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的影响

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的影响
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的影响

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的影响

来源:中国播音主持网| 作者:徐佳君如今,动画片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儿童社会认知与行为。本文联系实例阐述和说明暴力内容在动画片中逐渐增多的现状;对儿童这种特殊的受众群体的特点进行分析;利用数据和例证分别从社会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详细分析,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的影响。对于这种现状如何去应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化建议。力求打破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儿童看动画片的一种误解,即儿童看动画片是有益无害的、动画片都是健康的。同时引起社会的重视,净化动画片环境,进而净化儿童的成长环境。

一、动画片中普遍存在暴力的现象及其特点

(一)动画片中的暴力现象

近年来,由于国内的高质量的动画片制作相对较少,使得国外的大量动画片涌入我国。其中,以日本动画片为代表的一些国外动画片,充斥了大量的暴力内容,令人担忧。例如最近风靡一时的奥特曼系列动画片,银灰色的机器人奥特曼在多数成人眼里既不聪明也不可爱,却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他们时常模仿奥特曼的动作。除了在少儿动画频道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在书店、音像店里奥特曼也是大出风头,历久不衰。虽然它的主题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而对于低龄的儿童来说,单独领会这样的主题可以说是很困难的,吸引他们的更多的是其中各种各样的怪兽和激烈的打斗场面。类似的动画片还有很多,例如《火影忍者》,其中的打斗场面更是寻常,而且比之奥特曼来说更加血腥暴力,流血等场面不断。最近电视台正在播出一部《虹猫蓝兔》的动画片,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台词,“扑克、骰子、牌九可是样样精通。”“啊?谋杀亲夫啊!”“反啦反啦,老婆打老公啦!”“我不会伤了你,只要你答应做我老婆”“蓝兔,我的美人儿,娘子!美人儿,你的夫君来了!”“哼,老娘才不会上当呢?”……这样的动画片,能给孩子看吗?这里只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画片,而这些动画片都是受孩子追捧的动画片,风靡一时,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存在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如此的受到儿童的追捧,那么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会使得动画片制作者的制作主题和主要内容向暴力的方向有所倾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将导致暴力的内容在儿童的动画片中出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由此可见,动画片的现状不容乐观,相对于曾经风靡一时的《聪明的一休》等注重智慧的动画片来说,如今的动画片中暴力内容正逐渐的增多,暴力的镜头出现的越来越频繁,而且激烈的暴力打斗成为了吸引儿童的主要因素。

(二)动画片中暴力现象的特点

动画片中的暴力属于电视暴力的一种,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电视暴力,它有着自身的特点。

1.隐晦性

一般来说,电视暴力特别是成人片中的暴力相对于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要更加的直接和更追求血腥和视觉的刺激,从而更加容易被人察觉,避免儿童的接触。而动画片中的暴力则相对比较隐晦,往往是隐藏在动画片的美丽画面和甜美声音背后的暴力,就不容易被发现,也比一般的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要大的多。2.普遍性

在现代社会里,电视作为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

100分钟。动画片是启蒙儿童很好的一种方式,它不但有美丽的画面,而且多数有着甜美的配音,可谓是“声画并茂”,儿童在观看娱乐的时候可以更加直观的获取信息。而有的动画片以暴力对付坏人、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其中的暴力。而长期以来就存在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动画片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这样更放任了存在暴力内容动画片的滋生,从而使得这种存在于动画片中的以卡通形象为伪装的暴力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由此可见,动画片并不因是儿童节目而成为世外桃源,儿童不仅从成人节目里,也从儿童节目里看到了暴力,正确客观的认识动画片及其对儿童的影响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儿童的健康成长,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动画片环境,进而净化儿童成长的环境。

二、儿童受众的特点

儿童受众作为一种特殊的受众有着自身的心理特点,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更加准确的认识动画片中的暴力对于儿童的影响,也能更准确的发现引导儿童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儿童由于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因此儿童的心智是尚未成熟的。

(一)儿童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

儿童之所以容易被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所吸引,这与正处在成长阶段的他们普遍存在的以下几种心理是有着必然关系的。[FS:PAGE]

1.儿童的想象、幻想心理

儿童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总是充满想象和幻想,对于他们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常常按照自己的幻想和想象去解释、去理解,因此儿童在遇到不理解的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引导而建立起对该事物的认识。对于正确的引导,儿童就容易对该事物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对于误导来说,儿童也很容易去接受,而对该事物建立起一种错误的认识,这种最初建立的认识可能会影响儿童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正因为这样许多动画片具有幻想的特点,神话、童话动画中的夸张、幻想成分正好满足了儿童的这一特殊要求,这类卡通片是他们最喜爱的片种。

2.儿童的游戏娱乐心理

儿童在生活中总是喜欢追逐、嬉戏、打闹着玩,捉迷藏、模仿大人做的事情,有时还搞一些恶作剧,这都是儿童的游戏、娱乐心理。像动画片《蜡笔小新》中的小新就像是经常出现在他们身边的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游戏。这一时期的儿童不喜欢一本正经,不喜欢板着面孔一味说教、枯燥乏味的动画片,就喜欢这样富于幽默感、内容斑斓多彩的动画片。这也决定了许多在喜剧效果包装下的暴力内容能引起儿童的特别注意。因为儿童的这种娱乐、游戏心理,决定了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一些新鲜、幽默的东西所吸引,而对于其他的就不再有注意力了。

3.儿童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

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崇敬,是人类一种高尚的心理状态,它可以引导人们通过对英雄人物的熟悉、了解来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例如像动画片《超人》中挽救生命,帮助弱者,扶危济贫的超人,就是众多小朋友么们追崇的对象。儿童正处于长知识阶段,他们的崇拜心理比成人更甚。因此,他们喜欢动画片里塑造的一个个英雄形象,并且会乐于去模仿这些心目中的英雄的行为。这种现象导致了儿童的许多行为会受动画片中塑造的英雄形象的影响。因此,动画片中英雄形象实施的暴力也将会引起儿童的注意,进而被儿童所模仿。

(二)儿童的分辨能力较弱

儿童是一个弱势的群体,弱势的表现除了不能自立以外,更重要的是儿童对于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是比较弱的,无法象成人一样去分辨是非。简单的说,儿童由于处于成长阶段,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都非常有限,对于周围的事物都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儿童对于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又充满了好奇和模仿的欲望,这就使得儿童对于正确的引导和错误的误导都很容易去接受,也就是一种不加筛选和辨别的接受。例如,在看到父亲悠然自得的抽烟的样子的时候,儿童并不会去分析也不可能以现有的认识来分析,抽烟有害健康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先天就了解的,而儿童所看到的只是家长十分享受的样子。往往这就使儿童建立起了吸烟是一种享受和快乐,在有的时候儿童还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模仿抽烟的动作,这样的例子还是比较常见的,这就是因为儿童由于心智上的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

由此可见,将动画片中呈现的内容中所体现的深刻含义让儿童去领会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而暴力刺激的形式反而引起了儿童的注意。那么这种暴力的形式就会因儿童缺乏分辨能力起到一种先入为主的效果,那么其后果就很难想象了。

综上所述,儿童受众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力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好奇心和模仿欲望很强,儿童很少预存立场,“自我防御功能”弱,容易相信媒体信息,常常对动画片里的事深信不移。受众的思维特点对传播效果同样有直接影响。霍夫兰等人根据多次实验,在《传播与劝服》(1953)、《个性与劝服可能性》(1959)等著作中有这样的结论:想象力丰富,对周围事情比较敏感的人,较容易被人劝服、接受影响,这正是儿童的特点。

三、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的影响

著名电视专家雷蒙?威廉姆斯说过,电视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从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动画片作为儿童观看的主要的电视节目之一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FS:PAGE]

(一)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社会认知是了解、接受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各种要求并逐步内化的过程。儿童的社会认知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社会规范、价值标准、行为方式等诸多主流社会所倡导的内容,当然也包括一些与主流文化相悖的价值观,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的,是儿童对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在内的一切外在因素的反应。

1.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所谓社会价值观,是指个体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也就是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具体的人群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将决定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以往的家庭中,家长、老师负责培养儿童的社会价值观念。但在现代社会,动画片正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儿童传播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包括家长不赞成的社会价值观念。

现在,儿童由于观看动画片的时间就非常的长,在某种程度上动画片为儿童提供了社会规范,影响甚至是引导了儿童的社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然而现今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大量涌入,已经导致了儿童长时间处在一个暴力的环境中。动画片虽然描述的不是现实的社会,但对于儿童来说,是很难去分别的。暴力的大量使用,可能会使得儿童认同暴力的合法化,使用暴力是不受任何约束的。而从前动画片展示的大量的社会规范,诸如不讲究卫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勇敢、坚强、乐观是从事侦探、冒险等职业必备的品质等却在逐渐的减少。当然在动画片故事中,我们也看到了社会成员在某个群体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些人受人敬

重,有些人被人鄙视,有些人生活在

社会底层,有些人高高在上支配别人。儿童从中观察到规范、角色和等级的利益关系,由此理解了自己的地位和应遵循的行为准则。通过动画片,儿童了解到各种社会中的人物的生活道路,一些为儿童所认同的人物,就自然会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那么,存在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就会对儿童产生一种误导。在这样的一些动画片中,暴力成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重要方法,无论什么样的冲突,最后都是通过暴力来解决;另外,有的人物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会使用暴力,这样的表现对于儿童来说是危险的,长时间会给儿童一种错误的理解。这种理解会使得儿童认为现实中的一些矛盾也需要用暴力来解决,一些想要的东西通过暴力也可以得到,也就可能使儿童有崇尚暴力的倾向,认为现实的社会中也是依靠暴力来解决问题和实现自我价值的。

2.对自我感情调节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知道,儿童看动画片不仅仅是为了“受教育”,而且也是一种娱乐和放松,应该是一种寓教于乐。媒介是现代儿童娱乐的重要源泉,大量的具有美学、享乐、刺激、轻松特性的动画片对儿童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动画片还能使儿童缓解焦虑。焦虑是儿童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儿童处于焦虑状态时,可以通过看动画片来放松自己,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是,由于儿童参与的欲望很强烈,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为片中的主角,并随着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而动。这就导致了一些儿童在动画片中的主角通过暴力而得到解脱时,儿童自身的焦虑和烦闷也得到了一种宣泄。然而这种宣泄可能使得儿童在再次遇到情绪低落时想到借助暴力或者视觉刺激的暴力来宣泄,从而得到自身的满足。这样的一种感情调节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不成熟的,而且对于儿童自身性格的养成也是不利的。

(二)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社会化要求个体逐渐形成与所在社会及文化相适应的人格和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情景中,人的行为发生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这种学习更多地是通过观察示范过程学会的。人类是通过在实际观察他人或环境的共鸣而学习行为的,模仿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种观察,既可以是对周围人的行为及后果的直接观察,例如观察自己的家庭成员,同伴的行为等,也可以通过阅读、视听各种媒体中人的行为完成。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后一种观察来学习行为的。由于在现代社会中,动画片的消费主体是儿童,儿童从动画片上所目睹的一切都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暴力的内容也不例外,将对儿童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FS:PAGE]1.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儿童与别人之间的活动与交往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核心。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社会交流引起一个逐渐结构化或社会化的过程,它从儿童自己的观点同其他儿童的观点较少协调或合作的状态过渡到使儿童间的动作和交往互相协作的状态。”人际交往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语言的沟通,而在暴力内容居多的动画片中,为了更能引起儿童的主意,往往是对话很少,在简单的几句对话后就开始打斗的场面,甚至有的对话都是争吵。习惯了暴力去解决问题的儿童,在人际交往上必然会受到挫折,因为正常的人际交往是建立在沟通而非暴力的强迫。更重要的是,儿童在面对挫折的时候,由于自身的心理、性格上的不成熟,很难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好胜心由特别的强,从而产生自卑、孤独的心理,更加不愿意和别的儿童交往和沟通。这样独生子女常有的孤僻、内向、不合群的弱点,不

仅不易克服,反而愈加使他们走向自我封闭,缺乏同他人相处的活力与本领,更加大了儿童在人际交往中的难度。久而久之,这样的心理就会成为一种孤僻的性格,使得儿童更加的易怒,更加的暴戾。由此可见,这些影响对于儿童的人际交往无疑是不利的。

2.引发儿童暴力行为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1995年上半年,联想集团和上海市少年宫联合主办的以“21世纪的我”为题的发挥孩子想象力的大型征文活动,有许多孩子的文章中谈到了人类与外星人交往,但他们笔下的这种交往不是和平、仁慈的,地球和外星人的关系一概被描述成敌意和对抗的,就像一些电视动画片和科幻片中的情形一样,谁的武器先进,谁就能成为宇宙的主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难道暴力冲突已经充斥了儿童的大脑?

个体的社会化,是在源源不断的消息传播、交流活动中实现的。对儿童而言,交流范围的受限和交流内容的贫乏,动画片的信息传递成为影响他们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他们总是非常信任卡通片所提供的一切。动画片所提供的理想化、艺术化或虚构的人物世界对儿童的熏染,使得儿童得到一种从感官到身心的深度抚慰,儿童因此改变了认知社会感觉世界的方式,致使本来就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儿童,必然减少对现实世界真实生活的深入接触和亲身体验,从而对动画片所提供貌似“真实”的情境不加选择的模仿。

其实,你只要留意身边的孩子,就会时常发现他们在游戏时,特别喜欢举着木棍,“宝剑”劈来砍去,嘴里还不时大叫:“我要打败每一个人”,“我要统治整个宇宙”,“我是天下无敌”。这样的一些看似童真的叫喊却使得我们不由的心惊胆战,童年的时光应该是天真烂漫的,而不是打打杀杀。可见暴力镜头对少儿有暗示作用,对于模仿欲极强的儿童来说,长期耳濡目染后,会比较容易在动画片中类似的真实生活情境中表现攻击行为。据记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20万桩。所以,他们也回报社会各种自杀、杀人。由此可见,在大量的动画片暴力的影响下,极有可能使得儿童的社会认知出现偏差,而引发他们的暴力倾向。

四、改善动画片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动画片的制作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要求

在动画片制作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全社会都要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努力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优质精神粮食,创造良好的动画片文化环境。动画片的制作,引进,编和播都应当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经济效益居其次,一部主题明确,情节曲折,了解儿童心理所想的卡通片更趋向追求更纯粹的欢乐、单纯、善恶分明。在他们的世界里丑恶受到排斥,人类所有美好的感情——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都得到尽情地宣泄与滋养。我们不强调动画片的说教,但对每一部动画片,必须具备的,就是儿童们在看完之后,有一种美与丑、善与恶、机智与愚蠢的体会,这就是动画片的教育价值。好的,优秀的动画片,故事情节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事实证明,具有教育功能的动画片,更为儿童所喜爱。[FS:PAGE]

(二)加强家长和教师在儿童接触动画片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当然,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并不仅仅取决于动画片本身,而在于它传播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儿童社会化,在于我们对儿童的引导是否得当。只要我们充分重视,竭尽努力,有效地发挥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积极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其负效应,是完全可能的。

首先,由于儿童对教师有着特殊地尊重和依恋心理,教师要把孩子从动画片中解放出来,为他们创造宽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使他们身心舒展,于舒展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利导,以动画片中有利因数促进其发展,使学生们具有浓厚的兴趣、崇高的动机、坚定的信念、炽烈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教师也可以就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故事让学生展开讨论,给学生发言权,让他们在讨论争辩中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再次,家长要充分认识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利弊,以身示范,教育孩子做动画片的主人。要鼓励孩子将宝贵的时间更多地用于阅读、求知、游戏等其他有益的活动。家长要尽可能地同孩子一起选择、收看和评论动画片,比如,告诉孩子对动画片中不良行为要加以抵制。要注意启发孩子提高鉴赏能力,抓住儿童可塑性强的有力契机,引导他们接受符合社会要求,同学校教育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家长还要经常保持同孩子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及时肯定他们在成长发展方面的进步,纠正不良的模仿行为。总之,要使动画片真正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如何给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成为了社会关心的问题。动画片作为儿童成长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也值得我们去讨论和研究。动画片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虽然有的地方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但是儿童成长的大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努力。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摘要: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成为家庭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开阔了其视野,增长了知识,但是看电视过多往往会带来了一些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电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电视;儿童发展;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我国人口控制所带来的特有的“核心家庭”现象——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缺少玩伴,电视逐渐取代父母和玩伴,成为孩子们的主要伴侣。 1992年便有调查显示,城市学前儿童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1.43小时,每天都收看电视的学前儿童达到72.4%。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现有电视机4亿多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周平均看电视时间为18小时左右,看电视在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中位居第二,电视是他们业余生活的最佳伴侣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的普及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但是看电视过多在儿童发展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学习方面、社会交往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电视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对儿童视力的影响 婴幼儿的眼睛正处于发育期,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早且长时间看电视容易给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造成损害,影响孩子视力及视觉发育,还可能造成屈光不正。所以,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过早看电视。 (二)对婴幼儿听力的影响 电视机音量应该控制在60分贝以下,不然时间长了,将导致婴幼儿听力下降,影响婴幼儿的性格、动作、语言、智力等,导致其精力不集中、性格变的急躁、 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好奇心等。 (三)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008年,阿根廷有5000多名儿童因语言障碍而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立医院就诊。专家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对话和长时间观看电视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语言障碍,例如口吃和发音不准,甚至导致语言缺失。专家认为,导致儿童语言障碍的

儿童动画片的好处

儿童动画片的好处 做人要做懒洋洋,嫁人要嫁灰太狼。动画片,儿童的最爱,无论男孩女孩,无论活泼文静,时间一到,就会守在电视机旁,乐滋滋的享受动画片带来的快乐,跟随动画主角一起冒险,完成那些虚幻的梦想。而家长往往会害怕孩子不务正业,不能理解孩子看动画片的这份喜好。其实,动画片也是有好处的。让我们一起帮您解开心结,寻找儿童动画片的好处吧。 1、儿童动画片的娱乐性 现实生活的紧张,真实,对于年龄较小,爱幻想的儿童,并不向往。动画片的出现,可以适当的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憾。将自身投射到某一角色身上。比如很受女孩子欢迎的芭比娃娃,每个小姑娘都想变成她,既漂亮又有气质。因此,家长可能发现3岁左右的女孩开始注重打扮。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教养契机。父母想要幼儿学习良好的习惯,如保持环境清洁,都可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习惯来达到目的,比如对孩子说:“要随时保护环境清洁,才能像芭比一样讨人喜欢 那!” 2、儿童动画片的教育性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自幼开始培养。一些表现人际之间美好情感和交往的卡通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动画片是专门为低幼孩子量身制作的,充满友好、团结的气氛,世界一片明媚,正是小朋友们想要的。一个健康的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长年累月地看电视,一点点一天天,我们的孩子其实在无形之中已经把动画片里面的想象为自己,而动画片里面的人物也成了孩子童暂时的伙伴。此外,《蜘蛛侠》、《变形金刚》等男孩热衷的宣扬忠实友谊和勇于冒险精神的动画片,也可以帮助培养自控能力和勇敢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儿童动画片的引导性 动画还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许多的儿童动画片都有教育孩子的作用,作为家长可以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对孩子作适当的引导,从而让孩子向真善美的方向的发展,以防孩子过于沉迷其中,整天模仿动画片中的内容及行为。当然,对于动画片,我们不能选择教化性太强的,或是太过于复杂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与孩子一起大笑就可以了。因为,让孩子看动画片,我们更希望的是孩子可以从中获得快乐,至于教育更多的是附加的,而孩子在笑声当中也会自己进行思考。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代,电视开始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少年儿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耗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曾有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6岁的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确实充实了儿童的业余活动,电视节目借以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传递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使得儿童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由于看电视,儿童的独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电视使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第二课堂”,是父母和教师的替代物。因为看电视已成为今天儿童生活的特定方式,所以使得孩子们心智早熟,见多识广。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却是,电视也对儿童的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让家长们和所有社会上关注的人士不得不重新回过头,认真的审视和反思这一社会现象。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的确,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已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电视进入家庭之前,父母一般是给孩子讲故事,读报纸,孩子在知识性、娱乐性和情感方面较多的依赖父母。而当电视家庭化后,五彩的电视荧屏就向孩子们直接地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电视摧毁了隔离儿童世界与成年人世界的那堵墙。”由于看电视不需要特别的指导、无须思考、而且电视的播出不分观众。电视对儿童轻而易举的“俘获”,使得儿童最终“依附”于电视所呈现的世界。据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30万桩。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电视台只顾了广告收益在一些黄金时段大量播放一些其实是儿童极为不宜观看的血腥暴力节目,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家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就连续一个多月在每晚的晚间剧场都播放了与血腥暴力有关的影片,包括枪战片、警匪片、恐怖片等。 儿童在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后,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儿极具暗示作用,儿童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有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其实,电视卡通片上的暴力镜头,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有好多以暴力对付坏人,假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的卡通节目,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业主的暴力。在这方面,像美国早期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日本的很多漫画题材改编的动画片《忍者神龟》、《圣斗士》等片,都包含了这种因素。虽然这些动画片在制作的精良上确实让人佩服。但在其更深远意义上对儿童的教育方面的作用确是让人质疑的、不能信服的。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 现如今,电视节目中附有大量的广告,许多节目是为了推销食品和其他穿戴之类的商品。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

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

The Perils of TV Violence Parents have begun to worry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V violence on their children . The moment mey turn on their TV set, they see nothing but fighting and killing. Studies by experts have shown that programs featuring violence have cast an ill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ehildren, who act violence out in real life. As a result, reports of juvenile delin- quency are not uncommon. Unless proper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ime to regulate current TV programs, our society will some day be left in a state of violence 电视暴力的危险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

家长们开始担心电视暴力对孩子们的影响了。一打开电视,除了打杀之外,他们什么都看不到。专家研究表明有暴力特征的电视节目对儿童的行为有着不良的影响,这些孩子会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暴力。结果,青少年犯罪就不是个别的现象了。除非及时采取适当的行为规范现在的电视节目,否则将来我们的社会会充满暴力。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内容提要:电视是一种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当儿童成为电视广告的受众群 时,人们普遍地注意到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的种种影响。广告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也越来越遭到关注和质疑。电视广告分为两大类: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其中的商业广告如果不好好的分清宣传的内容是高雅的还是注重商业经济的话就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行为、心理能力。电视广告如何让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电视广告的本质和分类及其引起的几个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初步探讨电视广告应该如何更好的引导对儿童。 关键词:电视广告、儿童 美国传播学家施瓦茨曾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这个“上帝”通过无数不在的电波向他的信徒,尤其是儿童,传播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广告信息,硬气儿童在语言上、行为上、心理上等方面引起的一系列微妙的变化。①电视广告不仅是在商品促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且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广告的内容会有意识的去记忆,这也可能是出于本能吧。陈家华、麦箴时、陈芳怡(2002)在中国的三个城市北京、南京和成都的调查发现将近三分之一(30.8%)的儿童对电视广告,9.2%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喜欢电视广告,而20.3%的儿童报告他们讨厌电视广告,15.4%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讨厌电视广告。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太度因性别.年龄.城市以及电视收看率不一样而存在着差异。在这三个城市中,对电视广告持较强烈态度(“非常讨厌”和“非常喜欢”)的比例在增长而减少,而持中立态度“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比例在增长。总体而言,北京的儿童比南京和成都的儿童更喜欢电视广告。在南京,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而成都的情况刚好相反,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北京的儿童则没有着方面的差异,认为电视广告所说的是真的,所以儿童会比较喜欢电视广告。②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国儿童经常接触广告媒体,其中儿童认为最重要的媒体是电视〈Mc Neal and ji ,1998〉。事实上,在中国这个以家庭为本的社会中,电视已经诼渐取代父母成为儿童了解新产品的重要的信息渠道〈Mc Neal and ji ,1998〉。 (一) (1)电视广告的概念: 耐斯特姆(Paul.H .Nystrom)对广告的解释是:“所谓广告,乃对所有顾客,都能使其毫无遗憾地获得满足。”毕学帕(Beshop)则作这样解释:“所谓广告,乃通过大众传播,公布广告主的商品及劳务。”里查逊(Richardson)认为:“所谓广告,乃对于可能购买广告商品的消费者,以大家都知道的名称及价格为目的所作的大众传播,简述商品的要点,使消费者铭记于怀。”综上所述,我们将现代商业广告的定义概括为:广告是广告主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媒体将商品和劳务信息传递给大众,而起到促进销售作用的一种非人员推销的信息传递方式。 电视广告被称为是一门视听兼容的综合艺术,它既是固定或运动的生物形象的图像、绚丽的色彩和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字幕,又有经典的对白解说、美妙悦耳的的音乐和突出的效果, 注释 ①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②丁俊杰《广告学》二武汉出版社2001年3月

儿童看动画片的利弊

论幼儿看动画片的利弊 幼儿看动画片的利弊儿童应该怎样看动画片如何选择适宜的动画片 幼儿看动画片的利弊 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动画片更能博得幼儿的喜欢 在这个电视普及的年代里,动画片成了伴随每个孩子成长的伙伴。一份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孩子在1岁以前就开始看动画片了,有的父母甚至称自己的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坐在电视机前了。 孩子对色彩和声音有着天生的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动画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宝宝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对美与丑的感受、对善与恶的判断。它给了宝宝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对美与丑的感受、对善与恶的判断。 看动画片的好处 好处一:带给孩子们快乐,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动画片里的故事一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对儿童想象力的开发非常自然,又为儿童所乐于接受,还可以帮助儿童离开现实状况,忘记不愉快的经验。 好处二: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滑稽、幽默是儿童动画片的基本要素之一,儿童受动画片的耳濡目染,就算学不会创造幽默,至少也可以学会欣赏幽默。 好处三: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从儿童蹒跚学步开始,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对人和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也越来越大。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儿童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易为儿童接受,印象深刻。 好处四:净化儿童的心灵。优秀的动画片都宣扬真、善、美,给儿童提供一些可供模仿的模样和群体的一些行为规范,促进儿童是非观念的形成,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看动画片的不良影响

分析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

分析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 家庭暴力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儿童又是家庭暴力受害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通常,我们一提到家庭暴力,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受虐的家庭妇女形象,往往将那些也同样遭受暴力或躲在角落里亲眼经历家庭不幸的儿童遗忘。这种无形或有形的家庭暴力,它背后隐藏的对儿童的伤害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将于今年3月出台。然而,我国在相关法制制度等方面还是不够完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将这一现象置之不理的理由,更不应该让其成为那些暴力父母惩罚孩子毫不顾忌的借口。 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家暴具有隐密性,而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项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的场所。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造成影响,继而影响甚至扭曲其成年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家庭暴力对儿童行为造成的影响: (一)攻击性行为 在中国传统家庭的发展中,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观念被奉为无上家规。然而,这些老朽的育儿观念,折射出了我国家庭及教育之殇。在中国很多家庭中,那些自称为孩子着想的虎妈狼爸们,为自己的暴力行为找到了合理的借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成长期及成年后的攻击性行为与其童年时期遭受的家庭暴力有一定的定

向联系。也就是说,一部分儿童在身体遭受虐待或暴力后,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使儿童从实施暴力的家庭成员身上潜移默化学会了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使儿童把攻击性行为作为与同伴相处时的一种行为规范。受虐儿童,在遭受来自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后,会在心理留下人际间缺乏关心爱护的阴影。 事实上,父母对儿童采取打骂等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儿童不良行为的产生。在一般状况下,按照亲缘选择理论原则:相对于无关的人,个体更倾向于帮助亲属。而对于那些处于受虐家庭中的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更甚至于成年以后,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家人采取冷漠处理,而且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造成其个体的边缘化生存,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在其日后的衍生家庭中,很多童年期遭受暴力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同样采取暴力手段,最终造成一个暴力的恶性循环。 (二)亲社会行为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其性格和心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期是一个社会人完整与正常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在这期间儿童的心理需求总被忽视,将会造成儿童在人际交往等亲社会行为发生障碍。父母与子女的相处,应该是相互关心、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的关系。一旦语言暴力或身体暴力成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或工具,这不仅是父母在还孩子心中的公信力与权威性逐渐丧失,更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促使亲子矛盾激化,加深亲子间的隔阂。儿童在长期接触暴力环境的作用下,使儿童的安全感下降,进而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不

浅谈如何引导儿童欣赏动漫

浅谈如何引导儿童欣赏动漫 【摘要】小学生特殊的年龄,心理特点,还没有成熟稳定的能力去辨别其中的良莠,成为引导教育的主要对象。动画和漫画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孩子们所喜爱,而正确的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动漫,对学生的心理有着特殊的影响,更加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 【关键词】动漫欣赏思想引导健康心理 一、研究的缘起 “动漫”是由“卡通”(动画)和“漫画”组成的,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中文里一般均把两者在一起称呼为动漫。动画(animation或anime)或者卡通(cartoon)所指的是由许多帧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时的过程,虽然两者常被争论有何不同,不过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漫画(comics或manga)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镜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但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动漫”概念始越五十多年前,由日本的手冢志虫引发起来的一场新动漫文化运动影响了全球。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流行于我国,如我国优秀卡通片《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将卡通与国画结合制作的典范;漫画它富有艺术表现力,无论是线条的表现力、人物的动态描绘都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同时还起到了宣扬政治美善的职能,如封建社会时期,一些漫画作品常常用来反映地主阶级的霸道无耻,表现劳动人民倍受压迫却顽强拼搏的精神。 随着现代社会动漫文化的普及,正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接受并喜好。但由于成年人对动漫还存着许多警惕、怀疑,例如一些不法商贩销售的有关色情、暴力的动漫,所以,它还是被看成一种幼稚的流行文化,只能成为打发无聊时间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没有被教育界真正的接受认可。可恰恰就是这些不被看好的文化,却成了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陪伴他们度过许多快乐时光。如何顺应学生的要求,将动漫文化带进美术课堂,这就要看美术教师如何精选优良的动漫文化,教育学生如何区别善恶、美丑,使得动漫课程在学校开设与发展,就愈显重要了。 二、“动漫文化”的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图象信息随着声、光、电等媒体广泛传播,动画片的内容不断完善,漫画书的推陈出新,各类动漫活动的举行,生活中衣着的卡通图案、大型活动吉祥物的设计,奠定了动漫文化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因而它也成为一种文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设计了自己本土的动漫形象,比如加菲猫、柯南、孙悟空、米老鼠、白雪公主、奥特曼等,这些个性鲜明的动漫形象以独特的魅力在各个时期获得过巨大的成功,也成为绝大多数青少年青睐的形象。动漫文化的不断壮大丰富是由于它的幽默和浅显易懂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动漫的风靡是因为它的信息量大,贴近生活,寓教娱乐,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观。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电视对孩子的伤害,你想不到的大 看电视不仅妨碍孩子的脑部发展,更会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与想象力……不管什么节目,只要打开电视,就可能伤害你的孩子。 节目开始了。恐龙布偶挺着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现在电视荧光幕上,与一群小孩唱儿歌、玩游戏。还不及电视高的孩子,站在荧光幕前仰着头,不时随着玩偶摇动身体,哼哼呀呀。 也许你心里想着:才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就能跟着电视节目唱歌、甚至学英文,真是愈来愈聪明。这可是大错特错。 「只要在电视荧光幕前坐上半个小时,人的新陈代谢与活动力都下降,智商减少五十。」美国《圣路易邮讯报》报导了曼菲斯几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看电视会使人变得被动与焦虑。 真的吗? 近年针对脑波的研究,让我们透视电视对脑部的影响。 人脑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与类似催眠效果有关;还有贝塔波(beta waves),显示意识、理性思考。研究发现,人在阅读时,脑中产生活跃、快速的贝塔波,一旦转为看电视,脑中立刻就产生大量的阿法波。看电视的时间愈长,脑中的阿法波愈强,贝塔波愈弱,脑部活动力大减,人就像被催眠一样,思考力与注意力都下降。 而长时间看电视造成脑部活动力大减,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大。澳洲大学的艾莫瑞夫妇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为幼儿自呱呱落地后的前几年,是脑部发展与成长特别重要的时期。美国小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还公布政策,极力主张父母避免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正是有鉴于幼儿在这段时间看太多电视,对脑部发育有负面影响。 只要看电视就有碍发展 《电视对孩童心灵的伤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s Minds)一书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论电视播放什么节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面,对他们就是有害的。」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摘要: 动画片作为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动画形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动画片对幼儿语言发展、思维发展、人际交往、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促进动画片的积极影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动画片幼儿影响 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缺少同伴的交流。伴随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动画片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我们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一幕:父母忙得时候,打发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看电视、上网。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它们最喜爱的是动画片。上网就更爽了,动画片连续播放大半天。自然而然,动画片就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画片也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伙伴”。每次的家长会家长们都会讨论:到底要不要让孩子看动画片呢?众所周知,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利弊之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好这个度。而这个度给不少家长带来了烦恼。 一、动画片对幼儿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1.对幼儿言语发展的影响。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模仿、强化。动画片规范的语言能训练幼儿的正确发音,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此外,练习是幼儿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得到强化的过程,观看动画片中,幼儿会模仿动画片中的语句,“捣蛋鬼、别捣蛋”、“米斯嘎、穆斯嘎、米老鼠!”“......动画片能促进幼儿正确语音的发展、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但是幼儿是非常容易被环境影响的,特别是碰到他们感兴趣的环境。例如《蜡笔小新》中的小新,每次放学回家时,她总是对他的妈妈说:“妈妈你回来了。”其实应该说:妈妈我回来了。许多幼儿看了这个片子后觉得好玩,也模仿起小新的说话风格。我们班的小吉就是典型人物之一,他妈妈说他每天回家也这样说:“奶奶,你回来了!”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也都会说:“老师,你来啦!早上好!”这一行为限制了小吉的语言应用能力。 2. 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 多数动画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故事情节既单纯又富于层次感,主角比较固定,

适合幼儿看的动画片

适合幼儿看的动画片 动画片国家 蓝猫淘气三千问 猫和老鼠 胡图图 葫芦娃 铁甲神兵 海绵宝宝 七龙珠. 奥特曼. 哆啦A梦. 机器猫. 虹猫蓝兔七侠传. ........ 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是日本的垃圾动画片,我坚决不让孩子看! 另外,还请各位网友给我推荐一些好动画片和坏动画片,好让我在给孩子看的时候作出明智的选择.谢谢啦. 各位年轻的父母可是慎重啊. 最佳答案 天线宝宝: 天线宝宝(teletubbies)节目是全球著名的电视媒体BBC(英国)推出的儿童栏目。 在英国,天线宝宝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娃娃,不论大街小巷,小朋友们都在模仿天线宝宝的动作、说天线宝宝儿语和唱天线宝宝的儿歌,就连美国也造成相当的轰动,上个月,美国ABC News才针对天线宝宝做一系列的报导和研讨,事实上,天线宝宝在英国播出只不过一年,就引发观众极大的回响,在英国可说是儿童节目的一大盛事;相对的,在美国PBS已播出近三十年而历久不衰的「Sesame Street」与英国BBC的「天线宝宝」均为幼儿节目,但两者的节目风格却大异其趣,「天线宝宝」的内容极为简单、安全,而「Sesame Street」则放入很多的讯息。另外,在发展中国家,例如非洲地区,由于缺乏制作费,需仰赖许多国外进口的节目,但也没有一部能像天线宝宝播出的效果这么好,令当地小朋友着迷。 四个可爱的天线宝宝生活在宝宝乐园里,

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4个天线宝宝: 丁丁(TINKY WINKY)、迪西(DIPSY)、拉拉(LAA-LAA)、波(Po) 蓝猫淘气三千问和蓝猫系列都可以(CCTV少儿播出的消防火灾系列的就很好) 大耳朵图图: 这部多集动画片讲述了三岁孩子胡图图快乐成长的故事,内容健康,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符合市场需求的最基本条件。根据幼儿的观赏特点,定为每集十一分钟,计划制作100集,并采取系列剧的形式。 孩子从无知到有知,是一个漫长而琐碎的学习、探索过程,对每一位父母来说,都会经历其中的喜悦和烦恼,当今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孩子成长、教育的问题上更是面临着很多难题,因此我们选择平凡小孩胡图图的一家作为故事的载体,讲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由于本片讲述的是小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所以观众群不仅仅针对学龄前后儿童,还针对众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并且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它一定会超越年龄限制,吸引更多怀念纯真童年的成年观众们。 现在,大耳朵图图第二季开播,希望大家观看。 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 方块形的黄色海绵,住在比基尼海滩深海的一个菠萝里,他的宠物是一只会喵喵叫的小蜗牛,海绵宝宝喜欢捕捉水母,职业是蟹堡王里的头号厨师。派大星和姗迪都是他的朋友。海绵宝宝总是能给平静的比基尼海滩制造麻烦,虽然闹出一些笑话,不过他总能摆脱困境,然后又制造新的麻烦...。 继成功播出《猫狗》、《丽莎和她的朋友们》两部出自维亚康母旗下的尼克儿童频道的系列动画片之后,央视少儿频道又将在狗年春节到来之际,引进尼克儿童频道又一风靡全球的原创精品52集系列动画片《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SPONGEBOB SQUAREPANTS)是美国电视节目历史上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系列片之一。该片曾获得全美儿童电视动画片收视冠军,每个月都有将近6000万观众收看,除了儿童观众以外,还有一半观众都是成年人。曾连续于2002年~2004年获得艾美奖最佳儿童节目奖,并于2004年获得美国电视评论家奖最佳儿童节目奖。而该片创作者及执行制片人史蒂芬·希伦伯格是尼克儿童频道最受欢迎的创作者之一,曾获2002年格雷斯公主电影基金奖,并获得南加州首个环保公益组织"拯救海滩"的最高荣誉。共60集,2004年推出剧场版,2006年央视引进国内,中文片名定为“海绵宝宝”。《纽约时报》编辑梅尔曼对它的评价一样:“这是电视上所曾出现的最有魅力的卡通,它有着干净单纯的快乐,集合了成人的幽默和儿童的纯真。”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电视对儿童的影响及解决策略案例 公主岭市玻璃城子中心小学冯艳杰 【案例】 李强是个电视迷,放学回到家里,别的什么事都顾不上做,先打开电视,而且看起来没完没了,动画片一场接一场地看,武打片一集接一集地“观摩”,“忙”得饭顾不上吃,家庭作业顾不上做。爸爸妈妈要是生气把电视关了,他会大吵大闹。李强的妈妈无奈地说:“这个电视迷,可怎么办的哟!” 【案例分析】 随着电视机走上千家万户,使用和享受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电视是我国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娱乐方式。在很多家长的眼里,看电视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实际上,电视是“面向社会的窗户”,它为儿童提供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和各种生活的模型。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如下: (一)积极影响 (1)、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外界环境 电视为儿童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媒介。例如:每到节假日,一些电视台会播放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儿童通过观看西游记,可以了解人物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孙悟空有一身高强的本领、善恶分明,忌恶如仇、不畏强权;猪八戒善良、憨厚老实,油嘴滑舌;白骨精阴险、毒辣、残忍。 (2)、促进儿童语言学习,丰富词汇量 幼儿学习语言,词汇量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丰富幼儿词汇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基础。幼儿说话和掌握词汇主要是从模仿开始的。电视承担“大众娱乐者”的角色的同时,也以其集声音、图象、色彩、动作一应俱全的内容吸引着广大幼儿。电视文化的形象性、多样性、通俗性的特点,使之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娱乐

性,这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差尤其是还不识字的幼儿来说,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传播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经研究证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之中,看电视较多的儿童他们的语言和词汇使用水平要明显的高于看电视少的儿童。 (3)、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角色、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儿童主要是通过在游戏中模仿社会角色来体验各种行为规范的。老师们创设各种区角活动:邮局、银行、理发店、医院……让幼儿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消极影响 (1)给儿童的智力带来危害 玛丽·温女士用了8年时间,研究持续看电视数个小时,对儿童大脑的影响。她在谈到大脑的发展原则时说:人的左半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她说,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为言语而迟钝,所以,我们要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2)给儿童大脑、眼睛有危害 儿童年龄小,若没有充足的睡眠,根本就不能保证大脑的正常工作,而长时间的看电视会使大脑长时间的处于思考紧张的状态;现在的很多儿童小小年纪,就戴上了一副大眼镜,我们不排除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以及正确的坐姿,但是我相信:更多的原因还是在电视。孩子的眼睛是很脆弱的,但电视却呈现给孩子们连续不断的,新颖别致的画面。时刻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的眼睛一刻也得不到休息。我们大人有时候看电视久了,还感觉到眼睛酸胀难受,更何况孩子稚嫩的眼睛呢?现在城市中许多小学生就开始戴深度眼镜,一个个小博士似的。纠其原因,电视恐怕“功不可没”! (3)给幼儿造成攀比的心理 我们在广告中常会听到这些用语:“妈妈,我要喝……”、“今天你喝了吗?“我有,你有吗?”此类广告灌输的是消费攀比心理,助长了儿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广告中过度物欲的宣传,难免导致儿童对物质消费的过分追逐,形成儿童拜物主义和消费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念以及使儿童产生自私心理。消除广告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关键在于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广告教育。

中学生看漫画的利与弊

中学生看漫画的利与弊 摘要:看漫画是现在中学生最流行的休闲方式,看漫画的中学生也越来越多。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研究了漫画的利弊,分析了漫画流行的原因和发展趋势,了解了中学生喜爱漫画的原因以及家长们不喜欢漫画的原因,并从心理学方面研究了漫画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生漫画利弊 现在,许多家长都禁止小孩子看漫画,认为这样会耽误我们的学习,而我们,却依旧屡教不改的看,引发了许多家庭的矛盾。那么看漫画到底是好是坏呢?本文将从看漫画利弊的两个方面为大家具体分析。 一、中学生看漫画的好处 从欧美的《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到《蓝精灵》;再从日本的《火影忍者》、《犬夜叉》到《名侦探柯南》;还有国内的《大话西游》、《子不语》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无一不深受各个中学生的喜爱。家长老师总觉得看漫画是耽误学习的事情,但是看漫画的好处我们却不能忽视。 看漫画不只能舒压解闷,或许还可以让你找到人生的目标。在台湾刚结束的学历基础测验,全台湾有100多人获得了满积分,其中就有媒体报道一位满积分的同学,在念书的时候其实很辛苦、压力很大,看漫画书就成了他的解除压力的好方法。漫画不但可以让人心情放松,更有许多漫画将各种行业拿来当做题材,不仅读来有趣,有时候更让人立定志向,可谓是另类的教科书。 看漫画还能增加学生的抽象思维,感官思维.因为漫画更多的是图而非文字.而且某种程度上也能增加你对美术的鉴赏力.另外,漫画也是有内容的,而内容也多从生活中来.画漫画的人都是成年人,自然会将他们对生活的见解抒发在漫画故事情节中.所以某种程度来说,看漫画也是增加人生阅历. 。 二.中学生看漫画的坏处 中学生上课看漫画现象最为严重,很多小学生都认为看漫画非常流行,他们爱看的漫画比如有《豌豆》、《阿衰》、《漫画世界》、《乌龙院》等。很多学生一捧上这些书,就忘记了写作业、吃饭、上课,简直是废寝忘食,生活秩序都被打乱了,学习兴趣也被漫画所夺去。在上课时看漫画,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有甚者还竟然连下课铃响起都无所事事,已经完全性的沉迷了进去。有的小学生虽然没有到沉迷的地步,但是却把老师讲的内容丢在脑后,偶尔看到好玩的内容竟然还在课堂上大笑,心里只有漫画,无视了老师和同学。这样的事情也非常普遍。小学生看漫画现象十分严重。 漫画看多了,会对文字书开始厌倦,而且会逐渐丧失阅读能力.文字书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更大程度锻炼你的大脑思维.而且并不是所有漫画的所有情节都是正面的.青少年对生活和人生还没有一定正确认知能力的情况下,过多接触漫画对其会起副作用.比如暴力,色情等.而且也会对其人生观有影响.沉迷于漫画更始影响生活学习. 漫画有利有弊,如果不加选择,沉迷于漫画之中,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成绩,反而只会直线下降。但如果自己控制力较好,选择内容的漫画健康,那么不但不会影响成绩,反而会促进学习。同时,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也极为重要,如果发现孩子因为看漫画而成绩下降的话,一味的批评是毫无用处的,这只会让他们更加失落,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多和他们谈谈心,适当挑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漫画给孩子,让他们在业余时间放松一下,这样会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同学们,让我们把漫画变为我们生活的点缀品,不要让它成为生活垃圾。

适合孩子看的10部动画电影

适合孩子看的10部动画片动画片,被称为“成人的童话”,其纯美的画面、唯美的音乐,以及其中展示人生、生命中的爱、美、勇气、梦想与创造等主题的情节,是孩子精神发育的重要养分,在此瑞思学科英语精心挑选了10部豆瓣―高分影片‖—经典动画片,涉及自然、宇宙、童心、爱、勇气、学习成长、性格情商、神话、冒险、奇幻等题材,一起来观看哦~ 1. 微观小世界第一季Minuscule Season 1 (法国/豆瓣评分9.3) 这是一个微缩版的虫虫世界。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是小昆虫:爱欺负人的瓢虫、遵守交通规则的蜜蜂、喊口令成群出动的蚂蚁、坚持不懈滚着方形便便球的屎壳郎、幻想能快速飞驰的蜗牛、破茧成蝶的可爱毛毛虫等等,这些小昆虫的形象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而且个性鲜明,也让观众看起来津津乐道……

Minuscule系列是两个法国艺术家Thomas Szabo和Hélène Giraud的优秀动画作品集。其中,场景和声音效果都是采用现实中真实的东西,而小昆虫和小动物则是用三维动画技术设计出来的,该系列作品曾获得2007年所有年龄组最佳电视系列片(Best TV series for all ages)的Pulcinella奖。 2.旅行到宇宙边缘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美国/豆瓣评分9.3)

影片通过精妙的,无与伦比的CGI动画技术带您从地球旅行到宇宙边缘:从离月球开始,一路引导我们探索太阳系到银河系以至人类所认知的宇宙的―边缘‖。细致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奇幻的气象变化,详细观察恒星如何诞生、宇宙的终极命运、其它行星上的生命、以及最神秘也最骇人的现象:黑洞……这是一次壮观的史诗般的宇宙之旅。大气宏观的思维,从恢弘的宇宙万物开始。那么,就从这部影片开始,培养孩子拥抱万千世界的恢弘大气吧,哈~~ 3. 龙猫となりのトトロ

暴力电视与儿童

本期专题 试析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日期:2014-02-24 作者:曹华王雅春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摘要:电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一直以来对受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电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他们提高认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充斥于电视中的不利于青少年收看的内容又在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此,本文在考察目前我国电视节目中电视暴力信息的呈现频率与方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电视暴力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消极影响,并试图从媒介素养教育角度提出几点可行性策略以减轻这种消极影响。 关键词:电视暴力;青少年;影响中图分类号: 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508( 2010)011-0014-04 自电视机诞生以来,就以其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生动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世人青睐,并迅速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成员”。即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的今天,人们依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电视机的性能,提升电视信息传播的速率与质量。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更是把电视机变为多媒体信息终端,拓宽了人与电视信息的互动空间。如今,电视不仅作为一种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电视:青少年成长的亲密伙伴

尽管现在的青少年学业繁忙,可利用的课余时间不多,知晓信息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但看电视仍然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他们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比如,刚放学、吃饭时,甚至借着写作业去卫生间的间隙,看一会儿电视。在假期,电视更是他们的亲密伙伴。青少年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是相当惊人的。在美国,一个孩子从5岁长到18岁,他在学校受教育的总时数为15000小时,而看电视的时间竟高达18000小时,折合每周看电视时间约为27小时。欧洲共同体各国的青少年平均每周花在电视上的时间为26-28小时。香港AC Nielson(尼尔逊)国际媒介公司的调查表明,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孩子每周看电视的时间为20小时。在我国,卜卫在2002年所做的关于“中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调查”中发现,中国城市儿童日接触电视时间是40分钟左右(不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周看电视时间约为5-7小时,而在广大农村这个数字要高出许多。 笔者自2007年以来,以《电视文化对青少年的涵化作用研究》为课题,系统地对电视文化与青少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对吉林省495名中小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电视在青少年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超过96%的青少年喜欢看电视,平均每周看4.24天,而且,超过1/3的青少年每天都要看电视。周六、周日是他们看电视的“黄金时间”,他们平均要看2.33小时电视,甚至有1/5的青少年看电视的时间超过4小时。即使在平时(周一至周五),也有86.67%的青少年看电视,只是看电视的时间有限,平均1.33小时,但也有1/3的青少年看电视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尽管这些数据大大低于美国、欧共体、马来西亚和香港地区的青少年看电视时间,但对于业余时间极为有限的中国青少年来说,看电视仍然是他们最主要的课余休闲方式。为此,很多学者把他们称作“电视的一代”。青少年在电视机前消磨了时光,电视中传播的信息也对青少年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电视暴力:电视节目中普遍存在 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等人说:“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随着电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从电视新闻、电视剧、电影、动画片到五花八门的广告、各种综艺娱乐节目,电视呈现的多元信息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为受众了解、认识外界,娱乐休闲消费,带来极大方便。与此同时,很多暴力信息也悄然进入受众的视野。不夸张地说,暴力已成为电视节目所表现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 1、电视暴力的界定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格伯纳(Gerbner)将暴力定义为“有意伤害或杀害的公然武力的表现”。这个定义只包括行为暴力,排除了心理暴力、口语威胁和对财物的暴力。1988年,新加坡大众传播研究与情报中心对亚洲8国电视节目进

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电视暴力 电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一直以来对受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电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他们提高认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充斥于电视中的不利于儿童收看的内容又在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格伯纳(Gerbner)将暴力定义为“有意伤害或杀害的公然武力的表现”。这个定义只包括行为暴力,排除了心理暴力、口语威胁和对财物的暴力。目前,我国的媒介研究者还没有提出过专门的电视暴力定义。高兵在其硕士论文《电视暴力及媒介教育探究》中将电视暴力分为动作的暴力和语言的暴力。将电视节目中的屠杀、打斗、体罚、绑架、关押以及限制自由等场面当作是动作暴力的典型场面。将骂人、攻击性的言语等作为典型的语言的暴力。许多研究证实电视或影片观赏是学习攻击行为的最佳媒介,且影响长远。根据实验表明,暴力电视会使儿童模仿暴力影视的行为上升。 在我国,有关电视暴力的系统调查还不多见。龙耘在2001年对全国省级以上34家卫星电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抽样调查发现,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的影视剧中,武打、警匪、战争等直接涉及暴力内容的片子占四成以上,平均每小时,暴力动作出现的次数约为65次。 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如果超过1小时,其成年后产生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将增加1倍。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按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在个体的行为表现基础上,经由奖励或惩罚等外在控制而产生的,即学习是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的。班杜拉(A.Bandura)则认为,这种观点对动物学习来说也许成立,但对人类学习而言则未必成立。因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总之,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使我们超越经由赏罚控制来学习直接经验的限制,而且可以使我们超越事先设计的学习情境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人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所以,观察学习对我们进行社会规范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电视暴力是现实生活中暴力和性犯罪的诱因,虽然不是惟一原因,却是一个起作用的因素。部分原因是因为电视具有影响青少年观众行为方式的能力,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反复出现,儿童头脑中便会形成他们行为的蓝图,而这种蓝图教给他们解决问题可以采取的一系列步骤。”也就是说,电视暴力就如同“使用暴力给儿童上了生动的一课”,电视暴力中对暴力行为的细节化“曝光”越具体,受众的反映越强烈,模仿行为越普遍。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三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消极影响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舒适的环境中,边吃美食边看电视,放松而惬意。而在电视中大量呈现的电视暴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对受众,特别是对正处于社会化进程中的儿童,产生了强大的适应力,也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从开始的憎恶、反感到默认和接纳。玛格丽特?托马斯等人研究发现,长期观看暴力电视,使一些孩子对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容忍心更强,唤醒水平更低,即产生去敏感化。我国社会心理学家时蓉华也提出,过多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不仅导致儿童情绪淡漠,缺乏同情,同时也降低对他人的信任感。儿童长期在电视上看到大量的暴力场面会渐渐感到麻木,习以为常。不仅是电视的暴力内容会使青少年产生暴力倾向,长期沉迷于电视还会影响儿童的交往能力,以至于当他们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能妥善处理。他们不知道除了大打出手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我国河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在对石家庄监狱和河北省少年管制所对100名少年犯的调查发现,80%的少年犯对电视犯罪节目中的一些细节的内容津津乐道。一些少年犯就是在犯罪细节的模仿当中走上犯罪道路的。由此可见,电视暴力的频繁呈现给儿童的认知及行为造成了一系列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建议 1 家长 在通常情况下,儿童看电视的行为是在家庭中发生的。为此,家长应担当起对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责任,帮助儿童正确评价电视中的暴力信息,在教育中应尽量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及时了解儿童对电视节目的理解程度。通过陪同孩子一起观看,观察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发现其收视兴趣,通过对话了解他们对节目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二,引导儿童分辨电视信息与现实生活的差异。特别对年龄小的儿童要注意帮助他们分析科幻、神话故事与现实的区别,对死亡、暴力、鬼怪、超能力等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第三,与儿童一起选择电视节目。有意识地鼓励他们看知识、教育类节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影视剧,特别是暴力行为多而积极行为少的节目。 第四,与儿童讨论电视内容。要关注他们理解水平的变化,发现电视对其产生的影响,及时引导,善抑制恶。在有意外暴力影视片段出现的时候要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时错误的,是不为社会,家庭和道德所允许的,也简单告诉孩子这样的暴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 学校 对于学校而言,教师应帮助儿童逐步意识到电视中传播的信息与真实生活的异同,引导他们选择适当的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