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注重城市的数量增长,更要关注城市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探索出五大发展模式,为中国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参考。

1. 产业集聚型模式

产业集聚型模式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产业集聚的效应,通过吸引和扶持特定行业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就业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也能够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机会。

2. 生态宜居型模式

生态宜居型模式强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这种模式能够增加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3. 社区共享型模式

社区共享型模式注重城市居民的参与和共享,通过社区组织和运营,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促进社区自治和社会共治。这种模式能够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改善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提升社区的生活品质和社会文化程度。也能够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发展,促进社会资本的流动和城市社会的互动。

4. 智慧创新型模式

智慧创新型模式强调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和创新化。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也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文化传承型模式

文化传承型模式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文化的创新和传承。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和特色历史街区,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园区,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吸引力。这种模式能够增强城市的独特性和魅力,吸引游客和人才的流入,推动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够推动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传播,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并注重可持续性和人民的利益。以上介绍的五大发展模式仅为参考,实际的城镇化建设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推进。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城市化典型模式

一、国外城市化典型模式: 1.西欧的“新城”模式。以伦敦和巴黎两大都市为代表实践田园城市理论树立了城乡一体化最为成功的先进典范。英国政府于1949年启动大伦敦计划在距离中心城一定的距离选择地价较低的农业区建立新城并把城市人口转移到就业和生活自给自足的新城。在距离中心20公里至35公里的区域建立“反磁力中心”并推广到一切城镇居民体系规划布局中形成结构完整的城镇体系均匀地分布生产力和人口推进城市化与乡村的城镇化 2.自由放任式城市化道路。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即实现城市化靠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当“城市病”日趋严重之后,人口又开始自愿地向社区和小城镇分散。美国的自由发展模式。二战之后美国郊区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小城镇发展也十分迅速商业外迁加剧产业的信息化、弹性化、分散化强化导致“边缘城市”的产生结合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点衔接起城市与乡村经济是一种城乡交融的一体化状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实行分流大城市人口、充分发展小城镇的“示范城市”试验计划使得75的美国人生活在小城镇郊区化也推动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先放后调式城市化道路,这种城市化模式首先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人们向城市转移,但当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中,出现过度集中的状况时,政府开始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疏散人口,以极快的速度新开发小城镇。这种模式主要以日本为代表。 3.市场引导与政府并重的城市化道路。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人口向城市集中还未发生明显的“城市病”之前,政府便开始干预,通过颁布法令、制定优惠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引导人们向不同等级的城市和集镇定居。这种模式主要以德国为代表。 4.拉美的“过度城市化”模式。拉美农村土地的缺乏和贫困农民被迫向城市流动而城市就业机会非常有限从而造成“过度城市化”。2003年巴西城市化水平高达83但人口空间转移在前就业转移在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脱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贫民窟和无业游民导致严重的社会治安和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并埋下国家政治动荡、社会秩序不稳和经济衰退的病根。 二、国内先进地区城市化典型 1.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模式。城乡一体化历经三个阶段一是商品农业阶段重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二是农村工业化阶段重点是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阶段重点是按现代化城市要求构筑现代化城市框架。 2.上海“城乡统筹规划”模式。其以上海城乡为整体以提高城乡综合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合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资源综合开发加速城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 3.宁波“城镇梯度发展”模式。侧重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及撤县建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城镇布局和规模更趋合理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化率达到57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副中心城、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梯度发展格局。 4.成都“三三见六以一化二”模式。第一个三是指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第二个三是三大重点工程即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六”是指六句话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身份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一化二是指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来破解“二元结构”。 解析: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城市化。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政治体制决定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属于地方性事务,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在我国不断提速。传统城镇化模 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显现,例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 会矛盾等。我们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以解决 传统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下面将介绍新型城镇 化的五大发展路径。 1. 精细化城镇化 传统城镇化往往以扩大城市规模为主要目标,但这种扩张带来 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新型城镇化应该注重城市的精细化发展,即通 过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域,使城 市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生活环境。 2. 生态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必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应该遵循生态红线,合理规划用地,保留和恢复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绿地和湿地等,以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 3. 智能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动城市智能化。通过 应用信息技术和,实现城市设施的智能管理和优化,提高城市的运 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智慧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将 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共享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应注重生活方式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将城市资源和服务充分利用起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资源 浪费。例如,共享单车、共享停车等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不仅可以减少私家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还能节约能源和减少环 境污染。 5. 人本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应注重人的需求和福祉,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将人 的利益置于首位。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 服务设施,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要注重社区建设和社会 参与,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和公共事务,共同建设美好城市。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精细化、生态化、智能化、 共享化和人本化五个方面,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生活。只有通过创新和改革,我们才能建设出更加现代化、人性化 和宜居宜业的城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贡献我 们的智慧和力量!

城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

城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 城镇化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提升生活品质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已经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创新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本文将讨论几种创新模式,并探讨其优点和挑战。 一、城市群发展模式 城市群发展模式是一种将城市和城镇以及它们周边的农村地区联系起来的方式。通过在区域内建设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促进产业、人才和资源的流动。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城市群发展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提高产业协同效应。例如,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这些地区之间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经济高地。然而,城市群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协调不平衡、资源竞争以及城市扩张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通过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管理、智能环境监控等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降低资源 消耗,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例如,新加坡是一个成功的智慧城市 建设案例,通过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供水系统等,实现了高效的 城市管理和环保效果。然而,智慧城市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隐 私安全问题、信息不对称等。 三、农村城镇化模式 农村城镇化模式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和农村电商等方式,促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通过吸纳农民就业、提升农民收入,实 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城镇化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农民收 入增加。例如,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农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然而,农村城镇化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农民素质和技能培养、基础 设施建设等问题。 四、生态城市建设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是通过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可持 续发展。通过布局合理的绿地和生态用地,减少城市的污染和碳排放。同时,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环境质量, 改善人民生活。例如,德国的弗赖堡是一个成功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它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交通,实现了低碳生活和绿色发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注重城市的数量增长,更要关注城市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探索出五大发展模式,为中国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参考。 1. 产业集聚型模式 产业集聚型模式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产业集聚的效应,通过吸引和扶持特定行业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就业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也能够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机会。 2. 生态宜居型模式 生态宜居型模式强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这种模式能够增加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3. 社区共享型模式

社区共享型模式注重城市居民的参与和共享,通过社区组织和运营,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促进社区自治和社会共治。这种模式能够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改善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提升社区的生活品质和社会文化程度。也能够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发展,促进社会资本的流动和城市社会的互动。 4. 智慧创新型模式 智慧创新型模式强调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和创新化。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也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文化传承型模式 文化传承型模式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文化的创新和传承。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和特色历史街区,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园区,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吸引力。这种模式能够增强城市的独特性和魅力,吸引游客和人才的流入,推动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够推动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传播,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传统城镇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下面将介绍五大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1. 生态型城镇化 生态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绿色城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镇化模式能够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 2. 知识型城镇化 知识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培育知识经济和创新能力。通过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产业,促进城市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知识型城镇化模式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3. 绿色型城镇化 绿色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型建筑等措施,降低城市能耗和污染排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型城镇化模式能够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 社区型城镇化

社区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和谐社区。通 过加强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营 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社区型城镇化模 式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合作。 5. 智能型城镇化 智能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智能科技的应用和 推广。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推动数字经济,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 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水平,提高城市的智能化发展 水平。智能型城镇化模式能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供更便捷的公 共服务,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探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生态型、知识型、绿色型、社区型和智能型城镇化模式的引导 和推进,我们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 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1. 优化城镇规划与管理 1.1 健全城市规划体系 1.1.1 制定综合城市规划 1.1.2 完善区域城市布局规划 1.2 加强土地利用管理 1.2.1 实行合理用地制度 1.2.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3 强化城市建设规划管理 1.3.1 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1.3.2 推动绿色可持续建设 1.4 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1.4.1 完善城市管理部门职责 1.4.2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2. 促进城市产业升级

2.1 发展现代服务业 2.1.1 培育金融、科技等产业2.1.2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2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2.2.1 优化传统产业结构 2.2.2 发展高端制造业 2.3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 2.3.1 建设职业教育体系 2.3.2 发展人才创新创业平台2.4 拓宽城市创新渠道 2.4.1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2.4.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3.1.1 发展轨道交通 3.1.2 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3.2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3.2.1 建设健康医疗设施 3.2.2 丰富文化体育设施 3.3 提升城市供水供电能力 3.3.1 加强水资源管理 3.3.2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3.4 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3.4.1 建设智慧城市平台 3.4.2 发展电子商务服务 4. 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4.1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1.1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4.1.2 发展生态农业 4.2 加强城市环境治理 4.2.1 开展城市环境整治 4.2.2 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4.3 改善居住条件和社区服务4.3.1 加强住房保障政策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一、引领示范城市建设(发展路径一) 1、背景介绍 1.1 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1.2 引领示范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2、示范城市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2.1 目标设定 2.2 原则指引 3、示范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 3.1 基础设施建设 3.2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3 生态环境保护 3.4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3.5 社会管理与治理创新 4、示范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 4.1 规划与设计 4.2 基础设施建设 4.3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4 环境治理与保护 4.5 产业发展与升级 4.6 社会管理与治理创新 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二) 1、背景介绍 1.1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1.2 乡村振兴的意义 2、乡村振兴的目标与原则

2.1 目标设定 2.2 原则指引 3、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 3.1 农业现代化 3.2 农村产业发展 3.3 农民增收与就业 3.4 乡村文化建设 3.5 农村环境保护 4、乡村振兴的关键任务 4.1 农业现代化改革 4.2 产业发展与升级 4.3 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4.4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4.5 推动农村环境保护 三、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发展路径三) 1、背景介绍 1.1 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 1.2 创新驱动发展的定义 2、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2.1 目标设定 2.2 原则指引 3、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 3.1 科技创新 3.2 人才培养与引进 3.3 创新创业环境 3.4 产学研联合

4、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任务 4.1 加大科技投入 4.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4.3 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4.4 加强产学研联合 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路径四) 1、背景介绍 1.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2.1 目标设定 2.2 原则指引 3、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一、经济驱动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推动城镇化进程。北京市作为中国 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具备了发展经济驱动 型城镇化的条件。在这种模式下,北京市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为重点,吸引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进驻,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同时,该模式还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的商业、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在经济驱动型模式下,北京市的新型城镇化发 展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 居住条件。 二、生态环境保护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北京市位于华北 地区,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 动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利用,并鼓励绿色低碳发展。同时,该模式 还注重生态农业和宜居环境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北京市通 过生态环境保护型模式的推动,旨在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的生 活质量。

三、社会公平与公共服务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关注社会公平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北京市积极推进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福利水平,减少 城乡差距。在这种模式下,北京市注重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 改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促进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该模式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北京市作为中国的 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北 京市注重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 城市文化软实力。该模式还鼓励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文 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型模式的推动,北 京市旨在打造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五、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关注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治理的提升。北京市致力 于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社区,注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提供 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的社区服务。与此同时,该模式还注重社 区自治和居民参与,改善城市治理机制,提高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 水平。通过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型模式的推动,北京市旨在增强社 区凝聚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地区,并在城市生活和 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城市化的过程。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不仅强调人口的 转移,更注重人居环境的提升和城市治理的完善。在新型城镇化的 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发展模式。本文将介绍新型城镇化的五大 发展模式。 1. 资源型城镇化 资源型城镇化是指基于资源优势推动城镇化的模式。这种模式 通过开发和利用地区内的自然资源来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资源型 城镇化着重于挖掘和利用矿产、水资源或其他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 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发展模式在一些 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和发展经济。 2. 产业型城镇化 产业型城镇化是指通过培育和发展特定的产业,推动城市化的 发展。这种模式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建设产业园区 或经济开发区,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当地的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型城镇化也注重提升产业链条的完整性,推动产业升级,促进 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模式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发挥重要的

作用,吸引外来资本和技术,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 进程。 3. 人才型城镇化 人才型城镇化是指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和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这种模式注重打造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创新 平台,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的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人才型城镇化特别 适合在科技、文化和创意产业方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综合实 力和竞争力。 4. 环保型城镇化 环保型城镇化是指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这种模式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 协调发展。环保型城镇化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全球环 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环保型城镇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5. 文化型城镇化 文化型城镇化是指通过挖掘和利用城市的文化资源,推动城市 化的发展。这种模式强调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品牌的建设。文化型城镇化注重传承和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方式,协调好城市和乡村间的发展关系,走好大小城 镇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可借鉴产业综合体模式、旅游小镇集群化模式、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旧城改造与更新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这五大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产业综合体模式 以生态产业为核心形成的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发展路径之一. 通过开发创建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做到扶持一个乡镇,带动一片乡村,富裕一批农民.主要包括创意设计型综合体、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以大企业主导的生态制造综合体、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体等方向. 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与新型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结合自身特点,以广阔农村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依托,以乡镇和乡村为主战场,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中小 城镇化为载体,创立具有乡村特色的智慧型、生态型、科技型与文化型的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统筹谋划,完善设施建设与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安置居民,统筹产业形态发展,形成产业综合 体发展的整体氛围. 企业将技术研发、生产制作、成果展示、创意设计等融入综合体,并为居民和产业工人提供商业和娱乐服务,将产业综合体做成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发展模式.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确立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发展规律,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挖掘有 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特 色产业,着力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要注意塑造建筑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历史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 在注重历史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传承文脉、彰显个性,充分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