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有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防护措施适宜

c1.有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防护措施适宜
c1.有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防护措施适宜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 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 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 基本防护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 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 和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

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3 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 使用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般防护基础上,根据需要穿隔离衣、带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H1N1流感观察室、甲型HINI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级防护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进入传染病区—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鞋套;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镜;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时—戴手套;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使用面罩。 4、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防护用品,并注意口腔、鼻粘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患者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甲HINI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时。 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带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3.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人时,隔离衣可连续使用,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护人员。下面以SARS为例,介绍医护人员的三级防护。(一)一级防护 1. 适用于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 2.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或N95口罩)。 3. 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洗手和消毒。手的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新洁尔灭、75%酒精等)搓揉1∽3分钟。 (二)二级防护 1. 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等。 2. 进入隔离病房不须戴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或N95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潮湿时更换;戴手套、帽子、鞋套、穿隔离衣。 3.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洗手和消毒。手的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新洁尔灭、75%酒精等)搓揉1∽3分钟。

4. 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要戴防护眼镜。 (三)三级防护 1. 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 除应采取二级防护外,还应当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二、个人防护措施 (一)洗手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二)戴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污染物的操作必须戴手套,以减少皮肤直接接触的机会。 (三)口罩、、护目镜及面罩的应用 为了避免吸入气溶胶和防止患者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务人员眼镜、口腔及鼻腔内,医务人员科戴口罩、面罩及护目镜。口罩应遮住口鼻部,且只能用一次,潮湿后隔离效果差,应及时更换;护目镜每次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四)穿隔离衣 在可能接触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渗出物时必须穿隔离衣;进入隔离室的所有人员也必须穿隔离衣。 穿清洁隔离衣的步骤:洗手—穿隔离衣并系好颈后带子及腰带—戴口罩—戴手套。脱清洁隔离衣的步骤:解开腰带—脱手套—洗手—脱口罩—解开颈后带子,并将污染面向里脱下,放入污衣袋内—洗手。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1.—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2.—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3.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 4.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1.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认真执行手卫生。 (3)工作时应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穿工作服。 2.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穿工作跟、隔离衣(一次性)、必要时戴乳胶季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 适用子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 4.三级防护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院感染暴发,你真的了解吗? 1. 专门针对医院感染暴发出台的规范指南有哪些? 2009年原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规范重点规范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及组织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标准防护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四)基本防护要求 规范洗手内容: “六步法”洗手 摆式洗手龙头 抗菌洗手液 取缔公用毛巾 加盖污物桶 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套的屏障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应用操作控制 ◆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卫计委《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为有效保护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三)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四)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五)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

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四)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五)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六)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二)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六、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二)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伤口向下,尽可能自然流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为有效保护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

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六、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43202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院感部 2015年7月1日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 定义:本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包括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 为了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1、暴露部分的处理 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该及时挤压受伤的局部,鼓励出血,同时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在受伤的局部涂上消毒药水。 2、报告 医护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科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报告的要点包括: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3、评估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

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具体用哪些药。 4、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5、随访 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6、咨询和健康教育 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订以下内容: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工作人员发生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控办。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三、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一)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整版)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⑶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⑷使用的消毒产品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遵循使用的 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洗手。 3、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暖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柜内。湿化瓶及婴儿暖箱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瓶、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定期消毒。 4、保持室内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5、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病房及其它部位的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液擦拭,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6、病区治疗室应每天1—2次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有灰尘、油渍应随时擦拭。体温表每次用后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传染病患者使用 500m g∕L84消毒液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 7、随时控制交叉感染。发现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酌情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相同疾病或感染者可同居一室。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完整版)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预检分诊点(处)设置规范: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预检分诊点,不得用导医台代替预检分诊点。 2.一般设立在门诊醒目位置,标识清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具有消毒隔离条件。 3.备发热患者用的口罩、体温表(枪)、手卫生设施、预检分诊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4.经预检查出的发热患者、应由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陪送至发热门诊,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 5.实行24小时值班制。(晚间预检分诊可设在急诊,但应有醒目标识) 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医用防护口罩GB 19083-2010 医用外科口罩YY 0469-2011 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个人防护: 预检分诊处和发热门诊 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一级防护——戴一次性工作帽,穿一次性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和隔离病房 从事一般诊疗活动和查房时:二级防护—穿工作服、一次性隔离衣、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 采集呼吸道标本时:戴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屏; 气管插管、气道护理和吸痰等可能发生气溶胶或喷溅操作时:三级防护——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全面性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防护服、或工作帽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一次性鞋套。 重点: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一级防护——戴一次性工作帽,穿一次性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和隔离病房 从事一般诊疗活动和查房时:二级防护—穿工作服、一次性隔离衣、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 请督促整改落实!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使用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般防护基础上,根据需要穿隔离衣、带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H1N1流感观察室、甲型HINI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级防护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进入传染病区—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 鞋套;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镜;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时—戴手套;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使用面罩。 4、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防护用品,并注意口腔、鼻粘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甲 型HINI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时。 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带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 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3.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人时,隔离衣可连续使用。 4.隔离衣被患者体液、血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隔离区工作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超过37.5度时,及时就诊。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就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就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就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她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与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与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与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与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与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与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与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82560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如下: 二、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三、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五、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当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的环境。 六、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1)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2) 防护配备: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3)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1)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

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2) 防护配备与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的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医用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的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 1)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 开吸痰时。 2)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