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注水工艺应用 改善开发效果

加强注水工艺应用 改善开发效果
加强注水工艺应用 改善开发效果

加强注水工艺应用改善开发效果

[摘要]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后期,油层水淹状况复杂,井况恶化,注采问题日益突出,开采难度加大。通过强化注水管理、完善注水工艺技术配套措施,实现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的目的。

[关键词]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细分注水;增产增注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9-0226-01

前言

注水是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注水(或注气)的方法弥补采油的亏空体积,补充地层能量进行采油,采收率一般在30%-50%。油田要及时注水保持地层能量,还要通过调整注采强度和驱油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才能保持油井较高的生产能力。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综合含水和自然递减率均有上升趋势,各区块相继进入三高期,特别是近几年含水上升率和自然递减率增速加快,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弥补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对产量造成的影响越来越难,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1 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注水矛盾突出,水驱动用储量不均匀、油层出砂严重、部分水井注水压力高注入困难、部分油井因机械杂质堵塞产能低、分注级别低。②受储层非均质性和注水开发的影响,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论文格式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摘要】: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关键词】:中国石油历史 一、中国石油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

解析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的理论与方法

解析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的理论与方法 摘要: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实现对注水系统效率的提高,能够使其在能源的 消耗以及使用等方面得到控制。在本文中,将根据注水系统效率提升的相关理论,以及对实际工作中影响注水系统效率主要因素的分析,来探讨在实际工作中应使 用哪些方法提升注水系统的效率,从而实现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关键词:注水系统;效率提升;实践措施 引言:石油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而注水开采技术的应用 虽然实现了采油速度的提升,然而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却往往会因多种技术原因,导致注水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产生了资源的浪费。为此,便需要对提高注水系 统效率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促进石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注水系统效率提升的相关理论 当前,我国陆上油田采油的主要措施之一,便通过注水的方式,来完成对石 油的采集,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油田的注水系统在效率上往往都无法得到保障。 而为了避免石油采集过程中能源的过度消耗,就要从注水系统的构成出发,来保 障其在应用后的经济意义以及实用价值。为此,需要通过对注水系统的合理构成、地面系统效率测试、单耗计算方法等技术的应用,来从注水系统中的电动机、注 水泵、管网运行效率等方面入手,分析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因素,从而实现对注 水泵效率的提高以及注水工艺的优化,并对增压泵以及注水管网进行科学的调整 与匹配,令油田注水系统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在提升注水效率的过程中,也 要根据注水工艺及系统的特点,来完成对系统能流模型以及注水单元的数学技术 模型,对系统内部各个要点的效率进行系统性分析,把握内部设备对注水效率所 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注水单元效率的判断以及各单位基础效率的 判断,对其内部系统的构成、阻力等要素进行计算,完成对效率统计软件的编制。以此来根据油田注水效率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对应的效率优化措施,实现对油 田注水系统成本投资的控制,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从而推动油田的建设与发展。2、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 2.1 设备的选择 在使用注水系统进行石油开采时,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 能来满足完成开采的需求,并且一般会占据总体用电量的30%左右[1]。而在此过 程中一旦注水系统的结构以及注水泵的选择出现问题,便会使电机的运行效率无 法保障,产生电能的浪费。此外,相关设备的保养是否到位,也会对系统的整体 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2.2系统压力 因为当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于注水系统中弯头、三通、阀门等原件的具体规 定以及标准,使得其在进行注水系统的构建时,难以对管道中的这些关键原件进 行整合,导致了管网中的压力无法实现合理分配,注水系统的效率也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由于注水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注水量与耗电量必然会受到泵 压的影响,因此想要保障注水系统的效率还需要对泵压进行控制与调整。 3、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的相关方法 3.1控制能耗 想要控制效率,那么便首先要对整体注水系统的能耗进行控制,而注水系统 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能耗主要体现在电机的选择、水泵和管网的应用等方面。在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 (一)、见水井开井数:指已确定见水的油井中,当月生产出水的井,堵水后生产不出水的井不算在内。 (二)、产水量:表示油田出水的多少。包括日产水量和累计产水量。年核实水量为当年各月核实水量之和;核实累积产水量:为历年核实水量之和。 -计量综合误差)(井口产水量核实月产水量1?= (三)、综合含水率:表示油田出水或水淹程度。 (四)、水油比:从地下采出一吨油同时要采出多少水。它同含水率一样,也是表示油田出水程度的一个指标。 (五)、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地质储量含水上升的百分数。 (六)、含水上升速度:每月(或每季、每年)含水率上升的多少,这个数值叫做含水上升的月(或季、年)速度。 当油田中油井见水之后,含水将随油田采出程度的增大而不断上升,含水上升速度和含水上升率就是表示油田含水上升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 (七)、注入量:是单位时间内往油层注入的水量。注入量的多少表示注水的快慢程度。包括日注入量、月注入量、年注入量和累计注入量。 1 2 (八)注入速度

(十)注采比:注入剂所占的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包括月注采比和累计注采比。 注采比是油田生产中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用它来衡量地下能量补充程度和地下亏空弥补程度。注采比、油层压力变化和含水上升速度等指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控制注采比是油田开发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十一)、注采平衡:注入油藏水量和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就能保证油层始维持一定的压力。 (十二)地下亏空:注入剂的体积少于采出剂的地下体积,叫地下亏空。是注采不平衡的表现。 (十三)累积亏空体积:指累计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十四)注水利用率 用注水利用率衡量油田的注水效果。注水初期的油田不含水,注入1立方米的水就推出1立方米的油。注水利率就是指注入水中有多少留在地下起着驱油作用。 注水利用率随注水开发油田的生产时间加长而不断下降。 (十五)注水井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的日注水量。 (十六)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是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1.石油起源与世界石油工业诞生 石油多生成于浅海的沉积岩中,见于内陆湖盆之沉积层甚少。其起源是由于海中含有大量微细浮游生物及海藻等类有机物,死亡之后埋藏在水底的厚层沉积物中,逐渐受到埋藏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使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分解转变而成。 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已经知道石油,3000多年前的我国古书《易经》就记载了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情况,其中有“泽中有火”之说。到后汉时期,我国已开始使用石油。据后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今陕西北部延安、延长一带发现有石油,当地人民把它用作燃料和润滑剂。宋朝时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石油”这一名称。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国已开始对石油进行加工使用。我国最早的石油加工厂一一“猛火油作” 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已能炼制出称之为“猛火油”的石油产品。这期间我国已能用沥青作为控制火药燃烧速度的原料,并能用石油制作炭黑。明代,我国已能从石油中提炼灯油,在四川等地还发现了凝析油井进行有组织的开采和利用。 PETROLEUM & NATURAL GAS FORMATION 11世纪末,我国已在陕北的延安、延川和宜君等地钻了第一 批采油井,它比1859年美国正式大规模开采石油要早700多年。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发现并使用石油,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这些发现和使用只不过是人们一时一地的偶然所得,即使已进行了有组织Tiny we 护宙nd died and buried on the oceAn floor Ov^r itm^ they covered by layers of sand jtnd 审毗 禺縣莎耶 Plant & Animal Remains Over mill I ions of yriirs B the rrmrnin% were buried deeper and dee*p?r F The enormotn ^nd pre^ture turned them into oil and Today, we drill down through layer% o-f znd# 口九.ind rock the rock fc-FmaKioni that can旧爪eil gaf depotiu.

油田注水工艺技术

油田注水工艺技术 注水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保持油藏能量的主要手段,是保持油田稳产的主要措施。本部分收集汇编了注水名词、分层配注、分层测试、注水水质、注水井洗井、水质化验、计量仪表及注水井管理等七方面内容。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可使采油工了解注水的目的及作用,掌握注水的全过程,懂得注水工艺和有关注水设备的性能,学会日常生产操作以及常见事故的预防、判断和处理,并能充分利用注采关系,进行油水井动态分析,提高幽静挖潜措施。 注水井名词 1 什么是注水井? 答: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叫注水井。 2 什么是水源? 答:在注水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因此,常用河水、湖水、海水、地下水及含油污水作为注入水的来源,简称水源。 3 什么是谁的净化? 答:将地面水或地层水在注入油层以前,必须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注入水标准,这种处理水的措施叫水的进化。 4 什么是注水站? 答:为了将水源的水或经过水质处理后的水加压外输,以满足注水的压力要求,必须有一套设备,安装这些设备的地方叫注水站。 5 什么是配水间? 答:控制和调节各注水井注水量的操作间叫配水间。配水间分为多井配水间和单井配水间。多井配水间可控制和调节两口井以上的注水量;单井配水间只控制和调节一口井的注水量。6 配水间的设备主要有哪些? 答:分水器、流量计及辅助设备。 7 分水器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总闸门、汇集管、孔板法兰、上流阀门、下流阀门和泵压表组成。 8 有一cyb-150型注水井口,150表示什么? 答:表示井口的工作压力是15个兆帕。 Cyb-150井口的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2倍即为30兆帕。 9 什么是试注? 答:新井投注或油井转注的实验与工程叫试注。 10什么是转注? 答:注水井通过排液和洗井达到井筒清洁并水质合格时,开始转入注水叫转注。 11什么是正注? 答:从油管往井内注水叫正注。 12什么叫反注? 答:从套管往井内注水叫反注。 13什么叫合注? 答:从油管和套管同时往井内注水叫合注。 14什么叫笼统注水? 答:在注水井上不分层段,在相同的压力下的注水方式叫笼统注水。 15什么是分层注水? 答:在注水井上对包不同性质的油层区别对待,应用封隔器、配水器为主组成的分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多年的自主与创新,我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完善的炼油技术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我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这就导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仅对国家能源安全带来隐患,也使石油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煤制油技术与炼油技术的创新,保证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业能源炼油技术发展趋势现状 一、前言 石油工业诞生150多年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取代木柴和煤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迄今为止,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中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有气,面对石油的紧缺,长期过多依赖进口对国家的能源安全也极为不利,政府对此也做了大量相关的努力。表1列出了2011年中国、美国与世界总计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1和图2分别为2009年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 据以往数据统计表明,自石油取代煤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之后,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而根据以上2009年与2011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石油所占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在30%左右,比例有所下降,而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没有较大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开采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天然气等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虽然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但煤炭和石油仍然占据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石油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炼油技术发展简介 世界炼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 1.出现阶段 1861年,美国冰夕法尼亚州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炼厂。当时是将一个直径约7ft的铸铁罐密封,安装在烧木柴的火炉炉膛中,从顶部释放出的蒸汽通过1圈浸在流水中的管子冷凝获得产品,通常1次操作可持续3d,煤油是唯一的产品。 2.发生阶段(1911~1950年)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油的需求迅速增加,促进了提高汽油产量的裂化工艺技术的发明,并迅猛发展,1914年出现热裂化工艺,1930年标准石油公司发明了延迟焦化工艺,1942年Exxon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FCC工艺装

注水系统管理办法

(注水)系统节点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采油厂注水系统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注足水、注好水和精细注水的目标,夯实以油田注水为核心的稳产基础,特制订注水系统管理办法。本办法中规定的节点和指标仅是注水系统最基本的控制要求,采油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一、工作目标 注水系统是冷线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成本投入不足的问题,采油厂必须保证成本的合理分配及足额投用,才能抓好注水泵站管理、注水井管理工作,实现要求的管理目标。 1、注水系统效率≥54%; 2、注水标准单耗≤0.370kw.h/m3.MPa; 3、注水井开井数不低于**口,注水井综合利用率≥84.4%; 4、注水层段合格率≥71%; 5、注水维修维护费不低于**万元。 二、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组长:采油厂主管领导 副组长:主管注水首席、副总或注水科长 成员:注采科、设备科、计划科、财务科、地质所、工艺所、监测大队、采油矿分管领导及科员 下设办公室在注采科,注水科员任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 (二)成员职责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注水系统管理工作,提出注水系统管理方向任务、目标,监督实施情况。

副组长,协助组长安排、落实注水管理工作,确保注水系统各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同时,抓好新老区产能建设配套工程及注水地面改造方案的编制审核管理,促进注水地面系统优化运行、节能降耗;组织建立完善注水井开关井、水量预警机制,逐步改善井下技术状况、推动注水井工况步入良性循环,做好稳产基础投入方案的编制审核管理、夯实稳产基础;强化新工艺新技术集成应用,提高采油工程技术对油田开发的贡献率。 成员职责: 1、泵站管网管理 负责人:注水科员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及科员 (1)注水泵机组运行节点。负责注水设备更新、维修、保养工作的考核与监督,做好注水泵匹配优化工作,泵效达到预定指标,单耗控制在指标以内。 (2)泵站计量仪表维护节点。负责计量仪表更新、维修、维护、校验工作的考核与监督,3年内淘汰低精度计量仪表,实现单泵计量。 (3)配电系统优化节点。负责配电系统、变频系统的更新、维修、匹配优化、管理、考核工作。 (4)管网优化调整维护节点。负责注水管网调制优化及更新改造、维修工作,注水管网效率达到预定指标。 (5)注水干压优化节点。负责干压优化及稳定工作,保障管网效率达到预定指标。 2、注水井管理 负责人:注水科员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及科员 (1)单井注水仪表节点。负责计量仪表更新、维修、维护、校验工作的考核与监督,3年内淘汰低精度计量仪表。

注水工艺技术研究(四)

) 四(注水工艺技术研究. 注水工艺技术研究(四)

3.3.配水嘴的选择及嘴损的计算 3.3.1嘴损的计算:以下按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当油层无(不装配水嘴)注水时,注入量与注入压力的关系:(5-19)式中(5-20)而(5-21)当油层控制(装上配水嘴)注水时,注入量与注入压力的关系:(5-22)式中(5-23)而(5-24)以上式中,——油层吸水指数,;——注水时油管内的沿程阻力损失,;——分层无控制时的注水量,;——与对应的井口配注压力,;——静水柱压力,;——注水时通过水嘴的压力损失,;——油层开始吸水时的井底压力,;——无控制注水时的有效井底注入压力,;——控制注水时的有效井底注入压力,;——根据设备条件确定的井口注水压力,。3.3.2水嘴的选择:1嘴损曲线法:①根据测试资料绘制分层吸水指示曲线②在分层指示曲线上查出与各层段注水量相对应的饿井口配注压力③计算各层嘴损压差④借用嘴损压差值和需要的配注量在嘴损曲线上查出水嘴尺寸。2简易法:对于调整水量不大的层段选配水嘴直径 4.实现分层注水管柱及配套工具结构 2 原理分析4.1分层注水常用工具

4.1.1封隔器的分类及型号编制⑴封隔器的分类封隔器封隔件实现密封的方式进行分类。自封式:靠封隔件外径与套管内径的过盈和工作压差实现密封的封隔器。压缩式:靠轴向力压缩封隔件,使封隔件外径变大实现密封的封隔器。扩张式:靠径向力作用于封隔件内腔,使封隔件外径扩大实现密封的封隔器。组合式:由自封式、压缩式、扩张式任意组合实现密封的封隔器。⑵封隔器型号编制编制方法:按封隔器分类代号、固定方式代号、坐封方式代号、解封方式代号及封隔器钢体最大外径、工作温度/工作压差六个参数依次排列,进行型号编制,其形式如下:SHAPE \* MERGEFORMAT 图8代号说明:分类代号:用分类名称第一个汉字的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表示,组合式用各式的分类代号组合表示。见表2。表2 分类代号分类名称自封式压缩式扩张式组合式分类代号Z Y K 用各式的分类代号组合表示固定方式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见表3。表3 固定方式代号固定方式名称尾管支撑单向卡瓦悬挂双向卡瓦锚瓦代号1 2 3 4 5 坐封方式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见表4。表4 坐封方式代号坐封方式名称提放管柱转动管柱自封液压下工具热力代号1 2 3 4 5 6 解封方式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见表5。表5 解封方式3

提高二连油田注水系统效率技术

第28卷增刊2006年10月 石油钻采工艺 OILDRILUNG&PRODUCTl0NTECHNOLOGY V01.28(supplement) Oet.2006 文章编号:1000—7393(2006)S0—0062—03 提高二连油田注水系统效率技术 梅永贵1孙维超1付国庆1付军1王术合2 (1.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17;2.华北油田公司运销部,河北任丘062552) 摘要:为有效降低运行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对二连油田各注水站注水泵、注水单井的运行压力、流量及注水泵的耗电量进行测试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更换离心电泵为柱塞泵,提高注水泵运行效率;应用变频调速技术,稳定出站干压,减少注水泵回流量;采用分压注水工艺,优化注水管网,提高管网运行效率等措施,二连油田的注水系统效率由优化前的46.6%上升至61.8%,注水系统单耗由优化前的7.25kw?h/m3下降至6.1kw?h/m3,平均年节约动力费407万元。 关键词:二连油田;提高;注水;系统效率 中图分类号:TE357.8文献标识码:A 注水系统是油田的耗能大户,约占油田生产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注水量逐年增加,系统出站干压逐年抬升,注水耗电量也大幅度上升,通过现场测试、分析、论证,有步骤、分阶段采取更换离心电泵为柱塞泵、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分压注水、编制注水系统效率分析软件精细注水、管网调整等技术,减少了注水管网的沿程损失和节流损失,提高了注水系统效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1注水机泵优化 1.1注水站系统效率及能耗损失 见表1、表2。 1.2优化措施 表1柱塞泵集中升压注水站系统效率及能耗损失情况 针对多级离心注水电泵运行效率低、注水单耗高的实际情况,将淖尔作业区的1—4计、吉一联、哈三站所采用的离心式注水电泵更换为效率高的柱塞式注水泵,并将计配站升压注水改为大站集中升压注水;重新铺设了吉一联到各计配站的注水干线,改变了原来的大站中压喂水、各计配站的离心泵再升压注水的方式。 1.3配套技术 在注水泵、喂水泵上安装变频调速器,稳定注水干压,保持注水系统的平稳运行,降低了喂水压力, 作者简介:梅永贵,1966年生。1990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现为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电话:0479—8293686,E—mail:el—meiyonggui@petrochina.com.cn。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 1、含水上升率, 2、含水上升速度, 3、综合递减率, 4、自然递减率, 5、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6、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7、水驱指数, 8、存水率, 9、水驱油效率,10、累积亏空体积 存水率、注入倍数增长率、水驱指数、注水利用率、吨油耗水量分析、吸水指数(注水强度(相对吸水指数)、地层吸水能力现场分析法----视吸水指数分析)、无因次采液油曲线、油田含水变化规律等。 第三章油田开发基础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是采油工进行油水井管理和动态分析所必备的。本窜主要包括油田开发和油田动态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了采油工在油水瞬管理中经常遇到的油田开发主要技术指标、动态分析的基础概念以及油田并发常用图幅的编制和应用。 第一节名词术语 1.什么叫开发层系? 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同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叫开发层系。 2.什么叫开发方式?可分哪两大类? 开发方式指依靠哪种能量驱油开发油田。 开发方式分依靠天然能量驱油和人工补充能量驱油两种。 3.什么叫井网? 油、水、气井在油气田上的排列和分布称为井网。 4.什么叫井网布署? 油气田的油、水、气井排列分布方式、井数的多少、井距排距的大小等称为井网布署。 5.井网的分布方式分哪两大类? 井网的分布方式分为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两大类。

6.油田注水方式分为哪两大类? 油田注水方式分为边外注水和边内注水两大类。 7.什么叫边内注水? 在油田含油范围内,按一定的方式布置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叫边内注水。 8.边内注水可分为哪几种方式? 边内注水按不同布井方式可分为:行列式内部切割注水、面积注水、腰部注水、顶部注水等。 9.什么叫配产配注?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为了保持地下流动处于合理状态,根据注采平衡、减缓含水率上升等,对油田、油层、油井、水井,确定其合理产量和合理注水量叫配产配注。 lO.什么叫注采平衡? 注入油藏水量与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 11.什么叫油田开发方案?主要包括鄢些内容? 油田开发方法的设计叫油田开发方案。 油田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油藏地质研究,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地面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经济优化决策。 12.什么叫井别? 油田上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类别,称为井另别。如探井、评价井、资料井、生产井、注水井、观察井、检查井等。 13.什么叫生产井?什么叫注水井? 用来采油的井叫生产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叫注水井。

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 张信丽

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摘要:胜利山油田是吴起采油厂主要的产油区之一。经过几年的滚动式勘探开发,截止2009年12月,已钻井731口。目前主力生产层为延长组长4+52、长61、长63油层,其它生产层位为长3、长4+51、长62、长9以及侏罗系延安组延10、延9油层。该油区于2006年5月开始在长61层系选择1-5井组开始注水实验。目前长61、长63、长4+52三套开发层系已经实施面积注水补充能量开发。本文通过对油区多组油井注水动态分析,结合地质及开发现状,对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做了客观的分析评价。关键词:注水井;注采比;井组动态;注水效果

Wuqi Shengli oil field water flooding Mountain Effect Absteact: Shengli oil field is Wuqi oil plant one of the major oil-producing region.After years of roll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losing in June 2009, has been drilling 731. Main production floor for the extension of the current head of C4 +52, C61,C63 oil, other productive C3, C4 +51, C62, C9 and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 of Y10, Y9. The oil in the area in May 2006 began a long series of C61, started water injection well group select 1-5 experiments. Currently C61, C63, C4 +52three layer series of development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add the energy development area of injection. Based on the oil dynamic analysis of multiple injection wells with geological and development status, to win mountain development effect of water injection in oil gave an objec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injection wells; injection ratio; well group dynamics; injection effect

注水系统能耗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注水系统能耗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前言:油田注水是采油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开发速度,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确保油田高产、稳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注水本身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并且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率的上升,注水能耗还将增大,增加了油田开发成本。因此,通过提高注水系统效率进而降低油田生产成本对于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海外河油田注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新型节能技术应用、现有设备改建和节能方案编制等多方面对油田注水系统效率提升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为油田开发建设经济效益提供可靠保证。 1 优化注水系统,降低能耗 注水系统能耗是一项反映油田注水系统地面工程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注水系统能耗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原油生产能耗高低。 图1 注水工艺流程图 注水系统能量的消耗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注水站能耗损失,主要包括注水泵和配用电机损耗能量;第二部分就是注水管网中各管段的摩阻损失和管网中间的各种控制阀件和弯头等造成的能耗损失;第三部分为注水井将水从井口注入地层所需能量。 图2 注水能耗构成图 通过对注水系统能耗进行全面检测,注水站损耗、管网造成的能量损失在整个系

统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应从这两方面入手提出降低油田注水系统能耗的技术方案和整改措施。 根据生产实际科学合理选用注水泵 很多油田在早期由于注水量较小,大多使用小排量注水泵,虽然能满足注水量但是运行效率较低。在油田开采后期,油田注水量需要量激增,单个小排量的注水泵已不能满足油田的正常运作。但是,用几台小排量注水泵并联使用又存在能量损耗大,运行效率不高的现象,从开发成本及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注水量需求大的油田,可科学选用大排量的离心泵。大排量离心泵密封可靠、无泄漏、功率大、容积损失和水利损失小,因此整体泵效高,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根据油田不同发展时期的实际注水量和生产需求,科学选用选择合适的离心式注水泵,有利于有效降低能耗。 此外,根据离心注水泵特性,离心注水泵排量Q越小,泵出口压力越高,受站外管网承压限制,由泵出口控制闸门节流,导致泵效降低。柱塞泵水力性能较离心泵好,漏水量比离心泵小,其泵效比离心泵高得多,实际运行效率高达85%以上。因此对于注水量小、注水压力高的小油田或低渗透油田,应选择高效柱塞泵。 2 优化注水系统管理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2.1 注水系统科学调度 对于无法进行设备升级或改造的注水单位,利用现有注水站内缓冲水罐为枢纽,通过科学调度罐内水位,实现注水泵间歇启停,也能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2007年以来,随着海外河油田含水上升,产水量增加,需要投运3台注水泵,但是受进液量波动影响,经常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2012年,海外河注水站采取了产水多时进入1#罐,水少时排除1#罐污水,平衡水量的方法,实现间停1台注水泵,达到生产运行平稳和节能降耗目的。 2.2注水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根据注水井工艺流程,在配水间安装智能电子流量计,通过预先设定的配注量参数,根据实际流量大小自动调节阀门开度,实现注水井实际注入量与配注量的一致,避免人工调节时超注和欠注问题的发生。同时,在注水井井口安装压力监测设备,通过传感器将现场的压力变化量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控制中心,对注水井实际注入压力进行实际监控,使注水井注入压力在安全区域之内,确保注水井平稳运行。

论石油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题目:论石油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石油工业是以原油为材料所发展出来的工业体系,包括从事原油的勘探和生产,和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工业两大部门。世界石油走过了140多年的风雨历程,堪称波澜壮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能源,把握着经济发展的命脉,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石油工业的现状,来了解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工业,能源,存在问题,发展,节约 一、绪论 (一)概述 油气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一次性能源和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仅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在政治、军事上亦占重要地位。由于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地缘分布极不平衡,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性极强的行业,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极大,由石油争端激化矛盾和引发政治、军事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并且石油工业的盛衰与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紧密关联在一起,常常有联动效应。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脉,在当今世界的任何国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石油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安全亦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在能源方面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我国的石油工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 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 第三阶段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转载)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1977年8月,石油、地质两部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地震成果资料,选定的涠西南一号构造带湾1井,1977年9月试获日产原油20t,天然气9 490m3。 开辟珠江口盆地勘查。1974年,区域研究工作认为,珠江口外海域是值得注意的地区,建议作为今后油气勘查的主要战场。1975年进行的区域概查和综合性地球物理普查,证实珠江口外存在一个沉积厚度大、由几个拗陷组成、面积约15万km2的沉积盆地。1975年12月,确定为石油普查重点工区。1977年开始钻探。 评价、探索南黄海。1967年6月~1970年,在浅水部分地球物理试验基础上,对南黄海进行了地震大剖面测量。从1974年开始,利用我国自行设计、改装的双体钻井船,施工钻井7口,取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但未能获得工业油气的发现。 改革开放后,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开发海洋石油采取对外合作与自营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79~1980年,采用双边谈判方式与外国公司签订南海、黄海的南部地球物理勘探协议和渤海、北部湾石油勘探开发合同。1979年8月,南海珠江口盆地珠5井首次突破工业油流关,引起中外各方的关注。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负责对外合作业务,享有合作海区内进行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浅谈几种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浅谈几种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摘要:本文探讨了特殊井分层注水工艺主要包括,高压深井注水工艺,防砂注水工艺,对分层注水测试调配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无线智能测调分注系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油田分层配注、全自动自动测调及直读验封技术。能够实现实时流量控制与监测,提高低渗油藏精细分注水平;能长期监测井下流量、温度、注水压力和地层压力,必定为分层注水测试调配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层注水无线智能测调分注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发现油田储量品味越来越差,开采层位越来越深,储层物性越来越差,丛式井、大斜度井、水平井越来越多,各油田针对高压深井注水、出砂油藏注水、套损变径井注水、斜井注水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注水工艺技术,建立了不同油藏类型和注水环境的分层注水工艺管柱配套模式,完善了注水工艺技术系列,分层注水技术向着特殊井工艺配套发展。 一、特殊井分层注水工艺 1.高压深井注水工艺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东部和西部部分油田注水压力攀升25MPa—35MPa,部分井注水压力甚至超过45MPa。界定注入压力在25MPa—35MPa的水井为高压注水井,注入压力在35MPa—50MPa的水井称为超高压注水井。常规的注水管柱不能满足在高压下长期工作的要求,限制了油田后期的开发效果。针对高压力注水易引起管柱失效,采用Y241可洗井封隔器和补偿器等配套工具,延长分注井寿命。 2.防砂注水工艺 中、高渗透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在停注、洗井等过程中容易出砂,砂埋注水管柱,因此要求分层注水管柱能实现有效分层防砂、分层注水。选用不易砂卡封隔器:K344型封隔器,和相关配套工具组成扩张式分层注水管柱。地层出砂严重的注水井,采用防砂管实现有效注水。防砂管采用夹壁环空结构,两端带有防砂皮碗,可以防止出砂。 二、分层注水测试调配技术发展趋势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油田实现稳油控水、减缓产量递减、提高水驱开发的整体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油田多层系储层的开发,区块及井组层间矛盾越来越大、井筒状况越来越复杂,常规分层注水测试调配工艺主要暴露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投捞调配效率低,作业工作量大;二是调配效果不理想,调控精度低,已不能完全满足油田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为了适应注水开发对分层注水工艺提出的要求,分层注水工艺的发展方向是简便、快捷、准确的智能化测

注水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及提升方法研究

注水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及提升方法研究 摘要 作者在2015年1-9月份完成了25站次的系统效率测试分析,重点针对S厂铜庄、欧北、王龙庄、天95、秦3等注水站开展了系统效率提升相关措施,主要的措施有变频器参数调整、注水泵排量改小、注水泵运行时段调整、注水管网沿程损失控制、降低部分单井注水压力等。采取措施实施后,S厂系统效率由2015年年初的43.7%,提升至目前的47.4%,上升了3.7%。单位注水能耗由2015年年初的8.45KWh/m3,下降至项目实施后的7.56KWh/m3。通过实际能耗测算对比,S厂能耗1-12月份节约18.94万KWh。 关键词:注水,系统效率,测试,节能 1 概况 1.1 生产情况 截止到2015年8月底,S厂共有注水站17座,注水泵27台,均为柱塞式往复泵,总装机容量1659KW,设计注水能力117.57×104m3/a,实际注水量水平37.8×104m3/a(含回填11.8×104m3/a)。

另外,有秦3、欧庄、潘庄、花园、桃4、程6、关11、天33、王14、天92等10座零散区块注水站。 1.2 注水系统效率状况 2010年至2014年,注水站由9座增加至17座,注水井由43口增加到68口,注水量由33.7×104m3增加到38.6×104m3。2014年较2010年增加注水耗电19.4×104KWh。注水单耗和注水标耗基本平稳,注水系统效率由59.3%下降到46.4%。 表2 2010-2014年间注水系统效率变化情况 2 影响注水系统效率原因分析 对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原因分析是开展系统效率提升工作的重点。从2014年3月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系统效率测试和分析工作,发现和掌握了影响S厂注水系统效率的几个关键因素: 2.1 大马拉小车现场普遍,泵机组自身损耗大。 2015年上半年,S厂主要注水站在用注水泵总装机容量约为868.5KW,而实际运行时功率合计约为337.23KW,平均负载率为38.82%。大马拉小车现象较为突出的注水站有王龙庄、秦3等注水站,负载率仅为22%、15%。 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突出的原因有:(1)注水泵排量选型偏大,所匹配的动力设备功率较大;(2)部分注水区块注水压力不高,注水用能偏低。大马拉小车现象突出,造

油田注水系统能耗损失原因分析与对策_张鹏

管理·实践/Management& Practice 注水是油田开发后期维持地层压力、提高原油 采收率的重要举措。目前吐哈油田大部分油井都是 采用注水开发方式,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保证油 田的高产稳产;同时,油田注水系统也消耗着大量 的电能,油田注水耗电约占油田生产总电量的40% 左右,因此,搞好油田注水节能工作意义重大。截 至今年4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油田公司共有注水 井1053口,开井625口,平均单井日注水量34 m3,年累计注水量约709.1×104m3。面对如此严峻 的油气生产形势,油田公司今年在精细注水、注好 水、有效注水方面做足了文章,但是摸清油田注水 系统效率及各个环节的能耗损失是关键,对降低能 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对油田公司部分注水系统 进行了测试分析与评价,为油田公司科学注水、精 细注水和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1注水系统的构成 注水系统是由注水站、注水管网、配水间和单 井等组成的网状系统。水源水经过水泵提升后,液 体出泵压力升高,液体由泵出口进入汇管到出站 口,经注水干线、支干线到配水间(或阀组)及井 口阀组后输送到注水井口,注入井底。整个注水过 程就是一个能量不断消耗的过程,从总的供入能量 中扣除系统的各种损失后,就是系统的有效能量, 该有效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称为注水系统的 系统效率。注水系统各种设备会对液体传输造成能 量损失,液体从站出口开始,传输到注水单井控制 阀前会产生压力和流量的下降,造成液体能量损 失,损失的液体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称作注水 管线损失率。注水站内泵出口到站出口之间会产生 站内阀组能量损失,注水单井控制阀也会产生单井 阀组能量损失,两种能量损失之和叫注水阀组能量 损失,注水阀组能量损失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称作 注水阀组损失率。注水管线损失率加上注水阀组损 失率称作注水管网损失率。 2注水系统现状 此次分析评价了五个采油厂的22个注水站、 26个注水系统、61台注水泵机组、745口注水单 井,分别是鲁克沁采油厂、三塘湖采油厂、吐鲁番 采油厂、鄯善采油厂、温米采油厂。应用标准S Y/ T6275—2007《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和S Y/ T5264—2006《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 法》测试分析得出:平均功率因数0.86,平均泵机 组效率79.12%,注水泵总流量918.85m3;注水站 平均效率66.89%,平均注水阀组损失14.59%,平 均注水管线损失3.20%,平均注水管网损失 17.79%,平均注水系统效率51.74%,单井总注水 量881.06m3/h,平均注水单耗9.49kWh/m3。测试功 率因数合格率67%,泵机组效率合格率90%,综合 合格率65%;可视为“节能监测节能运行设备”的油田注水系统能耗损失原因分析与对策 张鹏(吐哈油田公司技术监测中心节能监测站) 摘要随着吐哈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几年油田原油产量的逐年递减,注水量逐年增加和注水系统工艺流程的不断调整,现有的注水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吐哈油田大部分油 井都是采用注水开发方式,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保证油田的高产稳产;同时,油田注水系统 也消耗着大量的电能,油田注水耗电约占油田生产总电量的40%左右。通过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对公司所属部分注水系统能耗损失进行了测试分析与评价,找出能耗损失具体 原因,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努力降低能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注水系统能耗分析对策 DOI:10.3969/j.issn.2095-1493.2013.006.024 作者简介:张鹏,2008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 业),从事节能监测与评价工作,E-m a il:pm398740692@qq.co m,地 址:新疆鄯善火车站镇吐哈油田公司技术监测中心,838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