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法施工图配筋计算图解

平法钢筋下料计算图例

平法钢筋下料计算 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 1.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 4.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支座负筋; 3)分布筋; 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

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

钢筋平法解释1

问:在实际工程中,经常看到框架梁的悬挑端要进行众多内容的原位标注,这里面有哪些道理?在梁的悬挑端上要进行哪些原位标注? 答:框架梁的“悬挑端”与一般的“跨”不同,也可以说它是特殊的“跨”,因为“悬挑端”的力学特征和工程做法与框架梁内部各跨截然不同。所以,在设计图纸时,要保证在“悬挑端”有足够信息的原位标注。在使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时,也要在“悬挑端”做好原位标注。 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如下: 1、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因为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 2、在悬挑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换句话说,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悬挑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 3、在悬挑端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因为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采用φ8@100/200(2) 这种格式。而悬挑端的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例如:采用φ8@200(2) 这种格式。 4、在悬挑端进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悬挑端一般为“变截面”构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为500,设梁宽300,则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在软件操作中,则把它标注在原位标注的“截面尺寸”一栏中。 问:陈教授,我有个问题 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 谢谢回答~ 答:我的观点是: 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 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 再问:谢谢您,还想问的是,如果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六根 这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再补充一下“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问题: 6、最近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习惯做法: 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梁的5根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与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别上下对齐

钢筋算量手册(适合初学者)解析

钢筋平法手册 构造规定 (一)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表9.2.1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 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 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 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 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 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 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 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 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现应采取有效的 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二)钢筋的锚固 (三)钢筋的连接 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钢筋符号讲解及识图入门

钢筋符号表示方法及试图方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

框架结构钢筋配料计算案例分析 一、平法识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1、框架柱 1)柱编号 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主要承受竖向压力;将来自框架梁的荷载向下传输,是框架结构中承力最大构件。 框支柱:出现在框架结构向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柱的上层变为剪力墙时该柱定义为框支柱; 芯柱:它不是一根独立的柱子,在建筑外表是看不到的,隐藏在柱内。当柱截面较大时,由设计人员计算柱的承力情况,当外侧一圈钢筋不能满足承力要求时,在柱中再设置一圈纵筋。由柱内内侧钢筋围成的柱称之为芯柱; 梁上柱: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梁上的柱称之为梁上柱。主要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墙上柱: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墙上的柱称之为墙上柱。同样,主要还是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1 / 1

2)注写柱钢筋方式:两种:框架柱列表注写方式--03G101-1P10;框架柱截面注写方式--03G101-1P11 3)柱钢筋计算:柱所在位置不同钢筋节点构造也不同 与基础的连接----基础插筋 中间层钢筋的连接-----主要注意连接形式 顶层的钢筋锚固-----要根据柱子所在位置不同区分柱子类型(边、角、中柱) ①柱子基础插筋长度:a+h 1+h n /3 a:弯折长度:按图集进行判断/按图纸标注长度 h1:基础厚-底部保护层厚度 hn:层净高,层高-楼层框架梁高。 ②-1层柱子纵筋长度: -1层层高-Hn/3+1层Hn/3+(搭接长度LlE ) 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非连接区是1/3hn ,其余均为(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取大值 ③首层柱子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Hn/3+max(Hn/6,hc ,500)+(搭接长度LlE ) ④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 ) 非连接区=max (1/6Hn 、500、Hc ) ⑤顶层柱纵筋计算: (黑色纵筋锚固长度是从梁底开始1.5lae (la );其余纵筋伸至柱顶梁高- 保护层+12d 或直锚lae )

钢筋平法手册(全本)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 (图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

注: 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

最新平法钢筋下料计算图例

平法钢筋下料计算图 例

平法钢筋下料计算 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 1.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 4.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支座负筋; 3)分布筋; 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

板钢筋计算实例[详细]

板构件平法钢筋计算练习题计算条件,见下表: 板底筋计算实例 1.平法施工图 l,B4平法施工图,见下图. 2.钢筋计算 (1)计算参数 ①板保护层厚度c=15米米; ②梁保护层= 25米米; ③l a= l ab =30d;[11G101-1,p53] ④l l=1.2 l a;[p55] ⑤起步距离=1/2钢筋间距.[p92:距梁边为1/2板筋间距]

(2)钢筋计算过程 1) B-C轴 ①XΦ10@100 端支座锚固长度=米ax(h b/2,5d)=米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600-300+ 2×150 +2×6.25×10 = 3725 根数 =(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000-300-100)/100+1 = 27 ②YΦ10@150 端支座锚固长度=米ax(h b/2,5d)=米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000-300+2*150+2×6.25×10=3125 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600-300-2×75)/150+1=22 2) A-B轴 ①XΦ10@100 端支座锚固长度=米ax(h b/2,5d)=米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600-300+ 2×150 +2×6.25×10 = 3725 根数 =(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000-300-100)/100+1 = 27 ②YΦ10@150 端支座锚固长度=米ax(h b/2,5d)=米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000-300+2*150+2×6.25×10=3125 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600-300-2×75)/150+1=22

钢筋下料计算及案例(1)

钢筋下料计算不难一点就会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 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71mm。 譬如,当主梁支座顶面保护层为55mm,其余3面保护层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4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1mm。 譬如,当柱的保护层为30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7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31mm。 钢筋配料单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任务书

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 实训任务书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选题组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批改成绩:

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实训任务书 一、实训目的 1、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明确各类构件(梁、板、柱、基础、剪力墙等)的配筋种类及作用; 2、明确各类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及抗震构造要求; 3、熟悉《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11G101-2、11G101-3系列图集与《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12G901-1、12G901-2、12G901-3系列图集的内容,从而学会自己查阅和使用标准图集; 4、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知识、方法、及识读要点,能结合图集读懂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纸。 二、实训资料 给定一套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图,其中梁、板、柱、基础、剪力墙等构件均为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具体详见附图---建筑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实体建筑模型结构施工图。 三、实训内容 1、结合图集读懂一套完整的框架结构平法施工图,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知识、方法及识读要点; 2、计算部分指定构件(梁、板、柱等)的钢筋下料长度,并将计算结果汇总在附表----钢筋配料单中。 3、要求完成下列构件的钢筋计算: 1)计算二层梁平面图(结施G05)中梁构件中各类钢筋长度,具体的任务分配见下表;

2) 计算柱平面布置图(结施G02)中柱构件中各类钢筋长度,具体的任务分配见下表; 3)计算二层结构平面图(结施G04)中板构件中各类钢筋的长度,具体的任务分配见下表; 各组任务分配表 选题组号图号具体任务 1 结施G05 梁构件:KL1、L1中各类钢筋翻样结施G0 2 柱构件:KZ1中各类钢筋翻样 结施G04 板构件:B1中各类钢筋翻样 2 结施G05 梁构件:KL2、KL9中各类钢筋翻样结施G02 柱构件:KZ2中各类钢筋翻样 结施G04 板构件:B2中各类钢筋翻样 3 结施G05 梁构件:KL3、KL10a中各类钢筋翻样结施G02 柱构件:KZ3中各类钢筋翻样 结施G04 板构件:B3中各类钢筋翻样 4 结施G0 5 梁构件:KL4、KL4a中各类钢筋翻样结施G02 柱构件:KZ4中各类钢筋翻样 结施G04 板构件:B4中各类钢筋翻样 5 结施G05 梁构件:KL5、KL11中各类钢筋翻样结施G02 柱构件:KZ5中各类钢筋翻样 结施G04 板构件:B5中各类钢筋翻样 6 结施G05 梁构件:KL6、KL13中各类钢筋翻样结施G02 柱构件:KZ6中各类钢筋翻样 结施G04 板构件:B6中各类钢筋翻样 7 结施G05 梁构件:KL7、L6中各类钢筋翻样结施G02 柱构件:KZ7中各类钢筋翻样 结施G04 板构件:B7中各类钢筋翻样 8 结施G05 梁构件:KL8、L2中各类钢筋翻样结施G02 柱构件:KZ8中各类钢筋翻样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 1,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设计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祥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平法的推广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2,平法自推广以来,先后推出96G101、00G101、03G101-1、11G101-1共四套图集,目前最新出版的是11G101-1,此图集从2011年7月21日起执行。 3,新版未来钢筋翻样软件在继承以往00G101计算规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03G101-1图集中的内容,该软件以图形标注录入钢筋数据的方式将梁、柱、剪力墙直观地表示出来,其中相关参数还可以进行修改以满足特殊要求。本培训教材是依照11G101-1的计算规则,分别对梁、柱、剪力墙的配筋进行手工计算,使用户在了解11G101-1规则的同时,可以直接与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校对。 (一)平法梁配筋计算 1,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下面以一个实例具体介绍梁配筋的计算规则 2,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3,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集中标注表示:见下图 框架梁KL1、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Ⅰ级钢筋φ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2的Ⅱ级钢筋。 原位标注表示: 支座①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Ⅱ级钢筋,支座②两边上部纵筋为6根直径22的Ⅱ级钢筋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跨跨距3600,下部纵筋为3Φ18的,全部伸入支座,第二跨跨距5800,下部纵筋4Φ18,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推。 说明: 1. Lae: 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 Ln: 梁净跨; Hc: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宽度; Hb: 框架梁高度; 2. 一级抗震加密区≥2Hb, 二至四级≥1.5Hb 手工计算结果如下: 上部通长筋2Φ22:

钢筋下料计算的步骤以及方法

钢筋下料计算的步骤以及方法 手工计算钢筋的步骤以及方法: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范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臵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 1/3的范围内,构件交错的地方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在我们拿到结构图纸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结构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基础是什么类型。然后我们一般剪力墙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一)基础: 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基础。 1、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臵; 2、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 3、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 1、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进行计算。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

梁钢筋的算法例题

一、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钢筋混凝土平法看图钢筋构造与下料入门_续20_第九章梁钢筋下料计算

第九章 梁钢筋下料计算 钢筋混凝土平法看图钢筋构造与下料入门(续20) □唐才均 ●技术讲座 (上接2010年第5期第45页) 1.引言 梁构件有楼层框架梁KL 、屋面框架梁WKL 、楼层框支梁KZL 、楼层梁L 、屋面梁WL 、悬臂梁XL 、井字梁JZL 等。 梁钢筋计算的项目有上部通长钢筋、上部非通长钢筋(上一排、二排、三排)、上部架立钢筋,下部通长钢筋、下部非通长钢筋、下部二排不伸入支座钢筋,梁侧构造钢筋(俗称“腰筋”)、梁侧抗扭构造钢筋,还有梁箍 筋,梁拉筋,集中力作用附加箍筋,集中力作用附加吊筋,纵向钢筋绑扎连接区域附加箍筋,梁竖向加腋的构造钢筋和构造箍筋,梁柱截面偏心过大时,梁水平加腋的构造钢筋。 梁支座两侧梁高不一,梁顶有高差、梁底有高差、梁顶和梁底均有高差;梁支座两侧梁宽不一,左宽右窄平一面、左窄右宽平一面、左右宽窄两面均不平。或虽然梁支座两侧梁截面宽度未变,但是梁支座两侧梁同排钢筋根数不同,也需要专门处理。 梁上部通长钢筋,预算时一般可不考虑接头位置,也不考虑弯弧的实际长度,则钢筋总长为钢筋连接后的水平投影长度+[(钢筋连接后的水平投影长度/钢筋定尺长度)向上取整-1]+2×15d 。 梁上部通长钢筋,下料时必须考虑接头位置,也应当考虑弯弧的实际长度。当上部通长钢筋等直径(集中标注的直径与原位标注的直径相同)时,钢筋在梁跨中1/3区域的任意位置交叉连接。 当梁上部通长钢筋不等直径( 集中标注 44

的直径与原位标注的直径不同)时,支座上部非通长钢筋(俗称负筋)在距支座1/3梁跨处两次连接,100%接头面积百分率,l l E=1.6l aE (l l=1.6l a),接头区域箍筋应当加密。 当箍筋肢数多于上部通长钢筋根数时,尚配置有上部架立钢筋,此时架立钢筋与支座上部非通长钢筋连接150mm,如果架立钢筋是光面钢筋,需要设置180°弯钩。 梁下部钢筋,宜在支座区域连续通过,也可在支座内锚固。 下料时必须考虑接头位置,也应当考虑弯弧的实际长度。当上部通长钢筋等直径(集中标注的直径与原位标注的直径相同)时,钢筋在梁跨中1/3区域的任意位置交叉连接。 2.楼层抗震框架梁KL钢筋的计算 (1)抗震框架梁KL直线锚固计算 当楼层抗震框架梁KL的柱边长满足直线锚固条件时,梁锚入端柱内的长度取值为max﹛l aE,(0.5h c+5d)﹜(图1)。此时,上下部通长钢筋的总长度为框架总长度-左右两个 端柱的h c+max﹛l aE,(0.5h c 左 +5d)﹜+max﹛l aE, (0.5h c 右 +5d)﹜+接头长度。 (2)抗震框架梁KL弯锚计算 当楼层抗震框架梁KL的柱边长不满足直线锚固条件时,梁锚入端柱内的长度取值不应小于0.4l aE+15d(图2)。 (待续) (唐才均: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5

板钢筋计算实例

板构件平法钢筋计算练习题计算条件,见下表: 板底筋计算实例 1.平法施工图 l,B4平法施工图,见下图。 2.钢筋计算 (1)计算参数 ①板保护层厚度c=15mm;

②梁保护层= 25mm; ③l a= l ab =30d;[11G101-1,p53] ④l l= l a;[p55] ⑤起步距离=1/2钢筋间距。[p92:距梁边为1/2板筋间距] (2)钢筋计算过程 1) B-C轴 ①XΦ10@100 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 b/2,5d)=m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600-300+ 2×150 +2××10 = 3725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000-300-100)/100+1 = 27 ②YΦ10@150 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 b/2,5d)=m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000-300+2*150+2××10=3125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600-300-2×75)/150+1=22 2) A-B轴 ①XΦ10@100 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 b/2,5d)=m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600-300+ 2×150 +2××10 = 3725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000-300-100)/100+1 = 27 ②YΦ10@150 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 b/2,5d)=max(150,5*10) =150

梁钢筋平法识图及算量入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一)

第三章剪力墙钢筋计算 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 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 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 一、墙身竖向筋计算

(图19)(图20) (图21)(图22)

(图26) 二、墙身水平筋计算 (图27) 三、墙身拉筋计算

(图28) (图29) (图30) 四、暗柱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暗柱YAZ 、约束边缘端柱YDZ 、约束边缘翼墙柱YYZ 、约束边缘转角柱YJZ 、构造边缘暗柱GAZ 、构造边缘端柱GDZ 、构造边缘翼墙柱GYZ 、构造边缘转角柱GJZ (GB50010-2002P195、196、03G101-1P18、49、50)、非边缘暗柱AZ 和扶壁柱FBZ 共十类,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只需要考虑为端柱和暗柱即可。 1、纵筋计算(03G101-1P12、18、49、50) 由于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因此暗柱纵向钢筋构造同墙身竖向筋。(03G101-1P48)。 (图31)

五、端柱钢筋计算 通常情况下端柱、小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至P38页,箍筋构造详见P40;非抗震竖向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42至P44页,箍筋构造详见P45页。(03G101-1P48) 六、剪力墙端为暗柱钢筋计算 (图32)(图33)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及例题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 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71mm。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手算的方法)

(内部资料) 中建二局二公司深圳分公司 二OO四年一月 前言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设计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祥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平法的推广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平法自推广以来,先后推出96G101、00G101、03G101-1共三套图集,目前最新出版的是03G101-1,此图集从2003年2月15日起执行。 ?新版未来钢筋翻样软件在继承以往00G101计算规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03G101-1图集中的内容,该软件以图形标注录入钢筋数据的方式将梁、柱、剪力墙直观地表示出来,其中相关参 数还可以进行修改以满足特殊要求。本培训教材是依照03G101-1 的计算规则,分别对梁、柱、剪力墙的配筋进行手工计算,使 用户在了解03G101-1规则的同时,可以直接与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校对。

平法梁配筋计算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KL1 ,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I级钢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2的二级钢; 原位标注表示:支座1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二级钢,支座2两边上部纵筋为6根直径22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跨跨距3600,下部纵筋为3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第二跨跨距5800,下部纵筋为4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推。 梁平法表示图 梁配筋图如下:

钢筋符号及钢筋下料计算

钢筋符号2011-03-23 22:06 一、箍筋表示方法: ?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