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第11讲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复习第11讲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复习第11讲细胞的增殖

第11讲细胞的增殖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

2.细胞周期2,3,4,13

3.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及相关数量变化6,7,8,14

4.无丝分裂 5

5.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9,10,11,15

6.综合考查12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表面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解析: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2.(2016·海南卷)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解析: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过程中无等位基因的分离;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染色质DNA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DNA,而DNA复制需要解旋后才能复制;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分裂期的前期至后期存在染色体,而间期的时间远大于分裂期,因此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短。

3. (2019·河南郑州月考)如图表示某植物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核膜、核仁的解体应发生在A时期

B.B时期可发生基因突变,A时期可发生基因重组

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化在B时期发生

D.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其发挥作用在B时期

解析:图中A为细胞分裂期,B为细胞分裂间期。核膜、核仁的解体应发生在前期;基因突变容易发生在分裂间期,DNA复制时;细胞有细胞周期,应为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化发生在前期和末期;纺锤体形成发生在前期。

4.研究发现人体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正常骨髓细胞约为40 h,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 d。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胞周期是指一次细胞分裂开始至本次细胞分裂结束的时长

B.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别完成DNA的复制和DNA的转录

C.骨髓细胞群中细胞数目的倍增时长等于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

(40 h)

D.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化疗周期应根据其细胞周期制定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核DNA一般不转录;骨髓细胞群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分裂,细胞倍增时长大于细胞周期时间;依据正常骨髓细胞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选定杀死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而保留正常骨髓细胞的化疗周期。

5.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

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体和染色体,并不是DNA和染色体不复制。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为二分裂,不是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6.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B )

A.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

B.只有增殖细胞中含有PCNA的基因

C.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D.检测PCNA的浓度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

解析:从PCNA蛋白的含量变化推测PCNA蛋白与DNA分子复制有关,因此抑制PCNA的合成,会抑制DNA复制,细胞不能分裂;每个细胞中都有PCNA的基因,只有在增殖细胞中PCNA的基因才能表达;PCNA在核糖体上合成,进入细胞核参与DNA复制;在细胞周期中PCNA的变化有周期性。

7.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a~b过程高尔基体活动活跃,有细胞板的形成

B.b~c过程发生了中心粒的倍增

C.c~d过程核膜逐渐解体

D.e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不会发生中心粒的倍增。

8.(2019·湖北宜昌月考)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

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推

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C )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解析: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间期DNA复制,细胞DNA含量加倍,通过细胞分裂,细胞DNA含量又恢复正常。若间期受阻,则细胞不能完成DNA 复制,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将增多;若细胞不能完成分裂过程,则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量将增多。

9.(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起固定细胞的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

D.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各分裂时期的依据

解析: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起解离的作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观察不到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形成细胞壁;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各分裂时期的依据。10.(2017·北京卷)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

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B )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解析: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先使用

低倍镜找到细胞,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解离(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处理),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不需要解离;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时,中期是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的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 最终形成细胞壁,而

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从细胞中央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

11.(2018·安徽宣城二模)如图为实验小组同学探究月季茎尖细胞分

裂的实验过程中在显微镜下拍摄的一张照片,茎尖取材时间为上午10时。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上午10时取材是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旺盛,处于分裂期细胞多

B.制片时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着色

C.①细胞处于分裂中期,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

D.据图可知在月季细胞周期中分裂后期时间长于分裂中期

解析:上午10时取材是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旺盛,处于分裂期细胞多;制片时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着色;①细胞处于分裂中期,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数目,由此可推知在月季细胞周期中分裂后期时间长于分裂中期。

12.(2018·全国Ⅰ卷)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

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C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解析:乙组细胞数增加最快,应该是加入了促进细胞增殖的药物X后进行的培养;丙组细胞开始时增殖速度与乙组几乎相同,曲线和乙组基本重合,后期比乙组慢,说明丙组先加入药物X促进细胞增殖,后期加入药物D,抑制了药物X的作用;若乙组先加入药物D,因培养液中无药物X,则开始阶段其细胞数变化曲线应与甲组基本重合,加入药物X 后略有增加;药物D对药物X有抑制作用,若药物X为蛋白质,其抑制原理可能是药物D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导致药物X的活性降低。

二、非选择题

13.(2019·福建漳州月考)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与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相比,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能够。

(2)图中ab两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的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主要活动

是。

(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又包括一个DNA 复制期(S期)和复制期前后的两个间隙期(G1期和G2期)。图中结果说明该药物可以将癌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中的期,图中b峰所代表的细胞处于期。若用秋水仙素处理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其a峰所代表的细胞数目将。

解析:(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无限增殖。(2)由图可知,a峰对应的DNA相对含量为40,b峰对应的DNA相对含量为80,则两峰之间的细胞进行的主要活动应为DNA复制。

(3)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可知,实验组中两峰之间的细胞和b峰所对应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由此可推测该药物可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b峰对应的DNA相对含量相对a峰加倍,表明DNA复制完成,则b 峰所代表的细胞处于G2期或M期;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癌细胞无法正常分裂,核DNA含量加倍,则一段时间后a峰所对应的细胞数目减少。

答案:(1)无限增殖(2)DNA复制(3)DNA复制G2期或M 减少14.(2018·山东菏泽模拟))下图是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依次编号为A、B、C、D、E),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过程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有。

(2)如果A为精原细胞,则D的子细胞的名称均为

(3)一个母细胞经过图示所示的一个周期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具有

完全相同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其原因是

(4)5氟尿嘧啶(5FU)静脉滴注是常用的癌症化疗方式,其原理是抑制癌细胞DNA复制而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请分析该治疗方法是否对正常细胞的正常分裂有影响,并说明原因:

。解析:据图分析,A处于有丝分裂间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有丝分裂末期,E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图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可以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由于图示为有丝分裂过程,因此A精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仍然是精原细胞。(3)经有丝分裂过程,母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一个母细胞经过图示所示的一个周期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细胞核遗传物质。(4)5氟尿嘧啶(5FU)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因此也会抑制正常细胞的DNA复制,进而影响正常细胞的分裂过程。

答案:(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精原细胞

(3)母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4)是,5氟尿嘧啶(5FU)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因此也会抑制正常细胞的DNA复制,进而影响正常细胞的分裂过程

15.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

探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可可碱浓度(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种子

发芽

率(%) 有丝分裂

指数(%)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

中期

后期和

末期

0 3.73 3.04 0.69 81.5

0.1 2.90 2.16 0.74 68.1

0.5 2.10 1.72 0.38 18.6

1.0 1.96 1.72 0.24

2.3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 1.0 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产生这

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解析:(1)在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解离液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的混合液(1∶1)。图中箭头所指细胞的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集中在赤道板上,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可可碱浓度为 1.0 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小,原因可能是可可碱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赤霉素可解除种子的休眠,与种子的发芽有关。要探究可可碱是否降低了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从而影响了发芽率,可用等量的鬼针草种子设置不同实验组,这些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可可碱(自变量)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从而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答案:(1)解离液(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中

(2)减少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降低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第10讲 细胞增殖(含答案)

第10讲细胞的增殖 1.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G2期细胞的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B.G1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C.M期细胞的中心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D.S期细胞的核糖体正在增生 2.以下细胞中,有细胞周期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癌变的细胞 C.衰老的细胞 D.唾液腺细胞 3.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离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离开细胞核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剂,避免染色过度 C.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 D.盖好盖玻片后压片的目的是使染色体分散开 4.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2~3mm根尖,用质量分数为10%酒精解离 B.该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若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可将K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5.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B.前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D.末期进行着丝粒的分裂 6.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并非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M期时间越长的细胞越适合作为有丝分裂观察的对象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G1期和G2期合成的蛋白质功能是有差异的 7.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描述正确的是() A.该染色体可出现在有丝分裂后期 B.该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 C.该染色体表示共用一个着丝粒的同源染色体 D.该染色体含4个DNA分子

2020高考人教版生物复习练习题:第12讲 细胞的增殖+Word版含解析

[新题培优练] [基础达标] 1.(2019·江西崇仁示范名校高三月考)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D.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解析:选B。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也导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B正确;人的红细胞为已分化的细胞,不能发生细胞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D错误。 2.(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期中)实验室培养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类型细胞,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细胞中丙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 B.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最少的是丁 C.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 D.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分裂间期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 解析:选C。四种细胞的细胞周期不一定相同,丙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虽然最大,但间期持续时间不一定最长,A项错误;DNA复制抑制剂作用于间期,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后,丁类细胞停留在间期的细胞比例最低,但数量不一定最少,B项错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D项错误。 3.(2019·山东枣庄八中模拟)研究发现人体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正常骨髓细胞约为40 h,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 d。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是指一次细胞分裂开始至本次细胞分裂结束的时长 B.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别完成DNA的复制和DNA的转录 C.骨髓细胞群中细胞数目的倍增时长等于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40 h) D.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化疗周期应根据其细胞周期制定 解析:选D。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知识点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生长的原因 (1)细胞的生长 (2)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2)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3.模拟实验 (1)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2)NaOH的扩散速率(深度):随琼脂块的体积增大保持不变。 (3)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周期

1.细胞的增殖状态 (1)能持续分裂的细胞:红骨髓造血细胞、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等; (2)暂时停止分裂的细胞:肝脏细胞、黄骨髓造血细胞等; (3)不能持续分裂的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精子等。 3.细胞周期的判断方法 (1)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 (2)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知识点3有丝分裂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分裂间期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分裂期

3.有丝分裂中规律性变化规律 (1)有丝分裂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3)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数量变化: 曲线变化模型: (4)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DNA=1∶1。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5.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细胞的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高考背诵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教材

第一讲细胞的增殖 [循着图示·想一想] 知识点一细胞生长与细胞周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限制因素 2.细胞周期 知识点二细胞的有丝分裂 1.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2.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时期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 间期中心粒倍增无中心粒及其倍增 前期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知识点三细胞的无丝分裂 [结合题目·试一试] 1.判断有关细胞分裂叙述的正误 (1)动物细胞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2013·江苏卷T3A)(√) (2)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2013·江苏卷T3C)(×) (3)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2013·江苏卷T3D)(×) (4)蛙受精卵发育过程中不能发生DNA的半保留复制(2012·四川卷T1B)(×) (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在末期形成(2010·海南卷T3A)(×)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2010·海南卷T3C)(√) (7)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2009·广东卷T23A)(√) (8)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2009·广东卷T23C)(×) (9)生物体内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10)伴随着细胞的生长,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提高(×) 2.连线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时期及其主要特点 考点一细胞周期及其表示方法 [必备知能]

1.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 分裂间期又可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其主要变化如下: (1)G1期 (2)S期:完成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复制为2个DNA,且两个DNA 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即: (3)G2期: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 2.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方法名称表示方法说明 扇形图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 坐标图a+b+c+d+e为一个细胞周期 柱状图A:DNA合成前期(G1期) B:DNA合成期(S期) C:DNA合成后期(G2期)及分裂期(M期) [易误提醒]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1讲细胞的增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1讲细胞的增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1讲细胞的增殖 知识点题号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 2.细胞周期2,3,4,13 3.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及相关数量变化6,7,8,14 4.无丝分裂 5 5.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9,10,11,15 6.综合考查12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表面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解析: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2.(2016·海南卷)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解析: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过程中无等位基因的分离;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染色质DNA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DNA,而DNA复制需要解旋后才能复制;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分裂期的前期至后期存在染色体,而间期的时间远大于分裂期,因此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短。 3. (2019·河南郑州月考)如图表示某植物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核膜、核仁的解体应发生在A时期 B.B时期可发生基因突变,A时期可发生基因重组 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化在B时期发生 D.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其发挥作用在B时期 解析:图中A为细胞分裂期,B为细胞分裂间期。核膜、核仁的解体应发生在前期;基因突变容易发生在分裂间期,DNA复制时;细胞有细胞周期,应为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化发生在前期和末期;纺锤体形成发生在前期。

2020高考生物复习 课后作业本12 细胞的增殖 (含解析)

2020高考生物复习课后作业本12 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并绘制出下图。据此推测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 增强的时期是( ) 2.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 3.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4.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当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 还可能会发生( ) A.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 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DNA聚合酶较为活跃 5.下列关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换高倍镜观察时,可以通过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 B.在一个视野里往往找不全各个时期细胞,故要更换装片再找 C.可观察到部分细胞在中央的“赤道”上向内凹陷 D.视野中能观察到呈正方形的马蛔虫受精卵 6.某同学观察了一种民间称为“鬼子葱”的植物的根尖的1 000个处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 其中有105个处于如图所示时期,有692个细胞没有出现细胞板也看不清其中的染色体,有35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明显加倍,其余168个细胞都有细胞板。据此可判断这些“鬼子葱”根尖细胞( ) A.不存在分裂间期

B.末期经历的时间最短 C.分裂中期经历的时间最长 D.有797个细胞具有染色单体 7.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 ①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②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③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④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⑤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不形成细胞板 A.①②④ B.③⑤ C.①⑤ D.③④ 8.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是( ) A.中心体的移动和纺锤体的形成 B.DNA双链解旋和蛋白质的合成 C.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D.核膜、核仁的消失和赤道板的形成 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B.分裂前期,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C.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内的DNA数目不变 D.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10.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若从一极观察,可见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图中的( ) 11. (多选)下列关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期出现了由纤维素组成的纺锤体 B.中期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表达合成后期所需的蛋白质 C.后期纺锤丝牵拉着丝点使之断裂 D.末期形成细胞板的过程涉及囊泡膜的融合 12. (多选)如图为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需用盐酸和酒精处理使细胞分离开 B.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① C.经低温处理后,③处可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 D.增加根尖细胞数目的主要区域是②

第11讲细胞增殖

第11讲 细胞增殖 考纲解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A ) 细胞都有丝分裂(B ) 细胞的无丝分裂(A ) 基础知识回顾: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 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 增加细胞的数量。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 ② 思考:细胞是不是越小越好呢?为什么?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 细胞增殖的方式: 。细胞增殖包括: 和 整个连续的过程。 2. 真核细胞增殖方式: 、 、 。 3. 细胞增殖意义: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 、 、 、 的基础。 三、有丝分裂 1.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2.细胞周期 (1)概念: 的细胞,从一次分裂 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图例(写出各图中表示分裂间期、分裂期和细胞周期的过程) 直线图 扇形图 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 曲线图 该图中表示细胞周期的是: 注意: 、 没有细胞周期, 高度分化的细胞脱离细胞周期。 3. 分裂间期(以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为例,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N=2) 特点:①完成 的复制和有关 ② 细胞有适度生长 4. 分裂期 (1)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特点:①两核消失,两体出现

②染色体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2)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特点: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 ②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3)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特点:①着丝点分裂成两个(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 使 (4)末期——兩消两现质分离 特点:①两体消失,两核出现 ②赤道板位置出现进而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 任务一.依据上述表格完成相关曲线图

2011年高考生物(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一讲 细胞的增殖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A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用某种化合物处理培养着的细胞,结果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如B图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抑制DNA的复制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促进DNA的高度螺旋化 解析:细胞周期中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NA数为2,加入某种物质后,大多数细胞DNA数变为4,说明细胞DNA加倍,而不进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的过程,所以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C 2.(2010·广州检测)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2,16 B.2,8 C.4,8 D.4,16 解析:两对同源染色体含32P的DNA单链有8条,复制形成的每个染色单体都有一个DNA单链被32P标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细胞都含有32P标记的四条单链,每个细胞再经过连续3次有丝分裂,分别带有32P的四条单链随机进入到8个子细胞中,因此含32P的细胞最少数是2,最多数是8。 答案:B 3.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解析: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DNA分子的数量=1∶2或1∶1。所以A坐标中的情况不可能出现。 答案:A 4.(2010·广州一模)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判断出: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②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③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④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这四个时期构成了有丝分裂的分裂期,而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该种生物叶肉细胞中含有6个或12个DNA分子,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 答案:B 5.(2010·盐城质检)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周期的时间(h) 植物 a时期(分裂间期) b时期(分裂期) 物种1 10.6 0.4 物种2 18 0.5 物种3 16.5 2 物种4 10.4 2.3 A.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a时期观察不到染色体,此时细胞核中进行着转录和翻译过程 解析:四种植物的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但吲哚乙酸只能促进细胞生长,而不能促进细胞分裂。选用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应该选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大的材料,本题中,物种1:0.4/(10.6+0.4)=0.036,物种2:0.5/(0.5+18)=0.027,物种3:2/(2+16.5)=0.108,物种4:2.3/(2.3+10.4)=0.181,所以最好选用物种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a时期观察不到染色体是因为该时期的染色质呈细丝状,还没有固缩形成染色体,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 答案:B 6.体细胞增殖过程中,肯定发生的是 () A.DNA含量的变化 B.纺锤体的形成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析:任何体细胞的增殖都会发生DNA复制,然后通过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DNA的含量肯定会发生变化;在增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若发生的是无丝分裂,则不会形成纺锤体;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于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01讲细胞的增殖教案新人教版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核心素养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Ⅱ) 2.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3.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4.实验:(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变化特征 2.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细胞各结构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比较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异同;建立模型:研究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与染色体和DNA 数目的变化 科学探究——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01讲细胞的增殖教 案新人教版 考点一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模拟实验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 ①细胞模型:不同大小的琼脂块。 ②运输效率表示法:NaOH 在琼脂块中扩散体积 琼脂块的体积。 ③检测方法:酚酞遇NaOH 变红色。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核质比:细胞核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限。 ②S V :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2.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1)细胞周期 A .阶段划分

B.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 分裂间期又可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其主要变化如下: ①G1期:主要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的DNA复制做准备。 ②S期:完成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复制为2个DNA,且两个DNA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 ③G2期: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 (2)细胞增殖(真核细胞)的概述 ①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②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③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方法名称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细胞周期 扇形图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 坐标图a+b+c+d+e为一个细胞周期 柱形图B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DNA复制,C组细胞处于分裂期

(完整版)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练习题

细胞的增殖练习 一.选择题 1.高等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A.细胞体积的大小,B.细胞数量的多少 C.细胞体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D.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别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只能适度增大,不能无限增大B.细胞越小越好 C.生物细胞的大小可以各种各样D.细胞越大越好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 A、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长 B、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短 C、分裂期占有的时间长 D、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占有的时间相当 4.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B.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 D.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 5.细胞核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两个,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的时期是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 6.植物有丝分裂期中,不具有姐妹染色体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7.动物细胞中心粒倍增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中期 D.后期 8.生物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这是因为 ( ) A.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DNA不变 B.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自我复制一次 C.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分子平均分配了一次 D.分裂期细胞平均分裂了一次 9.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中( ) A.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核 B.一般是整个细胞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C.有纺锤丝的出现 D.也有染色体的出现 10.人体皮肤受伤后,伤口处细胞分裂促使伤口愈合,这种细胞分裂是( ) 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分裂生殖1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你观察时,处于哪一个时期的细胞最多A.分裂中期B.分裂后期C.分裂前期或分裂末期D.分裂间期( ) 12.洋葱根尖细胞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主要是因为 A.易使细胞染色 B.细胞质着色( ) C.细胞壁着色 D.染色体着色 13.有丝分裂中“丝”指的是( ) A.染色质丝 B.染色体 C.姐妹染色体 D.纺锤丝 14.细胞既不能无限长大,也不能无限小,细胞最小的限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生物的种类所决定 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高中生物练习:细胞的增殖

必修一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讲细 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D )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2.下面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S期内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 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 h B.S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 C.记忆B细胞所处时期应为G0期D.M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 3.如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图甲中的①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后期 C.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 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de段,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 4.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B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5.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 A.ab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bc段的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处于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着丝点断裂发生在de段 6.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C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①时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7.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将琼脂块都切成正方体的目的是 ( D ) A.有利于NaOH的扩散B.促进NaOH的扩散 C.便于观察琼脂块内的颜色变化D.便于计算NaOH扩散的体积 8.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向两极缓慢移动 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细胞壁 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星射线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四单元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第11讲细胞的增殖 一、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Ⅱ)。 2.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3.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4.实验: (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能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2.能描述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特点,学会识别细胞分裂图像。 3.能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 4.明确说出细胞的无丝分裂。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有丝分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变化。 2.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考点一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 (一)知识梳理: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①实验原理 a.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 b.用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的比值模拟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②实验结果和结论 a.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 b.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说明琼脂块的体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受相对表面积的制约: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②受核质比的制约:细胞核中的DNA是有限的,其能够控制的细胞质的范围有限。 2.细胞增殖 (1) 概念: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 真核生物: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原核生物:二分裂。 (3)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细胞周期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B.前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D.末期进行着丝粒的分裂 解析:选D。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2020·浙江名校考前押宝)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当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还可能会发生() A.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 B.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D.DNA聚合酶较为活跃 解析:选C。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所处时期为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前期、中期,因此,该细胞还可能发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发生在中期),但不能发生着丝粒分裂;DNA聚合酶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发挥作用,因此,细胞中不会出现DNA聚合酶较为活跃的现象;有丝分裂中不会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3.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真核细胞增殖才会有DNA的复制 B.细胞增殖过程中都要形成纺锤体 C.细胞增殖过程中都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异 解析:选C。细胞增殖都有DNA的复制过程,A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不出现纺锤体,B错误。细胞增殖过程中要进行DNA的复制,也要合成相关蛋白质,即进行基因的表达,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4.(2020·浙江六校联考)右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雌性动物有丝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11讲-细胞的增殖学案含答案.docx

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 第 11 讲细胞的增殖 [ 考纲要求 ] 1.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Ⅱ) 。 2. 细胞的有丝分裂 ( Ⅱ) 。 3. 细胞的无丝分裂( Ⅰ) 。 4. 实验: (1)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2)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考点一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①实验原理 a.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 b.用 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的比值模拟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②实验结果和结论 a.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 b.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说明琼脂块的体积 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相对表面积的制约: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 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②受核质比的制约:细胞核中的DNA是有限的,其能够控制的细胞质的范围有限。 2.细胞增殖 (1)概念: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 真核生物: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原核生物:二分裂。 (3)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细胞周期 (1)范围: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2)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 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北京)高考生物总复习第9讲细胞的增殖精练(含解析)

第 9 讲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 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 A.染色体复制和核膜核仁的重建 B.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C.核 DNA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 C 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 , 核膜核仁的重建发生在末期 ,A 错误 ;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B 错误 ; 核 DNA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都发生在间期 ,C 正确 ; 细胞板出现于末期 , 而纺锤体形成于前期,D 错误。 2.(2018 天津一模 ) 如图表示人的细胞周期中周期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 细胞分裂间期包括 DNA 复制前期、 DNA复制期和 DNA复制后期 ,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周期蛋白 A 的主要作用是调控 DNA分子复制 B.细胞周期蛋白在分裂间期结束时基本都被降解, 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会重新合成 C.细胞周期蛋白可参与中心体的构成 D.细胞周期蛋白的合成只与原癌基因有关 答案 B 据图分析细胞周期蛋白在分裂间期结束时基本都被降解 , 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会重新合成 ,B 正确,其中蛋白 A作用于 DNA复制后期 ,A 错误、 B正确;细胞周期蛋白

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 为调节蛋白 , 构成中心体的蛋白是微管蛋白 ,C 错误 ;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进行不正常的增殖 , 故可推测细胞周期蛋白的合成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有关 ,D 错误。 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赤道板 , 进而形成细胞壁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 , 中心体的数目加倍 C.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 , 没有细胞周期 D.除了不出现纺锤体外 , 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过程都相同 答案 C 细胞中不存在赤道板结构 ,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 , 进而形成细胞壁 ,A 错误 ;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 中心体复制 , 数目加倍 ,B 错误 ; 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 , 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 所以没有细胞周期 ,C 正确;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相比 ,除了不出现纺锤体外 , 还不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D 错误。 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 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 细胞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③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 染色体 DNA与细胞质 DNA平均分配 ④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 , 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A.①③ B. 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B 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 着丝点分裂 ,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①正确, ②错误 ;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DNA平均地分配 , 但细胞质 DNA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 ③错误, ④正确。故选 B。

(通用版)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十二)细胞的增殖(生物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后期有着丝粒的分裂 C.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部不形成细胞板 解析:选D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粒的分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 2.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可能会发生() A.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 C.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D.着丝点全部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 解析:选C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根尖细胞中不含中心体结构;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可能出现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现象;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末期。 3.人们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细胞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不包括() A.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同一生物的体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 C.体细胞增殖的过程相同 D.各个细胞有丝分裂是独立进行的 解析:选A不同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都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同一生物的体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染色体的数目相同,变化过程相同;体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方式和过程一样;各个细胞有丝分裂是独立进行的,互不影响。 4.(2019·杭州模拟)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放线菌素D可通过与DNA结合以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抑制RNA的合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放线菌素D能作用于G1期细胞,使其不能进入S期 B.正常条件下G2期细胞中每条染色质(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C.正常条件下,部分M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 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M期着丝粒分裂引起染色体加倍

第4单元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1 / 27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单科命题 备考导航 核心素养解读 命题趋势 (1)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 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 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 胞中的一致性 (2)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 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 装片 (1)通过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 (2)能结合结构和功能观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并阐明有丝分裂的意义 ◆题型内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过程与实验观察 ◆考查形式:常借助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并经常结合减数分裂进行考查 考点一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①细胞模型:大小不同的 琼脂块 。 ②运输效率表示法: NaOH 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 。 ③检测方法:酚酞遇NaOH 呈 紫红 色。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 小 ,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 低 ,因而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② 细胞核 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DNA 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如果细胞太大,会造成细胞核负担过重。

2 / 27 2.细胞增殖(真核细胞) (1)方式: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和减数分裂。 (2)过程:包括 物质准备 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意义:是生物体 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 的基础。 3.细胞增殖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1.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2.洋葱的表皮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增殖周期长。(?) 3.卵细胞的体积较大,这样可以提高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 4.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5.细胞周期具有物种特异性,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是相同的。 (?) 6.同一细胞的细胞周期是一定的,不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如表是几种细胞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t/h),据表分析: 细胞类型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15.3 2.0 17.3 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13.5 1.8 15.3 人的肝细胞 21 1 22 人的宫颈癌细胞 20.5 1.5 22

高中生物复习第11讲细胞的增殖

第11讲细胞的增殖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 2.细胞周期2,3,4,13 3.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及相关数量变化6,7,8,14 4.无丝分裂 5 5.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9,10,11,15 6.综合考查12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表面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解析: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2.(2016·海南卷)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解析: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过程中无等位基因的分离;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染色质DNA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DNA,而DNA复制需要解旋后才能复制;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分裂期的前期至后期存在染色体,而间期的时间远大于分裂期,因此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短。 3. (2019·河南郑州月考)如图表示某植物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核膜、核仁的解体应发生在A时期 B.B时期可发生基因突变,A时期可发生基因重组 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化在B时期发生 D.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其发挥作用在B时期 解析:图中A为细胞分裂期,B为细胞分裂间期。核膜、核仁的解体应发生在前期;基因突变容易发生在分裂间期,DNA复制时;细胞有细胞周期,应为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化发生在前期和末期;纺锤体形成发生在前期。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版

第11讲细胞的增殖 [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2.细胞的有丝分裂(Ⅱ)。3.细胞的无丝分裂(Ⅰ)。4.实验:(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2)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考点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重要程度:★★★★☆]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因而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二、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1.细胞周期 (1)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 (2)组成: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 2.细胞增殖(真核细胞)的概述 (1)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干细胞、癌细胞、植物根尖(茎尖)生长点细胞等。只分裂一次便不再分裂的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2.判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方法 (1)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 (2)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3.

4. 影响细胞周期的因素 (1)内部因素: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间期和分裂期所占的比例也不同。 (2)外部因素:温度、pH 、射线、生理和病理状况等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周期。 1. ( ) A .最好选用物种2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长 B .a 时期细胞看似静止,但核糖体、线粒体、染色体活动旺盛 C .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总是比分裂期时间长 D .植物体中并非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答案 A 2. 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 15 N 标记胸 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 N —TdR),用32 P 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 P -UdR),把两种核苷酸在细胞里被利用的速率绘成曲线如图所示。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大约为20 h 。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双选) ( ) A .b 点时,细胞正在大量合成DNA B .d 点时,细胞中DNA 含量达到最大值 C .ce 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