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机和多台下位机的485通信

上位机和多台下位机的485通信
上位机和多台下位机的485通信

上位机和下位机通信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2 结构设计与方案选择 (2) 2.1设计任务 (2) 2.1.1单片机的选择 (2) 2.1.2电平转换 (2) 2.1.1单片机的选择 (2) 2.1.3单片机与pc机通信原理 (2) 2.2软件方案选择 (2) 2.2.1 上位机编程方案选择 (3) 2.2.2 单片机编程方案选择 (3) 2.3 总体方案选择 (2) 3 硬件设计 (8) 3.1单片机主要特性 (5) 3.2 MAX232电平芯片介绍10 (10) 3.3 硬件电路设计图 (11) 3.3.1 PC机与单片机通信接口电路设计框图 (11) 3.3.2整体设计原理图 (11) 4软件设计 (12) 4.1上位机程序设计 (12) 4.2下位机程序设计 (13) 5 软硬件调试部分 (21) 5.1 PROTEUS软件仿真 (21) 5.1.1 Protues简介 (21) 5.1.2 Protues仿真电路图 (22) 5.2 VC软件仿真 (21) 结束语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利用PC机与AT89C51单片机之间的通信程序设计实现温度显示。并详述了在VC6.0环境下,上位机利用MSCOMM通信控件与单片机之间串口通信实现温度显示。由单片机采集一个温度信号,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传送给PC机显示,PC机用VC6.0编写程序,单片机程序用C语言编写,最后用PROTUES软件进行仿真实现温度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MSCOMM控件VC6.0 AT89C51 温度显示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现代化集中管理需要对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表、打印、绘图、报警等,同时,又要求对现场装置进行实时控制,完成各种规定操作,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加之单片机的计算能力有限,难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因此在功能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中,通常以PC机为上位机,单片机为下位机,由单片机完成数据的采集及对装置的控制,而由上位机完成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及对单片机的控制。

rs485总线通讯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rs485总线通讯协议 篇一:Rs485通讯协议说明 摘要:阐述了Rs-485总线规范,描述了影响Rs-485总线通信速率和通信可靠性的三个因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讨论了总线负载能力和传输距离之间的具体关系。 关键词:Rs-485现场总线信号衰减信号反射 当前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网络,如现场总线can、profibus、inteRbus-s以及aRcnet的物理层都是基于 Rs-485的总线进行总结和研究。 一、eiaRs-485标准 在自动化领域,随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总线能适合远距离的数字通信。在Rs-422标准的基础上,eia研究出了一种支持多节点、远距离和接收高灵敏度的Rs-485总线标准。 Rs-485标准采有用平衡式发送,差分式接收的数据收发器来驱动总线,具体规格要求: 接收器的输入电阻Rin≥12kΩ 驱动器能输出±7V的共模电压

输入端的电容≤50pF 在节点数为32个,配置了120Ω的终端电阻的情况下,驱动器至少还能输出电压1.5V(终端电阻的大小与所用双绞线的参数有关) 接收器的输入灵敏度为200mV(即(V+)-(V-)≥0.2V,表示信号“0”;(V+)-(V-)≤-0.2V,表示信号“1”)因为Rs-485的远距离、多节点(32个)以及传输线成本低的特性,使得eiaRs-485成为工业应用中数据传输的首选标准。 二、影响Rs-485总线通讯速度和通信可靠性的三个因素 1、在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 在通信过程中,有两种信号因导致信号反射:阻抗不连续和阻抗不匹配。 阻抗不连续,信号在传输线末端突然遇到电缆阻抗很小甚至没有,信号在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反射,如图1所示。这种信号反射的原理,与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要引起反射是相似的。消除这种反射的方法,就必须在电缆的末端跨接一个与电缆的特性阻抗同样大小的终端电阻,使电缆的阻抗连续。由于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是双向的,因此,在通讯电缆的另一端可跨接一个同样大小的终端电阻,如图2所示。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信协议格式

一、通信协议 1、命令帧格式 帧头标志参数校验帧尾 命令字 01累加和 2030 1Byte1Byte2Byte1Byte1Byte 说明:1、累加和校验:各字节累加和与100的模。 2、 10进制输入;16进制传输。

2、信息帧格式 帧头标志参数校验帧尾 命令字 2030 02累加和 1Byte1Byte2Byte1Byte1Byte 说明:1、累加和校验:各字节累加和与100的模。 2、 10进制输入;16进制传输。

3、数据帧格式 (文件mokuaideng.txt (模块指示灯地址) 20 Byte ) 帧头标志校验帧尾203003累加和数据数据1Byte 16Byte 1Byte 1Byte 1Byte 标志:03 数据帧 文件mokuaideng.txt (模块指示灯地址) 20 Byte 04 数据帧 文件daotongbiao.txt (导通表) 40 Byte 05 数据帧 文件canshu.txt (控制参数) 6 Byte 06 数据帧 校验文件mokuaideng.txt (模块指示灯地址) 20 Byte 07 数据帧 校验文件daotongbiao.txt (导通表) 40 Byte 08 数据帧 校验文件canshu.txt (控制参数) 6 Byte 4、信息帧格式 定位物理针位 下位机-》上位机 上位机-》下位机 点亮指示灯 帧头标志参数校验帧尾203011累加和物理针位1Byte 1Byte 2Byte 1Byte 1Byte 说明:1、累加和校验:各字节累加和与100的模。 2、 10进制输入;16进制传输。 标志位 13 ,单点检测 判断单点导通关系是否真确 5、信息帧格式 下位机-》上位机 自检、线检测 帧头标志参数1校验帧尾203012累加和起始针位1Byte 1Byte 2Byte 1Byte 1Byte 参数2终点针位2Byte 参数3状态1Byte 状态:00 导通 01 断路 02 短路/错路

基于C#的串口通信上位机和下位机源程序

基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上位机和下位机实践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或者USB混淆)。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首先亮出C#的源程序吧。 主要界面: 只是作为简单的运用,可以扩展的。 源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634229339.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IO.Ports; using System.Timers; namespace 单片机功能控制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SerialPort sp = new SerialPort();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str1 = comboBox1.Text;//串口号 String str2 = comboBox2.Text;//波特率 String str3 = comboBox3.Text;//校验位 String str4 = comboBox5.Text;//停止位 String str5 = comboBox4.Text;//数据位 Int32 int2 = Convert.ToInt32(str2);//将字符串转为整型 Int32 int5 = Convert.ToInt32(str5);//将字符串转为整型 groupBox3.Enabled = true;//LED控制界面变可选 try { if (button1.Text == "打开串口") { if (str1 == null) { MessageBox.Show("请先选择串口!", "Error"); return; } sp.Close(); sp = new SerialPort(); sp.PortName = comboBox1.Text;//串口编号 sp.BaudRate = int2;//波特率 switch (str4)//停止位 { case "1": sp.StopBits = StopBits.One; break; case "1.5": sp.StopBits = StopBits.OnePointFive; break; case "2": sp.StopBits = StopBits.Two; break;

基于C#的串口通信上位机和下位机源代码

基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上位机和下位机实践串口 Universal Serial Bus或者USB RS232 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 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bit byte 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 202 1200米。 首先亮出C#的源程序吧。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634229339.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IO.Ports; using System.Timers; namespace 单片机功能控制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SerialPort sp = new SerialPort();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str1 = comboBox1.Text;//串口号 String str2 = comboBox2.Text;//波特率 String str3 = comboBox3.Text;//校验位 String str4 = comboBox5.Text;//停止位 String str5 = comboBox4.Text;//数据位 Int32 int2 = Convert.ToInt32(str2);//将字符串转为整型Int32 int5 = Convert.ToInt32(str5);//将字符串转为整型groupBox3.Enabled = true;//LED控制界面变可选 try { if (button1.Text == "打开串口") { if (str1 == null)

RS485通讯协议

RS485 通讯协议 RS-232与RS-422之间转换原理和接法 通常我们对于视频服务器、录像机、切换台等直接播出、切换控制主要使用串口进行,主要使用到RS-232、RS-422与RS-485三种接口控制。下面就串口的接口标准以及使用和外部插件和电缆进行探讨。 RS-232、RS-422与RS-485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而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议。例如:视频服务器都带有多个RS422串行通讯接口,每个接口均可通过RS422通讯线由外部计算机控制实现记录与播放。视频服务器除提供各种控制硬件接口外,还提供协议接口,如RS422接口除支持RS422的Profile 协议外,还支持Louth、Odetics、BVW等通过RS422控制的协议。 RS-232、RS-422与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RS-232在1962年发布。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p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速率低于100Kbps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RS-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TIA/EIA-422-A标准。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又于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 1. RS-232串行接口标准 目前RS-232是PC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收、发端的数据信号是相对于信号地。典型的RS-232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5~+15V,负电平在5~-15V电平。当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TTL,从开始传送数据到结束,线上电平从TTL电平到RS-232电平再返回 TTL电平。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在+3~+12V与-3~-12V。由于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最高速率为20Kbps。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kΩ~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2. RS-422与RS-485串行接口标准 (1)平衡传输 RS-422、RS-485与RS-232不一样,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也称作平衡传输,它使用一对双绞线,将其中一线定义为A,另一线定义为B。通常情况下,发送驱动器A、B之间的正电平在+2~+6V,是一个逻辑状态,负电平在-2V~6V,是另一个逻辑状态。另有一个信号地C,在RS-485中还有一“使能”端,而在RS-422中这是可用可不用的。“使能”端是用于控制发送驱动器与传输线的切断与连接。当“使能”端起作用时,发送驱动器处于高阻状态,称作“第三态”,即它是有别于逻辑“1”与“0”的第三态。 (2)RS-422电气规定 由于接收器采用高输入阻抗和发送驱动器比RS232更强的驱动能力,故允许在相同传输线上连接多个接收节点,最多可接10个节点。即一个主设备(Master),其余为从设备(Salve),从设备之间不能通信,所以RS-422支持点对多的双向通信。RS-422四线接口由于采用单独的发送和接收通道,因此不必控制数据方向,各装置之间任何必须的信号交换均可以按软件方式(XON/XOFF握手)或硬件方式(一对单独的双绞线)实现。RS-422的最大传输距离为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连接

第一章上位机与下位机 1.1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概念 上位机和下位机,一般是指集中控制系统中的PC机和现场的工控机。上位机(PC 机)主要用来发出操作指令和显示结果数据,下位机(工控机)则主要用来监测和执行上位机的操作指令。举个例子,蓄电池生产中,需要按工艺要求进行充电和放电。现场有许多工位,各自配有智能的充放电设备,它们就是“下位机”。整个车间有一台PC机来集中管理,这就是“上位机”。 上位机软件一般用高级语言编程,如BASIC、C,有比较丰富的图形界面。下位机的编程,依所用的MCU而异,以汇编为主。 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常见是RS-232,RS-485,当然还有很多,但都是串行方式。特别是“一对多”的RS-485用得最普遍。 上位机是指:人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一般是PC,屏幕上显示各种信号变化(液压,水位,温度等)。下位机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的计算机,一般是PLC/单片机之类的。上位机发出的命令首先给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直接控制相应设备。下位机不时读取设备状态数据(一般模拟量),转化成数字信号反馈给上位机。简言之如此,真实情况千差万别不离其宗。上下位机都需要编程,都有专门的开发系统。 另外,上位机和下位机是通过通讯连接的“物理”层次不同的计算机,是相对而言的。一般下位机负责前端的“测量、控制”等处理;上位机负责“管理”处理。下位机是接收到主设备命令才执行的执行单元,即从设备,但是,下位机也能直接智能化处理测控执行;而上位机不参与具体的控制,仅仅进行管理(数据的储存、显示、打印......人机界面等方面)。常见的DCS系统,“集中-分散(集散)系统”是上位机集中、下位机分散的系统。 在概念上,控制者和提供服务者是上位机.被控制者和被服务者是下位机.也可以理解为主机和从机的关系.但上位机和下位机是可以转换的. 两机如何通讯,一般取决于下位机。TCP/IP一般是支持的。但是下位机一般具有更可靠的独有通讯协议,购买下位机时,会带一大堆手册光盘,告诉你如何使用特有协议通讯。里面会举大量例子。一般对编程人员而言一看也就那么回事,使用一些新的API罢了。多语言支持功能模块,一般同时支持数种高级语言为上位机编程。 上位机是指:人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一般是PC,屏幕上显示各种信

RS485通信协议

串行数据通信的协议从RS-232到千兆位以太网,虽然每种协议都有特定的应用领域,但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考虑成本和物理层(PHY)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RS-485协议及该协议所适合的应用。同时给出了根据电缆长度、系统设计以及元件选择来优化数据速率的方法。 传输协议 什么是RS-485?Profibus又是什么?与其它串行协议相比,它们的性能如何?适用于哪些应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RS-485 物理层(PHY)、RS-232和RS-422的特性、功能进行了总体比较[1](本文中的RS表示ANSIEIA/TIA标准)。 RS-232是一个最初用于调制解调器、打印机及其它PC外设的通讯标准,提供单端20kbps的波特率,后来速率提高至1Mbps。RS-232的其它技术指标包括:标称±5V发送电平、±3V接收电平(间隔/符号)、2V共模抑制、2200pF最大电缆负载电容、300最大驱动器输出电阻、3k最小接收器(负载)阻抗、100英尺(典型值)最大电缆长度。RS-232只用于点对点通信系统,不能用于多点通信系统,所有RS-232系统都必须遵从这些限制。 RS-422是单向、全双工通信协议,适合嘈杂的工业环境。RS-422规范允许单个驱动器与多个接收器通信,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速率最高可达50Mbps。接收器共模范围为±7V,驱动器输出电阻最大值为100,接收器输入阻抗可低至4k。 RS-485标准 RS-485是双向、半双工通信协议,允许多个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总线上,其中每个驱动器都能够脱离总线。该规范满足所有RS-422的要求,而且比RS-422稳定性更强。具有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和更宽的共模范围(-7V至+12V)。 接收器输入灵敏度为±200mV,这就意味着若要识别符号或间隔状态,接收端电压必须高于+200mV或低于-200mV。最小接收器输入阻抗为12k,驱动器输出电压为±1.5V(最小值)、±5V(最大值)。 驱动器能够驱动32个单位负载,即允许总线上并联32个12k的接收器。对于输入阻抗更高的接收器,一条总线上允许连接的单位负载数也较高。RS-485接收器可随意组合,连接至同一总线,但要保证这些电路的实际并联阻抗不高于32个单位负载(375)。 采用典型的24AWG双绞线时,驱动器负载阻抗的最大值为54,即32个单位负载并联2个120终端匹配电阻。RS-485已经成为POS、工业以及电信应用中的最佳选择。较宽的共模范围可实现长电缆、嘈杂环境(如工厂车间)下的数据传输。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还允许总线上挂接更多器件。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蓝牙通讯协议

文档名称:蓝牙通信协议编制审定:解晓飞

目录 1 前言 (2) 2帧定义 (2) 2同步字 (2) 3帧类型 (3) 4通讯流程 (3) 4.1设置采集信息 (3) 4.2采集测试命令 (3) 4.3开始采集、结束采集 (4) 5通信原则 (4)

PDA与下位机蓝牙通讯协议 1 前言 本协议用于定义PDA通过蓝牙与下位机进行数据通信的底层操作。数据传输以信息帧格式传输,且帧长度为非定长信息。 2帧定义 系统中共有三种帧格式,根据类型的不同帧的格式也不同具体定义如下: 3.1、命令帧 3.2 回复帧 3、2数据帧 其中命令帧是由PDA发给单片机的,回复帧和数据帧是由单片机发给PDA 的。 2同步字 为保证数据正确传输,帧格式中设有起始同步字和结束同步字,起始同步字包括两个字节,内容为0xaa、0xaa,结束同步字包括两个字节,内容为0x55、0x55。

3帧类型 类型字包括一个字节,表示发送的数据的类型,本系统中包括三个类型:命令、回复、数据三类。具体定义如下: 4通讯流程 操作过程中PDA均采用主动模式,单片机采用被动模式。 4.1设置采集信息 单片机启动后等待接收蓝牙命令首先进行参数设置,本部分由PDA控制。 PDA发送设置命令(帧类型0x30)并将信息发送到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数据后检测数据个数是否正确,如果检测正确返回接收正确命令否则返回接收错误命令。 如果单片机返回的数据为接收错误,PDA重新发送命令。 从数据发送时起PDA进行计数等待,等待500ms后没有接收到返回值,自动重新发送命令并等待,重复上述操作。 发送三次都没有返回值时弹出警告对话框,提示蓝牙通讯故障。 如发送数据正常则提示设置成功信息对话框。 4.2采集测试命令 1、PDA发送采集命令 PDA发送采集设置命令(帧类型0x30),单片机接收到数据后检测数据是否正确,如果检测错误则返回接收错误命令。PDA接收到单片机返回接收错误回复,PDA重新发送命令。 从数据发送时起PDA进行计数等待,等待500ms后没有接收到返回值(采集数据或错误回复值),自动重新发送命令并等待,重复上述操作。

上位机下位机串口通信

大连海事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成员: 成员1:2220133293 范凯锋 成员2:2220132642 唐绍波 成员3:2220130079 曹晓露 设计时间:2016年3月7日至3月18日

考核记录及成绩评定

目录 1.设计任务与要求 (1) 1.1课程设计题目 (1) 1.2课程设计的背景 (1)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4课程设计的意义 (1) 1.5设计任务 (1) 2.设计方案 (2) 2.1参数采集和传输设计 (2) 2.2参数显示设计 (2) 2.3模拟信号采样设计 (2)

2.4硬件研制过程 (2) 3.详细设计 (3) 3.1硬件系统框图与说明 (3) 3.2硬件设计 (4) 3.3软件主要模块流程图与说明 (7) 4.设计结果及分析 (8) 5.成员分工及工作情况 (9) 5.1成员分 工 (9) 5.2工作情 况 (9) 5.3实验总结 (9) 6.参考文献 (9) 7. 附录 (10)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1课程设计题目 双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2 课程设计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世纪,产业的信息化离不开微型计算机的支持。微型计算机的进步是推动全球信息化的动力。因此在二十一世纪掌握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课题是双机参数采集系统设计,这次课题旨在通过自己对所需功能芯片的设计与实现来巩固以前所学的微机原理课程知识,同时也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还有为将来进行更大规模更复杂的开发积累经验。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软件开发进度和效率的要求,高级语言逐渐取代了汇编语言。但即便如此,高级语言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汇编语言的作用。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次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知识,加强综合能力,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通过简单的应用系统的设计,提高系统设计水平,启发创新思想。通过本课程设计希望达到以下目地: ?培养资料搜集和汇总的能力; ?培养总体设计和方案论证的意识; ?提高硬件,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能力; ?提高软件和硬件联合调试的能力; ?熟练掌握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什么是485通讯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什么是485通讯协议 篇一:Rs485通讯协议介绍 第九章串行口Rs485通讯协议 9.1通讯概述 本公司系列变频器向用户提供工业控制中通用的Rs485通讯接口。通讯协议采用modbus标准通讯协议,该变频器可以作为从机与具有相同通讯接口并采用相同通讯协议的上位机(如plc控制器、pc机)通讯,实现对变频器的集中监控,另外用户也可以使用一台变频器作为主机,通过Rs485接口连接数台本公司的变频器作为从机。以实现变频器的多机联动。通过该通讯口也可以接远控键盘。实现用户对变频器的远程操作。 本变频器的modbus通讯协议支持两种传送方式:Rtu方式和ascii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讯。下文是该变频器通讯协议的详细说明。 9.2通讯协议说明 9.2.1通讯组网方式 (1)变频器作为从机组网方式:

单主机多从机 图9-1从机组网方式示意图 单主机单从机 (2)多机联动组网方式: -107- 图9-2多机联动组网示意图 9.2.2通信协议方式 该变频器在Rs485网络中既可以作为主机使用,也可以作为从机使用,作为主机使用时,可以控制其它本公司变频器,实现多级联动,作为从机时,pc机或plc可以作为主机控制变频器工作。具体通讯方式如下: (1)变频器为从机,主从式点对点通信。主机使用广播地址发送命令时,从机不应答。 (2)变频器作为主机,使用广播地址发送命令到从机,从机不应答。 (3)用户可以通过用键盘或串行通信方式设置变频器的本机地址、波特率、数据格式。 (4)从机在最近一次对主机轮询的应答帧中上报当前故障信息。9.2.3通讯接口方式 通讯为Rs485接口,异步串行,半双工传输。默认通讯协议方式采用ascii方式。 默认数据格式为: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2位停止位。

变频器与上位机RS485通讯协议介绍讲解

变频器与上位机的通讯:浅述RS485通讯协议 引言:当上位机与变频器构成控制系统时,上位机和变频器可以通过特定的通讯协议实现数据交换,这样上位机就可以随时控制每一台变频器的工作状况,并及时做出响应。本文介绍一下一种常用的上位机和变频器通讯协议RS485通讯协议 1、概述 本文专门介绍一种变频器的RS485通讯接口,用户可通过PC/PLC实现集中监控(设定变频器参数和读取、控制变频器的工作状态),以适应特定的使用要求。 1.1协议内容 该串行通讯协议定义了串行通讯中传输的信息内容及使用格式。其中包括:主机轮询(或广播)格式:主机的编码方法,内容包括:要求动作的功能代码,传输数据和错误校验等。从机的响应也是采用相同的结构,内容包括:动作确认,返回数据和错误校验等。如果从机在接收信息时发生错误,或不能完成主机要求的动作,它将组织一个故障信息作为响应反馈给主机。 1.2应用方式: (1)变频器接入具备RS485总线的“单主多从”PC/PLC控制网。(2)变频器接入具备RS485/RS232(转换接口)的“点对点”方式的PC/PLC监控后台。 2、总线结构及协议说明 2.1总线结构

(1)接口方式 RS485(RS232可选,但需自备电平转换附件) (2) 传输方式 异步串行、半双工传输方式。在同一时刻主机和从机只能有一个发送数据,而另一个只能接收数据。数据在串行异步通讯过程中,是以报文的形式,一帧一帧发送。 (3)拓扑方式 单主站系统,最多32个站,其中一个站为主机、31个站为从机。从机地址设定范围为0~30,31(1FH)为广播通讯地址。网络中的从机地址必须是唯一的。点对点方式实际是作为单主多从拓扑方式的一个应用特例,即只有一个从机的情况。 2.2协议说明 此种变频器的通讯协议是一种串行的主从通讯协议,网络中只有一台设备(主机)能够建立协议(称为“查询/命令”)。其它设备(从机)只能通过提供数据响应主机的查询/命令,或根据主机的命令/查询做出响应的动作。主机在此处指个人计算机(PC)、工控机和可编程控制器(PLC)等,从机指的是变频器。主机既能对某个从机单独访问,又能对所有的从机发布广播消息。对于单独访问的主机查询/命令,从机都要返回一个信息(响应);对于单独访问的主机查询/命令,从机都要返回一个信息(称为响应);对于主机发出的广播信息,从机无需反馈响应给主机。 注意:和RS485通讯有关的参数的设定。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信编程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利用PC机与A T89C51单片机之间的通信程序设计实现温度显示。并详述了在VC6.0环境下,上位机利用MSCOMM通信控件与单片机之间串口通信实现温度显示。由单片机采集一个温度信号,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传送给PC机显示,PC机用VC6.0编写程序,单片机程序用C语言编写,最后用PROTUES软件进行仿真实现温度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MSCOMM控件VC6.0 AT89C51 温度显示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2 结构设计与方案选择 (2) 2.1设计任务 (2) 2.1.1单片机的选择 (2) 2.1.2电平转换 (2) 2.1.1单片机的选择 (2) 2.1.3单片机与pc机通信原理 (2) 2.2软件方案选择 (2) 2.2.1 上位机编程方案选择 (3) 2.2.2 单片机编程方案选择 (3) 2.3 总体方案选择 (2) 3 硬件设计 (8) 3.1单片机主要特性 (5) 3.2 MAX232电平芯片介绍10 (10) 3.3 硬件电路设计图 (11) 3.3.1 PC机与单片机通信接口电路设计框图 (11) 3.3.2整体设计原理图 (11) 4软件设计 (12) 4.1上位机程序设计 (12) 4.2下位机程序设计 (13) 5 软硬件调试部分 (21) 5.1 PROTEUS软件仿真 (21) 5.1.1 Protues简介 (21) 5.1.2 Protues仿真电路图 (22) 5.2 VC软件仿真 (21) 结束语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现代化集中管理需要对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表、打印、绘图、报警等,同时,又要求对现场装置进行实时控制,完成各种规定操作,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加之单片机的计算能力有限,难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因此在功能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中,通常以PC机为上位机,单片机为下位机,由单片机完成数据的采集及对装置的控制,而由上位机完成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及对单片机的控制。

上位机和下位机控制功能对比

【修改】上位机和下位机控制功能对比 本文上位机控制和下位机控制组态软件进行了简单的对比,通过一些典型示例说明了分别适合上位机和下位机控制的场合。 当前组态软件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组态软件依据自身的过程数据库,下连各种硬件设备,并通过动态人机界面可以将采集处理的数据展现给用户,或者传递给其他应用程序。其结构如图所示: 图1 组态软件结构图 组态软件的出现,由于其预先提供了各种常用组件和相关设备驱动,一方面将监控系统设计的难度大为降低,开发相关系统的时间也大为缩短,另一方面,由于可以自由连接多种设备,提供了一个平台,用户可以依据需要设计出成本最优的工程。 对于硬件设备,特别是可编程的PLC等硬件,自身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而可以连接PLC等硬件的组态软件也可以通过脚本等执行一定的控制功能,那么控制是交给上位机的组态软件,还是下位机的PLC呢?这里先对两者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下位机控制 下位机可以执行一些相关的控制动作,优点在于其速度快,可靠性高,稳定。其缺点在于受到其自身的限制,对于一些特殊的复杂控制,以及和其他特殊设备相关或者

涉及到关系数据库等控制功能作无法执行。 上位机控制 上位机的组态软件同样可以执行一定的控制动作,其优点在于脚本编写更容易,而且可以方便可执行涉及到多个设备以及关系数据库或者其他数据的控制动作,能充分发挥自身系统的优势。缺点在于有时会遇到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讯的时间瓶颈,而且通常组态软件运行工控机在其他操作系统上,其稳定性和PLC等有差距。 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根据需要来进行相关的控制分布。下面通过一些典型示例进行说明: 适合下位机控制场合 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或者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讯较慢或容易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建议把关键的控制放在下位机执行。比如对于一些典型的水利项目,比如水质监测,其运行监测系统的子站和运行组态软件的中心站可能相距较远,其通讯可能采用数传电台,拨号,GSM,GPRS等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通讯距离远,可能会有些延迟,所以控制功能更多的放在了下位机,而上位机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显示,也可包含一些对下位机的设置功能。 适合上位机控制的场合 对于一些和关系数据库或者多种设备相关的控制功能,单纯的依靠下位机进行控制,可能非常麻烦或者难以实现,这种情况下建议由上位机进行控制。比如车站的灯光控制,需要获取火车的行车信号以及其他数据来进行判断是否亮灯,而行车信号一般存在数据库或者需要从引导系统中获取,这种情况下,如果其控制几乎全部由上位机实现。 在更多的时候,是根据控制功能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相关设置。下位机和上位机可以根据需要各执行相关部分控制功能,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控制可以放到下位机,复杂的,关联其他数据的控制可以放在上位机,两者在一起构成一个完备的控制系统。合理的进行分配,不仅可以减少劳动量,而且可以提高工程的健壮性。

rs485通信协议介绍

附录:RS485串行通讯协议 1 主要性能 本变频器通过内置的RS485标准接口,能与个人计算机、PLC 或同系列的变频器等连接,进行主从式、异步半双工串行通信。其主要性能参见下表: 项目 规范 适用机型 ALPHA3000系列变频器 物理级 EIA RS485 传输线 屏蔽双绞线 配线最长长度 500米 连接台数 主机一台,从机31台 传输速度 19200bps,9600bps,4800bps,2400bps,1200bps,600bps,300bps 数据交换方式 异步串行、半双工 传送协议 点对点或广播 字长 11位 停止位长度 1位 帧长 14字节固定 奇偶校验 奇校验 出错检查方式 异或校验 2硬件连接 2.1硬件联接如下图: 图 1 多 台变 频器 用主 机控 制连 接示 意图 图中的MASTER (主机)是ALPHA3000变频器、PC 机或可编程控制器(PLC ),图中的SLAVE (从机,在虚线框内)是变频器。变频器做为主机,只要将从机的RS485端子和主机的RS485同名端子相联接即可;如果用PC 机或PLC 做为主机,则要在主机和总线之间增加一个RS485的转接器。RS458串行总线接口最多可连接31台变频器做从机,每一个从机变频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号码(ID ),主机依靠ID 来识别每一台从机。

2.2 RS485转换器 RS485转换器采用DB9/DB9外形,带孔的 一端为RS232,带针的一端为RS485。转换器 外带接线转换头把RS485端的DB9接线转换为 螺丝接线柱,便于通讯线缆的安装和拆卸。接 线转换头上“A+”为485收/发正端,“ B-” 为485收/发负端,“GND”为485地线。 RS485接口组成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连线,为获得良好的抗噪声干扰性和较长的传输距离,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 3通讯协议 3.1概述 3.1.1通讯方式 采用USS协议。主机和从机之间用轮询的方式来进行通讯。由主机启动每一次通信,主机向从机变频器发送任务报文,从机接到主机的任务命令后返回响应报文并执行相应动作。除了发送响应报文外,从机只能处于接收状态。主机为变频器时,由功能号D033设置最大从机ID号。从机必须是从1开始,连续编号到D033设定的值。当主机为PC机或PLC时可以通过建立轮询表来改变查询顺序和查询周期,轮询表可以只包含部分从机,任意顺序,可以出现重复的号码。 主机的每一次查询都是以一个报文(帧)的数据传送给从机,所有的从机都能接收数据,从机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ID和本机的ID相同,则对报文的数据做出处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响应报文给主机。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ID和本机的ID不同,则不处理报文,保持原工作状态。 3.1.2 控制方式说明: 在本机键盘或者端子控制时(功能A001设为0、1、2),通讯只能查看参数,所有的写入操作都被忽略。 通讯控制不能修改功能A001、A005、C001、D028、D032、D033的值。 在通讯控制方式时,本机键盘只可以修改功能A001、A005、C001、D022、D028、D032、D033的值,其中,对于功能D028的修改只有重新上电 开机才能生效。其它功能参数只能查看。 在通讯控制方式时,本机端子的使用参考特殊命令G05说明。 3.2数据格式 3.2.1报文格式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

单片机课程设计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

目录 目录............................................................................................................................... I 1.引言.. (1) 1.1实习目的 (1) 1.2实习要求 (2) 1.3 实验内容 (2) 2.企业参观 (2) 3. C51单片机开发设计 (4) 3.1设计意义 (4) 3.2系统功能设计 (4) 3.2.1功能特点 (4) 3.2.2负责工作 (4) 3.3硬件设计及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时钟与复位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按键选择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LCD显示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 硬件原理图 (6) 3.4软件设计流程与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编程思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 程序流程图 (7) 3.4.3 部分程序 (9) 4.心得体会 (12) 5.参考文献 (13)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 目录 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实习目 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实习要 求 ..................................................................... (2) 1.3 实验内容...................................................................... ............................... 2 2. 企业参观...................................................................... ............................................ 2 3. C51单片机开发设 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RS485通信协议及应用!

485通信协议及应用 串行数据通信的协议从RS-232到千兆位以太网,虽然每种协议都有特定的应用领域,但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考虑成本和物理层(PHY)性能。本文主要介绍RS-485协议及该协议所适合的应用。同时给出了根据电缆长度、系统设计以及元件选择来优化数据速率的方法。传输协议什么是RS-485?Profibus又是什么?与其它串行协议相比,它们的性能如何?适用于哪些应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RS-485物理层(PHY)、RS-232和RS-422的特性、功能进行了总体比较[1](本文中的RS表示ANSIEIA/TIA标准)。RS-232是一个最初用于调制解调器、打印机及其它PC外设的通讯标准,提供单端20kbps的波特率,后来速率提高至1Mbps。RS-232的其它技术指标包括:标称±5V发送电平、±3V接收电平(间隔/符号)、2V共模抑制、2200pF最大电缆负载电容、300最大驱动器输出电阻、3k最小接收器(负载)阻抗、100英尺(典型值)最大电缆长度。RS-232只用于点对点通信系统,不能用于多点通信系统,所有RS-232系统都必须遵从这些限制。RS-422是单向、全双工通信协议,适合嘈杂的工业环境。RS-422规范允许单个驱动器与多个接收器通信,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速率最高可达50Mbps。接收器共模范围为±7V,驱动器输出电阻最大值为100,接收器输入阻抗可低至4k。RS-485标准RS-485是双向、半双工通信协议,允许多个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总线上,其中每个驱动器都能够脱离总线。该规范满足所有RS-422的要求,而且比RS-422稳定性更强。具有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和更宽的共模范围(-7V至+12V)。接收器输入灵敏度为±200mV,这就意味着若要识别符号或间隔状态,接收端电压必须高于+200mV或低于-200mV。最小接收器输入阻抗为12k,驱动器输出电压为±1.5V(最小值)、±5V(最大值)。驱动器能够驱动32个单位负载,即允许总线上并联32个12k的接收器。对于输入阻抗更高的接收器,一条总线上允许连接的单位负载数也较高。RS-485接收器可随意组合,连接至同一总线,但要保证这些电路的实际并联阻抗不高于32个单位负载(375)。采用典型的24AWG双绞线时,驱动器负载阻抗的最大值为54,即32个单位负载并联2个120终端匹配电阻。RS-485已经成为POS、工业以及电信应用中的最佳选择。较宽的共模范围可实现长电缆、嘈杂环境(如工厂车间)下的数据传输。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还允许总线上挂接更多器件。Profibus和Fieldbus[2]总线主要用于工业设备,是RS-485总线的扩展。用于工业环境的传感器测量、激励控制、数据采集/显示以及过程控制系统与传感器、激励源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注意:老式或现有的工业设备布线架构比较复杂,不可替换。Profibus和Fieldbus是对系统的整体描述。RS-485支持Profibus和Fieldbus协议的物理层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