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软件工程专业考试大纲

附软件工程专业考试大纲
附软件工程专业考试大纲

《专业综合一》考试大纲

《C语言程序设计》

一、基本要求

1. 熟悉 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

2.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 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能阅读简单的程序。

4. 在 Visual C++6. 0集成环境下,能够编写简单的 C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C语言程序的结构

1. 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 头文件、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以及程序中的注释。

3. 源程序的书写格式。

4. 运行C程序的步骤与方法。

(二)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1. C的数据类型分类,及其基本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

2. 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

3. 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4. 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三)基本语句

1. 表达式语句,复合语句。

2. 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正确输入数据并正确设计输出格式。

(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 用 if 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 用 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 选择结构的嵌套。

(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 for循环结构。

2. while和 do-while循环结构。

3. continue语句和 break语句。

4. 循环的嵌套。

(六)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 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2. 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七)函数

1. 函数的定义方法。

2. 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3. 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值的传递。

4. 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5.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6. 变量的存储类别(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八)指针

1. 地址与指针变量的概念,地址运算符与间址运算符。

2. 一维、二维数组和字符串的地址以及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

结构体的指针变量的定义。通过指针引用以上各类型数据。

3. 用指针作函数参数。

4. 返回地址值的函数。

5. 指针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

(九)结构体与共同体

1. 用typedef 说明一个新类型。

2. 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和成员的引用。

3. 通过结构体构成链表,单向链表的建立,结点数据的输出、删除与插入。

(十)文件操作

1. 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

2.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fclose)。

3. 文件的读写(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write,fprintf,fscanf函数的应用)。

三、参考教材

《C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2)掌握线性结构的特点及存储方式,能结合实际问题恰当运用;

(3)掌握树型结构的特点及存储方式,能结合实际问题恰当运用;

(4)掌握图型结构的特点及存储方式,能结合实际问题恰当运用;

(5)能依据数据序列特点,选定高效查找的方法,并熟练地评价算法优劣;

(6)能依据数据序列特点,选定高效排序的方法,并熟练地评价算法优劣。

二、考试内容

第1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1. 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结构的定义;

2. 数据的逻辑结构:比例关系、二元组表示、示意图;

3. 数据的存储结构;

4. 算法的描述与分析;

5. 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计算。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数据结构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 掌握数据结构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和术语;

3.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4. 了解算法及其效率的度量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数据元素(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项(数据的最小单位)、数据结构的定义;

2.数据的三种逻辑结构(线性、树形和图形):比例关系、二元组表示、示意图;

3. 数据的两种存储结构(顺序和链式);

4. 算法的五个特性以及与程序的关系;

5. 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简单计算方法: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第2章线性表

(一)课程内容

1. 线性表的基本知识;

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实现;

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实现。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 理解线性表的定义;

2. 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单链表的表示和实现;

3. 了解线性表的双链表和循环链表的表示和实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线性表顺序存储的表示和实现算法;

2. 线性表单链表的表示和实现算法。

第3章栈和队列

(一)课程内容

1. 栈的基本知识和存储实现;

2. 栈的具体应用举例;

3. 队列的基本知识和存储实现;

4. 队列的具体应用举例。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 熟练掌握栈的表示和实现;

2. 了解栈的实际应用;

3. 熟练掌握队列的表示和实现;

4. 了解队列的实际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栈的定义、特点;

2. 进栈出栈序列;

3. 顺序栈的表示和实现算法;

4. 链栈的表示和实现:只要求考核相关知识点;

5. 将中缀表达式转化为后缀表达式、后缀表达式求值:只要求考核解题方法和求解结果,不要求算法;

6. 队列的定义、特点;

7. 进队出队序列;

8. 循环队列顺序存储的表示和实现算法;

9. 链队的表示和实现:只要求考核相关知识点,不要求算法。

第4章串

不列入考试大纲!不考核!

第5章递归

(一)课程内容

1. 递归的定义;

2. 递归的过程;

3. 递归与栈的关系;

4. 简单问题的递归实现。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 理解掌握递归的定义;

2. 理解递归的过程;

3. 了解递归与栈的关系;

4. 掌握简单问题的递归实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递归问题的实现设计方法:递归体和递归出口;

2. 递归过程的两个阶段:回推和递推;

3. 几个简单问题的递归公式:n个数求和(求积)、一维数组的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值)。

第6章数组和广义表

(一)课程内容

1. 数组的基本知识及顺序存储;

2. 各种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3.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和存储方法;

4. 广义表的相关知识和存储方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 熟练掌握数组类型定义和表示方式、存储计算公式;

2. 掌握各种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3. 熟练掌握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和存储方法;

4. 熟练掌握广义表的相关知识和存储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数组类型定义和表示方式、存储计算公式;

2. 各种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对称矩阵、三角矩阵、三对角矩阵的存储公式;

3.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和存储方法:顺序三元表、伪地址表、带行向量的链式存储、十字链表(只要求考核相关知识点);

4. 广义表的相关知识和存储方法:长度、深度、图形表示、表头表尾、两种存储方式(会画示意图),只要求考核相关知识点,不要求算法。

第7章树和二叉树

(一)课程内容

1. 树的定义、逻辑表示方法及基本概念、性质;

2. 树的各种存储结构;

3. 树的遍历;

4. 二叉树的定义及性质;

5. 二叉树的存储实现;

6. 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构造;

7. 树、森林与二叉树之间的相互转换;

8. 线索二叉树;

9. 哈夫曼树的构造及编码。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树的定义、基本概念;

2. 掌握树的逻辑表示方法及性质;

3. 掌握树的存储结构;

4. 掌握树的遍历;

5. 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实现;

6. 熟练掌握二叉树的遍历及递归算法;

8. 熟练掌握树、森林与二叉树之间的相互转换;

9. 掌握线索二叉树的方法;

10. 熟练掌握哈夫曼树的构造及编码。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树的逻辑表示方法、性质、存储及遍历;

2. 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实现;

3. 二叉树的遍历及递归算法:只要求考核递归算法;

4. 二叉树的构造: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5. 树、森林与二叉树之间的相互转换: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6. 二叉树的线索化: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7. 哈夫曼树的构造及编码: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第8章图

(一)课程内容

1. 图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2. 图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遍历;

3. 构造最小生成树的方法;

4. 求最短路径的方法;

5. 求拓扑排序的方法;

6. 求关键路径的方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图的定义及表示;

2. 掌握图的存储结构及遍历、生成树;

3. 熟练掌握构造最小生成树的方法;

5. 熟练掌握拓扑排序的求法;

6. 熟练掌握关键路径的求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图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及其遍历(深度、广度)、遍历生成树: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基于深度、广度遍历的算法会读会用能写出遍历序列;

2. 构造最小生成树的方法: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3. 最短路径的求法: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4. 拓扑排序的求法: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5. 关键路径的求法: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第9章查找

(一)课程内容

1. 查找的基本概念以及ASL;

2. 各种静态查找算法;

3. 基于二叉查找树的动态查找算法;

4. 基于散列表的动态查找算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 熟练掌握顺序查找的方法、算法以及ASL成功和ASL不成功;

2. 熟练掌握折半查找的方法、算法以及ASL成功和ASL不成功,会画折半查找的判定树;

3. 理解分块查找的方法、最佳分块方案;

4. 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方法及查找过程以及ASL成功和ASL不成功;

5. 熟练掌握散列表的建表方法及其查找过程、ASL成功和ASL

不成功: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拉链法解决冲突。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顺序查找的方法、算法以及ASL成功和ASL不成功;

2. 折半查找的方法、算法以及ASL成功和ASL不成功,会画折半查找的判定树;

3. 分块查找的方法、最佳分块方案;

4. 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方法及查找过程以及ASL成功和ASL不成功;

5. 散列表的建表方法及其查找过程、ASL成功和ASL不成功: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拉链法解决冲突。

第10章内排序

(一)课程内容

1. 排序的基本概念;

2.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3. 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4. 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5. 二路归并排序。

6. 基数排序。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各种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特点;

2. 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排序过程;

3. 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性能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各种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特点: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

求算法;

2. 各种排序方法的排序过程:只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求算法;

3. 各种排序方法的性能比较:只要求考核相关知识点,不要求应用算法设计。

三、参考教材

《数据结构教程(第4版)》,李春葆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专业综合二》考试大纲

《操作系统》

一、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操作系统对各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各部分程序之间的关系后,才能真正掌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

(一)课程内容

1.计算机系统。

2.操作系统。

3.操作系统的类型。

4.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

5.操作系统的功能。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系统调用的作用。

重点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系统调用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计算机系统,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1.2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2.操作系统,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1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2.2操作系统做些什么工作。

3.操作系统类型,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操作系统的类型。

3.2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

4.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操作系统为什么要提供“系统调用”。

4.2什么是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CPU的运行状态:目态和管态。

5.操作系统的功能,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看,操作系统由哪些功能部分组成。

第2章处理器管理

(一)课程内容

1.多道程序设计。

2.进程的概念。

3.进程控制块。

4.进程队列。

5.进程调度。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多道程序设计是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效率的;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进程的基本状态以及状态变化;进程调度算法;作业的基本状态及状态变化;作业调度算法。

重点是:多道程序设计,进程,进程调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多道程序设计,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程序的并行执行能发挥处理器与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

1.2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

1.3多道程序设计为什么能提高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2.进程的概念,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进程的定义。

2.2为什么要引人“进程”。

2.3进程与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2.4进程的基本状态及状态变化。

3.进程控制块,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进程控制块的作用和基本内容。

3.2进程是由程序、数据集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3.3进程的创建与撤消。

4.进程队列,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1进程队列可用进程控制块来链接。

4.2进程有哪些基本队列。

5.进程调度,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5.1进程调度算法。

5.2进程调度的时机。

6.作业调度,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6.1作业与作业管理。

6.2作业调度算法。

第3章存储管理

(一)课程内容

1.重定位。

2.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

3.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4.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5.页式存储管理。

6.段式存储管理。

7.虚拟存储管理。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明确存储管理的职能是对主存储器中的用户区域进行管理;理解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如何实现存储保护、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去配;比较各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怎样实现虚拟存储器。

重点是:各种管理方式下的地址转换;可变分区方式的主存分配算法以及移动技术;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以及页面调度算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重定位,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区分逻辑地址与绝对地址。

1.2重定位(地址转换)的方式。

1.3动态重定位的硬件支撑。

2.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存储空间的分配。

2.2如何实现存储保护。

3.固定分区存储管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原理。

3.2如何实现存储保护。

4.可变分区存储管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1可变分区是如何划分主存区域的。

4.2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是如何实现主存分配和去配的。

4.3常用的分配算法:最先适应算法;最优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

4.4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以及地址转换的实现。

4.5如何利用移动技术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5.页式存储管理,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5.1如何进行分页和主存的分块。

5.2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时作业信息可按页分散存放。

5.3页表的构造以及怎样利用页表进行地址转换。

5.4页式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6.段式存储管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6.1程序的分段。

6.2段式存储空间的分配。

6.3段表及地址转换。

7.虚拟存储管理,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7.1什么是虚拟存储器。

7.2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

7.3页面调度及其调度算法。

第4章设备管理

(一)课程内容

1.外围设备的分配。

2.磁盘的移臂调度。

3.I/O控制方式。

4.虚拟设备。

5.中断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中,要把有限的外围设备尽可能地供多用户共享。因此,要求理解计算机系统是怎样实现设备的分配、调度以及提供虚拟设备的。

重点是:设备的分配;磁盘的移臂调度;SPOOL系统的实现思想。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外围设备的分配,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独占设备与共享设备。

1.2设备的绝对号与相对号。

1.3独占设备的分配。

1.4“设备独立性”的含义。

2.磁盘的移臂调度,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访问磁盘时必须给出: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

2.2访问磁盘所花的时间:寻找时间、延迟时间、传送时间。

2.3磁盘的移臂调度算法。

3.I/O控制方式,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1I/O控制的四种方式。

3.2通道、通道命令、通道程序。

3.3通道的类型。

4.虚拟设备,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1脱机外围设备操作。

4.2实现联机同时外围设备操作(SPOOL系统)的目的。

4.3SPOOL系统由“预输入程序”、“井管理程序”和“缓输出程序”三部分组成。

4.4SPOOL系统为什么能提高独占设备的利用率和缩短作业的执行时间。

5.中断,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5.1中断的定义和类型。

5.2中断处理的过程。

第5章文件管理

(一)课程内容

1.文件和文件系统。

2.文件的存储介质。

3.文件的组织。

4.存储空间的管理。

5.文件目录。

6.文件的保护和保密。

7.文件的使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操作系统是怎样为用户提供文件的“按名存取”功能;怎样管理用户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操作系统要求用户怎样使用文件。

重点是:文件结构、存储介质与存取方法之间的关系;文件目录结构;基本的文件操作及其使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文件和文件系统,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文件的定义和分类。

1.2文件系统的功能。

2.文件的存储介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1文件的存储介质:磁带、磁盘。

2.2存储介质的分块。

3.文件的组织,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3.1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

3.2逻辑文件的类型: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

3.3文件的存储结构:顺序文件、链接文件、索引文件。

3.4记录的成组与分解。

4.存储空间的管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怎样用“位示图”实现存储空间的分配。

4.2UNIX系统的空闲块成组链接。

5.文件目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5.1目录项的主要内容。

5.2一级目录结构不允许文件重名。

5.3二级或树形目录结构的必要性。

5.4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6.文件的保护和保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6.1区分文件的保护和保密。

6.2文件的保护措施。

6.3文件的保密措施。

7.文件的使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7.1存取方法与文件存储结构、存储介质特性间的关系。

7.2基本文件操作:建立、打开、读/写、关闭、删除的作用。

7.3用户请求使用文件的操作步骤。

第6章并发进程

(一)课程内容

《软件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时/学分:48 / 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专业:游戏开发 选用教材: 《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张海藩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郑人杰、殷人昆、陶永雷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五版),Roger S. Pressman,机械工业出版社; 《软件工程》(原书第六版),Ian Sommerville,机械工业出版社; 《面向对象与传统软件工程》(原书第五版),Stephen R. Schach,机械工业出版社。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B.Bruegge,A.H.Dutoit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软件工程是研究软件开发维护和软件管理的一门工程科学,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教学目的旨在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软件工程相关的其他课程如:软件需求过程、软件分析与设计和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过程管理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启发学生把握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和运用软件分析、设计的常用方法、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方法以及质量保证方法等,来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是软件工程导论性质的课程,所以它比较全面而概括地介绍了与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相关的各阶段的工作。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含义、它的主要作用、软件开发的过

程、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主要目的和可能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并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思想。课程完成后,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指导软件开发实践,并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软件工程其他相关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并至少给出一些章节的启发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制作电子教学课件,运用课件进行教学。 三、考核方式: 总成绩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 )和期末卷面成绩(占6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

自考_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软件生产率、软件质和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人们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软件危机 2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工程,或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3软件开发的本质概括为:不同抽象层术语之间的“映射”,以及不同抽象层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两大类技术:过程方向、过程途径。基本途径:系统建模 4所谓模型,是待建系统的任意抽象,其中包括所有的基本能力、特性或其他一些方面,而没有任何冗余的细节。进一步说,模型是在特定意图下所确定的角度和抽象层次上对物理系统的描述,通常包含对该系统边界的描述、对系统内各模型元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语义描述 5系统模型分为软件模型、概念模型软件模型分为设计模型、部署模型、实现模型 第二章软件需求与软件需求规约 6一个需求是有关一个“要与构造”的陈述,描述了待开发产品、系统功能上的能力、性能或者其他性质7需求性质:必要的、无歧义的、可测的、可跟踪的、可测量的 8需求分类: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性能、外部接口、设计约束、质量属性需求) 9功能需求规约了系统或系统构建必须执行的功能功能需求是整个需求的主体 10接口需求分为:用户接口、硬件接口、软件接口、通信接口、内存约束、运行、地点需求 11质量属性:可靠性存活性可维护性用户友好性 12需求发现技术:自悟交谈观察小组会提炼 13需求规约定义,是一个软件项/产品/系统所有需求陈述的正式文档,它表达了一个软件产品/系统概念模型性质: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可修改的完整的一致的 14需求规约的作用:需求规约是软件开发组和用户之间一份事实上的技术合同书,是产品功能及其环境的体现对于项目的其余大多数工作,需求规约是一个管理控制点对于产品/系统的设计,需求规约是一个正式的、受控的起始点需求规约是创建产品验收测试计划和用户指南的基础,是基于需求规约一般还会产生另外两个文档(初始测试计划和用户系统操作描述) 第三章结构化方法 15需求工作挑战:问题空间理解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的变化性 16好的需求技术具备特征:提供方便的通信机制鼓励需求分析人员使用问题空间的术语思考问题,编写文档提供定义系统边界的方法提供支持抽象的基本机制为需求分析人员提供多重可供选择的方案提供天特定的技术化、适应需求变化 17结构化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案机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18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源和数据潭 19需求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系统功能模型工具:数据流图DFD图是一种描述数据变化的图形工具20建模过程:建立系统环境图,确定系统语境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建立系统层次数据流图定义数据字典描述加工(结构化自然语言判定表判定树) 21需求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整地定义问题,确定系统的功能和能力 22需求验证验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每一单一需求是否满足5个性质(必要性无歧义性可测性可跟踪型可测量性),需求沿着我难过规格说明属否满足4个性质(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可修改型完整性一致性)23结构化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定义满足需求所需要的结构,即针对给定的问题,给出该问题的软件解决方案,确定“怎么做”的问题 24结构化设计分为总体设计(目标,建立系统的模块结构)和详细设计 25模块指软件中具有特定标识的独立成分模块调用指模块之间的一种使用关系 26总体设计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把系统的功能需求分配到一个特定的软件体系结构中工具(Yourdon模块结构图层次图HIPO图)步骤:将系统的DFD图转化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再基于高内聚低耦合的原

2013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1. 信息化基础知识要求熟悉 1.1信息化概念 l信息与信息化 l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l信息系统分类 1.2电子政务 l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 l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 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l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和方法 l企业资源规划(ERP)的结构和功能 l客户关系管理(CRM)在企业的应用 l企业门户 l企业应用集成 l供应链管理(SCM) l商业智能(BI) l电子商务的类型及相关标准 1.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共享 1.5信息化法规政策标准规范 2.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2.1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l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内容 l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推进 2.2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l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l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原则、管理办法、工作流程) l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条件 l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 2.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 2.3.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l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意义 l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相关概念、工作内容 l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事业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l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信息系统集成 2.3.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 l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l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 l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条件 l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质管理 3.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3.1 系统集成 l系统集成技术的概念、作用、类型、发展 3.2 信息系统建设 l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及其主要工作内容 l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3.3 软件工程 l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l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l软件复用 l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 l软件配置管理

重庆大学研究生《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重庆大学软件学院

重庆大学研究生《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 课程编码:(在MIS系统中的课程编号) 2、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3、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 4、先修课程: 《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需求分析》 5、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朱少民、左智,软件过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韩万江等,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3)任永昌著,软件项目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 6、课程简介及主要内容(500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深刻理解软件过程的框架、标准和内涵,能够将软件过程模型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之中,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中不断改进软件过程、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基本能力,并将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应用于软件项目的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过程规范、软件过程成熟度、软件过程的组织管理、需求管理和技术管理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以及软件项目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文档管理、风险管理和集成管理等流程、方法和实践。7、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8、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作业及出勤30% + 期末闭卷考试70% 编制人签字:柳玲学院主管院长签字:符云清编制时间:2015.12.18

Syllabus for Graduate Course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1、Course Name:Software proces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Code: 2、Credits and hours:32 hours/2 credits 3、Degree Level: Academic Degree (Doctor/Master) Software Engineering 4、Prerequisite Courses: Software Engineering、Software requirement analysis 5、Textbooks and reference books: (1)朱少民、左智,软件过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韩万江等,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3)任永昌著,软件项目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 6、Course descrip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and deeply understand the framework, standards and contents of the software process, and can apply the software process model into the practic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familiar with methods, processes and tools of the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course trains the basic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software process specification, software process maturity,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 management, etc., and the process, method and practice of software project plan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ocumen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软件工程导论重点内容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 重点掌握的容: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软件? 1.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2.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3.描述程序功能以及程序如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软件的特点: 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 软件是通过人们的智力活动,把知识与技术转换成信息的一种产品,是在研制、开发中被创造出来的 在软件运行和使用的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 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经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 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的开发式 软件的开发费用越来越高,成本相当昂贵。 二.软件危机以及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1.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迅速普及的趋势。软件产品“供不应求”。 2.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3.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很不充分,用户对“已完成的”的软件系统不满足的现象经常发生。 4.软件产品的质量不容易保证。 5.软件产品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6.软件产品的重用性差,同样的软件多次重复开发。

7.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重要的面: 软件生产本身存在的复杂性; 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法和技术。 三、软件危机 1、软件危机定义: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重问题。 2、软件危机的两个主要问题:如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3、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1) 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 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 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 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 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高效的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准则可以概括为7条基本原则: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全新整理)1月全国软件工程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软件工程试题 课程代码:023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以下哪一项不.是软件产品所具有的特性() A.软件是逻辑产品 B.软件产品不会用坏,不存在磨损、消耗问题 C.随着技术的提高,软件开发的费用不断降低 D.软件产品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开发与研制上 2.“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是哪个阶段的任务() A.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B.需求分析 C.概要设计D.详细设计 3.以下哪一项不.是软件测试时需要的信息() A.软件配置B.软件结构 C.测试工具D.测试配置 4.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分析策略是() A.自底向上的抽象B.自顶向下的分解 C.用DFD建模D.用DD描述数据需求 5.一组语句在程序中多处出现,为了节省存储,将这些语句组成一个新的模块,该模块的内聚性为() A.功能内聚B.顺序内聚 C.偶然内聚D.逻辑内聚 6.系统流程图是描绘以下哪一项的工具() A.软件结构B.逻辑系统 C.物理系统D.软件功能 7.数据库的设计一般要进行三个方面的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中逻辑设计对应于系统开发的什么部分() A.可行性分析B.需求分析 1

C.概要设计D.详细设计 8.以下哪种语言可用于描述模块算法设计和处理细节() A.UML语言B.过程设计语言 C.FORTRAN语言D.Pascal语言 9.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固有阶段,一般认为,以下哪种软件维护在整个维护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A.校正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 C.预防性维护D.完善性维护 10.软件测试方法中,黑盒、白盒测试法是常用的方法,其中白盒测试主要用于测试()A.结构合理性B.软件外部功能 C.程序正确性D.程序内部逻辑 11.使用Jackson方法可以得到() A.程序流程图B.具体的语言程序 C.模块结构图及模块的功能说明书D.分层数据流图 12.以下哪种测试的任务是检查软件的功能与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 符合() A.集成测试B.确认测试 C.单元测试D.系统测试 l3.与编程风格有关的因素不.包括() A.源程序文档化B.语句构造 C.输入输出D.模块间耦合性 14.对于构造原型的建议,下面说法错误 ..的是() A. 暂不考虑速度、空间等性能效率方面的要求。 B.暂不考虑错误恢复和处理。 C.可降低可靠性和软件质量标准。 D.原型界面部分的设计,暂不考虑与最终系统的界面相容。 l5.有关软件项目进度安排的叙述,错误 ..的是() A.Gantt图常用水平线段来描述把任务分解成子任务,以及每个子任务的进度安排。B.Gantt图中线段的长度表示完成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C.工程网络图是一种有向图,用圆表示事件,用有向弧或箭头表示任务,有向弧或箭头 2

2019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大纲共24页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4)熟悉软件工程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5)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 (6)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基本理论; (7)掌握常用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 (8)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 (9)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相关的安全技术; (10)了解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11)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2)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3)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2.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参与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能按照用户需求,设计、建立、运行、维护高质量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作为数据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作为数据库管

理员建立和维护核心数据库;担任数据库系统有关的技术支持,同时具备一定的网络结构设计及组网能力;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工作。 3. 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信息系统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知识 1.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1.1.2 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RAID类型和特性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软件工程导论》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造软件系统的基本方法、技术、流程、工具及规范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向;学习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本门课程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学生的软件工程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从事软件开发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教学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软件与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掌握个人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模型及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以及软件质量保证基本内容。(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通过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化个人开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和开发软件。 (三)从教学方法上,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软件开发素材,通过一边实践一边讲解的方法,讲解软件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完成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逐步植根于学生头脑中。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应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基础上进行。本课程为后续的“软件制造工程”和“软件设计工程”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一)绪论1学时 1、软件工程及其重要性 2、软件开发需要软件工程 3、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架构(需要什么软件工程) 、课堂的组织、学习方法、章节安排与考核4. 要求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起源,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了解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二)软件与软件工程4学时 1、软件及软件分类 2、软件工程的由来及概念 3、软件生命周期 4、软件开发与软件开发方法 5、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6、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介绍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辆 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软件工程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 掌握数据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 (2) 掌握相关的应用数学、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 (3)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5) 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6) 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7)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Basic、Visual C++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8) 熟悉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9) 熟悉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10) 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1) 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2) 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2.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具有工程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 软件设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1.计算机科学基础 1.1 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制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移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精度和溢出)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 ?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1.4 数学基础知识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 ?常用数值计算(误差、矩阵和行列式、近似求解方程、插值、数值积分) ?排列组合、概率论应用、应用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 ?运算基本方法(预测与决策、线性规划、网络图、模拟) 1.5 常用数据结构 ?数组(静态数组、动态数组)、线性表、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队列、栈、树(二叉树、查找树、平衡树、线索树、线索树、堆)、图等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Hash(存储地址计算,冲突处理) 1.6 常用算法 ?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方法、字符串处理方法、数据压缩算法、递归算法、图的相关算法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算法效率、算法设计、算法描述(流程图、伪代码、决策表)、算法的复杂性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版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 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名: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时:54学时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大学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算法设计。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软件工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作为核心,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 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软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并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软件开发文档。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三章。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 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 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 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

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 (或行人)的能力; 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 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 答案: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交通工程学考试知识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 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4 一、考试性质 (4) 二、评价目标 (4)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4 1、答卷方式?4 2、答题时间 (4) 3、试卷结构?4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5 一、绪论................................................................ 5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5) 2、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与特点?5 3、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5) 4、我国的交通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二、交通特性 (5) 1、人车路的基本特性................................................. 5 2、交通量特性?6 3、行车速度特性?6 4、交通密度特性?6 三、交通调查?6 1、交通量的调查?6 2、车速调查 (6) 3、交通密度调查?6 4、行车延误调查?6 5、通行能力调查 (7) 6、起讫点调查(OD调查)?7 四、道路交通流理论 (7) 1、交通流特性?7 2、概率统计模型 (7) 3、排队论模型?7 4、跟弛模型 (7) 5、流体理论模型?7 五、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7 1、概述 (7) 2、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8 3、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8 4、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8 5、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通行能力?8 6、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8 7、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8) 8、公共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 (8) 9、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8 六、道路交通规划?9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9)

最新全国计算机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大纲汇总

2012全国计算机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 试大纲

2011全国计算机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4)熟悉软件工程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5)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 (6)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基本理论; (7)掌握常用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 (8)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 (9)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相关的安全技术; (10)了解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11)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2)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3)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2.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参与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能按照用户需求,设计、建立、运行、维护高质量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作为数据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建立和维护核心数据库;担任数据库系统有关的技术支持,同时具备一定的网络结构设计及组网能力;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工作。

3. 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信息系统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知识 1.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1.1.2 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RAID类型和特性 1.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诊断与容错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法 1.2 数据结构与算法 1.2.1 常用数据结构 ·数组(静态数组、动态数组)

附1《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考核方法

附1:《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考核方法 综合考虑课程大纲与实际授课情况,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拟采用课程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方法如下: 1、该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课程报告成绩两部份构成,平时成绩占20%,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课程报告成绩占80%。 2、课程报告的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报告题目:XX公司软件开发的调查报告 (2)课程报告的主要内容要求: A 描述调查方法; B 公司情况简介; C 软件开发岗位及职能分析; D 软件工程实施情况描述; E 总体评价 (3)课程报告的格式要求: 文件名规定:专业班级+学号.doc 例:软件工程2005081034.doc 题目:宋体小三号 标题或正文:宋体小四号 文档方式:必须是word文档格式 3、课程报告完成的基本要求 (1)在实施调查的基础上,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2)不允许抄袭,一经发现,不管是抄袭者还是被抄袭者一律取消考试资格。 (3)16周向学生公布题目,19周周五下午5:00以前提交课程报告,过时不交,学生做自动放弃考试处理或做缺考处理。 (4)提交既要以A4纸张打印,又须提交电子文档,电子文档传入教师

的网络存储。 4、课程报告的评分标准 A.调查方式(总分10分):实地考察(基础分为8分)、电话咨询 (基础分为6分)、E-Mail交流(基础分为5分)、网络查询总 结(基础分为3分),几种方式综合应用的,由教师酌情考虑。 B.公司情况介绍(总分20分):包括公司性质与规模、组织机构(5 分)公司业务(包括主要软件开发产品或项目情况与公司软件技 术使用情况,15分)。 C.岗位职能分析(总分15分):描述软件开发的各个职位并写出主 要岗位的职能。 D.软件工程实施情况(总分45分):包括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 方法的应用情况(10分);实际软件开发过程(10分);软件开 发项目管理方法(10分);软件质量保证措施(15分)。 E.总体评价(10分)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 2.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发展? 4.简述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章 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 2.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 3.驾驶员的职业适应性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 4.饮酒对驾驶员的驾驶机能有什么影响?酒后驾车对安全行车会带来什么影响? 5.生物节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安全行车有什么联系?试计算你自己下月第一天的生物节律状态。 6.根据行人的交通特性,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行人如何进行管理? 7.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什么?满足汽车行驶的条件有哪些? 8.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 9.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 10.汽车的制动性能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 11.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 1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 13.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 14.为什么要设置平曲线的超高和加宽?如何设置? 15.什么是视距?分几种?如何保证视距?它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 16.结合当地事故多发地点的情况,谈谈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第三章 1.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2.什么是交通量?常见的交通量有哪几种? 3.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 4.什么是交通量的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如何计算、理解K月和K日?如何运用K月和K日推测AADT? 6.简答交通量有哪些用途? 7.某地三月K月3=0.925,K日3= 1.11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07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8.某测站测得的连续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表3-6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73veh/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第四章 1、什么是速度?请说明几种常用速度的概念及其使用。 2、什么是百分速度?请分别说明15%位车速、50%位车速和85%位车速的概念及其作用。 3、什么是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 4、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车速资料有哪些作用? 6、对长为200m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数据如表4-2所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