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_姜丽

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_姜丽
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_姜丽

第35卷第4期2012年7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5 No.4Jul. 2

012 收稿日期:2011-11-

12作者简介:姜 丽(1978-)

,女,辽宁丹东人,博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姜 丽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当前经济热点之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需求、供给和贸易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于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越来越突显。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流动、扩大市场需求范围以及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就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国际贸易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要大于货物贸易的影响。在政策上,应促进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提升贸易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12)04-0463-

06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各产业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还意味着一国产业结构能适应产业发展全球化的要求,能在国际产业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国家经济利益,实现本国产业结构体系与世界产业结构体系的协调。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要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随着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深化和一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愈加显现。

一、文献回顾

较早涉及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基础和贸易商品结构的选择,表明参与国际分工对一国是有利的,

也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演变。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引起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形成一国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是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他认为产品的生产要经历“研发—

——国内市场形成———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的循环过程,相应地,该产业由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再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密切联系,通过参与

364—

姜 丽: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国际分工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优化。

1932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了雁行产业发展形态,后经小岛清等人进行验证。他们认为后发国家为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异,应采取“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先进国家的产品和技术,扶持本国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国内生产成熟后再出口国际市场。这种发展模式不仅能使一国参与国际分工,还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与行业的竞争优势,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的优势。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仅依赖于其具有的比较优势,其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形成有赖于主导产业具有优势,关键在于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源泉就是国家是否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当前,国内学者关于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程度、因果关系及影响程度等的分析,如黄庆波,范厚明(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陈虹(2010)认为,进口结构的变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而出口不是;进口结构的变动会对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而且比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大。李荣林,姜茜(2010)的研究表明,我国低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较高,出口贸易结构变化是我国低技术行业和中等技术行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先导因素;进口对我国中、高技术产业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此外,研究还涉及对于两者间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探讨。学者们普遍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影响可提升一国国内的技术水平、需求和供给,进而推动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张婧(2003)认为,加工贸易可以提高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其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同时加工贸易也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李永,刘娟(2005)和伍华佳、苏东水(2007)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促使国内新产业的产生,并促进其成长,使一国产业结构趋于平衡与完整,而且可以调整国内生产要素结构,从而推动国内现有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喆儒(2006)和伍华佳,苏东水(2007)认为,通过国际贸易突破了一国产品需求的国内市场的制约,在扩大的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本国相关产业得以发展,且能够带动国内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促使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通过不同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明显地推动作用,不同的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目前,关于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主要基于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从贸易商品形态视角进行的实证分析更少。笔者将从该角度出发,研究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

为研究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首先分析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贸易因素等。

(一)需求因素

市场需求决定了一个产业存在的价值,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最为直接。首先,个人消费结构是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最大的需求结构因素。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结构的重心由必需品转向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先后引导和带动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其次,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之间的比例会引发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即产业的中间需求的比例越大,该产业部门更具有原材料性质。相应地,最终需求的比例越大,更具有最终产品的性质。再次,消费和投资的比例直接决定了消费资料产业同生产资料产业的比例关系。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消费资料产业占主导地位向生产资料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化过程。

(二)供给因素

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动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其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起着极大的作用。首先,技术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决定性因素。技术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成本下降、市场需求扩大,导致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分工的细化;改变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结构,催生新工艺、新材

464

姜 丽: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料、新能源的出现,创造新的劳动工具;使产品升级换代,改变生产结构;影响进出口结构,改变国际竞争格局。这些将推动现有产业快速发展和新产业不断涌现,进而影响到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其次,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充裕会引导资金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反之,则会在生产中更多的使用资金,推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有现代技术和文化素养的高质量劳动力,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变。再次,资本是产业结构变动的直接因素。资本供应状况是通过资本总量和资本投向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资本丰裕的产业通常发展速度快,重工业和新兴产业尤其需要庞大资本的支持。同时,资本的投向会改变现有产业的资本存量结构和形成新的增量结构,进而决定着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和速度。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发展所需的资本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积累。

自然资源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一国的产业结构。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应结合该国借助技术和国际贸易来缓解自然资源对其经济发展约束的程度来考虑。

(三)贸易因素

商品和劳务的出口推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国内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专业化生产和市场竞争,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生产紧缺的要素资源的进口可以解决本国生产该类商品的瓶颈,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国外新产品的进口可以培育国内需求,创造有利于本国同类产业发展的条件。伴随国际贸易引进的先进技术,不仅有助于本国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幼稚产业快速成长,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与优化。

三、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

一国的产业结构决定其国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国际贸易结构是其产业结构演变的结果,而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的国际贸易会影响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和程度。在现代经济中,国际贸易已成为一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动机。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国际间流动,扩大一国面临的市场范围。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使世界各国的产业链连接得更加紧密,也深化了国际分工,推动了一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

(一)促进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因是技术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条件下,国际贸易能够影响和提升一国产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并且通过技术的“外溢效应”促进本国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一国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产业链上的位置。

(二)配置全球资源

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国出口产品的种类取决于生产产品的比较优势,而生产产品的比较优势决定于一国的要素禀赋。因而,在要素资源不能跨国流动的前提下,有限的国内资源将限制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制约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促进了要素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一方面,资源将从效率低的地区或部门流向效率高的地区或部门,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一国通过改变要素禀赋而改变比较优势,改善出口贸易结构。

(三)分享全球市场

一国国内供给与需求的缺口可以通过国际市场予以解决。从供给角度来看,如果一国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料及中间产品的生产能力有限或生产成本较进口高时,从国际市场进口是更好的选择,也有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从需求角度来看,如果不存在国际贸易,一国有限的国内市场将大大阻碍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广阔的国际市场增加了国际需求,进而为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有利的市场条件。

(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国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体现为一国的产业竞争力。通过国际贸易,一国的出口部门不仅面临国内部门的竞争,更要应对其他国家同类部门的国际竞争,在这些竞争的压力下,国内企业会加大研制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的力度,加强管理,提高生

姜 丽: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该产业的变化会通过产业关联效应使国内其他相关产业也得以发展,最终一国的产业结构也将优化。

四、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1978年分别为28.2%、47.9%和23.9%,而2010年分别为10.1%、46.8%和43.1%,产业结构由“二一三”演变为“二三一”。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如何,将利用模型与数据进行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国际贸易按贸易商品的形态划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笔者将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用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来衡量国际贸易水平,将进出口指标除以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和GDP平减指数以剔除汇率因素和价格因素的影响。三次产业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国际贸易数据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GDP平减指数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考虑到数据的连贯性和可得性,数据的时间范围选取从1982年到2010年。

(二)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来测定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各变量取自然对数,一方面可以避免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另一方面使模型的参数经济意义更加明确,即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弹性。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lnyit=β0+β1·lnMTt+εt;(i=1,2,3)

lnyit=γ0+γ1·lnSTt+εt。(i=1,2,3)

式中,yi表示第i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MT和ST表示剔除汇率和价格影响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t表示时间;ε为随机扰动项。

2.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自1982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缓慢而平稳地增长。在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尤其是货物贸易。首先利用EVIEWS软件对各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ADF值临界值结论

lny1-0.264 8

1%level-3.689 2

5%level-2.971 9

10%level-2.625 1

非平稳△ln y1-5.249 2

1%level-3.699 9

5%level-2.976 3

10%level-2.627 4

平稳ln y2-1.848 7

1%level-3.699 9

5%level-2.976 3

10%level-2.627 4

非平稳△ln y2-3.779 0

1%level-3.699 9

5%level-2.976 3

10%level-2.627 4

平稳ln y3-2.125 0

1%level-4.374 3

5%level-3.603 2

10%level-3.238 1

非平稳△ln y3-4.061 7

1%level-4.339 3

5%level-3.587 5

10%leve-3.229 2

平稳lnMT-2.531 0

1%level-3.752 9

5%level-2.998 1

10%level-2.638 8

非平稳△lnMT-3.539 8

1%level-3.699 9

5%level-2.976 3

10%level-2.627 4

平稳lnST 1.422 3

1%level-3.689 2

5%level-2.971 9

10%level-2.625 1

非平稳△lnST-4.460 9

1%level-3.699 9

5%level-2.976 3

10%level-2.627 4

平稳

表1中,变量lny1、lny2、lny3、lnMT和lnST的ADF值大于所给的临界值,表明这些变量都是非平稳的,而各变量一阶差分的ADF值在1%或5%显

664

姜 丽: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著性水平上小于相应的临界值,表明其均是平稳的。

因此,可以说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与三次产业间

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对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

影响的回归模型分别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回归模型与检验

产业结构回归

模型

Adj-R2 F

第一产业lnY1 t=0.874 6-0.388 0*lnMTt

(1.527 3)(-4.497 3)

0.407 1 20.226 0lnY1 t=0.363 8-0.464 6*lnSTt

(0.273 8)(-7.582 8)

0.668 6 57.498 2

第二产业lnY2 t=-0.987 2+0.029 9*lnMTt

(-11.865 7)(2.382 9)

0.143 2 5.678 1lnY2 t=-0.985 7+0.044 3*lnSTt

(-22.188 1)(4.457 1)

0.402 6 19.866 0

第三产业lnY3 t=-1.935 3+0.130 8*lnMTt

(-5.847 5)(2.623 4)

0.173 6 6.882 4lnY3 t=-1.806 0+0.166 3*lnSTt

(-9.551 2)(3.930 3)

0.340 4 15.447 6

注:括号内的数据为t检验值

表2中各个模型在5%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F检验,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各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也都通过5%或1%显著性水平下的t检验,表明回归系数显著。

从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均为负向,说明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在不断地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对货物贸易的弹性是0.388 0,对服务贸易的弹性是-0.464 6。国际贸易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是正向的,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不断地上升。具体地,第二产业对货物贸易的弹性是0.029 9,对服务贸易的弹性是0.044 3。对第三产业而言,国际贸易的影响也是正向的,即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持续地上升。但国际贸易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要大于对第二产业的影响。第三产业对货物贸易的弹性是0.130 8,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弹性是0.166 3。总的来说,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推动作用,而且服务贸易的影响要大于货物贸易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推动作用。从影响方向来看,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推动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会上升。从影响大小来看,国际贸易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小。而且,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力要大于货物贸易。虽然货物贸易额比服务贸易额大,但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更大。服务贸易的发展符合世界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各种新兴的知识型服务贸易形式大量涌现,不仅使第三产业不断扩大,同时还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内部服务量的不断扩大。因此,应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顺应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发展国际贸易,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推动本国产业在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位置由低端向高端转移,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拉动下,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不断优化贸易结构。一方面,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增加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国产化比重,提高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加强加工贸易产业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加深其在国内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与优化。另一方面,加强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虽发展迅速,但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业上,如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依据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展中国家不能仅停留在简单装配阶段,应逐步积累研发要素,提

姜 丽: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高开发新产品能力,努力由工业后发国转变为工业先行国,跻身产品价值链的核心位置。因此,应通过国际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带动国内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贸易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黄庆波,范厚明.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印度和亚洲“四小龙”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0(2).

[2]陈虹.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08年的结构变动指标数据分析[J].经济论坛,2010(5).[3]李荣林,姜茜.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经济

与管理研究,2010(4).

[4]张婧.论加工贸易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6).

[5]李永,刘娟.贸易自由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6]伍华佳,苏东水.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化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7]喆儒.产业升级———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杨建文.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0]范爱军.国际贸易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1]吴进红.开放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

[12]张丝思.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J].时代经贸,2008(2).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JIANG Li

(School of Statistics,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116025,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one of economic hotspot at present.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mainly include demand,supply,and trade.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a country’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Internationaltrade can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factor resources,expand the scope of market demand and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thus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structure.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China ismade from two aspects of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help to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mpact of trade in servic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rade in goods.Accordingly countermeasures and policies should promote the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rade in services and trade in goods and raise the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tradein goods and services 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international trade;economic globalization

〔责任编辑:林凤萍〕8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题目: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姓名: 学号: 专业: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0日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 t=α+β1X1+β2X2+β3X3+μi (i=1,2,3)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 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μ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2、数据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财新网,见表1 表1单位:%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增长, 外资大量流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重商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重商主义; 对外外贸; 影响 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学说,但即使经济发展处于更高的阶段时,过去的经济学说仍然有效,它会在被扬弃和吸纳综合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环节。重商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思想,又是一种政策体系。本文拟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认识,分析重商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并从中引发一些对现阶段中国外贸发展的启示。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阶段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重商主义的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在许多经济学教科书中,重商主义被看作一种过时的、幼稚的、可笑的早期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就曾尖锐地抨击过它。重商主义虽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可以说重商主义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涉主义的先导。欧洲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欧洲商业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加之西欧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各国,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导致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货币财富成为各个阶级共同追逐的对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与此同时,欧洲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庞大开支,日益需要大量货币。为了进一步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商业资本家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商业资本要实现货币资本的积累,要求国家保护,而封建统治者要进行宫廷挥霍与战争也需要得到商业资本支持,因而两者结成联盟,通过强有力的中央国家来推行新的体现商业资本利益的政策,利用行政措施,尽量地把货币吸收到国内来,重商主义就是这些措施在理论上的表现。它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历史阶段。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和法国Montch- restien,他们认为货币即是财富,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以增加货币的流进,因此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主要是直接管制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Thomas·Mun,他们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不反对本国金银的流出,只求有顺差即可,因此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则是以贸易管制政策为主要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是当务之急。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在工作中,我们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步伐不放缓,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好下面五项工作: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不断开放的过程,但中国的产业结构政策整体上仍然是在封闭或准封闭的环境下推行的。如果说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那么,“入世”作为外在的强制因素,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而且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构成和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 1.入世对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空间的影响。一国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管理贸易,包括采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方式限制同类商品的进口和用财政补贴、政府出口信贷等方式鼓励出口;二是优惠措施包括政府投资、优惠贷款、优先满足政府扶持的产业引进技术、进口原材料对外汇的需要等。在相对封闭的经济条件下或者在能够得到发达国家包容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能够运用这两种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发达国家不再包容并转向关注经济竞争和要求严格执行世贸组织规则的今天,管理贸易和优惠措施等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从管理贸易看,WTO的一系列规定基本上取消了各成员国独立的贸易政策权。在WTO的非歧视贸易原则框架下,中国已不可能用高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和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各种非关税保护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在失去管理贸易政策工具的情况下,以发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为基本内容的产业结构政策相当程度上也就无法实行。同样,在WTO的框架下,各种旨在扶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优惠措施也在

沧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调整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284434.html, 沧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调整分析 作者:吕媛刘孜仪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9期 摘要:在环渤海地区,沧州市是一座长期被忽视、被低估的城市。2014年3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北省各地市,尤其是处于沿海经济区的沧州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沧州要抓住机遇,正确认识自身的产业结构演进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而做出调整及优化,加快促进沧州的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沧州;产业结构;优化 一、沧州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1.沧州所处经济发展阶段 2014年,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133.3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在2014年河北省11个地市GDP排名中名列第三位,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北省中发展较高。2014年沧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1:51.9:38.0。因此,目前沧州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二三一”型。 2.沧州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根据2005年—2014年沧州三产的占比数据可知,沧州市三次产业的变动规律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目前,第一产业所产比重比较稳定,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10%以上,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动。沧州的第二产业发展与全国基本一致,除2008年奥运会所造成的2009年二产比重有所降低之外,其余年份都发展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50%以上,但相较于2005年二产比重还是有所下降。沧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说明沧州的第三产业发展虽与发达城市相比尚有差距,但仍有发展潜力。 二、沧州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对比分析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国际第一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随着地区经济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业所占比重将会逐步降低,而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将逐步提高。根据沧州2014年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显著特征呈现出种植业所占将近60%的比重,种植业比重偏高;而其区位商较高的畜牧业与其所占比重也不相符。除此之外,沧州位于环渤海的核心位置,属于临海经济发展区,然而其渔业发展所占比重却只占5%,区位商也只有0.4,可以看出,沧州没有充分发挥其临海的优势而大力发展渔业。由此可知,沧州目前的第一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2011年长沙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长沙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第三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长沙市第三产业在总量、结构及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已成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长沙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一)第三产业经济总量超2000亿元。2011年,长沙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9.4%,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8.64亿元,增长12.4%;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65.14亿元,增长10.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52.83亿元,增长11.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3.35亿元,增长7.2%;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1亿元,下降4.1%;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7.35亿元,增长15.7%;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6.02亿元,增长12.6%。 (二)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突破300亿元。近年来,长沙市第三产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税收收入。2011年第三产业税收收入达3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达34.7%,比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是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分别实现税收收入95.63亿元和77.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2%和40%。 (三)第三产业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第三产业具有行业种类多,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的产业优势,可以广泛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吸纳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大批富余劳动力,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由于就业领域广阔,可以容纳不同知识层次的劳动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第三产业已成为开拓劳动就业渠道的产业依托,承接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载体。2010年长沙市第

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_姜丽

第35卷第4期2012年7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5 No.4Jul. 2 012 收稿日期:2011-11- 12作者简介:姜 丽(1978-) ,女,辽宁丹东人,博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姜 丽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当前经济热点之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需求、供给和贸易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于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越来越突显。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流动、扩大市场需求范围以及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就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国际贸易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要大于货物贸易的影响。在政策上,应促进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提升贸易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12)04-0463- 06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各产业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还意味着一国产业结构能适应产业发展全球化的要求,能在国际产业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国家经济利益,实现本国产业结构体系与世界产业结构体系的协调。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要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随着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深化和一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愈加显现。 一、文献回顾 较早涉及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基础和贸易商品结构的选择,表明参与国际分工对一国是有利的, 也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演变。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引起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形成一国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是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他认为产品的生产要经历“研发— ——国内市场形成———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的循环过程,相应地,该产业由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再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密切联系,通过参与 — 364—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鹤壁市为例 2013年10月29日18:50 来源:《当代经济》2013年第9期作者:刘兴宇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3 摘要:采掘业和初加工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产成品附加值低、耗费劳动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资源型产业必然要向产业链下游的深加工业发展。本文研究了鹤壁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分析了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产业链,结构优化,循环经济 一定时期内,城市由于资源长时间大量开采加工逐渐形成规模产业,这些依靠资源开采和初加工而形成的产业通常被称为资源型产业,这些城市被称为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的上游是资源的生产和加工,受储量影响大,生产极度依赖资源,耗能多,环境污染严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下游产业附加值高,资金需求大,技术生产条件高。本文以鹤壁市为例分析资源型产业的优化途经。 一、鹤壁市资源型产业发展状况 鹤壁市地处河南北部,是依托资源兴起的工业城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共发现矿产30多种,已探明矿藏11种,是河南省重要的资源产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2005年鹤壁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市初,鹤壁仅有煤炭生产工业,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且产业发展一直依赖矿产资源。自2000年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以来,截至2011年,鹤壁市煤炭资源一直为16亿吨,周边并未发现特大型煤矿。面对有增的产业和无增的矿产资源,其产业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以下从鹤壁市资源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科研状况和能源产出与消费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产业结构 鹤壁2000—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9.2亿元,2011年为55.95亿元,是2000年的2.9倍。200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4亿元,2011年为365.36亿元,是2000年的8.8倍。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6亿元,2011年为89.62亿元,是2000年的3.64倍。第二产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其中工业增加值最多,约占第二产业的90.8%、鹤壁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0%,贡献率最高。鹤壁产业结构大体呈“枣核型”,且中心部分越来越大。 从资源型产业总体来看,2000年资源型产业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约为2.56亿元,占行业总数的61.9%,2011年约占48%,较2000年资源型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非资源产业增速加快,资源型产业的比重降低。可见,单一的煤炭工业结构逐渐被打破。2000年煤开采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9%,2011年下降到18.3%。2005年循环经济实施以后,农副食品加工业打破了煤炭行业的统治地位。从资源型产业内部来看,2000—2003年煤炭选采业工业增加值占比约为30%,比其他资源型产业占比的总和还多。这表明上游资源型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规模较大。2004年后煤炭选采行业独大的状态逐渐发生变化,一些非资源产业挤占了煤炭选采业的份额,同时,资源型产业也逐渐向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下游产业转移。 2、就业结构

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看生活的小片断: 2006年的一天早晨,中国东部某城市,从事IT行业的白领张天利,早上八点钟准时起床。 他洗刷完毕后,喝了一杯“雀巢”咖啡戴上“劳力士”手表,找到他心爱的“诺基亚”手机,提上他的“戴尔”电脑,出门搭乘地铁到公司上班。 一路上张天利在考虑,是否购买一辆小汽车了,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究竟是购买日本的“本田”车好呢?还是德国的“奔驰”车好呢?同一时间,地球的另一边,美国东部的某一城市,布鲁斯一家三口在家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日。 布鲁斯先生在客厅里仔细品尝来自中国的“龙井”茶。 另一边布鲁斯太太正在厨房准备美味的晚餐。 她打开“海尔”冰箱寻找材料,用“格兰仕”微波炉加热食物。 小儿子布鲁斯一边抱着“中国制造”的小玩具,一边看着“创维电视机中播放的动画片。 布鲁斯太太准备再为小布鲁斯购买一双来自中国的布鞋,这种布鞋美观舒适,价格实惠,能为家庭节约支出。 从这些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 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了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过程。 商品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 1.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但资金与劳动力比例严重失衡,国民就业的压力相当的大。

通过国际贸易活动,可以为产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我国整个对外贸易总额中,仍将占有较大的比重。 2.国际分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降低国际产品价格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商品国际化,商品国际化使企业面临便于营销环境。 企业为了使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纷纷将工厂转移到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国家或地区,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更低。 这也是大多数工业消费品价格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3.国际贸易使国际产品普及国际贸易活动,使商品消除了国家的归属,统一成为国际商品。 越来越多的企事业为了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都将自己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销售到世界各地。 无论身处哪个国家,人们都可以购买自己所需的国际产品。 国民能够以比从前更低的价格购买更高品质的商品,享受全球一致的服务。 4.国际贸易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过去,我国的物质比较缺乏,人们对于生活用品的需求仅仅停留在使用价值上。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人们的收入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可供选择的商品增加了,总体关税水平下降了,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 现在人们对于生活服务用品的要求从单纯的满足使用要求转向了品质的追求,开始懂得享受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以往,小汽车是一个家庭的奢侈品,但现在拥有水汽车已经不再是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 2 182万元。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虽然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上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在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的发明专利累计授予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其次,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目前,中国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能源供给仍然很紧张,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了供电紧张问题。石油进口大幅上升,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 272万吨,比2003年增长34.8%,成品油进口3 788万吨,增长34.l%。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加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的产出效率显著低,表现为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中国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仅能生产的GDP为1.04美元,

推进厦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厦门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如何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优先、快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使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提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指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制造业,一般说来,其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生产效率高;三是创新能力强。对于厦门来说,发展先进制造业首先是适应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快速发展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必然选择;再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构建“厦门制造”、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就失去了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就难以提前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也就难以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1、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厦门特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体系。综观厦门制造业,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厦门作为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对外、对内开放程度居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利用外资水平较高、对外贸易活跃,加上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以及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使落户厦门的企业发展空间较大,整体竞争力较强。同时,经过这些年快速发展涌现出的一大批制造业骨干企业,如戴尔电子、金龙汽车、翔鹭石化等,也形成了较强的后发优势。二是较强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厦门地方不大,面积仅1569.3平方公里,但高等院校密集,尤其是厦门大学享誉海内外,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高居全国前列,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九位。三是有一定的市场优势。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目前已经和周边地区以及江西、广东等地初步形成了相互开放、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统一市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厦门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集中体现在产业整体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条较短,尚未形成真 推进厦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 谢启标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12) [摘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厦门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应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第一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厦门 [中图分类号]F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84(2006)04-0022-05 [收稿日期]2006-07-03 [作者简介]谢启标(1963-),男,福建永定人,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与银行经营管理、特区经济。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

ABSTRACT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一、什么是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初是有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个国家于200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内签署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但与过去的经济合作不同,TPP增加了“战略合作”的内容,涵括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2009年新加坡APEC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加入TPP谈判。2015年10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 二、TPP的发展趋势 最初的TPP(美国未加入之前的TPP)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TPP只是FTA的一个升级版。美国加入前的TPP之所以倡导更高程度的贸易自由,是因为它原本只是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协定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在世界上占领较少的比例。这些小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TPP缔约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业链上施加影响。所以,小国之间进行高度自由贸易,贸易国双方地位相对平等,贸易关系是互惠互利的。 但是,自从美国2008年2月美国加入之后,TPP所倡导的高度程度自由化就彻底变了味。TPP从原本只是几个小国间的贸易协定,变为一个大国和几个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这个大国可以控制全球的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和能源价格,因此美国必然处于其他小国经济产业链的最上端,控制着其他小国的贸易成本。 三、美国加入TPP的意图 美国加入TPP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亚洲的市场,美国一直未真正离开过亚洲,但是随着亚洲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美国意识到由于对东亚地区的忽视,导致了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实际上在慢慢被削弱。增加在该地区的战略投入,有利于美国主导亚太多方位、多层面的合作进程。除了经济目的外,TPP还将有助于美国对外输出价值观,提升在该地区的“软”实力影响。 四、TPP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通过TPP绸缪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努力,无疑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未被邀请参与TPP谈判,美国虽然没有明确宣布排除中国,但考虑到TPP有些条款,比如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以及国有企业等相关条款直接针对中国,基本上已经把中国排除在外。考虑到中国和平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以及美国东亚战略有着眼的约束中国的意图,TPP作为美国力推的重要战略砝码,给中国在亚太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定,但未来不排除中国在适宜的时候提出加入。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是12%,也为全球最多。中国已经和TPP协定中三分之二的成员国签定了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平衡TPP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 美国力推TPP谈判,不仅让自那个是自己重新成为亚太发展的中心,更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让中国的影响最小化。这是针对中国和平崛起协定谈判,是遏制中国继续发展的协议,面对这些,中国应该从自身考虑,不能盲目去追求谈判的权利而忽略当前现状,同时我们也要改善本国的经济现状,达到一个更合理的模式。从短期看,该协定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成某种程度的冲击,但从长期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多边贸易安排都无法将非协定国家和地区排除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否则其自身发展将大为受限制。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2182万元。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由于我们处于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之中,有大量先进技术跨国转移,跨国公司将许多新技术在其全球生产体系内使用,有些技术还很快向海外企业转让。科技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通过开放引进技术的空间大大拓展。然而,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虽然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上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在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的发明专利累计授予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从1991—2000年,中国累计投入研发经费约为553亿美元,仅为美国同期的1/36,约为韩国的1/2。2003年中国研发经费约为190亿美元,也仅相当于美国的1/16。 其次,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目前,中国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能源供给仍然很紧张,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了供电紧张问题。石油进口大幅上升,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272万吨,比2003年增长34.8%,成品油进口3788万吨,增长34.l%。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加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的产出效率显著低,表现为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中国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仅能生产的GDP 为1.04美元,同年,日本为8.02美元,美国为4.39美元,阿根廷为4.66美元,巴西为2.75美元,墨西哥为4.09美元,土耳其为2美元。不过,还需要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进行比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单位能耗的产出能力明显不同。2001年,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产出的GDP,高收入国家为4.82美元,而低收入国家仅仅为0.78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为1.35美元。中国为1.04美元。相同组别的印度,该指标为0.9美元,印尼为0.93美元。这组对比表明:(1)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水平基本符合国际比较显示的一般趋势,目前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一、重庆区位条件简介 重庆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渝东、渝东南临湖北和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渝北连四川,渝东北与陕西和湖北相连。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平方千米。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嘉陵江、乌江等都在重庆汇入长江。 1997年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截止至2012年,重庆已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锶矿、煤、铝土矿、锰矿、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 (一)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三次产业分类 / 根据克拉克的学说,把产业分成了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GDP、产业产值及构成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1997年时,三种产业中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但总体来说三种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相差不大;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仍然最低;2006年仍然是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由1997年到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上升速度整体来说快于第二产业。 从就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不断降低,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第三产业所吸收。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将增加。而重庆市的劳动力转移情况也大致符合这个规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但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的情况不明显,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重庆的劳动力结构还处于第一阶段,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大于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 根据库兹涅茨法则,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农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下降,工业劳动力的比重上升但不明显,服务业劳动力的比重上升。重庆的发展基本符合这个法则,农业实现收入的比重不断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