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喷桩7天、28天、90天抗压强度变化

粉喷桩7天、28天、90天抗压强度变化
粉喷桩7天、28天、90天抗压强度变化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从设计及施工两方面简要介绍用水泥

土搅拌桩法加固软土地基

关键词: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基本建设蓬勃兴起,基建用地日益紧张,那些土质软弱的场地也必须利用起来。因此必须对这类场地进行人工加固,这个过程称为地基处理。我国幅员辽阔,在各地都分布着各种成因的软土地基,这些软土含水量高(高达60%以上)、孔隙比大(>1.0)、工程性状差,因而人们提出了各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地基处理有很多种方法,如水泥土搅拌桩法、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挤密桩法、砂石桩法等等。

水泥土搅拌桩法具有施工工期短、加固深度大、处理效果好等特点,能有效的解决地基差异沉降,并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技术目前在全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天津滨海地区软基的加固处理,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加固桥涵软土地基,广州大学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

本文结合广州大学城外环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谈谈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心得体会。

二、地质水文情况

广州大学城外环路长约14.9km,跨越剥蚀残丘、丘间洼地、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地貌单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根据地形、地貌、

地层结构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将全线划分为工程地质二个大区。

I区地貌单元为剥蚀残丘,主要见于场地西北(北亭村~南步村)、东南(穗石村~南亭村)。剥蚀残丘,坡、残积土已裸露。Ⅱ区地貌单元为珠江三角洲、河漫滩、丘间洼地,主要见于场地西南(北亭村~南亭村),东北(穗石村~南步村),受海湾潮汐的影响,珠江水位变化1~2m,淤泥层厚度一般2~12m,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有较强的地域性。因Ⅱ区区段较长,且淤泥层的工程性质同淤泥的生成环境及外界条件变化关系密切。鉴于此,将Ⅱ区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亚区:Ⅱ1亚区在岗丘边缘,淤泥厚度小于2m;Ⅱ2亚区表面有硬壳层1~2m,淤泥厚度一般小于3m;Ⅱ3亚区表面有耕植土层,淤泥厚度一般3~6m ;Ⅱ4亚区为古河床,淤泥厚度一般大于6m。

勘察各钻孔均见地下水,仅少数位于Ⅰ区剥蚀残丘的钻孔未见地下水,在Ⅰ区的剥蚀残丘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及基岩裂隙中,水量较小,属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类型;在剥蚀残丘间洼地及河漫滩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细砂、中砂冲积地层中,水量丰沛,属上层滞水~潜水类型,局部略具承压性。地下水与珠江水有良好水利联系,并靠珠江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在与珠江相通的涌溪附近,水位受潮汐影响变化明显。水位埋深各区变化大,道路路基范围内地下水在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土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弱~中等分解类腐蚀性,在弱透水层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

本工程需要处理的土层为松散杂填土层、素填土层、淤泥、淤泥质土层、标贯击数小于4击的含多量淤泥的细砂层及严重液化砂层。根据本工程各区段工程地质条件不同、现状地面与设计路面标高关系以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软基处理也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分段进行处理。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地质条件、道路结构的特点、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机械施工设备情况、工程造价及工期要求等方面后,选择的软基处理方法有①换填法;②堆载预压法;③水泥土搅拌法。由于工程工期短、质量要求高,本工程绝大部分路段都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技术进行处理。

三、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设计

水泥土搅拌桩法加固技术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与固化剂(浆液或粉末)强制拌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硬结形成水泥土圆柱体(桩体),以达到地基加固目的。加固土90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一般为0. 3~2MPa,水泥土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长。一般情况下,7天时水泥土强度为90天的30%~50%;30天时为90天的60%~75%;18 0天为90天的125%,且强度增长仍末停止。考虑建筑加载周期长,故取90天强度作为加固土的标准强度。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技术一般用于处理表层软土厚度大于3~4米的软土地基,适用的土类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软粘土。

1、固化剂

工程上固化剂一般采用水泥或石灰,大多数工程采用水泥。试验发现,在同一掺入比下,水泥标号每提高100号,水泥土强度便增加20%~30%,水泥土强度随水泥标号提高而增大。在一般情况下,当水泥土桩体强度要求大于1.5MPa时,宜选用425号以上水泥;桩体强度要求小于1.5MPa时,可选用325号水泥。这有利增大掺入比,提高桩体均匀性。为增强固化剂的流动性,可掺入水泥重量0.2%~0.5%的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与1%的硫酸钠和2%的石膏。

2、掺入比

固化剂掺入量与被加固土重的比称为掺入比。在同一土层中水泥掺入比不同,水泥土强度不同,强度随掺入比增加而增大。但掺入比小于5%时,水泥反应过弱,固化程度较低。因此在工程中掺入比一般在7%~15%之间选取。每加固1m3土体需掺入水泥110k g~160kg。当采用水泥砂浆作固化剂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在1:1~1:2(水泥:砂)之间为宜。

当淤泥、淤泥质土中局部含泥炭土

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应性。本工程

搅拌桩采用柱状型式,单头喷浆搅拌,

搅拌桩桩径D=55cm,间距为120cm,

呈正方形布置,固化剂采用325号普通

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定为14%。

四、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施工

1、施工程序

水泥土搅拌桩法施工时,场地应整平,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障碍物,如大石、树根、生活垃圾等。施工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料,不得回填杂填土。

搅拌施工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2、施工要求

(1)预搅下沉及重复下沉速度为0.38~0.75m/min,喷浆提升及重复提升速度为0.3~0.5m/min。正式施工前,先进行试桩搅拌,初步得出本场地搅拌桩施工参数等,特别是要得出桩底超过淤泥层时的搅拌特性,如电机工作电流等。根据预搅下沉作业时的电机工作电流变化作出判别,当预搅深度即将到达设计桩长时,应及时组织对桩底超过淤泥层的判定检查。

(2)制配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应连续。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浆液配合比执行情况、注浆压力、输浆与下沉速度、总灌质量与搅拌深度等,发现偏差及时调整,并应设专人负责检查和记录。(3)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较硬土层下沉太慢时,方可适量冲水,但应考虑冲水对桩身强度的影响。

(4)在深层搅拌机入土切削和提升搅拌过程中,当负荷太大及电机工作电流超过预定值时,应减慢提升速度,一旦发生卡钻或停钻现象,应切断电源,将搅拌机强制提起后,才能启动电机,以免损坏机器。

(5)因故障停浆后重新开始搅拌时,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高度以下0.5m,待供浆恢复后再喷浆提升,以防止断桩和缺浆。

(6)当桩身强度及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复喷的方法,搅拌次数以一次喷浆,一次搅拌或二次喷浆,三次搅拌为宜,且最后一次提升应慢速提升。

(7)为保证桩端桩顶施工质量,当浆液达到出浆口后,应喷浆座底30s,使浆液完全达到顶端。当喷浆口到达桩顶标高时,应停止

水泥稳定碎石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制件

水泥稳定土击实实验 一、目的适用范围 目的测定水泥稳定混合料料样最大密度及最优含水率)。适用范围最大粒径≤37mm。 二、实验仪器及击实筒 天平(称量为2kg,感量为1g)、台秤(称量为10kg,感量为5g)、推土器、喷水设备、碾土设备、拌土设备、修土刀、小量筒、盛土盘、测含水率设备、平直尺及保湿设备等。 (1)轻型击实:锤底直径50mm,击锤质量为2.5kg,落距为300m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598.2kJ/m(图I-25),分3层击实。3(2)重型击实:锤底直径50mm,击实筒内径为击锤质量为4.5kg,落距为450m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

2687和2677.2kJ/m 3击实方法及击实筒规格 粒径25mm颗粒<20%和含黏土多用甲、乙法;碎石土和粒径25mm颗粒>20%用丙法(本次实验选用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丙法)。 三、试样制备 1、按高速公路基层标准级配(标准级配已发到每个实验小组)用图解法对A、B、C、D四种矿料(干集料)进行掺配。 2、每个实验小组分别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

(试样不重复使用),每个样重5.5kg(集料总量5.5kg×5个)。 3、按预估最佳含水率为4%,每个实验小组的5 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以4%为中心按1%含水率级差递增减)。 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方法:每个试样取5.5kg,试样加水量计算方法m=5.5kg×混合料预达含水 w率%,例:样1:m=5.5kg×2%;样2m=5.5kg ×3%;w2w1样3m=5.5kg×4%;样4m=5.5kg ×5%;样w4w35m=5.5kg×6%。w5在调土盘上,每个样分别用喷水设备加预定水量,均匀搅拌后,装入保湿器或塑料袋内,浸润(闷土)备用。浸润时间:拌匀后闷料碎石土2-4小时备用(高塑性土不少于24h,低塑性土不少于12h)。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桩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老规范)

一、嵌岩桩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计算公式 采用嵌岩的钻(挖)孔桩基础,基础入持力层1~3倍桩径,但不宜小于1.00m,其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P]建议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第4.3.4条推荐的公式计算。 公式为:[P]=(c1A+c2Uh)Ra 公式中,[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Ra—天然湿度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KPa),按表4.2 查取,粉砂质泥岩:Ra =14460KPa;砂岩:Ra =21200KPa h—桩嵌入持力层深度(m); U—桩嵌入持力层的横截面周长(m);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c1、c2—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系数。挖孔桩取c1=0.5,c2=0.04;钻孔桩取c1=0.4,c2=0.03。 二、钻(挖)孔桩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计算公式 采用钻(挖)孔桩基础,其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P]建议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第4.3.2条推荐的公式计算。 公式为:[]()R p A Ul Pσ τ+ = 2 1 公式中,[P] —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U —桩的周长(m); l—桩在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有效长度(m); A —桩底横截面面积(m2),用设计直径(取1.2m)计算;

p τ— 桩壁土的平均极限摩阻力(kPa),可按下式计算: ∑==n i i i p l l 11ττ n — 土层的层数; i l — 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个土层的厚度(m); i τ— 与i l 对应各土层与桩壁的极限摩阻力(kPa),按表 3.1查取; R σ— 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可按下式计算: {[]()}322200-+=h k m R γσλσ []0σ— 桩尖处土的容许承载力(kPa),按表3.1查取; h — 桩尖的埋置深度(m); 2k — 地面土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据规范表 2.1.4取为0.0; 2γ— 桩尖以上土的容重(kN/m 3); λ— 修正系数,据规范表4.3.2-2,取为0.65; 0m — 清底系数,据规范表4.3.2-3,钻孔灌注桩取为 0.80,人工挖孔桩取为1.00。

如何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一)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什么? 1、单位桩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力也就是最大静载试验压力除以安 全系数2.0得出的标准值 2、指单桩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变形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特征值。符号为Ra 3、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单桩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二)最近在搞水泥土搅拌桩(桩径500mm),设计给的复合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是250kp,现在要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该怎么计算?《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上有公式计算,但是有好多公式中的符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求高手解答。另外,能不能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推算出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 楼主的原意是不是这样:设计给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250kp,这是设计要求,桩径500mm,其它还不太清楚,在此条件下,可以按下述步骤依据3楼公式反算: 首先参数确定: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kPa,设计要求值; Ap─搅拌桩截面积(m2),500mm桩径为0.19625m^2; fsk─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查勘察报告确定,一般水泥搅拌桩加固作复合地基的地层承载力都不高,假设查勘察报告应取100kPa; m─面积置换率,由计划的加固桩桩间距确定,我们暂时假设按

3d桩间距布桩,则置换率为0.19625/(1.5*1.5)=0.087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一般取0.7。 按3楼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可按下式估算: fspk=m(Ra/Ap)+β(1-m)fsk 则要求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Ap(fspk-β(1-m)fsk)/m =0.19625(250-0.7(1-0.0872)100)/0.0872=418.8(kN)就是说按3d桩间距均布500mm搅拌桩,要达到设计要求的 25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需要,当地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时,要求的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20kN,按此方案,就可依据 勘察报告提供的搅拌桩桩基参数,进一步确定单颗搅拌桩应该多长,能够达到420kN。 上述步骤才是正确的确定满足设计需要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正确方法。

钻孔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钻孔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一、 按摩擦端承桩计算 已知参数: 根据DBJ15-31-2003中10.2.3条公式a sia i pa p R u q l uq A =+∑计算: 当1000?桩:22211 1.0 3.14 3.14, 1.0 3.140.78544 p u d m A d m ππ==?== =??= ZK1 3.142516.913 4.5330.5500.785=2828kN ZK2 3.14251713 4.6330.5500.785=2795kN a sia i pa p a sia i pa p R u q l uq A R u q l uq A =+=??+?+?+??=+=??+?+?+??∑∑钻孔: (2.3)+1800钻孔: (1.7)+1800当800?桩:22211 0.8 3.14 2.5,0.8 3.140.5044 p u d m A d m ππ==?== =??= ZK1 2.52516.913 4.5330.5500.50=2026kN ZK2 2.5251713 4.6330.5500.50=2000kN a sia i pa p a sia i pa p R u q l uq A R u q l uq A =+=??+?+?+??=+=??+?+?+??∑∑钻孔: (2.3)+1800钻孔: (1.7)+1800二、桩身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由DBJ15-31-2003中10.2.7条可知:

2c ,0.70,2511.9/;c c ps c N f A C f N mm φφ≤==其中,砼: 当1000?桩:22211 1.0 3.140.78544 p A d m π= =??= 30.7011.90.785106539c c ps N f A kN φ≤=???= 6539 48431.35 1.35 a N R kN ≤ == 当800?桩:222 110.8 3.140.5044p A d m π==??= 30.7011.90.50104165c c ps N f A kN φ≤=???= 4165 30851.35 1.35 a N R kN ≤ == 三.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确定 综上所述: 100025008001800a a R kN R kN φφ==桩,取桩,取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doc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0.2.5.1 仪器设备 (1)圆孔筛:孔径为10mm、20mm、40mm。 (2)试模的尺寸(直径X高):细粒土50mmX50mm、粗粒土100mmX100mm、碎石类土和掺水泥的级配碎石150mmX150mm。 (3)脱模器。 (4)液压千斤顶:0.2~1.0MN。 (5)反力框架:400kN以上。 (6)击锤和导筒:同表20.5中Z2的规定,同时击锤必须配备导筒,锤与导筒之间要有相应的间隙,使锤能自由落下,并设有排气孔。击锤可用人工操作或机械操作,机械操作的击锤必须有控制落距的跟踪装置和锤击点按一定角度均匀分布的装置。 (7)恒温恒湿箱或混凝土标准养护箱。 (8)水槽:深度应比试件高50mm。 (9)材料试验机:大于200kN。 (10)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台称称量10kg,分度值5g。 (11)其他设备:量筒,拌种工具,漏斗,烘箱,称量盒。 20.2.5.2 试料准备 (1)取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可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不破坏原颗粒粒径),将试料过筛(细粒土应除去大于10mm的颗粒;粗粒土应除去大于20mm的颗粒;碎石类土应除去大于40mm的颗粒)备用,务用试料数量:细粒土(1.1~1.3)kg,碎石类土(74~78)kg。在预定试验的前一天测定风干含水率。 所需风干试料的质量由下式计算。 m g=m dg(1+0.01w g) (20-6) 试中:m g:风干改良土试料质量(g); w g:改良土试样的风干含水率(%); m dg:改良土干试料的质量(g)。 (2)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应预先击实试验确定。 (3)同一改良土应制备相同状态的试件数量:细粒土不少于6个;粗粒土不少于9个;碎石类土不少于13个。细粒土可以一次称取6个试件的试样,粗粒土可以一次称取3个试件的试料,碎石类土和掺和水泥的级配碎石一次只称取一个试件的试料。 (4)根据试模尺寸,每个试件所需干试料质量:小试件¢50mmX50mm约需180~210g;中试件¢100mmX100mm约需1700~1900g;大试件¢150mmX150mm约需5700~6000 g。 (5)将称取的干试料放入方盘(约40cmX60cmX70mm)内,按公式(20-6)计算应向试料中加的水量(细粒土使其含水率较最优含水率小于3%,粗粒和碎石类土按最优含水率计算),瘵试料与水拌和均匀后放入密封容器内浸润备用,石灰改良土和水泥、石灰改良土,可将石灰和土一起拌匀浸润。浸润时间为生石灰不少于24h;黏性土12~24h;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约4h;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或砂约2h,掺水泥的级配碎石随拌随用。 (6)交浸润过的试料,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并拌和均匀,在拌和过程中将预留的3%水(细粒土)加入试料中,使混合料的含水率达到最优含水率(拌和均匀的加有水泥的混合料应在1h内按下述方法制成试件,超过1h的混合料作废,其他混合料可不受此限,但也应尽快制成试件)。 注:水泥或石灰的剂量按干土质量的百分率计。

水泥28d抗压强度预测

水泥28d抗压强度预测 强度是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确定出厂水泥标号的重要依据,GB175—92标准中对水泥各龄期强度及其检验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根据水泥强度标准检验方法,水泥28d抗压强度必须在水泥胶砂试体养护28d后才能得出,不能满足实际生产控制的要求。随着大规模工程的需求和水泥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水泥的贮存和周转期愈来愈短,往往根据水泥早期强度甚至快速强度决定出厂,因此,如何准确预测水泥28d抗压强度,是确保出厂水泥质量的关键。本文根据实验和实际生产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水泥28d抗压强度预测公式,经实际生产验证,行之有效。 1 水泥28d强度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是回归分析的前提。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有熟料的质量、SO3含量、混合材的掺量及粉磨细度等,其对水泥强度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以我公司Ⅱ型硅酸盐水泥的生产为例,来逐一分析。 1.1 熟料的质量 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结构决定了熟料的质量,对水泥强度的增长起决定性作用。水泥28d强度,基本依赖于C3S的含量,C3S含量高早期强度增进率高,在28d时已基本发挥出最高强度的绝大部分;C2S主要影响水泥后期强度,而对28d以前的强度影响不大;C3A主要对1d、3d等早期强度影响最大;而C4AF对水泥强度无较大的影响。因此,合理、稳定的矿物组成是确保水泥强度及其增长率的重要因素。 1.2 SO3含量 水泥中SO3含量主要来源于石膏,其含量的变化影响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尤其是C3S的早期水化。图1是水泥SO3含量与水泥抗压强度(R i)曲线图。图中表明,SO3含量在2.0%~3.0%之间,对各龄期强度影响不大。而我厂出磨水泥SO3含量控制在2.5%±0.3%范围之内,不至于对强度影响较大,可不予考虑。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一)试验目的 一般用于测定饱和软粘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灵敏度。 (二)试验原理 无侧限抗压试验是三轴压缩试验的一个特例,将试样置于不受侧向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强度试验,此时试样小主应力为零,而大主应力的极限值为无侧限抗压强度。即周围压力σ3=0的三轴试验。由于试样侧面不受限制,这样求得的抗剪强度值比常规三轴不排水抗剪强度值略小。 (三)试验设备 1.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2.其它:量表、切土盘、重塑筒等 (四)试验步骤 1.试样制备:按三轴试验中原状试样制备进行。试样直径可采用3.5~4.0cm,试样高度与直径 之比按土样的软硬情况采用2.0~2.5。 2.安装试样:将试样两端抹一层凡士林,在气候干燥时,试样周围亦需抹一层薄凡士林,防止水分蒸发。将试样放在底座上,转动手轮,使底座缓慢上升,试样与传压板刚好接触,将测力计 调零。 3.测记读数:每分钟轴向应变为1%~3%的速度转动手轮,使升降设备上升而进行试验。每隔一定应变,测记测力计读数,试验宜在8~10min内完成。当测力计读数出现峰值时,停止试验,当读数无峰值时,试验进行到应变达20%为止。 4.重塑试验:当需要测定灵敏度时,应立即将破坏后的试样除去涂有凡士林的表面,加少许余土,包于塑料薄膜内用手搓捏,破坏其结构,放入重塑筒内,用金属垫板,将试样塑成与原状土 样相同,然后按上述步骤进行试验。 (五)试验注意事项 1.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时,要求在试验过程中含水率保持不变。 2.在试验中如果不具有峰值及稳定值,选取破坏值时按应变15%所对应的轴向应力为抗压强度。 3.需要测定灵敏度,重塑试样的试验应立即进行。 1.按下式计算轴向应变: (六)计算及制图 e1-轴向应变,%; ho—试样起始高度,cm; △h—轴向变形,cm。 式中: 2.按下式计算试样平均数面积:

水泥28天抗压强度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水泥28天抗压强度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运用方差理论,对水泥强度检验结果的重复性及再现性的误差进行分析,以实现对检验人员、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环境的考核和控制。 1、引言 水泥抗压强度检验值是评判水泥强度等级的主要指标,因此水泥抗压强度检验值的误差是否足够小,直接影响对水泥质量的评判。我们知道检验误差是与检验人员是否具备熟练的检验技术、是否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以及检验过程中是否有差错等有关,这些包括制备水泥强度试件的试模、成型方法、养护方法,试压时使用的抗压夹具、加荷方法以及试验环境、养护环境、检验数值的读取方法等有关。目前许多检验机构虽然已经将上述的检验仪器设备、环境、计量设备、检验人员操作等方面纳入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如何分析和判断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呢?现在大多检验机构仅依据现行标准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中对检验方法的精确性的规定。即:(10.5条)检验方法的精确性通过其重复性和再现性来测量,(10.6条)对于28天抗压强度的测定,在合格试验室之间的再现性,用变异系数表示,可要求不超过6%,(11.5条)对于28天抗压强度的测定,一个合格试验室在上述条件下的重复性以变异系数表示,可要求在1%-3%之间。而这些规定过于宽泛,不容易使检验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为此笔者试图用方差理论对水泥强度检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影响强度检验值的因素,及时对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 2、重复试验结果的(组间)误差分析 在水泥抗压强度检验中,如果没有误差的存在,则水泥抗压强度检验值应该相同。在实际检验中可以认为水泥强度检验值的波动,主要是由误差因素造成的。因此,可以假设在检验人员不变,试样质量均匀,检验仪器设备相同的情况下,水泥抗压强度的检验值应该服从正态分布,同时组与组的方差相等,且数据相互独立。根据方差理论,试件的组内(三块试件,六个抗压强度检验值)的差异是由试件制作人员和破型人员及测试仪器的测试误差引起。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以某检测单位对某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四次重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使用同一试样,试验由同一检验人员,采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养护条件相同,其28d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序号28天抗压强度(MPa) 1 2 3 4 5 6 数据和平均值 1 41. 2 44.4 42.6 42.9 43.6 41.0 255.7 42.6 2 40.1 40.8 41.2 40.2 39.2 38.7 240.2 40.0 3 40.7 39.9 41.9 42.6 44.5 42. 4 252.0 42.0 4 42.2 40.4 41.1 40.6 40.6 39.8 244.7 40.8 表中共有4组试件,24个检验数据,对这24个数据分析如下: 4组数据的强度代表值的统计特征值如下: 平均值:41.4MPa,标准差:s=1.17MPa, 变异系数:C v=2.83% 变异系数在1-3%之间,符合GB/T17671-1999标准第11.5条重复性要求,即从标准角度而言检验的精确度满足要求,但是若从方差上分析我们会发现检验的精确度并不符合检验要求。 下面我们从方差上进行分析: 24个测定值的数据和为:T=992.6 24个测定值的平方和为:ΣΣy ij2=41106.24 4组数据和的平方:ΣT i2/6=41076.77 故总的偏差平方和:S T=ΣΣy ij2-T2/24=41106.24-992.62/24=53.96,自由度f T=23 组间偏差(因子)平方和:S A=ΣT i2-T2/24=41076.77-992.62/24=24.49,自由度f A=3 组内偏差(误差)平方和:S e=S T-S A=53.96-24.49=29.47,自由度f e=20

单桩承载力如何计算

单桩承载力如何计算 一、设计资料 1. 基桩设计参数成桩工艺:混 凝土预制桩 承载力设计参数取值:根据建筑桩基规范查表 孔口标高0.00m 桩顶标高0.50m 桩身设计直 径:d=0.80m 桩身长度:l=18.00m 2. 岩土设计参数层号土层名称层厚 (m)层底埋深(m)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极限侧阻力 3. qsik(kPa)极限端阻力 qpk(kPa) 层号土层名称层厚层底埋深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 1 填土 3.003.00N=5.0017- 2 红粘土 3.006.00 a w=0.70 , IL=0.5026- 3 红粘土 3.009.00 a w=0.70 , IL=0.5029- 4 红粘土 3.0012.00 a w=0.70 , 5 红粘土 3.0015.00 a w=0.70 , 6 红粘土 3.0018.00 a w=0.70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以下简称桩基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估算 1. 计算参数表 土层计算厚度li(m)极限侧阻力qsik(kPa)极限端阻力qpk(kPa) 13.00 仃0 -------------------------------------------------------------------------------- 23.00260 33.00290 43.00320 53.00330 62.50342700 2. 桩身周长u 、桩端面积Ap 计算 u=x 0.80=2.51m Ap=x 0.802/4=0.50m23.单桩竖向抗压承 载力估算 根据桩基规范5.2.8按下式计算 Quk=Qsk+Qpk 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 值为: IL=0.5032- IL=0.5033- IL=0.50342700 7 红粘土 3.0021.00 8 红粘土 3.0024.00 4. 设计依据 a w=0.70, IL=0.5032- a w=0.70, IL=0.5032-

粉喷桩7天、28天、90天抗压强度变化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从设计及施工两方面简要介绍用水泥 土搅拌桩法加固软土地基 关键词: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基本建设蓬勃兴起,基建用地日益紧张,那些土质软弱的场地也必须利用起来。因此必须对这类场地进行人工加固,这个过程称为地基处理。我国幅员辽阔,在各地都分布着各种成因的软土地基,这些软土含水量高(高达60%以上)、孔隙比大(>1.0)、工程性状差,因而人们提出了各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地基处理有很多种方法,如水泥土搅拌桩法、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挤密桩法、砂石桩法等等。 水泥土搅拌桩法具有施工工期短、加固深度大、处理效果好等特点,能有效的解决地基差异沉降,并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技术目前在全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天津滨海地区软基的加固处理,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加固桥涵软土地基,广州大学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 本文结合广州大学城外环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谈谈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心得体会。 二、地质水文情况 广州大学城外环路长约14.9km,跨越剥蚀残丘、丘间洼地、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地貌单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根据地形、地貌、

地层结构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将全线划分为工程地质二个大区。 I区地貌单元为剥蚀残丘,主要见于场地西北(北亭村~南步村)、东南(穗石村~南亭村)。剥蚀残丘,坡、残积土已裸露。Ⅱ区地貌单元为珠江三角洲、河漫滩、丘间洼地,主要见于场地西南(北亭村~南亭村),东北(穗石村~南步村),受海湾潮汐的影响,珠江水位变化1~2m,淤泥层厚度一般2~12m,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有较强的地域性。因Ⅱ区区段较长,且淤泥层的工程性质同淤泥的生成环境及外界条件变化关系密切。鉴于此,将Ⅱ区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亚区:Ⅱ1亚区在岗丘边缘,淤泥厚度小于2m;Ⅱ2亚区表面有硬壳层1~2m,淤泥厚度一般小于3m;Ⅱ3亚区表面有耕植土层,淤泥厚度一般3~6m ;Ⅱ4亚区为古河床,淤泥厚度一般大于6m。 勘察各钻孔均见地下水,仅少数位于Ⅰ区剥蚀残丘的钻孔未见地下水,在Ⅰ区的剥蚀残丘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及基岩裂隙中,水量较小,属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类型;在剥蚀残丘间洼地及河漫滩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细砂、中砂冲积地层中,水量丰沛,属上层滞水~潜水类型,局部略具承压性。地下水与珠江水有良好水利联系,并靠珠江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在与珠江相通的涌溪附近,水位受潮汐影响变化明显。水位埋深各区变化大,道路路基范围内地下水在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土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弱~中等分解类腐蚀性,在弱透水层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

800单桩承载力计算书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 基桩设计参数 成桩工艺: 人工挖孔灌注桩 承载力设计参数取值: 人工填写 孔口标高0.00 m 桩顶标高0.50 m 桩身设计直径: d = 0.80 m 桩身长度: l = 10.00 m 中风化岩 37.50 砾砂 7.50填土5.00 孔口标高 3. 设计依据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以下简称 桩基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以下简称 基础规范 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估 1. ψsi ——大直径桩侧阻尺寸效应系数,按桩基规范表5. 2.9-2确定 2. 桩身周长u 、桩端面积A p 计算 u = π × 0.80 = 2.51 m A p = π × 0.802 / 4 = 0.50 m 2 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估算 粘性土、粉土中ψsi = 1 砂土、碎石类土中ψsi = ????0.8d 1/3 = 1.00 ψp = ??? ?0.8 d 1/3 = 1.00

根据桩基规范5.2.9采用公式如下 Q uk = Q sk + Q pk 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 Q sk = u∑ψsi q sik l i = 2.51 × (1.00 × 0 × 5.00 + 1.00 × 160 × 4.20) = 1687kN 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 Q pk = ψp q pk A p = 1.00 × 1800 × 0.50 = 905 kN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Q uk = Q sk + Q pk = 1687 + 905 = 2592 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计算,根据基础规范附录Q条文Q.0.10第7条规定R a = Q uk/2 = 2592/ 2 = 1296 kN

单桩承载力计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DZCZ-1)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本文简称《桩基规范》 -----------------------------------------------------------------------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2004版第5.7.5条;本文简称《黄土规范》 《铁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2005版第6.2.2条中有关摩檫桩计算部分;本文简称《铁基规范》 ----------------------------------------------------------------------- 1. 设计资料 1.1 桩土关系简图

1.2 已知条件 (1) 桩参数 承载力性状端承摩擦桩

桩身材料与施工工艺混凝土预制桩 截面形状圆形 砼强度等级 C30 桩身纵筋级别 HRB335 直径(mm) 600 桩长(m) 10.000 (2) 计算内容参数 竖向承载力√ 计算方法经验参数法 考虑负摩阻ㄨ 水平承载力√ 桩顶约束情况固接 允许水平位移(mm) 10.0 纵筋保护层厚(mm) 60 抗拔承载力√ 软弱下卧层√ 承载力比 0.33 均匀分布侧阻比 0.50 考虑地基液化不考虑 (m)高(m)(kN/m3 )(kN/m3)(kPa)(kPa)(MN/m4 )

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ylindrical Concrete Specimens)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压极限强度的方法和步骤。本方法可用于确定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为评定水泥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指标。 本方法适于各类水泥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极限抗压强度试验。 引用标准: GB/ T 2611—1992《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 T 3722—1992《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T0551—2005《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 2仪器设备 (1)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应符合T0551中2.3的规定。 (2)球座:应符合T0551的2.4规定。 (3)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试验机上、下压板之间应各垫一钢垫板,平面尺寸应不小于试件的承压面,其厚度至少为25mm。钢垫板应机械加工,其平面度允许偏差±0.04mm,表面硬度大于等于55HRC;硬化层厚度约5mm。试件周围应设置防崩裂网罩。 3试件制备和养护 3.1试件制备和养护应符合T0551中相关规定。 3.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尺寸符合T 0551中表T0551-1规定。

3.3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符合T0551中表T0551-1规定。 3.4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应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为3个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混凝土试块。 4 试验步骤 4.1 至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应尽快试验,避免其湿度变化。 4.2 取出试件,检查其尺寸及形状,相对两面应平行。量出棱边长度,精确至lmm 。试件受力截面积按其与压力机上下接触面的平均值计算。在破型前,保持试件原有湿度,在试验时擦干试件。 4.3 以成型时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中心应与压力机几何对中。 4.4 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取0.3MPa/s~0.5MPa/s 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 C30小于C60时,则取0.5MPa/ s~0.8MPa/s 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取0.8MPa/s~1.0MPa/s 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5 试验结果 5.1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A F f cu (T0553-1) 式中: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F ——极限荷载(N); A ——受压面积(mm 2)。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方法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方法实施细则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二、技术标准 JTJ 051-93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三、设备 1、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及5mm的筛各一个。 2、试模:适用于不同土的试模尺寸。 3、脱模器。 4、反力框架:规格为400kN以上。 5、液压千斤顶(200~1000kN)。 6、养护室。 7、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8、压力机:不大于200kN。 9、天平:感量0.01g。 10、台称:称量10kg,感量5g。 11、量筒、拌和工具、漏斗、大小铝盒、烘箱等。 四、试料准备 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也可以在50。C烘箱内烘干),用木锤和木碾捣碎。 2、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五、制试件 1、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6个试件;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应该制9个和13个试件。 2、定数量的风干土并计算干土的质量。对于细粒土,可以一次称取6个试件的土;对于中粒土,可以一次称取3个试件的土;对于粗粒土,一次只称取一个试件的土。 3、将称好的土加水拌和均匀后放在密闭容器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及砂可以缩短到2h。 4、在浸润过的试料中,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或石灰并拌和均匀。在拌和过程中,应将预留的3%的水加入土中,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拌和均匀的加有水泥的混合料应在1h内制成试件,否则作废。 六、制件 1、用反力框架和液压千斤顶制件。制备一个预定干密度的试件,

单桩承载力计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 城南路(高浪路~吴都路)工程水中钢管桩承载力计算本工程桩机平台及现浇箱梁水中部分的基础均采用Φ377的钢管桩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上铺14#、20#方钢作为纵横梁与下部的钢管桩有效连接,形成整个基础受力体系。实测水位1.74m,河床-1.00m,钢管桩总长7m,出水1m(桩顶标高2.74m),入土深度3.26m(桩底标高-4.26) 考虑到钢管桩为开口式打入,承载力计算时主要以摩擦力为主。参考本工程水中范围内的地质报告,我部钢管桩主要进入的地质层为③2层及④层,分别为粉质粘土夹粉土和粉土层。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侧壁摩擦阻力分别为: ③2粉质粘土夹粉土:τi=49.2kPa,бR=140kPa,土层范围(-0.69~-3.29) ④粉土:τi=66.1kPa,бR=160kPa,土层范围(-3.29~-9.39)单桩容许承载力[P]=1[桩侧极限摩阻力Psu+桩底极限阻力Ppu] 安全系数K (1)打入桩容许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1[P][U ili i A R] 2 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U-桩周长m li-桩在承台底面或最大冲刷线一下的第i层土层中的长度m i-于li相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的极限摩擦阻力kPa A-桩底面积㎡ R-桩底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 i -分别为振动下沉对各土层桩侧摩阻力和桩底抵抗力的影响系数,打入桩其值均为1 单根容许承载力: [P]=0.5×(αAбR +U∑αiLiτi) =0.5*(1*0.377*3.14*0.2*140+3.14*0.377*(2.29*49.2+0.97*66.1)) =121.2KN=12.12T ㎡ ㎡ 断面范围内为水中满堂支架施工,长度L=10.4m,该段混凝土方量为:

单桩承载力验算(计负摩阻力)

单桩承载力验算 一、土层分布情况 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性点深度比l n /l 0=,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l 0=,则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l n =。根据规范可知,该处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侧阻值及端阻值。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3976)6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98838942 11=?== 三、单桩负摩阻力

第一层路堤填土和杂填土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地下水以上部分:Pa k 93.6594.6192111=??= σ; 地下水以下部分:Pa k 06.1396.1)1019(2 194.61912=?-?+?=σ; 则kPa 20512111=+=σσσ; 第二层淤泥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kPa 26.182)54.863.21()105.15(2 16.1)1019(94.6192=-?-?+?-+?=σ;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24245.612053.01111=>=?==σξ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121245.3626.1822.01222=>=?==σξ 对于单桩基础,不考虑群桩效应则1n =η; 基桩下拉荷载: kN l q u Q n i i n si n n g 1137))54.863.21(1254.824(10.11=-?+????==∑=πη 四、单桩分担面积上的荷载 kN N 720)2520(44k =+??= 五、验算 N R N Q N a n k 1988k 185********g k =<=+=+ 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元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元侧限抗压强度,有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及现场检测,本试验方法包括:按照预定干密度用静力压实法制备试件以及用锤击法制备试件,试件都是高:直径=1:1的圆柱体。应该尽可能用静力压实法制备等干密度的试件。 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和现场检测两者在试料准备上是不同的,前者根据设计配合比称取试料并拌和,按要求制备试件;后者则在工地现场取拌和的混合料作试料,并按要求制备试件。 2.取样频率 在现场按规定频率取样,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制备试件。试件数量每2000m2或每工作班:无论稳定细粒土、中粒土或粗粒土,当多次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Cv≤10%时,可为6个试件;Cv=10%-15%时,可为9个试件;Cv>15%时,则需13个试件。 3.仪器设备 (1)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及5mm的筛各一个。 (2)试模:适用于下列不同土的试模尺寸为: 细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0mm):试模的直径x高=50mmX50mm; 中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试模的直径x高=100mmx100mm; 粗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试模的直径x高=150mmxl50mm。 (3)脱模器。 (4)反力框架:规格为400kN以上。 (5)液压千斤顶(200-000kN)。 (6)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 4.5k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7)密封湿气箱或湿气池:放在保持恒温的小房间内。 (8)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9)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其他合适的压力机,但后者的规格应不大于200kN。 (10)天平:感量0.01g (11)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12)量筒、拌和工具、漏斗、大小铝盒、烘箱等。 4,试件制备 1)试料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和木碾捣碎,但应避免破碎粒料的原粒径。将土过筛并进行分类,如试料为粗粒土,则除去大于40mm的颗粒备用一口试料为中粒土,则除去大于25mm或2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细粒土,则除去大于10mm的颗粒备用。 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粒径小于25mm的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粒径小于40mm的粗粒土,试样的质量应不少于2000g。 2)按《公路工程元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调JTJ057-94)中T0804-94确定元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配制混合料 (1)对于同一元机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需要制备相同状态的试件数量(即平行试验的数量)与土类及操作的仔细程度有关。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6个试件;

混凝土试块折算为28天强度.

混凝土试块折算为28天强度 砼各龄期强度的增长值 龄期度对应值 7天 28天 3月 1.25 6月 1.5 1年 1.75 2年 2 5年 2.25 20年 3 与28天强0.6-0.75 1 砼强度的发展,大致与其龄期的对数成正比关系 Rn=R28*lgn/lg28 式中: Rn――n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公斤/厘米2)R28――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公斤/厘米2) Lgn、lg28-n(n≮3)和28天的常用对数。 注:此公式仅适用于普通水泥制成的砼在标准条件下养护,且龄期不小于3天的情况,因砼强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强度的增长不可能一致,故此公式只能作为参考。 推算28天强度数值 Rn=R28*lgn/lg28(25℃±5℃) 天数 3 4 5 6 7 8 9 lgn/lg28值天数 0.329 0.416 0.483 0.539 0.584 0.624 0.66 10 11 12 13 14 15 16 lgn/lg28值天数 0.693 0.72 0.746 0.77 0.791 0.813 0.832 17 18 19 20 21 22 23 lgn/lg28值天数 0.851 0.867 0.883 0.899 0.914 0.928 0.941 24 25 26 27 28 29 30 lgn/lg28值 0.954 0.966 0.978 0.989 1 1.011 1.021 温度华氏与摄氏的换算: F=C*5/9-32 蒸养快速推强公式 R28抗压=14.591+1.862* R3抗压 R28抗折=2.918+1.728* R3抗折 砼受压弹性模量 砼标号 15 20 2.7 25 2.9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指试样在无侧向压力条件下,抵抗轴向压力的极限应力。无侧限抗压试验的强度值常作为土体(特别是软粘土)的天然强度值,也是确定土体灵敏度指标(土的灵敏度是指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值)的主要方法。 一、试验目的 用来确定地基土的天然强度及其参数和灵敏度。 二、仪器设备 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力仪,也称应变控制式允许膨胀压缩仪。量力环,百分表(位移10~30mm,分度值0.01mm),上加压板,下加压板,螺杆,加压框架,手柄。此外,还需要切土器,重塑简,托盘天平,停表等设备。 三、操作步骤 1.将原状土样按天然土层的方向置于切土器中,用切主刀或钢丝锯细心切削,边转边削,直至切成所需的直径为止。 2.从切土器中取出试件在承模筒中削去两端多余的土样,原则上按直径为3.91cm、高为8cm的试样尺寸标准控制制作。 3.将切好的试样立即称重,并测定试件的上、中、下段的直径和高度,另取切割下的余主测定含水量。 4.将试样小心地置于无例限压力仪的加压板上,转动手轮使土样上下两端加压板恰好与土样接触为止,调整量力环和位移量表的起姣零点。 5.以每分钟轴向应变为1%~3%的速度转动手轮,使试验在8~20分钟内完成。

6.试验技0.5%的应变测读和记录轴向压力即量力环的变形量,直至应变值达20%,后停止试验。 7.试验结束后反转手轮,取下试样,描述破坏后试样形状及滑动面的夹角。 8.若需测定灵敏度,可将破坏后的试样放在塑料袋或薄膜塑料布上充分辗磋扰动,然后放在重塑筒中定型,制成与原状试件相同尺寸的重塑土样,按上述第4至第7步骤进行试验。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 1.按下式计算试件的平均直径: 式中:D 0 、D 1 、D 2 、D 3 为试样的平均直径及试样上、中、下各部位的直径(cm)。 2.按下式计算试样轴向应变: 式中:h0为试验前试样高度(mm),?h为轴向变形(mm)。 3.试验过程中试样平均断面积为: 4.按下式计算轴向应力: 式中:σ为轴向应力(kPa),C为量力环系数(N/0.01mm)。 5.制图 以轴向应力σ为纵坐标,轴向应变ε为根坐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取曲线上最大轴向应力作为无侧限抗压强度q u,如最大轴向应力不明显,则可取轴向应变为15%或20%处的轴向应力作为无侧限抗压强度q u 6.按下式计算灵敏度s t

水泥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测定作业指导书

水泥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测定作业指导书 1.前言 1.1本方法规定了混合材水泥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检验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混合材比水泥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检验。 3.引用标准 GB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4. 混合材水泥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检验 4.1水泥胶砂试体成型 4.1.1准备工作和称样 4.1.1.1试验前,先将当天成型的样品编号,按工作程序写在黑板上,并注明用水量、品种、龄期和破型日期。 4.1.1.2 调整天平零点,检查料盒是否干净,称取试验样品:162g 混合材,378g硅酸盐水泥和1350g标准砂。对比样品:540g硅酸盐水泥,1350g标准砂。被称样的桶应单独放在一处,称完即将盖子盖上,并记录试验日期放到另一侧。 4.1.2搅拌 4.1.2.1试验前先检查搅拌机运转是否正常,量水器拌和水中有无异物,量筒是否干净,并备好抹布,一切正常时向称样者报告准备工作就绪。 4.1.2.2在每个编号样品搅拌前,用拧干的湿抹布擦净锅和搅拌叶。 4.1.2.3对比样品加入230ml入锅前要审视刻度,确信无疑的情况下

才能加入锅内。 4.1.2.4 胶砂搅拌操作按标准规定进行,对比样品拌和5秒后徐徐加入238ml水,(试验样品加水量按流动度达到125-135㎜时的水灰比计算)20-30秒加完,并在加水后和搅拌的最后一分钟内用小刀沿锅壁刮锅,将沾在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内。 4.1.2.5 搅拌好的胶砂,要立即送到振动台岗位,采用二只锅时,砂和水泥倒入锅内用湿布盖好。 4.1.2.6 更换样品时要用拧干的湿抹布将搅拌叶与锅擦干净,试验结束要进行全面清理,不得留有浆迹。 4.1.3振动成型 4.1.3.1试验前先检查振动台的卡具、声音、自动控制器的振动时间,刹车是否正常,在确认无问题后才可以试验。 4.1.3.2准备试模,如发现试模内有过多的油时予清除。并用拧干的湿布抹擦漏斗,不得留有水珠,在等待来料时将湿布盖在漏斗上。4.1.3.3试验时将拌好的胶砂在锅内翻动一周,然后倒入漏斗拨平,均等分布在漏斗的三个格内开动振动台,三个格有二个格出现空洞时为下料时间,并记录下料时间。 4.1.3.4当下料时间可能超过40秒时,应在接近40秒时用小刀迅速帮助下料。 4.1.3.5振动过程中要防止夹具松动,振动完毕将试模送刮平岗位,然后在振动台上放上空模和漏斗,盖上湿布等待下一盘胶砂。 4.1.3.6更换样品的漏斗要清洗,并用拧干的抹布将内外表面擦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