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

定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是静脉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本病多发生于各种制动状态,如各种手术后、重病卧床、骨折固定、长时间静坐等,而外科手术和创伤是并发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诱因.其临床表现有4大主证: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

处理原则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取栓两类,急性期以血栓消融为主,中晚期则以减轻下肢静脉淤血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溶栓、抗凝和祛聚疗法。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利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肿胀。全身症状和局部压痛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2、溶栓疗法:适用于病程不超过72小时者。常用有尿激酶、重组链激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药物,溶于液体中经静脉滴注,共7-10天。

3、抗凝疗法:适用于范围较小的血栓。通过肝素和香豆类抗凝剂预防血栓的繁衍和再生、促进血栓的消融。大多先用肝素,继以香豆类药物,一般用华法林,维持约3-6个月。(香豆素类药物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的药物,故称口服抗凝药).

4、祛聚疗法:祛聚药物有右旋糖酐、丹参等药物,能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粘稠度。

手术治疗:

常用于下肢深静脉,尤其髂骨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48小时者。对已出现股青肿征象、即使病期较长者,亦应行手术取栓以挽救肢体。采用Fogarty(福格蒂)导管取栓,术后辅以抗凝、祛聚疗法、防止再发。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四周,患肢抬高30°,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①绝对卧床—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如进食、大小便等,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及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禁止热敷、按

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形成褥疮,要病人多翻身,患肢要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膝及踝关节,可预防褥疮的发生。(2)并发症观察: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注射部位及消化道出血倾向。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如有出血倾向及时报告医生,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3)病情观察:①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②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注意固定测量部位,并和健肢比较。③肺动脉栓塞的发现及处理:肺动脉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活动(咳嗽、深呼吸、床上活动)4~6L/min吸氧、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④止痛剂的使用:疼痛时不可过分限制止痛剂,以免因疼痛引起动脉痉挛。⑤饮食宜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整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理 【病因学】 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兹分述如下: (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血栓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20%发病,2~3小时46.7%,3 小时以上62.5%(国外报道的发病率远较国内高),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Sevitt从临床上观察证明血栓常起自静脉瓣膜袋,静脉连续处以及比目鱼肌等处的静脉窦。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舒缩作用向心回流,因此它是血栓形成的易发部位。血栓也可发生于无瓣膜,但易发生血栓,可能因被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压迫所致。约24%髂外静脉是有瓣膜的,在此瓣膜的近端也有相当高的血栓发生率。 (二)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三)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它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血凝固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上海中山医院近年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有60例可追踪病因,其中手术后9例,恶性肿瘤患者9例,产后8例,慢性病长期卧床6例,动脉供血不良2例,盆腔肿块压迫4例,静脉或静脉内膜损伤4例,骨折卧床7例,外伤、受冻后卧床9例,长时间的站立或下蹲2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访谈录记者:张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张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张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张教

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张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张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张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

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羡慕我们看下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症状。 最常见的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姓浅静脉曲张。 同时根据并发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各种不同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兹分述如下: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护理:静脉曲张(俗称「浮脚筋」)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腿部皮肤冒出红色或蓝色、像是蜘蛛网、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树瘤般的硬块结节,静脉发生异常的扩大肿胀和曲张。根据统计,台湾约有25~40%女性、20%的男性患有静脉曲张的现象。老师、外科医师、护士、发型师、专柜小姐、厨师、餐厅服务员等需长时间站立的职业皆是高危险群。此外静脉曲张和遗传、口服避孕药及怀孕也有相关。因人体没有自我修复办膜的机制,所以静脉曲张为一种不可逆的现象,但是我们仍可藉由保守治疗(如使用弹性袜、运动、饮食及生活作息的改变)来预防静脉曲张的范围扩大及减轻其症状。走路、游泳、脚踏车等较缓和的运动,除能改善循环外,还能降低新的静脉曲张发生的速率。在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低脂饮食及加强维他命C、E的补充。在日常生活方面,则应控制体重,避免服用避孕药、避免穿著过紧的衣物及高跟鞋、跷二郎腿及避免久

股肿,下肢静脉血栓

股肿 股肿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多有长期卧床、分娩或手术史,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显露。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深静脉炎。本病最大的危害是静脉血栓脱落后引起肺梗塞或肺栓塞。 病因病机多由久卧,久坐,产后,腹部或盆腔手术,外伤等后制动,气血运行滞 缓,或外伤手术损伤筋脉,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溢于脉外,流注下肢而成。 疾病诊断 多有长期卧床、分娩、腹部或盆腔手术、外伤史,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行走时加剧,发热。深静脉行走区压痛。浅静脉怒张,由于静脉血栓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 一、小腿血栓性深静脉炎初起小腿腓肠肌肿胀疼痛,胫、足水肿,行走时小腿疼痛加剧,局部皮温升高,腓肠肌有压痛。小腿伸直、足用力向背侧屈曲时腓肠肌疼痛加剧,可有低热。 二、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起病股内侧疼痛,股部肿胀明显,小腿及足部可有轻度肿胀,股静脉行走区有深压痛,全身有发热,甚至高热。 三、髂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起病急,可先出现高热和全身不适,数小时内一侧髂腹部及股部出现肿胀疼痛,皮色发白,甚则紫绀,皮温升高,肿胀可自下腹、臀部下至整个患肢,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有明显压痛。慢性期,肿胀减轻,肿胀区浅静脉扩张,皮肤增厚,小腿色素沉着。以上三种情况经积极治疗,1个月左右可出现好转,终不化脓,若突然出现胸痛、咳嗽咳血者,多为血栓脱落出现肺梗塞;若突然剧烈胸痛、呼吸急促、出冷汗则有肺栓塞之可能。若早期治疗不当,血栓机化,可形成静脉回流障碍出现肢体肿胀的后遗症。辅助检查: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多。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 下肢痈为发生在下肢肌肉的化脓性疾病。初起亦为患肢疼痛、肿胀,逐渐转为红肿,可见患侧胯间毕核肿大,约5—7天酿脓时呈鸡啄样痛,按之应指,穿刺可抽到脓液。全身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辨证论治 内治法 (一)血瘀湿热病变在髂股静脉时,下肢肿胀疼痛发热,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舌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涩数。病变在小腿深静脉时,腓肠肌胀痛,触痛,胫踝肿胀,行走困难,可伴低热。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 疗方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访谈录记者:张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张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张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张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

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张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张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张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在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应和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急性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常表现为单侧下肢的突发疼痛,与下肢静脉血栓有相似之处,但急性动脉栓塞时肢体无肿胀,主要表现为足及小腿皮温厥冷、剧痛、麻木、自主运动及皮肤感觉丧失,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有时股腘动脉搏动也消失,根据以上特点,鉴别较易。 (二)急性下肢弥散性淋巴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也较快,肢体肿胀,常伴有寒战、高热,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浅静脉不曲张,根据以上特点,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鉴别。 (三)淋巴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有相似之处。 临床病象深静脉血栓形成淋巴水肿 病史起病急,往往有手术、分娩或发烧病史起病缓慢,往往有几年以上病史 疼痛急性期疼痛,以后逐渐减轻无或轻微钝痛,患肢有沉重感 皮肤不增厚晚期增厚 颜色可能青紫无变化 浅静脉扩张不扩张 溃疡与湿疹晚期常发生一般不发生 水肿柔软。大腿、小腿部明显,踝、足背、足 趾不明显 硬靱。大腿、小腿、踝、足背、中趾均 明显 抬高患肢水肿消退快水肿消退慢 (四)其他疾病凡因术后、产后、严重创伤或全身性疾病卧床病人,突然觉小腿深部疼痛,有压痛,Homans征阳性,首先应考虑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需与下列疾病作鉴别:急性小腿肌炎,急性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小腿深静脉破裂出血及跟腱断裂。后者均有外伤史,起病急骤,局部疼痛剧烈,伴小腿尤其踝部皮肤瘀血斑,可资鉴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概述】返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本病,我国尚无 统计数字,但并不少见。上海中山医院自1957~1977年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49例,其中下肢深静脉30例,上腔静脉10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仅2例。该院血管外科自1978~1988年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124例,其中下肢深静脉106例,上腔静脉1例, 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10例,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 【诊断】返回 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快。

下肢静脉血栓诊疗指南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表1)。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股青肿是下肢DVT 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PTS 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 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一)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99%),>500 μ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急性VTE 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在超声检查前,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可将患有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高、中、低度(表2)。如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议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3.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较高,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4.MRI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不能满意地显示小腿静脉血栓。无需使用造影剂。 5.静脉造影:准确性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 (二)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流程 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参考Wells临床评分(表2),DVT诊断流程见图1。 四、治疗 (一)早期治疗 1.抗凝: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图1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流程 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剂等。 (1)普通肝素:治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一般采用静脉持续给药。起始剂量为80~100 U/kg静脉推注,之后以10~20 U·kg-1·h-1静脉泵入,以后每4~6小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再作调整,使APT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强访谈录记者: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编者按】2008年3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发布了第1版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指南,对规范我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出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技术,为适应学术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对第1版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水平。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为提高我国的DVT诊治水平,指导各级医院的DVT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表1)。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股青肿是下肢DVT 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PTS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 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一)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99%),>500 μ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在超声检查前,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可将患有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高、中、低度(表2)。如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议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3.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较高,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4.MRI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不能满意地显示小腿静脉血栓。无需使用造影剂。 5.静脉造影:准确性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

下肢静脉血栓基础知识

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心血管介入医学科 下肢静脉血栓基础知识 一、【概念】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常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部分患者能在体表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常继发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二、【病因】 1、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脾切除术后,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它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也可使血凝固。避孕药可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2、静脉壁的损伤:包括: ①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②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③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3、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三、【症状】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的知识 外二科:陈丽平 2010年1月12日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本病好发于下肢,血栓形成后,血栓远端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存质量。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一)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报道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血栓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20%发病,2~3小时46.7%,3小时以上62.5%,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

(二)静脉壁的损伤 ?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 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 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三)血液高凝状态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深部静脉血栓

深部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bosis, DVT)是临床常见问题,尤其是长期制动的患者。DVT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康复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简要地介绍制动对DVT形成的影响、DVT的康复预防和康复治疗。 一、制动对DVT形成的影响 制动(immobilization)是指人体被迫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常见的原因包括卧床休息、局部固定和神经瘫痪。制动是最常用的医疗措施,对于严重疾病和损伤的患者,制动有利于保护受损组织、降低组织负担、维持病情稳定和自然恢复过程。但是制动本身可以带来一系列弊端,而往往被临床忽视。DVT就是制动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制动导致DVT形成的主要机理是: 1、血容量降低从直立位转为平卧位,下肢有500-700ml血容量立即进入 中心循环,右心房的压力迅速增加,心房压力感受器兴奋,给心血管中枢发布“血容量过多”的信号。心血管中枢的调节措施是降低抗利尿技术的分泌,因此肾小管重吸收量降低,尿液增加。我们每天清晨都必须排尿,并且感觉口渴,就是血容量调节的结果。有研究表明20天强制性卧床使血浆容量减少15%~20%,总血容量减少5%~10%,心脏容量减少11%,左心舒张末期容量减少6%~11%。由于血容量减少,每搏量和心输出量相应降低6~13%,基础心率不变或增加。由于循环功能减退导致运动能力显著减退。长期卧床时液体摄入量不足也是导致血容量降低的因素之一。 2、血流速度减慢卧床休息后腹主动脉血流速度降低24.4%,股动脉 降低50%,大脑中动脉也有所减低,但冠状动脉流速保持不变。下肢静脉血流阻力增加91%,静脉顺应性增加,血流速度显著减慢。 3、血液粘滞度增高由于血容量减少,而血液中有形成分并不减少,导致 血液粘滞度明显增加。 4、血栓形成几率增加由于血液粘滞度增加和血流速度缓慢,使血栓形成 的几率明显增加,最常见的是深部静脉血栓、血栓性脉管炎和肺栓塞。这是长期卧床患者DVT形成的可能性高达15%-50%的基本原理。DVT的发生大部分在下肢,导致下肢严重水肿,常常合并感染;深静脉栓子脱落可造成致死性肺栓塞,病死率很高。 二、DVT的预防 国际上对静脉血栓预防的忽视情况普遍存在。在美国183医院5451个DVT 病人的研究发现,3894(71%)无预防措施,其中2295(59%)为非手术患者。 非手术患者入院后DVT发生比手术和创伤病人还要严重,因为前者往往忽视了DVT的预防措施。DVT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去除诱发血栓的基本因素,具体内容包括: 1、适当的体位经常采取直立体位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措施。对于可以自 主坐和站的患者,要鼓励患者每天有多次采取坐和站立的体位。如果患者因为病情的因素不能独立坐和站,例如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患者,也可以采取摇高床头,靠坐在床上的方式。即使是脊柱骨折的患者,摇高床头和靠坐的方式,不会引起骨折移位。况且大部分脊柱不稳的患者,都已经接受了内固定手术,采取靠

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和分型: 1,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骤,全下肢明显肿胀,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及体温均升高。左侧发病多于右侧。 2,周围型:股静脉或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限于股静脉的血栓形成,主要特征为大腿肿痛,由于髂-股静脉通畅,故下肢肿胀并不严重。局部在小腿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作踝关节过度背屈试验可致小腿剧痛(Homans征阳性)。 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肌层都可有压痛,常伴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股白肿)。如病程继续进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进而小腿和足背往往出现水泡,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并呈青紫色(股青肿),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静脉性坏疽。 预防与治疗: 手术,制动,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给予抗凝,祛聚药物,鼓励病人作四肢的主要运动和早期离床活动,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治疗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使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肿胀。 2,祛聚药物:阿司匹林,右旋糖酐,双嘧达莫,丹参等,能扩充血容量,降低血粘度,防治血小板聚集,常作为辅助治疗。 3,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具有降低机体血凝功能,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栓繁衍,以利血栓形成的静脉再通。通常先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小于6000)静 脉或皮下注射,达到低凝状态后改用香豆素衍化物(华法林)口服,维持2个月 或更长时间。 4,溶栓治疗: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能激活血浆中的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裂解,达到溶解血栓的治疗目的。早期溶栓 (2-3天)效果优于病期较长者,病程较长(10-15天)也可以试用。 出血是抗凝,溶栓治疗的严重并发证,且剂量的个体差异很大,应严密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凝血时间(CT)不超过正常(8-12分)的2-3倍,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延长1.5-2.5倍,凝血酶时间(TT)不超过60秒(正常16-18秒)凝血酶原时间(PT)不超过对照值1.3-1.5倍,INR(international normaliged ritio)控制在2.0-3.0。纤溶治疗时,尚需测定纤维蛋白原,不应低于0.6-1.0g/l(正常2-4g/l)。一旦出现出血并发症,除了停药外,应采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肝素,维生素k1对抗口服抗凝剂;使用10%6-氨基乙酸,纤维蛋白原制剂或输新鲜血,对抗纤溶治疗引起的出血。 手术治疗: 取栓术最常用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病例,鉴于临床和实验研究认为:发病后3天内,血栓与静脉内腔面尚无明显粘连,超过5天则粘连明显,因此取栓时机应在发病后3-5天内,对于病情继续加重,或已出现股青肿,即使病期较长,也可施以手术取栓力求挽救肢体。术后辅用抗凝,祛聚疗法2个月,防治再发。 治疗方法;(摘自《肝素钠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文献) 病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用低分子肝素5.000 U,ih,q12h,疗程10~14天;或肿胀 消退后再使用5天,后改为口服华法林3 mg,每日一次,一般两种药物联合应用3天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维持3-6个月。用药期间,行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控制在25秒左右,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时间2013.03.21 内容下肢深静脉血栓讲课人季浩娟 参加人 补课人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一.病因 (一)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三)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体检特征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患肢肿胀 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具体测量方法:大小腿周径的测量点,分别为髌骨上缘以上15cm,髌骨下缘以下10cm处。双侧相差>1cm,考虑有临床意义。 ②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 ③Homans征 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 ④浅静脉曲张 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一两周后可形成浅静脉曲张。 三.临床表现 根据静脉血栓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兹分述如下: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本病发病急骤,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出现疼痛、压痛及明显肿胀。股上部及同侧下腹壁浅静脉曲张。沿股三角区及股内收肌管部位有明显压痛。在股静脉部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