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概况论文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概况论文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概况论文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概况

xxx

(xxx)

摘要:本文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UCG)的原理,对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方向,包括UCG—IGCC、UCG—CCS、UCG—HUG和UCG—ACF等技术进行详细地阐述,通过对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描述,指出了煤炭地下气化的影响因素和煤炭地下气化的特点,认为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是我国解决当前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特点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verview

xxx

(xxx)

Abstract:In this work, the principle of the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is introduced.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UCG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which includes UCG—IGCC、UCG—CCS、UCG—HUG and UCG—ACF,are detailed described.By describing the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the influence facters of UCG and UCG characteristics are pointed out.Most importantly,developing the technology of UCG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nergy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Key words: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current developments;facters and characteristics

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增长很快,以及油、气后备资源不足引起油、气价格剧烈上升,在其它再生能源等足以替代之前,石油价格很难降下来。在20世纪,西方国家开展“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UCG)工业试验研究,该过程大体上随油价高低而几起几落,一直没有停止。从21世纪开始,许多国家认识论到,发展UCG是大势所趋,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南非、印度等)的UCG工作进展快速,UCG的气可用于发电、制氢、清洁燃料、化工原料等,有的已开始商业化生产。

近几年煤炭地下气化(UCG)产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以下趋势:(1)煤炭地下气化与联合循环发电产业的结合(UCG-IGCC);(2)煤炭地下气化与碳俘获、利用、储存产业的结合(UCG-CCS);(3)煤炭地下气化与制氢产业的结合(UCG-HGC);(4)煤炭地下气化与燃料电池发电产业的结合(UCG-ACF)。这是一个把化石燃料的煤转化成相当清洁的燃料的重要阶段。

1气化原理

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UC G)集建井、采煤、气化三大工艺为一体,抛弃了庞大笨重的采煤设备和地面气化设备,实现了井下无人、无设备生产煤气,变传统的物理采煤为化学采煤,是多学科开发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气的高新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就是向地下煤层中通入气化剂,使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然后将产品煤气导出地面再加以利用的一种能源采集方式。

建设时在工作面掘进出通道,与地面的钻孔相通,作为进气孔或出气孔。井下工作面密封点火后,通过有效控制风量等技术措施,在出气孔就会获得地下煤气,经过喷淋洗涤、捕滴、捕焦、脱硫等系列工艺进行净化处理后,通过管道、储气柜送入用户。

煤炭地下气化系统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地下气化炉:由气流通道、气化通道、钻孔三部分组成;测控系统:包括对地下气化炉、地面设备状态(温度、压力、流量、组份)的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净化系统:包括洗涤塔、捕滴、捕焦、脱硫设备;储运系统:包括储气柜和煤气加压机及输配管道等;气化剂制取系统:包括鼓风机、富氧装置和蒸汽锅炉等设备。

气化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内实现的,可燃气体的产生,在气化通道中经过三个反应区域,既氧化区、还原区、干馏干燥区,(如图1所示)主要发生如下反应:在氧化区,空气中的氧与煤层中的碳发生多相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大量的热使煤层炽热并蓄热;在还原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与炽热的煤层相遇,在高温下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水蒸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氧气与碳生成一氧化碳,氢气与碳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生成甲烷。在干馏干燥区,在高温热作用下无氧的气流混杂着析出的煤中的挥发物,形成焦炉煤气。[1]

2国内外发展概述

2.1煤炭地下气化与联合循环发电产业的结合(UCG-IGCC)

煤炭地下气化生产的气(有“空气煤气”、“水煤气”、“合成气”等,本文以下简称为“煤气”)应用于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2](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是合理使用地下气化热能的有效途径,是碳减排的重要方法。

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早已生产2 930~4 187 kJ/m3的低热值煤气用来烧锅炉或发电,长达50多年。乌兹别克安格连矿每年气化35万吨煤[3],供发电之用。在美国波德河盆地已有用UCG-IGCC发电运行多年。南非Majuba煤矿2007年5月31日建立第一个使用UCG煤气的电站,运转第一年已生产13亿立方煤气。

在中国目前已建成UCG与发电站的连接的有华亭、新汶等矿,电站规模较小与效率尚待UGC- IGCC 方向努力。

2.2煤炭地下气化与碳俘获、利用、储存结合(UCG-CCS)

据估计,一个200Mw的UCG-IGCC电站年产CO2大约为1Mt[4]。通过对CO2的分离可以使CO2得到利用和储存。例如,CO2可用以增高采油的回收率(美国波德河盆地[5]),余下可就地封存。CO2可提

高煤层气的回采率(英国福思湾[6]),也可封存于地下深处海相地层或相邻的煤层中(增强煤层的甲烷的产量,同时得以储存[7])。有文献提到,在UCG的注入井中注入钙,可使CO2成凝胶状保存。

图1 UCG与常规电厂发电的CO2排放量的比较

(引自Green,2008)

2.3煤炭地下气化为开辟二次能源—廉价氢能源提供实际可能(UCG-HGC)

世界各国开始重视UCG制氢的意义,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欧洲氢地下气化(Hydrogen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Europe)”项目从2007年9月开始,历时3年,经费350万欧元,在波兰南部Miko?ów 的Barbara 矿,用UCG提取氢,在2010年4月已用于燃料电池发电[8]。

国内“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煤地下气化工艺是中国矿业大学余力教授等所创建的,UCG的煤气中的氢含量可高达60-70%,与国外UCG的煤气中的氢含量(7.6-31.2%,平均为17.%)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9]。

2.4煤炭地下气化与AFC产业的结合(UCG-AFC)

通过UCG使氢富集,然后用氢作燃料电池(Alkali Fuel Cells,AFC)的氢源。这样一个UCG-AFC产业结合的过程是当今能源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煤在地下被气化可生成易燃的富氢的煤气,在地面经多种净化过程后,可由压缩摇动吸附(Pressure swing absorption)方法提取,使煤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压缩氢、另一部分是纯CO2。氢气可供给能源燃料电池(Energy fuel cells)发电,其副产品是水,CO2被俘获后可储存。

英国桑顿新能源公司和Waste2tricity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由UCG 得到的氢气,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的商业应用。这样一个煤电清洁模式比常规煤电站的要优越。

在澳大利亚,燃料电池生产商AFC能源公司2009年与Linc能源公司、B9煤炭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个协议,开展AFC用于Linc能源公司的UCG项目,计划AFC公司的燃料电池能于2010年在Linc能源公司Chinxhilla的UCG 厂运作,如果可行,将安装较大的5万瓦的设备。

3气化工艺

3.1煤层渗透气化

煤层渗透气化是把煤层的一个气化区当作具有孔隙和裂隙的天然煤层,并且还考虑到,随着煤层的加

热,煤层的节理性增加。用这种方法气化时,必须点燃煤层,还需由鼓风钻孔向煤层鼓风,此时被鼓入的风,即沿煤层的天然孔隙和裂隙向排气孔渗透。由于向点燃的煤层内供风的结果,在煤层中即可形成气化带———燃烧工作面。同时随着煤层气化的进行,气化带逐渐发展成气化空间。但是,利用此种气化方法,沿煤层的孔隙和裂隙通过所需的空气量时,具有较大的阻力,因此要求高压鼓风,而高压鼓风运行费用则较昂贵。

3.2通道气化

首先需要在煤层内开凿一适当断面的通道,其通道的阻力应能满足经济风压下所能通过的风量。通道气化法又称连续气化法。所开通道应能保证由一端进风,另一端排出煤气。

4地下气化分类

按开拓方式可分为有井式、无井式、混合式,西方国家多钟情于无井式,我国则注重于有井式或混合式。按气化剂可分为富氧(纯氧)+水蒸汽、空气+水蒸汽,前者产合成气,后者只产燃料气。按气化区的形状可分为“I”形和“U”形两大类。“I”形又分为通过式和盲头式,形式简单,产量小,较适宜于无井方式;“U”形覆盖面积大,可做多种组合变化,最适宜于有井式大规模生产。在我国目前较有前途的“长通道大断面气化方式”和“管式注气点周期后退气化方式”都属于“U”形有井式,此前所用气化剂均为空气+水蒸汽,只能做燃料气。

5影响气化的因素

5.1煤炭性质

煤的性质包括煤的渗透性,受热膨胀性及传热和传质性质。煤的渗透性随煤的品位而变,褐煤的渗透率是烟煤的1000倍,次烟煤的渗透率比烟煤高一个数量级,无烟煤的渗透性最差。煤的膨胀性足够大,在气化时将会堵塞煤床中的气流通道,因此强粘结性的烟煤是难以进行地下气化的。无烟煤透气性最差,活性低,难以进行地下气化,而褐煤最适宜进行地下气化。

5.2气化炉温度和鼓风速度

目前常用的气化剂是空气和水蒸气。气化过程的稳定主要决定于单位时间内起反应的碳量,而参与反应的炭量,又决定于固体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速度,决定于与二氧化碳分子向固体碳表面的扩散速度,前者与气化带的温度有关,后者则与鼓风量有关。鼓风量越大,扩散速度也越大,煤的气化强度增加,初级产物CO的燃烧可以部分避免,而从氧化区带出。因此,提高鼓风速度可以相应的提高煤气热值。

但是,还原区的气流速度,决定了CO2与焦炭接触的时间,接触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形成可燃气体的最后组成成分。因此,必须在具有一定温度场的条件下提高气流速度,才有利于高热值煤气的产生,否则将会导致更坏的结果。例如,在燃烧工作面不够高时,化学反应速度低,增加气流速度,使气流与碳表面接触的时间缩短,CO2及水蒸气得不到充分还原与分解,这就降低了CO与H2的含量。同时也增加了煤层的阻力,扰乱了气流的流动。与此相反,在足够高的温度条件下,由于CO2趋于向碳的表面反应有所改善,加速了化学反应的速度,CO2的还原也就进行的更剧烈,煤气热值越高。

无论什么条件下,鼓风速度的增加都是有限度的,超过某一极限值以后,部分空气将不经过氧化区,而从煤层裂隙到达还原区,使部分气化产物被烧掉CO2含量增加,煤气热值降低。

综上所诉,对每个气化系统,甚至在每个时刻都有一个适宜的气化温度场和鼓风速度,一旦偏离这个条件,气化将失去稳定。

5.3气化通道长度

可燃气体的产生在气化通道中经过了三个不同的反应区,当气化通道较长时,氧化区、还原区、干馏区均能得到充分的发育,有利于一些可燃气体生成反应的进行,使煤气中H2、CO、CH4等成分增加,煤气热值提高。若气化通道过短,只有氧化区和还原区的到发育,干馏区很短或消失,这样煤热解反应减弱,煤气中CH4含量降低,煤气热值降低。因此,建立足够长的气化通道是提高煤气质量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从理论上讲,气化通道越长,煤气中CH4含量越高。但前苏联的现场实验操作表明,过长的气化通道则因煤气被冷却,水煤气反应加剧,CO/CO2比率下降,而CH4在过低的温度下生成速率很小。所以,对某一特定的煤层来说,气化长度应满足各反应区长度要求。

5.4水进入速率

适当的地下水可以促进气化过程,提高煤气的热值,但是过多的地下水涌入气化区又将使气化热量散

失,使煤气热值降低,当煤层厚度小于2m时,水涌入和围岩的冷却作用大,对煤气热值的影响较大。薄煤层可以用增加鼓风速率或富氧鼓风来提高煤气的热值。厚煤层有利于提高煤气热值和生产能力,但厚煤层又适宜于机械化开采,地下气化一般以1.3-3.5m为最经济合理。

5.5空气动力学条件和气化炉结构

现行的地下煤气发生炉的运转经验表明:在地下气化炉的不同工作阶段,均匀的向煤层反应表面鼓风,是气化炉内稳定析气的主要条件。气化过程中,气化通道的大小、形状、位置都随着煤层和顶板的冒落而不断改变。因此,气化工作面的大小、形状、位置和空气动力学条件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气化过程的稳定。顺利地送风于反应的煤表面,从而保证一定的空气动力学条件是气化过程的稳定基础,因此必须设计结构合理的气化炉,以实现这一目的。

6煤炭地下气化的特点

煤炭地下气化燃烧后的灰渣留在地下,采用充填技术,大大减少了地表下沉,无固体物质排放,因此煤炭地下气化减少了废物和粉煤灰堆放面积及对地面环境的破坏。地下气化煤气可以集中净化,脱除焦油、硫和粉尘等其他有害物质,可以消除SOx和NOx污染,汞、颗粒物和含硫物质等其他污染物也大大减少。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可大大提高资源回收率。在抽采煤层气之前进行地下煤气化可回收煤炭热值75%以上,在抽采煤层气之后进行地下煤气化也可回收煤炭热值的70%。此外,还使传统工艺难以开采埋藏太深的煤、边角煤、“三下”(河下、桥下、建筑物下)压煤、己经或即将报废矿井遗留的保护性煤柱和按国家环保规定不准开采的高硫高灰劣质煤得到开采。

但是,煤炭地下气化反应,受到地质复杂多变的条件限制,气化工作面反应状态不明,安全情况不清等的制约。同时煤炭地下气化达不到地面气化的商业化程度,主要表现在气化效率、可燃成分、热值及产量等方面不够稳定。在理想条件下燃烧区也逐渐向前移动,还原区、干馏区也随之向风流前进方向移动。当燃烧区行至出气巷时,为保护出气巷和三个反应带,就要反风。此时,煤气中的可燃成分、热值要降低,并使煤气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也要降低。

7结语

本文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的原理,并详细总结了煤清洁利用的四个发展方向:煤炭地下气化与联合循环发电产业的结合(UCG-IGCC);煤炭地下气化与碳俘获、利用、储存产业的结合(UCG-CCS);煤炭地下气化与制氢产业的结合(UCG-HGC);煤炭地下气化与燃料电池发电产业的结合(UCG-ACF)。通过对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描述,指出了煤炭地下气化的影响因素。同时煤炭地下气化过程是一个集地质、采煤、气化、热工等学科为一体的、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要保证这一过程的连续和稳定,必须对这一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稳定控制技术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发展煤炭地下气化,进而缓解我国在能源问题上安全和环保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霞,李云瑄,王广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在鄂庄煤矿的应用

[2]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编2005 现代电力工业词典中国电力出版社

[3]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in Republic of Uzbekistan Link to original publication

[4] GasTech Inc. 2008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in the “Deep Coals”of the Power River Basin and Preliminary

Implacations for EOR

[5] Covell J.R. Powder river basin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WY EORI CO2 conference june 23-24 2009

[6] DTI,2006,The feasibility of UCG under the Firth of Foeth

[7] Michael Green,2008,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State of the Art 2008.12 .8

[8] The success of pilot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2010-05-13

[9] 余力,2009,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应用

煤炭地下气化工艺

煤炭地下气化工艺 煤炭地下气化——是一种直接把煤在地下气化的采煤方法。利用它可获得热能,电能或各种化学产品。 本采煤方法可解除矿井内的人员,矿工繁重的、不安全的劳动;可建立一个环保洁净的企业,这一工艺一百多年来吸引了多少研究工作者想把它会付诸于现实。 目前有关煤层地下气化发展前景的资料很多;但其作者对工技术的评价众说纷纭。 俄罗斯在煤层地下气化技术方面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在二个煤田;顺涅茨克、库兹巴斯和莫斯科近郊开始了实际工作。第一批试验是在地底下建立层状的气化炉、以获取动力气体的水蒸气。 在四十年代末在戈尔洛夫城、里希查城和杜拉城建成了第一批工业试验性的地下气化站。当时采用直井式和半直井式的气化方案,由于查明直井式方案有一系列原则缺点,所以后来就指定采用无井式方案。 通过实际研究表明,采用气流法能把原煤层气化。地下气化的过程由下列主要阶段组成: 从地表向煤层钻进垂直的、倾斜的和定向倾斜钻孔。 为了实现气化过程,将钻孔底端在煤层中贯通。 将煤层点燃使煤体气化: 无井式方案揭露煤层的实质就是在煤层上相隔一定距离钻进进气孔和出气孔。 气化过程中吹入的氧气与煤层的碳作用,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然后是氢;此外,在气体中还有其它可燃物质;甲烷,不定的碳氢化合物,硫氢化合物。 进、出气孔按一定的网格布置形成地下气化炉,在地表设有压送气化剂,例如“空气、富氧空气的管道和把气体输送到净化和冷却设施的管道以及相应的设备和厂房。 采用洗涤装置进行气体的净化,地下气化站可以同时或单独产生动力气体和进气体黔简单的气体方案是采用空气作为气化剂,其工艺示意图见图1。 所得气体的组成及热值取决于煤层埋藏的工艺条件、煤的质量、气化剂的成分以及气体净化程度。 当采用空气作用气化剂时,理论计算气体热值不会大于m3(1050大卡/m3);由于水蒸气和煤的其它有机物质的参于气化过程。使热值达到~ MJ/m3(1100~1200大卡/m3);当采用富氧气化剂时(含65%的氧),热值可提高至m3(1600大卡/m3);所以地下气化时所得到的是低值热气体。

中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物流是指为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移动,所进行的煤炭加工、装卸、运输、仓储、交易、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自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煤炭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量增速放缓等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在36.5亿吨左右。除晋陕蒙宁甘新和云贵地区外,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和川渝青藏地区为煤炭净调入地,其中,省首次由原来的煤炭净调出省转为煤炭净调入省,调入量为约800万吨。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铁路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铁路煤炭运量为23.2亿吨。在主要煤运通道中,上半年大秦线煤炭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侯月线完成8778万吨,

下降1.8%。 图1-1 近三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图 2012年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8.3亿 吨,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9.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1.0亿吨、增长65.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7.5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 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短期缺乏迅速回暖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有限,用电量同比增速在5%-6%之间,在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下,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需求总体不旺,造成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存煤量激增,进而对煤炭的运量产生严重影响。 05 10 15 20 25 2010年2011年2012年 20.2亿吨 22.7亿吨23.2亿吨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的发展不容乐观。分析如下: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根据显示,2004年至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6年、2007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亿吨和亿吨。受煤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据煤炭市场分析统计,2006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其它%。从火电、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释放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主要耗煤行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拉动煤炭需求强劲增长。2007年前三个季度,主要耗煤行业火电、焦炭、粗钢、水泥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5%,都远远大于同期原煤产量11%的增长率。随着电力新投装机容量进入高峰期,建筑施工逐步进入高潮,水泥及其它建材产品产量和钢铁产量都将较快增长,煤炭总需求高增长势头将得以延续。预计未来几年煤炭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快于煤炭有效供给的增长。 中国去年增加了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样本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 -11-11 09:29:45)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 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 UCG) 是将地下赋存的煤在煤层内燃烧、气化成煤气, 输送到地面, 作为能源或化工原料, 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 采不经济的煤层, 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 产品气能够经过处理 经过管道输送, 也能够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化工合成。煤炭地下气化( UCG) 是一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生产技术, 牵涉到地 质学、水文学、钻井技术、点火燃烧控制技术、产品气加工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技术, 其复杂程度远超地面气化, 这也使其风险程度增加。当前, 煤炭地下气化( UCG) 技术在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少量的商业化应用, 俄、美、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1煤炭地下气化( UCG) 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 1.1基本原理 煤炭地下气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实现的, 整个气化过程能够分为氧化、还原、干馏干燥3个反应区( 图1) 。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讲, 3个区域没有严格的界限, 氧化区、还原区也有煤的热解反应, 3个区域的划分只是说在气化通道中氧化、还原、热解反应的相对强弱程度。经过这3个反应区以后, 生成了含可燃组分主要是H2、CO、CH4的煤气, 气化反应区逐渐向出气口移动, 因

而保持了气化反应过程的不断进行, 气化通道的煤壁( 气化工作面) 不断燃烧, 向前推进, 剩余的灰分和残渣遗留在采空区。 1.2关键技术类型 1) 有井式气化技术。该法又称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 图2) 。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 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层中建立气化巷道, 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 促使定向燃烧煤层) , 然后便可将密闭墙前面的煤炭点燃气化, 从一个井筒鼓风, 经过平巷, 由另一个井筒排出煤气。

山西宁武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

山西宁武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3日字体大小:【大中小】 经过山西省发改委、华北科技学院和北京中矿宝源科技有限公司 的积极努力,6月9日,国家能源局出具了《关于同意山西宁宝煤炭 地下气化有限公司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 函》(国能煤炭【2014】246号)。这是国家能源局同意建设的我国第 一个煤炭地下气化示范项目。 项目一期日产粗煤气20万标方,二期规模为日产煤气100万标方。 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及初步设计说明书均由华北科技学院完成,由北京中矿科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中心提供专利技术支持。可研通过了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的专家评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重要数据由华北科技学院和北京中矿科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华北科技学院李文军博士多次前往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向司局领导汇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情况。该校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发工作获得了领导的高度重视。 山西宁武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我国掌握煤炭地下气化先进技术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地下气化的经济性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8日字体大小:【大中小】 以某实际项目为例: 1、生产规模 项目首期设计布置两个气化工作面,日产煤气10~20万Nm3, 生产的煤气平均热值约900~1600kcal/m3; 受首期资源量的限制(见图4),最多可建设6个气化工作面, 最高日产气量为为30~60万Nm3,稳定产气周期约两年左右。 每个气化工作面(见图1)的最小宽度为70米左右,长度与煤层的赋存条件有关,但最长不应超过300米;长度短则生产周期短,长度大则操作压力增大,可能导致煤气的泄漏。 所以,只要可气化的煤炭资源足够,在当前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条件下,日产气规模达到300万Nm3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2、投资情况 项目总投资3049.18万元,其中矿井修复投资1217.03万元,测 控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煤气净化、气化剂生产等投资约为1200 万元。 扩建气化工作面的追加投资与实际的资源条件有关,一般不会超 过300万元,甚至追加投资为零。 3、煤气成本 地下气化煤气的成本与气化资源的条件、采用的气化剂、产气规 模等有关。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和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2014-11-11 09:29:45)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UCG)是将地下赋存的煤在煤层内燃烧、气化成煤气,输送到地面,作为能源或化工原料,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产品气可以经过处理通过管道输送,也可以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化工合成。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生产技术,牵涉到地质学、水文学、钻井技术、点火燃烧控制技术、产品气加工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其复杂程度远超地面气化,这也使其风险程度增加。目前,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在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少量的商业化应用,俄、美、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1煤炭地下气化(UCG)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 1.1基本原理 煤炭地下气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实现的,整个气化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干馏干燥3个反应区(图1)。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讲,3个区域没有严格的界限,氧化区、

还原区也有煤的热解反应,3个区域的划分只是说在气化通道中氧化、还原、热解反应的相对强弱程度。经过这3个反应区以后,生成了含可燃组分主要是H2、CO、CH4的煤气,气化反应区逐渐向出气口移动,因而保持了气化反应过程的不断进行,气化通道的煤壁(气化工作面)不断燃烧,向前推进,剩余的灰分和残渣遗留在采空区。 1.2关键技术类型 1)有井式气化技术。该法又称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图2)。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层中建立气化巷道,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促使定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 析 (2014-11-11 09:29:45)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coalgasif ication,UCG)是将地下赋存的煤在煤层内燃烧、气 化成煤气,输送到地面,作为能源或化工原料,特别适用于常规 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 产品气可以经过处理通过管道输送,也可以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 化工合成。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综 合性能源生产技术,牵涉到地质学、水文学、钻井技术、点火燃 烧控制技术、产品气加工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 目前,技术,其复杂程度远超地面气化,这也使其风险程度增加。 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在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少量的商业 化应用,俄、美、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不 同程度地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1煤炭地下气化(UCG)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 1. 1基本原理 煤炭地下气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实现 的,整个气化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干馏干燥3个反应区(图1)。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讲,3个区域没有严格的界限,氧化区、还原区也有煤的热解反应,3个区域的划分只是说在气化通道中

氧化、还原、热解反应的相对强弱程度。经过这3个反应区以后,生 成了含可燃组分主要是H2、CO、CH4的煤气,气化反应 区逐渐向出气口移动,因而保持了气化反应过程的不断进行,气 化通道的煤壁(气化工作面)不断燃烧,向前推进,剩余的灰分 和残渣遗留在采空区。 1 . 2关键技术类型 1)有井式气化技术。该法又称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图2)。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 层中建立气化巷道,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促使定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

煤炭地下气化工艺

煤炭地下气化工艺 煤炭地下气化——就是一种直接把煤在地下气化的采煤方法。利用它可获得热能,电能或各种化学产品。 本采煤方法可解除矿井内的人员,矿工繁重的、不安全的劳动;可建立一个环保洁净的企业,这一工艺一百多年来吸引了多少研究工作者想把它会付诸于现实。 目前有关煤层地下气化发展前景的资料很多;但其作者对工技术的评价众说纷纭。 俄罗斯在煤层地下气化技术方面在世界上就是处于领先地位。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在二个煤田;顺涅茨克、库兹巴斯与莫斯科近郊开始了实际工作。第一批试验就是在地底下建立层状的气化炉、以获取动力气体的水蒸气。 在四十年代末在戈尔洛夫城、里希查城与杜拉城建成了第一批工业试验性的地下气化站。当时采用直井式与半直井式的气化方案,由于查明直井式方案有一系列原则缺点,所以后来就指定采用无井式方案。 通过实际研究表明,采用气流法能把原煤层气化。地下气化的过程由下列主要阶段组成: 从地表向煤层钻进垂直的、倾斜的与定向倾斜钻孔。 为了实现气化过程,将钻孔底端在煤层中贯通。 将煤层点燃使煤体气化: 无井式方案揭露煤层的实质就就是在煤层上相隔一定距离钻进进气孔与出气孔。 气化过程中吹入的氧气与煤层的碳作用,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然后就是氢;此外,在气体中还有其它可燃物质;甲烷,不定的碳氢化合物,硫氢化合物。 进、出气孔按一定的网格布置形成地下气化炉,在地表设有压送气化剂,例如“空气、富氧空气的管道与把气体输送到净化与冷却设施的管道以及相应的设备与厂房。 采用洗涤装置进行气体的净化,地下气化站可以同时或单独产生动力气体与进气体黔简单的气体方案就是采用空气作为气化剂,其工艺示意图见图1。 所得气体的组成及热值取决于煤层埋藏的工艺条件、煤的质量、气化剂的成分以及气体净化程度。 当采用空气作用气化剂时,理论计算气体热值不会大于4、4MJ/m3(1050大卡/m3);由于水蒸气与煤的其它有机物质的参于气化过程。使热值达到4、6~5、0 MJ/m3(1100~1200大卡/m3);当采用富氧气化剂时(含65%的氧),热值可提高至6、7MJ/m3(1600大卡/m3);所以地下气化时所得到的就是低值热气体。

煤炭地下气化方法

煤炭地下气化方法 气化方法通常可分为有井式和无井式两种。。无井式地下气化是应用定向钻进技术,由地面钻出进、排气孔和煤层中的气化通道,构成地下气化发生炉。避免了井下作业和有井式气化的其它问题,使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它己在世界上被广泛采用。 有井式气化法需要预先开掘井筒和平巷等,其准备工程量大、成本高,坑道不易密闭,漏风量大,气化过程难于控制,而且在建地下气化发生炉期间,仍然避免不了要在地下进行工作。 二、无井式地下气化法的生产工艺系统 无井式气化法的准备工作包括两部分:即从地面向煤层打钻孔和在煤层中准备出气化通道。从地面向煤层打钻孔可以采用三种形式的钻孔:垂直钻孔、倾斜钻孔和曲线钻孔。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的不同,其生产工艺系统也有差异。对于近水平煤层和缓斜煤层,在规定的气化盘区内,先打好几排钻孔。钻孔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布置方式,孔距20~30m。钻孔沿煤层倾向成排地布置,每排钻孔的数目取决于气化站所需的生产能力。 按作业方式的不同,生产工艺系统可分为两种,即逆流火力作业方式和顺流火力作业方式。 (1)逆流火力作业方式 首先贯通第一排钻孔,形成一条点燃线。然后将第二排钻孔与此点燃线贯通,贯通后即可进行气化。这种燃烧方式的特点是两个钻孔都按照下列顺序起三种作用:贯通、鼓风和排出煤气。这种方式煤层的气化方向与鼓风和煤气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称为逆流式火力作业方式。(2)顺流火力作业方式 逆流火力作业方式

顺流火力作业方式 一、无井式长壁气化法 为了提高煤气的质星和产量,国外实验了无井式长壁气化法。这种方式完全取消地下作业,但钻孔和定向弯曲钻孔要求技术水平高。该站的煤层条件是煤厚2m,埋藏深度300m,钻孔水平钻进50m。实际上水平钻进可达90~100m。 长壁气化法及地面电站简图 1—压缩空气;2一气液分离器;3—热交换器;4—发电厂;5—煤气净化设备; 6—水净化循环装置;7一压缩与燃烧气体混合器;8—空气;9—煤气;10一煤层; 11—气化带;12—监测与控制钻孔 煤炭地下气化分为有井式、无井式和混合式三种,中国开展地下气化大多是有井式,对于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河北新奥集团新奥气化采煤投资有限公司,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进行了试验。现在,试验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与煤炭生产相关的资源破坏、环境损害以及生产事故现象十分突出,因而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了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和科学研究与技术框架,继而又提出了实现科学采矿的学术观点.本文从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内涵与框架、采动岩体结构理论和采动岩体渗流理论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以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和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等技术开发成果,综述了在突破传统采煤技术理念上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从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应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重点技术攻关、政府应履行的职能以及国家立法等方面对今后相关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作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中国煤矿绿色开采关键层理论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煤炭资源主关键层采动岩体工作面推进 【正文快照】: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支撑作用.同时,近年来煤炭产量的迅猛增长,凸显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至今,与我国煤炭粗放型和超产能生产相伴的矿难事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同样十分严峻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也亟待从煤炭开采的源头去解决.以2007年为例,中国全年生产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中国去年增加了1.02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集团华能集团,计划购买华北地区的煤矿股份以确保其燃料供给,其计划在华北地区锁定3000万吨煤的供应。中国神华除了国内的矿产购臵外,计划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购买煤矿资产。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预计未来几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或小幅下降的趋势。煤炭的进出口需求,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从2004年7月开始,我国煤炭出口须获得政府配额,只有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才能申请并取得煤炭出口配额。目前全国只有四家企业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由于进出口关税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预计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亚太市场主要动力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一、十载高歌恍如梦 2000年的时候,地矿行业很多地质工作者正想着如何抛下自己平生所学,逃离体制内,下海经商。此时的地矿行业已经冷清了十余年,整个行业人才、技术、装备已大大萎缩,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信心。多数地矿类院校不喜欢冠以“地质”二字,纷纷更名为××科技大学、××理工大学或者××经济学院。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一样发展下去。2001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儿,一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二是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这两件事儿对日后中国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朱镕基总理力推的中国经济改革逐渐发力,全球经济一体化日渐深入,为中国全盘承接全球产业大转移,打造“世界加工厂”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中国经济步入了“和谐号”高速列车时代,中国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出口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一夜之间,中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 紧接着,中国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东部地区县县通高速。2003年至2014年,中国铁路里程从7.3万公里增长到了11.2万公里,增长50%。人均住房面积从2003年的不足17平方米增长到了目前的36平方米,实现了人均住房面积的翻番。民用汽车保有量从2421万辆增长到了1.54亿辆,增长了4倍。2014年,世界上

85%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产自中国,中国有28种家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2003年至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从19亿吨增长到了39亿吨,石油消费量从2.7亿吨增长到了5.0亿吨,天然气消费量从350亿立方米增长到了1708亿立方米,钢铁消费量从2.6亿吨增长到了7.7亿吨,铜消费量从308万吨增长到了983万吨,铝消费量从518万吨增长到了2195万吨。一眨眼的功夫,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矿产资源消费量连续翻番,十年高歌,恍如一梦! 二、千座矿城夜笙歌 由于矿产资源需求短期内迅速增长,全球矿产产品市场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矿产品价格急剧飙升! 高速增长的矿产品价格,带来了高速增长的开发力度。一时间,几乎所有的矿种、所有的矿山都是暴利!只要开矿,就一定赚钱!一场矿业盛筵,就此拉开了帷幕,一时间涌现出了成千上万个矿权,成千上万座矿山,成千上万座矿城,成千上万个矿老板,矿业蓬勃发展,矿产资源产量快速增长。 2003--2013年10年间,中国矿产资源产量直线增长。煤炭产量从18亿吨上升到了40亿吨,天然气产量从362亿立方米上升到了

山西宁武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

山西宁武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山西宁武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3日字体大小:【大中小】 经过山西省发改委、华北科技学院和北京中矿宝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积极努力,6月9日,国家能源局出具了《关于同意山西宁宝煤炭地下气化有限公司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国能煤炭【2014】246号)。这是国家能源局同意建设的我国第一个煤炭地下气化示范项目。 项目一期日产粗煤气20万标方,二期规模为日产煤气100万标方。 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及初步设计说明书均由华北科技学院完成,由北京中矿科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中心提供专利技术支持。可研通过了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的专家评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重要数据由华北科技学院和北京中矿科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华北科技学院李文军博士多次前往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向司局领导汇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情况。该校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发工作获得了领导的高度重视。 山西宁武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我国掌握煤炭地下气化先进技术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地下气化的经济性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8日字体大小:【大中小】 以某实际项目为例: 1、生产规模 项目首期设计布置两个气化工作面,日产煤气10~20万 Nm3,生产的煤气平均热值约900~1600kcal/m3; 受首期资源量的限制(见图4),最多可建设6个气化工作面,最高日产气量为为30~60万Nm3,稳定产气周期约两年左右。 每个气化工作面(见图1)的最小宽度为70米左右,长度与煤层的赋存条件有关,但最长不应超过300米;长度短则生产周期短,长度大则操作压力增大,可能导致煤气的泄漏。 所以,只要可气化的煤炭资源足够,在当前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条件下,日产气规模达到300万Nm3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2、投资情况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矿井修复投资万元,测控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煤气净化、气化剂生产等投资约为1200万元。 扩建气化工作面的追加投资与实际的资源条件有关,一般不会超过300万元,甚至追加投资为零。 3、煤气成本 地下气化煤气的成本与气化资源的条件、采用的气化剂、产气规模等有关。

煤炭地下气化工艺

煤炭地下气化工艺

————————————————————————————————作者:————————————————————————————————日期: ?

煤炭地下气化工艺 煤炭地下气化——是一种直接把煤在地下气化的采煤方法。利用它可获得热能,电能或各种化学产品。 本采煤方法可解除矿井内的人员,矿工繁重的、不安全的劳动;可建立一个环保洁净的企业,这一工艺一百多年来吸引了多少研究工作者想把它会付诸于现实。 目前有关煤层地下气化发展前景的资料很多;但其作者对工技术的评价众说纷纭。 俄罗斯在煤层地下气化技术方面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在二个煤田;顺涅茨克、库兹巴斯和莫斯科近郊开始了实际工作。第一批试验是在地底下建立层状的气化炉、以获取动力气体的水蒸气。 在四十年代末在戈尔洛夫城、里希查城和杜拉城建成了第一批工业试验性的地下气化站。当时采用直井式和半直井式的气化方案,由于查明直井式方案有一系列原则缺点,所以后来就指定采用无井式方案。 通过实际研究表明,采用气流法能把原煤层气化。地下气化的过程由下列主要阶段组成: 从地表向煤层钻进垂直的、倾斜的和定向倾斜钻孔。 为了实现气化过程,将钻孔底端在煤层中贯通。 将煤层点燃使煤体气化: 无井式方案揭露煤层的实质就是在煤层上相隔一定距离钻进进气孔和出气孔。 气化过程中吹入的氧气与煤层的碳作用,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然后是氢;此外,在气体中还有其它可燃物质;甲烷,不定的碳氢化合物,硫氢化合物。 进、出气孔按一定的网格布置形成地下气化炉,在地表设有压送气化剂,例如“空气、富氧空气的管道和把气体输送到净化和冷却设施的管道以及相应的设备和厂房。 采用洗涤装置进行气体的净化,地下气化站可以同时或单独产生动力气体和进气体黔简单的气体方案是采用空气作为气化剂,其工艺示意图见图1。 所得气体的组成及热值取决于煤层埋藏的工艺条件、煤的质量、气化剂的成分以及气体净化程度。 当采用空气作用气化剂时,理论计算气体热值不会大于4.4MJ/m3(1050大卡/m3);由于水蒸气和煤的其它有机物质的参于气化过程。使热值达到4.6~5.0 MJ/m3(1100~1200大卡/m3);当采用富氧气化剂时(含65%的氧),热值可提高至6.7MJ/m3(1600大卡/m3);所以地下气化时所得到的是低值热气体。

煤炭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和发展趋势研究(1)

浅谈煤炭企业目前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萎缩,煤炭形势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并形成重大拐点,现就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如下: 一、目前现状之分析 由于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炭能源经济形势整体呈现持续低迷、市场需求疲软、煤价直线下滑、资金严重缺乏,煤企亏损面急剧扩大。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价格低位运行已成常态,行业面临生存危机,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煤价下行压力巨大。 “十二五”以来,我国煤炭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累计达到2.4万亿元,新增产能26亿吨,且有11亿吨的在建设项目,积累的大量产能将在“十三五”期间集中释放。2014年全国产煤40亿吨,净进口煤炭5.2亿吨,消费36.1亿吨,库存3.9亿吨。而消费方面由于国家大力化解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加大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强度,煤炭消费量将逐步下降,煤炭产能过剩矛盾将更加突出。短期内煤炭市场供求将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的态势,结构性

过剩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需求平稳与供应过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造成了煤价下行压力十分巨大,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 (二)行业生存压力巨大 一方面,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银行为规避风险,近年来除规模高效企业外,一般不予以融资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煤炭产业景气度持续下行,过去对煤炭采掘项目趋之若鹜的社会资金,对煤炭项目逐渐敬而远之,只抽资不注资,导致煤炭企业资金更加紧张,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受市场影响,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加,承兑汇票的比重不断上升。有些煤炭企业货款回收中银行承兑汇票比例超过70%。随着煤炭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各大银行纷纷下调煤矿信用等级,导致煤炭企业融资更加困难,银行断贷、债券发行受阻也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煤炭行业盈利前景不被看好,银行均要求上浮新增贷款利率5%~20%,企业财务成本不断上升。行业低迷对国内煤炭企业造成冲击较大,大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和现金获取能力显著下降,高负债率带来的财务费用的攀升将对企业利润空间形成进一步挤压,现金流的紧张将进一步推升企业外部融资需求,同时融资难度和成本也明显上升。财务费用大幅提升,继而导致负债率居高

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同名18249)

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同名18249)

平顶山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调查 姓名:陈璐班级:会计一班学号:100801011017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1.国内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煤炭消费量还将持续增加。考虑到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控制PM2.5 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明显下降。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限制粗放型经济对煤炭的不合理需求,降低煤炭消费增速,也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2015 年消费总量宜控制在39 亿吨左右。瓦斯、水害、地温、地压等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加严格,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东中部煤矿转产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难度大,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任务艰巨。 2.平顶山市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1).煤炭资源分布状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 辖二市、四县、四区。平顶山矿区的煤炭资源包括平顶山煤田、韩梁煤田、临汝煤田、禹州煤田的黄道矿和登封煤田的暴雨山矿区, 含煤面积1374km2, 总储8.39Gt(总吨位), 其中国家统配煤矿平煤集团开发区域的储量, 占全市总储量的86.53%。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平顶山矿区煤炭品种齐全, 煤质好, 开采技术条件优越, 又临近南方缺煤省份, 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 平顶山市原煤产量一直在河南省保持第一位。平顶山市开采的原煤除部分销往外地外, 主要用于发电、炼焦、建材、工业锅炉、取暖和民用 2010年1—12月我国原煤产量

比增长12.7%。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15亿吨,同比增长10.5%。2011年上半年全国煤炭销量完成17.1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08亿吨,同比增长13.6%。煤炭运量快速增加。上半年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完成11.1亿吨,同比增长13.2%。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8.3%。 二、对于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技术水平整体呈现参差不齐、相对较低的特点,中小型煤炭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但行业内的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属于中等偏下,而机械化程度也相对较低。根据煤炭“十一五”规划,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仅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4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采煤机械化程度则高达100%。我国尽管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已实现了国产采煤装备的大型化、系统化、现代化,主要煤矿区已基本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高效、安全生产,但从实践看,国产综采装备在整体可靠性、自动化程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采用传统的辅助运输方式,与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综采综掘的现代化系统很不匹配,存在用人多、效率低、事故率高、设备周转慢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近年来,世界煤炭行业技术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勘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大功率电牵引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煤炭地下气化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煤炭地下气化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煤炭地下气化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煤炭地下气化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煤炭地下气化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煤炭地下气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建议书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申请报告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环评报告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商业计划书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总论 第一节煤炭地下气化项目背景 一、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名称 二、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承办单位 三、煤炭地下气化项目主管部门 四、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