梦》 D、《窦娥冤》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中“逝者”指的是什么?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时光 C、流淌的水 D、消逝的友情 7、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有关? A、韩信 B、项羽 C、赵高 D、刘邦 8、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黄”指的是什么? A、黄河 B、黄土 C、黄山 D、黄帝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诗的作者是谁? A、杜牧 B、李商隐 C、李清照 D、王安石 10、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11、《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神话故事 B、地理著作 C、人物传记 D、文人随笔 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谁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D、李商隐 13、“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苏武牧羊 B、文姬归汉 C、楚汉相争 D、岳飞抗金

2018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4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悬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u——都使马克思感到由衷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塞尔。德普勒的发现。 (节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高二语文学科知识竞赛(试题卷)

2014年下学期高二语文学科知识竞赛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聪颖.yǐn g 仰慕.mò芳馨.xīn 龙驹凤雏.chú B.祥.瑞xiáng 馥.郁fù窈.窕yǎo 蟾.宫折桂chán C.幽婉.wǎn 荣膺.yīn 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 富庶.shù 澄.澈ch?ng 万壑.争流huò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阆.苑làng 盛馔.zhuàn 敛衽.rèn 未雨绸缪.miù B.遒.劲qiú毗.连bí 盥.洗guàn 鸢.飞鱼跃yuān C.揖.让yī山岚.lán 彤.云tóng 满腹珠玑.jī D.翰.墨hàn 睿.智ruì 奶酪.luò 撑天拄.地zhǔ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顺遂.suì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 B.捕.获pǔ萌.动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shuò C.菜畦.qí炫.目xuán 扶掖.yè耳濡.目染rú D.宫阙.què散.漫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chǒng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惬.意qia静谧.bì伊甸.园diàn惊鸿一瞥.piě B.乘.势chang 戏谑.xua可塑.性suò跬.步千里kuǐ C.佳肴.yáo苋.菜xiàn瞭.望哨liào独辟蹊.径xī D.篆.刻zhuàn黝.黑yǒu口头禅.chán力能扛.鼎káng 5.下列加点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涔涔. cén 亵.渎xiè鬼蜮.yù堤.坝tī B.确凿.záo 炫.耀xuán 搭讪.shàn 汲.取xī C.痉挛.luán 纨绔.kù憨.顽hān玷.辱diàn D.沈.毅shěn中.肯zhòng 绵亘.gèn 悚.然sǒng 6.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臵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7.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 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 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仇寇 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扮靓商贾关怀倍至余音绕梁

2020安徽省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卷 语文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 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交流。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得益于精湛的捶揲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艺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

智慧树知到《大学语文》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 《易经》 B. 《诗经》 C. 《楚辞》 D. 《乐府诗集》 正确答案:《诗经》 2.【单选题】《蒹葭》选自《诗经》中的哪一国风() A. 秦风 B. 郑风 C. 豳风 D. 齐风 正确答案:秦风 3.【单选题】下列诗句中出自《蒹葭》的是()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C.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D.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正确答案: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单选题】《诗经》中的国风共包括多少() A. 60 篇 B. 140 篇

D. 305篇 正确答案:160 篇 5.【判断题】根据音乐的不同,我们把《诗经》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的是( ) A. 宋玉 B. 屈原 C. 唐勒 D. 贾谊 正确答案:屈原 2.【单选题】《哀郢》选自() A. 《楚辞·九章》 B. 《楚辞·九歌》 C. 《楚辞·天问》 D. 《古诗源》 正确答案:楚辞·九章》 3.【单选题】楚辞体在形式上最明显的特征是( ) A. 讲究格律

C. 好用“兮”字 D. 以四言为主 正确答案:好用“兮”字 4.【单选题】屈原生活的时代是()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西汉 D. 东汉 正确答案:战国时期 5.【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A. 橘颂 B. 天问 C. 九思 D. 离骚 正确答案:九思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李白“谪仙人”的称号出自() A. 《本事诗》 B. 《唐才子传》 C. 《唐诗纪事》 D. 《蜀道难》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对应学生用书P60)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咫. 尺(zh ǐ) 2.停滞.(zh ì) 3.糯. 米(nu ò) 4.掰.开(b āi ) 5.短暂. (z àn ) 6.泥淖.(n ào ) 7.狩. 猎(sh òu ) 8.尸骸.(h ái ) (二)多音字 1.裳????? 霓裳.(ch áng )衣裳.(shang ) 2.空????? 空.洞(k ōng )空.白(k òng ) 3.薄????? 稀薄. (b ó)薄.饼(b áo )薄.荷(b ò) 4.折????? 折.断(zh é)折.腾(zh ē)折.耗(sh é) 5.结????? 打结.(ji é)结.实(ji ē) 6.脉????? 温情脉.脉(m ò)脉.搏(m ài )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与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 与本文相关的情节: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但她意识到自己已不能与上海分开,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来。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家师母、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他们打牌,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打情骂俏……课文就是描述了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教学参考 0505 2044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3题。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请判断上首词的词牌名为()。 A .水调歌头 B. 如梦令 C. 西江月 D. 沁园春 2.根据《水浒传》的描述,这首词的作词者是()。 A. 晁盖 B. 宋江 C. 林冲 D. 吴用 3.上首词属于下列哪一类词?() A .小令 B. 中调 C .长调 D .古体词 4.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5.下列含有忧伤情绪的诗句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个不属于剧本?() A. 《等待戈多》 B .《伪君子》 C. 《茶馆》 D .《包法利夫人》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79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 7.《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月。 A. 四 B. 五 C .六 D .七 8.《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 .神话故事 B. 地理著作 C. 人物传记 D. 文人随笔 9.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高二语文下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及答案 涿鹿中学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每天一练(二)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别无长物班门弄斧等量齐观督查 B.改邪归正根深蒂固骨鲠在喉座落 C.顾名思义呱呱坠地关怀备 至股份 D.自惭形秽飞皇腾达鼎礼膜拜撤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璜震撼轻诺寡信蜗角虚名 B.奖掖盅惑寸草春晖叠床架屋 C.苍穹告罄初现端倪明正典刑D.谄媚安详年高德劭黄梁美梦 3.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府"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所采集的诗歌都来自民间,所以我们又称之为"乐府民歌"。 B 唐代出现的仿造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唐代出现的"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C 歌、行、吟、曲都是乐府诗题,并延用后代。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都是乐府诗。题目中的"歌、行、吟"都是乐府诗题。 D 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其中收录的全都是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4. 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历史人文精神的弘扬,正是今天城市发展的最深厚的动力B.德国公民旅游是一面镜子,使我们看到了“绿游”的真谛,就是文明游、生态游、科学游,加上法制游 C.本次郊游活动,我们三个人一组。 D.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准,“人无信不立”、“君子重诺”、“一诺千金”等无不昭示了“诚信为立身之本”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 5. 2009年12月,藏羚羊基因组序列图谱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宣告绘制完成。①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是研究低氧适应性的极佳模式动物,具有珍贵的进化研究价值②并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高原居民尤其是青藏高原藏族等世居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③专家认为,此图谱的绘制完成,将为破译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④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高原濒危物种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基因组科学的又一重大贡献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序,使之与前一部分文字组合完整,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长恨歌优质课教案

长恨歌优质课教案 白居易的《长恨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吟咏至今,久传不衰。 一、导入新课 历史上帝王与妃子的风流情事往往没有好的结局。比如纣王与妲姬,幽王与褒姒,他们的故事甚至是遭人唾弃,成为千年的反面教材。另一类虽然得到了千古美名,却也成了当事人的终身遗憾。如项羽与虞姬,李煜与周嘉敏。还有一类,他们在世时就已倍受争议,他们不在时,更给后人留下无数谈资,供一辈一辈的文人、歌者、演员诸多揣摩、演绎,比如李隆基与杨玉环。他们从父夺子妇的不伦之情,到相隔十八的忘年之恋,再到一骑红尘的旷世之爱,直至魂断马嵬的千年离恨,无数的争议、无数的猜测围绕着这对帝王与妃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其中的情愫。 二、讲授新课《长恨歌》 1.关于杨贵妃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 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杨玉环天生丽质,(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有证: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天香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并追赠其父为太尉、齐国公,叔杨玄珪擢升光禄卿,兄杨铦为鸿胪卿,杨钊为右丞相,赐名国忠。杨氏一门出入宫廷,执掌朝政,势焰熏天。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2。关于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唐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 重点 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

高二语文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吩咐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1)道:“这条计好么?”一个(2)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3)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4)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5)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6)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4月11日—6月9日) 高二语文备课组张自卫 一、指导思想 为迎接2016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实现学校、年级组提出的98%全科合格的会考目标,高二语文备课组以“注重积累,夯实基础”为复习理念,力求做到指导有针对性,训练有实效性,复习有整体性,切实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工作重点 1、转变观念,重视会考复习。引导认识研究考点集中复习关注两头 2、利用课本,夯实语文基础。生字词语文言基础名言警句识记背诵 3、强化训练,提升解题能力。精选材料限时训练突出讲评指导方法 三、具体措施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考查高中语文必修1-到必修5的内容,课内外兼顾,知识和能力兼

顾。 1、制定复习计划,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本学期4月份,我们正式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备课组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精确到每册的复习时间,每册的复习要点。将文言文作为复习的重点,因为文言文是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内容,赋分比较大,课内比较多,并且通过学生的学习是可以提高的;而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计划用时较少,主要让学生课外做练习,熟练题型。把五本必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重点抓好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重点抓好文言文篇目的重读、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知识的复习梳理,以及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培养,重点通过抓好教材中典型的实用类文本、议论类文本、文学类作品阅读与鉴赏,以训练学生应对考试中出现的课外以上各类文本类型的文章阅读,重点抓好对教材中提及的文化常识与推荐名著的了解,重点抓好写作的基本功训练。而且每一册书复习完会进行一次检测,然后针对突出问题再进行强化。 2、收集考试信息,明确考试内容 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首先要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的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导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三、赏析诗歌 1、听朗读,梳理内容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 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孟子》 B.《论语》 C.《庄子》 D.《韩非子》 2.《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层递 C.对偶 D.排比 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 A.称王天下的方法 B.用仁政治理天下 C.夺取王位的方法 D.用武力统一天下 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历史著作是() A.《战国策》 B.《左传》 C.《国语》 D.《史记》 5.《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姜氏所偏爱的人是() A.共叔段 B.郑庄公 C.颍考叔 D.公子吕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短歌行》 B.《春江花月夜》 C.《春望》 D.《山居秋暝》 7.下列句子“于”表被动的是() A.顺流而东,至于东海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8. 下列作品是钱钟书写的是() A.《林家铺子》 B.《药》 C.《围城》 D.《边城》 9.下列诗作中,具有飘逸清丽艺术风格的是() A.郭沫若《炉中煤》 B.徐志摩《再别康桥》 C.闻一多《发现》 D.屠格涅夫《门槛》 10.《麦琪的礼物》运用了哪种结构方法?() A.追溯法 B.两条平行的清节线索 C.一虚一实,虚实结合 D.四条情节线索交叉叙述 1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A.论点论据论证 B.论点立论驳论 C.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式 D.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 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A.《蚀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13.在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里,引发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思考的是() A.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 B.爱尔克的灯光 C.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光 D.故居园中的花树 14.小说《复活》的作者是() A.雨果 B.托尔斯泰 C.巴尔扎克 D.普希金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 分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3 题。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请判断上首词的词牌名为()。 A . 水调歌头 B.如梦令 C.西江月 D.沁园春 2.根据《水浒传》的描述,这首词的作词者是()。 A.晁盖 B. 宋江 C. 林冲 D. 吴用 3.上首词属于下列哪一类词? () A . 小令 B. 中调 C . 长调 D . 古体词 4.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 、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 、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5. 下列含有忧伤情绪的诗句是:()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个不属于剧本?() A.《等待戈多》 B . 《伪君子》 C. 《茶馆》 D . 《包法利夫人》根据以下材料,回答7-9 题。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陶渊明《读山海经》 7.《读山海经》中" 孟夏" 是指农历()月。 A.四 B. 五 C . 六 D . 七 8.《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 . 神话故事 B.地理著作 C.人物传记 D.文人随笔 9.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A.彦和 B . 子建 C. 元亮 D . 德施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0-13 题。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总结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将试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2分,共6分) 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 鹿永建 新华社16日播发《“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莫言热”对于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对此,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的回答比较消极。 的确,如果只是顺其自然,目前正在兴头上的诸种“莫言热”都会过去: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文化消费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不久就会另寻新的炒作题材,不会只在莫言一棵树上吊死;媒体也不会永远在山东高密莫言老家发掘“秘闻”。莫言前去领诺贝尔文学奖是在12月份,等这个新的题材过后,“莫言热”可能就会过去。 阅读对个人而言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及以色列的60本,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然而,笔者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全民体育运动,还是讲求公共卫生、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论是诚信体系建设,还是国民道德素质提高,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和文明有序的社会必不可少的,但绝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推动全民阅读,也是如此。当下,应当抓住多年少有、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把针对一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不管是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才可能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首先,政府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上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在美国、法国甚至在台湾地区,国民所读图书主要来自方便亲切的社区图书馆,不仅借书方便,而且读完之后随手可在他处归还。做好此项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投入财力、务实细心、长期坚持。 要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离不开众多推动阅读的民间组织的成长和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对于读书活动的支持。以对莫言作品十分推崇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为例,他在获得诺奖之前已在日本相当知名,而大大小小的大江健三郎读书会竟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公众,这些草根组织不断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使相关阅读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精神生活内容。日前,莫言家乡政府放言准备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我们的建议是,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 对于个人来说,阅读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那久违的人文作品,生活将会变得更充实,人生将会更有意义。 “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把这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对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来说,这可能比较费力而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1.下列有关“‘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于“莫言热”能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的问题,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持消极态度。 B.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仅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C.阅读犹如全民体育运动,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 D.“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是一个机遇,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 B.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要想让阅读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是其重要的途径。 C.政府的支持和众多民间组织是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的最根本因素。 D.将“莫言热”作为一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之中,虽然比较费力且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3.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2分) A. 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所以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 B.阅读既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所以作者希望将针对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C.作者认为,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 D.作者认为与其在莫言家乡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面推动莫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