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土壤肥料学考试资料

1.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同时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2.肥料:凡是施入土中或喷洒于作物体,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和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统称肥科。
3.成土母质:在自然条件下,岩石矿物经风化破碎成疏松的堆积物,称母质,母质虽有新的性质,不同于岩石,但不能称为土壤,母质保持养分不完全,它进一步发展即成土壤,故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所以又叫成土母质。
4.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5.土壤粒级:土粒有大有小,性质各不相同,按照土粒直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等级或若干组,这些等级叫做粒级。
一、 6.土水势:如果以纯自由水在一定温度、高度、压力下所具有的能量水平作为对照标准,称为参比标准,并规定为零。那么在同一条件下土名词解释。
壤水的自由能水平就必然低于零,是一个负值,土壤水的自由能水平与同们条件下纯自由水的自由能水平的差值,用势能表示,就是土水势。
7.土壤质地:自然界的土壤不可能由单一粒级的土粒组成,而是由不同粒级的土粒按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我们把土壤各粒级含量百分率的组合。
8.土壤导热率:指土层厚度为1cm,两端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通过1cm2土壤断面热量的卡数。
9.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先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最后被彻底分解为无机物,(CO2、H2O、NH3、H2S、CH4、H3PO4),并释放出热能。
10.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体积(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
11.土壤粘结性: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二、填空。
1.土壤水分按保持力不同分为土壤吸湿水、土壤膜状水、土壤毛管水、重力水四种类型,其中各自的保持力分别是吸附力、吸附力、毛管力、重力。
2.土壤通气性指标用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的氧扩散率来表示。其中前者越大,说明土壤通气性越好;后者越大,说明土壤通气性越好 。
3.田间持水量即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它是用于判断土壤确定灌水量和判断是否需要灌水的重要依据。
4.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五方面。
5.土壤微生物按生理类型划分有自养型微生物、异养型微生物二种。其各自的营养方式为所需的能量和碳直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类、所需的能量和碳直接来自有机质。
6.土壤有机质中的腐殖质

组分为黄腐酸、褐腐酸、黑腐素三种,
其是按 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7.土壤水分用能量指标土水势、土壤水吸力来表示。其中前者越大,说明土壤含水量越多;后者越大,说明土壤含水量越少 。
8.成土岩石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9.前苏联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总结出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方面。
10.按微生物对空气条件的要求,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气性微生物、嫌气性微生物、兼气性微生物三种类型。
11.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包括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团粒结构五种。
12.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方式气体分子的扩散作用和整体交换,其中气体分子的扩散作用是气体交换的主要方式。

三、是非题:
1.土壤容重的数值小于比重。( √ )
改:
2.土壤含水量越高,土水势就越小(绝对值越大),土壤水的能量水平就越高,土壤水移动就越容易。(×)
改:土壤含水量越高,土水势就越大(绝对值越小),土壤水的能量水平就越高,土壤水移动就越容易。
3.土壤水的运动方向是由土壤水吸力低处向土壤水吸力高处移动。(√)
改:
4.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越多,热容量增大,增温就越快。(×)
改: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越多,热容量增大,土壤温度增加的越慢。
5.对于上粘层(厚约20cm),下砂层,农民叫倒蒙金土或粘盖砂的不良土壤,宜采用客土法进行土壤改良。(×)
改:对于上粘层(厚约20cm),下砂层,农民叫倒蒙金土或粘盖砂的不良土壤,宜采用翻砂压淤进行土壤改良。
6.田间持水量即毛管上升水的最大量,它是用于判断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的重要依据。(×)
改:田间持水量即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它是用于判断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的重要依据。
7.对于土壤下有砂层(表土不到30cm,砂层50cm以下),农民叫旱龙道的不良土壤,宜采用客土法进行土壤改良。(×)
改:对于土壤下有砂层(表土不到30cm,砂层50cm以下),农民叫旱龙道的不良土壤,宜采用翻淤压砂进行土壤改良。
8.土壤导热率的大小与土壤容重成反比,容重小,导热率高,传导热量多;容重大,导热率低,传导热量少。(×)
改:土壤导热率的大小与土壤容重成正比,容重小,导热率低,传导热量少;容重大,导热率高,传导热量多。
9.高产的土壤必定是肥沃的,肥沃的土壤一定高产。

(×)
改:高产的土壤必定是肥沃的,肥沃的土壤不一定高产。
10.水进入土壤
的状况是由供水速率和土壤的入渗能力所决定的,当供水速率小于入渗能力时,土壤对水的入渗情况是由供水速率决定的。(×)
改:水进入土壤的状况是由供水速率和土壤的入渗能力所决定的,当供水速率小于入渗能力时,土壤对水的入渗情况是由入渗能力决定的。
11.土壤水总是由自由能高处向自由能低处移动。即从土水势绝对值小处向土水势绝对值大处移动。(√)
改:
12.土壤导热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土壤含水量增加,导热率增大,土温上升快,下降也快。(√)
改:
四、问答题。
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a.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和提高养分的有效性
有机质含N、P、K作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酸,可增加矿物质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在效性。
b.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能力
腐殖质的吸水率比矿物质大10倍,保水性强;因其带负电荷,吸附阳离子,避免流失,而且与根系附近的H和其他阳离子进行交换,供作物吸收。腐殖酸能增强土壤抵抗酸碱度剧烈变化的能力。
c.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物理性质
腐殖质胶体的粘结力和粘着性介于粘粒和砂粒之间,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疏松粘土,改善耕性,又可改良砂土分散无结构的状态。腐殖质是一种褐色物质,可加深土壤颜色,同样日照条件下,吸热升温快,土温相对较高,有利于作物生长。
d.其他方面的作用
含C丰富,是微生物所需能量的来源;可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毒和重金属的污染。

2.土壤团粒结构具有哪些优越性?如何培育和创造团粒结构的形成?
答:团粒结构的优越性:
a.孔隙:具有多级孔性,形成土壤的孔隙度高,大小孔隙比例适当,为优化肥力功能奠定基础。
b.水分和空气: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团粒内部小孔隙可保持水分,团粒之间大孔隙是良好的通气透水的通道。
c.肥力:能协调保肥和供肥的性能,团粒之间氧气充足,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等养分转化速度快,供肥能力强;团粒内部小孔隙由于缺氧,嫌气微生物活动适宜,有利于养分的贮藏和积累,起“小肥料库”的作用。
d.物理性和耕性:具有良好的物理性和耕性,由于水气协调,土壤温度变化小,土温稳定,团粒间接触面小,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土壤疏松,根系容易穿插。
创造团粒结构的主要措施:
a.深耕结合施用有机

肥料:深耕能加深耕层,疏松土壤,促进土壤熟化;施有机肥,增加土壤腐殖质,有利于土壤肥料相融,有利于促进水稳性
团粒结构的形成。
b.正确的耕作:在一定时期可改善土壤结构。梨、耙、锄。
c.合理的轮作倒茬:安排豆科作物或绿肥作物。
d.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酸性土施石灰,碱性土施石膏。
e.合理灌溉,晒垡,冻垡:忌大水漫灌,冲刷大,造成板结,采用沟灌、喷灌、滴灌、地下灌;晒垡、冻垡,干湿交替,使粘重土壤变得酥碎。
f.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施于土壤后与土壤相互作用,转化为不溶态,吸附在土粒表面,粘结土粒使之成为水稳性团粒结构,具有增产改土效果,多用于花、蔬菜上。

3.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a.砂土:水:透水性很好,保水能力差,漏水——孔隙
肥:养分种类少,数量也不多 以SiO2 为主
气:通气性好 ——孔隙
热:砂土热容量小,温差大,“热性土”利于发苗
b.粘土:水:透水性差,保水能力强——孔隙
肥:养分种类多,含量高
气:通气性差 ——孔隙
热:粘土热容量大差大,“凉性土” 不利于发苗
c.壤土:介于砂土和粘土间,克服了二者的缺点,集中了二者的优点,壤土是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

五、计算题。
1.取田间湿土115g,烘干后质量为100g,测得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0%,该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是多少?是否需要灌水?如需灌水每亩需灌水多少立方米?(土壤容重为1.20t/m3,湿润深度为1m,一亩土地面积667 m2)
解:土壤的实际含水量(%)=(115-100)/100=15%
土壤的相对含水量(%)=15%/30%=50%<60%-80%;需要灌水
每亩需灌水定额=667X1X(30%-15%)X1.2=120.06 m3

2.一亩(667m2)土地耕层厚度为20cm,容重为1.15g/cm3,则①一亩土地总质量是多少吨;②该土壤的总孔隙度为多少;③现测得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到25%,则每亩的灌水定额为多少立方米?
解:一亩土地质量=667X0.2X1.15=153.41t
土壤的总孔隙度=(1-1.15/2.65)X100%=56.6%
每亩需灌水定额=667x0.2X(25%-5%)X1.15=30.68 m3

3.某土壤样品,其湿重为1000g,体积为640cm3,当在烘箱中烘干后,它的干重为800g,土壤比重为2.65,试计算:①该土壤样品的容重;②该土壤样品的总孔度;③该土壤样品的孔隙比;④该土壤样品的水容%;⑤该土壤样品的三相比(固:液:气)。
解:土壤样品的容重=800/640=1.25g/cm33
土壤样品的总孔度=(1-1.25/2.65)X100%=52.83%
土壤样品的孔隙比=52.83%/1-52.83%=1.12
土壤样品的水容%=1000-800/800X1.25X100%=31.25%
土壤样品的三相比=(1-52.83%):31.25%:(52.83%-31.25%)=47.17:31.25

:21.58=1:0.66:0.46

4.测得一土壤的耕层容重为1.18cm,全氮含量为0.06%,含水量为8%,则当耕层厚度为0.2m时,求:①一亩耕层土
壤的质量为多少吨?②一亩耕层土壤氮素总质量为多少公斤?③一亩耕层土壤的贮水量为多少立方米
解:一亩耕层土壤的质量=667X0.2X1.18=157.41t
一亩耕层土壤氮素总质量=157.41X0.06%=94.45Kg
一亩耕层土壤的贮水量=667X0.2 X1.18 X 8%=12.59 m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