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

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
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 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主要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肺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征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3)迟发性喘息/哮喘:患儿有典型的特应征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和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 但是应该注意,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上述表型分类方法通常无法实时、可靠地将患儿归入具体表型中,因此这些表型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尚待探讨[17]。 三、哮喘诊断标准

儿童哮喘诊治流程

儿童哮喘诊疗流程 一、5岁以上儿童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的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舒张剂对上述症状和体征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的,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一项支气管舒张实验协助诊断。①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或以0.1%肾上腺素0.01ml/Kg皮下注射(最大量不超过0.3ml)后15~30min内喘息明显缓解,哮鸣音明显减少者为阳性。5岁以上患儿可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5%为阳性。如果肺部未闻及哮鸣音,且FEV1/FVC>75%者,可做支气管激发实验②)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一过性喘息:出生后2~3年发生喘息,但3岁后不再出现喘息。 2.非特应性喘息:主要由病毒感染诱发,,本人无特应症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多于3岁前起病,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 *以上两种类型只适合于回顾性鉴别。 3.持续哮喘: ○1有特应症临床表现(湿疹、过敏性鼻炎及结膜炎、食物过敏),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和总IgE升高。 ○2婴儿阶段及幼童阶段有特异性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后出现常见吸入变应原过敏。 ○33岁以前出现吸入变应原过敏,尤其对某些室内常年性变应原过敏并由高水平暴露 ○4父母有哮喘病史。

哮喘的分类与治疗

哮喘的分类与治疗 什么是哮喘:我们一般所说的哮喘就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被哮喘夺去了生命。目前,全球的哮喘患者约3亿人,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 哮喘的分类与联系: 根据哮喘的发病原因哮喘又分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哮喘、心源性哮喘、混合型哮喘;从年龄段又分为儿童性哮喘和老年性哮喘。它们都有各自的临床表现症状。 这几种哮喘之间或多或少多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说过敏性哮喘和心源性哮喘同时存在,在医学上就称为混合型哮喘。再如过敏性哮喘也有可能和支气管哮喘并存,因为有些人患有支气管哮喘,同时又是过敏体质,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 所以,当您有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感觉不适的时候,千万不要大意,不要自己乱服一些止咳平喘等药物,应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查明病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尽早的有效的治愈您的疾病,达到康复的目的。 有效治疗哮喘的方法: 目前,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很多,但大都是治标不是本,不能起到根治的目的,我院引进先进的AFC国际标准化哮喘治疗体系,它是欧美领先的西医治疗体系与祖国传统中医的完美结合,六中不同的疗法,针对不同的病情病因使用不同的疗法,起到根治、康复的目的,该治理体系集精确诊断、中西合璧治疗、愈后健康管理为一体,起到有效治疗、切断根源;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深入诱导排痰、净肺、润肺、养肺;疗程短、见效快的四大优点。其治疗效果受到众多患者的肯定和赞许。 温馨提示:山西气管炎专科医院是一所以治疗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我院以人为本,聘请国内知名医学泰斗担任医疗总顾问,十几名权威医学专家担任医疗专科的首席专家确保疗效和安全;引进先进的AFC国际标准化哮喘治疗体系,快速、精确地检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国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疾病负担严重。《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哮喘的临床管理水平。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和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该建议主要提出以下内容。 长期治疗方案 1. 常用治疗药物: 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缓解药物、控制药物和附加药物3大类: (1)缓解药物用于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症状,常用的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短效抗胆碱药物等。代表药物为吸入型SABA,在出现哮喘症状时按需使用,不宜单用。其代表药物沙丁胺醇能快速、强效舒张支气管,有效改善气道阻塞,缓解患儿症状。左旋沙丁胺醇是其发挥药物疗效的主要成分,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用药剂量更少。 (2)控制药物通过抗炎作用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每日用药并长期使用,主要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ICS-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LABA)复合制剂等。ICS是哮喘控制治疗的优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LTRA可有效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改善呼吸道炎症,是儿童哮喘控制治疗的备选一线药物。我国仅有孟鲁司特可应用于儿科临床,LTRA 单药治疗方案适用于轻度儿童哮喘的控制治疗,该药也可与ICS 联合应用于中、重度儿童哮喘的治疗。 (3)附加药物主要以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如噻托溴铵等,主要应用于难治和重症哮喘。此类药物作为前述控制药物的附加治疗,不单独使用。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奥马珠单抗已在我国儿科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抗白细胞介素5抗体(美泊利单抗)也已在国外被批准用于6岁及以上严重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儿童。 2. ≥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分为5级,通过对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度的综合评估,考虑适时升级或降级治疗。初始治疗1~3个月后,根据症

最新小儿哮喘的治疗

小儿哮喘的治疗

小儿哮喘的治疗 全网发布:2012-01-22 06:40 发表者:李明华 (访问人次:1553) 本文摘自李明华教授主编《哮喘病学》——儿童哮喘一章 有关小儿哮喘的免疫治疗、脱敏治疗等详见右侧的“儿童哮喘专栏” 原则上将小儿哮喘常用药物分为长期控制药物、快速缓解药物和免疫治疗三大类:长期控制药物有皮质类固醇、色甘酸纳、抗过敏药物、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及缓释茶碱等;快速缓解药物常用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及抗胆碱能药物,免疫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药物和脱敏治疗。 一、皮质类固醇 气道炎症学说、长期抗炎治疗必要性以及皮质类固醇抗炎作用机理及效果已在本书有关章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小儿哮喘无疑是最有效药物,关键是如何避免皮质类固醇副作用。对于长期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所引起副作用以及危害也已有大量论述。在皮质类固醇治疗小儿哮喘所有副作用中,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异常等威胁在儿童要比成人要小,但皮质类固醇对儿童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抑制而造成对生长发育影响要比成人更为明显,即对HPA抑制造成影响在儿童中更为重要。皮质类固醇给药途径一般有吸入、口服和静脉3种。 (一) 吸入皮质类固醇是小儿哮喘长期控制首选药物 吸入皮质类固醇优点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气道粘膜,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通常需要长期规律吸入才能起到控制和预防气道炎症作用。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先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0-20分钟后再吸入皮质类固醇。对于季节性小儿哮喘发作儿童,可在预计发作前2~4周开始持续、规则吸入皮质类固醇。儿童吸入皮质类固醇安全剂量为每日200~400μg。 1.吸入皮质类固醇种类:该类药物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局部抗炎作用较强。其剂型可分3类: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 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IN CHILDREN 供医护人员使用的指南袖珍本 2002年修订 依据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的工作报告 BASED ON THE WORKSHOP REPORT: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REVISED(200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与教育中心译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国立卫生研究院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执行委员会(2002)传播委员会(2002) Tim Clark, M.D., U.K., Chair Martyn R. Partridge, M.D., U.K., Chair William Busse, M.D., U.S.A. Gabriel Anabwani, M.D., Botswana

Jean Bousquet, M.D., Ph.D., France Richard Beasley, M.D., New Zealand Stephen T, Holgate, M.D., DSc., U.K. Hisbello Campos, M.D., Brazil Claude Lenfant, M.D., U.S.A. Y uzhi Chen, M.D., China Paul O’Byme, M.D., Canada Frode Gallefoss, M.D., Norway Ken Ohta, M.D., Japan Michiko Haida, M.D., Japan Martyn R. Partridge, M.D., U.K Javaid A. Khan, M.D., Pakistan Soren Pedersen, M.D., Denmark. Ron Neville, M.D., U.K. Albert L. Sheffer, M.D., U.S.A. Albert L. Sheffer, M.D., U.S.A. Raj Singh,M.D., India Raj Singh, M.D., India Wan Cheng Tan, M.D., Singapore Jeyaindaran Sinnadurai, M.D., Malaysia Wan Cheng Tan, M.D., Singapore Ran Tomlins, M.D., Australia Onno van Schayck, M.D., Netherlands Heather Zar, M.D., South Africa 再版依据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NHLBI/WHO)的工作报告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1995年1月第一次发行 NIH 出版号02-3659 2002年的工作报告可在以下网址浏览:https://www.360docs.net/doc/632819153.html, 翻译:沙莉刘传合赵京马煜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国内成人哮喘问卷调查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现患率已达4.2%,远超以往预估值。据此推测,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有可能高于目前的预期水平。当前我国儿科哮喘的诊治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20%以上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早期诊断、规范化管理和早期干预是提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哮喘诊断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广大医师及卫生管理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 鉴于此,参照近年来国内外最新发表的哮喘诊治指南及共识,纳入近期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基础上,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儿童哮喘提供帮助。本建议重点列出了需与儿童哮喘鉴别的常见疾病特点;对指南中哮喘诊断和监测的客观指标评估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增加了难治性和重症哮喘的诊治流程;以列表的形式细化了哮喘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降级治疗的具体路径;进一步强调了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的重要性。真诚希望广大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多积累经验,针对本建议的内容、形式、指导性、实用性等方面积极反馈建议和意见,为未来编写出更适用于我国临床实践

特点的儿童哮喘诊疗指南提供参考,共同推进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一、概述 1.定义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认为,免疫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和遗传机制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启动、慢性炎症持续过程及气道重塑。影响儿童哮喘发生、发展和发作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表1)。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要进一步关注环境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PM)2.5对儿童呼吸健康的多重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物可加重哮喘儿童症状,增加哮喘急性发作和住院风险。有研究指出,全球13%儿童哮喘的发生可能与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有关。一项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肥胖可能是儿童哮喘和喘息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 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儿童哮喘长期管理中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儿童哮喘长期管理中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童哮喘长期管理中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进行长期管理,并定期实施肺功能检测,用以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分析初始肺通气功能损害程度以及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儿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初始肺通气功能损伤,其中小气道肺功能参数FEF50%、MMEF%、FEF75%等对呼吸道阻力影响较大,异常率均≥78.0%;而大气道肺功能参数和FEF25%的异常率均≤30.0%。而治疗后,本组50例患儿的大气道肺功能参数和FEF2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气道肺功能参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哮喘长期管理中对其小气道肺功能加以检测,既能对其肺功能损害情况予以客观反映,还能用于指导和判定儿童治疗以及效果,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在臨床上,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在儿童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其属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症会导致患儿呼吸气流受限,且会引起可逆性气道阻塞,甚至还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2]。患儿一旦发病,则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鸣症状、反复咳嗽等,而发病前期,由于相关诱因以及冷空气的影响,患儿还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痒等一系列上呼吸道过敏症状[3-4]。由于患儿无法对自身症状予以详细表达,且初期发病时未加重视,因而其治疗时机往往被延误,这就导致其肺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患儿生命健康。因此针对哮喘患儿,为有效治疗并改善其肺功能,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意义重大[5-6]。本文对儿童哮喘长期管理中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2岁,平均(6.5±1.2)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 2.3±1.1)年。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进行长期管理,并定期实施肺功能检测,按照标准操作规程,由肺功能室专业人员检测其肺通气功能,即在通气各时段即初始和第3、6、10、15个月进行,具体指标包括:用力呼气50%流量(FEF50%)、用力呼气25%~75%平均流量(MMEF)、用力呼气75%流量(FEF75%)、用力呼气25%流量(FEF25%)等小气道肺功能,以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等大气道肺功能参数。然后计算各指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d),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注意每个指标分别测定3次,检测结果取重复性较好的值。 1.3 观察指标观察分析初始肺通气功能损害程度以及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情况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 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护理配合

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5-10-20T15:08:00.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作者:翟晓燕 [导读]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采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管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翟晓燕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 214400) 【摘要】目的:在儿童哮喘治疗中推行哮喘规范化管理,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年龄>5岁,根据GINA 哮喘控制水平分类属于未控制的哮喘患儿60例,进行规范化管理治疗及护理干预,每个月复诊1次,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检测及填写C-ACT量表并比较。结果:经过规范化管理及护理干预,患儿PEFpred%值明显上升 (P<0.05),C-ACT评分明显增加(P<0.05)(见表1),并且PEFpred%值与C-ACT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在儿童哮喘诊治中,采取及时有效正确的护理干预,并且尽早应用ACT病情自评估并结合PEF监测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哮喘;PEF;哮喘控制测试;护理干预;儿童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266-02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本文对60例哮喘儿童治疗过程中联合监测PEF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并给予正确、耐心的护理干预,现将管理效果和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 我科2012年0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儿童60例,年龄5~14岁,平均8.4岁,男性35例,女性25例。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心脏、气道、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2.方法 2.1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 应用葛兰素史克公司提供的C-ACT量表(见图1),由专科医生向患儿及家长解释问卷中每句话的含义,然后请患儿和家长分别回答各自的问题,回顾过去四周哮喘控制情况,回答ACT问卷中5个问题,计算得分,<20分为哮喘未控制;20~24分为哮喘良好控制;25分为完全控制。 2.2 PEF检测 用科卡峰速仪进行最大呼气流量的测量,分别于晨起和晚睡前进行,并将PEF值、PEF变异率、PEFpred%值记录在“哮喘日记”上(见图2)。PEFpred%≥个人预计值80%、PEF变异率<20%为哮喘控制;PEFpred%<个人预计值80%、PEF变异率>20%为哮喘未控制。 2.3 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建立个人哮喘档案,即哮喘日记(见图3)。 2.4 随诊复查 治疗3个月后,收集患儿哮喘日记,并使用肺功能仪再次检测肺功能,记录治疗后的PEF%预计值,再次填写C-ACT量表,得出治疗后的C-ACT评分。 3.护理干预 3.1 吸入方法指导 吸入方法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指导。加压定量气雾剂吸入器(MDI)在临床上最常用,使用时面罩应罩住患儿口鼻,储雾罐中的瓣膜随呼吸运动开启和闭合,喷药后吸入时间不少于1min。年长儿使用干粉吸入器(DPI)时,应耐心示范吸入方法,避免吸入药物过量或浪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耐心解释,消除家长对激素的恐惧心理,用后应立即漱口或帮助清洗口腔,以防止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引起全身副作用和口腔霉菌感染。注意提醒家长,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面色等情况,吸入时呼吸应缓慢而规律,治疗完毕.观察患儿喘息有无减轻和呼吸困难有无改善,安静休息,并观察片刻无不适才可离开。 3.2 心理干预 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尤其对于年长儿,可告知其哮喘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及时了解其心理及行为问题,积极给予疏导。同时指导家庭成员进行正确的养育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使患儿及家长心情舒畅,保持健康和乐观情绪,以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3.3 健康宣教 定期举行哮喘之家联谊会、哮喘夏令营等活动,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哮喘发病机理,介绍药物治疗方法,与患儿及家长形成互动。对不同疾病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患儿及家长,还可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方法[2]。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管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5.结果 经过规范化管理及护理干预,患儿PEFpred%值较之前明显上升(P<0.05),C-ACT评分明显增加(P<0.05),并且PEFpred%值与C-ACT 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 6.讨论 早期规范化治疗能有效避免哮喘患儿气道重塑,有利于肺功能的完全恢复,达到很少或不使用缓解药物,减少哮喘严重发作几率,从而增加完全控制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长期监测PEF及PEF变异率、PEFpred%值有助于了解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受限程度,动态反映哮喘患儿的病情,有利于儿童哮喘的分级诊断和治疗[3]。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 在2006年被GINA推荐使用。C-ACT是以问卷的方法评定哮喘控制情况,问卷包括7项内容(详见图1),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可信度及操作性高,被认为是监测和评估哮喘病情简单安

哮喘甲强龙

哮喘甲强龙 【篇一:哮喘甲强龙】 氢化可的松 20.0 1.0 1.0 1.5 1.25~1.50 可的松 25.0 1.8 0.8 0.5 1.25~1.50 强的松 5.0 3.5 0.3 1.0 1.25~1.50 强的松龙 5.0 4.0 0.3 3.5 1.25~1.50 甲基强的松龙 4.0 5.0 0 3.5 1.25~1.50 地塞米松 0.75~1.0 30 0 6.0 2.75 倍他米松 0.6~1.0 30 0 6.0 3.25 二丙酸倍氯米松 1.0 300 0 -- -- 丁地去炎松 1.0 600 0 -- -- 注:抗炎活性与潴钠作用以氢化可的松1为标准。 第三节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糖皮质激素在危重度哮喘的使 用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在疾病进程中需要长期的防治管理,无论是在 非急性还是在急性发作期,均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随病情的变化升级或降级治疗。其治疗管理的目标是:1)有效控制 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2)防止哮喘的加重;3)尽可能使肺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4)保持正常活动(包 括运动)的能力;5)避免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6)防治发生不可逆 的气流受限;7)预防哮喘死亡,降低哮喘死亡率。 一、非急性发作期 对于治疗后病情尚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需要升级治疗,即加大ics 的剂量。研究证实,相邻剂量水平的ics疗效无明显差异,因此通常应加倍增加剂量,但对于已吸入大剂量激素的患者,剂量加倍可能 带来明显的全身和局部副作用。 . 二、急性发作期 有研究显示,危重度哮喘在患者对于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加 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望使患者的症状 得到改善。但一般认为,糖皮质激素的最大作用时间要迟至静脉注 射后4-6小时,这种作用时间的延迟可能反映了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糖皮质激素对诱导新受体合成以及受体减敏和下调的逆转

96例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回顾分析

96例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哮喘的规范化管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96例哮喘儿童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患儿经1~2年的规范化管理,哮喘控制75例,部分控制18例,未控制3例。结论:对哮喘儿童实行规范化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儿科推广使用。 标签:儿童哮喘;规范化管;临床控制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中国儿童的病率显著上升,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制订合理的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用尽可能少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使这一慢性的身心疾病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09年3月对于哮喘儿童规范化管理,现对96例哮喘儿童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诊断支气管哮喘96例,均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14岁。根据患儿有无日间症状,有无日常活动和活动受限,有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发作而憋醒,有无需接受缓解药物治疗,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无哮喘急性加重,将哮喘分为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96例患儿根据初次诊断分为控制35例,部分控制40例,未控制21例。 1.2 方法 哮喘治疗方案是在以患者哮喘控制水平为主导的一个持续循环过程中进行的。每三月复查1次,根据哮喘控制水平修改治疗方案,最终达到临床控制。如果目前治疗方案不能使哮喘达到控制,治疗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当患儿达到哮喘控制后(须经过3个月才可确认)并至少维持3个月以上,考虑减量治疗。如果患者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治疗下仍能维持哮喘控制,而无哮喘症状复发至少1年,才考虑停用药物治疗。 建立患儿哮喘档案,教会患儿掌握简单的自我管理方法。给家长发放“儿童哮喘控制测试”,根据分值评价近段时间哮喘控制水平。督促患儿使用简易峰流速仪,根据测定的最大呼气峰流速监测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或升级治疗,控制病情,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避免住院治疗。 对哮喘儿童及家长进行哮喘知识普及。儿科医护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哮喘知识普及,鼓励其参加患儿的治疗方案制订。使之对哮喘这个慢性疾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如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危害、预后以及坚持治疗的益处。消除患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能够看见一些疾病会侵害孩子们,这也是让很多家长们很痛心的事情,尤其是小儿患上哮喘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呼吸和生活,所以家长们在发现后更是要及时的去进行治疗,那么,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下面就是相关的解答。 引起哮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因:由于小儿肺脾素虚,肺脏娇嫩,卫外能力差,皮肤腠理不致密,容易感受外邪。风寒、风热之邪由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阻于肺络,使肺的宣发功能失常,肺气不利,津液凝聚为痰。脾气虚,运化能力差,生湿酿痰,上贮于肺。所以古代医家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二是外因:气候寒温骤变,邪气乘虚而入,邪入肺经引动伏痰,致痰阻气道,气逆痰鸣而为哮喘。一般来讲,哮喘病的内因为伏痰,外因为外感,内因通过外因引发症状。 此外,也可由过敏因素引起,如嗜食海腥异味或者花粉刺激。所以对小儿哮喘病的治疗就要分两个步骤。 哮喘发作时要急则治其标,以宣肺化痰定喘为治疗原则,常用方药为麻杏石甘汤加味,如葶苈子、苏子、瓜蒌、鱼腥草、大贝、僵蚕、炒地龙、枇杷叶。 一旦哮喘停止,当从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肺气虚明显,患儿常表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出汗多、易反复感冒,应以补肺固表为治疗原则;如果是脾气虚,患儿常表现面虚无华、食少纳差、倦怠乏力、便溏或大便量多,应以健脾化痰为治疗原则;如果是易因过敏因素引

起者,应以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为治疗原则。通过从本治疗来调理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也就是所谓的除夙根治疗。 专家提示:上面所讲的就是小儿患上哮喘后的中医治疗方法,我们大家也要有所了解,当然了孩子的身体出现状况做家长的也是比较着急的,因此家长们在面对这种病的时候更是要冷静的去面对和选择较好的办法来积极的进行治疗。

哮喘儿童父母参与长期管理的调查研究龚清宇

作者单位: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龚清宇: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基金项目:本科研为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课题(20101864) 哮喘儿童父母参与长期管理的调查研究 龚清宇 戴玉兰孙俊英谢玉珍周庆华唐京琴朱英红 摘 要 目的:描述哮喘儿童父母参与长期管理状况,分析影响哮喘儿童父母参与长期管理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描述比较性研究的方法,用 目的抽样方法选取100名哮喘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哮喘疾病知识、治疗和监测、生活方式、寻求医疗信息4个方面20条项目的认知情况。结果:哮喘儿童父母参与长期管理的平均得分为(1.96?0.42)分,其中检查治疗设备的完好性、督促孩子适当进行有利于肺功能的运动、积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三项得分较低。结论: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客观评估患儿父母参与的积极性,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充分发挥医护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优势互补力量,使得哮喘患儿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提高哮喘患儿的依从性。关键词 哮喘;儿童;父母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3.01.08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在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用最低有效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期控制支气管哮喘是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GINA )中推荐的诊疗方法。随着GINA 方案在我国推广多年,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哮喘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多数哮喘得到很好的控制,然而,全球哮喘现状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哮喘患者病情达到GINA 控制目标的情况很不理想 [1] ,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哮喘具有长期性、反复发作性、 部分可逆性等特点,通常需要根据患儿控制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哮喘的病情特点决定了管理日常工作需要父母的参与。哮喘长期控制治疗的低依从性是小儿重症哮喘最突出的问题 [2] 。目前认为哮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整个哮喘 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GINA 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研究表明,家庭因素能诱发严重且控制不良的哮喘发生,同时,患儿的诊断及治疗产生多方面压力和不确定因素,而家庭对此的处理能力也会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3] 。本 研究是调查哮喘儿童父母参与长期管理的状况及分析影响哮 喘儿童父母参与长期管理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1对象及方法 1.1 哮喘儿童父母的选择 采取目的抽样方法,抽取符合纳 入标准的人员。纳入标准:(1)患儿符合哮喘诊断,经医师诊断哮喘后,需要皮质类固醇激素吸入治疗的患儿父母。(2)父母意识清楚,具有阅读和填写能力。(3)父母为患儿的主要照顾人。(4)父母具有表达能力,经过沟通之后,自愿配合本次的调查研究。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工具为结构式问卷。问卷的内容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儿姓名、年龄、性别、疾病情况及其父母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文化程度、 职业、是否接触危重症病史、配偶情况等;第二部分为父母参与长期管理量表,研究者根据哮喘管理内容,发现儿童哮喘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患儿父母交谈,查阅有关资料及咨询专家的意见,自行设计儿童哮喘父母参与长期管理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了解哮喘疾病知识、治疗和监测、生活方式、寻求医疗信息4个方面的管理内容,共20条项目。问卷采用“0 3”分量化计分,“完全不能”为0分,“有时能”为1分,“基本能”为2分,“完全能”为3分。分值越高,表示参与管理越好,反之越差。1.3 研究工具的性质 采用专家内容效度,由护理部、院督 查办组成专家评定小组,对所研究工具及预试验情况进行评估,就量表内容的明确性、相关性及适当性做内容效度测试,CVI 为0.82,显示此表具有良好的效度。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1,内在一致性Cronbach ’s α系数为0.80。1.4统计学处理用SPSS 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 用均数?标准差等表示,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 果 2.1 哮喘患儿及其父母一般资料 在100例诊断哮喘患儿 中, 住院患儿28例,门诊患儿72例。男63例,女37例。5 7岁70例。有危重症接触史28例。100例父母中,母亲69名,父亲31名。学历初中及以上98名。有危重病史接触12名。工作相对稳定47名,不固定53名。2.2 哮喘患儿父母参与管理得分情况(表1) 表1 患儿父母参与管理得分情况(分, x ?s )项目 得分 排序了解哮喘疾病知识1.73?0.461治疗和监测1.94?0.372生活方式 1.96?0.633寻求医疗信息 2.20?0.32 4 表1显示,哮喘患儿父母在参与管理4个方面内容中,按分值从低到高分别为:了解哮喘疾病知识、治疗和监测、生活方式、寻求医疗信息。2.3 患儿父母参与管理后10项需求得分情况(表2) · 741·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0卷第1期(上半月版)

小儿哮喘病的防治(很全面)

小儿哮喘病的防治(很全面)

小儿哮喘病的防治(很全面) 从上周的节目里知道,每年5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作为“世界哮喘日”,全球有三亿哮喘患者,而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目前有很详细的全国流行病学资料,据估测有近两千万的哮喘患者,儿童的发病率更高,儿童大约有1%到6%的发病率,成人大约有1%的发病率。儿童哮喘发病,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儿童哮喘发作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诱因,以及呼吸道的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今天特地请到了铜梁县人民医院儿科XX医生座客健康铜梁,请她来和听众朋友们聊聊有关儿童哮喘病的防治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X医生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儿童支气管哮喘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呢? 医生:儿童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疾病,它的本质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这几年,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流调发现,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大概在0.5%—2%之间,当然在儿童当中,他的发病率要比成人要高,有时甚至可以达到5.29%。我们国家,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也

在逐年上升。所以,儿童支气管哮喘还是一个比 较棘手的问题。 主持人:儿童支气管哮对儿童有什么危害? 医生: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如果不发病没有什么影响,各方面生活、劳动、学习都和正常人一样。但是发作起来,后果就比较严重。由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导致儿童不能正常的上学、睡觉,还有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更为严重的是引起死亡。现在发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还是蛮高的,国外有报道,大概是十万分之二十左右,我们国内的一个流调发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和成人死亡率差不多,大约是在万分之三十六左右。农村要比城市的死亡率还要 高一些。 主持人:X医生,刚才你提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这是为什么? 医生: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在发达国家中受累人群最多的疾病之一。据估计,全球已有3亿哮喘患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并以每10年20%~50%的比率上升。支气管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生,成人哮喘的80%起病于儿童期,有80%~

小儿哮喘最佳治疗方法

小儿哮喘最佳治疗方法 免疫疗法 脱敏疗法 防止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尤其是RSV感染和小儿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故防止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很重要,目前国内外有效抗病毒药 物较少,常采用: ①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有用干扰素气雾剂防治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阻止哮喘发作的报道,但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且疗程 越长,副作用日见增多; ②病毒唑气雾剂,对防治感染性哮喘取得一定疗效,可自鼻中滴入,或气雾吸入,每日2~3次。 发作期 1、寒性哮喘证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 【主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加减:咳嗽甚加紫菀、款冬花、旋覆花化痰止咳;哮吼甚加射干、僵蚕、地龙祛痰解痉;喘促甚加代赭石降逆平喘;若表寒不甚、寒饮 阻肺者,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性哮喘证 【症见】气喘,声高息涌,喉间哮鸣,咳嗽痰壅,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呼吸困难,鼻塞,流涕黄稠,身热,面红唇干,夜卧 不安,烦躁不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 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指纹紫

【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虎杖、桑白皮、射干、瓜蒌皮、枳壳等 3、外寒内热证 【症见】气喘,喉间哮鸣,咳嗽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喷嚏,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面色红赤,夜卧不安,无汗,口渴, 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指纹浮红或沉紫 【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 【主方】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桂枝、白芍、细辛、五味子、法半夏、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鱼腥草、炙甘草等 加减:热重加栀子、虎杖清肺热;咳嗽重加桑白皮、前胡、紫菀 肃肺止咳;喘促甚加射干、桑白皮泻肺平喘;痰热重加地龙、黛蛤散、竹沥清化痰热 【症见】气喘,喉间哮鸣,持续较久,喘促胸满,动则喘甚,咳嗽,痰稀、色白、易咯,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晦滞少华,神疲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指纹淡滞 【主方】偏于肺实者,用苏子降气汤加减;偏于肾虚者,用都气 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常用药】偏于肺实者给予紫苏子、杏仁、前胡、法半夏、陈皮、肉桂、丹参、紫菀、款冬花、党参、五味子等。偏于肾虚者用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怀山药、茯苓、款冬花、紫菀、法半夏、细辛、胡桃肉、五味子、炙麻黄、射干等。肺实肾虚并重时二方配合 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