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B(含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B(含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B(含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澳门被占④雅克萨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

2.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

A.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进行环球航行

C. 进行殖民掠夺

D. 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路线与传统商道相比有何变化()

①欧洲贸易重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跨大西洋贸易活跃

③欧洲贸易重心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沿岸④玉米、马铃薯从亚洲传入美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你觉得以下选项中最有资格当选“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是()

A. 古埃及人

B. 古希腊人

C. 中国人

D. 古阿拉伯人5.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相互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没有到达印度洋的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②哥伦布③迪亚士④麦哲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

6.“1492年,他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古巴、海地等地,见到了欧洲人此前不知道的新大陆……”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 达·伽马到达印度

B.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C.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麦哲伦环球航行

7.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相互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没有到达印度洋的航海家有( )

①达·伽马②哥伦布③迪亚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8.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 郑和

B. 戚继光

C. 李时珍

D. 宋应星9.“西班牙向西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家的路线。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走”的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②哥伦布③迪亚士④麦哲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在欧洲某个时期,游记成了畅销书,水手变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海外探险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启蒙运动

D. 郑和下西洋11.“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一原因导致的结果是( )

A. 郑和扩大了海外贸易

B. 政府加大对远洋航行的资金投入

C. 郑和远洋航行的结束

D. 政府从民间征兵和掠夺财宝

12.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额可观的棉花,我认为不用带回西班牙,只要在这里就可以卖得很好,比如卖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从他的叙述中,你能够

得到的结论是()

A. 东西方贸易日渐频繁

B. 资本主义制度形成

C. 哥伦布追逐商业利润

D. 当地人用黄金做饰品

13.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是( )

A. 加速了美洲的开发

B. 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

C. 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

D. 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14.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比较的内容正确的有()

①华盛顿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②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革命和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都开启了本国的近代化航船

④哥伦布和郑和都为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15.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 )

A. 西班牙、葡萄牙

B. 意大利、葡萄牙

C. 荷兰、葡萄牙

D. 西班牙、意大利

16.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出海人数多

B. 船只数量多

C. 目的是扩大海外贸易

D.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7.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①玄奘西行促进了唐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③马可·波罗来华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18.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

B. 乙的航海规模大于甲的规模

C. 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

D. 都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19.“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副对联主要称颂的应该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 郑和下西洋

D.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20. 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不同点是( )

A. 得到统治者支持

B. 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 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材料二:“我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我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

请回答: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是经过哪条中西贸易要道、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2)中国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具体地说,“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所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3)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甚至来搞封建迷信,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相同

的科学技术却带来不同的命运,谈谈你对科技发明的看法。

(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又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四大发明,极大的提影响力和方便了人民的生活。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唐书·日本传》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谴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材料二: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往来,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出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三2001年2月27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传出一条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阿富汗内战期间,塔利班(信奉伊斯兰教)最高领袖下令摧毁全国所有的佛像,包括世界闻名的具有2000年历史的世界最高的石雕立式佛像--巴米扬大佛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隋唐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归纳出东西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有哪两种?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答案】C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发生于1405年—1433年;郑成功在1662年收复台湾;澳门于1553年开始被占;康熙帝于1685~1687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2.D

解析:【答案】D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点。新航路开辟主要是经济动机,故AC说的都是新航路开辟的目的。B首次环球航行是欧洲人麦哲伦,它也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可排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宣扬明朝国威,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力,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点。

3.A

解析:【答案】A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重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得大西洋沿岸贸易活动活跃。故①②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理解。

4.D

解析:【答案】D

【考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被誉为“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使者”。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了解。

5.B

解析:【答案】B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航海家的识记。考查学生清晰说出四条航线经过的海域,符合课标要求描述开辟新航路的路线图。哥伦布到了美洲,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这两人没有到达印度,故正确答案是B。

【点评】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的具体情况。

6.C

解析:【答案】C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哥伦布航海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古巴、海地”都位于美洲。印度位于亚洲,达·伽马要穿过大西洋和印度洋才能到达,不符合题意;“好望角”位于非洲,不符合题意;麦哲伦环球航行是穿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哥伦布航海的相关知识。

7.B

解析:【答案】B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目的地,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主要的航海家最终达到的目的地都不同。迪亚士最远到达的是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横渡的是大西洋,到达北美洲,二者没有到达印度洋。故选B。

【点评】了解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目的地,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地图,学会四位航海家经过的路线图,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

8.A

解析:【答案】A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戚继光是明末抗倭英雄,排除B;李时珍是晚明编成《本草纲目》的医学家,排除C;宋应星是晚明编成《天工开物》的科学家,排除D。郑和是明朝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正确的是A。

【点评】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9.C

解析:【答案】C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两位航海家是哥伦布与麦哲伦,他们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走,开辟新航路。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及航行的方向。

10.B

解析:【答案】B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航路开辟考点的掌握。从欧洲、游记、水手、海外探险这些词语中,可以判断出与航海有关,排除A、C。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的远航,不符合欧洲。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1.C

解析:【答案】C

【考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没有持续下去的原因。材料中可知,郑和下西洋花费巨大,劳民伤财,对国家无益,难以持续下去,最终导致郑和远洋航行结束。故选C。【点评】了解郑和下西洋没有持续下去的原因。

12.C

解析:【答案】C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航路开辟考点的理解。从黄金、宝石、珍珠、棉花、卖的很好、买到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可以看出跟了不航海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的指出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3.B

解析:【答案】B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加速美洲的开发、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都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与郑和下西洋无关;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是郑和下西洋的作用,与新航路开辟无关;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则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作用的理解。

14.D

解析:【答案】D

【考点】辛亥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土地改革,美国的诞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

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①表述粗我;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

15.A

解析:【答案】A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概况的了解。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到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麦哲伦及其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环球航行。由此可见,欧洲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答案A是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欧洲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区别航海家的时间、航海路线和目的地。

16.C

解析:【答案】C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郑和受到明成祖的派遣,先后七次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主要目的是政治动机,不是经济动机,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17.D

解析:【答案】D

【考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联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促进了唐朝与古代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①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所以②错误。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联系的了解。

18.C

解析:【答案】C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哥伦布航海与郑和下西洋的对比认识。图中甲路线是郑和下西洋,乙路线是哥伦布航海路线。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的开辟早半个多世纪,故A

排除;甲的航海规模远远大于乙的规模,B排除;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 排除。但是哥伦布航海和郑和下西洋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故正确答案是C。

【点评】知道哥伦布航海与郑和下西洋的异同点。

19.C

解析:【答案】C

【考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考点的掌握。对联中的张是指张骞,班是指班超,哥是指哥伦布,麦是指麦哲伦。该对联歌颂的人事是在这些人之间的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早于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C。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20.C

解析:【答案】C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对比。新航路的开辟的主要是经济动机,是寻找黄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原始的资本;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动因,是为宣扬明朝的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因此郑和下西洋不会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国王的支持,郑和下西洋得到了明成祖的支持,都使用了指南针,都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故ABD是两者的共同点,答案选择C。

【点评】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丝绸之路;阿拉伯人.

(2)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3)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科技发展的利用不当,有时又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等.

(4)中国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启示:我们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考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新航路开辟,人的发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是经过丝绸之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2)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指的是印刷术在欧洲改变了只有教士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为文艺复兴的出现了奠定了基础。“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指的是指南针对西欧的影响,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

成就了新航路开辟的史实,使他们发现了美洲和实现了环球航行,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科技发展的利用不当,有时又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等。

(4)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新四大发明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新四大发明是指中国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这告诉我们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中国新四大发明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无

-2018高中历史哥伦布航海文本

XX航海 哥伦布(Colombo, Cristoforo 约1451~ 1518),意大利航海家。生于 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 次出海远航(1492~ 1493,1493~ 1496,1498~ 1500,1502~ 1518)。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 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西班牙王室出于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并且企望联合“对基督教徒曾表示过极大好感”的元朝大汗(他们还不知道元朝已经灭亡)来夹攻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在这种背景下,哥伦布的计划得到了王室支持。王室于1492年4月17日与哥伦布签订协议,封哥伦布为他发现土地上的海军上将、总督和首席行政长官;在这些领土上出产或交换所得的一切金银、珠宝、香料等的十分之一归哥伦布,十分之九上交西班牙王室。 这一年的8 月3 日,星期五的清晨,由哥伦布指挥的三艘卡拉维尔船于巴罗士港顺风启航,国王交给哥伦布一封递交中国“元朝”大汗的信函。 三艘船的大小各不相同,都装有大炮和六个月的粮食以及准备与未开化地区土著们做交易的用品。哥伦布任船长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米,甲板长18米,有三根桅杆,都备有角帆。第二艘为“平特号”,重90 吨,速度快,船体只为旗舰的一半,船长是马丁?宾森。第三艘是“宁雅号”,重60 吨,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宾森兄弟不仅是有经验的水手,而且是这次航海探险的投资者,探险能否成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 当时召募水手的工作是很困难的。探险队员中有不少是哥伦布的朋友、佣人,也有好奇的官员们,还有相当一部分船员则是以这次航海为条件而受到特赦的犯人。这样整个船队才凑成了88人。 9月6日,哥伦布的船队驶过加纳利群岛,进入了当时海图没有记载的大西洋海域。哥伦布根据《马可?波罗游记》的叙述,断定沿北纬二十九度线航行就会到达离中国海岸约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本课主题: 探究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的不同发展道路的深层次因素。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 “历史学家的讨论”意在提出问题,并提供了基本的、初步的材料,同时提供了比较分析的角度,如目的、规模、航海技术、影响。 “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要求,从收集的材料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它主要考查学生收集材料、提炼材料的能力,侧重点在于学生对“事实”的把握。 “动脑想一想”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看学生能否从材料中提炼出有关观点,侧重点在于学生对“观点”的把握。 “大家议一议”则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把握“事实”“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探究。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材料说明一定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评价。 本课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并不是以扩充和延伸知识面,探讨为什么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这些问题为主;而是希望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和中国落后的根源,并通过这种对比最终揭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因。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结合当时人类社会形态大转变的时代背景。本课的总体设计是在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中国近代苦难史与当今改革开放新时代进行对比,从中华民族盛衰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弘扬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励学生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知识建构: 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 →→→(提出问题)(搜集分析)(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课程标准: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列举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要求: 1、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不同道路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增强民族紧迫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过程 案例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492年,10月21日,星期日。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任何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 这座岛屿比其他的岛屿更加美丽富饶。到处是高大茂盛的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荫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整个世界就像四月的安塔露西亚一样青翠欲滴。鸟儿歌声动听,让人不忍离去,成群的鹨鹉连天空都能遮没。这里的鸟类和我们国家的鸟类看起来极其不同,还有上千种不同的树木,树上长满果实,香味使人垂涎欲滴。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的标本。在湖周围视察时,我们发现了一条蛇,它逃到了水里,我们一直跟着它,因为水不深,最后用长矛把它捉住了。这条蛇有七指长,我估计这一带还有很多这样的蛇。我还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十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译者注)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很值钱。 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1里格约合4.8公里——译者注)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他们留下的任何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迸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那些印第安人称这个岛为寇芭岛,说那里有很多大船和海员。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这个岛也很大。 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查,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 173.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2.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能力目标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5.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6.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中华文明衰弱的原因。 (二)知识目标 7.知道郑和下西洋到达的主要地方,最远到达哪里;知道哥伦布航海到达的主要地方。 8.了解西方航海的背景和目的和郑和下西洋的一些相关内容。 二、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大家肯定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和航海密切相关的。说道航海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个哥伦布,他航海发现了新大陆;而我们中国也有个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故事我们也是人人皆知。但是我们很可能都没有把他们两个联系起来,今天我们就把他们两个人放在一起,看看在航海的背后有没有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展示课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新课教学: 【大家出主意】 但是首先要请大家来帮老师来拿个主意。 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 学生:有两种选择: 1、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 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提问:内尔森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呢? 学生齐答:第二种。【内尔森的选择】 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思考):从内尔森的事例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 学生: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大量的黄金、白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程标准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6、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

论) 二、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 有两种选择: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 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 3、内尔森的选择: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4、思考:从内尔森的例子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A comparative teaching plan of Zheng He's vo yages to the West and Columbus' voyages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程标准 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 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6、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 二、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

哥伦布的四次航行

(六)历史问题注释 第一次航行(1492~1493)。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携带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3艘船、船员90人,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启航,经加那利群岛西驶,历尽艰险,终于在10月12日发现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阿尼岛(即今华特林岛。当时哥伦布把这个岛定名为圣萨瓦尔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着发现古巴的东北海岸。继转东航,又发现海地岛,并称之为“埃斯帕尼奥拉”意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岛寻找黄金,筑纳维达德堡,派人驻守,旋即返航。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二次航行(1493~1496)。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怀着在新发现地区殖民和寻找黄金的目的,率领约1500人分乘17艘船只,满载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从加的斯出发,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发现多米尼加岛,接着又发现瓜德罗普岛和波多黎各等岛,然后驶抵海地岛。因纳维达德堡已为当地印第安人夷平,于是另筑伊莎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课以黄金重税,或被驱使到金矿从事奴隶劳动,有的被捕捉运回欧洲贩卖。1496年,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其弟弟留在海地岛,另建圣多明各城作为西班牙新的殖民据点。 第三次航行(1498~1500)。1498年5月30日,哥伦布率领由6艘船只和200人组成的船队,分两组从圣卢卡尔启锚,3只船直驶海地岛,另3只船由哥伦布本人率领,经佛得角群岛向西航行,于8月1日发现特立尼达岛。8月5日在委内瑞拉帕里亚半岛登陆,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陆。8月31日返回圣多明各。海地岛西班牙人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他实行委托监护制进行安抚,仍不能稳定局势。1500年9月,哥伦布连同他的两个弟弟被强行押回西班牙。哥伦布后虽获释,却失去统辖其所发现土地的权力。 第四次航行(1502~1504)。1502年5月9日,哥伦布率领4艘船只和约150人从加的斯出发,企图在古巴和帕里亚半岛之间的海面上尽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1502年6月15日,发现马提尼克岛,然后沿海地岛南海岸西行,过牙买加向中美洲进发,再沿洪都拉斯南驶,越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最后抵巴拿马的达连湾。因无西行航道,只得于1503年6月折回牙买加岛,经圣多明各于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圣卢卡尔。他请求西班牙国王给予他应得的财富和统治新大陆权力,未能如愿。1506年5月20日,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巴利亚多利德。直到去世时哥伦布还以为他发现的陆地是印度。 哥伦布处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瓦解的转变时期,他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光明中学林文婷 一、教学对象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是为八年级一班的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比较的两个内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前面几节课的教学中都已经分别详细涉及到,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都已经学习过的两个内容”的前提下,把有相同之处、但是是分开学习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应该是非常容易理解并获得提高的。通过比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拓宽知识的广度,拓深知识的深度,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包括的两个内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都是前几节课已经学过的。 这一节课包括:

1.两个船队航海的时间、航线、规模、目的。(学生容易掌握且必须掌握。) 2.两个船队航海的结果与影响。(内容较深,但学生必须掌握。) 3.通过对两个船队的比较,分析“应该是谁最先发现美洲大陆”。(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点出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4.学以致用:当我们面对中国再次崛起的机遇时,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这一部分是对整节课所学内容的升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方面,学生都是比较欠缺的。)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4.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5.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标解读】:课标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教材简析】: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航海的规模、动机、影响组成。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信息。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2、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策略】: 教: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阅读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激趣导入:出示海上功夫大比拼“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让我们来比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学生活动(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第53页表格 (表格用意: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二) 1、讨论题: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2、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可简单解释: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科学与哥伦布航海(上)

科学与哥伦布航海(上) 位著名学者提出令人瞩目的证明:哥伦布新大陆的 发现,很可能推动了西方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当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于1492 年开始他横跨大西洋的历史性航程的时候,现代科学还没有产生。在哥伦布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有6000 岁,太阳绕着地球转,铅不知怎么就会经过像已知的炼金术那样的神秘过程被变成黄金。关于天体的特征、疾病的起因,关于人体怎样进化的,或者说它是怎样做功的他们全都一无所知。还在15 世纪初,尽管科学知识还处于蒙昧状态,但欧亚大陆两端的两个不同的国家就已从事着大规模的探险计划,那个时代的探险,其难度就像我们今天的登月。 个国家是中国,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 有8000 万人口。在技术上,它是最先进的国家,并且有着最错综复杂的社会。早在1492 年以前很长时间,发明了磁罗盘、火药和印刷术。相比这下,欧洲还很弱小, 很贫穷,尚未开化。 15 世纪初,中国派遣船队交叉往返于印度洋,并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远东其他地方建立起统治地位,中国人的影响西达红海和中东的穆斯林权力中心。然而,当时的中国人失去了探险的兴趣,并且停止了探险。

15 世纪末,葡萄牙也从事了探险活动。它是个很小的国 家,人口只有中国的1%,技术上落后得多尽管如此,葡 萄牙却以其果敢给全世界上了永远难忘的一课。葡萄牙的船 只一艘接一艘驶入非洲海岸,没有像中国那样,它没有失去 兴趣。正是葡萄牙,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海外帝国。中国没有 到达葡萄牙,而葡萄牙却到达了中国、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亚。 为什么小小的葡萄牙取得了成功,而强大的中国反倒失 败了?首先,中国人过分看重自己的权力、成就和香料、丝 绸、财富。世界其余地区没有中国人想要的或需要的任何东 西了,所以,中国人觉得没有必要派出船队去那些毫无用处 的不毛之地进行探险。 另一方面,自从11 世纪和12 世纪十字军东征起,当欧 洲的骑士们到巴勒斯坦冒险,从穆斯林手中夺取这块圣地的时候,欧洲人就一直意识到他们落后于东方文明多远。他们疯狂地想要得到只能从东方得到白糖、香料、绫罗绸缎、黄金、象牙。因此,葡萄牙人和其他欧洲人不可能停止探险。 而且,具有自卑意识的欧洲人以惊人的毅力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当磁罗盘、火药和印刷术知识从东方传到欧洲的时候,欧洲人发展了这些技术,使之远远超过沾沾自喜的中国人所认为的它可能达到的程度。落后的欧洲人终于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和能力有效地工作,并最终导致现代科学的发展。

最新-2018高中历史 哥伦布航海文本

xx航海 哥伦布(Colombo,Cristoforo 约1451~1518),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18)。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西班牙王室出于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并且企望联合“对基督教徒曾表示过极大好感”的元朝大汗(他们还不知道元朝已经灭亡)来夹攻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在这种背景下,哥伦布的计划得到了王室支持。王室于1492年4月17日与哥伦布签订协议,封哥伦布为他发现土地上的海军上将、总督和首席行政长官;在这些领土上出产或交换所得的一切金银、珠宝、香料等的十分之一归哥伦布,十分之九上交西班牙王室。 这一年的8月3日,星期五的清晨,由哥伦布指挥的三艘卡拉维尔船于巴罗士港顺风启航,国王交给哥伦布一封递交中国“元朝”大汗的信函。 三艘船的大小各不相同,都装有大炮和六个月的粮食以及准备与未开化地区土著们做交易的用品。哥伦布任船长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米,甲板长18米,有三根桅杆,都备有角帆。第二艘为“平特号”,重90吨,速度快,船体只为旗舰的一半,船长是马丁?宾森。第三艘是“宁雅号”,重60吨,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宾森兄弟不仅是有经验的水手,而且是这次航海探险的投资者,探险能否成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 当时召募水手的工作是很困难的。探险队员中有不少是哥伦布的朋友、佣人,也有好奇的官员们,还有相当一部分船员则是以这次航海为条件而受到特赦的犯人。这样整个船队才凑成了88人。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 2.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 难点: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与学的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明朝时期航海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当时的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而西方各国在哥伦布和麦哲伦“地理大发现”后迅速向全球扩张。欧洲紧紧抓住这次机遇,第一次领先于东方。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师生合作突破重难点 师:今天我们就从三个方面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首先我们从规模来看,请同学们阅读书本52页,完成53页的表格 活动一: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 200多艘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 船只数量 艘 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长24.5米,宽6米船只大小 牲畜、农具、种子、粮食携带的货物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 布、铁器等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27800人最多一次1000多人随行人员的数量师:那再请同学们分析图6-34和图6-5,比较一下两者的航海所经地区 生:郑和下西洋途经的主要地点: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哥伦布航海途经的主要地点: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终到达美洲。 师:所以两者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路线长 师:那我们再对比两者的目的,同学们呢阅读书本和老师给鱼的资料,分析两者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B(含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澳门被占④雅克萨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 2.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 A.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进行环球航行 C. 进行殖民掠夺 D. 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路线与传统商道相比有何变化() ①欧洲贸易重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跨大西洋贸易活跃 ③欧洲贸易重心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沿岸④玉米、马铃薯从亚洲传入美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你觉得以下选项中最有资格当选“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是() A. 古埃及人 B. 古希腊人 C. 中国人 D. 古阿拉伯人5.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相互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没有到达印度洋的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②哥伦布③迪亚士④麦哲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 6.“1492年,他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古巴、海地等地,见到了欧洲人此前不知道的新大陆……”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 达·伽马到达印度 B.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C.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麦哲伦环球航行 7.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相互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没有到达印度洋的航海家有( ) ①达·伽马②哥伦布③迪亚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8.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 郑和 B. 戚继光 C. 李时珍 D. 宋应星9.“西班牙向西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家的路线。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走”的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②哥伦布③迪亚士④麦哲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在欧洲某个时期,游记成了畅销书,水手变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海外探险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启蒙运动 D. 郑和下西洋11.“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一原因导致的结果是( ) A. 郑和扩大了海外贸易 B. 政府加大对远洋航行的资金投入 C. 郑和远洋航行的结束 D. 政府从民间征兵和掠夺财宝 12.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额可观的棉花,我认为不用带回西班牙,只要在这里就可以卖得很好,比如卖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从他的叙述中,你能够

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摘要:当世界的脚步走到21世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总体,陆地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开采到了瓶颈,本国市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类再一次把目光瞄向大海,不止是发达国家,而是扩展到全人类,海洋文明影响着新世纪的进程,而海洋文明起步于十六七世纪,西方东方都有,一个是以西班牙为中心,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但结果又怎样,我们回顾历史,思考现在。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海洋文明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之间,有相同点,同样也有区别。为了借古鉴今,在此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 一时代背景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做为明政府为了能提高自己国家的威望与压制海外倭寇,派遣郑和下西洋,游走各个国家,进行商品交易,友好交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工业得到大程度发展。并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者希望能开辟新的市场,有更多的资源得以利用。并且产生了日后的殖民地。两者行为在历史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当时不能否认就当时对其主体带了有利与不利之分别。在历史上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的时候。他的舰队规模很大,主舰尤其壮观浩大,带了2万多人在船上。朱棣最初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顺便做点贸易,宣扬大明国威,促进国际友好关系。后来几次下西洋主要就是做贸易和促进国际关系了吧。郑和没有让朱棣失望,他所到之处,

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这也与他这支队伍的亲和友好分不开,郑和本身就是一个很了不起有头脑有谋略的人。 而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则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有个技术的支持及资本主义者渴望对市场进行开辟,寻找新的大市场及原材料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从侧面看,开辟新航路反射出当时欧洲的航海领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地步,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也为西班牙、葡萄牙、英法等国后来到世界各地开辟殖民地提供了条件。而这些国家利用好的航海工具,先进的武器轰开各个国家的大门进行殖民统治后,在新的地盘上这些侵略国也有人到这里,传教士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新殖民地上开教堂进行传教,也加快推进了教会向世界性的发展。 二两者产生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在当地的所为得到了当地国家的肯定和赞扬,也使得东南亚很多小国都心甘臣服于大明的强盛天威之下,他们都纷纷像大明朝进贡,派使者来交流学习,可谓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重大,不仅在航海方面开创了很多新的航线,也对于宣扬大明朝的强盛友好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影响深远。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了变化,将原本分散的世界连成了整体,有利于资本经济的原始积累而郑和下西洋。是去宣扬中国之伟大,哥伦布是寻找香料和黄金。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规模宏大的郑和下西洋盛举,对当时东方亚非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外交通史上,郑和“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持续28年的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旧体制,严重危及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于是为明代封建统治者斥为弊政,从此把海禁定为国策,从而使中国由开海开放的盛期迅速转为禁海闭关的衰期,导致中国日趋衰落。而比东方郑和几乎晚近一个世纪的西方的哥伦布,自他作大西洋航海探险发现美洲后,却导致地球大发现,接着西方行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学习比较我们能发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又有几点实质上的差异。 一、厚往薄来与东方金梦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同为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是两者的目的却大相径庭,反映了中西文化传统的固有差异。郑和下西洋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执行着“厚往薄来”的既定方针,并贯彻于郑和下西洋的始终,这也是反映我中华泱泱大国胸怀的一个侧面,只是在明代推行的朝贡贸易中反映得更为淋漓尽致。 可是哥伦布的航海探险的目的却适得其反,与其它西方探险家一

样,他们离乡背井,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航海探险的目的何在?无非是为了一个“钱”字。而西欧各国不惜代价资助探险海运,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这与西方国家自古以来的重商传统一脉相承。 哥伦布探险队自登上第一个美洲海岛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黄金。当他们在海地岛上发现了黄金后,起初还用玻璃和玻璃制品等不值钱的东西,以交换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不久当发现原始的印第安人缺乏抵抗能力时,竟然把印第安人的一切掠为已有。 二、和平亲善与殖民扩张 郑和下西洋前后28年,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郑和频频出使西洋各国,与他们保持了和平、亲善的国家关系。通过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郑和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郑和船队打破了海道阻隔的障碍,增进了中国亚非各国的了解,加深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对于东南亚各国,过去为了各自的利益,以强欺弱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郑和均能以一位中国回族外交家的风度进行外交斡旋,利用强大的中华民族的一种无形的威慑力量,折强扶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这一地区的稳定的国家关系。 那么,哥伦布及其探险队的所作所为却又如何呢?哥伦布第一次西航回到西班牙后,受哥伦布有关新大陆黄金遍地的宣传所倾倒,人们视哥伦布为凯旋英雄,但是第二次远航船队的装备也与第一次大不相同。这次航行主要目的已经不是为了探险,而是一次军事殖民行动。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导学稿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主备 : 审核: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情况,掌握其异同点。 2、能力目标:学会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史论结合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兴起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2、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及对历史的巨大影响 三、【课前预习导学】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相同点(比较一) 史料一: 人物史料1 结论(条件相同) 郑和课本P45末节郑和下西洋船队由宝船等百余艘, 有航海技术人员、翻译,配备航海图、罗盘针。 两者都具备了远航的条件: 人才: 技术: 知识: 哥伦布 课本P19资料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史料二: 人物史料2 结论(作用相同) 郑和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两者都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 。 哥伦布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四、【课堂导学】 学习方法:史论结合史――历史事实;论――历史观点、历史教训、历史影响 例:秦始皇焚书坑儒(史实)秦始皇是个暴君(史论) 秦始皇统一中国(史实)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劳巨大(史论) 今天我们要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史实,从中得出一些历史结论、历史观点。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点(比较二) 史料三: 人物史料3 结论(时间不同) 郑和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远航早 。 哥伦布时间:1492-1502年 史料四: 人物史料4 结论(不同) 郑和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 哥伦布寻找东方的黄金、香料哥伦布: 史料五: 授课时间课时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五单元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罗湖中学肖仕扬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主要内容: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 “历史学家的讨论”意在提出问题,并提供了基本的、初步的材料,同时提供了比较分析的角度,如目的、规模、航海技术、影响。 “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要求,从收集的材料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它主要考查学生收集材料、提炼材料的能力,侧重点在于学生对“事实”的把握。 “动脑想一想”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看学生能否从材料中提炼出有关观点,侧重点在于学生对“观点”的把握。 “大家议一议”则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把握“事实”“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探究。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材料说明一定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评价。 (二)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哥伦布航海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郑和下西洋命运的背后更是隐含了中国历史命运兴衰的征兆。同时,本课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以扩充和延伸知识面;而是希望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和中国落后的根源,并通过这种对比最终揭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因。 (三)本课的设计思想:在对本课的主要内容及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本课作了如下构思:在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中国近代苦难史与当今改革开放新时代进行对比,从中华民族盛衰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宏扬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励学生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 2.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 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哥伦布航海与郑和航海的十四个不同

哥伦布航海与郑和航海的十四个不同 哥伦布航海与郑和航海的十四个不同 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是从欧亚大陆两端——远东和远西——几乎大致同时向海洋大进军,从而造成了16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中最为伟大的是郑和七次下西洋和哥伦布四次西航到美洲。在当时他的航海绝对是空前的,以至于在后来的相当长时期内无人能超越其上。所以说,郑和的航海活动在当时达到了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增进了亚非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丰富了中国人民对海外的地理知识,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贸易发展。但这两位举世闻名的航海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远航的目的和性质,规模和影响各不相同。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价值历史意义毫无疑问是伟大之至的。这些都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世界航海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和正和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哥伦布的航海活动要比郑和晚了87年,把这两位航海家做一番比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彼此的差距和共同点。比较是快乐的,但有时也是痛苦的。 1、两者航海目标不同:哥伦布的航行是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品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东方的香料和金

银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而郑和航行却是在另一种历史背景下进行的,郑和在成宣时期30 年间曾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与富足,但关键在于这些活动的动力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郑和远航本质上看是为了强化和巩固明初中央集权统治,出使他国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南洋海道的畅通,“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与所到国家恢复和发展政治上的藩属关系,以重新确立海外册封制度,恢复洪武初年诸藩朝贡的盛况,旨在通好他国,怀柔远人,遂赏封建帝王“君主天下”、“御临万方”的虚荣心。下西洋郑和航海的壮举尽管规模空前,但在方式上仍然是秦皇汉武的封建王权顶峰的威力显示。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说宋朝总体上属于一个外向开放型的朝代,那么明朝则是一个内向封闭型的朝代。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新政权,实行安内平党和海禁政策(包括严禁私商出泊),即关起门来巩固政权。他去世前,看到儿 辈互相争权,便把权力交给了忠厚老实的惠帝,找了个借口,把最强干的朱棣远远发落。惠帝当政,一切都按太祖朱元璋的既定方针办事。四年后,朱棣发难,取代了惠帝,登基当了成祖。明成祖朱棣一上台就改变了朱元璋的平内和闭门锁国的方针,转而实行富国强兵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其代表就是打开海禁,鼓励私商,责令郑和组织了庞大的下西洋活动。打开海禁和郑和航海大大刺激了当时的科学技术、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