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_岑裕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_岑裕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_岑裕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岑裕铭 (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放射科,广西 玉林 537000)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像学;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R 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以累及周围小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反应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慢性炎性反应,晚期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破坏和关节畸形。据统计我国成人患病率约为0.36%[1],患者约400万左右,呈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分布状态。类风湿性关节炎致残率高,未经治疗的患者2年致残率为50%,3年致残率为70%,与同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可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缓解这一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X线平片、C T、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检查。本文将系统地描述各类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

1 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

早期可见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关节软骨破坏,但软骨下骨皮质完整,局部软组织层次不清,关节软组织可见梭形肿胀,这几乎是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所特有的早期改变。上述症状最早发于手足小关节,以掌指关节及腕关节最为常见。有的肺间质以肺外周为主的肺纹理增多、紊乱,并见云絮状及网隔状影,胸膜病变及肺间质性改变不明显。其后,关节边缘出现骨质破坏,关节软骨下出现细小囊性破坏区,周围见骨硬化。晚期X线呈现普遍性骨质疏松,骨端关节面模糊、不整,骨皮质变薄,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区,骨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密度几乎相等。关节呈脱位、半脱位状,关节面模糊,可见骨破坏融合,可发生继发性退行性关节病改变;胸膜、肺和心包类风湿结节,第3~5肋骨后上缘可有广泛性骨破坏及骨质疏松,常呈对称性。X 线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不仅检查费用较低,而且可以显示多数可疑R A患者的早期改变,为早期R A诊断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然而有一定的限定性,如关节间隙狭窄的判断标准不明确,常因人而异,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常可通过临床观察加以判定,但特异性不强。近年来,还有研究表明X线不能显示腕关节的骨质侵蚀病变[2]。

2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 T)的影像表现

早期受累关节周围滑膜囊肿,空腔性积液,骨端呈现小凹状缺损,或骨内骨质破坏,横状面、矢状面或冠状面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颅颈联合部的类风湿关节炎环椎中部作C T横切面,齿状突与横韧带间的关节滑膜腔看不清,可见环椎前弓接受齿状突的关节面和横韧带侧方的结节,并清楚显示脊髓及其被膜;类风湿性骶髂关节炎主要以骨质疏松为主,伴有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关节间隙可增宽或正常;肺间质小叶间隔增厚,多表现为肺外周垂直于胸膜的线状影,呈多边形,部分病变相邻的胸膜局部增厚,形成“界面征”;肺密度升高,呈磨玻璃样,胸膜不规则增厚。骶髂关节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正常,耳状面局部可见小囊状改变,其后,骨密度降低,耳状面呈明显囊状并伴有骨质增生,增生的骨密度小于正常骨密度[3]。晚期周围软组织及附近肌肉萎缩,多发性骨质侵蚀,关节产生屈曲、半脱位变形和纤维性关节强直和骨性强直,两手手指可向尺侧倾斜。寰枢关节可见齿状突骨侵蚀、关节脱位及错位改变;骶髂关节表现为耳状面骨质密度明显减低,增生的低密度骨质向关节间隙生长,关节间隙变窄,严重者可使局部强直;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股骨髁和胫骨平台骨质破坏,严重者膝关节半脱位;肺内出现不规则线影,胸膜下伴有结节影,同时,肺内出现蜂窝样囊腔改变。研究表明,C T 扫描能够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质侵蚀病变,如腕关节早期的骨质侵蚀[4]。

3 磁共振成像(M R I)表现

早期滑膜组织在关节内显影,滑膜渗出,常在T

1

WI、T

2

WI

上呈中等信号强度,同时也有报道认为滑膜组织在T

1

WI上呈低到高信号[5];关节破坏软骨层次模糊消失和信号改变,

T

1

W1呈中等强度信号,T

2

WI上呈不规则高信号影,软骨表面可见毛糙和轻微的高低不平,成小囊状变;韧带及关节囊增

厚,在M R I表现为S E序列T

1

WI低信号,T

2

WI高信号[6];如

液性肌腱膨隆,背侧、尺侧腱鞘出现S E序列的T

1

W I低信号,

T

2

WI高信号[6],提示肌腱炎的发生。骨髓腔内自由水样信号

强度,骨髓在T

2

加权像信号呈斑片状增高,增强T

1

W I可见明显强化增生[7],提示骨髓水肿;条状、结节状或团块状血管翳

形成,G e n a n t研究表明,血管翳病变在T

1

和T

2

加权像上均为

低至中等强度的信号,如伴有渗液则T

2

WI可呈现高信号[8];骨端软骨下骨缺损,G i k e s o n等研究表明腕关节骨质侵蚀改

变,表现为关节面T

1

W I为低信号,T

2

W 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骨侵蚀区内因有炎性滑膜组织可以强化显示信号增高;关节

腔积液的M R I显示为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T

1

加权像呈

低信号,T

2

加权像为高信号;骨质囊变病灶如膝关节骨质囊变

M R I表现为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角可见片状T

2

加权像信号增高影,未达关节面缘,前、后交叉韧带连续,内、外侧副韧

带完整,髌上囊可见少量短T

1

、长T

2

信号[9],边界较清楚,髌骨关节及股骨髁可见骨质影,关节软骨信号减低,软骨下骨质

囊变;当枢椎齿状突被累及时,在T

1

W I像上信号减低呈不均

匀中等信号;肩袖撕脱表现为T

1

WI正常低信号的冈上肌腱变

为中高信号。

由于M R I所需时间较长和费用较高,在临床诊断中还不能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关M R I用于诊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报道,况且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考虑M R I,特别是增强M R I用于临床晚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不大,故本文不再对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M R I表现进行描述。

磁共振成像作为新型的无创检查技术,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在判断急性滑膜炎、血管翳、滑膜及其他辅助结构增殖、关节软骨和骨侵蚀等方面优于X线平片和C T扫描等方法[10],在发现骨皮质破坏和骨膜反应方面却不如X线平片和C T[2],但M R I可以作为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

4 超声检查

早期关节囊增厚,关节渗出液回声均质,其后,关节囊进一步增厚,伴有滑膜增厚,增厚的滑膜在超声显像为一种低回声的甚至无回声的区域[11]。关节渗出液量增多,回声不均质。晚期可见关节腔内暗区增宽,液性暗区明显,滑膜表面呈结节状凸起;部分患者可有伸肌肌腱滑膜炎和滑膜囊肿同时伴有血管翳形成,血管翳致使血流信号增多,血流可显示为点、棒状;关节骨质破坏,骨皮质呈不规则缺损,伴下方骨髓声学增强提示骨侵蚀。

超声检查对于滑膜炎的诊断及早期骨侵蚀的发现方面明显高于X线平片,而与M R I相比,超声在显示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和血管翳形成上更有意义,然而X线平片对于显示骨质疏松有一定帮助,超声检查对于骨质疏松不易显示[12]。

5 小结

综上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主要表现早期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及关节面和关节面下骨质破坏、骨膜增生、韧带骨化及类风湿骨炎;晚期为关节脱位、半脱位畸形以及纤维性或骨性强直。C T扫描与X线平片的早期表现主要区别在于C T能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质侵蚀病变,特别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如早期腕关节的侵蚀病变。M R I除了能显示X线平片与C T扫描不能表现的骨质侵蚀病变外,还可直接显示滑膜炎及关节积液的改变。超声检查与M R I具有相近的检查功效,但超声在显示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和血管翳形成上更有意义。从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来讲,临床上常规的首选的检查方法仍是传统的X线平片检查,若传统的X线检查所见仍不足以为临床高度怀疑的R A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 T或M R I扫描作进一步检查。然而,影像学诊断毕竟仅仅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症状也可不典型,因此只有在熟练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前提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6 参考文献

[1] 张亦军,赛佳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6):556.

[2] 余 卫,冯 逢,林 强,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析:X线、C T和M R影像对比观察[J].中国放射医学,2004,38(4):348.

[3] 李自强,葵 旭,肖恩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 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 (5):542.

[4] K l a r l u n d M,O s t e r g a a r d M,G i d e o nP,e t a l.W r i s t a n d f i n g e r j o i n t M Ri m a g i n g i n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J].A c t a R a d i o l,1999, 40:400.

[5] 张建新.M R 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骨肌放射学,2006,29(1):55.

[6] V a l e r i G,F c r r a r aC,E r c o l a n i P,e t a l.T e n d o ni n v o l v e m e n t

i n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 o f t h e w r i s t:M R I f i n d i n g s[J].S k e l e t a l R a-

d i o l,2001,30(1):138.

[7] P e t e r f yC G.M R I o f t h ew r i s t i ne a r l y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 [J].A n nR h e u m D i s,2004,63(4):473.

[8] 李石玲,郭智萍,赵 建,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M R I表现[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4):263.

[9] 雷新玮.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M R I诊断与鉴别[J].中国C T和M R I杂志,2007,5(4):45. [10] 贾 园,李河北,栗占国.磁共振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6):429. [11] 林昌松,徐 强.超声检查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M].中外健康文摘,2008,(4):42.

[12] 周佛养,周忠良,李 飞,等.膝关节炎的高频超声和X线检查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08,3(7):3.

[收稿日期:2009-06-05 编校:郑英善]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

徐 平 (天津市河西区骨科医院,天津 300202)

[关键词] 社区老年高血压;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脑血管意外

我国老年人患高血压比例较高,知晓率低,有效控制率更低,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单纯性升高,血容量低及心输出量下降,从而造成心、脑、肾并发症多见且严重,老年单纯收缩压增高者首选钙离子拮抗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老年舒张压升高为主的患者以利尿剂为首选,提倡对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实行动态血压检测,拉西地平降日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_岑裕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岑裕铭 (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放射科,广西 玉林 537000)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像学;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R 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以累及周围小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反应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慢性炎性反应,晚期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破坏和关节畸形。据统计我国成人患病率约为0.36%[1],患者约400万左右,呈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分布状态。类风湿性关节炎致残率高,未经治疗的患者2年致残率为50%,3年致残率为70%,与同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可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缓解这一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X线平片、C T、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检查。本文将系统地描述各类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 1 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 早期可见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关节软骨破坏,但软骨下骨皮质完整,局部软组织层次不清,关节软组织可见梭形肿胀,这几乎是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所特有的早期改变。上述症状最早发于手足小关节,以掌指关节及腕关节最为常见。有的肺间质以肺外周为主的肺纹理增多、紊乱,并见云絮状及网隔状影,胸膜病变及肺间质性改变不明显。其后,关节边缘出现骨质破坏,关节软骨下出现细小囊性破坏区,周围见骨硬化。晚期X线呈现普遍性骨质疏松,骨端关节面模糊、不整,骨皮质变薄,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区,骨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密度几乎相等。关节呈脱位、半脱位状,关节面模糊,可见骨破坏融合,可发生继发性退行性关节病改变;胸膜、肺和心包类风湿结节,第3~5肋骨后上缘可有广泛性骨破坏及骨质疏松,常呈对称性。X 线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不仅检查费用较低,而且可以显示多数可疑R A患者的早期改变,为早期R A诊断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然而有一定的限定性,如关节间隙狭窄的判断标准不明确,常因人而异,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常可通过临床观察加以判定,但特异性不强。近年来,还有研究表明X线不能显示腕关节的骨质侵蚀病变[2]。 2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 T)的影像表现 早期受累关节周围滑膜囊肿,空腔性积液,骨端呈现小凹状缺损,或骨内骨质破坏,横状面、矢状面或冠状面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颅颈联合部的类风湿关节炎环椎中部作C T横切面,齿状突与横韧带间的关节滑膜腔看不清,可见环椎前弓接受齿状突的关节面和横韧带侧方的结节,并清楚显示脊髓及其被膜;类风湿性骶髂关节炎主要以骨质疏松为主,伴有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关节间隙可增宽或正常;肺间质小叶间隔增厚,多表现为肺外周垂直于胸膜的线状影,呈多边形,部分病变相邻的胸膜局部增厚,形成“界面征”;肺密度升高,呈磨玻璃样,胸膜不规则增厚。骶髂关节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正常,耳状面局部可见小囊状改变,其后,骨密度降低,耳状面呈明显囊状并伴有骨质增生,增生的骨密度小于正常骨密度[3]。晚期周围软组织及附近肌肉萎缩,多发性骨质侵蚀,关节产生屈曲、半脱位变形和纤维性关节强直和骨性强直,两手手指可向尺侧倾斜。寰枢关节可见齿状突骨侵蚀、关节脱位及错位改变;骶髂关节表现为耳状面骨质密度明显减低,增生的低密度骨质向关节间隙生长,关节间隙变窄,严重者可使局部强直;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股骨髁和胫骨平台骨质破坏,严重者膝关节半脱位;肺内出现不规则线影,胸膜下伴有结节影,同时,肺内出现蜂窝样囊腔改变。研究表明,C T 扫描能够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质侵蚀病变,如腕关节早期的骨质侵蚀[4]。 3 磁共振成像(M R I)表现 早期滑膜组织在关节内显影,滑膜渗出,常在T 1 WI、T 2 WI 上呈中等信号强度,同时也有报道认为滑膜组织在T 1 WI上呈低到高信号[5];关节破坏软骨层次模糊消失和信号改变, T 1 W1呈中等强度信号,T 2 WI上呈不规则高信号影,软骨表面可见毛糙和轻微的高低不平,成小囊状变;韧带及关节囊增 厚,在M R I表现为S E序列T 1 WI低信号,T 2 WI高信号[6];如 液性肌腱膨隆,背侧、尺侧腱鞘出现S E序列的T 1 W I低信号, T 2 WI高信号[6],提示肌腱炎的发生。骨髓腔内自由水样信号 强度,骨髓在T 2 加权像信号呈斑片状增高,增强T 1 W I可见明显强化增生[7],提示骨髓水肿;条状、结节状或团块状血管翳 形成,G e n a n t研究表明,血管翳病变在T 1 和T 2 加权像上均为 低至中等强度的信号,如伴有渗液则T 2 WI可呈现高信号[8];骨端软骨下骨缺损,G i k e s o n等研究表明腕关节骨质侵蚀改 变,表现为关节面T 1 W I为低信号,T 2 W 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骨侵蚀区内因有炎性滑膜组织可以强化显示信号增高;关节 腔积液的M R I显示为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T 1 加权像呈 低信号,T 2 加权像为高信号;骨质囊变病灶如膝关节骨质囊变 M R I表现为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角可见片状T 2 加权像信号增高影,未达关节面缘,前、后交叉韧带连续,内、外侧副韧 带完整,髌上囊可见少量短T 1 、长T 2 信号[9],边界较清楚,髌骨关节及股骨髁可见骨质影,关节软骨信号减低,软骨下骨质 囊变;当枢椎齿状突被累及时,在T 1 W I像上信号减低呈不均 匀中等信号;肩袖撕脱表现为T 1 WI正常低信号的冈上肌腱变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精品课件)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 准 一、诊断标准: 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Y路顺风 (3)手关节炎.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Y路顺风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Y路顺风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 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Y路顺风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

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并有如下分期: 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 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Y路顺风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 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评分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评分 评价疾病的活动性及其发展与预测疾病的预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根据一些线索预测结果,而前者是对目前的病情进行准确的概括。疾病的活动性正是由每次评估所收集到的资料所决定的,如晨僵的时间、夜间疼醒的次数、肿胀和疼痛的关节数等。至于评估的方法,涉及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有关节指数、疼痛评分、功能指数、生化结果、影像学评估、功能障碍的问卷调查等等。不论采用何种评价疾病活动的项目,重要的是要在严重的功能丧失未发生前进行记录,以获得最原始的数据。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RA的活动性是表示某一时间点上疾病发展的速度。临床上,RA的活动性既可以反应在关节肿痛、血沉增快、CRP水平升高等提示急性炎症的指标上,又可以通过影像学资料、患者的功能情况的变化进行估测。 下面就列举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 1.疼痛评分 常用打分的方式完成,是反应疾病活动的主观指标之一。 2.实验室检查 常用于衡量RA的炎症反应。血沉最为常用;C反应蛋白变化较快,与炎症活动相关性更高。RF滴度在每一个病人中变化较小,重复测量的价值不大。 3.关节指数 关节指数是记录关节疼痛、肿胀的定量或半定量指标。在调整治疗、做关节手术时,应记录关节指数。以下是几种用于临床的关节指数。 (1) Ritchie关节指数:这个指数记录各关节压痛级别的总和。关节记分与关节大小无关,这是由于Ritchie及其同事制定本标准时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小关节受累的几率和程度远远高于大关节,并且本指数旨在评估关节疼痛程度的改变,少数大关节疼痛减轻并不表明比相同数量的小关节疼痛减轻改善更多。为了更客观地评价疼痛程度,本指数采取了3级疼痛分级,即压痛(tender)、压痛伴畏缩(tenderand winced)以及压痛、畏缩和躲避 (tenderwinced and withdrew),分别记 1分、2分和 3分。积分减少代表症状的改善。Ritchie指数与影像学的结果相关,低指数者侵蚀较轻。(见表47一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_兰剑明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56例类风湿性关节 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56例的X 线片上,手足小关节附近软组织呈梭形肿胀见于7例。表现为骨质疏 松、 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骨皮质边缘不规整43例。骨质疏松、破坏、缺损、关节半脱位、骨性强直6例。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影像、实验室相结合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放射学检查;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R59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17(2009)02-0106-03 Imaging finding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Lan Jianming,Cui Feiyun,Huang Birun ,Zhang Xiulan ,Zheng Guoqin,Chen Jiefang.Depart -ment of Radiology,Hubei Provincial Jingzhou Municipal Tumor Hospital,Jingzhoushi 434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to elev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Methods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56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proved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 -mong 56cases,soft tissue spindle-swelling around the small joints of hand and foot was found in 7,osteoporosis,articular space narrowing,and osteoarticular surface with irregular bone corter edge in 43,osteoporsis,bone destruction and defect,articular half dislocation and osteal rigidity in 6.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imaging finding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ts clinical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laboratory tests can significantly elev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Radiography;Tomography,X-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兰剑明,崔飞云,黄必润,张秀兰,郑国勤,陈解放 (湖北省荆州市肿瘤医院放射科,湖北 荆州434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病因不明,和遗传、免疫、理化因素多方面作用密切相关[1]。病变开始于关节滑膜,逐渐侵及破坏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肌腱韧带附着处可有炎性反应,刺激成骨细胞增生,造成僵直和周围软组织钙化、骨化。受累关节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本文搜集了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通过对其影像学表现的分析及查阅相关文献,增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 资料和方法 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男17例,女39例。年龄46~75岁,平均61岁。实验室检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全部病例摄手、腕、足关节X 线平 片,部分病例加摄膝、肘、肩等关节X 线平片,少数病例行部分关节CT 扫描及MRI 检查。2结 果 手关节单独受累31例,跖趾关节单独受累16例,手、腕关节、膝关节等多关节同时受累9例,以对称性侵犯手足小关节为其特点。早期:手足小关节附近软组织呈梭形肿胀见于7例。中期:表现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骨皮质边缘不规整见于43例。晚期:骨质疏松、破坏、缺损、关节半脱位、骨性强直见于6例。3讨论 3.1 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发病与免 疫反应有关。病变开始于关节滑膜,在关节软骨面形成血管翳,逐渐侵及破坏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组 收稿日期:2008-07-28;修回日期:2008-10-24作者简介:兰剑明(1967-),男,湖北省荆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吴成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吴成文 发表时间:2016-04-28T17:06:32.837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作者:吴成文 [导读]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ct诊断其准确率相对于X线有明显优势,在实际的应用中可将X线与CT诊断联合使用,掌握不同影像学资料表现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保证疾病的有效治疗。 吴成文(广州市正骨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045)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X光、CT表现。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X光以及CT诊断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类风湿患者采用不同诊断方法其影像资料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次研究中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过影像学诊断后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T优于X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ct诊断其准确率相对于X线有明显优势,在实际的应用中可将X线与CT诊断联合使用,掌握不同影像学资料表现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保证疾病的有效治疗。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X线;CT诊断;影像表现 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骨关节炎等均属于常见的骨关节疾病,这些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骨关节疾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了1.5亿,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骨关节疾病的患者数量还在不断的上升。骨关节疾病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做好早期的诊断则是实施后续治疗的关键[1]。本文结合我院接收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资料,总结类风湿关节炎采用X线和CT诊断结果以及影像学表现,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病部位在腕关节,其中男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66.3±4.8)岁,病程在2—10个月,平均病程为(5.1±1.3)个月。这些患者中不包括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退行性骨关节炎。 1.2方法 对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采用有X线、CT诊断方法,具体的方法如下: X线:该仪器设备为东芝KXO-50F X光机,仪器设备带有滤线器,焦片之间的距离为1m,按照常规要求对患者的右腕关节正位和侧位进行拍摄[2]。 CT: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德国西门子 Emotion 16 层螺旋CT机,在诊断过程中对患者的右侧腕关节进行CT成像扫描,指导患者在扫描中将手腕放置在固定架内,同时扫描中心线与患者右侧腕关节背侧软组织对齐,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有:(1)X线和CT诊断准确率;(2)X线诊断影像表现;(3)CT影像资料表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患者采用不同诊断方法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准确率采取率(%)表示,组间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经过比较后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比较 50例患者右侧腕关节经过X线和CT诊断后,采用X线诊断明确诊断的有38例,诊断准确率为76.0%;采用CT诊断后明确诊断的有48例,诊断准确率为96.0%,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T优于X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类风湿关节炎X线影像表现 图1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影像表现,从图中可以看出,出现了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小,同时关节软骨下骨质出现了侵蚀,关节周围结构表现出异常。 2.3类风湿关节炎CT影像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右侧腕关节CT诊断表现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看出在右侧腕关节右舟骨和桡骨远端界面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骨侵蚀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