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选择题1(含答案)

城市规划选择题1(含答案)
城市规划选择题1(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较为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以(A )为开端。

A.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B.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理论

C.索利亚·马塔线行城市理论

D.戈列的工业城市理论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理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B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

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

A.居住环境与建设环境相和谐

B.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

C.工作环境与休闲娱乐相和谐

D.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相和谐

3)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布置与组合形态是( B)

A.城市空间合理利用的重要标志

B.城市布局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和

形态表现

C.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

D.城市组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建设

核心

4)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 B)

A.源泉

B.动力因素

C.基本条件

D.主要形态

5)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平均每人不得小于( B)

A.5㎡

B.7㎡

C.9㎡

D.12㎡

6)港口城市的总体布局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B )

A.选好外锚地的位置

B.合理地分配岸线

C.发展仓储、物流产业

D.调

整居住标准

7)在客运繁忙的大城市,应( D )

A.提倡普及私人汽车,充分发挥小型汽车快速便捷的特点

B.多设置步行街,鼓励居民以步代车,减少车辆拥堵现象

C.拓展城市道路,增加主干道密度,提高通过能力

D.实施“公交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主导作用

8)城市管线的规划综合阶段主要任务是( A )

A.解决各项工程管线系统的布置问题

B.确定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和控制标高

C.解决各个管线之间在垂直标高上的矛盾

D.制定在各个管线相交点的工程技术措施

9)根据我国设计规范的要求,新设计的城市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 C )

A.20%

B.25%

C.30%

D.35%

10)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是(D)保护。

A.人类活动遗址

B.民族传统文化

C.反映城市演变文物

D.历史建筑

1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称为(B)

A一类工业用地,B二类工业用地,C三类工业用地,D有污染的工业用地。

12)城市中有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市(B)

A最大风向频率的上风向。B最大风向频率的下风向。

C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向。D冬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13)T21代码在城市用地类型中表示(D)

A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中的第二个中类。

B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一个小类。

C对外交通用地中的第二个中类。

D对外交通用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一小类。

14)按照国家规范,规划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为(D)

8-15% 9-14% 15-25% 20-32% 15)15机场的选址应(C)

A跑道轴线方向应尽量避免穿越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D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16)(A)是指城市人中按工作分类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

A劳动构成B年龄构成C基本人口D服务人口

17)居住区中建筑间距,建筑体形和院落的组织均应有利于通风,应和夏季主导风向(A)

A平行布置B垂直布置C成一定角度布置D成15度布置

18)确定道路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和横断面组成的主要依据是(A)

A交通量B高峰小时C干道网密度D交通性质

19)对城市规模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基本因素B服务因素C基本人口D服务人口

20)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为(B)

A一类居住用地B二类居住用地C三类居住用地D四类居住用地

21)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 (D)

A.气候干旱区

B.热带雨林区

C.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区

D.灌溉农业发达的大河中下游平原区

22)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 (D)

A.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B.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C.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2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城市形成于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

24)城市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B)

①社会劳动大分工②现代工业发展③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④现代交通工

具的应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下面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大片住宅、众多厂房等高大建筑和密集道路组成的集合体B.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区域的中心

C.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场所,有商店、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

D.是人类有自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的农业人口聚居场所

26)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现在( D )

A.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

B.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

C.农业文化与乡村建筑高度密集

D.人口、建筑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

27)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 C)

A.受周围的辐射带动

B.与周围区域没有任何交流

C.辐射带动周围的区域

D.只从外部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28)城市不同于乡村的显著特征有 ( C )

①第一产业占很大的优势②以农业活动为主③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④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特点⑤具有多功能和动态性的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29)河流的干支流交汇处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这是因为 (B)

A.那里一般地势平坦,适合城市基本建设

C.生产和生活用水充足

B.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汇集、中转

D.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

30)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C)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31)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比较合理的交通规划思想是( D )

A.尽量利用省道、国道为城市主干道发展交通网络

B.道路规划要超前,尽量拓宽路面,增加车道

C.优先构建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D.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主干道、次干道

32)下列各组城市中,服务范围重叠最多的是(B)

A,厦门、拉萨B,昆明、西安C,北京、天津D,沈阳、哈尔滨

33)乡镇总体规划的对象是(A )

A,乡镇行政辖区B,乡镇政府据地C,城市中心区与开发区D,乡镇道路

34)4.兰州市的地域形态主要是受(B )

A,气候的影响B,河流的影响C,地形的影响D,政治因素的影响35)5.从环境角度考虑,我国东部季风区城市布局宜采用下面四图中的( C )

C D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空白区域表示工业区)

36)能节省市政建设投资的城市形态是(D)

A 组团式

B 条带式

C 放射式

D 集中式

37)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 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是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

B 城市虽有等级差别,但其在区域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C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大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

38)8.关于设置“卫生防护带”叙述正确的是(A)

A 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应设立“卫生防护带”

B 只能利用绿色(含种树种草)作为卫生防护带,别无选择

C 卫生防护带内严禁设置任何建筑

D卫生防护带设置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

39)9.商业区多位于( B )

①市中心②城市边缘③街角路口处④交通干线的两侧

A 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④

40)10.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防护带内可以建设(B)

A 小学和幼儿园

B 停车场和仓库

C 石化企业

D 体育场

41)11.城市规划具有的基本特点是(B)

A 永久性

B 多变性

C 综合性

D 随意性

42)12.成都市的地域形态是( C )

A.A,条带式B,放射状C,集中式D,不确定

43)13.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有那两个特点( A)

①不断向城市中心和街道两侧移动②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

③不断向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移动④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4)14.城市规划的目的是(C)

①合理利用城市土地②保护城市环境

③确定地域结构模式④保护居民利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5)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B)。

A.安排建筑空间

B.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C.解决道路交通

D.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6)建筑物日照间距直接影响的指标不包括(C)。

A.建筑密度

B.容积率

C.建筑占地面积

47)限制建筑高度的地区不包括(C)。

A.古城保护区范围内

B.电台周边的建筑

C.农田耕地

48)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最佳的建筑朝向为(),适宜朝向为。(B)

A.南向;西北向

B.南向;东南向

C.东向;东南向

49)绿化覆盖率是(A)。

A.基地内所有乔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土地面积的总和,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

比;

B.各种绿地覆盖面积之和与基地总用地面积之比;

C.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地之和与基地总用地面积之比;

5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常州市住宅建筑至少需满足大寒日不低于(A)日照标准。

A.2小时

B.1.5小时

C.1小时

51)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计入建筑控制高度的部分为(B)。

A.电梯机房

B.主体建筑的女儿墙

C.水箱间

52)选择填空:城市用水主要分为四类,指(B)

A.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

B.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

C.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

53)城市排水按照来源和性质分为三类,是(B)

A.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降水

B.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B.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

54)环境影响评价是(B)

A.在建设项目施工结束后进行的,并对建设项目的整改提出建议

B.在建设项目未开始之前进行的

C.在建设项目审批阶段开始进行的

55)交通影响评价是(B)

A.在建设项目施工结束后进行的,并对建设项目的整改提出建议

B.在建设项目未开始之前进行的

C.在建设项目审批阶段开始进行的

56)以下属于规划控制指标的是(A)

A.建筑密度

B.拆建比

C.得房率

57)城市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但(C)除外。

A.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

B.城市生活方式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城市人口明显增长

58)下列不属于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B)。

A.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的布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

B.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设防标准

C.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

D.确定规划范围内疏散通道、疏散场地布局

59)栅格模型的分析功能包括(C)。

A.不连续表面的分析、多层叠合、成片的算术运算

B.不连续表面的分析、多层叠合、层与层的算术运算

C.连续表面的分析、多层叠合、层与层的算术运算

D.连续表面的分析、多层叠合、成片的算术运算

60)关于邻近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A)。

A.产生相邻某些要素的邻近区为邻近分析

B.产生离开某些要素一定距离的邻近区叫邻近分析

C.它是GIS的常用分析功能

D.常称为Buffer,意即为邻近分析

61)关于土地问题的经济研究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B)。

A.发展中期

B.起源时期

C.后期

D.之前

62)当对土地的占用在经济中变得不利时,土地用途就会发生转换,商业等向市中心集聚,

居住、工业等在(B )的区域内发展。

A.靠近市中心

B.远离市中心

C.郊区

D.农村

63)H=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下面错误的是(B )。A.当4<H<6时,

处于工业化第一阶段

A.当1.5<H<4时,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

B.当0.5<H<1.5时,处于工业化第三阶段

C.当0<H<0.5时,处于工业化第四阶段

64)下列对中心性和服务范围表述正确的是( A)。

①一个地点的中心性可以理解为一个地点对围绕它周围地区的相对意义的总和;②城

镇的人口规模不能用来测量城镇的中心性;③中心地提供的每一种商品和服务都有其可变的服务范围;④范围的上限是消费者愿意去一个中心地得到商品或服务的最远距离,超过这一距离,他便可能去另一个较近的中心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5)下列对B级中心地最高等级商品最大销售距离表述正确的是( B)。

①商品和服务组成一个连续的、递降的等级序列,自高级向低级,它们的最大销售距

离分别为r-1,r-2,r-3,它们的最大销售距离均小于r,因此能服务于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所有地方;②随着商品级别的降低,较低级商品市场区的范围与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范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③K级中心地市场区的边界由它所提供的最高级商品的最大销售距离e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66)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城市与城市社会

B.城市居民

C.城市人口

D.城市发展

67)城市性状态的主要特征是(C)。

⑴复杂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和各层各样的职业结构;⑵有高度的社会流动性;⑶城市

居民在功能上有显著的依赖性;⑷人际接触上有较强的匿名性;⑸城市社会问题依赖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⑹城市居民的道德行为呈现较大的差异,居民容忍意识较强;⑺直接对社会结构与人口构成有关的各种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A.⑴⑵⑶⑷⑸

B.⑵⑶⑷⑸⑹

C.⑴⑵⑶⑷⑸⑹

D.⑷⑸⑹⑺

68)以下道路绿化不合理的是(A)。

A.在靠近广场或大型公共建筑附近不可布置用花、草、灌木等组成的街旁花园

B.在宽度大于40m的滨河路或主干道上,当交通条件许可时,可考虑沿道路两侧或一

侧成行地种树,布置成有一定宽度的林荫道

C.一般可以在靠车行道一侧考虑布置草地、花丛、灌木和矮乔木等

D.可在靠人行道的一侧布置遮荫的乔木

69)生活污水排放系统的任务是( D)。

A.收集居住区和公共建筑的污水送到污水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再利用

B.生产污水系统包括室内污水管系统和设备、室外污水管道系统、污水泵站、污水处

理厂和出水口

C.工业废水排放系统是将车间及其他排水对象所排出的不同性质的废水收集起来,送

至回收利用和处理构筑物或排放

D.工业废水排放系统包括车间内部管理系统和设备、厂区管理系统、废水泵站和压力

管道、废水处理站和出水口(渠)及A、B、C三项的综合

70)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内容包括(C)。

A.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污水处理厂选址

B.平面布置、高程布置

C.A和B

C.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污水处理厂选址、平面布置

71)根据大多数城市燃气化的经验,我国城市燃气的供应一般为(B)。

A.工业用气优先

B.民用优先

B.工业用气与民用处同等地位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72)不属于用气不均匀性的种类是(A)。

A.年不均匀性

B.季节不均匀性

B.日不均匀性 D.小时不均匀性

73)下列不属于城市电话局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B)。

A.研究规划期内局所的分区范围、局所位置和数目、装设交换机械设备的容量以及大

致建设年限的考虑

B.注意用户密度,以合理安排局所数目

C.研究整个市话网路近期至规划期的中继方式和其发展过程

D.确定市话线路网在各个时期中的用户线路、局间中继线以及长市中继线等各段落,

应分配的线路传输衰减限值

74)下列关于城市固体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固体废物是指人们在开发建设、生产经营、日常生活活动中向环境中排放的固态和

泥状的、对持有者已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质

B.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固体废物垃圾

C.它又可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

D.城市固体废物均可回收利用

75)下列关于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垃圾的收运是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垃圾的处理方式

B.垃圾的收运过程复杂,耗资巨大,通常占整个处理系统费用的50%~70%

C.垃圾的收集运输方式受到城市地理、气候、经济、建筑及居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习

惯的影响

D.在城市垃圾的收运过程中,应尽可能封闭作业,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6)我国城市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途径是(C)。

A.自然堆存

B.堆肥化

C.土地填埋

D.焚烧

77)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规定了四类高层建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第一类高层:11~16层(最高到50m)

B.第二类高层:17~25层(最高到75m)

C.第三类高层:26~40层(最高到100m)

D.第四类高层:40层以上(100m以上)

78)下列关于肌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肌理是表面的细微结构,是材料的物质特征,它以轻微的变化和色彩一起给予空间

以物质的知觉

B.在近距离时或当触及时,人更容易发现肌理的微差,即使是最光滑表面在放大镜下

也能看出不同的起伏肌理与色彩一样,可通过对比来丰富建筑的表现力

C.自然中充满着美的肌理,反映了空间的美

79)车道宽度取决于(D )。

A.通行车辆车身宽度

B.车辆行驶中横向的必要安全距离

C.路幅宽度

D.通行车辆本身宽度和车辆行驶中横向的必要安全距离

80)在进行功能分区时,为使各部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不需要考虑的关系是(D)。

A“主”与“次”的关系

B“闹”与“静”的关系

C“内”与“外”的关系

D“上”与“下”的关系

81)一般道路运输系统中的技术要求有8条,下面列出的几条中有错的是(A)。

A.主要出入运输道路2m左右

B.车间与车间之间有一定数量的物流及人流运输

C.辅助道路-功能单元之间,人物流较少,如消防车道等

D.车间行道-建筑物出入口与主、次、辅助道路相连部分

82)不属于建筑限高范围内的建筑物是(D )。

A.在古城保护区范围内,视线景观走廊及风景区范围内的建筑物

B.市、区中心的临街建筑物

C.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

筑物

D.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

83)关于建设程序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

生产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的法则

B.它是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C.建设程序只可适当违反,有时可不共同遵守

D.建设程序科学地总结了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建设工作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84)螺旋坡道式停车库是常用的一种停车库类型,具有很多优点,下列(A)项是它的主缺

点。

A、坡道造价较高

B、坡道进出口与停车楼板间交通不易衔接

C、交通流线不易组织

D、结构设计复杂

85)生活污水一般显(B)性。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强酸

86)(D)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具备的图形功能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它可以提高

设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缩短设计时间。

A、网络技术

B、信息技术

C、图像处理技术

D、计算机辅助设计

87)产业结构演化论是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将经济绿展划分为五个时期,按正确的发

展顺序排列的是( A)。

①传统结构阶段;②二元结构时期;③复合结构阶段;④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⑤

高度化结构阶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③⑤④

88)城市的商业用地结构中,不属于其组成的是(C)。

A、商业中心

B、商业带

C、工业

D、专业化商业区

89)城市边缘区的特点是(A)。

A、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对城市的依附性

B、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动态性和对城市的依附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稳定性和对城市的依附性

D、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动态性和相对城市的独立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令第七十四号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一、城乡规划是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建设布局、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事项的总体安排和实施措施,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城乡规划不是指一部规划,而是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有关城镇和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体系。 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前,我国有关城市和乡村规划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月7日国务院令第116号公布、1993年11月1日起实施),简称“一法一条例”。“一法一条例”实施十多年来,对于加强城市、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遏制城市和乡村的无序建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一法一条例”为基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其周边乡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乡村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日益交融。但“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的,城市规划法不涉及乡村规划和管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不涉及建制镇以上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这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度与实施模式使得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考虑和协调,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 2.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条件,擅自变更规划,批准开发建设,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贪大求洋,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剧了用地矛盾,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的社会参与程序,使得行政权力失去了必要的制约,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虽然对乡、村庄规划作了一定的规范,但乡和村庄规划管理仍然薄弱。有的乡、村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有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未能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5.原有的城市规划仅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难免导致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会产生城镇体系布局不当的问题。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飞速发展的密集城市群建设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6.土地使用制度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需要对原有“一法一条例”规定的规划实施制度作相应调整。比如,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由主要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向主要通过出让方式取得,投资体制以项目建设一律须经审批转变为审批、核准、备案相结合,以备案为主,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批准、发放程序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7.“一法一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过于原则,迫切需要针对城乡建设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原有的法律责任规定予以修改和完善,如增加对有关主管部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进一步提高对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总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为城镇化发展服务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有必要根据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新情况,对原有的“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按照本条的规定,本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城市规划--考试题选

城市规划的原理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D)?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简单过程 2. 城市性质不是由(? ?)决定的。 (B)?中心地职能 3.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 ?)m2安排。 (D)?0.8~1.0 4. 中国古代有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是(?? )。 (C)?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 5. 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 (C)?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 6. 下列不是城市交通政策内容的是(? ?)。 (C)?政策范围 7. 城镇体系的特征不包括(?? )。 ?? (B)?连续性 8.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地,在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中属于(? ?)。 ??(C)?三类用地 9. 不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是(?? )。 ?? ??(B)?城市主导产业 10.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是指(?? ) ??(C)?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细则,地块控制图则,基础资料汇编 二、主观题(共15道小题)

1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是:(1)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2)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鶳的社会环境。 12.??__________可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参考答案:城市化 13.?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 参考答案:生活? 工作?? 休息?? 交通 14.?城市规划学科传统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 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城市研究???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 城乡空间环境15.?城市的规模通常用______和______来界定。 参考答案: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 16.?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 分析。 参考答案:地质??? 水文??? 气候???? 地形 17.?城市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可概括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类。 参考答案: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18.?雅典宪章--- 参考答案: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19.?城市性质--- 参考答案: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0.?城市用地区划--- 参考答案: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21.?城市总体布局--- 参考答案: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22.?城市用地选择--- 参考答案: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对用地进行鉴别与选定的活动。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重点

第一章 3.城市的发展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组织 ●早期城市(前工业时期) ●现代城市(工业革命) ●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 早期城市 动因: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结果:作为政治中心 或军事中心、 文化中心的城市 现代城市 动因: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特点: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结果:工业城市、大城市 当代城市 动因: 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特点:以制造业为主转为以服务业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房地产、金融、咨询等)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结果: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 一、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 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 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 规划的特征 1.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即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目标) 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如何实现) 2.规划目标 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 3.未来不确定性 未来研究是规划研究的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概念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三、城市规划的特点 1 政策性 2 前瞻性 3 区域性 4 综合性 5 实践性 (一)、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 ●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急剧扩张,造成居住设施不足,人口密度高,基础 设施缺乏,公共厕所和垃圾站等严重缺乏现象,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Utopia)。 ●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欧文、傅立叶 欧文:新协和村。居住人口500-1500人,村内自给自足,统一分配。 傅立叶:名为法郎吉的生产联合会。由1500-2000人组成,生产与消费结合,进行有组织的大生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 ●贡献:从解决劳动人民的工作和生活等问题出发,从城市整体的重新组织 入手,将城市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考察,并且将物质环境建设和对社会问 题的考虑综合在一起,从而能更全面和实在的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代表人物:霍华德 1898年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 ●内容: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从中 央到外围依次是:公园—公共建筑—公园—住宅—花园住宅—永久性绿地(控制城市用地)。 ●贡献:把城市当作整体来考虑,提出了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观点,这一思 想确立了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和理念。另外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等问题都提出了一些见解,其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在伦敦东北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 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赖契沃斯 3.卫星城镇规划 ●代表人物:恩维(Unwin) ●观点: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来控制大城市规模 ●“卧城”:卫星城市内部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只有大量居住建筑,居民的 生产和生活需要去母城完成。

城市规划选择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D 5.C 6.C 7.D 8.C 9.C 10.D 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又是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产业,以及社区结构和空间形态转化的过程 B.城市化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C.城市化还包括原有市区的结构重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 D.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简单过程 2.城市性质不是由( B )决定的。 A.基本职能B.中心地职能C.特殊职能D.主要职能 3.铁路中间站的间距一般为( C )kin。 A.8~12 B.15~20 C.20~40 D.30~60 4\C 5\B 6.由于城市需占有较大地域,且为了便于城市建设与运营,多数选址存( C )或低丘山冈、盆地等地方。 A.平原、湖泊B.平原、丘陵C.平原、河谷D.丘陵、湖泊 7.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 D )m。安排。 A.0.1~O.2 B.0.2~0.5 C.0.5~0.8 D.0.8~1.0 8.中国古代有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是( C )。 A.以儒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墨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理念 B.以道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思想和以儒家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 C.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罕上的珲念 D.以《周礼·考丁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理念 9.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洞( D )。 A.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B.中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C.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 D.现状环境因素的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 10.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11.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12.城乡区域规划 13.总体规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 10.1试比较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10.2试比较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与深度上的不同。 10.3城市基本资料搜集。 11.1哪些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级差?有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的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 1.土地级差—— 由于城市土地的自然性质或者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又不同的价值,这被称为“价值级差”,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土地的区位,适用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①区位:一般指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土地所属的城市的基本状况, 如相同城市,市中心的地块通常比郊区价值高,大城市的地块一般比小城市价值高。 ②适用性:指的是土地的适用性评定结果,一般是一类用地的价值>二类用地的 价值>三类用地的价值。 ③用地的基础实施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的,一般其价值越高。 2.土地拍卖—— 土地拍卖的制度提升了地产的价格,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叫停土地拍卖,原因如下: ①从放假高涨的原因来说,土地拍卖出高价不是带来房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因 为房价本身就是开发商自己根据市场制定的,无论土地是否高价拿来,开发商都可以定出高价来的,因此叫停土地拍卖,并没有找到其问题根源,更重要是的建立健全的土地财政政策,预防、限制土地拍卖过程中对于土地价格的提升给房价带来的影响。 ②土地拍卖的经济收入,是地方政府发展自身的重要经济来源,叫停土地拍卖, 会给地方政府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城乡规划法全文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一、城乡规划是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建设布局、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事项的总体安排和实施措施,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城乡规划不是指一部规划,而是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有关城镇和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体系。 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前,我国有关城市和乡村规划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月7日国务院令第116号公布、1993年11月1日起实施),简称“一法一条例”。“一法一条例”实施十多年来,对于加强城市、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遏制城市和乡村的无序建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一法一条例”为基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其周边乡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乡村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日益交融。但“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的,城市规划法不涉及乡村规划和管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不涉及建制镇以上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这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度与实施模式使得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考虑和协调,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 2.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条件,擅自变更规划,批准开发建设,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贪大求洋,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剧了用地矛盾,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的社会参与程序,使得行政权力失去了必要的制约,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虽然对乡、村庄规划作了一定的规范,但乡和村庄规划管理仍然薄弱。有的乡、村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有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未能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5.原有的城市规划仅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难免导致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会产生城镇体系布局不当的问题。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飞速发展的密集城市群建设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6.土地使用制度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需要对原有“一法一条例”规定的规划实施制度作相应调整。比如,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由主要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向主要通过出让方式取得,投资体制以项目建设一律须经审批转变为审批、核准、备案相结合,以备案为主,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批准、发放程序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7.“一法一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过于原则,迫切需要针对城乡建设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原有的法律责任规定予以修改和完善,如增加对有关主管部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进一步提高对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总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为城镇化发展服务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有必要根据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新情况,对原有的“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按照本条的规定,本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思考题

1.简述城市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动因是什么?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成生了剩余产品,人们需要对剩余产品进行交换,于是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劳动分工。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有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商业和手工业也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就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始居民点也发生变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一些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点逐渐发展为市,即出现了城市。所以,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2.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的特点答:古代城市的特点:1城市结构简单,城市职能单一;2城市规模小;3军事职能占主要地位;4城市化水平低,且进展缓慢。现代城市的特点:1城市化速度加快,变化剧烈;2城市结构趋向复杂,规模日渐增大;3城市职能多样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城市主要职能;4城市类型增多;5人口向城市急剧聚集,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3.规划的特点有哪些?答:很强的综合性,很强的政策性,很强的先期性,不确定性. 4.城市规划的定义?其核心内容有哪些?答: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5.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关系答:1.城市规划对建筑的影响作用:1)城市规划影响建筑的选址;2)规划影响建筑的综合效益;3)规划影响建筑布局,形体与风格。 2.建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作用:1)建筑直接影响城市规划;2)建筑影响城市的环境与景观质量;3)建筑影响城市基础设 备的使用效益;4)建筑影响城 市布局结构。 6.解释:用地面积:城市用地是 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 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 是指已经建利用的土地,也包 括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 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建筑 红线: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 用地分界线。不经规划主管部 门批准,建筑物的平台,窗户, 基础,地下管线等不允许突出 红线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 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 建筑范围控制线:基础上用以 标定可建建筑区域范围的界 线,受红线后退及其他因素影 响,基础上可建建筑的范围比 红线标定的范围小。建筑范围 控制线与红线之间的用地归基 础的持有者所有,可布置道路、 绿化、停车场及其某些非永久 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并计入 用地面积参加其他指标的计 算。建筑密度:又称建筑率, 指基地上各类建筑的基地总面 积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计算。 容积率:指基地内各类建筑物 的总建筑面积的比值,比值为 1-2时,基地上可见多层建筑; 比值为4-10时,基地上可建高 层建筑,通过给定基地容积率, 可现指基地上最大总建筑面 积。 7.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要素? 8.论述“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历程及主要思想 答:1)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 田园城市的设想,田园城市尽 管在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的 实践,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分 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 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 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 2)到20世纪20年代,曾在霍 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第一个 田园城市莱彻沃斯规划的恩温 提出了卫星城理论,并以此来 继续推行霍华德的思想。3) 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 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 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的 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 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概念。20世 纪50年代以后,人们对于这类 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统称为 新城。4)1932年F·L·赖特 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这一 设想将城市分散理论的思想发 挥到了极点。5)E·沙里宁为 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产生的 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 理论,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 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一书中阐述了有机疏散理论。 加粗的即为主要思想 9.简述“有机疏散理论”答: 1942年沙里宁在《城市:它的 发展、衰败和未来》中阐述的 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 行调整的理论。它的改建目标: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 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 些活动的地方去;把腾出来的 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 该做其他适宜的用途;保护一 切老的核心的实用价值。 10.何谓城市性质?确定城市 的性质对规划有何意义?如何 确定某城市的性质?答:城市 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 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起的作 用,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 中的分工和职能。意义:1.不 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不同城市 规划的特征,对城市规模的大 小、城市用地组织的特点以及 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 要的作用。2.是决定一系列技 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 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便于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把规划的一 般原则与城市的特点结合起 来,使城市规划更切合实际。 3.正确拟订城市性质是确定城 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有 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 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 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 技术经济依据。确定依据:城 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组 成城市的一些要素主要是满足 本市范围以外地区需要而服务 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城市的 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决定作 用。如果其产品仅为满足本市 居民需要,则该因素不是城市 的基本要素。 11、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 械增长答:自然增长指人口再 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 死亡人数的净差值;机械增长 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 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 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 值。 13、估算城市人口的规模的方 法有哪些?答:劳动平衡法、 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平衡法 14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分析包含 哪些内容?答:1.) 地质条件: 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 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 面的分析。2.)水文及水文地 质条件3.气候条件4.)地形条 件 15、城市用地平衡表的概念? 主要作用是什么?答:用地平 衡表的概念:用数量概念说明 城市各类用地的相互关系的表 格。用地平衡表的作用:通过 编制用地平衡表,检验城市各 项用地的分配比例以及是否符 合规定的定额指标,为合理分 配城市用地提供必要依据。1) 反映城市土地使用的水平和比 例,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 的依据之一;2)用以比较城 市之间建设用地的情况;3)作 为规划管理单位审定城市建设 用地的必要依据。 16.试论述当前我国土地储备 机制的运行模式及其存在的主 要问题答:运行模式:1.按照 市场机制运行的模式;2.行政 指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 式。存在问题:1土地储备机 制立法滞后,土地立法体系有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城市规划专业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某城市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工业用地应布置在( )。 A.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 B.最小风频之下风位 C.最小风频之上风位 D.盛行风向的两侧之一 2.( )是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所特有的要求。 A.文本 B.图纸 C.说明书 D.专题研究报告 3.( )对城市布局尤其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有重大影响。 A.风向 B.风速 C.风象 D.风频 4.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中,没有要求进行的是( )。 A.确定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B.确定控制开发的区域 C.确定重大基础设施 D.确定区域性公共设施的布局 5.( )不是城市总体规划有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强制性内容。 A.规划期内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B.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规定 C.城市各类建筑用地的具体指标和比例 D.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6.在( )条件下,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应采用集中式布置。 A.城市规模不大 B.城市规模较大 C.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条件 D.欠缺足够的基础设施条件 7.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 A.性质分析与功能分析两种 B.区域分析、城市分析、环境分析三种

C.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图表分析三种 D.因果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 8.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 )。 A.基本内容 B.分支内容 C.总体规划 D.专项规划 9.( )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承载性 B.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C.地租 D.地价 10.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 ),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A.城镇体系规划 B.总体规划纲要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规划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电梯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宜()。 A.少于两部 B.少于三部 C.多于六部 D.多于八部 2.场地设计时所需的降水资料一般有()。 A.平均年降雨量 B.年最低降雨日期 C.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降雨量 D.初终雪日期 3.北京四合院反映封建宗法制度的布局特征是()。 A.以院为核心 B.中轴对称 C.内外有别 D.尊卑有序4.城市道路路拱的基本形式有以下()种。 A.抛物线形 B.直线形 C.折线形 D.弧线形 5.螺旋坡道式停车库是常用的一种停车库类型,具有很多优点,但下列()项是它的缺点。 A.交通路线不明确 B.螺旋式坡道造价高 C.坡道进出口与停车楼板间交通不易衔接 D.每车位公用面积较大 6.土地的产权制度()。 A.决定着土地的价格 B.决定着土地的使用方式 C.决定着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 D.影响着土地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7.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是按照()两种方式反映在地表上。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选择题汇

一、选择题 1)较为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以(A )为开端。 A.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B.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理论 C.索利亚·马塔线行城市理论 D.戈列的工业城市理论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理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B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 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 A.居住环境与建设环境相和谐 B.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 C.工作环境与休闲娱乐相和谐 D.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相和谐 3)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布置与组合形态是( B) A.城市空间合理利用的重要标志 B.城市布局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和 形态表现 C.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 D.城市组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建设 核心 4)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 B) A.源泉 B.动力因素 C.基本条件 D.主要形态 5)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平均每人不得小于( B) A.5㎡ B.7㎡ C.9㎡ D.12㎡ 6)港口城市的总体布局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B ) A.选好外锚地的位置 B.合理地分配岸线 C.发展仓储、物流产业 D.调 整居住规范 7)在客运繁忙的大城市,应( D ) A.提倡普及私人汽车,充分发挥小型汽车快速便捷的特点 B.多设置步行街,鼓励居民以步代车,减少车辆拥堵现象 C.拓展城市道路,增加主干道密度,提高通过能力 D.实施“公交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主导作用 8)城市管线的规划综合阶段主要任务是(A ) A.解决各项工程管线系统的布置问题 B.确定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和控制标高 C.解决各个管线之间在垂直标高上的矛盾 D.制定在各个管线相交点的工程技术措施 9)根据我国设计规范的要求,新设计的城市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 C ) A.20% B.25% C.30% D.35% 10)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是(D)保护。 A.人类活动遗址 B.民族传统文化 C.反映城市演变文物

(推荐)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 1、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 )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 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 2、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 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 )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 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 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 4、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 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 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 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 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 A、90% B、80% C、60% D、50% 6、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 B、50% C、45% D、55% 7、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 B、集中式和分散式 C、环式和带式 D、星座式和分散式 8、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的特性。 A、自然属性 B、政治属性 C、社会属性 D、环境属性 E、经济属性 9、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 )方式结送为宜。 A、放射式 B、环式 C、联络线 D、多回线式

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doc

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一)变更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大幅度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规模和规划区范围; (三)调整城市总体功能分区或者改变功能区性质; (四)变更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主干道布局。 第十三条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含开发区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镇的详细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县、市人民政府可将一般地段和一定规模的详细规划授权本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变更,须报原审批机关审批,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和指导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做好本单位用地范围内的建设规划工作。 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四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十五条城市新区开发应当合理利用城市现有设施,确定适当的开发规模和开发程序,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配套建设。 成片建设的开发区,应当实行综合开发,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开发单

位组织建设。 第十六条城市旧区改建应当着重对危房棚户区和设施短缺、交通阻塞、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居住、交通和环境卫生条件,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 在城市旧区进行零星建设,必须按照详细规划进行。 第十七条城市旧区改建应当与企业技术改造和调整用地结构相结合,提高环境质量。对旧区内严重污染、影响居住环境的工业企业,应当限期治理或者限期搬迁。 第十八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革命纪念意义、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规划区的重要建设工程,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建筑艺术与环境的论证。 第十九条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区域和近期建设规划确定搬迁的区域内,需要搬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原地进行新建、扩建。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二十条城市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区的范围、规划总图、近期建设规划等内容及时公布。 第二十一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报请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时,必须附有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审批机关同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