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教育既是义务教育、又是基础教育,它具有全面性与全体性,而初中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各种问题,导致学习障碍,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使之产生厌学情绪,而厌学情绪所导致的两极分化,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1)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使差生面扩大,后进生增多,增加教学压力,降低教学质量。2)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增加学生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3)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使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违背了我们的教育目标。

那么产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原因。学生小学没打好基础,初中课门多,难度大,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障碍增多,失去学习信心与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是学习成绩下降,差距拉大,产生两极分化。

二、中小学衔接原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升初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不适应其主要是初中学习生活节奏快、束缚多、知识难度作业量大、休息与娱乐的时间少,是学生忙于应付,不知所措,逐渐产生厌学心理。

三课业负担过重原因。当前社会评价一所学校与教师的优劣,往往是以分数与升学率为标准,学校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搞应试教育,并把评优、评先、晋级与教学成绩挂勾,教师迫于学校的压力不得不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与作业量,学生整天忙于做作业,怎能不产生厌学情绪呢?

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原因。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明确学习目标与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所在,心理学家认为,兴趣与需要想联系,需要越强烈,兴趣越浓厚。可见学生学习目的大部分不明确,约有80%以上的学生学习动机不纯。

五、教师原因。只有教师善教、会导,学生才能会学善学,有了创新性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否则素质不高的教师只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学生成绩,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两极分化。

六、班主任原因。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脚色,班主任的工作态度、能力对班级、对学生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班主任能使差班转化为好班,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则会使一个好端端的班集体变成乱班,使两极分化严重,厌学学生增多。

七、学生原因。当前最是教师头疼的是知道学习的学生少了,不好管的多了,我认为原因有四,首先是打工潮直接影响着学生。其次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太高,要求严格,又是有时不近情理,是孩子身心俱伤。再者部分家长爱子不当,惯宠溺爱,致使孩子身染“骄”“娇”二气,产生心理障碍,是这些孩子怕苦畏难,心理脆弱,个人至上,唯我独尊。最后是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对学生思想的腐蚀与影响部分学生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胸无大志,情绪消极,当一天学生混一天学。

八、学校原因。搞好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是消除与控制两极分化的必要条件。目前学校不敢对学生严格管理,对一些违规、违纪学生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助长了学生中的歪风邪气

怎样消除这些原因呢?要采取一些什么对策呢?

一、强化学校管理,实施依法治校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学校应严明校风校纪,依法治校,抵制歪风邪气,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教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与学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二、加强班主任工作,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选好班主任,做好班主任思想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对调控厌学情绪,控制、消除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学校要积极开展各项政治、业务活动,为教师业务进修、继续教育创造条件,更新教师的观念与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以适应21世纪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减负增效,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培养远大理想,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来自于需要,远大的理想,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是兴趣的源泉,教师要注重学生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真正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把自己的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持久兴趣。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是班集体的消极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冲击很大,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齐抓共管,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落到实处。开展师生的帮带活动,用情和爱去关爱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统计学计算题61083

统计学计算题 27、【104199】(计算题)某班级30名学生统计学成绩被分为四个等级:A .优;B .良;C .中;D .差。结果如下: B C B A B D B C C B C D B C A B B C B A B A B B D C C B C A B D A A C D C A B D (1)根据数据,计算分类频数,编制频数分布表; (2)按ABCD 顺序计算累积频数,编制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和向下累计频数分布表。 【答案】 28、【104202】(计算题)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案】(1)该数列是等距式变量数列。 (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100,下限是,、、、、9080706050上限是,、、、、10090807060次数是111625199、、、、; (3)组距是10,组中值分别是 9585756555、、、、,频率分别是13.75%31.25%.20%23.75%11.25% 、、。 29、【104203】(计算题) 甲乙两班各有3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甲乙两班考试成绩分类的对比条形图; (2)比较两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答案】 乙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优和良的比重均比甲班学生高,而甲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和差的比重比乙班学生高。因此乙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比乙班好。两个班学生都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考试成绩为良和中的占多数,而考试成绩为优和差的占少数。 30、【104205】(计算题)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下面一组体重身高数据绘制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的特征。 体重(Kg ) 50 53 57 60 66 70 76 75 80 85 身高(cm ) 150 155 160 165 168 172 178 180 182 185 【答案】散点图:

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东华小学王希贤 【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想象的成因是什么,又有哪些解决的策略,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两极分化成因解决策略 纵观几年的教学实际,数学科班级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班级内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突显出来,越到高年级班级之间的差距越大,就拿今年升中考试而言,班级之间的差距最多达到了将近30分。当然,这种差距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问题,有学生的问题,也有班级管理的问题等等。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减少这种现象出现,在这里我想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形成两极分化的成因 1、教材因素:新教材在编排时强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老教材相比较,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让学生通过感悟来理解的东西多了,口头叙述的东西少了,思维训练方面的东西多了。例如:新教材取消了各种数量关系的总结,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相应类型的由易到难的训练让学生去感知;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替代了四则运算各部分关系的运用;六年级求“单位1”问题的解答,取消了用算式解答的方法,替代的是用方程解答等。同时在课本的编排方面知识的跳跃性更大了,相应知识的基本练习也少了,例如:六年级的分数乘法,课本省略了混合运算环节,一下子跳到了简便计算,再如,在安排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后,省略了连乘连除应用题的训练但又要求学生必须会应用等等,总之,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理解、感悟、实践得到的,过去那种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知识的情况少了,造成了思维灵活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对于理解能力欠缺、基础知识不好学生很难适应,势必造成学习数学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2、学生因素:爱迪生曾说过“成功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他在承认后天

在学生成绩处理中正态分布函数的应用

在学生成绩处理中正态分布函数的应用 一、原始成绩的处理 为了让数据满足系统功能需求,对学生考试成绩作必要处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各种类型的考试,范围最小的是一个班级范围的单元测试,大范围的有全市或全大市的统一考试,有期中、期末考试,更频繁的是平时以班级为单位的小测验。不同阶段,不同等级类型的考试,试卷的分值也不一样,满分有100分,也有120分、160分、200分的。同时考试试卷的难度也不一样,虽然各次考试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但随着难度的变化均值μ也会变化,难度高了则均值μ变小,难度低了则均值μ变大。为了消除各种因素对系统的影响,为了让数据有一个正确的可比性,可把各次考试成绩进行规范化处理。 正态分布是一个概率分布,其密度函数如图4-19(a)所示,函数的曲线如图4-19(a)所示,μ是呈正态分布数据的均值,σ是呈正态分布数据的标准差。μ决定了曲线的左右位置,σ决定了曲线的形态,σ越大则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曲线显得扁平,σ越小则数据相对较集中,曲线显得陡峭。当μ=0,σ=1时的正态分布叫做标准正态分布,其密度函数如图4-19(b)所示,函数的曲线如图4-19(b)所示。 2() x μ--2 x - 图4-19 正态分布 虽然人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都呈正态分布,但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的成绩统计结果呈现偏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并不严格对称。这是由于学校的教学水平差异、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生源的差异以及学习环境的不同对成绩的分布产生了影响,同时对曲线对称性产生影响的是成绩数值的取值范围,如图4-19(c)所示。试卷的满分分值对μ的影响显而易见,但我们通过标准化变换就能消除这种影响,可用标准正态分布来计算各种不同分值下的概率分布。试卷的难易程度同样对μ值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同样通过标准化变换消除。教师在试卷的命题中还有一个重点是试卷的区分度,其目的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不管试卷的难易程度如何没有区分度的试卷对高校的录取是不利的。试卷区分度主要影响的是正态分布中σ的值,试卷难度高了,σ的值不一定大即区分度不一定大,试卷太容易则σ值必定会小即区分度不够,高考试卷有较高的难度和很好的区分度。其他影响σ值有学生的能力水平、学校的教学水平,而这些在生源正常的情况下以及同一所学校相对较短的时间内σ

Excel如何统计各分数段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情况

Excel如何统计各分数段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情况 例如Excel表格中有如下成绩表,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来统计各分数段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 数据透视法: 打开表格,单击“数据”—“数据透视表或数据透视图”,然后按照向导提示操作完成即可。(详细步骤可以关注小编写的“Excel数据如何透视和布局”) 注意:最好把数据定位到表格中(在表格中单击一下),这样可以在透视时自动侦测数据源区域。

现在效果如下图所示,将“考试成绩”字段分别拖拽到行区域和数据区域(如下图所示)。 现在“求和项:考试成绩”将其改为“计数项:考试成绩”。双击“求和项:考试成绩”。

打开“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将汇总方式选择“计数”,然后单击“确定”。 在“考试成绩”中的任意单元格上右击依次选择“组及显示明细数据”—“组合”。

设置“起始于”、“终止于”、“步长”,然后单击“确定”。 注意:“起始于”、“终止于”默认是自动选中的,值是默认侦测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这里可以取消选中,然后自己设置值。

这样各分数段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就做好了,效果如下图所示。 注意:起始值包含该数值,结束值不包含该数值。如0-10,是包含0,不包含10。 函数法: 在G3至G4单元格录入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段点。如在本例中采用的统计分段点为:90、120,即统计90以下(含90)、90-120(含120)、120以上三个学生考试成绩区段的人数分布情况。 注意:1.此仅举例,自己可以设置统计分段哦。 2.两个统计分段点,会将数据分成三个数据区段。可以说数据区段总比分段点多一。

(完整)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小学教学课堂出现了新的局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激励,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得看到小学教学中任然存在的不能忽视的一些问题。其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最为严峻,是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家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出发,对其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和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对策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e cause of the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Liu Hong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and propulsion,primary school teaching class in the new situation,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motivation,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need to see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annot ignore some of the problems still exist. Among them,the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most serious,is each teachers and educators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with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to divide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alysis. 【Key words】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Polarization;Genesis;countermeasures 关注每一位学生,防止两极分化的现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所在。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是客观而不可回避的,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来防止两极分化的现象呢?下面是笔者通过相关研究提出的一点见解。 1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1.1 学生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之间知识基础存在差异。由于数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相比其他学科更强,这就要求学生对前面的知识内容和技能熟练掌握,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话将会导致后面的学习出现困难,

智用Excel高效分析学生成绩

智用Excel高效分析学生成绩 智用Excel高效分析学生成绩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是学校重要且枯燥烦琐的工作,市面上有许多相关的成绩管理系统,有学校不惜重金购买来提高处理成绩的效率。然而,此种成绩管理系统普遍存在以下两大缺陷:系统编程人员缺少教学工作方面的经验,而且各校对学生成绩的统计要求各不相同,设计出来的系统很难满足众家之需求;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校方难以自我解决,只能联系专业人员前来救援,远水救近火,难免影响成绩统计的进度。 俗话说得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本人经过摸索,利用大众软件Excel设计了一个全校成绩自动统计的Excel模板,只需在“设置”工作表中初始化考试名称,在“成绩”工作表中导入各考生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各科成绩,即可在其他工作表中自动统计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所需要的学生成绩分析结果,非常方便。下面笔者将作具体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与读者朋友一起学习和探讨。 一、学生成绩录入 成绩录入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但录入时常会遇到两个问题。 1.有时多科成绩需同时录入,倘若各科分别录在不同的Excel文件中,之后的拼接工作将十分烦琐而且容易出错,若录在同一文件中则同时只能录入一科成绩,降低了效率。针对这个问题,本人通过共享Excel工作簿来解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选择Excel软件“工具”菜单中的“共享工作簿”,在窗口中选择“允许多用户同时编辑”,这样就可以在多台电脑上同时在这个Excel文件中录入成绩了,而且互不影响。 2.由于粗心,有时会输入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成绩,如8978分、七月九日等。为避免这类错误的出现,我们可以设置成绩录入区的数据有效性。只要在Excel菜单中选择“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为0到100的整数即可,如果输入的成绩超出这个范围,系统就会报错。

最新数学建模-学生成绩问题

题目1 1.某校60名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如下: 93 75 83 93 91 85 84 82 77 76 77 95 94 89 91 88 86 83 96 81 79 97 78 75 67 69 68 84 83 81 75 66 85 70 94 84 83 82 80 78 74 73 76 70 86 76 90 89 71 66 86 73 80 94 79 78 77 63 53 55 (1)计算均值、标准差、极差、偏度、峰度,画出直方图; (2)检验分布的正态性; (3)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估计正态分布的参数并检验参数。

一、模型假设 1、假设60名同学的成绩记录准确。 2、假设60名同学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二、模型的分析、建立与求解 第(1)小题是求60名同学成绩的均值、标准差、极差、偏度、峰度,并画出直方图。根据题目已给的数据用matlab求解,命令分别为:均值:mean(x) 中位数:median(x) 标准差:std(x) 方差:var(x) 偏度:skewness(x) 峰度:kurtosis(x) matlab求解过程如下: 1、数据的输入 x=[93 75 83 93 91 85 84 82 77 76 77 95 94 89 91 88 86 83 96 81 79 97 78 75 67 69 68 84 83 81 75 66 85 70 94 84 83 82 80 78 74 73 76 70 86 76 90 89 71 66 86 73 80 94 79 78 77 63 53 55]; 2、用相应的命令求解 均值:mean(x) ans =80.1000 标准差:std(x) ans = 9.7106 极差:range(x) ans = 44

八年级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有一句话整个概括初中三年:“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用这样的描述对于初中三年来说,确实是再贴切不过了。单从这句话中,我们就会明白初二的重要性。也就是‘初二两极分化’直接造成‘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样的结果,仅仅是因为初二的知识点更多了、更难了吗?原因主要是: 1、学科增多、难度加大是主要原因。 初二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科增多和难度的加大的缘故,因为上初二后学科中增加了物理,而且数学、英语的难度突然加大,知识点增多,每天老师都会上新课,部分学生就不知该如何复习课程,如何总结规律。其实,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初一),学科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很多学生已经明显感觉到学习的困难了,但相对而言,初一的课程比较简单,知识容量小,学生可以靠记忆、套公式来应付,许多问题都不曾暴露。而到了初二,课程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这个阶段,英语词汇量变大、语法增加,数学出现几何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更多的要靠理解和转化,因此部分依靠记忆性学习的学生,成绩也必然随之下降。所以八年级是成绩“分化”的问题的暴露期而不是发生期,而这个“暴露”大部分发生在初二第一学期的大考里,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如何防微杜渐,见微知著? 1、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细节: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是训练一个人按规律做事和把握细节的过程,对于学生无论在平时听课学习,还是考试测验中都会大有帮助。另外,从长远上看,初二上能不能养成好习惯,改正坏习惯,会对学生能否在中考减少细节扣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期中和期末考试是强有力的助推器:一谈考试,很多同学就会紧张,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总是把考试想成一个用来为难自己的障碍,而实际上考试是挑战更是机遇,是获得成就感的主要来源,我们应该充分准备,牢牢把握。初二上学期总体内容还不是最难,借助提前学习打下的基础,只要平时做好同步训练和提高,再多花一点精力复习,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这能有效的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坚定信念、信心百倍的应对下学期更为严峻的挑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3、改善学习方式。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4、知识面要尽量宽阔。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背景”。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5、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而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死记硬背,还是明白了道理?是独立思考,还是仅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6、心理愉快,成绩才能提高 学习成绩是综合素质的显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孩子在心理上平稳地过渡,这样孩子才能平静地学习,把成绩提上来。从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有学习兴趣、自信,以及得到适当的鼓励,这些学生的家庭环境通常都是比较宽松的。因此,进入初中后,家长要帮助孩子慢慢过渡,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学得好。此外,知识面广的学生学习方法会比较好,成绩也突出,而这也是家庭氛围可以营造和改变的。如家长关注孩子的课外生活,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举行家庭聚会、郊游等活动,让孩子社会化,从而让孩子达到心理成长——独立,独立的心理意味着思想品质比较好、意志力强、情绪控制好,和懂得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跟着提高。 “学习成绩的差距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是要让孩子能很愉快地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第一次发言、第一次主动做事等都是进步,不能把孩子和其他优秀的孩子相比,而是要与自己比较,家长要重视的是学习过程,而不要过于重视学习成绩。

(完整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南秀云 一、研究的背景与成因 (一)研究背景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由于我校处于工业区附近,大部分的留守子女以及外来人员子女都到我校就学。他们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数学学习成绩提前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呢? 为此,我确定了以“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作为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学生个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2、认知差异。教师在课堂上不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导,学困生与学优生距离也将越拉越大。 3、教学评价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而产生了。 4、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关于测验成绩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的思考

关于测验成绩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的思考(2012-09-25 08:57:05)转载▼标签:正态分布偏态分布教育分类:管理 在学校测验和教育评价的过程中,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都是数据分布的形态。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影响测验成绩分布形态的因素,对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并对二者加以有效整合,从而增强测验的客观真实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测验的目的、功能和难度水平。根据测验功能可将测验分为选拔性测验和合格水平测验。选拔性测验是一种难度测验,它期望学生的测验分数呈现正态分布,出现比较极端的分数分布,从而有利于甄别和选拔。各种竞赛性测验和择优录取的升学测验等都属于选拔性测验。合格水平测验是一种成就测验,旨在考核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不要求学生的分数呈现正态分布,反而希望学生成绩的分布能呈现负偏态分布。单元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毕业测验等都属于合格水平测验。从学校教育目的的角度看,合格水平测验是更具有普遍意义、更重要的学校测验[1]。因此,学生测验成绩呈现负偏态分布时,说明教学恰恰是成功的教学。如果测验难度较大,成绩分布可能呈中间峰度较高的正态分布,也可能呈偏左低分的正偏态分布。如果测验难度较小,群体测验的成绩多为高分,成绩分布多呈负偏态分布。 (二)学生整体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如果学生整体水平比较接近,那么测验成绩分布通常会根据测验难度呈偏态分布。测验难度较大,成绩呈正偏态分布;难度较小,则呈负偏态分布。测验难度一定时,如整体水平较高,则测验成绩的分布多呈负偏态分布;如整体水平较低,则多呈正偏态分布。教学实践中,较小群体内的学生整体水平比较齐整,学生之间不具备明显的异质性,而具有相当的同质性,其测验成绩偏离正态分布的可能性大。一般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之间可能在能力和成绩方面更为异质。但进入高中和大学阶段后,由于经历中考和高考的选拔,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接近。此时,测验不应过度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相反,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同质性,这反映为测验成绩的偏态分布。 (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师生双方都应该积极努力以实现教与学的基本目标。教师应该重视每一个学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转化学差生,使其完成教学基本任务,至少达到及格这一最低标准;激励和帮助中等生,使其更进一步;关注学优生,使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并引导学优生帮助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同时,所有学生都需要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这样,学生测验成绩可能会出现负偏态分布如果教师只关注学优生,忽视中等生,排斥学差生;或学生缺乏努力,学差生每况愈下,中等生止步不前,学优生与时俱进,那么学生成绩可能会出现严重离散的正态分布,甚至会出现正偏态分布。 (四)学生群体规模的大小。如群体内学生人数足够多,且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和随机性,那么他们的测验成绩可能会出现正态分布。事实上,学生并非来自随机取样的群体,这使得学生来源以及考试成绩分布并不具备随机性。如群体规模较小,只在一个班级研究测验成绩的分布,那么会因为学生人数少而使测验成绩可能出现偏态分布,而非正态分布。 (五)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掌握的程度学生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决定他学习成绩的好坏,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达到对教学任务的掌握。因此,如果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或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效率,绝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户县北街小学李瑞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感觉小学生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而且分化的时间提前,分化的距离变大。教师普遍反映,课改后,一些学生能力上显得更优秀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显得更困难了。尤其是我们在使用苏教版以及人教版教材后,到三年级就明显感觉分化现象更严重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虽然始终是存在的,但分化时间提前,分化距离加大,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课堂上往往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了。很难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落差,因此两极分化现象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导致小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两极分化的比率更大些。为了缩小差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能教死了新教材。对于新教材,教师要努力吃透、悟透,努力领会新教材编排的特点与意图,把握新教材的脉络,能深“潜”进去,更能高“跳”出来,这样便能活用教材,教活教材。而且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该点到的要点到,该总结归纳的要总结归纳,避免各册教材之间出现知识的盲点。 二、教师要时刻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尤其要多关注那些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多鼓励,多提醒,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再者,教师

要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水平,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努力提升课堂调控能力。比如在课堂练习中有效关注反馈信息,关注出现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不让他们在起点处掉队。 三、教师要承认、善待学生间的差异。十个指头也有长短,我们不能硬拿那个短的和长的比,使学生觉得不论我怎么跳也是够不到那个桃子的,并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变得更差。要分层要求,对于那些已经处在下极中的学生多从最基本的问题严格要求,比如基本的计算、概念、简单的应用题等要求他们必须会。夯实基础,避免他们掉队。太难解决的问题对他们可以网开一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保障每个孩子得到基本的、正常的、和谐的发展。 四、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但又不敢问,也没机会问。问题得不到解决,日积月累差距越来越大。假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就有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小团体中提出问题,因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气氛有助于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小组的集体智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对提供帮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感。

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临沧市小学数学二班学员:李世静今年,我跟着我的学生们升到了三年级,半学期下来,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二年级时严重多了。一些学生在能力上显得特别优秀,但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显得非常困难。课堂上往往出现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呢?在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采取对策呢?就以上两个问题本人 通过在教学中观察进而深入思考后得出如下分析: 学生学习数学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数学的天赋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数理逻辑能力很强,这样的学生容易较快速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反之,数理逻辑能力较弱的学生,学数学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就较欠缺,这样势必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②学生的兴趣差异。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往往热情很高,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因而能学得较为扎实;相反本身对数学兴趣不大、甚至讨厌的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数学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的。③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异。一般来说,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数学会学得比较满意,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大部分是学得比较糟糕的。因此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④教师的教学行为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职业道德、个人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学习上就会非常努力,反之,学生就不会好好学习。

针对以上造成两级分化的原因,采取以下对策必将会取得良好收效:①及时帮助,以防为主。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学有所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心,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②讲究教法,因材施教。数学学科有着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数学基础很重要。学生在四年级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能否在五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教“实”、教“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学生训练,把数学课由“讲解课”变成“自主、合作、探究课”,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夯实学生数学基础。③激发动机,诱发兴趣。我们都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四年

如何防止两极分化

如何防止英语学科的两极分化 李佩 “两极分化”指原来合在一起的常常发生冲突的团队或者势力向相反的极端集中。两极分化的应用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而这个词语在英语的教学里也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英语教师在一线的教学中,往往会体会到学生有这样的学习程:即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学生从由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于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朗化了。何为“ 两极分化” 呢?这“ 两极” 应该是指:优秀生(吃不饱的学生)和学困生(吃不下的学生)。然而形成“ 两极分化” 的现象,不仅是家庭问题、学校教育机构方面的问题,社会方面问题,还有语言环境问题和学生自身的问题等等。学生自身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只是现象,不是事实。正如某老师所指出的:“ 后进生的差并不是差在… 不能学' 和… 不愿学' 上,实际上,… 不能学' 和… 不愿学' 只是差的结果,而不是差的所在。其成因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是有直接联系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呢? 首先,英语学科的特殊性造就了学习的两极分化。英语学科的学习是一门语言学习,就像汉语一样,属于语言系统。而中文是我们的母语,但是英语与中文不同,它有属于自己的发音规则、拼写方法、使用习惯,所以,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尤其是跟语感有关的英语学习,自然感到吃力。。与此同时,对于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它,所以学起来不费劲。在农村,英语的学习是从三年级才刚刚接触,有的学生领悟力好就是比较有语言天赋,学起来相对容易。因此,对于英语的教学,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他,认识他;兴趣是一个人力求知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而对于一个刚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基础就是一张白纸。老师只有调动他画画的欲望,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图画。

学生成绩综合统计表

学生成绩综合统计表

4.6 学生成绩综合统计表(一)案例背景 期末考试后,除了要统计各个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外(前面章节已经介绍了多种统计分数段的方法)可能还要统计年级和各班的及格人数与及格率,优秀人数与优秀率,以及各班里前、后若干名(如年级前20名和后20名)的人数和比例等。 本案例以某中学高一年级4个教学班100名学生的期末考试的3科成绩和总分为样本,统计全年级4个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及格人数与及格率,优秀人数与优秀率,以及各班里年级前20名和后20名的人数和比例,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将前20名和后20名学生的成绩在统计表中标示出来,以使得前、后20名的成绩能够在成绩表突出显示。 要实现本案例中的功能,学员应该掌握以下EXCEL技术点 ●基础知识条件格式 ●函数应用ISNUMBER函数SUM函数,LARGE函数,SMALL函数 ●综合应用函数嵌套数组公式。 最总效果展示

4.6.1创建原始数据表 Step 1创建工作簿、重名工作表 创建工作簿“综合统计表.xls”,然后将工作表重命名为“统计表”,删除多余工作表。 Step2输入原始成绩 ①在单元格A49输入表格标题:“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选择你好单元格区域A49:G49,单击“合并及居中”按钮,字体、字型、字号设置为黑体加粗16号。 ②在单元格区域A50:G50输入字段名:“班级”,“学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和“总分“。 ③在单元格区域A51:F150输入全年级4个班100名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 “=SUM(D51:F51) ”,④在单元格G51输入公式: 然后按键确认,计算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 ⑤选中单元格G51,双击单元格G51右下角的填充柄即可完成其余学生“总分”的统计工作。 ⑥选中单元格区域A50:G150,按图2样式设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措施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措施_数学论文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知识学科,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相关的调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学习能力稍微弱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校正措施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校正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不少小学生在学习上都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尤其是在数学学科表现最为明显。新课程改革之后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学困生的比例也不断增加,教师也无法落实相应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该找到学生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校正措施,从而缩小两极分化现象。 一、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也是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难免会觉得数学学科的学习有难度。虽然教师也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不断调整课程并改变教学方式,但是很多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仍然跟不上其他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上的不同就会逐渐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三)学生过于依赖教辅书籍 一般来说,教辅书籍主要是起到指导学生学习整节内容的要求,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等。但部分教师为了能够节约时间与精力,基本上都会给学生统一选购教辅书籍,且不考虑学生的基础能力及学习能力就让学生多练习,多做题,无形之中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剧两极分化。 二、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校正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能力上的差异,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以人的意志转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后进生则要求他们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概念、算理等,夯实基础,让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就可以不要求他们掌握,确保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少教多学 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将数学学科学好。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原因比较多,但是假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困生,这些也是造成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给学生讲练习题,课后让学生多做练习,这样只会使得学生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差,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教师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通过多与学生交流与提问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主动学习。(三)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缩小差异

利用EXCEL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与制作学生成绩条

利用EXCEL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与制作学生成绩条 每到学期结束时,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统计学生的成绩,在电脑逐步普及的今天,我们就把这项繁杂的工作交给Excel去自动完成吧。 本节任务:制作一个学生成绩自动统计表,可以自动统计最高分、最低分、总分、平均分、名次、三率等数据信息,还可以根据自定条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分数。自动统计表做好以后还可以保存成模板,以便以后使用。 涉及术语:单元格、工作表、工作薄、引用(相对/绝对)、自动填充、排序、条件格式等。涉及函数:AVERAGE、COUNTIF 、MAX、MIN、RANK、SUM 任务一:统计最高分、最低分、总分、平均分、名次、三率等数据信息。 1、启动Excel,同时选中A1至L1单元格,按“格式”工具条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将其合并成一个单元格,然后输入统计表的标题“高一(1)班期末成绩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的格式,将有关列标题及相关内容输入到相应的单元格中。 提示:其中学号的输入可通过“填充柄”快速完成。 3、选中K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C3:J3),用于计算第一位学生的总分。 4、选中L3单元格,输入公式:=RANK(K3,$K$3:$K$12),计算出第一位学生总分成绩的名次(此处,假定共有10位学生)。 5、同时选中K3和L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L3单元格右下角的成“细十字”状时(通常称这种状态为“填充柄”状态),按住左键向下拖拉至L12单元格,完成其他学生的总分及名次的统计处理工作。 6、分别选中C16、C17单元格,输入公式:=MAX(C3:C12)和=MIN(C3:C12),用于统计“语文”学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7、选中C18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C3:C12),用于统计“语文”学科的平均分。 注意:如果成绩表中没有输入成绩时,这一公式将显示出一个错误的值“#DIV/0!”,这个错误代码将在数据输入后消失。 8、选中C19单元格,输入公式:=SUM(C3:C12),用于统计“语文”学科的总分。 9、选中C20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3:C12,'>=80')/COUNTIF(C3:C12,'>0'),用于统计“语文”学科的优秀率。同样在C21内输入相应公式统计良好率。

如何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解读

一、原始分和标准分的定义 原始分是考试后直接从卷面上得到的分数。 标准分是指通过原始分转化而得到的一种地位量数,它反映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的位置。因此,无论试题难或易,无论整体原始分偏高或偏低,整体标准分都没有什么变化。 二、标准分的计算 根据教育统计学的原理,标准分Z是原始分与平均分的离差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用公式表示为:Z=(X-A)/S 其中:X为该次考试中考生个人所得的原始分;A为该次考试中全体考生的平均分;S为该次考试分数的标准差。 通过转换后得到的标准分Z在一般情况下都带小数,而且会出现负值,实际使用时不太方便,所以还要对Z分数进行线性变换(T变换):T=500+100Z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分。这种标准分的平均值为500,也就是说,如果某考生的标准分为500,则该生的成绩处于此次考试的中间位置。 标准分有如下性质: ⑴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 ⑵分数之间等距,可以作加减运算; ⑶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是线性转换,不会改变原始分的分布形状,也不改变原来分数的位置次序。 三、使用标准分比使用原始分有什么好处? 根据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的意义可以从下面的比较中反映出来: ⑴单个标准分能够反映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的位置,而单个原始分则不能。 例如,某考生某科的原始成绩为85分,无法说明其这科成绩究竟如何,因为这与试题的难度有关,与总体考生的分数有关。如果某考生某科的标准分为650,即Z分数为1.5,则通过查正态分布表,查得对应的百分比为0.9332,于是我们知道,该考生的成绩超过了93.32%的考生的成绩,这就是分数解释的标准化。 ⑵不同学科的原始分不可比,而不同学科的标准分是可比的。 不同的学科,由于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各学科的分数价值也就不同。例如某考生的语文原始成绩为80分,数学原始成绩为70分,从原始分看,其语文成绩优于数学成绩。但如果这次考试全体考生的语文原始分平均为86分,而数学原始分平均为60分,则该考生的语文成绩处于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之下,而数学成绩处于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之上,即该生的数学成绩实质上优于语文成绩。从标准分的角度来衡量,其语文标准分小于500分,而数学标准分大于500分。由于标准分代表了原始分在整体原始分中的位置,因此是可比的。 ⑶不同学科的原始分不可加,而不同学科的标准分之间具有可加性。 既然不同学科的原始分不可比,那么也就不可加。多学科成绩,只有在各科成绩的平均值相同、标准差也相同的条件下,才能相加,否则是不科学的。各学科原始分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一般都不相同,而各学科的标准分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都基本相同,因此,各科的标准分是可加的。 四、什么是增值? 教学增值就是评价时将学生原有基础一并考虑,用以比较原有基础与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增进的幅度。增值评价分为两步: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两级分化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两级 分化问题 课堂上往往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了。很难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落差,因此两极分化现象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导致小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两极分化的比率更大些。为了缩小差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能教死了新教材。对于新教材,教师要努力吃透、悟透,努力领会新教材编排的特点与意图,把握新教材的脉络,能深“潜”进去,更能高“跳”出来,这样便能活用教材,教活教材。而且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该点到的要点到,该总结归纳的要总结归纳,避免各册教材之间出现知识的盲点。 二、教师要时刻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尤其要多关注那些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多鼓励,多提醒,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再者,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水平,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努力提升课堂调控能力。比如在课堂练习中有效关注反馈信息,关注出现错误的学生,

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不让他们在起点处掉队。 三、教师要承认、善待学生间的差异。十个指头也有长短, 我们不能硬拿那个短的和长的比,使学生觉得不论我怎么跳也是够不到那个桃子的,并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变得更差。要分层要求,对于那些已经处在下极中的学生多从最基本的问题严格要求,比如基本的计算、概念、简单的应用题等要求他们必须会。夯实基础,避免他们掉队。太难解决的问题对他们可以网开一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保障每个孩子得到基本的、正常的、和谐的发展。 四、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取 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但又不敢问,也没机会问。问题得不到解决,日积月累差距越来越大。假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就有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小团体中提出问题,因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气氛有助于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小组的集体智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对提供帮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