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新教材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七年级新教材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七年级新教材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一、课程标准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教材分析

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考试方式把普通地主吸收到政权中来;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国家兴盛的基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隋风云》主题曲,营造学习氛围。

(PPT呈现)百家讲坛的蒙曼说:“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隋朝37年,二世而亡。隋文帝和隋炀帝,到底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星王朝——隋朝。

(二)新课教授

1.平陈立业——隋的统一

出示任务: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何时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

小结:隋朝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为隋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

出示任务:

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又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

学生结合教材及PPT呈现的“柱状图”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小结: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

2.励精图治——开创科举制

出示任务:

PPT呈现“举子看榜图”,让学生阅读教材“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一目,说出隋朝在选官上有何创新?原因如何?

反馈指导: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学生的回答。

隋朝统一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不问才华,弊端明显。所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开始进行分科考试,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凭考试成绩录取选拔,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最受哪些人的欢迎?有什么积极作用?PPT呈现史料,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

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

师生共同总结:

科举制度的创立,最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小结:经过隋文帝的“治理”,隋朝社会繁荣,国力强盛。隋炀帝继位后,急于建功立业,利用手中的钱、粮、权开始大兴工役。

3.炀王急业——开通大运河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PPT呈现以下材料)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

反馈指导: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的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通了。

出示任务:PPT呈现大运河图,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画出大运河简单示意图。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填空、画示意图,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

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教师设疑: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学生小组内,小组间交流,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从地图上看,中国江河大都东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祖国的长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古人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所以说大运河“功在千秋”。

不过,隋朝为开大运河动用了几百多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也被征调去。百姓对此不满,隋炀帝便用高压手段镇压,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且无需上报。古人语:“千里长河一日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所以说大运河“”罪在当时”。

(提示总结,评价历史事件必须“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教师设疑:既然大运河是“罪在当时”,请同学们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支招,如何做才能既开了大运河,又不至于“罪在当时”?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答案不要拒于统一,任凭学生自由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对学生进行肯定。)

小结: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从而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惨象,民变四起,致使隋朝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陨灭。

4.隋“赠”遗产——隋朝的灭亡

出示任务:

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

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滥用民力。他每年都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兵役劳役繁重,破坏了生产。人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身死国灭。

小结: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

出示任务:

PPT呈现:

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

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隋的统一 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他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举措: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 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始,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3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诞生: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才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知识点4 隋朝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隋的统一 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孙权 C.杨坚 D.杨广 2.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建立后定都于()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建康 3.“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 ①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度量衡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它开凿于()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6.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中心在()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难点】 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师: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

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阅读课文之后,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学生:581年建隋朝。 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 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ù chí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 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师: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师: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师: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相关史事: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藏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二)开通大运河 师: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杨广)图片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 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

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建立 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七八岁,大权落到外戚杨坚手里。581年二月,杨坚发动政变,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都城仍在长安。次年,隋文帝在旧长安城东南建新都,名为大兴城。583年,迁都大兴城,习惯上仍称长安。隋炀帝即位,以洛阳为东京,后改称东都。朝廷百官常驻东都,东都成为实际上的首都。 杨坚代周立隋 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举朝为此不安。次年,宣帝传位于子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580年,宣帝病卒,时静帝还幼,大臣郑译、刘昉等遂引杨坚入宫辅政,由他总揽朝政。杨坚原籍为弘农华阴,父杨忠为北周的开国功臣,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被封为“随国公”。后杨坚袭父爵,并将长女嫁周宣帝为后,地位显赫。宣帝死后,杨坚自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杨坚当政引起部分朝廷贵族不满,群起叛乱,但很快就为杨坚所平。接着他又诛杀周室诸王,率兵平定尉迟迥、王谦和司马消难的叛乱,逐步为自己登帝位而铺路。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静帝而自立,是为隋文帝,改元“开皇”。 隋文帝统一中国 东晋南渡后,北方长期在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之下。隋取代北周后,文帝反对民族隔离,采取胡汉一体政策,缓和了民族矛盾。此外他又革除了前朝的许多暴政,勤政节俭,经济得以逐渐恢复,为结束长期南北分裂,及实现全国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时,南朝后主陈叔宝是个沉迷酒色、不恤政事的皇帝,使民众不堪忍受。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修复山阳(今江苏淮安)、江都(今江苏扬州)间从淮河入长江的水道,又出兵进据江陵,灭掉后梁,为平陈渡江铺好道路。次年,设淮南行台省于寿春(今安徽寿县),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全面负责灭陈战役,以杨广、杨俊、杨素为行军元帅。杨广率兵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永安,刘仁恩出江陵,王世积出蕲春,韩擒虎出庐江,贺若弼出广陵,燕荣出东海,多路隋军共五十一万八千人,东自海,西至巴蜀,向陈朝全面进攻。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复习提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言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论及的工程与帝王分别是什么?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隋朝有哪些建树?统一南北;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一、隋的统一 3、南北朝最后一个朝代分别是什么朝代?陈朝、北周。 4、隋朝是哪一年由谁篡夺哪一政权建立的?都城在哪? 581年、杨坚(隋文帝)、北周、长安。 5、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及标志?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6、隋统一有什么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7、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8、隋朝统一的条件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 9、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唐时期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10、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1、隋朝大运河开通时的皇帝是谁?隋炀帝。 1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千米。 1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哪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4、隋朝大运河连接哪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6、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17、隋炀帝的贡献: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隋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 2. 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赞颂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 A.长城 B.都江堰C.大运河D.赵州桥 5.“它”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它”指的是() A.都江堰B.万里长城 C.隋朝大运河D.赵州桥 6.“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 A.唐太宗任贤讷谏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暴虐无道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隋朝对我国历史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全国 B.开创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 C.建立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开通了南北大运河 10.“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简答题 11.请你评价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12.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材料分析 13. 材料一“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 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观察图,材料一中所指的“一渠”指的是什么?它是那位皇帝在位期间修建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这个“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你认同皮日休的观点吗?你觉得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大运河示意简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也初步知道大运河、科举取士的相关知识,但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大运河》音乐,配以大运河的图片,以大运河入选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 出示隋文帝图像,简介隋文帝,引出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 (二)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观察隋朝与陈朝形势图,思考: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究竟是谁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 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

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义。 (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 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 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 (王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当地最高长官 (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推荐人:无 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为什么? (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材料中,隋朝科举取士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3、科举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哪个更好,好在哪里?(提示:可从对一般平民子弟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影响等角度说明) (六)隋朝之炀帝篇—开通大运河 出示大运河示意简图,思考:从图中你可以得出那些结论? 思考:有人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为了巩固统治。也有人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游玩,同学,你怎么看? 讨论:大运河得以开通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材料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日休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三: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皮日休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选官制度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基本情况: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2)影响:通过这种制度选拔出来的人大都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4.根据材料二,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5.总结历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 1.史料解读。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答案提示:(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教师讲述:隋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5(含答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建立于( ) A.581年B.582年C.508年D.907年 2.隋文帝是( ) A.杨广B.杨勇C.杨坚D.杨业 3.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 ) A.统一南北B.创立科举制度C.开通大运河D.创立三省六部制 4.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自北向南分别是() 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④①②③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6.穿越时光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乘船要到都城经商,如图所示,他要经过大运河的()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二、多项选择题 1.隋朝在位皇帝有( ) A.杨坚B.杨广C.杨勇D.杨业

2.隋朝的大运河连接了下列哪些河流?( ) A.海河B.淮河C.黄河D.长江 3.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是( ) A.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B.南方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C.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消失 D.科举制度的正式成立 三、非选择题 右图是隋炀帝时开通的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的三点四段的简单示意图,请回答(1)ABCD分别指大运河的哪一河段? (2)EFGH分别指什么地方? (3)从大运河的开通,你有什么体会? 四、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C 5、C 6、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C 三、非选择题 (1)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2)E涿郡F余杭G洛阳H长安

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隋朝统一条件隋初社会繁荣局面怎么出现大运河开通及其作用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人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隋朝大运河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它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交流而且反映了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们引以为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和大运河 2.教学难点: 科举制,开通大运河的意义,正确评价隋炀帝功过和地位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分组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与板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在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回忆南北朝(2)北周时候统一北方 2.导入新课上学期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特点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时间秦朝第一个统一多民族有集权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特点封建社会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也国上着名隋唐盛世(在讲课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前提示)然后开始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讲授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父亲杨忠北周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女儿周宣帝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隋文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那么当时统一全国条件呢 (讨论并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 自东汉以来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了南北政权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样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得为南方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使江南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北朝自北魏以来发展较快南北边境上间'>民间贸易很双方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南北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社会环境 2.隋朝统一(589年)588年天隋文帝下诏伐陈10月太子杨广率50万大军在长江沿线对陈发动全面进攻当时陈军“不过十万”而且陈后主荒淫无度把长江当作不可逾越天堑仍在建康(今江苏南

隋朝历史专题复习

隋朝历史专题复习 【知识概述】 本专题内容主要涉及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科举制的创立,隋朝科技与文化成就等基本史实。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西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西晋之后,中国第三次实现大规模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后世影响深远,关注大运河申遗成功热点,都是考试的重点,多以图片或材料分析题出现,复习时更应重视。 【目标要求】 1.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把握“短暂而繁荣”的特点。 2.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通过大运河的申遗,领会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3.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认识科举制的作用及影响。 4.通过赵州桥的学习,了解隋朝的科技发展。 【复习线索】 隋朝的历史较短,我们复习时需要抓住的几个点是: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赵州桥等,逐一梳理,形成整体框架。 【复习指导】 1.总体概括法。本专题内容概括为“一二五”:一朝繁盛(隋朝)、二个皇帝(隋文帝、隋炀帝)、五件大事(隋朝建立、隋朝统一、大运河开凿、科举制创立、建造赵州桥)。2.要点记忆法。关于大运河的概况,可以通过要点进行记忆。三点,抓住中点、南北端点,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热点联系法。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结合这一热点,理解大运河申遗的现实意义。 【知识网络】 1.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3)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4)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隋的灭亡:隋炀帝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存在37年。 2.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3)盛世局面: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精品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1、“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富强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朝统一全国,增强了实力 B.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改革措施 C.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D.隋统一后,南北交通加强 2、秦代万里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下面不属于二者相似之处的是() A.都是为了巩固当时的统治而修建 B.都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都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D.都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3、下列朝代曾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条件是() A.国家统一,便于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具有相当的实力 C.人民要求巩固隋朝的统治和统一 D.人民要求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南北朝分裂让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6、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

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8、“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 9、“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10、(2017·山东日照)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2017春季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隋朝灭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第一,教材对隋初的繁荣经济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感受; 第二,通过“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了解隋朝的灭亡。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想知道答案吗?请看课本第一课。 一、隋的统一 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 么意义?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 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 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二、开通大运河 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 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

隋朝历史隋朝历史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

隋朝历史-隋朝历史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 杨 隋朝历史。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 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唐朝后来基本继承。这就是日本大化改新向隋唐学习的主要内容。 隋文帝还制定了新的法律。为隋唐时期封建法律的成熟化作出了贡献。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隋朝历史此外。科举制度的创立又是一大功绩。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比原来推荐式更公正合理。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唐朝诗人李商隐讽刺他说:“底下若逢陈后主。岂感宜重问后庭花。”即他和隋文帝俘获的陈后主陈叔宝一样荒

淫。隋炀帝的残暴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兄弟五人被他先后杀死了四个。最后杀掉父亲登上了血腥的皇帝之位。 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条运河的 中 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体现出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D. 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4.有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 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开通大运河 B.统治者的酷虐残暴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修建国家粮库 6. 在美国学者迈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第 82 位。下列哪些内容是隋文帝入选的原因( ) 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排行

①他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一系列措施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隋朝国力强盛 确立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③④ 7. 隋朝时 ,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大运河运到余杭 , 依次经过的河段是 ( ) ①通济渠 ②邗沟 ③江南河 ④永济渠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8. 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 :“皇帝通过考试等 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 的人 ,不论出身如何 ,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下列对该制度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B.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 削弱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9. 有人说 :“隋朝 ,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 ,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 “流 星” 的理解 ,正确的是 ( ) A.繁荣而短暂 B. 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 大运河开通 10.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结合下图指出大运河的中 心是 ( ) ②他采取 ③他下诏开通了贯通南北 的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④他创立进士科 ,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

七年级新教材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一、课程标准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教材分析 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考试方式把普通地主吸收到政权中来;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国家兴盛的基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隋风云》主题曲,营造学习氛围。 (PPT呈现)百家讲坛的蒙曼说:“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隋朝37年,二世而亡。隋文帝和隋炀帝,到底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星王朝——隋朝。 (二)新课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