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和动力机械基础

热能和动力机械基础
热能和动力机械基础

制冷和空调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制冷是一种冷却过程,除用于食品冷冻加工、化工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制冷外,其最主要的应用是空调。空调中既有冷却,也包括括供暖、加湿、去湿以及流速、热辐射和空气质量的调节等。

本章将以制冷循环或逆向循为核心,重点阐述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制冷的定义与分类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N0.3K,深冷(又称低温);0.3K以下,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很大差别。工程应用上有多种人工制冷方法,如适用于普通制冷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适用于深度制冷(制冷温度为20~160K)的气体膨胀制冷、半导体体制冷、磁制冷等。空气调节系统中所用的人工制冷方法主要是蒸气压缩式、吸收式制冷。

二、制冷研究的内容

制冷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

分析和计算。

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

3)研究气体的液化和分离技术。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及一系列的制冷技术。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商业及人民生活

食品冷冻冷藏和舒适性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应用最为量大、面广的领域。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储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现代的食品工业,从生产、储运到销售,有一条完整的“冷链”。所使用的制冷装置有:各种食品冷加工装置、大型冷库、冷藏汽车、冷藏船等,直至家庭用的电冰箱。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家庭、办公室用的局部空调装置;大型建筑、车站、机场、宾馆、商厦等使用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各种交通工具,如轿

车、客车、飞机、火车、船舱等的空调设施;体育、游乐场所除采用制冷提供空气调节外,还用于建造人工冰场,如上海杰美体育中心的室内冰场,面积达1200m2。

2,工业生产及农牧业

许多生产场所需要生产用空气调节系统,例如:纺织厂、精密加工车间、精密计量室、计算机房等的空调系统,为各生产环境提供恒温恒湿条件,以保证产品质量或机床、仪表的精度。

机械制造中,对钢进行低温处理,可以改变其金相组织,使奥氏体变成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化学工业中,借助于制冷,使气体液化、混合气分离,带走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在钢铁工业中,高炉鼓风需要用制冷的方法先除湿,再送人高炉,以降低焦铁比,提高铁水质量。

在农牧业中,如利用低温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在交通运输业中,如采用液化天然气的汽车,使能量密度增大。在建筑工程中,如拌合混凝土时,用冰代替水,借冰的熔化热补偿水泥的固化反应热,可以有效地避免大型构件因散热不充分而产生内应力和裂缝等缺陷。

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人工的低温环境。例如:为了研究高寒条件下使用的发动机、汽车、坦克、大炮的性能,需要先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作模拟试验;气象科学中,云雾室需要(-45~30)℃的温度条件,用于人工气候实验。

4.医疗卫生

现代医学已离不开制冷技术。①冷冻医疗如:肿瘤、眼球移植、心脏大血管瓣膜冻存和移植等手术时采用的低温麻醉。②细胞组织、疫苗、药品的冷保存。③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作血干、皮干等等。

5.空间技术

火箭推进器所需的液氧和液氢须在低温下制取,配合人造卫星发射和使用的红外技术也离不开低温环境,红外探测器只有在低温条件下,才能获得优良的探测结果,在航天器的地面模拟实验中,用液氮、液氦组成的低温泵使冷凝密闭容器内的气体达到高真空等。

6.低温物理研究

低温技术提供的低温获得和低温保存的方法,为低温物理学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使低温声学、低温光学、低温电子学等一系列学科得到发展。超导现象的发现和超导技术的发展也与制冷技术的发展分不开。

第二节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

制冷循环可以分为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两种。研究理想制冷循环或逆向可逆循环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要寻找热力学上最完善的制冷循环,作为评价其他循环效率高低的标准;其二是根据理想制冷循环,可以从理论上指出提高制冷装置经济性的重要方向。

图6-1a 、b 分别为制冷循环(或制冷机)的热力学原理图和以气体为工质的逆卡诺循环的T-S 图。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从低温热源获取的热量(即制冷量Q 0)和输入功W(或输入 热量Q)之和应等于向高温热源的放热量(即冷凝放热量Q k ),即Q k =Q 0+W 。为了分析比 较在两个确定的热源温度下,不同的制冷机在消耗某种功W 情况下获得的制冷量Q 0的大 小,通常以制冷系数或称性能系数作为制冷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用ε或COP 表示。其定义为消耗单位功所获得制冷量,即

w

q P W Q 000===φε (6-1)

补上

2.对温度的限制及热力完善度

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与高、低温热源之间的传热必须要有温差。例如,如果一个制冷系 统要保持冷室温度-20℃,并向温度为30℃的大气放热,那就必须在这两个温度的界限内 实现循环。在放热过程中,制冷剂温度必须高于303.15K ;在制冷过程中,为了使冷室热量能传给制冷剂,制冷剂的温度必须低于253.15K 。这就使得循环成为图6-2所示的那样。由于存在温差传热,这时的制冷循环(含图中的虚线)1—2—3—4已不能再称为逆卡诺循环, 只不过该循环在了-J 图上仍是一个矩形循环而已,它的制冷系数必然小于原逆卡诺循环的制 冷系数。

逆卡诺循环是在没有传热温差和没有任何

损失的可逆情况下进行的,实际上是无法实现

的。但作为理想制冷循环,它可以作为评价实

际制冷循环完善程度的标准。通常是将工作于

相同热源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君

与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c ε之比,称为这个

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用η表示,即

c

εεη= (6-3) 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随着高温热源和

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同以及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而

变化,其值可以大于1或小于l 。热力完善度

是表示制冷机实际循环接近逆卡诺循环的程度,热力完善度的数值恒小于1,故也称循环效 率或卡诺效率。热力完善度的数值越大,就说明循环的不可逆损失越小。在循环中,减少传 热温差、减少摩擦,均会减少循环的不可逆程度,并导致热力完善度的提高。制冷系数ε和 热力完善度η都可以作为制冷循环的技术经济指标,但ε只是从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换)的数量角度反映循环的经济性,而η是同时考虑了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和实际循环中不可渺的影响程度。

(二)变温热源的理想制冷循环——劳伦兹循环

为了减少在制冷机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不可逆传热所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制冷剂和传热介质之间应保持尽可能小的传热温差。就制冷机的一般工作条件来说,冷却介质及被冷却物体的热容量都不是无穷大,在传热过程中要发生温度变化,不能看作为恒温热源。此时,制

T''),但

冷剂的冷凝温度应略高于(在极限情况下等于)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图6-3中的

1

T')间存在较大的温差。同样,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同被冷却介质

与冷却介质的进口温度(

1

T')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温差,如图6—3所示,对于变温热源来说,含有恒温

的进口温度(

2

热源的逆卡诺循环已不复存在,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变温热源(而不是恒温热源)的理想

循环,以改善制冷系数。变温热源间的可逆循环,可依据冷源和热源的性质而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只要满足工质与变温冷源、热源之间热交换时的温差各处均为无限小,以及工质与对其作用的物体之间保持机械平衡的条件,则工质进行的循环即为理想制冷循环,劳伦兹循环就是这种变温热源时可逆的逆循环的形式。

如图6—4所示,劳伦兹循环由两个等熵过程。a—b、c—d和两个变温的多变过程b—c、d—a组成。b、c两点的温度分别为高温热源流体的进、出口温度,d、a两点的温度分别为低温热源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在实际中,要实现劳伦兹循环,冷凝器和蒸发器都必须是完全逆流式的;而且应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工质,利用其在等压下蒸发或冷凝时温度不断变化这个特点,使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变化始终分别与冷却介质及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变化同步,使循环的不可逆损失减小,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增加。在传热温差无限小的极限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完全可逆的劳伦兹循环,所以,劳伦兹循环是外部热源为变温热源时的理想制冷循环。

对于变温条件下的可逆循环,可采用建立在乎均当量温度概念上的逆卡诺循环来表示其经济指标。

m

km m L T T T 00-=ε (6-4) 式中,m T 0、km T 分别为两个变温热源的平均温度(K);L ε为制冷系数。

变温热源间工作的劳伦兹循环abcde 的制冷系数,相当于在平均吸热温度m T 0和平均放 热温度km T 间工作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即与逆卡诺循环等效的制冷系数。

(三)理想热泵循环

逆向循环是以耗功作为补偿,通过制冷工质的循环,从低温热源中吸收热量(即制冷 量)并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因此,逆向循环可以用来制冷(对低温热源而言),也可用来 供热(对高温热源而言),或者制冷、供热同时使用。用来制冷的逆向循环称为制冷循环, 而用来供热的逆向循环称为热泵循环。

因此,理论上最理想的热泵循环仍是逆卡诺循环,仍可以用图6—1b 来表示,只是其使 用目的和工作温度的范围有所不同。图6-1b 中,了:是环境温度或某热源的温度,r2是供热温度(用于对外供热)。

热泵循环的性能用供热系数h ε或COP h 表示,它表示单位耗功量所获得的供热量,即 10+=+==c k h w

w q w q εε(6-5) 可以看出,热泵循环的供热系数永远大于1。在以环境介质为低温热源向建筑物采暖系 统供热的情况下,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一般是指制冷剂用机械进行压缩的一种制冷系统。蒸气压缩式制 冷系统有单级、多级和复叠式之分,设备比较紧凑,可以制成大、中、小型,以适应不同场 合的需要,能达到的制冷温度范围比较宽广,且在普通制冷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性能系 数。因此,它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本节仅以单级制冷循环为例,对 蒸气压缩式制冷进行讨论。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理论循环

1.制冷系统的组成与制冷剂

(1)制冷系统的组成 蒸气压缩式制冷

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组

成,沿逆时针方向构成一个逆循环制冷系统,

如图6-5所示。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起

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的作用,是整个系

统的心脏;膨胀阀或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

降压作用,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

蒸发器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它的作用是使经

节流阀流人的制冷剂液体蒸发成蒸气,以吸

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

目的;冷凝器是输出热量的设备,从蒸发器

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消耗的功所转化的

热量,在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带走。根据热

力学第二定律,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电能)起了补偿作用,使制冷剂不断地从低温物体中 吸热,并向高温物体放热,从而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2)制冷剂 制冷剂是在制冷装置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也称为制冷工质。制 冷剂的性质直接影响制冷循环的技术经济指标,同时也与制冷装置的特性及运行管理和环保 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使用的制冷剂可分为四类:①无机化合物,如氨、二氧化碳、水 等;②碳氢化合物,如甲烷、丙烯等;③卤代烃(氟利昂),如R12、R22、R134a 等;④混合工质,包括共沸混合工质(如R502)与非共沸混合工质。

制冷剂不仅应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物理化学性能,还应该经济、安全,对人体无害,对 环境无污染。目前,在制冷与空调行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氟利昂制冷剂,由于受到臭氧层、 温室效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正面临重大变革。一般用ODP 和GWP 分别表示消耗臭氧潜能值及温室效应潜能值,两者数值越小,则制冷剂的环境特性越好。目前总的趋势是:HCFC (即含氢的氟利昂)类物质已被列人受控对象,限制并进而禁止使用CFCs(即不含氢的氟利昂)。受控物质的范围有所扩大,限制和禁止使用受控物质的实际步伐大大加快。即使对 于HFC(即不含氯的氟利昂),如R134a 虽然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其ODP=0),但其仍会造成温室效应(GWP=0.24-0.29),也不能作为永久的替代物。因此,寻求可以长期使用的理想制冷剂的任务十分艰巨。

(3)载冷剂 载冷剂和制冷剂一样,都是传递热量的物质,它吸收制冷物体或空间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作为载冷剂的条件是: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不凝固、不汽化;无毒,化 学稳定性好,对金属不腐蚀、不燃烧、不爆炸;比热容大,输送一定冷量所需流量小,以减 少输送载冷剂的循环泵功率;密度小、粘度小,可减少流动阻力;热导率大,以减少热交换 设备的传热面积;价格低廉,易于购买。

常用的载冷剂有空气、水、盐水、有机化合物及其水溶液等。空气作为载冷剂有较多优 点,特别是价格低廉和容易获得。但空气的比热容小[约1kJ /(kg ·K)]、热导率小。空调、冷库的制冷系统常常采用空气直接冷却系统。水作为载冷剂除了具备载冷剂所必须的条件外,还能直接用来加湿空气,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又由于水在常压下的凝固温度为 0℃,只能用作制取0℃以上的载冷剂,故广泛用于普通的制冷空调系统中。

如果要制取低于0℃的冷量,则可采用盐水溶液为载冷剂。由于盐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而且受使用条件的限制,有些场合采用腐蚀性小的有机化合物或其水溶液为载冷 剂,但其成本较高。

2.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理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修改

逆卡诺循环图6-6是理想制冷循环,它的制冷系数c ε被认为是理论的极限值。但是,按逆卡诺循环工作的蒸气制冷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实现。图6-7为修改后的蒸气压缩式制 冷的理论循环1134212'',它由两个等压过程、一个绝热压缩过程及一个绝热节流过程所组 成。与在两相区内的理想制冷循环或逆卡诺循环相比,作了如下两条重要的修改。

(1)用干压缩代替湿压缩 在图6-6所示的湿蒸气区域内的理想循环中,为了实现两个 等温过程,压缩机吸人的是湿蒸气,压缩过程为湿压缩,这个过程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但 在实际上,液滴不是在压缩时逐渐吸热而蒸发,而是在吸人压缩机时就落在灼热的气缸壁及 活塞上,湿蒸气中的液滴迅速汽化,占据气缸容积,使压缩机吸人的制冷剂量减少,制冷量 降低,而且液滴进入气缸后很难全部汽化,容易发生压缩液体的“液击”现象,使气缸遭

到破坏。因此,压缩机不得不放弃吸人湿蒸气而转为吸人干饱和蒸气或过热蒸气,即转为干 压缩。干压缩是蒸气压缩制冷机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采用干压缩后,与逆向卡诺循环相比,制冷系数会有所减小;因为在这种具有干压缩的 循环中,蒸气无益地加热到T 2(>T k ),继而又在等压下冷却,要消耗过多的能量。制冷系数降低的程度称为过热损失。它与制冷剂性质有关,一般地,节流损失大的制冷剂,过热损 失比较小。采用干压缩,经济性有所损失,但对于制冷机的安全运行却是必要的。

(2)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 在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中,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这 样虽然会损失膨胀机的膨胀功,但装置简单。

在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阀的节流过程中,由于有摩擦损失和涡流损失,而这部分机械损 失又转变为热量来加热制冷剂,使一部分制冷剂液体汽化。如图6—7所示,节流后制冷剂的状态4,比绝热膨胀后的状态4,的干度有所增加,比熵也有所增加。节流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使有效制冷量减少。

显然,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有所降低,其降低的程度称为节流 损失。节流损失的大小随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的增加而加大,其次也与制冷剂的物理性 质有关。由温三熵图可见,饱和液体线越平缓,以及制冷剂的比潜热越小,或者冷凝压力越 接近其临界压力,节流损失越大。

除上述两点之外,蒸气压缩式理论制冷循环与逆卡诺循环还有一点区别,是在图6-7冷 凝器中发生的222-'-过程。由于干压缩,使得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放热过程由冷却22'-, 和冷凝32-'两过程组成,在22'-中制冷剂与环境介质之间有温差,在32-'中制冷剂与环境介质之间无温差。

3.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

为了说明蒸气压缩制冷机理论循环的性能,采用下列一些性能指标,它们均可通过循环 各点的状态参数计算得到。

(1)单位质量制冷量q 0和制冷剂的质量流量q m,R q 0也常简称为单位制冷量,系指1kg 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从被冷却物体中吸收的热量。从热力学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可以得 到q 0(kJ/kS)为

补上

1.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与上述理论循环有许多不同之处,把实际循环叠加在理 论循环的压一焓图上,如图6—8所示,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别。

1)实际压缩过程不是等熵过程。因为压缩过程中存在着气体内部以及气体与气缸壁之 间的摩擦、热交换和气体与外部的热交换,实际的压缩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多变指数不断变 化的多变过程。

2)冷凝和蒸发过程中都存在传热温差,所以过程也是不可逆的。

3)制冷剂通过管道、吸排气阀、冷凝器、蒸发器时存在压力损失。

4)实际循环中存在液体过冷、蒸气过热。冷凝器中液体过冷,可保证进入膨胀阀的是 100%的液体,在节流过程中减少汽化,使节流机构工作稳定,且有利于提高循环的制冷系 数。蒸发器中蒸气过热,可以防止将液滴带人压缩机。

2.实际循环的性能指标

如图6—8中实际循环过程所示,要进行分析计算是较复杂的。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常常对它作一些简化。简化内容包括:①忽略冷凝器及蒸发器中的微小压力变化,同时认为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均为定值;②将压缩机的内部过程简化成一个从吸气压力到排气压力的有损失的简单压缩过程;③节流过程仍认为是等焓过程。经过上述简化,则实际循环可表示为图6—9中的0—1—2—3—4—5—0—1,其中1—2是实际的压缩过程。

1)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体积制冷量、单位理论功、制冷剂循环流量和理论功率。 41210h h h h q -=-=

1

0v q q v = 120h h w a -=

00

,q q R m φ=

0,0w q p R m =

制冷量0φ通常由设计任务给出,得到制冷剂的循环流量后,可以求得压缩机实际输气

量s V q ,。(s V q ,为压缩机在单位时间内,按进气条件所排出气体的实际体积,即体积流量)以

及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即体积流量h V q ,

v R m s V q q v v q q 00101,,φφ==

= v

s V h V q q q λφλ0,,== 式中,λ为实际输气量与理论输气量的比值,称为输气系数。

根据h V q ,即可选配合适的制冷压缩机。

2)压缩机的指示功率P i 、轴功率P e ,及实际制冷系数。

i i P P η0

=

式中,i η为指示效率,表示实际压缩过程与理想压缩过程接近的程度,它考虑制冷剂实际 压缩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逆因素。

式中,i η为机械效率,它取决于压缩机的结构、加工精度、润滑条件与保养,其值一般在 0.8~0.95之间。

从而可求得实际制冷系数ε,即

e P 0

φε=

3)单位冷凝热量k q 。

42h h q k -=

式(6—20)中点2状态的比焓值用下式计算

1

122h h h h i a +-=η 从而可求出冷凝器的热负荷,即

k R m k q q ,=φ

4)热力完善度(卡诺效率)。

c

εεη= (三)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工况 ·

1.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1)液体过冷、蒸气过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与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理论循环比较, 实际循环中的过冷与过热是有优势的,因为单位制冷量增加了。但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却不一 定总是增加的,因为即使单位制冷量增大了,但压缩的终点会处于离饱和曲线更远的过热 区,压缩功(kJ/ks)随之增大。从制冷量观点来看,由于点1的比体积比点0大,当压缩 机的体积流量一定时,在点1入口状态下压缩机压送的质量流量就较小,因此,抵消了性能 方面的改善。当然,液体过冷、蒸气过热对于保证进入膨胀阀的工质全部是液体以及进入压 缩机的蒸气中不夹带液体,保证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稳定、安全地运行是有实际好处的。

(2)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图6-10a 、b 分别表示了蒸发温度T 0、冷凝温度k T 对一个具体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循环性能的影响。可以看出:当蒸发温度不变而冷凝温度升高时,对于同一台制冷装置来说,它的制冷量将要减小,而消耗的功率将增大, 因而制冷系数将要降低。当冷凝温度不变而蒸发温度降低时,制冷装置的制冷量、制冷剂流量及制冷系数都是降低的,而压缩机的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与变化前后的压力比值有关。 当0T 由k T 开始逐渐降低时,压缩机的功率有一最大值,而且对于不同的制冷剂,功率出现最大值的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比值大致相等,其值约等于3。

2.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工况

所谓工况,是指确定制冷装置运行情况的温度条件,一般应包括蒸发温度、冷凝温度、 过冷温度和压缩机吸气温度等。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消耗功率及其他特性,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运行工况。例如,压缩机制冷量,当蒸发温度5℃、冷凝温度30℃时,比蒸发温度-25℃、冷凝温度50℃时的制冷量大4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下列几种工况:

(1)标准工况 这是根据制冷机在使用中最常遇到的工作条件以及我国南方和北方多 数地区一年里最常出现的气候变化为基础而确定的工况(表6-1)。通常所说的制冷机的制 冷量和功率,是指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和功率。

(2)空调工况它规定了制冷机在作为空调使用时的温度条件。空调时被冷却对象的温

度较高,因此规定了蒸发温度为5℃使用时的温度条件;而由于空调的使用都在夏季,因而

冷凝温度也规定得较高。

(3)最大压差工况这一工况是在设计压缩机时需要使用的。考虑到实际使用中冷凝

温度和蒸发温度随季节及使用场合而变,因此,设计时必须规定制冷压缩机在运转中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差,以作为对各主要零件进行强度计算的依据。同时,制冷压缩机在运转中所承受的压差不得大于这一规定。

(4)最大功率工况制冷机在冷凝温度一定而蒸发温度变化时,会有一个功率最大的

工况。通常在起动过程中都要经过这一工况,因此,对于没有起动卸载装置的压缩机,要根据这一工况来确定驱动压缩机的原动机的功率。此外,在设计压缩机时,某些零件的摩擦也要按这一工况条件下的数据进行计算。

(四)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

以如下氟利昂制冷系统流程图6—11为例,其特点是:

1)氟利昂制冷系统需进行干燥处理,系统中通常设置干燥器,防止在蒸发温度低于0℃时因系统中含水而发生“冰塞”现象,影响正常工作。

2)由于R12和R22的排气温度比相同工况下氨的排气温度低,油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润滑油一般不带结焦物,可以直接返回压缩机曲轴箱中重新使用。因此,油分离器与曲轴箱之间设有自动回油管路。

3)为了保证润滑油能顺利返回压缩机,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采用非满液式蒸发器。

4)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采用回热循环,故设有换热器(安设在图6-11部件6和7之间,使高压的液态氟利昂与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气态氟利昂进行换热),以增大膨胀阀前制冷剂的过冷度和提高压缩机吸气的过热度,既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又可以减少有害过热和发生“液击”现象。

第三节制冷压缩机

压缩机是用机械方法使气体压力升高的一种设备,按其功用分,有获得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机和制取冷量的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是构成制冷系统四大关键部件(另外还有冷

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的核心部件,在系统中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的作用,也常被称

为制冷空调系统的心脏。

一、制冷压缩机的种类及形式

制冷压缩机按工作原理分,有容积式和速度式(透平式)两类。容积式压缩机依靠活

塞或回转部件的运动,使气缸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完成气体的吸人、压缩和排出过程。其具体形式又有活塞作往复运动(往复活塞式、斜盘式和电磁振荡式等)和部件作回

转运动(如螺杆式、滚动转子式、滑片式和涡旋式等)两类。速度式压缩机是气体在其内

被放射状的旋转叶片以动力方式加以压缩的设备,有离心式和轴流式两种。

按压缩机的级数分,有单级、双级和多级压缩机。按压缩机的密封方式分,有开启式、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压缩机。按所用制冷剂分,有氨压缩机和氟利昂压缩机等。按气缸数目分,有单缸、双缸和多缸压缩机。

目前活塞式以它小型、质量轻、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本节将主要阐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二、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1.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与组成

图6-12示出了压缩机的主要零部件及其组

成。压缩机的

机体由气缸体1和曲轴箱3组成。气缸中装有

活塞5,曲轴

箱中装有曲轴2,通过连杆4与活塞5连接起来。

在气缸顶

部装有吸气阀9和排气阀8,通过吸气腔10、

排气腔7,分

别与吸气管11、排气管6相连。当曲轴被电动

机带动而旋转

时,通过连杆的传动,活塞便在气缸内作上下

往复运动,在

吸、排气阀的配合下完成对制冷剂蒸气的吸人、

压缩和输

送。

2.活塞式压缩机的理想工作过程与理论输

气量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理想工作过程在p-V 图上的表示如图6-13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气缸中的压力户,横坐标表示活塞移动时在气缸中形成的容积V 。想工作过程包括吸气、 压缩、排气三个过程。当气缸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时,气缸内容积增大,压力降低,吸气阀打开,压缩机在压力p 1下吸气,直至活塞到达最右端(下止点)为止,即图中的4-1吸气过程。当活塞由右向左移动时,气缸内压力升高,吸气阀关闭,气体被绝热压缩,直至气缸内的压力达到户2为止,即图中的1-2压缩过程。当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升至排气压力p 2,活塞继续向左移动时,排气阀打开,高压气体在定压下排出气缸,直至活塞到达最左端的位置(上止点)为止,即排气过程2—3所示。排气过程结束后,压缩机再重复吸气、压缩和排气三个过程。由图可见,当压缩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时,压缩机对制冷剂所作的功可用面积41234表示,所以,图6—13的p-V 图称为理想工作过程的示功图,图中V g 为气缸工作容积。

该理想工作过程是将它的实际工作过程抽象简化而

成的。对于活塞式压缩机的理想工作过程可以用热力学

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出压缩机在单位时间内由吸气腔

往排气腔输送的气体质量,将这部分气体换算为吸气状

态的体积,便可以得到压缩机理想工作过程的体积输气

量简称为理论输气量h V q ,,单位是m 3/s 或m 3/h 。若压

缩机气缸直径D(m)、活塞行程S(m)、转速n(r/min)和

气缸数Z 均已知,则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m 3/s)的计算 式为2402,SnZ

D q h V π=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也称为压缩机的活

塞排量。它仅与压缩机的转速、气缸直径、活塞行程、

气缸数目等有关,而与制冷剂的种类和压缩机的运行工

况无关。

由h V q ,可以算出理论质量流量(也称质量输气量)m q 为

式中,t /,为压缩机吸人状态制冷剂蒸气的比体积。

3.活塞式压缩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与输气系数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实际工作过程比理想工作过程要复杂得多。图6—14为工作过程在 P-V 图上的表示(虚线01230为理想工作过程),也称为实际示功图。实际示功图与理论示功图差别很大,而且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也小于理论输气量。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气阀的阻力、余隙容积的存在、摩

擦等多种因素,而使吸人的制冷剂蒸气

体积不等于活塞的排量。因此,活塞式

制冷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永远小于活塞

排量(即理论辅气量)。两者的比值称为压

缩机的输气系数(亦称容积效率),用λ表

示,即 h V s

V q q ,,=λ

式中,s V q ,为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

输气系数λ是一个小于1的数,它表示气缸工作容积实际利用的程度。影响λ的因素 很多,如压缩机本身的结构、所用的制冷剂的性质以及运行工况等。但对于确定的某一台压 缩机而言,主要是运行过程中的压缩比,当压缩比增大时,λ减小;反之,λ增大。

三、活塞式压缩机的性能

制冷量和耗用功率是一台压缩机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特性。对于在一定转速下运转的压 缩机,这两个特性参数基本上取决于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

实际上,压缩机本身不具有制冷能力,但它能够压送一定流量的制冷剂,为在蒸发器中 提供一定的产冷量创造条件。

1.活塞式压缩机的制冷量

活塞式压缩机的制冷量可用下式计算

10

,,0,0v q q q q q q h V V h V R m λλφ===

式中,0φ为压缩机在计算工况下的制冷量;0q 为制冷剂在计算工况下的单位质量制冷量;V q 为制冷剂在计算工况下的单位体积制冷量。

对于一台制冷压缩机,当使用某一种制冷剂时,其制冷量随着工况的不同而变化。因为 工况改变时,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九和制冷剂的单位体积制冷量V q ,都随之而变。

压缩机出厂时,机器铭牌上标出的制冷量一般是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如果是专门为空调配用的压缩机,则铭牌上的制冷量为空调工况下的制冷量。

2.活塞式压缩机的耗功率

在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中,已计算过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即

)(12,0h h q P R m -=

考虑到①制冷剂实际压缩过程并非是等熵压缩过程,用压缩机的指示效率i η表示; ②压缩机在运转时需要克服机械摩擦,用机械效率m η表示,可得到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计算式为

s e p P η0

=

式中,s η为压缩机的总效率,m i s ηηη=。

s η反映压缩机在某一工况下运转时的各种损失,在正常情况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 总效率约为0.65~0.75。

压缩机在实际使用中配用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率in P ,还应考虑到压缩机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方式(用传动效率d η表示)以及电动机效率(用0η表示),即

0ηηd e

in p P =

工程上应用较多的除活塞式压缩机外,还有离心式、螺杆式、滚动转子式等制冷压缩 机。一般在较小的产冷量范围内用活塞式压缩机最为合适,但近年来也呈现了与螺杆式和旋 转式压缩机相竞争的倾向。在中等的产冷量范围内,螺杆式压缩机正在替代小型离心式压缩 机。大冷量范围仍继续使用离心式压缩机。原则上这种趋势今后不会改变,然而由于新制冷 剂的使用及其他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大、中、小冷量范围的重新划分。

第四节 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是制造低温冷冻水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的制冷系统。冷水机组主要包 括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等主要部件,还有相应的自动控制元件和电器控制柜等。冷凝器多数为水冷式。为使冷却水回收重复使用,要配置冷却水塔和冷却水泵。为防止制冷剂泄漏,制冷剂只是在冷水机组内循环。冷水机组通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水的热量从而产生出5~12℃左右的冷冻水。冷冻水通过空气处理装置(热交换器)产生空调所需要的冷风。

冷水机组主要根据制冷压缩机及组合形式的不同,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模块式 等的形式。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中以活塞式压缩机为主机的称为活塞式冷水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的压缩机、 水冷式的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等部件已安装在一个机座上,其连接管路已在制造厂完 成了装配b 活塞式冷水机组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紧凑、安装快、有很多种制冷量的机组可供 选择等优点。它广泛应用于银行、舞厅、酒楼等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对制冷量要求不太大的

中小型制冷系统,采用活塞式冷水机组尤为合适。

图6-15为国产FJZ-30冷水机组外形图。FJZ-30冷水机组使用R22为制冷剂,空调工况制冷量为341.9kW。电动机与压缩机靠联轴器连接,有轴密封机构。主机为6FWl2.5型压缩机,配以95kW的电动机。冷冻水进出口温度为12℃/7℃,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32℃/37℃。装有能量调节机构,制冷量为341.9kW,可按1/3、2/3、1三挡来进行调节。调节能量是通过油压分配器、油压缸、电磁阀等零部件来实施。有手动调节和温控调节两种操作方法。

为了保证压缩机安全和经济运行,冷水机组装有高低压力保护和油压差保护的继电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装有旁通安全阀,当排气压力超过旁通安全阀的调定值时,旁通安全阀自动跳动,使高压侧的气体流人低压侧,保护压缩机不会因过载而损坏。该冷水机组还设有防冻结的超低温保护继电器和断水保护继电器。当蒸发器的出水温度太低或冷冻水流量不足时,会自动停机。

图6-16为PJZ一30冷水机组系统。该系统设有气液热交换器7,利用从干式蒸发器4出来的温度还算比较低的制冷剂蒸汽降低从冷凝器出来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目的是防止压缩机液击和提高制冷效果。干式蒸发器采用纯铜管,R22制冷剂在管内汽化,水在管外被冷却。这种蒸发器要求充注的制冷剂最少,而且没有蒸发器管组被冻裂的危险。

二、离心式冷水机组

以离心式压缩机为主机的冷水机组,称为离心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原理与离心式水泵类似,目前使用的有单级、双级、三级三种。离心式冷水机组系统示意图如图6—17所示。

由于制冷剂蒸气比水轻得多,为了达到一定的输出压力,单级和双级离心式压缩机叶轮

转速一般是7780r/min,要加增速器8使叶轮增速。制冷剂蒸气从蒸发器上方被吸入,经过叶轮离心式压缩机压缩后输送到冷凝器1被冷却成液体。制冷剂液体经高压浮球阀11进入蒸发器,吸收冷冻水的热量后制冷剂再次变成蒸气。由于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及工作特性,它的输气量一般希望不小于2500m3/h,因此离心式冷水机组主要应用于大型的空调制冷系统。

图6-18是国产FJZ-1000离心式冷水机组外形。该冷水机组以R11为制冷剂,当蒸发温度为4℃,冷凝温度为38℃时,制冷量为872kW。

图6—19是FJZ-1000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示意图。

由于R11制冷剂在空调工况时的蒸发压力低于大气压,为了防止空气渗入制冷系统,

离心式压缩机做成半封闭式。在冷水机组的制冷系统中,配有一台2F4.8型的压缩机,主要作用是对制冷系统抽真空、试压、排除进入系统的空气和回收系统的制冷剂。

当需要排除渗入制冷系统的空气时,混合气体从冷凝器3的顶部经抽气阀被2F4.8型压缩机5抽到油分离器6;将混合气体中的油首先分离,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7,在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被冷冻水冷却液化,不凝性气体(主要是空气)通过放空气阀8排放。液化后的制冷剂经干燥器9去除水分后,经回液管回到蒸发器被重新使用。

为了保证离心式冷水机组各主要运动部件的润滑和冷却,设有一个包括油泵13、油冷却器12、油过滤器11、油箱10、油压调节阀等组成的润滑油系统。

三、螺杆式冷水机组·

以螺杆式压缩机为主机的冷水机组J,称为螺杆式冷水机组。螺杆式冷水机组主要由螺杆式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油泵、润滑油冷却器、电器控制箱及相应的控制元件组成。螺杆式冷水机组具有传动平稳,制冷量可以在额定制冷量10%~100%的范围内无级调节,结构紧凑、质量轻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宾馆、饭店、医院等中等制冷量的空调系统中。

图6-20是BLK一130M半封闭式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外形图。

图6-21是BLK一130M半封闭式螺杆式冷水机组系统示意图。

由于螺杆式压缩机的转子需要喷射冷冻机油进行润滑、冷却和密封,所以该系统比活塞式冷水机组系统多了由专门的转子油泵6、贮油器3、油冷却器8、油粗滤器7、油精滤器5、集油管组4等所组成的润滑油系统。

机械动力学基础考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通常来说,线性振动系统的自由度数和固有频率数是相等的。(对) 2、振动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与选取的广义坐标无关。(错) 3、单自由度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和铅垂平面做自由振动时,振动周期不相等。(错) 4、小阻尼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称为衰减振动。(对) 5、加大阻尼一定可以有效隔振。(错) 6、自由度有阻尼系统的强迫振动,振幅最大发生在外激励频率与系统圆频率相等时。(错) 7、F0、ω、m、c、k为已知实数且都不等于0的条件下,t为时间变量,运动微分方程 0sin0 mx cx kx F tω ++-= &&&中的响应为单自由度有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错) 8、多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固有振型之间一定存在着关于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的正交性。(错) 9、无阻尼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系统的质量、弹簧刚度和所受外激励有关。(错) 10、对于能量无耗散的单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在自由振动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采用能量法可直接得出系统的固有频率与运动微分方程。(对) 二、简答题 (1)简述机械振动的概念,并列出振动系统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 所谓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或物体系)在平衡位置(或平均位置)附近作来回往复的运动。主要特性参数有:质量、刚度、阻尼。 (2)机械振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研究外界激励(输入)、振动系统、响应(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3)试用数值说明阻尼对该振动系统的影响。 解:一方面使系统振动的周期略有增大,频率略有降低,即 另一方面使系统振动的振幅按几何级数衰减。 (4) 什么是共振?在工程实际中机械系统共振时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答:通常把激励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 机械振动系统的振幅显著增大。 三、解应用杜哈美积分,分别计算及两个区间的响应。 当时,计算系统的响应 当时,大于的部分,被积分函数为零,所以 四、 解:

热能动力机械现状及其发展

热能动力机械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热能动力机械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对国民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热能动力机械的专业适应方向及高技术性的特点为依据论述了热能动力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 【关键词】热能动力机械;现状;发展走向 一、前言 当热能转换成动力,并且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方式,而且为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高效利用提供了空间。热能动力机械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亟待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中有着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二、热能动力机械专业的适应方向 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无论交通运输,还是航天领域,都离不开动力。热能是这些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冬天燃煤取暖是利用煤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利用的动力来自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蒸汽机车牵引火车的动力来自于蒸汽的热能;热电厂所产生的低品位蒸汽供给工厂热能,在寒冷地区提供暖气;动力设备产生的废热用作制冷动力等。热能除了能被直接利用外,还可以通过转换装置变成电能,得以更广泛地利用,如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等。该专业的主要适应方向有: (一)适应火力发电、核能发电行业。任何一家火力发电厂都是利用锅炉将化石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的热能,利用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出电能;锅炉、汽轮机及其热力系统的运行,由热工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和监视,由自动化装置实行自动控制。核能发电除利用受控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不同于火力发电外,其它生产过程基本上同于火力发电。湖南橡胶厂、冷水江铁厂等大企业的自备电厂的生产过程亦同于火力发电厂。 (二)适应于石化行业。炼油厂、化肥厂、制碱厂、维尼纶厂等企业,都必须有热动力设备产生热动力来满足生产的要求,如工业锅炉、换热器、泵与风机等动力设备。 (三)适应于冶金行业。冶金行业需要大型的热动力设备,如高炉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锅炉产生再由风机送到高炉中去。 (四)热力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制造行业。修完本专业的全部课程后,具备一定的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五)制冷行业。大型制冷设备的动力来源于锅炉所产生的热能,制冷工质的循环理论同于热动力工质循环理论,制冷专业与热工专业实际上是相关专业。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制冷和空调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制冷是一种冷却过程,除用于食品冷冻加工、化工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制冷外,其最主要的应用是空调。空调中既有冷却,也包括括供暖、加湿、去湿以及流速、热辐射和空气质量的调节等。 本章将以制冷循环或逆向循为核心,重点阐述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制冷的定义与分类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N0.3K,深冷(又称低温);0.3K以下,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很大差别。工程应用上有多种人工制冷方法,如适用于普通制冷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适用于深度制冷(制冷温度为20~160K)的气体膨胀制冷、半导体体制冷、磁制冷等。空气调节系统中所用的人工制冷方法主要是蒸气压缩式、吸收式制冷。 二、制冷研究的内容 制冷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 分析和计算。 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 3)研究气体的液化和分离技术。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及一系列的制冷技术。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商业及人民生活 食品冷冻冷藏和舒适性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应用最为量大、面广的领域。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储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现代的食品工业,从生产、储运到销售,有一条完整的“冷链”。所使用的制冷装置有:各种食品冷加工装置、大型冷库、冷藏汽车、冷藏船等,直至家庭用的电冰箱。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家庭、办公室用的局部空调装置;大型建筑、车站、机场、宾馆、商厦等使用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各种交通工具,如轿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 浙江国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华维松 浙江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勘察院 汪永森 一、概述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物基础设计有着明显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动力机器基础上部作用有由机器传来的动力。由于这种动力引起基础本身的振动,甚至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国标《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CTB50040-96)(以下简称《动规》)确定的机器基础设计要求是使基础由于动荷载而引起的振动幅值,不能超过某一限值。这个限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由于基础振动所产生的振动波,通过土体的传播,对附近的人员、仪器设备 及建筑物不产生有害的影响。 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动力荷载,按其动力作用的时间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旋转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往复式机器的动荷载; 一类是瞬态脉冲动荷载(冲击荷载)。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除了要保证相邻基础不受其动力作用而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外,还要求动力机器基础本身能满足下式要求: P≤γf f 式中:P ——基础底面地基的平均静压力设计值(KPa ) γf ——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 f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 ) 动力基础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1 、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及轮廓尺寸图等; 2 、机器自重及重心位置; 3、机器底座外郭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尺寸及灌浆层厚度、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位置等;

4、机器的扰力和扰力矩及其方向; 5、基础的位置及其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图; 6、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地基动力试验资料。 其中第6条就是地质勘察部门所要提供的资料。动力机器基础勘察要求较高,除了需要提供一般建筑勘察所需的岩土试验成果外,还要提供地基动力特征参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以下9项:①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②地基土动弹性模量; ③地基土动剪变模量;④动泊松比;⑤天然地基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⑥桩周土当量抗剪刚度系数;⑦桩尖土当量抗压刚度系数;⑧天然地基竖向阻尼比;⑨桩 基竖向阻尼比。 有关地基动力特征参数如何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应用等方面的专题论文很少,有的勘察人员不知道这些参数如何提供,提多大合适,感到困惑不解。本文通过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用电气亚洲水利项目”这一大型工程 的详细勘察,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场地地质条件,经过公式计算,通过地质类比法,现场测试,参照《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动力参数,施工中又进行了检测,还进行静力触探对比试验,并对试验成果进行评价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该工程位于萧山经济开发区,主体建筑物为1栋机器制造联合厂房,单层高24.9m。1栋二层办公楼及其辅助建筑物;(1、液氧站2、空压站3、废水处理4、 油化库等)还有动力机器基础,总建筑面积60400平方米。 (一)重型厂房、动力机器基础的特点及对勘察的要求 1、重型厂房一层高24.9m,框架结构,屋顶轻钢结构,柱网是12×24m,厂房内设有两台150T行车,柱下最大轴力设计值8000KN/柱。 2、动力机器基础,基础形式以实体(大块)式基础为主,最大基础面积 20×20m,基础砌置深度4.0m,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3650KN/柱,主要设备:液压试验台200~400T油压机,数挖镗洗床,三辊卷板机,其它车、洗、镗、立式钻床等振动方式以垂直振动为主,也有水平回转,大型动力设备基础,拟采取隔振消振措施,对重型厂房,动力设备基础设计拟采用桩基础,办公楼、辅助厂房 设计拟采用天然地基。

机械动力学简史教学提纲

机械动力学简史

机械动力学简史 一.动力学简介 机械动力学作为机械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的受力,机械中各部分构件的质量和构件之间机械运动的相互关系,是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在已知外力作用下求机械系统的真实运动规律;(2)分析机械运动过程中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研究回转构件和机构平衡的理论和方法;(4)研究机械运转过程中能量的平衡和分配关系;(5)机械振动的分析研究;(6)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机械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机械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并且从力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机械进行设计和改进的学科。 二.动力学的前期发展 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进步特征就是工具的使用和制造。从石器时代的各种石制工具开始,机械的形式开始发展起来。从简单的工具形式,到包含各类零件、部件的较为先进的机械,这中间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反复,也经历了在国家内部与国家之间的传播过程。 机械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从人自身的体力,到利用畜力、风力和水力等,材料的类型也从自然中自有的,过渡到简单的人造材料。整个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包含动力、传动和工作等部分的完整机械。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用以吹旺炉火的鼓风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足够强大的鼓风器,才能使冶金炉获得足够高的炉温,才能从矿石中炼得金属。中国在公元前1000~前900年就已有了冶铸用的鼓风器,

并渐从人力鼓风发展到畜力和水力鼓风。早在公元前,中国已在指南车上应用复杂的齿轮系统。古希腊已有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和蜗杆传动的记载。但是,关于齿轮传动瞬时速比与齿形的关系和齿形曲线的选择,直到17世纪之后方有理论阐述。手摇把和踏板机构是曲柄连杆机构的先驱,在各文明古国都有悠久历史,但是曲柄连杆机构的形式、运动和动力的确切分析和综合,则是近代机构学的成就。 近代的机械动力学,在动力以及机械结构本身来说,具有各方面的重大突破。动力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随着机械的改进,对于金属和矿石的需求量增加,人类开始在原有的人力和畜力的基础上,利用水力和风力对机械进行驱动,但是这也造成了很多工厂的选址的限制,并不具有很大的推广性。而后来稍晚出现的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虽然也可以驱使一些机械,但是其燃料的利用率很低,对于燃料的需求量太大,这也使得这种蒸汽机只能应用于煤矿附近。 瓦特发明的具有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以及具有回转力的蒸汽机,不仅降低了燃料的消耗量,也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蒸汽机的发明和发展,使矿业和工业生产、铁路和航运都得以机械动力化。蒸汽机几乎是19世纪唯一的动力源。但蒸汽机及其锅炉、凝汽器、冷却水系统等体积庞大、笨重,应用很不方便。 19世纪末,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开始发展和推广。20世纪初,电动机已在工业生产中取代了蒸汽机,成为驱动各种工作机械的基本动力。生产的机械化已离不开电气化,而电气化则通过机械化才对生产发挥作用。 发电站初期应用蒸汽机为原动机。20世纪初期,出现了高效率、高转速、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40-96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50040-9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7年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6]42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1 总则 1.0.1 为了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合理地选择有关动力参数和基础形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各种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 (1)活塞式压缩机; (2)汽轮机组和电机; (3)透平压缩机; (4)破碎机和磨机; (5)冲击机器(锻锤、落锤); (6)热模锻压力机; (7)金属切削机床。

1.0.3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除采用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基组foundation set 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填土的总称。 2.1.2 当量荷载equivalent load 为便于分析而采用的与作用于原振动系统的动荷载相当的静荷载。 2.1.3 框架式基础frame type foundation 由顶层梁板、柱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4 墙式基础wall type foundation 由顶板、纵横墙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5 地基刚度stiffness of subsoil 地基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值为施加于地基上的力(力矩)与它引起的线变位(角变位)之比。 2.2 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响应 Pz——机器的竖向扰力; Px——机器的水平扰力; p——基础底面平均静压力设计值; Mφ——机器的回转扰力矩; Mψ——机器的扭转扰力矩; Az——基组(包括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和土等)重心处的竖向振动线位移;Ax——基组重心处或基础构件的水平向振动线位移;

上篇-机械动力学基础习题

习题一 1-1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 试举出几例工程中的动力学实例。 习题二 2-1 简述机械振动的分类。 2-2 简述动力学的要素和动力学模型。 2-3 判断下列振动是否为周期振动,若是求其周期 ⑴()cos55sin3.5 =+ x t t t ⑵2 =+ ()cos22cos1.6 x t t t ⑶()3sin5cos5 =+ x t t t 2-4 对图示系统进行模型化,将其物块连接在具有等效刚度的单个弹簧上,试求其等效刚度。 2-5 计算图示系统中扭转轴(空心)的扭转刚度。 2-6 图示齿轮齿条组成的系统,求其等效系统的等效质量和等效刚度。把x作为广义坐标,x为从系统的平衡位置起的位移。

3-5 一单自由度系统运动方程为4168sin x x x t ω++=, 求下列值:固有角频率n ω;临界阻尼系数cr c ;阻尼比ξ;静位移s X ;动位移幅值X ;有阻尼固有频率d ω;振动响应滞后于激励的相角?。 3-6 单自由度无阻尼系统,假定其初始条件全为零,即0)0()0(==x x ,试问 ⑴当外部激励0)(=t F ,能产生振动吗?为什么? ⑵当从0=t 时刻开始受到t F t F ωsin )(0=的激励,能产生振动吗?为什么? 3-7 一台10000N 重的机器支承在总刚度为40000N/m 的弹簧上,它有一失衡的转动元件在3000转/分下形成800N 的干扰力,假定20.0=ξ。试建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求由失衡引起的运动振幅。 3-8 已知一单自由度系统,其自由振动的振幅在4个整周期后衰减到原来的20%,试计算系统的粘性阻尼比ξ。 3-9 铁路的缓冲器被设计成一个带有一黏性缓冲器和一弹簧并联,当这个缓冲器工作在一个20000kg 的火车并有5210?N/m 的刚度时,要使系统阻尼比为1.25时,问缓冲器的阻尼系数应为多少? 3-10 空火车的质量为4500kg ,当题3-9中的缓冲器安装在空车时,问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是多少? 3-11 质量为45kg 的机器固定在四个刚度为5210?N/m 的并联弹簧上,当机器的运作频率为32Hz 时,测得机器的稳态振幅为1.5mm ,则激振力幅度有多大? 3-12 质量为120kg 的机器固定在长为1.5m 的简支梁中间跨上,梁的弹性模量为9220010N/m E =?,横截面惯性矩为641.5310m I -=?。在此系统机器上作用力幅为2000N 的谐波激励测试该系统,试验记载的最大稳态振幅为2.5mm 。试求系统的阻尼比。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复习题..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一、名词解释 第1章 1.热能动力装置:燃烧设备、热能动力机以及它们的辅助设备统称为热能动力装置。 2.原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原子能和生物质能等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设备。如蒸汽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 汽油机、柴油机等。 3.工作机:通过消耗机械能使流体获得能量或使系统形成真空的动力设备。 第2章 1.锅炉:是一种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工质(水或蒸汽)热能的设备。 2.锅炉参数:锅炉的容量、出口蒸汽压力及温度和进口给水温度。 3.锅炉的容量:指在额定出口蒸汽参数和进口给水温度以及保证效率的条件下,连续运行时所必须保证的蒸发量(kg/s或T/h) , 也可用与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的功率表示为kW 或MW 。 4.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和温度:指锅炉主汽阀出口处(或过热器出口集箱)的过热蒸汽压力和温度。 5.锅炉进口给水温度:指省煤器进口集箱处的给水温度。 6.煤的元素分析:C、H、O、N、S。 7.锅炉各项热损失:有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及散热损失。 8.锅炉热平衡:指输入锅炉的热量与锅炉输出热量之间的平衡。 9.锅炉的输出热量:包括用于生产蒸汽或热水的有效利用热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热损失。 10.锅炉的热效率:锅炉的总有效利用热量占锅炉输入热量的百分比。在设计锅炉时,可以根据热平衡求出锅炉的热效率: 11.锅炉燃烧方式:层燃燃烧、悬浮燃烧及流化床燃烧三种方式。 12.层燃燃烧:原煤中特别大的煤块进行破碎后,从煤斗进入炉膛,煤层铺在炉排上进行燃烧。 13.悬浮燃烧:原煤首先被磨成煤粉,然后通过燃烧器随风吹入炉膛进行悬浮燃烧。这种燃烧方式同样用来燃烧气体和液体燃料。 14.流化:指炉床上的固体燃料颗粒在气流的作用下转变为类似流体状态的过程。 15.流化床燃烧:原煤经过专门设备破碎为0~8mm大小的煤粒,来自炉膛底部布风板的高速鼓风将煤粒托起,在炉膛中上下翻滚 地燃烧。 16.悬浮燃烧设备:炉膛、制粉系统和燃烧器共同组成煤粉炉的悬浮燃烧设备。 17.炉膛:是组织煤粉与空气连续混合、着火燃烧直到燃尽的空间。 18.制粉系统主要任务:连续、稳定、均匀地向锅炉提供合格、经济的煤粉。可分为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两种。 19.煤粉燃烧器分类:按空气动力特性可分为旋流燃烧器和直流燃烧器两种。 20.旋流燃烧器的气流结构特性:二次风强烈旋转,喷出喷口后形成中心回流区,卷吸炉内的高温烟气至燃烧器出口附近,加热 并点燃煤粉。二次风不断和一次风混合,使燃烧过程不断发展,直至燃尽。除中心回流区的高温烟气卷吸外,在燃烧器喷出 的气流的外圈也有高温烟气被卷吸。 21.旋流燃烧器的布置方式:旋流燃烧器一般作前墙或前后墙对冲(交错)布置。 22.直流式燃烧器的布置方式:直流式燃烧器从喷口喷出的气流不旋转,直流式燃烧器布置在炉膛四角,其出口气流几何轴线切 于炉膛中心的一个假想圆,造成气流在炉内强烈旋转。 23.锅炉受热面类型: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空气预热器;换热方式为对流、辐射及对流辐射混合式。 24.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燃烧实际所用的空气量与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之比。 第3章 1.反动度:气体作加速流动时损失较小,设计时常使得气流在动叶中也有一定的加速(膨胀)。气流在动叶气道内膨胀程度的 大小,常用级的焓降反动度?m来表示。?m等于气流在动叶气道内膨胀时的理想焓降△h b与整个级的滞止理想焓降△h t*之比。 2.喷嘴损失:蒸汽在喷嘴叶栅内流动时,汽流与流道壁面之间、汽流各部分之间存在碰撞和摩擦,产生的损失。 3.速比:级的圆周速度与喷嘴出口速度之比。 部分进汽度:有喷嘴的弧段长度与整个圆周长度的比值。 轮周效率:1kg工质所做的轮周功与该级所消耗的理想能量的比值。

2014年机械动力学基础考试题 参考答案

2014年机械动力学基础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 1、串联弹簧的等效刚度比原来各弹簧的刚度都要小,并联弹簧的等效刚度比原来各弹簧的 刚度都要大。√ 2、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中,各方程间的耦合是振动系统的固有性质。× 3、自由振动系统的振幅、初相角及振动频率是系统的固有特征,与初始条件无关。× 4、固有振型关于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均具有正交性。× 5、单自由度无阻尼振动系统作用一简谐激励,若初始条件为0,即 000 x x == ,系统不会有自由振动项。× 6、一般情况下,两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是简谐振动。× 7、共振时无阻尼系统的振幅将随时间无限增大,响应滞后激励的相位角为π 2 。√ 8、对于多自由度线性系统,当激振频率与其中任一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都会发生共振。 √ 9、一般来说,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的数目与系统的自由度数目相同。√ 10、杜哈梅积分将激励视为非常短的脉冲的叠加,适用于单自由度有阻尼的质量-弹簧系统 对任意激励的响应。√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什么是机械振动?举例说明振动的优、缺点。 答: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或物体系)在平衡位置(或平均位置)附近来回往复的运动。 第二问为开放题 (2)简述机械振动系统的实际阻尼、临界阻尼、阻尼比的联系与区别。 答:实际阻尼是指振动系统的真实阻尼值,用于度量系统自身消耗振动能量的能力; 临界阻尼是概念阻尼,是指一个特定的阻尼值,大于或等于该阻尼值,系统的运动不是振动,而是一个指数衰运动; 阻尼比(相对阻尼系数)等于实际阻尼与临界阻尼之比

(3)写出拉格朗日方程的表达式,并解释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拉格朗日方程的表达式为: )()(d d t Q q U q T q T t j j j j =??+??-?? (j =1,2,…,n )。 式中,,j j q q 为振动系统的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T 为系统的动能;U 为系统的势能;Q j (t )为对应与广义坐标q j 的除有势力以外的其他非有势力的广义力;n 为系统的自由度数目。 (4)简述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牛顿第二定律、能量法、拉格朗日方程 (5)如何利用减幅系数确定系统中的阻尼系数。(第一句话为主) 只要测定衰减振动的第1次与第1+j 次振动的振幅之比,就可以算出对数减幅δ,从而确定系统中的阻尼系数的大小。1 1ln 1 += j A A j δ,2 2 2(δ πδζ+=),km c ζ2=。 三、计算题 (15分) 求图示滑轮系统的有阻尼固有频率及质量块在简谐力作用下的强迫振动响应。滑轮与绳子的本身重量及绳子的弹性可略去不计。 解:x , x 1, x 2坐标如图所示,取静力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由滑轮系统分析有: )(221x x x +=,2211x k x k = (4分) 所以 x k k k x ) (2212 1+= ,x k k k x )(2211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通过上网查询和老师的介绍,认识到热能与动力工程 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 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流体工程、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动力机械、水利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汽车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暖通空调,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厂热能动力、燃气工程、船舶、流体机械等方面的科研、教学、设计、开发、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 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设立了两个方向; 制冷与空调方向和热电方向。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测试技术、制造工艺学、优化设计等。 制冷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主要有制冷与空调测量技术、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技术、空气调节、制冷压缩机、制冷系统CAD、计算机绘图、泵与风机、制冷空调电气自动控制、冰箱冷库、制冷热动力学、热泵制冷空调故障诊断等有关课程。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设计、科研、开发、制造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制冷、低温和空调技术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设计院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管理、技术服务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热电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大气环境保护理论和技术,主要有电站锅炉原理核电技术、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热力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电厂汽轮机原理,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有关课程。 毕业生主要从事热力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科研开发以及热力系统的设计等工作,还可以在航天、机械、化工、船舶、核能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以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辐射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前景: 伴随现实环境的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重要性正在日渐突出。 目前全世界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煤炭、(%,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76能源消费的.

《机械动力学》 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动力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判断 1.机构平衡问题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动态静力分析为基础的动力学综合,或动力学设计。 答案:正确 2.优化平衡就是采用优化的方法获得一个绝对最佳解。 答案:错误 3.惯性力的计算是建立在主动构件作理想运动的假定的基础上的。 答案:正确 4.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与机械驱动构件的真实速度无关。 答案:正确 5.作用于等效构件上的等效力(或等效力矩)所作的功等于作用于系统上的外力所作的功。答案:错误 6.两点动代换后的系统与原有系统在静力学上是完全等效的。 答案:错误 7.对于不存在多余约束和多个自由度的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是一个静定问题。 答案:错误 8.摆动力的完全平衡常常会导致机械结构的简单化。 答案:错误 9.机构摆动力完全平衡的条件是:机构运动时,其总质心作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错误 10.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与质量有关。 答案:错误 11.平衡是在运动设计完成之前的一种动力学设计。 答案:错误 12.在动力分析中主要涉及的力是驱动力和生产阻力。 答案:正确 13.当取直线运动的构件作为等效构件时,作用于系统上的全部外力折算到该构件上得到等效力。 答案:正确 14.摆动力的平衡一定会导致机械结构的复杂化。 答案:错误 15.机器人操作机是一个多自由度的闭环的空间机构。 答案:错误 16.质量代换是将构件的质量用若干集中质量来代换,使这些代换质量与原有质量在运动学上等效 答案:正确 17.弹性动力分析考虑构件的弹性变形。 答案:正确 18.机构摆动力矩完全平衡的条件为机构的质量矩为常数。 答案:错误 19.拉格朗日方程是研究约束系统静力动力学问题的一个普遍的方法。 答案:正确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复习题1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循环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以“3 R原则”作为行为准则: (1)减量化(Reduce)原则。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的目的。 (2)再使用(Reuse)原则。产品和包装容器能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 (3)再循环(Recycle)原则。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 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循环经济的特征——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它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循环经济,使资源的使用减量化、产品能反复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从而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1.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是指某一年或某一个时期,实现单位国民经济产值所平均消耗的能源数量。 单位GDP能耗即单位产值能耗,属于宏观经济领域的指标,其表达式为 r﹦E/M 式中,E—能源消耗量(指标准煤);M—同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 单位为吨标准煤/万元。 2.单位产品能耗 是指每单位产品产量所消耗的能量,属于微观经济领域的指标。它又分为单耗和综合能耗两种,可用一个式子来表达 C﹦E p/A 式中,A为产品产量;E p为产品能耗。 当E p是指某种能的消耗量时,C为单耗,如生产1kWh电的煤耗; 如果E p是指生某种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总消耗量,则C为综合能耗。 3.能源利用效率 它为被有效利用的能量(或获得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或投入的能量)之比。它被用来考察用能的完善程度,其定义式为 η﹦E e/E c η—为能源利用效率;E e—有效利用的能量; E c—消耗的能量。 (火用)效率 我们可以广义地定义(火用)损失。对于某一个系统或设备,投入或耗费的(火用)Ex i与被利用或收益的(火用)Ex g之差,即为该系统或设备的(火用)损失Ex L,可表示为 Ex L= Ex i﹣Ex g而被有效利用(或收益)的(火用)与投入(或耗费)的(火用)之比,则为该系统或设备的(火用)效率ηex,也称为有效能效率 环境污染的防治 1) 改善动力机械和热能利用的各种设备的结构,并研制新型高效装置。 2) 采用高效、低污染的新型动力循环。如煤气化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 3) 采用代用燃料与代用工质,并禁用某些工质。如以天然气代替煤气。 4)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5) 研制性能优良的技术部件。如新型的燃烧器、高效的脱硫除尘器。如插图1—6为一种联合的脱 硫脱硝工艺。 6) 建立“噪声综合控制区”和进行“环境噪声达标区”的建设。

热能与动力

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调峰热源的运行方式() A.仅有联网运行一种 B.仅有脱网运行一种 C.分为联网运行、脱网运行两种 D.分为联网运行、脱网运行及切块运行三种 2.“供热市场预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在热电厂建设项目前期,深入研究机电市场的供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为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B.在热电厂建设项目投产后,深入研究供热市场的供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为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C.在热电厂建设项目前期,深入研究供热市场的供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为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D.在热电厂建设项目后期,深入研究供热市场的供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为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进行热网首站设计时,应根据热负荷延时分布曲线图确定()。 A.热电厂的最大供热能力、平均供热量、最小供热量、年总供热量; B.热电厂的最大供热能力、平均供热量、最小供热量、月总供热量; C.热电厂的最大供热能力、平均供热量、最小供热量、季度总供热量; D.热电厂的最大供热能力、平均供热量、最小供热量; 4.供热市场预测分析具有预测内容多,影响因素复杂,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等特点,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热市场预测分析工作在理论、方法研究和取得实际工作经验方面,()。

A.还相对不足; B.已有较多的经验; C.说不清; D.已成熟。 5.下列不是热电厂内热网首站的布置位置()。 A.布置在汽机房内 B.布置在汽机房外的偏屋内; C.布置在输煤楼内 D.布置在主厂房外: 6.供热市场预测分析的类型()。 A.为已建成的生活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工业用汽负荷; B.为已建成的生活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民用汽负荷; C.为已建成的工业园区预测采暖热负荷、为新建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工业用汽负荷; D.为已建成的生活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工业用汽负荷。 7.管网布置应在()的指导下,深入地研究各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对管网的要求。 A.区域规划 B.热电联产规划 C.集中供热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基础 制冷与空调习题

第六章制冷与空调思考题和习题 1、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低则效率高,试评价用另外一个制冷系统来冷却该制冷系统冷凝器的冷却水的可能性。两个系统组合后的性能是比单个的好、相同或者差?为什么? 答:这个系统可行,这就是复叠系统,复叠系统是为了获取低温,解决单级压缩蒸气受到循环压比的限制以及制冷剂热物理特性限制而出现的一种制冷系统。复叠制冷系统图见图1。如果冷热端温差相差不大,单级压缩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复叠系统比单级压缩系统制冷系数小,运行并不经济,因为复叠系统的冷凝蒸发器存在换热温差,会发生一部分不可逆传热损失。如果冷热端温差相差较大,采用单级压缩系统会导致超压比运行,使实际压缩过程更偏离等熵压缩过程,引起压缩机排温升高、效率降低、功耗增大。此时采用多级复叠循环系统比较经济。 2、制冷系统中的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运行中的热交换设备的传热效果? 答:制冷系统中的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与传热管的形式,介质的换热条件,管内外热阻的大小等因素有关。运行中机组分油效果要好,避免油进入换热器,在换热器表面形成油膜,增大热阻,影响换热效果;避免结霜、结露现象。 3、为什么要规定压缩机的运行工况?空调工况和标准工况中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各为多少? 答:任何压缩机都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工作的。为了考核压缩机在通常工作条件下的工作状态,规定了标准工况和空调工况。标准工况下,蒸发温度为-15℃,冷凝温度30℃。空调工况下,蒸发温度为5℃,冷凝温度为40℃。

4、试分析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蒸气过热程度及过热度大小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答:蒸气过热的影响,见图2。 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冷量增加了,增加量为: 功也增加了,增加量为: 因此,制冷系数 是否增加和制冷剂的特性有关。各种制冷剂制冷系数随过热度变化情况见图3。 图3 制冷系数随过热度变化情况 5、试用p -h 和有关公式分析,当一台制冷压缩机运行时的冷凝温度tk 降低(此时蒸发温度t0不变)和蒸发温度t0升高(此时冷凝温度tk )不变时,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Q0和理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0将如何变化? 答:蒸发温度不变,冷凝温度降低的影响:见图4 01'1q h h ?=-'02'211()() w h h h h ?=---' 00000 q q q w w w ε+?'==' +?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目录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开设院校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开设院校 展开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提纲(精)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概述 1、生产过程工艺过程 2、机械加工过程、工序 P1~3 3、基准的分类 4、生产纲领和类型 7 第二章铸造工艺基础知识 1、铸件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1 , 12 2、工艺参数的选择 12 3、合金的主要铸造性能 14 4、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14 5、什么是热应力和收缩应力 16 17 6、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形成和防止16~17第三章锻压工艺基础知识 1、锻压的生产方式 35 2、影响可锻性的因素 37 3、锻件图的绘制 4、冲压基本工序 53 5、冲裁件断面的三个区的划分 54 6、冲裁间隙、最小弯曲半径、拉深系数 54~56第四章焊接工艺基础知识 1、根据焊接原理分类 67 2、焊接过程与其冶金特点 68 3、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69 4、焊接应力和变形 70 5、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77 6、如何用碳当量来衡量钢的焊接性 77 7、焊缝布置的一般原则 81 第五章毛坯的选择 1、毛坯选择原则 86

第六章公差标准和尺寸链(重点) 1、互换性与公差的基本概念(尺寸、公差与偏差、配合) 90~91 2、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公差等级、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与配合、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3、形位公差各项目与符号 102 4、尺寸链的组成、建立 114 5、尺寸链知识运用到装配工艺中,可解决的两类问题 120 6、完全互换法 7、选择装配法(分组装配法)看例题计算 8、在工序图上改变设计尺寸的标注 第七章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和机械加工质量 1、运动与切削用量 136~137 2、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142 3、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 149~150 4、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 149~151 5、零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主要指哪两方面 158 第八章机床夹具设计(重点) 1 92~1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复习题

《热能动力机械基础》复习题 绪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何谓能量?它通常有哪六种形式? 所谓能量就是产生某种效果或变化的一种能力,它是为能源所拥有的。 机械能,热能,电能,核能,化学能,辐射能。 2. 各种能量形式之间能否转换?最基本的能量形式是哪种?为什么? 热能是最基本的能量形式,所有其他能量形式都能转化为热能 3. 解释: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 凡自然界存在的,并可直接取得热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量称一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加工或转换而形成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称为二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即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的得到补充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非可再生能源,经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能源。 利用技术比较成熟且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故称常规能源。 尚未被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称新能源。 5热能产生的途径是什么?热能能转换为机械能和电能吗?途径是什么? 产生途径1.直接产生如地热能,海洋热能。2.通过转换产生。 转换成机械能:如推动内燃机,汽轮机 转换成电能: 如热电发电 6在热能利用方面,需要关注哪两大问题? 1提高能源利用率。2减少环境污染 7何谓热力循环?何谓正循环,何谓逆循环? 所谓热力循环:就是工质从某一热力状态起始,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原来初始状态的热力过程。 8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什么?试列出其数学表达式。(普遍式、闭口系、开口系) 热力过程中能量可以想换转换和转移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普通式:Q=ΔE+W 闭口系:Q=ΔU+W 开口系:Q=ΔU+q △c 22 +qg Δz +W+ΔPV 9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传递和转移时 ,其数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阐述能量传递和转移的方向。常温冰融化成水。 10试述能源有效利用的途径。能源有效利用常用评价指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