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的危害及处理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的危害及处理施工技术

【摘要】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本文介绍了软土地基的基本概念,探讨了其危害以及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软土路基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危害处理技术

一、前言

随着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措施逐渐被提上日程,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将出现各种病害。为保证公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我们必须在设计上给予充分重视,针对不同的地质基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中严格遵守规程,控制好填筑材料的质量、级配及填筑速度,必要时可多种处理措施综合使用。

二、基本概述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对软土及软土地基分析及处理前,必须先对其有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对症下药”。

1、软土

何谓软土,指海、湖、河、溪等沉积的天然海水量高、空隙大、压缩性强、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透水性差、敏感度高、凝固时间长、承载能力低等特点,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腐殖质,土层层状分布无规则,层与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大。

2、软土地基

对于软土地基的定义,我国尚无统一的规定,我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工程地质手册》指出,软土地基是一种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状态的粘土,如淤泥。日本公路设计规范中认为,软土地基主要是指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组成的松软土。无论是何种定义,高压缩性、低承载力是其主要特点。

三、软土地基的危害

软土地基由于可变性强,会因沉积年代、气候变化其物理学性质发生变化,因此软土地基的性质无统一性,差别巨大,若未对症处理,将造成重大危害。

1、影响数据的真实性

公路的设计来源于勘察数据报告,若勘察数据的不准确,必定会对误导其设计及处理方法,最终影响工程质量,更甚至引起下沉、倾斜和塌方。而软土由于厚度变化大,分布复杂,导致软土地基厚度大,固结速度慢,沉降不均匀,在平整度不一的软土中勘察,误差大。

2、增加工程成本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公路工程公司将重点放在了利润和工期中,在施工过程中一味的追赶工期,在软土地基尚未完全固结的情况下,就进行了下一道工序,导致出现变形、下沉,工程只得返工,不仅耗时、还耗力、耗资金。

3、影响工程质量

由于软土地基间隙大,容易吸收水分,但水分蒸发却慢,勘察时节的不同,其数据也不相同,比如潮涨、潮汐对地下地基影响大,若未区分考虑,施工中必定容易出现误差,影响工作质量。

4、影响工程稳定度

在施工工程中,软土地基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的分层填筑法,若盲目的为赶工期,导致填土过快,碾压不牢,定会影响工程的稳定度“, 楼歪歪”也许就会变成“路歪歪”。

三、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软土路基方法

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提出处理方法。多数情况是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原有排水系统不畅,原有地基土质渗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软弹(翻浆,弹簧土地段)。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换填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有效处理深度 3 米。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

2、抛石填筑

就是在有软土或弹簧土以及有积水的路段填石头,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处理的路段原有土层(或积水)高度为宜。在填石的过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机把石块压实,不能出现软弹现象。然后再填筑土方。

3、盲沟

就是在要处理的路段根据要处理的路段的长度,在横向或纵向挖盲沟,盲沟通常用渗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筑而成。也可以填入不同级配的石块起到排水的功能。注意盲沟的出口要与排水沟连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

4、排水砂垫层

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层,作用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的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加,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可以从砂垫层中排走。为确保砂垫层能通畅排水,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垫层一般的厚度为0.6~1.0 米。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稳定。

5、石灰浅坑法

由于粘性土含水量影响,施工中经常出现“弹簧土” 松软现象。一般较轻的可以采用挖土晒干,敲碎回填的方法:“石灰浅坑法” 可以用于各种不同面积的路段(就是说大面积可以使用,小面积也可以使用)。具体做法是:挖40~50 厘米方形或圆形,深一般1 米上下的坑,清除坑内的渗水(最好挖好坑后,第二天清除渗水),放入深为坑深1/3 的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压。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轻度弹簧路段为5~6米,在严重弹簧路段为3~4 米。

四、因地制宜制定处理方法

1、浅层软土地基——替换法。

对于浅层的软土地基,可以采用替换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软土地基清除,换用强度高、稳定性好、透水性强的粗砂、沙砾、片石、卵石等进行回填,不仅能提高持力层的承受力,而且路径沉降均匀,避免出现软土地基沉降不均而发生的路面不整现象,所填厚度以80cm为宜。

2、厚淤土——桩基加固法。

当软土地基为厚淤土时,此时若选择大面积处理比较难,可以采用桩基加固处理法。淤土厚度<5m时,可以采用石灰桩,主要原理在于生石灰水化过程中,体积会逐渐膨胀,膨胀的同时不断压挤土壤,从而增加其密实度。由于石灰桩的膨胀挤密效应与排水固结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中宜使用小桩径,布密桩的原则,桩径一般为300mm,桩距一般小于桩径的4倍;淤土层厚度在5~10m时,采用灌注桩直至硬土层;淤土层厚度大于10m时,可采用悬浮桩,通过相关计算公式出桩长、桩距、工后沉降及稳定安全系数。

3、砂性土——排水法。

砂性土无粘性,含有一定数量的细颗粒,由于其水稳定性好,因此在水位较高或含水量大时容易形成软土地基,对此可以采用排水法。首先可以通过在地基两次挖比原地下水位低的渗水暗沟,填沟宜选用透水性强材料,比如砂、石等,填埋时要以反漏层结构技术进行铺设,这样能够有效达到降低土基层地下水位的效果。其次可以安置塑料排水板,它具有弹孔过水面大、排水顺畅、强度高、耐水性好的特点,但在安置时要注意,需要在排水板外层裹一层无纺土工织物滤层,以防流砂进入管内引起堵塞。

4、低饱和度粉土——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是通过重锤从高空落下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致使土中空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同时夯击点形成的裂缝,又成为排水通道,让土中的水分能够顺利排出,从而加快土体的结固,使土体的压缩性降低而承载力提高。夯锤的重量一般为20吨左右,锤底精静压力视土颗粒大小而异,一般小颗粒宜选小值,同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夯实点数、落距及加固深度。

结论

软土地基成因类型不同, 厚度不同, 性质各异, 因此在处治过程中不能一律对待, 应首先查明地质特点和土质条件, 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的软基处理的最佳方案, 这样才能作出合理的处治。

【参考文献】

[1]徐志钧. 软土地基和预压发地基处理[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 9 6 )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软土地基危害与处理

软土地基危害与处理 摘要:大量工程涉及到各类软弱地基与不良地基的处理问题以及恶劣环境条件 下的地基处理问题,地基处理研究也由此成为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工作者研究的一 热点。本文将对软土地基的危害及常用处理办法做详细介绍。 关键词:软土地基;危害;处理 引言 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 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 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 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 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软土路基处理的 目的是提高该段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软土地基危害 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因层而异,不可预见性大。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事故,常见的事故有:(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作软基处理的地段未作处理设计,此类工例不少,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这种 现象。(2)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 建筑物。工例有:汕头磊口大桥引道.由于高填土引起线外土地隆起,民房受损.路 基难以稳定,只好增加桥梁长度,建成后一段时间,仍然出现锥坡不均匀下沉, 又做了处理,现已改建新桥。中山县附近的狮窖口桥,原设计是拱式桥跨,台背 填土较高.由于高填土的推力作用和地基严重下沉,使桥台被推坏,拱体损伤,新 路旁的老公路被挤移,将一条近10m宽的水沟填塞,路外厂房和民房受损,迫不得已改变桥型(原拱桥拆掉重建梁桥),增大桥长,降低路堤。(3)虽然作了软土地 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珠海南屏桥引道,虽然软土采 用砂并结合分级加载预压处理,路堤填土高度7m,南岸砂井施工完成后,仅填 土到2.5m高(第一级加载)时就发生破坏,北岸在第三级填土完成时发生破坏。填 土完成也发生破坏。经开挖分析,原因是地质资料不准确,填土速度过快,后加 的反压护道又阻塞了砂垫层的排水通道。最后采取了挖深边沟排水(挖边沟时,原 路堤底有大量的水流出),用袋装砂井(原先的砂井是无袋砂井)和铺土工布进行修复。(4)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新 会虎坑、大洞桥的引道,原设计对软基都作了袋装砂并结合砂垫层加固处理,由 于投资限制,大部分路段的处理被取消。在施工过程中,有几处路堤发生滑塌现象,通车后整个路段不均匀沉降明显。主要原因是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也未作施工观测,填土过快,碾压不当。其填料采用开山石渣土,其中合有大块石,运料没有做到均匀卸土,合理分层,而是堆成厚层用强振碾压,使强度很低、灵敏度很高的软土地基受到破坏。末作加固处理但按规定施工的路段,虽然后来 沉降较大,但没有发生破坏。(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软土地基上往往有一层强度比软土高的土层,被称为"硬壳层"。" 硬壳层"可以起到承重和扩散应力作用,利用好"硬壳层"对于减少工程投资是有意 义的。有的地区甚至认为,有"硬壳层"存在的软土地基,宁可不作软土地基特殊 处理,充分利用"硬壳层"的扩散应力作用,采取预压措施,以保持填筑路堤的稳定。但若对"硬壳层"的勘察、利用工作做得不好,则达不到顶预想的效果。(6)由

软土地基对路基施工产生的危害及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对路基施工产生的危害及处理措施 摘要:完善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措施,提高路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已经成为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控制管理的关键,这对于确保公路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做了相关概述,然后分析了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危害,最后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处置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危害;表层处理;深层处理 一、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相关概述 (一)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基本含义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路基的定义是指强度低、承压过大时会产生较大压缩量的、含有一定有机物质的软土层。软土路基多分布在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势低洼地带,这些地带常年潮湿积水,地表有多重沉淀物。 (二)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质 对软土路基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按照成因或者土质划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软土路基都具有以下几种工程性质:(1)颜色较深,颗粒较细,有机质的含量较高。(2)天然含水量高,容重较小。(3)孔系较大,沉降速度慢,固结时间长。(4)粘粒含量高,塑性好,压缩性高,压缩系数大,强度指标小,承压能力弱等。 (三)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特点 由于软土路基具有孔系较大、容重较小等工程性质,就使得软土路基在压力作用下会随着被挤走的水体积进行变形,软土路基的压缩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累积,含水量减少后,软土的强度和密度会有所提高,这就软土的固结过程,通常这个过程都是很缓慢的。同时,软土进行固结的同时,软土孔系中会残留下来不及排出的水分,会使得土体发生剪切破坏,增加附加压力。 二、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危害 (一)影响公路工程路基强度以及稳定性 由于软弱土的抗剪强度不足,因此在路基受到车辆荷载作用时,极易造成路基出现局部破坏或者是整体剪切破坏,导致公路路基出现失稳、塌方以及滑坡等病害问题。 (二)造成路基出现沉降变形 由于软土在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特别是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因而有可能造成后期公路工程出现路面开裂、桥头跳车等问题。 (三)造成路基软弱土的液化、失稳或者震陷 在外部的动力荷载作用下,容易造成路基软弱土的液化、失稳或者震陷,对于公路行车安全十分不利。

浅谈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危害及处理

浅谈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危害及处理 软弱土地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大。其处理的好坏与否,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速度,更影响到工程建設的质量,因此提高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危害 1.1 软土地基的特征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7.1.1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1.2 软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危害 软土含有大量的水分,固结程度很低,并具有明显的触变性。这些不良的特性导致软弱地基自身的承载功能比较差,强度也比较低。在其上面的建筑物很多时候会因为地基的强度不高,而出现圆弧滑动。当其上面具有很大的负荷的时候,它会出现沉降。向一旦这一沉降的程度超过了建筑物可以接受的程度,这必然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地基土承载能力不足还对临近的建筑物有很大的影响,在它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由于受到基础压力扩散的影响也将产生压缩变形,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这类附加不均匀压缩变形甚大,常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或损坏,若被影响建筑物的刚度强度较差时,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裂缝;当刚度强度较好时则表现为建筑物的倾斜。 2、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依据以上的详细分析,想要建筑工程实施得以安全,就必须对软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是软地基处理设计考虑的必要因素。 2.1 基础设计 建筑设计包括基础与上部设计两部分。如果在设计基础时,设计得坚固些,相应的安全性也就得到保证。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它是把建筑物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的数量逐渐增多。在公路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分析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处理意见。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提升软土地基的硬度和承载力,做好排水处理工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严格按照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程序和规范进行,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路桥使用寿命。 标签:公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问题;处理技术 一、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 第一,前期勘探工作不够详细,无法为有效开展后续施工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施工设计方案的处理效果不够好,容易给后续的施工造成一定的负担。第二,软土地基处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应的处理手段不够先进和全面,容易出现一些工程路堤不够稳定的情况。第三,分层填筑工作施工过程中,没有全面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开展,采用的碾压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填土工程进行节奏过快,影响到了实际施工效果。 二、公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案 (一)采取换填法技术 在软土地基施工中,主要采取的就是换填法,其实这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软性土质进行清理,并且在进行回填,其中考虑到软土的稳定性,会利用碎石进行使用,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想要使用这种技术,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确保其他方式不起效果的情况。在技术使用阶段,需要对软土的地基进行清理,采取回填的方式,将粉末或者煤灰经过回填进行处理,在处理回填中需要结合排水法进行处理,此种方法更加适用于黄土地基,确保具有非常高效的应用效果。 (二)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 承载能力是有效检验地基总体质量的重要标准,有效控制好软土地基的总体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将能够针对公路工程的土体承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采用桩间土和桩体共同受力的方式,能够促进地基沉降的情况得以良好减少,促进填土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种方式比起一般性的排水固结方法,能够缩短一半的时间。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桩体本身、桩间土的压缩工作,使得台背填筑过程出现了较多的沉降情况。土体压缩会使得淤泥本身的孔隙水压力有所上升,相应的无法有效孔隙水的压力。全面控制好台背填筑,使其能够符合设计高程的稳定要求之后,再开展相应的开挖施工,在保证填土速度的前提下,促进孔隙水压力得以有效消散,起到良好的施工效果,但是会容易花费较高的费用。

软土路基的危害及改善措施

软土路基的危害及改善措施 我国的国土面积十分辽阔,地域土质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软土却几乎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土地。而公路建设中在无法更改建设线路时避免不了在软土土质上建设道路,而软土路基的弊端却非常多,其危害也不言而喻。例如,道路沉降、剪切拉裂等。能否有效的处理这些软土路基的危害都是国家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因素。 标签:软土路基;常见危害;改善措施 1 软土路基的特性 软土的特性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所出版的《工程地质手册》中有着明确的说明:“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粘性土、粉土等”。在公路软土地基中,常见的软土大多是指处于软塑或者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其特性为含水量超标,孔隙比过大以及渗透性差和流变性高,其特性尤为复杂。而由于公路修建的线路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更改,经常会在软土土质上建立道路,而软土路基由于其特性,若没有有效的治理措施,就会导致公路的抗剪力度差,易沉降等危害的发生。 2 软土路基对公路的常见危害 2.1 浸水沉降 软土路基所导致的公路浸水沉降危害,而水分的渗透也是大多数危害的根本原因,浸水沉降多数发生在排水不畅的路段,水份渗透进入路基,使得土体的自身重重增加,在车辆行驶的荷载作用以及水温的变化等原因下就会导致路基发生大面积的沉降变形,严重影响了交通的运输。而当路基产生大面积不规则沉降的时候,就会引起路面的开裂,使得水分渗透进路基进而导致翻浆的危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橡皮路”。经常表现在路面局部的凹陷以及积水和颠簸等危害。 2.2 剪切拉裂 由软土作为公路地基时,由于软土的特性,会导致道路抗剪强度低,很难承受路堤以及路面的荷载作用。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会导致路基强度下降,表现出很强的流动性,甚至地基会出现局部或者是整体的剪切破坏,进而导致软土层侧向滑动,路堤沉陷以及坍塌等现象,影响交通运输的同时,极大的增加了维修的资金。 3 软土路基的改善措施 当公路的建设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更改线路,必须通过软土土质区域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性作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使得其提高使用能力,避免沉

浅谈软土地基危害及加固处理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9015428.html, 浅谈软土地基危害及加固处理方法 作者:莫立伍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5期 摘要:软土作为工程建筑特的地基,由于其承载力低、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降陷。本文将对软土的定义及特性进行分析,阐述软土地基的危害,并提出了加固措施。 关键词:软土地基;危害;加固措施 Abstract: Soft soil as an engineering building foundation, because of its low bearing capacity, often produces different degrees of sink or even collapse.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soil analysis, the damage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and proposes strengthening measures. Key words: soft soil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measures; hazards; 中图分类号:U416 软土的定义 一般而言,软土是指近代水下沉积的饱和粘性土,是淤泥、淤泥质粘土、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一类土体的简称,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内陆平原或间盆地。不同地域软土的成因、结构和形态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物理力学特征: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压缩性高、强度低,可呈灵敏性结构。软土作为工程建筑特的地基,由于其承载力低、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降陷。 2、软土的工程性质 软土无论按成因还是按土质划分,种类很多。但它们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工程性质: (1)颜色以深色为主,颗粒成分以细粒土为主,有机含量较高; (2)天然含水量较高,容重小,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超过30%;相对含水量大于1.0;软土的饱和度高达100%,甚至更大,天然容重为1.5~19kN/m3; (3)天然孔隙比小,一般大于1.0; (4)渗透系数小,一般小于10-6㎝/s数量级,沉降速度慢,固结完成所需时间较长; (5)粘粒含量高,塑性指数大;

浅谈软土地基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浅谈软土地基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一、引言 软土地基的危害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它的危害主要和软土的低强度、流变性、和低透水性等特性有关。这些特性在公路的软土施工中,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能会使地基沉降十厘米,更严重的也会达到几十厘米,从而使施工单位带来经济的损失。 二、软土地基概述 2.1、软土地基的内容 软土地基,顾名思义就是指容易压缩,压缩量较大,且含有一定有机物质的软弱的土层。因为软土有着含水量高,容易被压缩且抗剪强度超低的特性,这些特性也就是导致其固结系数相对较小的原因。因其固结系数小,所以其固结时间就要增加。而我们所看见的质量事故就是其固结时间加大和土层复杂的分布所造成的。 2.2、软土地基的特点 不同的国家对软土地基的定义也是不同的,但是软土地基的特点是相似的。软土地基有着含水量较高、压缩性高、触变性强、渗透性也较差并且抗剪能力低下这五个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对工程的危害,增大了土层的扰动性。 2.3、软土地基的危害 路桥工程的基础就是地基,地基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工程,如果在工程建设中遇到了软土地基则必须把软土地基加固,否则就会因为软土各种复杂的性质,和其极大的不可预见性使工程的建设产生影响和阻碍,更严重的还会产生质量事故等。如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忽略软土地基的危害,不加以固定而建设的话,即使建设中不出现问题,但也会给以后的路桥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因为软土地基经常都是在“桥涵构造物”造成危害,比如“门坎”现象就是因为路堤的下沉。而在高路堤路段出现的折断、裂缝等一些给通行带来的危害也是由软土地基所造成的。 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1、置换及灌入固化物方法

置换是指用物理机械性能的岩石与土壤材料替换部分或全部的天然地基软形成复合层基础,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达到减少地基沉降的目的。主要方法有:土壤置换法,强夯置换法,强夯置换及膨胀土渗透灰色土著和修改。石灰桩地基加固采用了多种实用工具,其中也有替代效用,也属于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灌入固化物的原理是在土壤中倒入大量的混合水泥、石灰或其他化学固化的浆料形成一个加固的基础,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其中固化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原理为: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灌浆、灌浆性渗透、裂劈注浆、压密注浆、有机高分子溶液方法的改进。 3.2、振密、挤密法 振动压实,通过将土壤压实的方法,来提高其承载能力,降低地基沉降的机率。加固原理是振动压实,压实地基处理方法为:表面原位压实、强夯、振动压实法、挤密砂桩法、爆破挤淤法、土桩和土柱法。 3.3、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深度,以高压喷射流使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通过凝固硬化的方法加固地基。主要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3.4、加筋法 加筋是指在地基中设置强度高、模量大的筋材,如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等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的目的。 3.5、粉喷桩加固法 粉喷桩技术的固化剂是水泥,软土和水泥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强制搅拌,通过水泥和软土见的物理化学反应,水泥水解的Ca2+和土中的矿物质(SiO2,Si3Al2)形成微晶凝胶(该物质不溶于水),微晶凝胶硬化后形成水稳性、整体性较好、强度较高柱状体,上部结构被柱状体和土体一起承担,使地基进一步加固,形成优质地基。粉喷桩的施工工艺为:桩位放样→钻机就位调整机体→钻进到设计深度→反转提钻并喷粉→至原地而以下50cm处停止喷粉→重复钻进搅拌到设计深度→反转提钻并喷粉→至原地而以下50cm处停止喷粉→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钻机移位→回填桩头整平养护。粉喷桩施工工艺要根据实际测量的各项参数和设计要求的配比等来确定,大多数情况下上试桩为五根,在试桩后可以确

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

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 一、在路桥施工的过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必要性以及原则 (一)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必要性 软土地基主要是由粘土或者是粉土颗粒构成的,一些软土层内还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砂土。软土地基所所属于的地层,一般地下水位较高,常常会造成施工材料以及填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甚至是出现沉降现象,导致路桥的质量受到严重不良影响,使得工程的正常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路桥工程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就此,设计人员在对路桥工程进行设计时,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对图纸进行绘制。除此之外,各种高等级道路出现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由于被软土地基所侵扰,很多的路桥工程,尤其是高等级道路,为了使工程质量达标,只能进行抬高处理。地基作为路桥工程的促成部分,一般存在于地下,不能以发现,但是其作用却是巨大的。如果地基不稳靠,那么工程也就不可能稳健、牢靠。在进行路桥施工中,是否对地基的问题进行了正确、巧妙的处理,直接的影响着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其能否能够成功的建成。同时,地基的处理还对工程的造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总体而言,地基和工程质量、投资以及施工进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进行路桥施工时,人们需首先解决地基问题。 (二)软土地基处理的原则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首先需遵守的原则是控制原则。在施工的过程中,具体需要两种控制,也就是修复性以及预防性。其中的预防性指的是,路桥工程在进行施工时,需:在最大限度上,减缓地层的沉降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得以达标;

对地基路面加以有效的保护。修复性控制指的是,如果施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冷静、及时处理,防止危害程度加深。 二、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一)表层施工技术 一个坚固、牢靠的公路桥梁地基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同时还影响到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所以,路桥地基的处理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可以考虑对软土表层软土进行有效的强化,这也是现阶段常用的一种手段,主要的技术方法有材料敷垫、设置加强层、表层排水以及混合剂添加等。 1设置加固层。设置加固层主要是为了对软土地基所属底层的土壤性能进行改善。具体的方法为,将砂石或者是别的加强材料法放入到表层中,以提高软土地基稳固性,提高排水通气功能,不仅可以提高地基强度,而且还能够提高其抗伸力以及抗拉力。如果软土地基上部的软土层比较薄,而且含水量高,则可将一米厚的砂垫层敷垫到地基上。 2表层排水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土质比较好、含水量较高的土层中。在该种土壤上施工时,首先需将排水沟挖好,以分引出地基内部的汇水。在挖好排水沟之后,可在排水沟中会填入砂土、石块等物质,建造出一个较为坚固的基底座,该基底座不仅透气透水的性能非常好,而且由于地基的材料出现变化,变得更多的稳固。该方法不仅施工操作简单,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该地表之中的含水量。 3敷垫材料。若软土地基出现分布不均,同时发生严重变位或者是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可使用该方法。如果发生上述情况,一定要使用某些特定的材料敷垫,如此才可以提高软土地基抗拉以及抗剪能力,均匀分散地基的受力能力,防止由于局部出

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物理性质较差,承载力较低的土层,它们容易发生沉降、变形等问题。在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不合理的施工方法,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屡见不鲜。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土壤沉降 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降现象,这会导致建筑物的变形或损坏。防治措施包括: - 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 在填充过程中注意控制填方厚度和均匀性; - 采用合适的荷载分配方案; - 对于已经出现沉降问题的建筑物,可通过加固或加固地基等方式进行修复。 2. 土壤侵蚀

软土地基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有机物质,在长期受水流侵蚀下容易发生侵蚀现象。防治措施包括: - 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保持地基的干燥状态; - 采用人工加固措施,如加固土工布等; - 对于已经发生侵蚀的地基,可采用灌浆或注浆等方法进行修复。 3. 土壤液化 软土地基在遭受震动或水位上升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液化现象,这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崩塌。防治措施包括: - 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 在填充过程中注意控制填方厚度和均匀性; - 设置足够的抗震支撑体系。 4. 土壤裂缝 软土地基在干燥季节容易出现裂缝现象,这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防治措施包括: - 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保持地基的干燥状态; - 采用合适的填充材料和填充方式;

- 对于已经出现裂缝问题的建筑物,可通过加固或加固地基等方式进行修复。 总之,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处理质量和效率。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地基问题之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是承载力低、变形大、稳定性差,给建筑物带来很大的风险。为了 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通常采用以下五种处理方案: 1. 增加地基承载力 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常用的方法有预压法、振冲法和挤浆法。预压法通过施加重载荷,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压缩,增加其承载力。振冲法和挤浆法是 通过将水泥悬浆注入软土中,使其固化成坚硬的土层,增加承载力。 2. 提高地基排水性能 软土地基的排水性能较差,容易引发地基液化现象。为了改善 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排水处理措施。常见的方法包括安装排水管道、加装砂砾层和埋设排水井。这些措施能够加快软土地基中水分的排泄,减轻地基液化风险。 3. 引入加固材料

通过引入加固材料,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常用 的加固材料包括钢板桩、钢丝绳、土工合成材料等。这些材料能够 增加地基的抗剪和抗拉能力,减小地基变形。 4. 沉桩加固 沉桩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将桩体沉入地下,形成承载桩基,使地基产生悬浮效应,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 力和稳定性。常见的沉桩方法包括预制桩、灌注桩和静载试验等。 5. 土体改良 土体改良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自身的物理性质,提高其工程性能。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有夯实法、冲击法和水泥混凝土搅拌桩法。夯实法通过使用夯实机械对软土进行挤实,提高其密实度和承载力。冲击法和水泥混凝土搅拌桩法则是通过将水泥掺入软土中进行冲击 或搅拌,使其产生固化反应,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总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结合地 基的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法, 确保地基的安全和稳定。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与加固处理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与加固处理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进展,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已特别普遍。对大路软土地基的胜利处理,往往也成为提高建设速度、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首先从软土的工程特性动身,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探讨了软土地基常见的加固方法,提出了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进展,高等级大路建设也得到了快速进展。同时对线形指标的选用也随之提高,从而不行避开地带来大路路基穿过软土地区的状况。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已特别普遍。对大路软土地基的胜利处理,往往也成为提高建设速度、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时,若对地基处理不当,有可能因地基沉降或差异沉降过大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基础承载力,也是保证道路建成后平安、高效运营的关键。所以选择合理的软基加固处理方案及方法并快速实施,从而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软土的工程特性与危害 (一)软土的定义 软土一般是指在静力或缓慢流水环境中以细颗粒为主的近代沉积物。这类土的物理特性大部分是饱和的,含有机质,自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当自然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自然孔隙比大于1而小于1.5时,则称为淤泥质土。工程上将淤泥、

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和饱和含水黏性土统称为软土。 (二)软土的工程特性 软土的性质与地基土的成层构造、沉积年月、成因类型有亲密关系。不同年月和成因的软土,其物理性质指标尽管可能相近,但作为地基,工程性质却可能相差很大。 1.含水量较高。由于软土的成分主要是由粘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组成,并含少量的有机质。粘粒的矿物万分之二为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这些矿物晶粒很细,呈薄片状,表面带负电荷,它与四周介质的水和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偶极水分子,并吸附于表面形成水膜,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沉积形成各种絮状结构。因此这类土的含水量比较高。 2.透水性差。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在1×10-6~1×10-8cm/s之间,所以在荷载作用下固结速度很慢。当地基中有机质含量较大时,土中可能产生气泡,堵塞渗流通道而降低其渗透性。所以在软土层上的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拖延很长时间才能稳定,同样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也是很缓慢的。 3.压缩性较高。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压缩系数约为0.5~1.5Mpa-1,最大可达到4.5Mpa-1;压缩指数约为0.35~0.75。自然状态的软土层大多数属于正常固结状态,但也有部分是属于超固结状态,近代海岸滩涂沉积为欠固结状态。欠固结状态土在荷重作用下产生较大沉降。超固结状态土,当应力未超过先期固结压力时,地基的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措施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措施 施工中,由于环境、地势不同,往往出现软弱地基。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小等特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处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目前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构成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下对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1.软弱地基的种类及常见的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种类很多,按成因一般可分为人工填土类地基;海相、河流相和湖相沉积而成的含淤质粘土类地基;各种山前冲积、洪积相所形成的夹卵石、漂石的粘土类地基。复杂的成因造成了它们在物理力学性能上的复杂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目前对厚度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各类钢筋混凝土桩进行处理,对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砂桩、石灰桩,化学灌浆或堆载预压等方法处理。各种处理方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处理方法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设计是否安全和节约。在实际工程中,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问题较少提及,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短木桩处理某些软弱地基不仅施工较为便捷,而且费用也较为经济合理。 2.用松木桩处理地基的实例 在实际工程中软弱地基普遍存在,对于一些层数较低、荷载较轻的建筑物地基或遇局部暗塘的情况,大多是采用松木桩处理地基的。下面就110KV仙山变电站主控楼的地基处理作一简要介绍。 2.1工程的地质概况 该工程位于仙山水库旁边,建筑面积650,两层全框架结构。地质剖面自上而下由杂填土、淤质粘土、含淤质砾砂卵石、粉质粘土及粘土构成。淤质粘土呈软塑状,下部的含淤质砾砂卵石呈中密状,是较为理想的持力层。持力层的实际埋深约4米。当时曾考虑用砼短桩或换土垫层法处理,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松木桩的处理方案。 2.2松木桩的设计计算 在设计中短木桩用作挤密桩时可按下式设计: S=0.95d√(1+e0)/(e0-e1) n=A/AP<br>S桩的间距(m) d桩径(m) e0挤密前土的天然孔隙比 e1挤密后作要求达到的孔隙比,可按地基所需的承载力设计值再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五附表5-3或5-4确定 n每桩的根数 A每地基所需挤密桩面积,A=(e0-e1)/(1+e0) AP单桩横截面积() 在设计中,当桩端有硬壳层存在时,可作为端承桩,按下式计算: Pa=Ψα[σ]A-(a) Pa单桩承载力

软土地基安全施工措施

软土地基安全施工措施 在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软土地基指的是在 结构建筑下面的土壤质地较软、压缩性和沉降性较大的土层。软土地 基的基础工程需要特别的关注和谨慎处理,否则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殊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施工措施。 1. 依据场地情况设计 软土地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应该根据场地情况加以充分的考虑。 要对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土层的发育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地 勘探,确定基础类型及深度。根据软土地基的不同特性,加以特别设 计和处理。同时,还应结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场地变化,及时对设计 计划进行修改,确保安全施工。 2. 采用支护技术 在工程施工中,支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支护技术 主要包括土钉墙、挡土墙、钢板桩墙等,可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钢板桩墙是一种钢板打入土中,再通过连 接器连接成支撑墙的产品,具有建造方便、耐用可靠等优点,深受支持。选择支护技术还应考虑场地土质,选用合适的种类和长度,确保 施工效果。

3. 监测施工过程 软土地基的施工需要不断掌握场地变化情况。施工期间需要对地基进行定期监控和观测,确保场地的稳定和安全。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地面沉降、渗流量、沉降速率等。在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定期检查地基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基沉降情况,以便采取可行的处理措施。 4. 合理选用原材料 选择合适且质量可靠的原材料是保障软土地基施工安全的关键性因素。选材应注意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在具体施工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操作,避免存在违规行为。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应严格控制材料采购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5. 做好环境保护 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同样不可忽视。严禁浪费和污染环境的行为。要把环保意识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习惯和要求,建立素质高的施工人员队伍,推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时向前发展。 总结 软土地基施工具有比较高的难度和风险,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精细化施工措施的制定和运用,全过程科学化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同时,在软土地基设计工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沉降和变形情况,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更好地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和工程利用。

浅析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浅析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要】软土在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工程问题,在勘察过程中切不可马虎松懈,本文从软土特性出发,分析了软土工程地基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并作出了勘察方法讨论。 【关键词】软土,地基工程问题,勘察方法 在公路铁路的修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分布面积较大的第四系软土类区域,软土体是自然界的历史产物,它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地基条件差异宏大,根据相邻建筑物或相邻地域的地质资料来设计,一点微小的差异就可能给影响工程质量,给工程造成宏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引起重视,我们施工中充分利用信息,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和工艺,防止了施工期间可能引起的附加沉降,表达了当今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为一体的全过程综合岩土工程理论理念。 一、软土的特征及其危害性 软土指的是所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的细粒土,处于软朔或流朔状态。我国的软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各大江大河的入海三角洲冲击平原地区。内陆主要是湖泊或山谷冲击而成,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布范围比较小。主要包含饱和软粘土包括泥炭、泥炭质土,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一般具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不均匀性等特征,在工程应用上的表现为地基沉降量大,可以到达数十厘米甚至到数百厘米;地基沉降时间长,达数十年甚至到数百年,特别严重的是沿海地带的软土地基,因为厚度过大,所以固结速度比较慢;地基不均匀沉降,大多是由上部构造的特性和荷载差异所引起;地基抗剪强度低。软土上述的特点,容易影响公路铁路工程质量,引发一些地质灾害,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不均匀和过大沉降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牵制了道路通行才能和平安度;路基路堤还可能会随着软土地基一起产生滑动现象,从而导致路面的整体遭到破坏,鉴于软土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软弱地基的特征及危害 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孔隙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商、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扰动性大、透水性差等特点。软土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软土地基是指由软土、冲填土、杂填土、松散砂土及其他具有高压缩性的土层构成的地基。这些地基的共同特点是模量低、承载力小,未经人工加固处理是不能在上面修筑基础和建筑物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常见的软土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沉积时间短,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在软弱土层上建造建(构)筑物时,采用天然地基其强度往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遇到诸如土体稳定、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于是,需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设计的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地基处理的对象包括:软弱地基与不良地基。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地遇到不良地基。因此,软弱地基处理问题也就显得更为常见和更加重要。现就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谈点看法与同行作一些探讨。希望在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中得以借鉴,确保工程质量。 2、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一、置换法

(1)换填法 就是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 施工要点:将要转换的土层挖尽、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的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 (2)振冲置换法 利用专门的振冲机具,在高压水射流下边振边冲,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中分批填入碎石或卵石等粗粒料形成桩体。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性的目的。 施工注意事项:碎石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原地基土对其的侧向约束作用,该约束作用越弱,碎石桩的作用效果越差,因而该方法用于强度很低的软粘土地基时必须慎重行事。 (3)夯(挤)置换法 利用沉管或夯锤的办法将管(锤)置入土中,使土体向侧边挤开,并在管内(或夯坑)放人碎石或砂等填料。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由于挤、夯使土体侧向挤压,地面隆起,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提高,当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强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施工注意事项:当填料为透水性好的砂及碎石料时,是良好的竖向排水通道。 二、预压法 (1)堆载预压法

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处理与处理方法

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处理与处理方法 一、背景介绍 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情况。软土的特点是含水量高、抗剪 强度低,容易发生沉降和失稳等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合适的软土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二、软土的成因和特点 软土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湖泊沉积、河流冲积、湿地沉积等。这些地层的特 点是含水量高、颗粒细小、孔隙多、抗剪强度低。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沉降、流失和失稳等问题。 三、软土处理的方法之一:加固与加密 为了增强软土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可采用加固和加密的方法。加固的方法包 括土挡墙、土钉墙、深层加固等。加密的方法包括人工挤实和机械挤实。这些方法可提高软土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和失稳的风险。 四、软土处理的方法之二:排水与防渗 软土的含水量高,容易导致沉降和流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排水和 防渗的措施。排水的方法包括水泵排水、地下管道排水等。防渗的方法包括防水涂层、防渗墙等。这些措施可有效控制软土中水分的流失和渗透,减少不稳定性的风险。 五、软土处理的方法之三:加固与加强 软土的抗剪强度低,容易失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加固和加强的方法。加固的方法包括增加地基宽度、加大地基深度、设置加固层等。加强的方法包括加

强土体的连接、增加土体的抗拉强度等。这些方法可提高软土的抗剪强度,减少失稳的风险。 六、软土处理的方法之四:预处理与改性 为了减少施工对软土的影响,可采取预处理和改性的方法。预处理的方法包括 软土井筒、软土搅拌桩等。改性的方法包括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这些方法可改变软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剪性。 七、软土处理的方法之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软土处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施工过程中需控制噪音、振动和扬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应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土地的开采和破坏。只有兼顾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八、结语 软土处理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通过加 固与加密、排水与防渗、加固与加强、预处理与改性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软土地基问题。然而,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软土处理方法,并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软土对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软土对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某市拟建高层建筑为2栋33层商住楼,2栋26层商住楼,共4栋,首层架空。北侧33层 商住楼楼高97.8m;东西两侧26层商住楼,楼高77.5m,总用地面积约46,967.19m2,总建 筑面积40,100m2,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1.2土层性质 场地位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属河口三角洲冲积地貌,其土层性质介绍和岩土参数建议值 如下: (1)填土:填成时间超过5年,由杂填土和砂性素填土及粘性素填土组成,局部区域孔位 处为砼地面或砼路面,现分述如下: ①-1杂填土:灰色,局部为灰白色,由于该土层位于地层表面,该区降水比较严重,使得 土质松散,含水量大,约为35%大小一般约1~6cm,最大超过30cm,含少量粘性土及砂土。②-2粘性素填土:灰黄色,局部灰色,松散,稍湿~湿,含少量砂土及大小约1~15cm的砼块、碎石。 (2)冲积土:冲积土主要是因为本场地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水的冲刷,造成该场 地淤泥和砂层比较深厚,同时该地区邻近海边,因此土层的含水量比较大,按照土体的性质 和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不同,可以将冲积土分为以下 4个土层。 ①-1淤泥:黑色,流塑,饱和,干强度低,高压缩性,低韧性,含腐殖质和有机质。 ②-2粉砂:灰色,稍密,粉砂中含有小量的淤泥,污手,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细砂、中砂 或夹较多淤泥质土,其中ZK150孔见淤泥质土夹层,厚约2.7m。 ③-3淤泥: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含少量腐殖质,局部为淤泥质土、粉土或粉质粘土, 其中ZK28孔见软塑粉质粘土夹层,厚1.4m;ZK30孔见稍密粉土夹层,厚约5.2m。 ④-4粉土:灰色为主,较上述粉砂层,该层土质较好,土层的粘性更好,层厚为3.8~5.3m,可以作为搅拌桩的持力土层。 根据对场地各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所揭露的岩土地层特性、 土工试验指标、原位试验的标贯击数、类似工程场地的工程经验等分别确定各岩土地层的天 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计算的相应参数。 二、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房建项目的规模日益扩大,很多项目建筑高度都达到百米以上, 难度增加,这也对软土地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在软土地基上的施工,如果不 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或沉降等病害。软土地基处理不好, 会出现地基的滑移,开裂,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基础整体下沉等质量通病,给建筑物带来 不同程度的危害,有时由于上述问题,使得项目出现安全问题,以致项目无法经常施工。地 基施工时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 拟建项目不存在地下岩溶、地面塌陷、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形地貌简单,邻近 无山体、边坡。场地存在较厚高压缩性软土并有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在考虑地质条件的同时,应考虑施工场地的地震作用,并考虑施工现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