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概述

狂犬病概述
狂犬病概述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导致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狂犬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人患病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恐水、恐风、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最后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人一旦发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几乎100%死亡,病死率是所有传染病中最高的。狂犬病在我国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要强调的是,狂犬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致死性疾病。

2、什么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但并非所有的哺乳动物对人都有相同的传播狂犬病的风险。目前认为,只有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对人狂犬病的发生有意义。《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指出狂犬病储存宿主动物主要为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不感染、不传播狂犬病病毒。

3、老鼠、兔子咬伤会传播狂犬病吗?

老鼠和兔子作为哺乳动物可以感染狂犬病,但其作为人狂犬病传染源的意义不大。《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的野生和家栖啮齿类动物的大规模监测显示,此类动物并非狂犬病的储存宿主,也不参与该疾病的流行和传播;此外,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因此对于几乎不与其它动物接触的宠物鼠或兔以及实验室动物,其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极低,若被其致伤可以不用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4、人与人接触能传播狂犬病吗?

通常情况下,人不携带狂犬病病毒,被非狂犬病病人咬伤不会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病人的体液和组织中能检出活病毒,因此理论上确实存在与病人接触而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在接触狂犬病病人分泌物或体液后仍建议进行暴露后免疫,包括医务人员、病人的家属和朋友等。

5、能检查是否感染了狂犬病病毒吗?

狂犬病病毒为噬神经性病毒,侵入人体后进入神经系统,目前潜伏期无有效的临床检测手段。出现临床症状后,可以通过唾液、血清、脑脊液等体液,或含毛囊的皮肤等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

6、什么是狂犬病暴露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罕见情况下,器官移植和气溶胶吸入也可作为暴露途径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1、伤口冲洗

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 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

处伤口至少15分钟。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狂犬病专业清洗设备和专用清洗剂对伤口内部进行冲洗。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

2、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3、外科处置:

(1)在伤口清洗、消毒,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充分浸润后,根据情况进行后续外科处置。

(2)外科处置要考虑致伤动物种类、部位、伤口类型、伤者基础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

(3)与普通创伤伤口相比,动物致伤伤口具有病情复杂、软组织损伤严重、合并症多、细菌感染率高等特点,目前尚无统一的外科处置规范。

(4)动物咬伤涉及骨科、耳鼻咽喉科、眼科、整形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临床专业,各专业在开放伤口处置上均有各自的原则或规范。

因此,严重、复杂的动物咬伤伤口的后续外科处置,最好由专科医生或在专科医生协助下完成。

4、外科清创术

所有严重的咬伤伤口(如:撕裂伤、贯通伤、穿刺伤等)均需进行彻底的外科清创术。

术前要根据伤口部位、手术大小及方式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如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复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按照标准的外伤清创术原则进行。

5、组织修复

咬伤所导致的重要器官、组织(如:神经、肌腱、骨、关节、血管等)损伤,应根据受损器官组织的具体情况(如受损程度、感染可能性、修复难度等)、相应专科的处置原则,选择进行I期修复、Ⅱ期修复或延期修复。

狂犬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狂犬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人和动物危害极为严重。它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有广泛的储存宿主,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人兽共患病,俗称疯狗病。人类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国家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为有效防控我市狂犬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中心成立中心主任任组长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狂犬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由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健康教育等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负责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灭等现场处置工作。所有人员要根据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杜绝发生感染。 二、监测及报告 (一)宿主动物监测 通过畜牧、兽医、公安等相关部门调查我市的犬等宿主动物情况,包括犬和其它有关动物的数量、种类和免疫覆盖等情况。 (二)病例监测 病例定义: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三项指标确定病例的定义。 1、流行病学史 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伤史。

2、临床症状 (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3、实验室检测 (1)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或脑脊液涂片、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抗狂犬病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2)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角膜或皮肤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 (3)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或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 (二)病例分类 1.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 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上实验室检测中的任意一条。 (三)狂犬病暴露者定义 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 (四)疫情报告

狂犬病处理流程模板

狂犬病处理流程 一、伤口分级: 一级: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简单的说: 有接触、未受伤 无需处理,建议清洗皮肤 II 级: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简单的说: 没有出血的咬伤抓伤 处理伤口及按时接种疫苗 III 级: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

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简单的说: 出血的损伤或粘膜接触 伤口处理、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按时注射疫苗 伤口处理具体步骤方法(一) 1、首先检查受伤情况,并且记录 特别是严重伤口必须有详细记录 主要查看神经,血管,肌腱等受伤情况 为将来可能的纠纷提供证据 伤口处理具体步骤方法(二) 2、用无菌敷料保护伤口 3、用无菌肥皂水清洗伤口周围,范围15cm ,最好是两遍目的是降低伤口周围的细菌病毒 伤口处理具体步骤方法(三) 4、消毒:碘酒、酒精或者碘伏消毒伤口周围 5、麻醉:损伤较严重的伤口冲洗时很痛苦 注:II级暴露或者不严重的III级暴露可以不经过这个步骤伤口处理具体步骤方法(四) 1、使用合适压力的流动清水(自来水)冲伤口; 2、用(无浓度要求)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 3、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

4、或者扩创从而做到全面彻底—做到有效冲洗; 5、最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然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 6、时间15分钟。 伤口处理具有极大意义: 1、无论暴露者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均应由医务人员按照上述步骤规范处理; 2、减少伤口感染的几率; 3、患者拒绝必须签字留档。 被动免疫制剂适用人群 Ⅲ级暴露者 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者 伤口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的Ⅱ级暴露者 被动免疫制剂只用于首次暴露注射疫苗患者 首次暴露—以前没有注射过(暴露前、暴露后) 人源免疫球蛋白20IU/kg 动物源性抗血清40IU/kg 不增减剂量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的基本方法 在伤口内滴数滴被动免疫制剂 距伤口缘约0.5-1cm沿伤口纵轴进针,做环形全层注射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就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以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死亡率几乎100%。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其中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杀灭。 2、发病机制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合力,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增殖,通过近处末梢神经侵入中枢神经,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向各器官扩散。由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从而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流行过程】 1、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就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传染源以狂犬为主,其次就是猫、猪、牛、马等。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就是发达国家与狂犬病基本被控制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有些貌似“健康”犬或其她动物的唾液中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2、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舔伤人体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也可由感染唾液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被病犬咬伤,而未做预防接种者,发病率平均为15~30%,若及时处理伤口与接种疫苗,发病率可降至0、15%。 【身心反应】 1、症状、体征潜伏期长短不一,5天~19年,一般为1~3个月。典型临床经过分3期。 (1)前驱期可有低热、头痛、乏力、恶心、烦躁、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喉部紧缩感,特征性表现为原被咬伤处出现麻木、发痒、疼痛、蚁走感。一般持续2~4天。 (2)兴奋期病人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对外界刺激极端敏感,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见水、闻水、喝水、甚至提及水均可引起咽喉肌痉挛。并伴有流涎、吐沫、多汗,神志多清醒。本期持续1~3天。

狂犬病-21岁大学生不幸身亡

21岁大学生不幸身亡,原因值得所有家长警醒! 18日上午,跪在医院的病床上,时而狂躁大喊将床单撕成碎条,时而安静下来紧紧盯着自己的父亲,眼神中是满满的恐惧和不舍。在父亲从通辽赶到包头市三医院50分钟后,刘显飞在父亲的陪伴下彻底停止了呼吸。 年仅21岁的大二学生刘显飞的生前照 一、事件经过 (一)大学生忽然口水不止 今年21周岁的刘显飞是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装潢与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15日晚上,班主任杨敏忽然收到了刘显飞发来的一条微信:"老师,我有点难受,明天想请假去医院看病。"杨敏很痛快地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嘱咐他早点休息。16日下午,刘显飞在包医二附院挂了急诊,随后给杨敏打了电话。 "他给我打电话说他难受得厉害,我挂了电话就联系我丈夫一起去二附院陪他做检查。"在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后,杨敏为刘显飞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宾馆住下,并让3名同学留下陪同,准备第二天继续检

查。 17日一早,陪同刘显飞的同学给杨敏打去电话,称刘显飞症状不仅没轻,反而开始不停呕吐并流口水。杨敏随后给刘显飞远在通辽的父母亲去了电话,商量后,决定带刘显飞换家医院试试,于是,几人打车赶往包头市中心医院。 (二)被咬伤没出血他没打狂犬疫苗 得知刘显飞的情况后,大夫当时便问他近期有没有被小动物咬过。"杨敏说。由于当时刘显飞十分难受,他想了很久这才想起在4月下旬,自己曾在路边被小动物咬过。 6月下旬的一天,刘显飞在外出返校途中蹲在马路旁边系鞋带,一个小狗冲了过来,他在用手去驱赶小狗时,大拇指划到了小狗的牙齿,肉皮虽破但没有出血。因为家庭情况特别贫困,所以刘显飞没舍得去花好几百元打狂犬疫苗,也没告知父母让他们担心。在他看来,没出血应该就不严重。 在中心医院传染科内,医生查看了刘显飞的病情,初步怀疑是狂犬病的症状。"主任当时表示让我们赶紧转三医院的传染科,别耽误。"杨敏说。 (三)青年遗憾离世 17日晚,在医院病房内的刘显飞开始出现狂躁症状,他青筋暴露不停嘶吼,将病房的床单被罩撕得粉碎。刘显飞用手机上网查了狂犬病的相关信息,担心自己犯起病来会伤到他人,于是不停跪在床上双手作揖,让所有人都退出病房。"他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他一

狂犬病个案

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护理 徐州市传染医院急诊科吴小玲 狂犬病也称恐水症,是一种由于狂犬病毒所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发病急剧,具有广泛的流行性,死亡率较高,几乎100%,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人获得的狂犬病主要由病兽咬伤等方式传播到人体的【1】。临床上将狂犬病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兴奋期的患者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狂躁、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此期间不能进食,意识清楚,所以异常痛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安详度过生命的最后时间非常重要【2】。现将我科2013年06月12日09时收治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男, 41岁, 患者于三月前在家中睡觉时被一流浪狗咬伤,流浪狗逃窜,未处理伤口,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出现“呕吐,恐风,怕水1天”于2013年06月12日09时至我科就诊,诊断为狂犬病。迅速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隔离治疗,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恐风,怕水,进水时喉头痉挛,流涎,胸闷恶心,恐惧不安,全身不适,阵发性肢体痉挛,极度兴奋,无呕血黑便,无呼吸困难,右手狗咬伤处留有伤口瘢痕,查体T:36.8℃ P:100次/分 R:28次/分 BP:118/85mmHg SpO2: 95% 神志清楚,精神恍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予镇静,抗感染并给与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稳定后,遵医嘱与12时安全转运至ICU进一步住院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措施接诊后迅速将患者推入单间抢救室进行隔离治疗,保持抢救室安静、温暖,悬挂深色窗帘,避免水声并关闭门窗,使用局部照明,减少光的刺激【3】避免因声、光、水的刺激而引起患者喉痉挛。抢救室内除必须设备,所有硬物均不放置,给予患者上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做好护理记录。予低流量吸氧,保持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处理方案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3.2较大疫情(Ⅲ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例,或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镇(乡、街道)。 3.3重大疫情(Ⅱ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6-10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例,但扩散至毗邻县(市、区)。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20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

狂犬病防控综述

狂犬病防控综述 内容摘要:狂犬病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一种100%致死性传染病,是由带毒动物咬伤和破损皮肤被带毒动物舔舐感染发生。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养犬数量在7500万条左右。近年来,我国年均报告人间狂犬病发病死亡病例超过3300例,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并呈逐步蔓延扩大趋势,形势极为严峻,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动物狂犬病防控工作偏差,动物间狂犬病例很少有报告,给人间狂犬病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本文从当前狂犬病的流行现状、社会危害性方面进行阐述,从流行规律、发病机理和发病过程予以科学解释,分析了当前我国狂犬病流行的各种深层次原因,提出各种防控应对策略,已达到控制狂犬病流行的目的。 关键词:狂犬病防控综述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临床上表现以恐水、畏光、狂躁兴奋,继而吞咽困难、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等为主要特征。带毒犬是人间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带毒动物咬伤和破损皮肤被带毒动物舔舐是狂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多数患者感染后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死亡不超过7天,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卫生部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目前,全世界每年报告的狂犬病死亡人数越有55000例,

实际死亡人数应该远远高于该统计数字。亚洲和非洲是人间狂犬病发生最严重的地区,占到世界死亡人数的99%。近两年,我国每年统计到的死亡人数位超过3000例,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由于公众对狂犬病知识缺乏了解,加之宣传不到位,人们看到发病后动物与患者的惨烈症状,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和精神负担,因此狂犬病已成为我国目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一、狂犬病流行现状 狂犬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大陆。据1999年世界狂犬病调查报告,全世界145个国家中,仅有45个国家和地区未报告狂犬病疫情。中欧、东欧及中亚和南美洲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都曾发生过局部或严重的狂犬病流行,由于采取狂犬病立法、强化动物的管理与免疫等综合措施,控制了狂犬病在犬等动物间的流行,狂犬病毒在犬群中的流行以及导致的狂犬病人感染已经完全控制,已很少发生人狂犬病流行。目前全世界每年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死亡人数约为55000例,其中31000人发生在亚洲,特别是南亚和东亚,24000人发生在非洲,亚洲死亡人数占到全世界死亡人数的56%,成为全世界狂犬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亚洲死亡病例约有四分之三发生在农村,死亡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主要和养犬数量及狂犬病免疫水平、社会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有关。印度每年约有30000人死于狂犬病,占到亚洲死亡人数80以上。 我国在世界上属于狂犬病高发国家,近两年年均报告死亡人数在3000人以上,发病与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自建国

我市近两年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957550.html, 我市近两年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作者:邓同锋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0期 【摘要】目的探讨我市2010~2011年的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我市各县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观察狂犬病病发率。结果 2010年至2011年,我市各县区58例发生狂犬病,58例死亡,100%的病死率,2011年病发率为 0.2931/10万。结论针对狂犬病病情,其病发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流行特征为狂犬病的传播宿主主要为犬,头面部、上肢为主要的受伤部位,疫苗规范化使用率、伤口处理率较低。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病发率;调查研究 狂犬病一种以犬为传播介质,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人体感染到狂犬病病毒之后,可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性病变,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其发病死亡率为100%,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有关文献报道,全球狂犬病病发人数有82%以上在亚洲,我国具有极高的病发率,位居直接第二名[1]。为探查我市的狂犬病疫情,笔者实施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由我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确定。其诊断标准:屠宰时皮肤有过损伤接触史、有被鼠、猫与犬咬伤史,有抽搐、吞咽困难、怕风、昏迷、恐水、痉挛、高热、狂躁症状。 1.3 观察内容观察我市2010年至2011年狂犬病病发率,统计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2 结果 狂犬病病发率: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1年我市县区CDC上报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我市各县区58例发生狂犬病,58例死亡,100%的病死率。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狂犬病称为恐水症,由于狂犬病病毒引起自然疫源,导致人畜共患的传染性、急性疾病。其流行性极广,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几乎接近100%。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人狂犬由于病兽所致咬伤,将病毒传染至人体,而遭受到感染。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咽肌痉挛、怕风、恐水、瘫痪、恐惧不安、恐声。不分年龄均可引发,其多发群体主要在于病犬咬伤者,大约有35%以上会病发,咬伤后病发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上肢病发几率较多。②咬伤较为严重,其伤口较大、深,多处被咬伤后,其病发率极高。③咬伤后,立即彻

XX年度世界狂犬病日宣传主题-精心整理

XX年世界狂犬病日宣传主题XX年9月28日是第十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狂犬病:宣教、疫苗接种、消除”,强调宣传狂犬病知识和接种优质狂犬病疫苗的重要性,并明确2030年消除犬导致狂犬病的目标。 近日,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数据称,今年1月至9月,全省狂犬病确诊43例,发病率/10万。XX年至XX年,全年发病数据分别为83例、65例、75例。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咬伤科诊室门诊医生陈万慧介绍,夏季一般为动物咬伤的高发季,该中心的日接诊量可达30-40人次,“一般是老人和小孩比较多,男性也比较多。”陈万慧表示,不少市民喜欢逗养动物,前来问诊的市民多被家养动物咬伤。 “凡是被犬类动物咬伤,出现皮肤破损就应该及时接种狂犬疫苗。”陈万慧表示,“如果不能判断是否有伤口,建议用酒精擦拭皮肤,如有刺痛感就应当接种。”陈万慧说,根据XX年新规,目前没有发病之前都允许接受狂犬疫苗,但最佳接种时间是24小时之内。 陈万慧也提醒市民,如若路遇夹尾、流涎的犬类,一定要注意避让。市民一旦被猫、狗、蝙蝠等动物咬伤或抓伤,首先一定要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彻

底冲洗后用稀碘伏(%~%)、苯扎氯铵(%~%)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之后还应立即到就近的预防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以及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背景我国狂犬病控制取得初步成效 我国建国以来,人间狂犬病先后出现了3次流行高峰。尤其是第二次高峰,全国狂犬病疫情在高位波动,年报告死亡数均在4000人以上。而最近这次流行高峰出现在21世纪初期,XX-XX年狂犬病死亡人数一直高居我国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前3位。XX年达到高峰,当年全国报告死亡数达3300例;在第三次疫情高峰前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遏制狂犬病的措施,包括落实人间狂犬病防控措施、建立狂犬病多部门防控机制、强化犬只管理和动物狂犬病防治,以及加强人用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质量监管等,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自XX年起,我国狂犬病疫情出现持续回落,至XX年报告发病数已降至1000例以下,较XX年的峰值下降了72%。随着我国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完善,相信最终定能达到消除狂犬病的目标。 XX年11月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南部海港登巴萨的街区,一条狗等待接种疫苗。XX年末巴厘岛爆发狂犬病,造成101人死亡。巴厘岛政府为此发起一场国际援助活动,为近40万条狗接种狂犬疫苗。(图片来源:新华社/EPA

狂犬病的预防控制

狂犬病的预防控制 白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春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人感染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特有的高度兴奋、恐水、怕风、恐惧不安等症状,故又称为恐水症,因其主要被患有狂犬病的疯狗咬伤所致,也成为疯狗病。狂犬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一种乙类传染病,是一种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病死率高达100%。 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每年因狂犬病死亡人数达4万-7万,而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深受狂犬病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发病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自1950年我国开始有狂犬病的记录以来,在20世纪80年代疫情最重,年报告病例增高达7037例,1996年降到最低159例,2000年以后又开始迅速回升,2007年高达3300例。2009年陕西汉中(西乡、洋县、城固)狂犬病爆发流行,疫情波及11个县186个乡镇,十多人死亡。2011年陕西省报告41例,2012年全省报告56例;2013年全省报告55例;2014年全省报告31例。安康市2011年0例;2012年1例;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我市无狂犬病病例发生,但8月份以来,连续发生2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从病例分布情况来看,狂犬病疫情有由南往北迁移趋势。 白河县1988年6月24日报告首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个案调查显示:被流浪狗咬伤,伤口缝合,未注射狂犬疫苗。同年9月报告

第二例死亡病例,1989年8月报告第三例死亡病例,这两例均为自己家养犬咬伤,既未进行伤口处置,也未接种狂犬疫苗接种。因狂犬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县委、县政府组织专业打狗队,对全县的狗统一进行了扑杀,狂犬病得以有效控制。 自1990年至2014年,白河县狂犬病防控这一领域只是单纯的、被动的对犬、猫、鼠等咬伤人员接种狂犬疫苗,期间未曾发生狂犬病病例。2015年陕西全面实施专病专策精细化防控策略,整体疫情呈下降趋势。今年以来,全省共报告狂犬病感染病例17例。目前,白河县已建成规范化犬伤门诊1个,确保能够开展严重、复杂犬伤暴露处置工作。我县将狂犬病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对确诊的疑似狂犬病患者动物咬伤患者的一般处置和应用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性治疗费用,纳入门诊报销,报销比例70%。切实提高了犬伤人员主动接受规范性暴露处置和接受疫苗注射的主动性。 通过对我县被犬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被犬咬伤者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犬伤人事件主要集中在3-10月份,犬伤人后能及时处置伤口、注射免疫球蛋白、接种狂犬疫苗者均无发病。狂犬病防控关键:强化宣传、增强意识、犬不带毒、犬不伤人、规范处置。 一、强化宣传、增强防病意识。 1、普及狂犬病防控知识,树立犬伤人后要接种疫苗的理念 2、对养犬、贩卖、兽医等接触动物较多的人员,以及伤口处置的工作人员、狂犬病诊疗的医护人员等,鼓励实施暴露前免疫 3、动员养犬家庭,对犬只定期免疫 4、动员所有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尽可能减少与犬、猫等动物密切接触,避免抓伤、咬伤。

狂犬病

一条不知名的褐色小狗,在没有教练指导、技术支持和观众喝彩的情况下成为登山英雄,而且目的地是近6000米高的乞力马扎罗山。 在白雪皑皑的山顶发现小家伙时,法国登山者安东尼·伽罗迪克震惊极了。他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狗登顶这座非洲最高峰。 动物学家却警告登山者,不要盲目和小英雄拥抱或者握手,原因是这只过度兴奋的小狗很可能患上了狂犬病。 科学家的警告不无道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这种病死率高达100%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5.5万人死亡。 在中国,这一数字达2400人以上,居全球第二位。另一个数据是,中国也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第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相关费用每年超过100亿元。 “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一,效果却是世界倒数第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家新对中国青年报(微博)记者说,“这说明中国狂犬病防治策略出现了路线性的问题。” 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严家新所在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检测狂犬病抗体的机构。对于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教授来说,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接待担心患上狂犬病的人。 他碰到过一个职业是繁育宠物狗的厦门小伙子,在一年的时间里打了近百针狂犬病疫苗。另一位北京患者接种了疫苗后,每个月仍然到武汉来做抗体水平检测,说是“图个安心”。 目前,中国狂犬病疫苗年使用量达1500万人份,这意味着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在严家新看来,这些现象和数字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狂犬病的无知。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和其他动物——如兔子、狐狸、狼、臭鼬、浣熊等。人类感染狂犬病毒会引起脑炎,死亡率几乎是100%。 严家新告诉记者,早在4300多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古王国就有了关于狂犬病的记载:“如果狗疯了,而且当局已将有关事实告诉主人,他却不将狗关在家里,以致狗咬伤一个人并引起死亡,主人应赔偿27个锡克尔(古银币,重约16克)。” 从公元前24世纪到19世纪,干旱、性挫折甚至“魔鬼附身”都被视为狂犬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个魔鬼,截肢成了很多人付出的高昂代价。 1885年,一次艰难的科学实验终止了这一切。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将疯狗绑在桌子上,用嘴通过吸管从狗的下颌吮吸唾液以取得病毒样品,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做疫苗实验。为了制止他疯狂的行为,家人不得不将63岁的科学家看管起来。最终,他发明了狂犬病疫苗,成为继天花疫苗之后人类发明的第二种疫苗。到了1940年,有效的狂犬疫苗被大量应用于狗,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被有效阻断。

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内容简介:补充水电解质及热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对烦躁不安、痉挛者轮流使用各种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及冬眠药物等。有脑水肿给脱水剂。防止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间歇正压给氧。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 《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内容预览:A2 伤口处理 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所有伤口和搔伤处,反复冲洗至少20min,再用75%乙醇或2%碘酒涂擦。如创伤深广、严重或发生在头、面、手、颈等处,皮试阴性后可在创伤处做高效免疫血清浸润注射。伤口在数日内暂不缝合。也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A3 疫苗接种 目前,我国所应用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为狂犬病固定毒(aG)适应株,接种于原代地鼠肾单层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加入甲醛溶液灭活后经浓缩3——5倍,再加氢氧化铝制成。 A3.1 接种对象 凡被狂犬病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抓伤时,应及时注射本疫苗。 A3.2 用法 A3.2.1 一般咬伤者于0(第1天,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疫苗1安瓿(液体疫苗2mL,冻干疫苗1mL或2mL),儿童用量相同。严重咬伤者,除按上述方法注射疫苗并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于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合用抗狂犬病血清(伤口处理已述)。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者必须在全程疫苗注射完毕后再注射2——3针加强针,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或10、20、90天加强。 A3.2.2 在三角肌注射。 A4 抗狂犬病免疫血清的应用

A4.1 凡已知确系狂犬或其他患狂犬病动物舔咬者必需在注射疫苗的同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特异性免疫球旦白。

狂犬病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侵犯中枢神经系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怕声、流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100 %。 【病原学】 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拉沙病毒属(Lyssa virus),一端圆,另一端扁平,形似子弹,大小约75 nn×180nmm,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外绕以核衣壳和含脂蛋白及糖蛋白的包膜。目前已明确狂犬病毒的蛋白质由5个主要蛋白和2个微小蛋白构成。5种主要蛋白是:转录酶大蛋白(Large Protein,LP),具有合成病毒RNA所必需的RNA转录酶活性;糖蛋白(Glycoprotein,GP),是病毒棘突成分,具有凝聚细胞能力,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诱导细胞免疫;核蛋白(Nuclear Protein,NP), 构成核酸的衣壳,是病毒颗粒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不仅保护基因在RNA免受核酸酶降解,也是狂犬病毒重要的抗原成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衣壳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1,M1P),即磷蛋白,又称NS蛋白,它位于病毒核心壳和包膜之间,与核酸衣壳一起,是狂犬病毒属特异性抗原;包膜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2,M2P),是狂犬病毒的包膜的重要成分。还有两个微小蛋白是非结构蛋白。 从世界各地分离的狂犬病毒抗原性均相同,但其毒力可有差异,从自然条件下感染的人或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称野毒株(wild virus)或街毒株(street virus),特点是接种动物潜伏期长,自脑外途径接种后容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在感染的神经细胞内易发现内基小体(Negri Bodies).致病力强。街毒株在家兔连续脑内多次传代获得的毒株固定毒株(fixed strain),特点为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可供制备疫苗。 在组织细胞内的狂犬病毒室温或4°C其传染性可保持1-2周,若置于中性甘油室温可保持数周,4°C数月。狂犬病毒易为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灭活,加热100°C 2min可灭活。乳鼠接种能分离病毒,也能用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等细胞株增殖、传代。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原,在我国主要以病犬为主,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发达国家按法规养犬,必须注射疫苗,传染源主要为野生动物,如编蝠、院熊、臭助、狼、狐狸等。 (二)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人,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偏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有报告角膜移植可传播狂犬病。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兽医、野生动物捕捉着、饲养员、农村青少年及儿童尤其易遭受感染。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30%,被病狼咬伤后为50-60%。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未作预防接种的头面部深部伤者发病率达80%。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未作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高。⑥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主要通过神

狂犬病预防措施

狂犬病预防措施 措施 狂犬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接种疫苗等几个步骤。 1.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主要是家养犬的免疫、消灭流浪犬以及可疑病犬和猫的捕杀。.对家犬进行登记,给予预防接种。狂犬、狂猫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隔离10天。取击毙的狂犬、狂猫和在隔离期内死亡动物的脑组织作检查。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不可剥皮。 2.切断传播途径和接种疫苗:即暴露后的及时防治。一但被动物咬伤或抓伤,一定要尽快正确清洗伤口和应用狂犬病免疫制剂,防止发病。 1、咬伤后的处理伤口必须用肥皂水或清洁剂全面冲洗,冲洗的目的是破坏伤口处的病毒,防止其增殖和穿入周围神经。冲洗后必须用酒精绵、碘酊或0.1%季胺盐溶液(伤口应无残留肥皂水时方可使用,因为这两种物质相互中和)消毒。条件理想时,伤口应暴露24~48小时,防止病毒穿入神经纤维。如果有免疫血清,可注入伤口底部及周围。伤口缝合或包扎应尽量避免,如果必须缝合最好在接种同时给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2、免疫制剂应用:狂犬病免疫制剂包括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制剂两种。 (1)被动免疫:目前用于狂犬病的被动免疫制剂有两大类:一类为动物源抗狂犬病毒的精致血清(ARS),一类为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均具有高度抗狂犬病特异性,作为疫苗治疗的辅助治疗已证明有效。被动免疫制剂应用越早越好。在注射动物源抗狂犬病毒血清之前应先作敏感试验,阴性者方可使用。阳性者进行脱敏处理后也可应用。我国生产的ARS每支10ml,含1000U,成人剂量为20ml,注射时一半剂量作局部伤口注射,另一半剂量肌肉注射。HRIG的一次注射剂量为20U/kg,如果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疫苗之前已 经给予,那匆呙绲氖状渭亮坑υ黾拥秸 <亮康?~3倍,在几个部位注射。 (2)主动免疫:即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病较长的潜伏期使得被接种者在发病之前有足够时间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狂犬疫苗有以下几种:A、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系采用人胚肺纤维母细胞接种Pitman-Moore病毒株后制成,为目前最理想的细胞培养疫苗。二倍体细胞疫苗的优点为接种后抗体出现快,在14天时几乎达到100%阳转,而且抗体水平高,持续时间长,5年仍有中和抗体存在。若在5年后加强免疫1针,可激发良好的抗体应答。但由于人二倍体细胞只能在小瓶中培养,培养数量有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本太高,困难较大,故难以推广。B、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加拿大,苏联于1971年开始使用。我国于1981年开始用PHKCV取代了羊脑疫苗。我国疫苗生产使用的毒株为北京株,经原代地鼠肾细胞和豚鼠脑相继传代后制备的,经过长期实验室与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已证明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免疫程序为0、3、7、14、30天各注射1针,每针2ml。C、提纯的V 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PV):V ero细胞是一种异倍体细胞,经猕猴肾细胞培养衍化后已经适用于微载体大量培养。将狂犬病毒PM1503-3M经过在V ero细胞内增殖,将病毒从细胞上清液中收获,再加β-丙内酯灭活之前将病毒浓缩,经纯化后加入白蛋白的冻干稳定,获得终产品。每剂量0.5ml,暴露后接种方案与地鼠肾细胞疫苗相同,暴露前预防性接种3针即可。此外,还有提纯的浓缩鸭胚狂犬

狂犬病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 (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别称 恐水症 英文名称 rabies 英文别名 hydrophobia 就诊科室 传染科 专家解读 积极预防狂犬病 被流浪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冲洗30分钟 目录 1. 1病因 2. 2临床表现 3. 3检查 1. 4诊断 2. 5鉴别诊断 3. 6并发症 1. 7治疗 2. 8预防 基本信息 别称

恐水症 英文名称 rabies 英文别名 hydrophobia 就诊科室 传染科 常见病因 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而致 常见症状 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传染性 有 传播途径 病犬、病猫、病狼等 病因 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而致。狂犬病毒含5种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及基质(M)等。狂犬病病毒的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经性。传染源主要为病犬、其次为病猫及病狼等。人被患病动物咬伤后,动物唾液中的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而引发疾病,少数患者也可因眼结膜被病兽唾液污染而患病。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狩猎者、兽医、饲养动物者更易感。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肌细胞,于伤口附近肌细胞内小量增殖,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而后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并不延血液扩散,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病毒在灰质内大量复制,沿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疾病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指标。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咬伤而未作预防注射者约15%~20%发病,被病狼咬伤者约50%~60%发病,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衣着薄厚及注射疫苗与否有关。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伤口深者潜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其他如清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典型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3期: 1.前驱期或侵袭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之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持续2~4日。 2.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本期持续1~3日。 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者见水、饮水、听流水声甚至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怕风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微风或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均可引起咽肌痉挛,严重时尚可引起全身疼痛性抽搐。 3.麻痹期

狂犬病患者的护理教案

狂犬病患者的护理 教学过程设 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 15分钟) 演示病例1:患者肖xx,女,23岁,贫农,三江公社前进大队人。于1976年4月16日在本生产队出工,顺便进邻居家喝开水,被该户狂犬咬伤左脚腓肠肌,共伤三处,每处约1。5x2。5厘米。此犬当天上午还咬了本村两个小孩(因隔衣服,没咬伤皮肤)及一条水牛证明确系狂犬。患者当时用盐姜五片捣烂敷伤口,无痛感,第三天继续出工。 患者被狂犬咬伤后一月内无不适感,直到5月17日上午8时感到烦燥不安,两耳刺痛,汗出如珠,有怕风,怕声,怕水等症状出现,中午时,出现咽喉痉挛,极度烦燥,乱抓乱叫,神志欠清楚,其母接近时,被打了两个耳光,舌尖被自己咬伤。上述症状,持续12小时左右。 患者从小在家务农,身体健康,无其他传染病及癫痫病史。 提出任务:运用整体化护理程序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项目任务分析: ?典型病人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如何在人群中进行预防狂犬病的健康宣教。 【步骤一】内容引入(时间:10 分钟) 教师:讲授 一、概念: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人多因被病犬、病猫或野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发病。 临床特征表现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达100%。 国内发病率0.4/10万~1.58/10万不等,死亡人数在法定传染病中的地位已跃居首位或第二位。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人患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大,但部分地区“健康犬”带病毒可达17%以上,其次是猫、猪、牛等家畜和狼、狐等温血动物。 (二)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经动物咬伤传播(约占80%~90%),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可通过对病犬 宰杀、剥皮、切割等而受感染。 (三)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被狂犬咬伤而未经预防接种者发病率为15%~70%。下列因素可使发病率升高:①咬伤部位的神经血管丰富、 咬伤程度严重;②伤口未经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③咬伤后未及 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④被咬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三、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侵入人体,对神经组织有强大亲和力。狂犬病毒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繁殖并停留1~2周或更久,再侵入神经末梢,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小脑及周围神经组织,一般不进入血液。 学生:思考并分析 【步骤二】任务1:对典型狂犬病病人(主要评估对象为家属)进行护理评估 (时间:20 分钟)

狂犬病宣传日总结

狂犬病宣传日活动总结 2013年9月28日是第7个世界狂犬病日,主题是“理解狂犬病战胜狂犬病”。狂犬病是我们国家法定报告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害人或温血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会导致死亡的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为猫犬。人感染上狂犬病后一旦发病,死亡率达100%,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中心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做好了此次狂犬病日的宣传活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中心年度工作计划,有部署,有落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大大提高了居民防范意识,做好狂犬病的预防工作。9月28日早上,XX在X镇主街道广场举行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活动现场以悬挂宣传横幅、展出系列宣传展版、提供疑难问题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吸引了众多群众的积极参与。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接受咨询100多人次。主要宣传内容包括哪些动物可能传播狂犬病、狂犬病的传播途径、狂犬病的症状、如何预防狂犬病、被动物咬伤后如何处理以及就诊流程等。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狂防治基本知识和相关规范 的认识,为全民参与防控狂犬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心充分利用了专栏、标语、宣传画等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宣传狂犬病的危害、防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养犬户依法养犬的法制意识;宣传狂

犬病防治及狂犬病暴露者正确处理和治疗伤口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宣传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狂犬病防控意识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狂犬病防控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狂犬病的危害虽然很严重,但预防狂犬病其实很容易,随着对犬和猫等宠物的严格管理,加之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以人类现有的对狂犬病流行规律的认识和技术手段,完全有可能消灭狂犬病。 XXXXX中心 2011年9月2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