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PublicRelation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PublicRelation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PublicRelation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关系学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Relation Science

课程号:40503068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

学分:2

面向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了解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历史条件。

2.掌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畴及其学科建设状况。

3.明确社会组织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意义及各种公共关系活动状态。

4.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及基本原理及方法。

5.认识公共关系构成要素及其各自特点,掌握社会组织,公众,公共关系传播等

构成要素的相关理论。

6.在掌握理解相关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审视社会组织在社

会中的各种活动,熟悉并掌握进行公共关系实务操作的技巧与方法。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现代社会组织树立社会组织形象,以期与其社会公众建立相互理解支持协作的良好社会关系的相关原理、原则、方法、技巧及其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学是广泛吸纳诸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最新成果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有关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理论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技巧,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与词义解析,社会组织树立组织形象进行形象设计的CIS原理,组织进行公众分类与公众分析的理论,有效进行公共关系传播和效果评估的相关原理,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工作程序等实务操作的相关原理与原则。通过对这些公共关系基本理论及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形成公共关系概论的大致轮廓,为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公共关系专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公共关系基本实务操作能力。同时为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的学习与理解提供了一个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领域视角。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知识单元1第一章公众关系概述

参考学时:8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构成要素和特征。

2.掌握公共关系学的界定和研究范围。

3.了解公关的历史发展沿革,熟悉公共关系发展的阶段、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4.理解公关观念及理论的演变,了解公共关系发展的趋势。

5.了解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公共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二战后公共关系发展的主要成就。

3.现代公共关系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及成就。

学习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公共关系的含义

(一)词义解析

“公共关系”一词,译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简称“PR”)。

“Public Relations”

“Public”作形容词时,意即“公开的”、“公共的”;作名词时,意即“公众”、“群体”;“Relations”一词,意即“关系”,词尾加“s”表明这种关系是复数的形式,表明是多种关系及其综合。

(二)有关“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与表述

1.管理职能论:(强调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

2.传播沟通论(强调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功能)。

3.社会关系论:(强调公共关系的社会属性)

4.“表征综合论”:“现象描述论”

5.强调公共关系的预测功能、咨询功能

(三)公共关系涵义的分析

公共关系涵义:是指社会组织为塑造良好的社会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与组织特定的公众沟通联络,以取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合作,建立和组织特定公众之间的和谐稳定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公共关系构成要素与公共关系理论核心概念

(一)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1.组织

2.公众

3.传播

(二)公共关系理论核心概念

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

1.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是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2.组织形象构成

组织形象有多种要素构成,可分为组织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个部分,或称为实体形象和精神形象、硬件形象和软件形象。

3.组织形象的评价指标

评价组织形象的最基本的指标有两个:知名度与美誉度。

第二节公共关系学

一.公共关系学的含义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现代社会组织与其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原理、原则、方法、技巧及其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学是广泛吸纳诸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最新成果的一门(多门类)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二.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围

1.公共关系一般理论研究

2.发展史研究

3.公共关系实务

第三节公共关系的特征

一.以事实为依据

(一)事实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

(二)公共关系活动从掌握事实开始

(三)真诚是公关人员的信条

二.以沟通为手段

(一)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

(二)明确沟通的重要目标

(三)立足于长远的沟通

三.以互惠为原则

第四节公共关系发展概述

一.人类早期的公共关系

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于20世纪初。

现代公关产生之前,公关活动经历了完全缺乏理论上的概括与指导,只是低层次上的感性活动的漫长的蒙昧时期。即“准公共关系”时期,公共关系的前史或“前公共关系”时期。

公元前6世纪,希腊最大的城邦雅典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政治上的民主体制,引发了公共关系的诞生。

古代社会的组织程度很低,除了政府及附属于政府的一些组织之外,社会上几乎不存在其他类型的组织。所以,所谓古代社会的公共关系实际上主要表现为政府公共关

系。

在美国,最早的公共关系起始于独立战争时期。

19世纪20—30年代,公共关系开始活跃。19世纪末,由于印刷技术的提高,报业的发展,政治生活中的公共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成熟期

(一)现代公关的产生和发展

1903年,埃维·李创办了宣传顾问事物所,标志着公共关系职业正式诞生。

1923年,爱德华·伯纳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在纽约大学第一个开设公共关系课程,1928年,撰写《舆论》一书。伯纳斯在理论上的贡献,对于公共关系学科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里程碑的作用。

公共关系在20世纪20——60年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公共关系繁荣和普及时期

二战后,公共关系进入全面繁荣和发展时期,取得的成就如下。

1.职业的社会化得到迅速地扩展

2.职业的科学化倾向加强

3.职业的标准化得以逐步确立

4.职业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深入

第五节.中国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在中国,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都得益于西方公共关系理论的输入与传

播,得益于西方公关教育与公关实践发展水平的深刻影响。

一.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产生

二.公共关系行业组织的出现

三.公关教育的的发展

思考题:

1.简述公共关系的含义及公共关系的特征。

2.如何看待人们对公共关系涵义的争论?

3.有关公共关系的定义有哪些种类?这些公关定义所反映出的公关研究达成的共识有哪些?

4.阐述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如何理解各公关要素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5.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

6.如何理解早期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早期公共关系有哪些特点?

7.如何理解巴纳姆时期是公共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这一评价?

8.阐述埃维·李与伯纳斯的主要公共关系理论及贡献。

9.二战后公共关系发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0.如何评价中国早期公共关系活动?

11.结合公共关系的各个发展阶段,理解这门学科体现的进步性。

知识单元2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与功能

参考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组织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与相关功能。

2.掌握组织公关部门收集信息的内容。

3.了解组织公共关系提供决策咨询的内容。

4.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对内、对外沟通协调的具体内容。

5.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树立组织形象的功能

6.理解和把握优化组织生存环境的功能。

7.了解组织公关部门所进行的公关培训的职责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共关系提供的决策咨询的具体内容。

2.公共关系传播沟通过程中公众心理及传播效果的把握。

3.公共关系外部沟通协调的主要公众及相关内容。

4.树立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功能。

学习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

一、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一)组织形象信息

1.公众对组织管理机构的评价

2.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

3.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

4.公众对组织服务质量的评价

(二)产品形象信息

(三)社会环境信息

1.政府决策信息

2.立法信息

3.社会环境信息

4.与组织有关的其他组织的信息

二、提供决策咨询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帮助组织实施决策方案

5.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三、传播沟通

四、协调关系

(一)内部关系的协调

1.协调组织内部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

2.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二)外部关系的协调

1.处理好各类直接的业务往来关系

2.处理好与政府各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和权力制约部门的关系

3.主动建立和发展各种非业务性的社会关系

五、教育培训

第二节公共关系功能

一、树立组织形象

二、优化社会环境

思考题:

1.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有哪些?

2.如何理解组织公共关系的功能?

3.公共关系监测环境时所要收集、整理、分析哪些方面的信息?

4.公共关系提供的决策咨询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如何理解和把握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效果?

6.如何进行公共关系内部关系的协调?

7.公共关系外部协调主要针对哪些公众关系?

8.如何理解公共关系树立组织形象的功能?

知识单元3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

参考学时:8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和范围。

2.熟悉和掌握社会组织的含义和公关角度的社会组织分类。

3.了解社会组织的环境因素。

4.理解社会组织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目标,并了解和掌握CIS设计

战略及在组织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5.熟悉和掌握CIS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6.熟悉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掌握公关部和公关公司各自公关活动的特点。

7.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部的基本职责及机构模式。

8.了解公关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及职业准则。

重点与难点:

1.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的专门组织机构。

2.CIS设计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CIS设计战略及在组织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3.公关部和公关公司各自公关活动的特点。

4.公关部的基本职责。

5.公关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从公共关系角度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社会组织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互益性组织

(二)营利性组织

(三)服务性组织

(四)公益性组织

三.社会组织与环境

(一)组织环境的内容

1.宏观环境

(1)社会政治环境

(2)社会经济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学技术环境

(5)法律环境

(6)国际环境

2.微观环境

(1)自然物质环境

(2)关系环境

(3)意识环境

(二)环境的特征

四.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

(一)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1.组织形象的含义

2.社会组织形象的内容

3.社会组织形象的特点

(二)社会组织形象的塑造与设计

1.CIS设计的含义

2.CIS设计发展状况

3.CIS的构成要素

(1)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

(2)行为识别Behaviour Identity简称BI

(3)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

4.CIS战略在组织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第二节公共关系机构

一、组织的公共关系部

(一)公共关系部的地位

(二)公共关系部的基本职责

(三)公共关系部的组织机构模式

(四)公共关系部活动的优劣势

二、公共关系公司

(一)公关公司的类型

1.单一型公关公司

2、集团型公共关系公司

(二)公共关系公司的服务方及收费方式

(三)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原则

(四)公关公司活动的优劣势

三、公共关系社团

(一)公共关系社团的特征与类型

(二)公共关系社团的工作内容

1.联络会员

2.制定规范

3.专业培训

4.普及知识

5.编辑印制宣传品

第三节公共关系从业人员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职业道德修养

1.坚持宗旨,尊重公众

2.坚持真实和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传播虚假、失真或易产生误解的的信息。

3.遵守社会公德,客观公正地对待所服务的公众

4.对所服务的组织和公众的信息和情报应该承担保密义务

5.公平合理

(二)基本的职业素质

1.公共关系意识

2.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则

思考题:

1.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公关主体在公关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3.从公共关系角度可以把社会组织分成哪些类型?其各自的公关特点是什

么?

4.组织环境包括哪些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组织的关系环境的?

5.公共关系部在基本职责有哪些?公关部的机构设置模式有哪些?

6.阐述组织公共关系部公关活动的特点。

7.为什么有的组织设立了公共关系部,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利用相关的专业公

关公司的服务?

8.公关公司的服务原则有哪些?简述公关公司从事公关活动的特点。

9.公关公司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10.简述CIS设计的构成要素。分析CIS设计在组织形象战略中的作用。

11.公关从业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12.结合现实事例,谈谈公关机构和公关人员对做好公关工作的重要性。

知识单元4第四章公共关系公众

参考学时:6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公众的含义和特征。

2.明确公众分析的意义与步骤。

3.熟悉和掌握公众分类的方法。

4.理解和掌握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是公众分析中具体要分析的基本目标公众。

5.掌握公共关系工作中常见的目标公众。

6.了解和掌握组织外部公众的主要公众。

7.熟悉公众的心理倾向与心理影响。

8.了解顾客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及社区关系的处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众的含义及公众分析的意义。

2.公众分析的步骤与公众分类的方法。

3.公共关系工作中常见的目标公众。

4.组织外部的主要公众及其沟通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的定义及公众的特征

二、公众分析的步骤

(一)公众分析的步骤

1.基本分析

2.分类分析

3.目标公众分析

(二)公众分析的意义

1.认识公众是组织生存发展的条件之一

2.确认不同类型的公众是开展公众关系工作的前提

3.科学的公众分类,有利于抓住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

三.公众的分类

(一)公众发展分类法:根据公众与组织关系的发展程度、情况

(二)组织态度分类法

(三)公众态度分类法

(四)公众重要程度分类法

(五)按公众与组织的关系进行分类

第二节内部公众

一.内部公众的概念及包含的范围

内部公众主要包括:员工、股东、董事会、顾问、家属等。

二、员工关系

(一)员工关系处理的基本内容

(二)协调员工关系的具体方法

三、股东关系

第三节、外部公众

一、顾客关系

二、媒体关系

三、政府关系

四、社区关系

五、其他外部公共关系

思考题:

1.公众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结合实际思考各种公众分类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3.内部公众关系和外部公众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4.如何建立良好的股东关系?

5.如何处理好内部员工关系?谈谈其对树立组织整体形象的作用。

6.为什么说内部公众是组织公共关系的首要公众?

7.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有什么意义?

8.简述顾客关系,媒体关系,政府关系,社区关系的主要内容。

9.为什么要和新闻媒介建立良好的关系?

10.结合现实的事例,谈谈对公众环境的理解与把握。

知识单元5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

参考学时:6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传播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2.熟悉传播的一般模式。

3.明确公共关系传播的含义和公共关系传播的模式。

4.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熟悉把关人理论。

5.了解和掌握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及各自

的特点。

6.了解公共关系利用大众传播的方式,掌握新闻制造的含义及特点。

7.熟悉和掌握传播媒介及媒介的选择,把握公共关系传播中传播媒介的使用。

8.了解传播效果的相关理论。

9.明确和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相关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共关系传播的含义及传播模式。

2.公共关系传播方式,特别是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及规律,公共关系

利用大众传播的方式。

3.传播媒介及媒介的选择。

4.公共关系传播的相关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播原理

一、传播及公共关系传播的含义

传播,英文为“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除为“传播”外,也译“交流”、“联络”、“交往”、“沟通”等。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

二.传播的基本要素

传播者、传播内容、编码、传播渠道、传播对象、译码、干扰、共同经验范围、反馈、环境。

三、传播的模式

(一)线性传播模式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二)控制论传播模式

美国的大众传播学权威施拉姆提出的传播模式。

四.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模式

第三节公共关系传播

一.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

(一)组织的传播活动

(二)传者、受者地位平等

(三)公众是传播的核心

(四)重点研究“把关人”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类型

(一)人际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三)公众传播

(四)大众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方式

(一)公关广告

(二)新闻报道

1.组织内部人员自己准备新闻稿。

2.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活动,邀请记者参加,由记者撰写新闻报道。

3.“制造新闻”,吸引大从传媒记者报道。

(1)新闻制造的含义

(2)新闻制造的特点

四.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及媒介的选择

(一)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二)传播媒介的选择

1.要把各种传播方式特点与具体公共关系工作结合起来。

2.根据传播对象的特点选择

3.根据传播信息内容来选择

4.遵守经济合理的原则

第三节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一.传播效果理论

1.传播效果“威力无比”论。

2.传播效果“影响有限”论

二.传播效果的层次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认知层次效果

(二)情感层次效果

(三)态度层次效果

(四)行为层次效果

第四节公共关系传播原则

一.了解对象明确目的

二.树立有效传播者形象

三.恰当选择传播内容

四.科学掌握和运用一些具体传播原则

五.反馈和评估调整

(一)排除干扰

(二)及时获得反馈

(三)。评估调整

思考题:

1.公共关系传播的含义及特点有哪些?

2.人际传播的含义和特点有哪些?

3.公共关系传播为何要研究把关人理论?

4.为何说组织传播方式在传播方式里更具主动性?

5.大众传播和公众传播有什么不同?

6.公共关系利用大众传播渠道的方式有哪些?

7.新闻报道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8.简述新闻制造的含义及特点。

9.公关传播过程中存在哪些影响传播效果的干扰因素?

10.为了保证传播的效果,如何选择传播媒介?

11.结合现实事例,分析为何传播活动中要树立有效传播者形象?

12.结合传播效果的相关理论,分析公关传播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

知识单元6第六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参考学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个把握公关调查的含义,明确公关调查的目标和内容。

2.了解公关调查的程序和公关调查的方法。

3.熟悉和掌握公关计划的种类。

4.了解和掌握公关策划的“六步工作法”。

5.掌握公共关系的传播实施的意义,原则要求,实施的过程。

6.了解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原因,掌握如何进行公共关系效果的评估。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关调查的目标和内容。

2.公关策划的程序。

3.公共关系传播实施的原则要求和实施过程。

4.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实施。

教学内容:

一.调查分析

(一).公关调查的目标

(二).公关调查的内容

1.社会组织基本情况调查

2.社会组织经营状况

3.公众意见及公众情况调查

4.组织的社会环境调查

二、制定计划

(一)计划的种类

1.长期战略规划

2.年度公关计划

3.项目活动计划

(二)公关策划的“六步工作法”

1.确定目标

2.设计主题

3.分析目标公众

4.选择传播渠道和媒介

5.编制预算

6.审定方案

三、实施传播

四.公关效果评估

(一)评估的原因

(二)效果评估

思考题:

1.公共关系调查的目标和内容有哪些?

2.公关调查的程序是怎样的?采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3.为什么说公共关系调查是公共关系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4.公共关系策划的程序是怎样的?怎样可以保证公关策划具有创意性?

5.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大型的专题公共关系活动?如何举办大型的专题公关活

动?

6.如何进行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效果评估?

知识单元7第七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参考学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共关系危机的含义。

2.领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3.熟悉和掌握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程序。

4.领悟组织处理公共关系危机时的相关对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程序。

2.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和对策。

教学内容:

一.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含义与原则

二.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程序

三.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对策

思考题:

1.公共关系危机的含义是什么?

2.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阐述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相关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程序与对策有哪些?

4.结合现实里的事例,谈谈你如何关系危机的“危”与“机”。

知识单元8第八章公共关系广告及公共关系礼仪

参考学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广告的含义和特点。

2.熟悉共公共关系广告的各种类型。

3.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广告制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4.明确公共关系礼仪的含义。

5.了解公共关系礼仪的作用。

6.了解社交的基本原理,认识公共关系社交的特点,熟悉掌握及应用公共关系的基本礼仪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共关系广告的各种类型。

2.公关广告的基本制作原则和程序。

3.公共关系礼仪的基本规范。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广告

一.公共关系广告的含义及特点

二.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

三.公共关系广告的基本原则

四.公共关系广告的制作程序

第二节公共关系礼仪

一.公关礼仪的含义和作用

二.公共关系交往礼仪

三.聚会与庆典礼仪

四.外事往来礼仪

五.公共关系交谈礼仪

思考题:

1.简述公共关系广告的含义和特点。

2.简述公关广告的类型及其不同公关广告的特点。

3.公共关系广告和商业广告有什么不同?

4.公共关系广告制造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制作公共关系广告的程序有哪些?

6.简述公共关系礼仪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课程内容学

备注

1.第一章公众关系概述8

2.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与功能2

3.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8

4.第四章公共关系公众6

5.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6

6.第六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2

7.第七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2

8.第八章公共关系广告及公共关系礼仪2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公共关系是组织管理活动中一项职能活动,了解公共关系的课程内容,需在管理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

后续课程: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专业理论课程的概论课,是继续学习公共关系专业的入门课程。

2、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课堂讨论和引导学生自学为辅。在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演示,必要的时候可以观看成功案例录像。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务操作的意识,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课堂讨论,在必要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切实运用到具体案例中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同时引导学生课下自学,积极参与到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演示,尤其是涉及到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有关图表的制作和分析讲解。

必要的时候可以观看成功的案例录像,结合多媒体教学,将学生引领到一些成功企业的实务操作中,让学生亲身领会到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切实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和常见方法。

在理论讲解方面:重视更新研究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理论水平,注意精选典型的案例,增强理论的形象感、说服力。讲授要阐明本课程的理论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说明、分析和阐释,使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得到较好的结合和统一。讲授采取启发式,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试

考核要求: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20%。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期末考试占80%。

4、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布置相应作业。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不具体指定教材,可以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公共关系学教材为参考。

(二)推荐参考书

1.边翠兰主编《公共关系理论与应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2.邓理峰著《声音的竞争——解构企业公共关系影响新闻生产的机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14年1月,第一版

3.丁光梅著《媒体公共关系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

4.樊帅,贺亚锋,马海牡等编著《企业公共关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

一版

5.费明胜主编《公共关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二版

6.管玉梅主编《公共关系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一版

7.侯书生等编著《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维护》,红旗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8.居延安编著《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五版

9.劳泰伟主编《实用公共关系》,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10.李亚子,乔雅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与实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年7月,第一版

11.廖为建主编《政府公共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二版

12.秦勇,庞仙君著《现代公共关系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

13.杨芳编著《公共关系伦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14.于然著《现代组织公共关系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二版

15.张雷著《公共关系学派——一种广域的视野》,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16.张岩松等编著《现代公共关系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三版

17.张云主编《公共关系——理论、实践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

一版

18.甄珍主编《公共关系实务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19.周华主编《公共关系学实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二版

20.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组编《中国公共关系年度报告

(2014)》,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

执笔:谭兰英审稿:×××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及答案6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第六套) 一、单项选择题 1.礼节和程序两个方面构成了()。 A.礼貌B.修养C.秩序D.礼仪 2.公共关系通过向社会灌输强烈的环境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增进社会交往、促使团体 合作等活动来促使社会行为得到()。 A.协调B.认可C.了解D.理解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 A.目标B.追求C.宗旨D.方向 4.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 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A.优势B.主要C.特别D.旺盛 5.“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的模式进行的。 A.“意见领袖——媒介——受众”B.“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C.“意见领袖——受众——媒介”D.“受众——媒介——意见领袖” 6.将人口总体顺序编号,用等距法,每隔一定间隔抽出一人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 A.间隔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分区多级随机抽样D.分层异比抽样7.创造舆论,告知公众是公关()最基本的功能。 A.影响B.舆论C.传播D.协调 8.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公关()是公关人员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 A.公众传播B.团体传播C.群体传播D.礼仪 9.在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中,按业务内部划分:为特定行业提供公共关系服务的公司是()。 A.专项业务服务公司B.专门业务服务公司 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D.独立型公共关系公司 10.划分()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 定策略的依据。 A.长期B.临时C.短期D.暂时 11.CI手册是一本阐述企业CI战略基本观点与具体作业规范的()。 A.目录B.指导书C.索引D.语录 12.从()传达的角度来看,信息量过大,刺激过度就容易造成公众厌烦情绪,则会产 生逆反心理。 A.信息B.消息C.材料D.舆论 13.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 地议论这一话题,这便是“()”。 A.社会设置B.技术设置C.经济设置D.议题设置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的内容有公共关系概述及其起源与发展、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社会组织的形象塑造、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工作四步法、企业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国际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及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1.公共关系的科学定义、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 2 .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公关人员的素质、公关机构的类型; 4.公关专题活动的类型。 5.现代企业CIS和CS战略。 6.国际公共关系 7.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二)重要知识点 1.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三大目标、社会组织形象的概念、社会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塑造; 2.收集信息及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 3.公关策划内容、基本方法和技巧。 4.公关传播的渠道、特点和方法。 5.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1.理解公共关系的科学定义、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 2.了解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公关人员的素质,公关机构的类型;

3.熟练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三大目标、社会组织形象的概念、社会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塑造; 4.掌握收集信息及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 5.掌握公关策划内容、基本方法和技巧。 6. 掌握公关传播的渠道、特点和方法。 7.了解公关专题活动的类型。 8.了解现代企业CIS和CS战略。 9.掌练掌握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 10.理解国际公共关系及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二)能力要求 1.能独立进行公关信息收集、开展公关调查。 2.能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公关设计,制定公关计划,提出策划方案。 3.能根据公关目标选择传播媒介、采用适当方法,开展公关传播工作。 4.能根据组织内外的公共关系状况,开展有效的公共关系协调工作。 5.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素质要求 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的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五、教学模式与作业要求 (一)教学模式 多样式教学,其中运用到传递-接受式教学模、,抛锚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二)作业要求 作业要高质量、独立地完成。 六、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卷面( %)+平时测验( %)+课程论文( %)+平时与作业( %)) 成绩考核的依据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期末考试、平时小测验、平时考勤与作业。期末考试及小测验均为闭卷,作业为开放式。权重分配为:卷面(60 %)+平时测验(20 %)+ 平时与作业(20 %)。 七、学生学习建议 (一)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这些先修课程都是结合本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的必要积累,在教学环节方面应该使学生逐步培养一些分析和解决公众问题及塑造社会组织良好形象的能力及兴趣。 (二)学习建议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

1.第1 题所谓“影响公众的态度”包括影响公众的认知倾向和 A. 公众的选择倾向 B. 公众的行为倾向 C. 公众的情感倾向与意图倾向 D. 公众的购买倾向 您的答案:C 2.第2 题组织宴请活动时,请柬一般提前发出 A. 一至二天 B. 一至二周 C. 一至二月 D. 什么时候都行您的答案:B 3.第3 题公众了解一个组织主要是通过组织的 A. 成员 B. 服务 C. 产品 D. 领导人您的答案:C 4.第4 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 A. 1955 年 B.1986 年 C.1987 年 D.1988 年您的答案:C 5.第5 题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例行方式,它是一种 A. 两级传播 B. 三级传播 C. 四级传播 D. 多级传播您的答案:A 6.第6 题双向不平衡模式认为,当组织与公众发生冲突时,解决的办法是要求 A. 组织改变公关行为 B. 媒介改变行为 C. 公众改变行为 D. 组织与公众共同改变行为您的答案:C 7.第7 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传播技术因素系列的是A. 社会的发展水平B.组织的机构设置C.印刷媒介D.工作方法选择您的答案:C 8.第8 题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 A. 巴纳姆 B.伯尼斯 C.艾维?李 D.格鲁尼格您的答案:C 9.第9 题 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A. 服务公众的意识 B. 塑造形象的意识C .真诚互惠的意识D. 沟通交流的意识您的答案:B 10.第13 题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称为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作用您的答案:D 11.第15 题 ____ 交流形式在公共关系沟通中信息反馈性最强 A. 面对面的言语交流 B. 人际传播 C. 非正式的沟通交流 D. 大众传播您的答案:A 12.第16 题下列与个人追求和向往的程度无关的是 A. 个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B. 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个人的影响 C. 个人的成就感和事业心的强弱 D. 来自上级的命令、计划等工作压力您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是(ABDE)。 A、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 B、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 C、公共关系专业普及化 D、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 E、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 2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可把公众分为(ACDE )。 A、非公众 B、内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潜在公众 3、公共关系三大目标是( ABC )。 A、认知度 B、美誉度 C、和谐度 D、见报率 E、议论度 4、从宏观上看,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D )。 A、通过信息交流和物质、能量交换等渠道产生影响 B、协调社会群体的目标、利益、态度与行动 C、通过组织制度对内部员工产生影响 D、优化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环境 E、激发公众的购买欲望 5、传播的基本方式是( ABCDE )。 A、个体自身 B、人际传播 C、小团体传播 D、组织传播 E、大众传播 6、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 ( BCDE )

A、创新精神:公共关系产生的哲学基础 B、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制度安排 C、市场经济: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土壤 D、人性文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 E、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支持 7、当代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CD ) A、导入时期 B、设置专业和招生培养时期期 C、成熟稳定发展时期 D、迅速发展时 E、科技成果迅速增长时期 8、根据关系的重要性程度,可把公众分为( AE ) A、首要公众 B、目标公众 C、周期公众 D、稳定公众 E、次要公众 9、政府机关美誉度内容可分解为(BCDE ) A、领导政绩评价 B、服务评价 C、民主建设评价 D、廉政建设评价 E、政绩评价 10、在组织发展的精神源泉方面,组织形象的作用是( CDE ) A、规范与范导功能 B、宣传作用 C、激励功能 D、辐射作用 E、凝聚与整合功能 11、基于调查对象范围变量分类,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是( ABCDE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E、个案调查 12、礼貌用语主要有( ABCDE ) A、问候语 B、请托语 C、致谢语 D、礼赞语 E、告别语 13、公共关系发展的趋势是( ABCDE )。 A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 B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 C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网络化 D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体化 E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题标准答案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题答案

————————————————————————————————作者:————————————————————————————————日期: 2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第一套)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课程:公共关系学使用班级:10-10 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 C ) A.1978年 B.1955年 C.1987年 D.1986年 2.现代公共关系发端于( B ) A.马斯洛时期 B.巴纳姆时期 C.艾维·李时期 D.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3.公共关系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 C ) A.强化舆论 B.扩大影响 C.告知公众 D.引导舆论 4.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 D ) A.协调意识 B.调查意识 C.环境意识 D.信息意识 5.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 ( D ) A.分析人员 B.技术人员 C.传播人员 D.计划人员 6.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称为( C ) A.关系 B.舆论 C.形象 D.观念 7.C0mmunication一词在中文里可译作传播,也可译作( A ) A.沟通 B.交流 C.过程 D.结果 8.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又最重要的公众是( A )

A.媒介公众 B.名流公众 C.顾客公众 D.内部公众 9.“刻板印象”又称为( D ) A.首因效应 B.近因作用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10.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B ) A.社会事件 B.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社会运动 11.当组织“臭名远扬”时,组织的实际形象状态为( D ) 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D.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12.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形象的是( C ) A.广告代言人 B.组织的机构设置 C.组织的门面招牌 D.产品质量 13.“意见领袖”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 A ) A.两级传播论 B.“3S”论 C.把关人理论 D.议题设置论 l4.提出:“说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领域的人是( C ) A.巴纳姆 B.爱德华。伯尼斯 C.艾维。李 D.马斯洛 15.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D ) A.推销产品 B.提供服务 C.赢得经济利益 D.确立组织形象 16.视觉识别系统VI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 B ) A.标准字 B.标志 C.标准色 D.象征图案 17.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 A ) A.广告创意 B.广告定位 C.广告媒介安排 D.广告效果测定 18.公共关系策划的一条根本原则是( B ) A.系统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BGen1090 2.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s 3.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5.课程主要面向专业:秘书学 6.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践)教学学时:0 7.学分:2 8.修读该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条件:无 二、课程概述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具有特殊的管理功能,即通过组织形象的有效管理来提升组织的无形资产。它关注的是政治、经济、环境、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同时,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均表现出它广泛的可参与性、协调性、传播性以及塑造形象的专业特征。在现代社会,公共关系学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现代组织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课程教学目标(括号内是秘书学专业对应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国内外公共关系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 2.2) 2.掌握与公共关系课程相关的专业术语的内涵、分类、特征等(2.2) 3.认识各类组织公共关系的特点、任务(2.2) 4.把握公共关系在各类活动中的作用(2.2) 5.掌握与公关关系课程相关的技巧与能力(2.2) 6.培养与公共关系课程相关的素养(1.1\1.2 \1.3\2.2)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建议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单元一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兴起(4学时)(一)教学内容 1.历史上人们对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2.近代社会变革与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萌芽 3.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4.20世纪国外公关事业的成熟与发展 5.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二)课程重点、难点 1.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2.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2.认识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必然性和基本趋势 单元二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2学时)(一)教学内容 1.社会组织分析 2.组织的生存环境 (二)课程重点、难点 1.组织的内涵、特点与分类 2.公共关系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组织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2.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及组织环境的构成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一 1. 公共关系百分之十靠自己做的好,百分之九十靠宣传 A. 对 B. 错 2. 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经济效益 B. 组织形象 C. 广告宣传 D. 广交朋友 3. 公共关系也称作团体关系 A. 对 B. 错 4. 公共关系人员职业道德和工作准则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公正和正派 B. 真实和保密 C. 对社会负责 D. 经验和技能 5. 形象塑造,是公共关系的核心问题。 A. 对 B. 错 6. 公共关系是以()为原则的。 A. 互惠 B. 真诚 C. 沟通 D. 长远 7. 企业、公众和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其中,公众是主体、企业是对象,传播沟通则是联系企业与公众的手段。 A. 对 B. 错 8. 与组织无关,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影响的公众是() A. 非公众 B. 知晓公众 C. 行动公众 D. 潜在公众 9. 公共关系是( )。 A. 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B. 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 C. 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D. 以上均是 10. 信息采集是公共关系的功能之一,是企业策划的基础,是企业组织的资源与财富。 A. 对 B. 错 11.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 A. 上帝意识 B. 真诚意识 C. 互惠意识 D. 沟通意识 E. 以上均是 12.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A. 对 B. 错 13. 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 A. 公众 B. 政府 C. 新闻媒介 D. 企业员工 14. 面谈调查是民意测验中成本较高的一种调查方式。 A. 对 B. 错 15. 进行民意测验的主要工具是()。 A. 问卷法 B. 抽样 C. 资料分析 D. 实施调查 16. 关于公共关系发展新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A. 公关理论整合化 B. 公关实务专业化 C. 公关教育通才化 D. 公关地位战略化 17. 我国政府普遍建立起了信访制度,从公关角度看,它属于下列公关活动业务方式中的() A. 服务型公关 B. 宣传型公关 C. 社会活动型公关 D. 征询型公关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_A答案(90分)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90.0 一 单项选择题 1. (5.0 分) 绝不能改动 恒久适用的 不断进行修改 不能轻易改变的 知识点: 用户解答: 不能轻易改变的 2. (5.0 分) 行为上 目标上 方向上 思想上 知识点: 用户解答: 行为上 3. (5.0 分) 情况交流 所谓公关策划的计划性,是指经过精心策划的方案,在通常情况下,是( )。 公关管理过程的行动战略,往往包括一个组织在政策程序,产品、服务和( )的变化。 行动战略要注重组织内部的( )。

和谐程度 调整和适应 矛盾处理 知识点: 用户解答: 调整和适应 4. (5.0 分) 计划 决策 枢纽 决定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决定 5. (5.0 分) 人际关系 意见领袖 组织传播 企业文化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意见领袖 6. 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的( )作用,认为这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普遍现象。 人们在进行传播时,千万不可忽略( )的指导作用。

(5.0 分) 相互信任 和谐、协调、互谅互助 平等互助 互利互惠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和谐、协调、互谅互助 7. (5.0 分) 从实际出发 联系主管部门 立足于全局 遵从自我需要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立足于全局 8. (5.0 分) 调查研究 公关实施 公关策划 公关评估 公关实务活动的目的是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 )的关系。 在公关策划中既要( ),顾及其他部门,又要与组织的整体公关活动保持协调。 ( )是公关四步工作法的灵魂与核心。

公共关系学课程测试试题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题

————————————————————————————————作者:————————————————————————————————日期: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题 第一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2.公共三要素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关系的内涵? 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4.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5.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学? 6.怎样学习公共关系学? 7.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分析评价:“好酒不怕巷子深”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三、案例分析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 2001年7月13日,是全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声“Beijing”,全中国都沸腾了,举国上下成为一片欢呼的海洋。中央电视台随即在屏幕上打出了四个大字“我们赢了”,各地也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可以说北京申奥的胜利也是中国政府公关的胜利。 北京申奥过程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实施的。公关主体是中国,是北京。李岚清副总理在申奥报告陈述时说:“在过去2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将继续保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则说:“选择北京,你们将把奥运会第一次带到世界上拥有1/5人口的国家,让十几亿人民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服务。”任职国际奥委会主席长达21年之久的萨马兰奇卸任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奥运会带到世界人口最多,又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中国。正如刘淇市长在申奥成功报告会上所说:“北京申奥成功是因为有了日益强大繁荣的祖国作后盾。”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受世人关注、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北京申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最高的民众支持率。95%支持北京申奥的民众和受中国奥运情绪感染的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北京申奥最重要的目标公众。挪威籍国际奥委会委员乔恩·奥拉夫感慨万分地说:“北京申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中国民众的支持。就我个人来说,我从北京得到的申奥信息是其他4个城市之和的2倍。所有这些信息里都包含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给正在腾飞的中国再一个全面腾飞的机会吧!” 北京奥申委确定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办口号,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提供了一部长达500页,涉及17个主题的申办报告,并把“95%的公众支持率”的调查结果写进其中,还制作了精美的北京申奥宣传片。投票前夕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奥申委秘书长慷慨陈词:“我们有信心创造历史。这将是奥运会第一次来到有

工商管理专业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131002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Relations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公共关系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运用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总结现代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经验和技巧而形成的高度交叉、边缘的现代管理学科。主要讲授公共关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基础理论课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公共关系传播活动设计展示,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口与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增强公共关系意识,养成规范良好的礼仪行为; 2.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具有从事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基本技能。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公共关系基本概念、构成要素、产生与发展、公关主体、公关公众、传播活动、公关礼仪等专业知识。 2. 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与基本原则,公众心理分析、公众对象分析、四步工作法。 3. 基本技能:掌握策划、组织各类公共关系专题传播活动的沟通、合作、口头及形体表达技能。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是集科学性、艺术性、边缘性、创新性为一体的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有“知易行难”的特点。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与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公关实务活动展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动口与动手的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PowerPoint幻灯片、录像、录音、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属于基础课,可以无任何先修课地进行教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公共关系的现实表现、公关人员的素质要求、各类公众的认知及分析等)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动口及动手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公共关系学课程作业及答案2

公共关系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动力是() A、服务社会 B、加强竞争 C、追逐利益 D、团结员工 答案:C 第2题“以动态的眼光看世界,以应变的头脑想对策”是指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A、真诚求实原则 B、灵活创新原则 C、合理可行原则 D、利益驱动原则 答案:B 第3题公共关系调查的首要环节是() A、搜集阶段 B、调查准备阶段 C、整理分析阶段 D、报告写作阶段 答案:B 第4题下列属于文献信息法的特点是() A、简单、快速不受时空限制 B、工作量大 C、调研费用较多 D、适用与对进程区域信息资料的搜索 答案:A 第5题()是评估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绩效评估的依据

A、评估报告 B、调查报告 C、评估标准 D、评估对象 答案:C 第6题在公共关系策划过程中,为避免凭经验和直觉办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应遵循()原则 A、主题提炼原则 B、公众认定原则 C、项目设计原则 D、目标确定原则 答案:D 第7题在“公众认定”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活动目标划定公众范围 B、以领导人的意志划定目标公众 C、以组织实力划定目标公众 D、以组织需要决定目标公众 答案:B 第8题对()的捕捉是衡量公共关系策划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 A、时机 B、公众 C、主题 D、利益 答案:A 第9题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积极主动地创造出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格局和趋向属于() A、造势 B、导势 C、蓄势

D、借势 答案:A 第10题“策划实施时机”由下列哪个英文单词表示() A、WHEN B、WHO C、WHAT D、where 答案:A 第11题消费者中"认牌购货"和重复购买的行为,印证了商标的() A、保护功能 B、监督功能 C、标记功能 D、促销功能 答案:D 第12题组织的自我形象是其() A、实际的社会形象 B、公众形象 C、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 D、过去已建立的社会形象 答案:C 多项选择题 第13题公众具有以下特征()

公共关系学习课程教案全套

公共关系学习课程教案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要点·难点解析 第一章的学习要点包括:探讨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完整涵义;并以此为基线来分析比较公共关系学的概念与若干相关学科概念及相关实践范畴的关系,通过这种相关性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把握公共关系这个特殊概念。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一词可译作“公共的”、“公开的”,也可译作“公众的”。Relations则宜译作“关系”。因此,中文表述可称为“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1.管理说;2.传播说;3.传播管理说;4.咨询说; 5.关系说;6.协调说;7.形象说 各种公共关系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都有其合理性。实际上各种定义之间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些定义都有助于我们去把握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本教材赞同“传播管理说”,即“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格鲁尼格教授的这一定义科学、严谨地表述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及其本质属性。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一)公共关系本质的确定依据和方法 首先,将复杂的公共关系过程简化以后可以发现,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其次,在公共关系的这三个要素中,“组织”和“公众”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Communication,也译作“沟通”);而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是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 可见,三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沟通活动所形成的信息的双向交流。据此可以给公共关系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公共关系本质上是组织机构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而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双向传播与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它渗透到公共关系原理和实务的各个方面,是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关键。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公共关系学》2019春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导引 我们已在《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大纲里明确说明了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如何建立起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以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因此,我们无论是形成性考核还是期末的终结性考核,都是围绕这一要求而进行的。在以往的考试中,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为个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运用公共关系原理对现实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近几年考试的情况看,基础知识部分的情况比较好,而运用公共关系原理分析案例的题则丢分比较多。其实,要做好这类题,我们首先还要先掌握好基本的原理,比如公众的特点、策划新闻事件的特点及要求、危机公关的特点及处理原则等等,掌握、理解了这些原理,才能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本学期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仍然是和以往的要求一样,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做好复习的准备,在这里把考试的要求及复习要点作一些提示。 一、考试说明 1.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 2.平时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面授及网上教学活动考勤、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平时作业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平时作业分为四次,平时作业每次按百分制计分。学生要根据作业的要求按时完成并上交教师批改。教师要认真批改并做好登记。3.期末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80%。 (1)期末考试的方式:闭卷 (2)考核范围:期末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为依据。 (3)考试的题型大致包括名词解释(15%)、判断(10%)选择(20%)、简答(20%)、案例分析(35%)等。 二、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与宣传、广告、市场营销、庸俗关系等相关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

《公共关系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公共关系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说起公共关系,没有学习这门课程的我会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企业或组织利用公关手段树立良好形象,从而与社会各成员搞好关系,我会觉得公共关系就是公关。可是,在接触了一学期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之后,我发现,公共关系远不仅仅是公关,它所包含的内涵更加深奥的多。 就像定义中所说的那样,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营管理中自觉运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促使组织与相关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促进、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为本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要与社会公众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作为公共关系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的媒介。在各类传播媒介中,我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了当下发展最为迅速、传播最为广泛且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而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内部,相比于较为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和电视,因特网和自媒体才真正的提高了大众传播媒体的效率和影响力。这两类传播平台通过高度开放的网络平台,广阔覆盖的范围,高参与度的网民带来的双向互动以及较为低廉的运营成本将信息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并得到了众多网民的认可。当然,这并不是说大众传播媒介优于其他媒介,在对公共关系媒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组织也要结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对象、传播内容以及经济状况进行实际考虑再加以选择。

我们必须承认,公共关系对组织本身乃至社会都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的。对于组织而言,公共关系可以收集信息,检测环境,成为一个良好的预警系统;公共关系能从整体上评价决策的社会影响和后果,有效参与决策过程;公共关系能够通过各类传播媒介将组织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给公众,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协调沟通机制也能成为组织运行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润滑剂;等等。以上所提到的公共关系的几类重要功能无论是对公益性组织、互利性组织还是服务型组织、营利性组织,对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抑或是文化组织、群众组织或者宗教组织都是具有重大价值的。当然,公共关系对与社会也有着不小的贡献,公共关系中的沟通以及所传播的信息也能够很大程度的优化社会的互动、心理、经济和政治环境。 我认为,在对公共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公共关系意识本身而言,它所包含的尊重公众、塑造形象、真诚互惠、传播沟通、创新审美、立足长远以及危机管理等意识均是有效展开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更利于提高员工素质,使其更加有效地开展专业工作,从而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一个能够实现公共关系工作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而要提高公共关系意识,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对公共关系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对经典的成功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说,意识的培养与学习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只学习不实践的知识是不能被实际掌握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策划书作业我也对公共关系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策划书其实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严谨的时间、人力以及资金的安排,活动策划更要考虑到参加人员时间、场地限制、时间限制、流程安排、资金情况、人员数量等实际问题,在种种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达成预期的效果并非纸上谈兵那么简单。同时,在整个策划化工作中,小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 授课对象:2008级工商管理本科1、2、3、4班 总学时:54 学分数:3 适应专业:工商管理本、专科、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物流管理与旅游管理本科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与传播学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公共关系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公共关系(公众关系)就是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保证事业成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学问。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经营管理科学、信息传播学、人际关系学构成其理论基础,它的思想原理又吸收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广告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学生通过学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公关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使公共关系成为一种有理论指导的自觉行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历史、职能、构成要素、工作程序等,明了公关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与素质,掌握公共关系的某些应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以下内容: 1、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基本要素与研究范畴。 2、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和中国公关事业的历史机遇。 3、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 4、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 5、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 6、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和“四步工作法”的实施。 7、不同类型公众的特点与分类公共关系工作。 8、不同类型公众的心理特点以及公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9、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及选择的原则。 10、大众传播的写作技巧和发布技巧,新闻与公关广告。 11、人际传播的特点、线路及手段。 12、公关谈判、演讲、劝说、沟通的技巧。 13、赞助、庆典、开放组织、展览、危机公关、举办会议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 14、公共关系与组织CI设计的关系及CI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法。 15、公关礼仪的性质与公共关系的个人礼仪、组织活动礼仪。 16、企业公关中公共关系与整合营销、名牌战略、CS战略的关系。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4学时】 1、教学要求 了解:学界关于公共关系定义的不同看法

兰州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作业-B

公共关系学课程作业_B 一、单选题 1。(4分)再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层次中,最基础的形式是 ? A. 形象的整合 ? B. 关系治理的整合 ?C。功能的整合 ?D。认知的整合 2.(4分)某人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负责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关工作的效果,以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他属于 ?A。公关计划人员 ? B. 公关技术人员 ? C. 公共调查分析人员 ?D。公关传播人员 3。(4分)大众传播媒介中,公众接受时有参与感的是 ?A。报刊 ? B. 广播 ?C。电视 ? D. 电影 4.(4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 ?A。法国 ?B。奥地利 ? C. 英国 ? D. 美国

5.(4分)人之所以要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是其()所规定的。 ?A。生活方式 ?B。生产力水平 ? C. 生存方式 6.(4分)西方国家和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并称为“第四权力"的是 ? A. 社区共关 ? B. 政府公关 ? C. 竞争公关 ?D。媒介公关 7.(4分)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传播手段是() ?A。演讲 ?B。会议 ?C。谈判 8.(4分)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推销产品 ?B。提供服务 ? C. 赢利 ? D. 推销组织形象 9。(4分)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是 ? A. 与临国建立友好关系 ?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C. 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 ?D。树立政府形象

10.(4分)态度一致性改变是 ? A. 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 ? B. 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 ?C。改变原有态度的对象 ? D. 改变原有态度的主体 11.(4分)《有效公共关系》一书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 )这一面向开放系统的公关理论模式。 ?A。传播管理 ? B. 协调原理 ? C. 调整与适应 12.(4分)双向对称性的公共关系产生于 ? A. 世界公共关系前史阶段 ?B。中国公共关系前史阶段 ? C. 近代公共系的萌芽阶段 ?D。现代公共关系阶段 13.(4分)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A。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调查-公关检测 ?B。公关调查-公关检测-公关策划-公关实施 ?C。公关检测—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 ?D。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检测 14。(4分)现代公关意识最显著的特征是 ?A。时代性 ?B。创新性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文化传播系 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公共关系》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新闻制作与采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公共关系学既是一门独立性的学科又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因此她既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又需要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营销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公共关系学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我们在教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树立公共关系意识,培养和掌握公共关系原理和技能。 二、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论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产生与发展,研究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方法与意义。 [教学要求]: 重点:认知公共关系的概念、特征 了解公共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向 掌握公共关系的原则、职能、对象、方法与意义 难点:认知公共关系的概念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原则与职能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原则与职能 [教学要求]: 重点:认知公关在组织中的职责范围 了解公关的基本原则与功能 掌握现代公关的方向及其作用 难点:掌握现代公关的方向及其作用 第三章公共关系三要素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媒介 [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公共关系三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要素及内容 熟悉公众的特征及分类方法,理解几类重要的公众对组织的影响 难点:了解公共关系三要素的相互关系 理解几类重要的公众对组织的影响 第四章公共关系运作过程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活动运作的四个步骤 [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四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 熟悉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及内容 掌握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和步骤 掌握公共关系实施步骤和排除实施中障碍的技巧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每周6课时)

重庆市红春藤教育集团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适用对象:行政管理总学时:108 授课期数:一学期 第一部分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上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应用、乡镇管理、教育管理、新闻传播、广告、秘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企业,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同时,由于改革的全面深化,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机构、社团、事业单位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政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 1.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以下内容: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基本要素与研究范畴。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和中国公关事业的历史机遇。 2.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和“四步工作法”的实施。不同类型公众的特点与分类公共关系工作。不同类型公众的心理特点以及公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及选择的原则。大众传播的写作技巧和发布技巧,新闻与公关广告。人际传播的特点、线路及手段。公关谈判、演讲、劝说、沟通的技巧。赞助、庆典、开放组织、展览、危机公关、举办会议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公共关系与组织CI设计的关系及CI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法。公关礼仪的性质与公共关系的个人礼仪、组织活动礼仪。企业公关中公共关系与整合营销、名牌战略、CS战略的关系。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与主要工作。团体、事业单位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与主要工作。2.内容掌握层次,重点掌握(包括熟悉、知道、理解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熟练运用、全面准确表述。一般掌握内容: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简明概述。一般了解内容:要求学生知道、了解,以扩大知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