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流能力计算

过流能力计算
过流能力计算

单箱涵过流水力学计算

E-mail:kenya@https://www.360docs.net/doc/632203231.html,; cjickenya@https://www.360docs.net/doc/632203231.html, Fax:00254-20-2667177 ------------------------------------------------------------------------------------------------------------------------------------------ MURUNYDAM 单箱涵过流水力学计算 [断面简图 ] [基本参数] 渠道类型: 清水渠道 水流运动状态:均匀流 计算目标: 计算流量 断面类型: 矩形断面 渠道的等值粗糙高度:1.800(mm) 水的运动粘滞系数: 1.011×10^-6(m2/s) 计算谢才系数公式采用manning公式 不验算不冲不淤流速: 渠道底坡: 0.0117 [几何参数] 渠道底宽b: 2.500(m)

E-mail:kenya@https://www.360docs.net/doc/632203231.html,; cjickenya@https://www.360docs.net/doc/632203231.html, Fax:00254-20-2667177 ------------------------------------------------------------------------------------------------------------------------------------------渠道深度H: 2.250(m) 渠道中水深h0: 2.250(m) [糙率参数] 粗糙的砼面糙率n: 0.01700 [ 计算过程 ] 一、假定水流处于:水力粗糙区。 渠道的过水断面面积:5.625(m2) 渠道断面的湿周:7.000(m) 渠道断面的水力半径:0.804(m) 渠道断面的水面宽:2.500(m) 二、计算流量。 1、计算当量粗糙系数。 当量粗糙系数为: 0.01700 2、计算谢才系数。 采用的计算公式为:manning公式 谢才系数为:56.71811 3、计算渠道流量。 渠道流量为:30.935(m3/s) 三、验算假定的水流区是否正确。 1、计算渠道流速。 渠道流速为:5.500(m/s) 2、计算雷诺数。 雷诺数为:17484783.079 所以,Re*K/(4R)等于:9791.479 假定的水流状态正确。

管道流量计算汇总

请教:已知管道直径D,管道压力P,能否求管道中流体的流速和流量?怎么求 已知管道直径D,管道压力P,还不能求管道中流体的流速和流量。你设想管道末端有一阀门,并关闭的管有压力P,可管流量为零。管流量不是由管压力决定,而是由管沿途压力下降坡度决定的。所以一定要说明管道的长度和管道两端的压力差是多少才能求管道的流速和流量。 对于有压管流,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管道的比阻S,如果是旧铸铁管或旧钢管,可用舍维列夫公式计算管道比阻s=0.001736/d^5.3 或用s=10.3n2/d^5.33计算,或查有关表格; 2、确定管道两端的作用水头差H=P/(ρg),),H 以m为单位;P为管道两端的压强差(不是某一断面的压强),P以Pa为单位; 3、计算流量Q:Q = (H/sL)^(1/2) 4、流速V=4Q/(3.1416d^2) 式中:Q――流量,以m^3/s为单位;H――管道起端与末端的水头差,以m^为单位;L――管道起端至末端的长度,以m为单位。 管道中流量与压力的关系 管道中流速、流量与压力的关系 流速:V=C√(RJ)=C√[PR/(ρgL)] 流量:Q=CA√(RJ)=√[P/(ρgSL)] 式中:C――管道的谢才系数;L――管道长度;P――管道两端的压力差;R――管道的水力半径;ρ――液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S――管道的摩阻。 管道的径和压力流量的关系 似呼题目表达的意思是:压力损失与管道径、流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是这个问题,则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压力损失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与径5.33方成反比,即流量越大压力损失越大,管径越大压力损失越小,其定量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压力损失(水头损失)公式(阻力平方区) h=10.3*n^2 * L* Q^2/d^5.33 上式严格说是水头损失公式,水头损失乘以流体重度后才是压力损失。式中n――管壁粗糙度;L――管长;Q――流量;d――管径 在已知水管:管道压力0.3Mp、管道长度330、管道口径200、怎么算出流速与每小时流量? 管道压力0.3Mp、如把阀门关了,水流速与流量均为零。(应提允许压力降) 管道长度330、管道口径200、缺小单位,管道长度330米?管道径200为毫米?其中有无阀门与弯头,包括其形状与形式。 水管道是钢是铸铁等其他材料,其壁光滑程度不一样。 所以无法计算。 如果是工程上大概数,则工程中水平均流速大约在0.5--1米/秒左右,则每小时的流量为:0.2×0.2×0.785×1(米/秒,设定值)×3600=113(立方/小时) 管道每米的压力降可按下式计算:

中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利与弊

中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利与弊 【摘要】计算器是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计算器的使用减轻了学生的计算负担,。但另一方面,计算器的过度使用也使许多同学养成了对计算器的依赖性。许多学生不知道使用计算器的利弊。通过查阅文献和访问老师学生及发放调查问卷,我们亲身体验团体合作的意义及了解中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利与弊,从中找出了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找出了能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技能的方法,找出了计算器对中学生有利的一面,好让大家明白学习,也能让大家正确认识计算器。 【关键词】 【正文】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学习中计算器已经不被使用了。而作为一种计算工具,与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一定意义上说,计算器的使用不仅方便了学生们学习,却也造成了学生不动脑子的情况。但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有一个灵活的大脑。过多依赖于计算器,不利我们的健康成长。 调查记录与分析: 本次共计发行调查问卷100份。 1.你平时做题或写作业的时候, 经常用计算器代替笔算吗? 49%6% 分析1:绝大多数学生在平时或多或少依然会用计算器代替笔算,显然学生已经适应计算器了。在初中几乎是拿着计算器做数学作业的。到了高中,虽然不提倡使用,但一时难以摆脱。甚至有些人不使用计算器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答案,就连简单的题目也要按过计算器后才放心,这个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2.你觉得以下哪门科目使用计算器次 数最多,影响最大? 分析2:从初中到高中,数学一直是计算量最大的一门科目。大部分学生也对计算器在数学科目上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做题时总感觉自己手算错误,而使用计算器验算,

有时也是为了节省时间而直接使用计算器,从而数学成为影响较大的科目。而到了高中,增加了化学和物理等理科科目,化学这科数字有时较复杂,所以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计算器使用对化学影响也较大。物理、化学、数学都偏向理科性科目,对计算器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3.你在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时候如果被老 师碰见,老师的态度是: 分析3:老师对学生使用计算器持不同的态度,也因为他们所教的课程不同。但由于高中生在高考、会考等大型考试中各种科目都不允许使用计算器,所以绝大部分的理科老师会反对学生使用计算器,少部分文科老师则认为这用不用无所谓,还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平时利用计算器,不但节省时间,而且提高效率,认为是值得提倡的。 4.作为学生你认为平时手算好,还是使用计 54% 46% 分析4:虽然大多数高中生都对计算器有或多或少的依赖,但内心还是明白手算的好处的。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手算比用计算器算好,的确,手算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过于依赖计算器会导致口算手算能力下降,虽然在生活中可以使用计算器,但掌握必要的手算能力还是有益而无害的,但有些题目使用计算器的确可以节省时间,这也是使用计算器的好处。在计算量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量使用,但不能过分依赖,毕竟高考时不允许使用的。 5.你认为使用计算器会对你的运算能 力产生影响吗? 分析5:人体的大脑会逐渐由于不去思考而退化,正如菜刀不用了会生锈一般,如果我们常时间依赖计算器,当然正如75%同学想的一样会对我们的运算能力产生影响,估计着影响还有点大,不过世上当然还存在许多计算能力很强的人,可能这些人就应该不会有影响的。 学生:从调查的总体上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计算器的利弊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中

水闸过流能力及稳定计算

水闸过流能力及结构计算计算说明书 审查 校核 计算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011 年 08 月 29日

1、水闸过流能力复核计算 水闸的过流能力计算对于平底闸,当为堰流时,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附录A.0.1规定的水力计算公式: 23 02H g b m Q s εσ= 22 '02?g bh Q h H c c ? ?? ? ??+= 40 01171.01s s b b b b ???? ? ? - -=ε 式中:B 0—— 闸孔总净宽,(m ); Q ——过闸流量,(m 3/s ); H 0——计入行进流速水头的堰上水深,(m ); h s ——由堰顶算起的下游水深,(m ); g ——重力加速度,采用9.81,(m/s 2); m ——堰流流量系数,采用0.385; ε——堰流侧收缩系数; b 0——闸孔净宽,(m ); b s ——上游河道一半水深处的深度,(m ); b ——箱涵过水断面的宽度,m ; h c 进口断面处的水深,m ; s σ——淹没系数,按自由出流考虑,采用1.0; ?——流速系数,采用0.95; 已知过闸流量Q=5.2(m 3/s )先假设箱涵过流断面净宽确定箱涵过流断面高度,经试算得: 综上,过流断面尺寸为2.5m ×2.0m (宽×高),设计下泄流量Q 为5.2m 3/s ,过流能力满足要求。

2、结构计算 **堤防洪闸均为钢筋砼箱涵结构,对防洪闸进行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墙基应力计算。 (1)抗滑稳定计 1)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 工况一:施工完建期,荷载组合为自重+土压力 工况二:外河设计洪水位,荷载组合为自重+土压力+扬压力+相应的闸前闸后静水压力+风浪压力 2)荷载计算 计算中砼强度等级为C20,钢筋采用Ⅰ、Ⅱ级,保护层厚度梁25mm、板20mm,符号规定:力向下为正,向上为负,力矩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闸门重 2.352×9.81=23.07 KN; 闸底板重25×4.0×0.7×4.1=287 KN; 闸墩重25×0.8×4×2*2=320 KN; 平台板,梁25×(0.25×0.45×2+1.05×0.15)×2.5=23.91 KN; 柱25×2.82×0.4×0.4×4=45.12 KN; 启闭力-100 KN; 启闭机重0.56×9.81=5.49 KN; 启闭梁25×(0.3×0.5+0.25×0.4+1.35×0.12)×2×3.5=72.1 KN; 工作桥25×(5.9×0.12+0.2×0.25×3)×2.0=42.9 KN; 25×(6.28×0.13×2×0.13+1.2×0.15×5×0.15)×2=34.73 KN; 启闭房砖墙22×0.864×4.1×4=311.73 KN; ∑自重=23.07+287+320+23.91+45.12-100+5.49+72.1+38.815+340 =1016.98KN; 水重10×2.0×2.0×2.5=100 KN;

管道过流计算方法

管道过流计算方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四章有压管道恒定流 第一节概述 前面我们讨论了水流运动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水流运动的三大方程,水流形态和水头损失,从第五章开始,我们进入实用水利学的学习,本章研究有压管道的恒定流. 一.管流的概念 1.管流是指液体质点完全充满输水管道横断面的流动,没有自由水面存在。 2.管流的特点.①断面周界就是湿周,过水断面面积等于横断面面积;②断面上各点的压强一般不等于大气压强,因此,常称为有压管道。③一般在压力作用而流动. 1.根据出流情况分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 管道出口水流流入大气,水股四周都受大气压强作用,称为自由出流管道。 管道出口淹没在水面以下,则称为淹没出流。 2.根据局部水头损失占沿程水头损失比重的大小,可将管道分为长管和短管。 在管道系统中,如果管道的水头损失以沿程水头损失为主,局部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所占比重很小(占沿程水头损失的5%~10%以下),在计算中可以忽略,这样的管道称为长管。否则,称为短管。必须注意,长管和短管不是简单地从管道长度来区分的,而是按局部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所占比重大小来划分的。实际计算中,水泵装置、水轮机装置、虹吸管、倒虹吸管、坝内泄水管等均应按短管计算;一般的复杂管道可以按长管计算。 3.根据管道的平面布置情况,可将管道系统分为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两大类。

简单管道是指管径不变且无分支的管道。水泵的吸水管、虹吸管等都是简单管道的例子。由两根以上管道组成的管道系统称为复杂管道。各种不同直径管道组成的串联管道、并联管道、枝状和环状管网等都是复杂管道的例子。 工 程实践中为了输送流体,常常要设置各种有压管道。例如,水电站的压力引水隧洞和压力钢管,水库的有压泄洪洞和泄洪管,供给城镇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各种输水管网系统,灌溉工程中的喷灌、滴灌管道系统,供热、供气及通风工程中输送流体的管道等都是有压管道。研究有压管道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有压管道水力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确定管道的输水能力;②确定管道直径;③确定管道系统所需的总水头;④计算沿管线各断面的压强。 第二节 简单管路的水力计算 以通过出口断面中心线的水平面为基准面,在离开管道进口一定距离处选定1—1过水断面(该断面符合渐变流条件),管道出口断面为2—2过水断面,1—1与2—2过水断面对基准面建立能量方程,即可解决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问题,并可建立一般计算公式。 简单管道自由出流水力计算公式 02gH A Q c μ= 式中,c μ称为管道系统的流量系数,它反映了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对过流能力的影响。计算公式为 当行近流速水头很小时,可以忽略不计,上述流量公式将简化为 二.二

计算器对高中生计算能力的影响的论文

计算器对高中生计算能力的影响 学校:龙岩二中 指导老师:邹慧妤 研究时间: 成员:邵国亮缪育城连赞黄旸 目录 前言 (2) 活动目标 (2) 一、前期准备阶段 (2) 二、活动实验阶段 (2) 三、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四、三方观点 (4) 五、结论与建议 (5) 六、反思 (5) 七、调查结果与分析及其相关资料 (6)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器给我们的生活中的计算带来了方便,甚至有点离不开它。而现在,计算器进入了课堂,成了学生计算的依赖,可以说既给学生带来了方便,同时又影响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器到底该不该离开学生,学生到底能不能不用计算器,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查阅资料,网上调查及走访等形式了解计算器在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产生的影响。 2、能力目标: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资料整理能力、分析与归纳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及电脑操作能力等。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学生学习中运用计算器产生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合理利用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研究方法:查阅资料、走访、网络调查等。 一、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报名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等,初步确定下列主要待调查和研究的问题: 1、本校学生对使用计算器的认识调查(走访) 2、学校老师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态度调查(走访) 3、家长对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态度调查(走访) 4、造成学生运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分析、整理) 7、对合理使用计算器的建议(分析、归纳) 二、活动实验阶段 1、制订开题报告: (1)确定课题研究日程。把研究过程细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对合理使用计算器的认识、学校对合理使用计算器的认识、家长对合理使用计算器的认识。 (2)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小组各成员分别承担资料收集与整理、网络调查、社会访问、材料撰写任务,即分工协作。

水流量计算公式

水管网流量简单算法如下: 自来水供水压力为市政压力大概平均为0.28mpa。 如果计算流量大概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推算,仅作为推算公式, 管径面积×经济流速(DN300以下管选1.2m/s、DN300以上管选1.5m/s)=流量如果需要准确数据应按照下文进行计算。 水力学教学辅导 第五章有压管道恒定流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有压管流的基本特点,掌握管流分为长管流动和短管流动的条件。 2、掌握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和测压管水头线、总水头线的绘制,并能确定管道的压强分布。 3、了解复杂管道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前面几章我们讨论了液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从这一章开始将进入工程水力学部分,就是运用水力学的基本方程(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和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水力学问题。本章理论部分容不多,主要掌握方程的简化和解题的方法,重点掌握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 有压管流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管路过的流量Q;设计管道通过的流量Q所需的作用水头H和管径d;通过绘制沿管线的测压管水头线,确定压强p沿管线的分布。 5.1 有压管道流动的基本概念 (1)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 根据管道的组成情况我们把它分为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直径单一没有分支而且糙率不变的管道称为简单管道;复杂管道是指由两根以上管道组成管道系统。复杂管道又可以分

为串联管道、并联管道、分叉管道、沿程泄流管和管网。 (2) 短管和长管 在有压管道水力计算中,为了简化计算,常将压力管道分为短管和长管: 短管是指管路中水流的流速水头和局部水头损失都不能忽略不计的管道; 长管是指流速水头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远小于沿程水头损失,在计算中可以忽略的管 道为,一般认为( )<(5~10)h f %可以按长管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长管和长管不是完全按管道的长短来区分的。将有压管道按长管计算,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但在不能判断流速水头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远小于沿程水头损失之前,按短管计算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5.2简单管道短管的水力计算 (1)短管自由出流计算公式 (5—1) 式中:H 0是作用总水头,当行近流速较小时,可以近似取H 0 = H 。 μ称为短管自由出流的流量系数。 (5—2) (2)短管淹没出流计算公式 (5—3) 式中:z 为上下游水位差,μc 为短管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 (5—4) 请特别注意:短管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的计算关键在于正确计算流量系数。我们比较短管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5—2)和(5—4)式,可以看到(5—2)式比(5—4)式在分母中多一项“1”,但是计算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μc 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中比自由出流多一项管道出口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1”,在计算中不要遗忘。 (3)简单管道短管水力计算的类型 简单管道短管水力计算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求输水能力Q:可以直接用公式(5—1)和(5—3)计算。 2)已知管道尺寸和管线布置,求保证输水流量Q 的作用水头H 。 这类问题实际是求通过流量Q 时管道的水头损失,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但需要计算管流速,以判别管是否属于紊流阻力平方区,否则需要进行修正。 3)已知管线布置、输水流量Q 和作用水头H ,求输水管的直径 d 。 j h g v ∑+22 02gH A c Q μ=ζλμ∑++= d l 11 z g A c Q 2μ=ζλμ∑+=d l c 1

计算器对运算能力的影响结题报告

计算器对运算能力的影响 经过我们调查和研究发现,计算器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使用计算器能把学生从繁琐的运算中解放出来,扩充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但是,不恰当的使用,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长期使用,会造成运算能力下降,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不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反映其弊端,我们随机抽取部分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有40%的学生经常使用计算器,缺少数学思维的训练,造成自身的运算能力下降。而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运算能六还不错的学生,他们都说运算能里好,那是因为自主勤练很少依赖计算器,或者是在小学时,老师严格限制使用计算器,使自己不能太多使用计算器而苦练基功。有90%的学生一致认为使用计算器影响了运算能力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器的发展十分迅速,功能越来越多,计算器的使用在经济上已不成问题,但有70%的学生还是认为笔算和口算的作用大,不能都用计算器代替,计算器只能作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补助工具。大部分学生都说长期使用计算器会降低笔算能力,一致认为不呢个依赖计算器,但是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的学生每次计算都使用计算器。都说过多使用计算器会影响笔算能力,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依赖计算器呢?对此,我们所有的组园进行了临时的会议,经过讨论提出猜想: 1.因为长期使用计算器而习惯性的依赖计算器。

2.因为脱离了计算器后运算速度慢,运算的准确性下降。 为了验证这几个猜想,我们又对部分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可知这两个猜想,我们从他们用来计算器的草稿纸上发现,散乱的数字,排列不整齐不规范,没有运算步骤,有时得到的结果不准确。这是因为对基本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基本公式、法则掌握不够透彻。我们还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两位数的乘除也用计算器代替,从而可知他们对计算器非常依赖。 使用计算器时,一般都会省去运算过程。但是不论是平时的要求,还是考试,都要求解题过程规范。由于学生使用计算器缺少这方面的训练,造成了学生的解题不规范、不完整,这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运算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素质有相当大的作用。过多过烂的使用科学计算器,学生就不愿花时间思考,做规范的计算,从而草率从事。久而久之,思考没有条理,混乱、计算逐渐生疏,而且养成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 根据我们上网调查查询的资料了解计算器对运算能力的影响有以下3点: 1.使用计算器对准确性的影响 2.使用计算器对灵活性的影响 3.使用计算器对严密性的影响 准确是运算最基本的要求,合理、简捷、熟练、迅速这要求学生运算灵活、思维敏捷。这种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解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

已知1小时流量为10吨水,压力为0.4 水流速为1.5 试计算钢管规格 题目分析:流量为1小时10吨,这是质量流量,应先计算出体积流量,再由体积流量计算出管径,再根据管径的大小选用合适的管材,并确定管子规格。(1)计算参数,流量为1小时10吨;压力0.4MPa(楼主没有给出单位,按常规应是MPa),水的流速为1.5米/秒(楼主没有给出单位,我认为只有单位是米/秒,这道题才有意义) (2)计算体积流量:质量流量m=10吨/小时,水按常温状态考虑则水的密度ρ=1吨/立方米=1000千克/立方米;则水的体积流量为Q=10吨/小时=10立方米/小时=2777.778立方米/秒 (3)计算管径:由流量Q=Av=(π/4)*d*dv;v=1.5m/s;得: d=4.856cm=48.56mm (4)选用钢管,以上计算,求出的管径是管子内径,现在应根据其内径,确定钢管规格。由于题目要求钢管,则: 1)选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查GB/T3091-2008,选择公称直径为DN50的钢管比较合适,DN50镀锌钢管,管外径为D=60.3mm,壁厚为 S=3.8mm,管子内径为d=60.3-3.8*2=52.7mm>48.56mm,满足需求。 2)也可选用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D57*3.0,该管内径为51mm 就这个题目而言,因要求的压力为0.4MPa,选用DN50的镀锌钢管就足够了,我把选择无缝钢管的方法也介绍了,只是提供个思路而已。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若已知有压管流的断面平均流速V和过流断面面积A,则流量Q=VA 2、若已知有压流水力坡度J、断面面积A、水力半径R、谢才系数C,则流量Q=CA(RJ)^(1/2),式中J=(H1-H2)/L,H1、H2分别为管道首端、末端的水头,L 为管道的长度。 3、若已知有压管道的比阻s、长度L、作用水头H,则流量为 Q=[H/(sL)]^(1/2) 4、既有沿程水头损失又有局部水头损失的有压管道流量: Q=VA=A√(2gH)/√(1+ζ+λL/d) 式中:A——管道的断面面积;H——管道的作用水头;ζ——管道的局部阻力系数;λ——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L——管道长度;d——管道内径。 5、对于建筑给水管道,流量q不但与管内径d有关,还与单位长度管道的水头损失(水力坡度)i有关.具体关系式可以推导如下: 管道的水力坡度可用舍维列夫公式计算i=0.00107V^2/d^1.3 管道的流量q=(πd^2/4)V 上二式消去流速V得: q = 24d^2.65√i ( i 单位为m/m ), 或q = 7.59d^2.65√i ( i 单位为kPa/m )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依靠教材中的例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内容摘要】目前初中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因素,也有老师的因素,更有教材的原因。教师从课堂教学出发,依靠教材的例题为材料,按运算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正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教育,从概念算理、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书写出发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性;从记忆、练习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运算的迅速性;从观察、解题方法的指导为突破点提高学生运算的灵活性。通过这样一些方面尝试和训练,使学生运算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数学例题运算品质运算能力 一、问题提出 数学离不开计算,学生进入初中学习以后,好多学生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和老师抱怨:老师啊,这次考试卷上的题目我都会做,可考出来的成绩不理想,都是计算时算错。不是这里粗心,就是那里大意。还有学生向老师说:数学还是平面几何好学,只要思路想清楚,就不会有计算这方面的麻烦了。在办公室呢,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之间在埋怨学生:这班学生怎么连这么简单的计算都算错,运算能力怎么这么差的。面对学生和老师的牢骚,作为老师的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学生的运算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怎样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呢?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中教师又应该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产生错误的一些因素 通过研究认为:学生产生的错误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因素。 学生的因素: 1、对运算的法则,运算律的不理解。 现象1:计算 2 2 2 2 4 + = + x x 现象2:计算 2 2 2 22 3 3 6 2 6 ) 3 2( 6x x y y x x x y x y x+ = ÷ + ÷ = + ÷ 现象3:计算已知 c b a A- + =2 3b a B3 5- =求B A- 2的值。 解: c b a b a c b a b a c b a B A 2 3 5 2 4 6 3 5 ) 2 3(2 2 - + = - - - + = - - - + = -

管道过流计算方法

第四章有压管道恒定流 第一节概述 前面我们讨论了水流运动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水流运动的三大方程,水流形态和水头损失,从第五章开始,我们进入实用水利学的学习,本章研究有压管道的恒定流. 一.管流的概念 1.管流是指液体质点完全充满输水管道横断面的流动,没有自由水面存在。 2.管流的特点.①断面周界就是湿周,过水断面面积等于横断面面积;②断面上各点的压强一般不等于大气压强,因此,常称为有压管道。③一般在压力作用而流动. 1.根据出流情况分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 管道出口水流流入大气,水股四周都受大气压强作用,称为自由出流管道。 管道出口淹没在水面以下,则称为淹没出流。 2.根据局部水头损失占沿程水头损失比重的大小,可将管道分为长管和短管。 在管道系统中,如果管道的水头损失以沿程水头损失为主,局部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所占比重很小(占沿程水头损失的5%~10%以下),在计算中可以忽略,这样的管道称为长管。否则,称为短管。必须注意,长管和短管不是简单地从管道长度来区分的,而是按局部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所占比重大小来划分的。实际计算中,水泵装置、水轮机装置、虹吸管、倒虹吸管、坝内泄水管等均应按短管计算;一般的复杂管道可以按长管计算。 3. 根据管道的平面布置情况,可将管道系统分为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两大类。 简单管道是指管径不变且无分支的管道。水泵的吸水管、虹吸管等都是简单管道的例子。由两根以上管道组成的管道系统称为复杂管道。各种不同直径管道组成的串联管道、并联管道、枝状和环状管网等都是复杂管道的例子。 工 程实践中为了输送流体,常常要设置各种有压管道。例如,水电站的压力引水隧洞和压力钢管,水库的有压泄洪洞和泄洪管,供给城镇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各种输水管网系统,灌溉工程中的喷灌、滴灌管道系统,供热、供气及通风工程中输送流体的管道等都是有压管道。研究有压管道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有压管道水力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确定管道的输水能力;②确定管道直径;③确定管道系统所需的总水头;④计算沿管线各断面的压强。

谈谈计算器进课堂的问题

[教学参考资料,适合小学数学教师阅读。] 谈谈计算器进课堂的问题 自从新课程标准把计算器列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后,不少老师在认识上产生了一些疑虑,担心学生会形成对计算器的过分依赖,导致计算能力(通常指口算和笔算能力)的下降。 平心而论,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趋利避害追求便捷是人之常情,尤其对于喜欢新奇爱玩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有了精巧神奇方便快捷的计算器,自然会把费时费力枯燥乏味的笔算抛到脑后,久而久之甚至连已经掌握的口算也会逐渐淡忘。所以,怎样才能正确恰当地进行计算器教学,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计算器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代表着社会进步和计算工具发展的方向,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其先进性和使用价值无庸置疑。而计算能力作为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同样无可争辩。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如果一味追求计算技术的科学先进而放弃计算能力的培养,或者一味墨守成规过分夸大计算能力的作用而禁止使用计算器,显然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为了找到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使小学数学教学既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又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必须对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 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计算器的使用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过程,只要按键正确就能得到准确结果,所以,这种过程不具有或者很少具有智力成分,因此,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和缺点都显而易见。 口算是一种智力活动,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过程是智能与操作的综合体现,但是,随着数据有效数字位数的增加,笔算的智能成分逐渐减少,操作成分逐渐增加,笔算的优点与缺点也随着数据的变化此消彼长。 根据以上分析,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着眼,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计算器进课堂的必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计算器,至少有

PCB走线和过孔的过流能力

PCB板铜箔宽度和过电流大小关系 在表层,1OZ铜厚,1MM线宽可以通过1A电流。在内层,1OZ铜厚,1MM 线宽可以通过0.5A电流。例如:60mil相当于1.5MM,若是1OZ铜厚的话,在表层可以走1.5A电流,在内层可以走0.75A电流oz(盎司)是重量单位,在PCB 设计中常用oz来表示覆铜厚度,含义是在1平方英尺上覆盖1oz重量的铜对应的厚度。oz与公制长度的对应关系参见下表: 基铜厚度 (oz/Ft2) 公制(μm) 5 175 4 140 3 105 2 70 1 35 0.5 18 计算方法如下:先计算Track的截面积,大部分PCB的铜箔厚度为35um(不确定的话可以问PCB厂家)它乘上线宽就是截面积,注意换算成平方毫米。有一个电流密度经验值,为15~25安培/平方毫米。把它称上截面积就得到通流容量。 计算方法二: PCB走线的载流能力与以下因素有关:线宽、线厚(铜箔厚度)、容许温升。PCB走线越宽,载流能力越大。 近似计算公式: K为修正系数,一般覆铜线在内层时取0.024,在外层时取0.048;T为最大温升,单位为摄氏度(铜的熔点是1060℃) ;A为覆铜截面积,单位为平方MIL;I为容许的最大电流,单位为安培(A)。大部分PCB的铜箔厚度为35um,乘上线宽就是截面积。(10摄氏度10mil=0.010inch=0.254差不多过流1A,表面走线计算结果,与最上面的方法计算结果,同样的电流线宽明显不同)

PCB过孔的载流能力可以近似等效成PCB表层走线的计算方法: 其中A=PI*(D+T)*T;其中D为孔内径,T为孔的沉铜厚度,T一般为20um。 0.25mm=9.8425 0.33mm=12.9921 20^0.44=3.736 0.048x3.736=0.179328 20um=0.7874015748mil A=3.14*(D+0.7874015748)*0.7874015748 小孔A=26.28 大孔A=34.069 0.75 11.6 14.1016 2.08 2.5288 二、数据: PCB载流能力的计算一直缺乏权威的技术方法、公式,经验丰富CAD工程师依靠个人经验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但是对于CAD新手,不可谓遇上一道难题。 PCB的载流能力取决与以下因素:线宽、线厚(铜箔厚度)、容许温升。大家都知道,PCB走线越宽,载流能力越大。在此,请告诉我:假设在同等条件下,10MIL的走线能承受1A,那么50MIL的走线能承受多大电流,是5A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请看以下来自国际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号称是美国军用标准):

谈小学生计算器的使用对计算能力造成的影响

谈小学生计算器的使用对计算能力造成的影响 潜山县彭河学校吴井泉本人从教二十余载,其中从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也已有十几年了,尤其是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和阅卷工作,让我不得不对小学生的计算器的使用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从日常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对计算器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计算多位数乘法或多位数除法时,许多学生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缺少了应有的计算过程。不管是什么样的数字,不管是多么简单的计算,学生都习惯于使用计算器,三下五除二,减少了思维的过程,一切计算都被工具代替了。学生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计算器,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都降低了。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使用计算器是这样描述的:“能借助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这应该是新课程引进计算器的初衷。然而现实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理解误区,控制不力等原因,学生大量使用计算器,形成了依赖和懒惰心理,养成了不良的计算习惯,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摆正计算器教学的位置。新课程在四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并配有一定数量的专项练习。我认为引入计算器目的之一是降低计算难度,提高计算速度,让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脱出

来,不再为计算烦恼,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用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数学计算之外的奥秘。同时这也是新课标关注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目的之二在于让学生切身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数学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提高认识,弄清计算器教学的目的,摆正其位置,以便更好地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 2、加强控制,合理安排计算器的使用。 学生有了计算器,必定会积极主动运用,教师要加强引导和控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计算器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凡教材中允许使用计算器的练习,一定要让学生练习操作。同时,一些非计算技能训练重点的题型,如应用题、几何题中的计算,也可以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另一方面,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口算和笔算应该是主要的计算方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教育引导,必要的口算、笔算训练要强化。尤其要加强口算训练,使之常规化。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实践表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运用口算解决。因此,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我分辨口算、笔算和计算器各自的优势,合理使用这三种计算方式。 2014-4-9

导线过流能力

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关键点>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如:2.5mm2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 2.5×8A/mm2=20A4mm2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S==0.125I~0.2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A) 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 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I=P/Ucosф=6000/220×0.8=34(A)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0.5。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I=P×公用系数/Ucosф=6000×0.5/220×0.8=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则总闸空气开关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 。由表5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计算器对高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影响

1.学生普遍反应脱离了科学计算器后,运算的准确性下降。 运算不准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对基本公式、法则掌握不够透彻,以及对它们的运用不够熟练的缘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配备一些习题,不使用计算器加以训练,等到学生对概念、公式、法则能熟练应用,准确性有保障后,不妨再使用计算器。把计算器当作学习的辅助工具,从而把学生从运算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其它问题的学习。 2.使用计算器对灵活性的影响 运算要合理、简捷、熟练、迅速,这要求学生运算灵活,思维敏捷。这种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解题时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而科学计算器能快速地求解繁琐的运算,如果学生一味地使用计算器,他们只会简单、机械地把数据输入求解,没有去思考如何快捷、简洁地解决问题。缺少了这方面的训练,这就等于失去了提高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觉得可以在讲完某一部分内容之后,统一再上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一节课(或几节课),在此之前不允许使用计算器。比如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加法后有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减法后又有,不如讲完基本的,学生练完后统一再上计算器的课。或者,当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如计算18·75-15·39+1·25-14·61时要求学生必须用简便方法来解,从而有意识地陪养学生运算的灵活、合理、简捷。 3.使用计算器对严密性的影响 使用计算器时,一般都会省去运算过程。但是,不论是平时的要求,还是考试,都要求解题过程完整规范,其实这是思考过程的体现。由于使用计算器缺少这方面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解题不规范,不完整,这是一种严重的缺陷,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的提高非常不利。 4.使用计算器对数学思维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运算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素质有相当大的作用。过多、过滥地使用科学计算器,学生就会不愿花时间进行思考,做规范的运算,从而草率从事。久而久之,思考没有条理、混乱,运算逐渐生疏,而且养成了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缺乏意志和毅力的磨练。同时也造成了有些学生只习惯于单向、单层次的运算,习惯于顺向计算,不习惯于多向、多层次的运算,更不习惯于逆向运算。脱离了科学计算器,学生不得不重视运算的方向和技巧,可以达到养成瞻前顾后、统观全局的习惯。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增强信心和毅力。 中国教育的传统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中国学生的基础往往比较扎实,美国的一些大学生运算能力还不如中国的中学生。然而,现在的高中生,运算能力基本功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某高中数学老师说:“很多同行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一上高一,就要给学生…补?计算,老师学生都觉得吃力。” 某高中学生家长说:“因为中考可用计算器,而高考又不允许用,所以儿子上高中后首先要戒计算器。由于长期依赖于计算器,儿子对自己口算、笔算的能力表示怀疑,对计算的结果很不放心。平时作业往往是先笔算,然后再用计算器去检查,很浪费时间,就这样经过一年多总算是戒掉了计算器。”以上这种种现象也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中考可使用计算器,而高考又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呢?同学们又怎样才能尽快适应这一变化呢? 总而言之,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器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中学数学岂能视而不见?数学教育界难道可以坐而不动?计算器的使用,在经济上已不是问题,是社会前进、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计算器的使用也削弱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影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一方面要保障运算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能熟练地操作计算器。 计算器不能代替心算 澳考试改革避免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器从明年开始,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高中生在数学毕业考试中将被限制使用计算器。 在澳大利亚,有关计算器与数学理解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息过。计算器进教室被视为科技进 步在教育中的体现,但一些教育工作者担心,计算器的使用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原理的基本理解。 马科斯·史蒂芬是墨尔本大学的一名研究者,维多利亚州数学协会的前任主席。据他介绍, 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过分依赖。 “关于计算器的错误在于,以为人们不再需要心算技巧了。”史蒂芬博士说,“如果孩子们一 遇到算术题就求助计算器,那问题就很严重了。” “不带计算器的数学考试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在11~12 年级,有一些基本的 数学技能需要学生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掌握。” 墨尔本高中的数学教研组协调员约翰·杜维认为,学生是否使用计算器不仅是一个依赖感的 问题,更是一个自信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