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研究

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研究
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研究

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研究

浙中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历经战火和风霜,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义乌佛堂镇、浦江白马镇、东阳的李宅等典型的古建筑留传于世,这些古建筑对研究古建筑的历史、技艺等都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文物价值的提升、新农村建设、古董收藏热等原因,导致部分文物、历史建筑年久失修,随意拆除、人为损毁现象时有发生,历史风貌受到严重破坏并被周边新建筑淹没。

1保护的内容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建筑的本体,更是对古建筑的艺术风格、建筑技术、施工材料、建筑环境等的保护,古建筑的本体承载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建筑材料、营造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密码,古建筑的损毁将使这些历史信息缺失甚至彻底消失。古建筑对世人了解古建筑所凝聚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丰富内容,传承和发扬装饰、雕刻、陈设等高超的制作技艺,参悟古人的设计理念、建筑表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古建筑存在的价值与古建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古建筑基址位置选择、风水匹配、长幼尊卑等建筑周围的环境,以此解决古人对建筑功用理念要求从优选择的兼容性和针对性。

2保护的原则

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应遵从《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坚决贯彻

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和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有序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1原真性原则

1994年11月通过了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保护各种形式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基于遗产的价值。人们理解这些遗产价值的能力部分地依赖于与这些价值有关的信息源的可信性与真实性]1]。原真性是古建筑价值特色的根本所在,要保证古建筑是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不是仿造的,也不是恢复重建的。

2.2完整性原则

任何历史遗存均与其周围的环境同时存在,周边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或纪念价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受损[1]。因此要保证古建筑的完整,就必须要保护重要街巷、古建筑影响范围内的水系、古井、古桥梁和古树名木等环境景观。既要保护有形的历史遗迹遗存,也要保护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艺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使之以完整的历史形态呈现。

2.3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则

对文化遗产的维修要坚持可逆性原则,扩大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不仅要保护现存的建筑遗产,还要深入挖掘与古建筑相关的民俗、民间艺术、民间文学等历史文化遗产并加以协作保护。另外,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要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要在促进生产生活改善和村庄经

济发展中实现有效保护,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要兼顾维护原有历史风貌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关系,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允许适当的内部功能改动,要有利于文物古迹的展示利用。

3保护模式

3.1修缮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而这个“原

状”则可以理解为恢复原状与保存现状两种。“恢复原状”是指在恢复时按古建筑建造时的建筑风格、特点、构造进行,或按照文字或图件记载作为依据进行复原,再采用做旧的手法使之与原构件相适应。而“保存现状”指以现存实物的鉴定年代为准,对古建筑上保持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修缮痕迹亦作为古建筑的一部分予以保留[2]。由于古建筑建造年代久远,即使是石活也不可能完整如初,必定会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走闪,则其他方面存在的隐患会更多,如木质结构老化、糟朽、劈裂、屋面变形、木架歪闪、墙体开裂甚至坍塌。造成这些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修缮中要有针对性,因地下水位过高或地面潮湿造成木桩桩根糟朽的,应将墩接基础改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木构件糟朽、腐烂时可采用抽换的方法解决。因木构架发生歪闪不需要更换件或需换个别件时,可采用打牮拨正的方法进行维修;屋面木基层、檐头等可进行更换,但更换的原则尽可能做到“修旧如旧”;因石活石缝空虚、移位、歪闪、缺损时可进行打点勾缝、石活归安、添配处理;对于各类瓦屋面及屋脊、饰件等如有损坏可采用粘补的方法进行修

复,如有缺失或不能修复的可进行更换或拆换,拆换时需对旧物件进行清理编码,分码使用;对砖墁地的修缮一般可根据情况采用剔凿挖补、局部揭墁、钻生养护等方式进行。如东阳市李宅宗祠修缮施工中按照恢复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歪闪的木构件采用打牮拨正的方式维修,对个别需要更换的构件根据原来的式样进行替换,替换大木构件如梁、椽等,而部分替换的门窗、栏杆、木雕构件等是运用旧木料改造而成,保证了古建筑恢复成最初的风貌形式。再如义乌佛堂镇培德堂,是集木雕、砖雕、石雕工艺于一体的清代建筑,后进两间大厅屋顶已坍塌,在修缮时采用局部破损则局部修缮,整体坏掉则整体替换的方式,共替换了两根大梁,三十根桁条,修缮时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包括图案、花纹均与原构件相同,保证了古建筑的完整性。

3.2开发保护

对修缮后的古建筑可出租给经营者使用,成为农村文化、娱乐或其他公用事业的场所,规定这些承租者作为古建筑保护的基层责任人,由他们负责日常巡查和常规养护,可采用减租甚至免租的方式作为奖励政策,鼓励民众或受益者积极参与古建筑的保护。而政府可进行计划管理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这样既保护了古建筑,重现了历史产物,又为丰富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场所。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可充分结合场所性质对周边环境进行相应的治理和保护,提前做好统筹规划,为保护古建筑整体环境氛围,可适当控制附近建筑高度,突出古建筑的地位;整饬古建筑附近新建建筑的外立面,在不破坏原有街区传统风貌的前提下使新旧建筑融为一体;尊重原有道路格局,

由于古街道多数比较狭窄,路面不平,交通不畅,在交通控制方面可以采用限制私人汽车和货车进入古街道,提倡骑自行车和步行,在古建筑外围增设停车场等方式保证交通的便利,从而避免交通的拥挤和保障行人的安全。同时,可以更好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调整水电布局结构,改善古建筑区域内的生活设施和防灾设施,严禁对空间布局造成破坏的架空敷设,谨慎采用新型材料,运用新方法敷设地下管线,减少对古建筑周围环境的破坏,为旅游发展、文化观光、居住条件提供基础条件。

3.3间接保护

古建筑的间接保护是在环境因素无法很好地保护建筑本体时采用的一种方式,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防止衰败,另一种是异地迁建。防止衰败是通过人为建造一定的物理环境或构造的手法来保护意义重大的古建筑,这种方式投入成本较大,日常维护费用也较高,故一般的古建筑不会采用此法进行。异地迁建则是将一处古建筑全部搬到另一块新的基地上进行复原。近年来,随着古镇文化旅游的开发,义乌佛堂镇专门推出了《义乌市佛堂古民居苑古建筑迁建保护暂行办法》,以抢救和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破坏的古建筑。佛堂专门成立“古民居苑”项目,专门筹划了300亩地为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异地迁建提供场地、政策、技术支持,目前已有多处古建筑完成迁建。

3. 4针对性保护

古建筑中木结构较多,历史久远,也为白蚁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良好条件,很多古建筑的破损是由于白蚁的蛀食造成的。在修缮保护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白蚁防治工作,并根据不同白蚁种类,不同的地理环

境,综合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白蚁防治工作以防为主,对已发现白蚁的采用钻孔灌注或毒饵诱杀的方式进行处理,对未发现白蚁的采用油剂型药物喷洒防止白蚁入侵,在建筑物周围建立一道防止白蚁入侵的保护屏障,周围绿化则可埋设白蚁防治监测控制系统进行检查]3]。此外,如果采用替换的方式进行修缮,则可先行对木材进行药物预处理,防患于未然。

4保护措施

4.1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成立政府、民间保护组织、居民三级保护组织结构,由政府牵头协调规划、旅游、文化等部门对古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评估和开发规划,对区内的古建筑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和整治的措施。对有开发价值的古建筑群成立相应的管理委员会,由管理委员会负责旅游开发管理和经营管理,政府和民众进行监督管理。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明晰奖惩制度,管理委员会负责古建筑的日常检查和常规修缮,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如东阳卢宅、张国维故居等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管理,从目前的古建筑现存状况来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4.2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培养

古建筑的破坏和损毁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民众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方法不当造成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无意识破坏,另一方面为有意识损毁。无意识破坏一种是指古建筑周边居民在对自家建筑修建改造过程中,对古建筑基础、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改变,影响到古建筑的生存环

境;另一种是保护性破坏,也就是在城市建设和古建筑开发过程中,对古建筑超载开发或错位开发,追求“整饰一新”而破坏历史信息,损害了古建筑的完整性和真实性[4];有意识损毁一种是由于文物古董的不断升值,使一些不法份子偷拿私藏部分有特殊意义的构件或装饰品,如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的花雕门、厅堂檐下的“牛腿”被盗事件,义乌佛堂的“十八间民居”的“牛腿”被盗等等。这些事件不仅损坏古建筑构件,更是影响古建筑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另一种是由于新农村建设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政府有关领导为了追求所谓的整体性或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做出的拆建。如今,随着古建筑保护的不断深入,民众对保护古建筑的意识明显增强,但这些还不够,还要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民间保护组织进行宣讲,传授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和日常保护方式,并在开发过程中使居民从中获得收益,以此来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

4.3切实保证修缮资金投入

古建筑在修缮保护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经济收益却收益甚微,甚至没有收益,所以资金的来源一直是古建筑保护过

程中的一个难题,但古建筑保护不是一个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指标的工作,它是利国利民、恩泽子孙的一项伟大工程。修缮保护的资金来源可根据古建筑的产权归属采用政府出资、集体出资、个人出资、BT 模式等方式进行融资[5]。对于产权归属国家的,可由政府出资修缮,修缮后可根据情况进行合理开发,开发后的收益留存一部分作为以后的日常保养、修缮的基金费用;对于村集体产权的古建筑,可由村集体出

古建筑修缮

施工专用技术 01.13 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 1 名称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 2 概述 该公司从事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与设计五十余年,具有很强的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在文物修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获得专项技术资质。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建筑技术。是中国建筑科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经过几千年不断的充实改善和提高求得继承创新和融汇发展,其工艺质量、施工方法、建筑材料、结构形式日趋精湛。为发扬光大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上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技术早已在世界古代建筑技术领域中成为了独树一帜特具风格的建筑技术瑰宝。雄伟的古建筑艺术以完整的木结构、精美的飞檐斗拱、琉璃瓦顶、青白石座并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形成自然与人文美高度的融合,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承古融今,中国古建筑的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为世界建筑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创造了独特的品牌。一直以木结构营造技术为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多采用抬梁式框架结构体系,其形式主要有体系完整、布局灵活、居住环保、形态动人及结构抗震性能刚柔并具,在地震力作用下可以做到“墙倒柱立屋不塌”的几大特点。中国古建筑具有其优越的抗震性能。

6 设计与施工要点 6.1 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以《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为依据,严格遵守原则统一规定的施工与操作规程;施工中尊重原建筑的年代特征、技术手法与特点,保持建筑原有风貌和现状;积极纠正现存误差,恢复原状;加强学习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及法律意识,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及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发布的所有规范、规程;遵守《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6.2 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技术施工与设计依据国家及北京市发布的有关设计及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本着“恢复建筑原貌,再现历史及修旧如旧”的原则。重视力求与建筑物的历史年代、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相协调统一,体现中国古建筑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中国古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除采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大样图外,还经常使用不同比例的模型指导设计和施工。 3 适用范围 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满足和适应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及质量要求。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技术适用于中国建筑中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公用建筑及民间四合院等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多以木构架为主体的古建筑营造和修缮。 4 执行标准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清式营造则、例》《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中国古建筑论文: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开发

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开发 中国古建筑最早成型于商周时期,在隋唐时期出现第一个高峰,并对周边国家(如东瀛、高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两朝是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巅峰时期,尤其以宫室建筑最为突出。这些文物古建筑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够为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要科学开发,确保文物古建筑社会价值的发挥。 1文物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 文物古建筑所面临的破坏性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古建筑已经存在几百年之久,且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多为木材,长期受到风吹日晒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漆剥落、木材开裂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只注重现代化建设,对于市区内一些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不到位,给古建筑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这些文物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凝结了古代建筑工匠的才能与智慧,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象征和符号。我们呼吁加强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激发当代建筑师的灵感创新,以古建筑文化作为艺术灵感的源泉,促进我国现代建筑的多样化发展。因此,开展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开发面临的问题 2.1文物保护意识普遍不强 对于多数人来说,文物古建筑的功能仅局限于旅游欣赏,对其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缺乏足够认识,不仅是广大群众,甚至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缺乏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能及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例如,许多文物古建筑没有安排专人进行打扫和看管,久而久之,这些古建筑内部就会堆积大量垃圾,不仅应有的文化功能得不到体现,而且给建筑结构造成了破坏,其利用价值也被大大降低。 2.2文物保护经费相对不足 文物古建筑是一种潜在的经济资源,如果地方政府能够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就能够利用古建筑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文物保护经费没有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导致辖区内的文物古建筑常年得不到保护和修葺,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受到影响。例如,一些国家级或省级的古建筑景点,能够得到较为充足的资金投入,但是地市级、县级的文物古建筑,由于不能创造旅游收入,地方政府也不愿意投入足够的经费,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工作都得不到正常进行。 2.3文物古建筑利用率较低 文物古建筑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经过宣传和包装后,还能够发挥一定的旅游经济价值,例如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等。但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或不出名的古建筑,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却没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中国古建筑保护是文物保护的一部分,是继承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对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和内容,分析了在古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开展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标签:古建筑保护理念传统工艺 前言: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的古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与西方石制古建筑不同,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质材料,无论是木质材料的构架结构,还是榫卯结合的形式,都表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者,应清楚古建筑的损坏特点和修缮方法,在修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与艺术的价值,经常维修,从而使古建筑永葆健康状态。 一、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念 由于古建筑是一定时期文化环境影响下产生的艺术品,因此都具有各自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保护与修缮的过程中,针对的只是古建筑的物质组成部分,而不改变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因此在保护过程中,针对不同价值的古建筑,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意义评估,从而拟定不同的保护对策[1]。 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古建筑保存状况的研究,通过对其材料、保存环境等的研究,找出古建筑损坏的原因和实现古建筑长期保存的办法。此外,还可以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技术,对古建筑加以保护和修复。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料,而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改变,从而破坏了古建筑的历史原貌。 二、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内容 对古建筑的保护,首先要保护的是古建筑的本体,包括古建筑原先的平面格局、造型以及艺术风格等,每个古建筑都有自身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古建筑,就是不改变古建筑的原状,不损毁、改建或者拆除古建筑。古建筑的原状,指的是古建筑最初建成时的样子,通过建造时间、类型和工艺手法等找出依据,从而恢复其本来面目,再现当时的风采,进而保留古建筑的文化传统特性。 其次是保存古建筑的材料,以及原有的结构[2]。古建筑的材料主要由木、石、砖、瓦、灰五种构成,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缺乏,木材通常是供不应求,基于此种现状,我国的古建筑方式需要采用现今的建筑方式,而湿木材通常难以保证古建组修缮的质量。砖瓦的制作也是古建筑修缮的问题之一,由于传统工艺的大量缺失,现代的砖瓦厂很难烧制出原有的砖瓦,从而使古建筑修缮质量大打折扣。建筑结构决定着建筑类型,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如果不能保持原有的建筑结

浅谈古建筑的保护及意义

浅谈对古建筑保护及其意义 ——以西安为例摘要:中华有着上下5000年文明史,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和品味。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来说有一种强大魅力,中国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更是有一种独特的美感,置身其中能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但是在科学与技术的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现代主义高楼大厦出现在我们周围,而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正在不断淡出我们的视野。下面就以西安为例来谈一下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意义;西安 一、西安对古建筑的保护 西安,古时也称其为长安。她坐落在黄河中游,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下,她成为了13朝代的古都,名列我国古都之首。可以说西安浓缩了中国史上的大量的精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与集是聚地。 之前的西安之行让我对这座古城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她既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它可以说是历史城市发展的一个代表。古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文化,西安的古城墙、兵马俑、钟楼等。。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从踏入西安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古典的气息,虽然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这里的古城墙虽几次被完善和修改,但这都是出于对其的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在大雁塔和钟楼这些古建筑的周围没有高于它们的建筑,尽管现在遍地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这也是出于对古建筑的尊重和保护。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就郑州来说,对古建筑的保护觉没有西安做的好,城中村的拆迁、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大肆破坏古建筑,这些都加速了古建筑的消亡。 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古建筑在新时期又担当起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这样一个历史使命。西安之所以被称为古城,就是古建筑旅游业非常好,兵马俑,钟楼等这些古建筑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这不仅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公共交通和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发展古建筑旅游业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不能只看到了旅游价值而忽略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

古建筑的维修

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5种类型。 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屋顶除草、勾抹;局部 揭傡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疏导等小型工程。这类工程不改变文物现存结构、材料、外貌、装饰和色彩,一般由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完成。 抢险加固工程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这类工程需要经过技术检查,制定抢险加固方案,并经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进行。如果由于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报时,须补报备案。 重点修缮工程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勘察测绘、调查 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工程设计要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广泛征求 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并提出修缮工程申请书”,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施工。 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 复原。此种工程必须具备详细的科学依据,根据研究确能复原局部结构或构件者,按重点修 缮工程具体要求进行。 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 亭或窟檐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附加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方案按 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报经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后才能施工。 板门是由数块木板拼装而成,年久易收缩开裂变形。细小裂缝可待油饰时用腻子勾抹严实。 一般裂缝用干燥木条嵌补粘牢。开裂严重时,应将整扇门卸开重新安装,宽度不足部分用整 板拼接,恢复原有尺寸。板门上原有门钉、门俒等铁件,如有缺损需按原样补配。门俒磨损压劈或连楹圆孔磨损扩大,会造成板门下垂。维修时在下俒外皮套一个铸铁筒,恢复原有高度。铁套筒上部伸出两块铁板,用螺柱与肘板钉牢,同时在门枕的海窝处,放置一个铁碗承 托套筒,延缓门枕继续磨损。上门俒残损或连楹圆孔磨损扩大时,应在圆孔内和门俒外皮各 套一个铁筒,防止门扇继续倾斜。 门扇变形,应整扇拆卸重新安装,灌胶粘牢,背面接缝处钉薄铁板加固,铁板应嵌入边 框内与表面齐平。 格扇心部残缺小部分时,按原来搭接方式补配粘牢,大部分残缺的,应先将格心整体卸下,补配后重新拼装。 裙板雕饰残缺、边框糟朽等应按原样复制后重新安装,粘接牢固。 古建筑瓦顶维修技术 瓦顶维修要按照中国传统技术要求进行。根据损坏程度不同一般采用拔草勾抹,揭瓦维 修两种方法。 拔草勾抹瓦顶除草的方法有人工拔除和化学药剂灭除两种。人工除草宜在春天或初秋季节进行,一定要拔草除根。化学药剂除草,要选择有效的、对人畜无害,不损伤和腐蚀古建筑物的质地,不污染的药剂。瓦顶拔除杂草杂树后,出现瓦缝松动、勾灰脱落,要及时清扫瓦陇,"捉节夹陇”。 揭瓦维修包括:苫背、傡瓦、调脊等项工序。揭瓦前要做文字、图示和照片的现状 记录。雕花脊筒、大吻、小兽等一些艺术构件要编号,统计数量,绘制编号位置图,图上注明构件名称和编号。重新安装前,要清理和挑选瓦兽件,对具有独立文物价值并已残破的吻、兽及带有雕刻

中国古代建筑建筑文化的认识 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认识 中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对现在中国建筑的影响也是不可怀疑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很多的特点。由于农耕生活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而且,当时的中国建筑都是以木质为主的。中国的古代人民在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的斗争中渐渐的产生了古代的建筑 特色和文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历史的不断变化中,中国的古代建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由于在中国的古代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到建筑体上,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在行态上材料上都极力从宇宙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来源。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树木是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与人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把木材作为主要建材,木材良好的物性特质以及易于安装拼接的物理属性,为中国古代建筑构架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首先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的古代建筑文化是其一大特色。木构架有很多的优点。木构架建筑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另外,它的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因为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会倒而且屋也不会塌,有利于减少地震的损害。最后,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作。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然后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单体造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所有的重要的建筑物几乎都是建在基座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其次我国古代建筑的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

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017年修订版

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修缮原则 1.1 编制依据 1.1.1修缮设计方案及做法要求 1.1.2某某北方古建工程施工操作做规程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1.1.5《清式营造则例》 1.1.6《古建筑木结构维修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1.1.7《某某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1.1.8《某某市文物建筑工程管理条例》 1.1.9《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1.10建筑防腐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95) 1.1.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办法(JGJ59-8) 1.1.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1.1.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 1.1.15 《某某市建设工程现场管理方法》某某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2001)1.1.16 《某某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京建施[2003]3号 1.1.17 《某某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消防标准》京建施[2003]4号 1.1.18 《某某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 1.1.29某某市质量监督总站036号文件 1.2修缮原则

1.2.1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之规定核定为文物保护 单位的······古建筑······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1.2.2遵循文物建筑维修、四保存的原则,即: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 原工艺。 1.2.3保证古建文物安全为主的原则。 1.2.4施工遵守的原则及方针:保护文物继承传统循法守规营造精品。 1.2.5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遵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 则》的相关原则。 1.2.6真实完整地保存该区建筑物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征,严格遵循设计意图,严格遵循使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和传统做法施工。对于近代改变原状的做法,在本次修缮中根据设计方案满足居住功能的需要。 1.2.7遵循建筑特有的工艺手法,突现时代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建筑文化的认识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认识中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对现在中国建筑的影响也是不可怀疑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很多的特点。由于农耕生活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而且,当时的中国建筑都是以木质为主的。中国的古代人民在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的斗争中渐渐的产生了古代的建筑 特色和文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历史的不断变化中,中国的古代建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由于在中国的古代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到建筑体上,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在行态上材料上都极力从宇宙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来源。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树木是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与人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把木材作为主要建材,木材良好的物性特质以及易于安装拼接的物理属性,为中国古代建筑构架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首先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的古代建筑文化是其一大特色。木构架有很多的优点。木构架建筑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另外,它的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因为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会倒而且屋也不会塌,有利于减少地震的损害。最后,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作。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

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然后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单体造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所有的重要的建筑物几乎都是建在基座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其次我国古代建筑的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德国的古建筑保护及修复

德国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 世界著名规划学家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德国人认为城市之美不在于高楼林立、长桥飞架,而在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和生活舒适。德国多城市的市区都有森林,十分茂密,而且面积极大。柏林市中心的动物园面积达3平公里,市还有多处十几公顷和几十公顷以上的公园。这些城市绿肺,给环境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驱车行驶在德国的公路上,看到的是无尽的森林,广阔的绿色田野,满目绿色。在德国的小村镇,无论是村镇住宅,还是各种小商店,几乎家家有花,乔木、灌木相间,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德国人民热爱环境,热爱生活,追求恬静自然的心态。 德国的城市尽管看起来现代味不足,但’‘旧”里面很有容。对那些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德国人并不是简单地将它们列为文物,将其保护起来,只观摩不准‘’衰玩”,而是为每一幢古建筑找到合适的“位置”。他们不轻易拆毁旧建筑,能用则用,能改则改,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文化品位的旧建筑,尽管够不上文物也尽可能地将其保留下来。那是一个文化气息极其浓厚的环境,德国人以自己居住在一座传统的老房子中为荣。

德国的历史古城大多建于罗马帝国时期,兴盛于中世纪,有近800年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城市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城市几乎被完全炸毁。其中破坏最重的城市如柏林、法兰克福等,90%以上的建筑都被毁坏。柏林是原东德和统一后的德国的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柏林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市区被战胜国划分为4个区,城市建筑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战后,德国首先面临的就是解决住房紧缺的问题。1970年代以后,随着住房问题的基本解决,城市建设的重点从新建转为古城保护和改造。经过几十年的重建和保护,德国的城市已经很难再看出战争的痕迹,城市历史风貌得以恢复,而如此良好的历史风貌主要得益于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对古建筑以“能用则用”为原则的德国,对古建筑的保护有其自身的特色。为了保护古民居建筑艺术,德国每年都举行全国传统民居艺术大赛,国外游客纷纷前往参观各地参赛的不同年代的民居艺术。在德国,几乎每一个乡村都有几座或十几座古老的民居被政府认定为保护单位,政府给予民居主人资助,定期由专业民居技工指导修缮保护。

古代建筑建筑文化的认识论文

古代建筑建筑文化的认 识论文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认识 中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对现在中国建筑的影响也是不可怀疑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很多的特点。由于农耕生活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而且,当时的中国建筑都是以木质为主的。中国的古代人民在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的斗争中渐渐的产生了古 代的建筑特色和文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历史的不断变化中,中国的古代建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由于在中国的古代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到建筑体上,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在行态上材料上都极力从宇宙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来源。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树木是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与人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把木材作为主要建材,木材良好的物性特质以及易于安装拼接的物理属性,为中国古代建筑构架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首先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的古代建筑文化是其一大特色。木构架有很多的优点。木构架建筑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另外,它的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因为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会倒而且屋也不会塌,有利于减少地震的损害。最后,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作。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

-威尼斯宪章-与中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精)

-威尼斯宪章-与中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精)

一、《威尼斯宪章》及相关国际文件解读《威尼斯宪章》是“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于1964年5月在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他是对《雅典宪章》(1931年在雅典召开的第一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的研究和拓展。 《雅典宪章》和《威尼斯宪章》的诞生,反映出与会的西方国家同仁对人类创造的历史古迹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科学保护理念。宪章指出:世世代代人民遗留的古代遗迹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为后代保护好这些遗产,“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宪章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提出了若干“指导原则”并“做出规定”,要求“各国在各自的文化和传统范畴内负责实施这一规划”。 《宪章》分六个部分,共计十六条,分别是:“定义”,(第1、2条;“宗旨” (第3条:“保护”(第4、5、6、7、8条;“修复”(第9、10、11、12、13、 14条;“发掘”(第15条:和“出版”(第16条。 第一部分“定义”明确了历史古迹的范畴不仅包括单个建筑,而且包括它赖以存在的环境;不仅包括伟大的艺术作品,而且包括民间朴实的艺术品。同时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缮应当采取对研究和保护有利的一切科学技术。 第二部分“宗旨”,指出保护与修复古迹的目的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 第三部分“保护”,共五条;第一条强调了“日常维护的至关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对历史古迹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古迹的保护,强调这种使用“决不能改变建筑的布局或装饰”;第三条,谈了古迹的保护包含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在保护区域内拆改建设的限制:第四条规定,除非出于保护古迹的需要或因国家、国际极为重要的利益需要,不得随意对古迹进行搬迁;第五条规定对构成古迹的雕塑、绘画或装饰品只有在非移动而不能确保其保存的情况下才准许进行移动。 第四部分“修复”,共六条。第一条(原文第九条;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内容是说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要有充分依据,不能臆测,以保存和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浅析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国际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主要以木构架为建造体系,以建筑群体的组合为核心形式,以建筑装饰塑造建筑的形体等。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形象的构成以及建筑文化的丰富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内涵 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一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尤其是屋顶的构造形态,不但造型十分优美,而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飞翘形状的屋檐装饰是对“天”的憧憬与崇敬,凹曲的“人”形屋面装饰设计,则是上天、下地、人居中间之意。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表现出了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理念,比如,明清时期的建筑屋顶装饰力求自然,把自然作为建筑审美的基本原则,并融汇了中国传统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因此,这一时期的建筑灵动感十足。同时,飞檐的建筑屋顶造型更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我国建筑中的深刻的体现,折射出了人们力图挣脱封建社会各种礼教束缚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大自然生活的憧憬。 二等级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反映与标志,不同身份与地位的人所使用的建筑装饰也是各不相同。例如,龙凤图是古代帝王才能选用的建筑装饰,其代表着威严、不可侵犯的皇权,而宫殿不同的建筑其装饰也有高低贵贱之分,金色龙图是最高等级的象征。还有建筑物的大门装饰,宫殿中的建筑物大门能够使用斗?怼⒚哦ひ约捌咽椎茸笆危?然而普通的平民百姓家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故而中国古代民间的建筑物大门装饰通常都较为简朴。 三祈福驱邪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饱含着古人的美好祈愿,不同的建筑装饰代表着人们不同的追求与愿望。比如,建筑上雕刻的“鱼跃龙门”是对功名的希冀、牡丹与凤凰则是富贵高升之意、梅花与喜鹊喻指喜气连连等。人们通过这些吉祥的建筑装饰,以期获得心理安慰与精神满足。与其他民族相同,中国古人也有着独特的禁忌内容,表现在建筑方面既以玄学的影响最为深远,包括建筑的方位、房屋的高低、宅基的环境等多方面都关乎于建筑的“风水”,对中国古人而言,建筑的风水好坏至关重要,故在装饰有关建筑的时候,古人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是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 纪念建筑、石建筑、石窟寺壁画、造像、古碑石刻等修缮工程,应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系指始建或历代重修、重建的原状。修缮时应按照建筑物的法式特征、材料质地、风格手法及文献或碑刻、题铭的记载,鉴别现存建筑物的年代和始建或重修、重建时的历史遗构,拟定按照现存法式特征、构造特点进行修缮或者采取保护性措施;或按照现存的历代遗存、复原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法式特征、风格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进行修缮的原则。 依工程性质,可分为五类,如下;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2、抢险加固工程,3、重点修缮工程,4、局部复原工程,5、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 保养维护工程系指不改变文物的现存;结构、材料质地、外貌、装饰、色彩等情况下所进行的经常性保养维护,如屋顶除草勾抹;局

部揭瓦补漏;梁柱、墙壁等的简单支顶加固;庭院整顿清理、室内外排水疏导等小型工程。此类工程就由管理或使用单位列入年度工程计划和经费预算,作为经常性工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加固抢险工作,系指建筑物、石窟岩壁以及壁画、造像、石刻等发生危及文物安全的险情时所进行的抢救性措施,诸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抢救性措施。此类工程须在技术检查的基础上制定抢险加固方案,报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报时,须补报备案。 重点修缮、局部复原工程,系指对文物进行较大规模的重点修缮或局部复原工程。此类工程必须事先做好勘查测绘、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工程设计必须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在提出《修缮、复原工程申请书》报经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之后,方得进行施工。 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的安全设施,诸如排水防洪堤坝、防水房、亭、新加窟檐等。凡此类构筑物或建筑物,须与文物及环境风貌相协调,不可喧宾夺主。对文物本身和其周围的历史残迹,必须严格保护,不可因附加安全措施而遭受损坏,附加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方案,报请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施工。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编码:7036801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学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Repair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建筑学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及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学生选修课,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准确地认识中国古典建筑的修缮保护基础知识,了解必要的修缮施工工艺与东西方遗产保护理论,了解中国古典建筑修缮保护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了解修缮保护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为相关的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国与欧洲古建筑修缮保护的理念差异与实践; 第二部分唐辽宋金元明时期的建筑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清式建筑的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 第三部分大遗址保护实例分析;大型建筑群的遗产保护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几个主要地区地域性建筑修缮保护实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意义与目标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基本原则与技术思路; 了解东西方修缮保护理念与应对上的差异; 了解实例案例中的典型操作; 了解不同地域民居的构造差异性与保护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修课程: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古建筑做法后续课程:传统园林与建筑哲学,古建筑实习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以PPT形式授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适当辅以实地参观调研与现场讲授。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教学参考书目: 1、(宋)李诫.营造法式 2、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5、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7、马清林等.铁质文物保护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省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案例与研究.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9 9、其它有关专业期刊,如《文物》、《考古》、《古建园林技术》等等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为衡量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实现情况,主要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也可以采取在给定题目下独立完成的资料搜集与结课研究报告作为考核方法,要求图文结合,资料内容翔实准确,逻辑分析到位。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为100%。 大纲编撰人:赵向东 大纲审阅人:梁玮男 系负责人:梁玮男 学院负责人:白传栋 制定(修订)日期: 2018年6月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孔庙赏析 北京安定门内有条国子监街,又名成贤街。这条街共有4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间式彩绘木牌楼,是北京保留牌楼最多最完整的一条街。街道两旁槐树成行,浓荫蔽日,槐花飘香。北京孔庙就坐落在这条街的东端。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建成,初具规模。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崇圣祠,用于供奉孔子五代先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扩建大成殿,孔庙始成今日的规模。整座孔庙分三进院落,占地约22000平方米,采用了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不仅满足祭祀使用的要求,而且严守繁缛的等级制度和礼制规范:是以“庙”的祭祀空间即“大成殿”院落为整体建筑群的核心,形成的一条东西严格对称的孔庙主轴线,构成前后三组功能不同的院落空间形式。 在7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这里成为元、明、清三代统治者尊孔崇儒,宣扬教化,主兴文脉的圣地,也成为众多志在功名的读书人顶礼膜拜的殿堂。这组比故宫还年代久远的皇家古建筑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凝固了一段数百年的漫漫科举之路。徜徉在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孔庙里,远离都市的喧闹,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以宁静淡泊的心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在是件雅事。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整座孔庙建筑布局科学,规模宏大,凸显皇家气派。 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先师门两侧连接庙宇的外围墙,如一座城门。 进入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那难辨的文字和深邃的诗意恐怕只有学识渊博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吧。第一进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其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两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 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明代重臣张居正,爱国名将于谦、袁崇焕,科学家徐光启,奸相严嵩,清代以才学出众的名臣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柏上桑 相传此柏植于元代,后树干中心空,尘土积于其中,飞鸟衔桑葚于树上不慎落入空心中,又长出桑树,因此得名“柏上桑”。位于碑林西侧通往国子监处。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

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5965790.html, 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作者:林丽 来源:《价值工程》2017年第05期 摘要:金华地区的古民居具有很高的实用和审美价值。本文旨在以“俞氏宗祠”这个金华地区的实际工程为例,在分析该古名居的价值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主要提出其地面、墙体、木结构、屋顶、装修的修缮方案,为一般古建修缮和复原工作提供参考,减少在修缮过程中给古建筑物带来的二次破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Abstract: The ancient residences in Jinhua have high utility and aesthetic value. This paper aims to take "Yu Ancestral Hall " as an example, analyze its value and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repair plan of floor, wall, wooden structure, roof and decor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s to ancient building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so as to reduce the two damage brought by the repair process, and achieve better service to the society.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缮 Key words: ancient buildings;protection;repair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119-03 0 引言 金华地区的古民居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类型,在营造技艺上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蕴含着地方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实用和审美价值。由于战争、自然侵蚀或人为破坏,这些古建筑越来越少了,古建筑的保护引起社会的关注,文物保护级别高的古建筑一般得到比较好的保护和修缮,但是级别低一点的,特别是私有产权文物的就不尽人意了。本文旨在以“俞氏宗祠”这个金华地区的实际工程为例,制定相应的修缮方案,消除安全隐患,有效保护其历史信息和风貌特征,为一般古建修缮和复原工作提供参考,减少在修缮过程中给古建筑物带来的二次破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 工程概况 俞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东俞村中心,建于清中期,建筑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座北朝南,五开间三进。俞氏宗祠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为正厅,第三进为后厅,中间用天井相隔,两侧用厢廊围合,东侧、北侧为民居,南侧、西侧为空场组成了建筑格局,通面阔20.36m,通进深45.56m,总占地面积927m2,建筑面积927m2。 门厅、正厅、后厅均为一层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通面阔19.4m,通进深分别为6.8m、7.6m、8.5m,三合土地面,双坡硬山小青瓦屋面,小青瓦垒脊。门厅明、次

古建筑维修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三元洞改造暨陈列展示工程 室外改造装饰部分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技术负责人:

2010.8 目录 第一章:编制总说明-------------------------------------------------------3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修复方案-------------------------------------------5 1:工程现状------------------------------------------------------------------ 2:工程修复方案------------------------------------------------------------ 2.1:屋面工程 2.2:外墙工程 2.3:脚手架工程 2.4:施工组织进度计划(附表) 第三章:施工部署----------------------------------------------------------7 第四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12 第五章:安全要求----------------------------------------------------------18 第六章:质量要求----------------------------------------------------------19

第一章编制总说明 一、编制说明 作为本工程的施工方,我公司通过认真研究现场情况,广泛听取有关古建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独立编制了三元洞改造工程外装饰部分的施工组织设计。 为在将来的施工过程中,使本施工组织设计能切实指导施工,为树精品工程服务,编制之前,我公司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尽的踏勘,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施工难点,并充分考虑到本工程的社会重要性,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中,重点介绍了主体结构和装修工程施工方案,在管理方面,详细阐述施工组织保证体系、劳动力、机械的配备,以及工期、工程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及总体协调管理的各种措施;同时,我公司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又对工程回访和维修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各种承诺,这些将作为合同条款列入施工承包合同中,使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我公司承诺派有丰富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带领多次紧密合作的施工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连续考核,以确保本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为确保实现“树精品,创优质”的目标,我公司将严格依照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进行管理,定期派员赴现场检查考核现场的管理工作。 二、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文件、文献: 1、三元洞改造工程的施工图纸 2、《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4、《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5、《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9、《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