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沙棘
沙棘

PING沙棘植物简介

沙棘,俗称"酸柳"、"酸刺"、"黑刺",属于胡颓子科,有落叶乔木或灌木两种。它浑身具有棘刺,叶子呈条形至条状被针形,两端趋尖,背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沙棘花先于枝叶开放,雌雄异株;花小,淡黄色。果实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于球形,直径5~10毫米。沙棘喜阳,粗状的枝干抗风沙,也极耐水湿。在冰天雪地里,沙棘忍受着严冬的侵袭;在酷暑天,沙棘依然挺立在向阳山坡。它速生速长,3年后即能结果。它不择沃土,不弃贫瘠,悬崖陡壁,沟渠河边,都是它栖生之地。人工繁殖沙棘,可采用播种育苗、扦插和分根等方法,既可直播造林,也可植株造林。就沙棘生态习性,应归属r-型生态对策型.沙棘的生活史具两型性(有性和无性繁殖),是对有限资源权衡利用与分配在生命维持-生长-繁殖-扩散上的不均衡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进化的结果.固氮与克隆生长有利与扩大了r-型生态对策.雌雄异株的进化,避免了近交衰退和提高了沙棘的适合度.沙棘的花序分化受多种同源异型基因调控,而性别决定则受Y性染色体上性基因连锁决定.沙棘繁殖力很高,但衰老较快,是一种生命期(20年左右)较短的灌木.

沙棘叶、皮、果实及种子在医药上有着特殊效能。沙棘果能够活血散淤、化痰舒胸、补脾健胃,还能治疗跌打损伤、淤肿、咳嗽、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疾病。经常食用沙棘制成品,可增进人的心肌功能,治愈胸闷和气短等症状,与降压药合用有协调作用,可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沙棘种子可治疗肺结核、胃溃疡、月经不调等症。沙棘油是良好的外伤药,可用于治疗烧伤、冻伤和各种皮炎。

沙棘的嫩枝、嫩叶是牛、羊的精饲料,被人誉为"铁杆牧草",不仅能使牲畜增膘健体、毛色明亮,还能起免疫作用。

沙棘又是半干旱黄土高原迅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调节生态平衡及促进农林牧业发展的良好树种。

沙棘属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沙棘资源。概括地说就是“三个百分之九十以上”,即沙棘资源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90%以上,“三北”地区沙棘资源面积占全国总量的 90%以上,中国沙棘亚种占全国各类沙棘资源总量的90%以上。

中国天然沙棘分布于东经75°(新疆喀什)至122°(内蒙古通辽)、北纬27°(云南迪庆)至48°(新疆阿勒泰)之间,行政区域包括西北、华北、西南三大区14个省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10年来,东北三省和河南、湖北、山东、江苏等四省先后开展了人工引种造林,使中国沙棘植物的分布达2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多个县。据1995年10月统计,全国沙棘资

源总面积为1338148公顷,其中天然林675466公顷,占50.5%;人工林662718公顷,占49.5%。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的有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辽宁五个省(自治区)。1995年沙棘鲜果总产量约52万吨,1997年实际利用量仅5万吨,不足十分之一。

中国天然沙棘按河流和山系分布的特点十分明显。地处黄河上中游流域的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等省(自治区)如此,地接中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沙棘亦多分布于阿尔泰河、布尔津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巩乃斯河、特克斯河、和田河、阿克苏河、塔

里木河等流域。河北省的沙棘主要分布在北京周围地区的张家口、承德两市的沿坝(上)各县河滩地、侵蚀沟及太行山、燕山山系。四川省的沙棘则主要分布于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州及盆地西部边缘的部分县。

云南省的沙棘主要分布在迪庆自治州的部分县。西藏自治区的沙棘则从雅鲁藏布江的最大支流治龙藏布江流域亚热带雨林区到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冰雪山川都有分布。

由于人们对沙棘植物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沙棘的人工引种栽培区域在逐渐扩大,资源面积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沙棘资源发展规划是20年内翻一番,按照中国政府前不久提出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要求,沙棘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多功能的特点,将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生态经济建设的重任。

中国各省(区)分布的沙棘种数及分布面积

地区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内蒙辽宁新疆

种数/

亚种数1/1 4/4 4/5 4/1 3/2 1/1 1/1 1/1 1/1 1/1 1/1 1/2

面积/万平方千米 0.1 0.54 2.67 7.34 14.67 2.00 16.67 33.34 2.94

4.67 3.34 3.27

沙棘Fructus Hippophae(英) Seabuckthorn Fruit别名沙枣、醋柳果。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 L.的果实。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0m,具粗壮棘刺。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叶互生,线性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钝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短总状花序腋生于头年枝上;花小,淡黄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雌花花被筒囊状,顶端2裂。果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球形,橙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于河边、高山、草原。产于华北、西北及四川、西藏。采制 10~11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性状果实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顶端有残存花柱。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1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

气微,味酸、涩。化学成分含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B-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B-D-glucoside)、异鼠李素-3-B-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B-rutinoside)、槲角素及山奈酚的低糖甙(oligosides)。性味性温,味酸、涩。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英文名】 FRUCTUS HIPPOPHAE【别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来源】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或冻硬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鉴别】(1)果皮表面观:果皮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鳞毛较多,由100 多个单细胞毛毗连而成,末端分离,单个细胞长80~220μm,直径约5μm,毛脱落后的疤痕由7~8个圆形细胞聚集而成,细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细胞含多数橙红色或橙黄色颗粒状物。鲜黄色油滴甚多。(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

点于滤纸上,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必要时置水浴上稍加热),显红色。【性味归经】酸、涩,温。【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用法用量】 3~9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摘录】《中国药典》

植物沙棘是雌雄同株还是异株

是雌雄异株,种中文名:沙棘种拉丁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科中文名:胡颓子科科拉丁名:Elaeagnaceae 属中文名:沙棘属属拉丁名:Hippophae

学名 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

形态描述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0m,具粗壮棘刺。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叶互生,线性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钝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短总状花序腋生于头年枝上;花小,淡黄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雌花花被筒囊状,顶端2裂。果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球形,橙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于河边、高山、草原。性状描述

采制 10~11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果实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

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顶端有残存花柱。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1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药用价值介绍

化学成分

含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B-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B-D-glucoside)、异鼠李素-3-B-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B-rutinoside)、槲角素及山奈酚的低糖甙(oligosides)。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

【英文名】 FRUCTUS HIPPOPHAE

【别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子、黑刺、醋柳、沙枣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或冻硬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鉴别】

(1)果皮表面观:果皮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鳞毛较多,由100 多个单细胞毛毗连而成,末端分离,单个细胞长80~220μm,直径约5μm,毛脱落后的疤痕由7~8个圆形细胞聚集而成,细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细胞含多数橙红色或橙黄色颗粒状物。鲜黄色

油滴甚多。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必要时置水浴上稍加热),显红色。

【性味归经】酸、涩,温。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用法用量】 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营养成分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种子含油率10%—12%,果肉含油率14%—18%,是提取沙棘油很好的原料。

沙棘果

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食疗价值

在1000多年前,人们发现经常食沙棘果的当地居民身体健壮,很少生病,特别是一些患有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治而愈。在西藏医药中,喇嘛称沙棘果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100年前,前苏联科学家对沙棘进行研究,发现其果实含有3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30多种成分可治疗肠胃炎、胃溃疡及冠心病等,并能显著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

药用价值

沙棘果和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能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病症疗效显著;对烧伤、烫伤、刀烧、冻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宫颈糜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沙棘最有价值之一的就是沙棘油,沙棘油中含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有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并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沙棘果实中含有异鼠李素及其糖甙、槲皮素、山柰酚等7种黄桐物质,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胆固醇的效能,常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对治疗心绞痛有效率达94%。沙棘中SOD活性成分丰富,每克沙棘鲜果SOD含量达到2746.0个酶单位,其含量是人参的4倍。它可以阻断因体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而这种自由基与人体衰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沙棘多分布于我国地广人稀的“三北”地区,未遭受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用沙棘加

工的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迎合了现代人返朴归真、养身保健的心理,同时,又可以满足人们从温饱食品向无污染、安全、营养型食品转变的追求,所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大果沙棘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

大果沙棘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项目提要 (1)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 (3) 第一节国家和地方相关的产业政策 (3)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意义 (6) 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6) 二、加大沙棘开发力度,促进地区产业化发展 (8)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基础 (9) 一、已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 (9) 二、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11) 三、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12) 四、项目实施进度 (14)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15) 二、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16) 三、经济价值高开发潜力大 (17) 四、加快地区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1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9) 一、生产潜力高 (19)

二、市场需求大 (20) 三、生产技术条件 (21) 四、沙棘是优质天然绿色产品 (21) 第四章市场预测分析 (22) 一、国外沙棘产品的生产现状 (22) 二、国内沙棘产品的生产现状 (23) 三、沙棘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25)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7) 第一节建设项目功能定位、发展战略及目标 (28) 一、项目功能定位 (28) 二、项目发展战略和策略 (28) 三、项目发展目标 (30) 第二节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 (31) 一、建设内容、规模 (31) 二、建设布局 (32) 第六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32) 一、项目设计依据 (32) 二、大果沙棘种植基地建设概述 (33) 三、沙棘基地建设设计方案 (35)

浅谈高原圣果沙棘六倍浓缩汁

浅谈高原圣果沙棘六倍 浓缩汁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浅谈高原圣果沙棘六倍浓缩汁 在广袤的吕梁山区,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圣果沙棘。沙棘-被誉称为吕 梁山区的珍珠、“神奇植物”和“高原圣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沙棘的果实 色泽美丽,味佳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营 养价值和生态价值。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 、活血散瘀的功效,对降低胆固醇、预防心绞痛、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沙棘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 酸、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广 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等领域。其中,沙棘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素 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用其加工的饮料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堪 称食品与美容保健之极品。 在沙棘果汁加工中首先得到的产品是原汁,但原汁数量庞大,需用容器量大 ,不耐储藏。将沙棘原汁浓缩后,可大大减少体积,增加储藏期限,既便于运输 ,又利于常年使用。浓缩可以在常压、真空或加压下进行。在食品工业中大都采 用真空浓缩。山西高原圣果沙棘生物有限公司迎合了当今消费者崇尚自然,追求 营养的潮流,采用来自高海拔、无污染的吕梁山区之天然野生沙棘果实为主料、

沙棘果实要求新鲜、完全成熟、无病虫害及霉烂现名象,并且有优良的风味、香 气和丰富的汁液。经过筛选、清洗、压榨(冰点生榨)、分离、超滤、低温真空 浓缩等工艺加工而成,较好地保持了沙棘原果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可溶性固形物:60~70%(20℃,折光计法);总酸(苹果酸 计):≥15.0g/100g;维生素C含量:≥1500mg/100g;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指标 符合国家标准。 沙棘浓缩汁质量标准:感官指标色泽:黑褐色;气味:具有沙棘果特有的香 味;形态:粘稠液体,无焦糊、无异味。 沙棘浓缩汁6倍稀释后,既可还原为沙棘原果汁,也是食品饮料生产的原料。 山西高原圣果沙棘生物有限公司坚持“货真价实,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 经营宗旨,以良好的信誉,可靠的质量,热情的服务与社会各界朋友合作,以多 种形式共同开发和利用沙棘这一宝贵资源,共创美好的未来,欢迎来我厂联系洽 谈业务。

大果沙棘综述

综述 1沙棘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沙棘属(Hippophae 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有4种,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我国的4个种分别是:沙棘(H.rhamnoides Linn.),柳叶沙棘(H.salicifoliaD.Don),肋果沙棘(H.neurocarpa S.W.Liu et T.N.He)和西藏沙棘(H.tibetana Schlecht.)。 4.1沙棘的分布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经纬度表示为亚欧大陆东经2-115°,北纬27-68.5°。目前已知的沙棘属植物有7种11个亚种,中国产7种7个亚种,我国不仅是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而且也是沙棘属植物的分类群分化中心、原始类群中心和起源中心。 4.2沙棘果的主要化学成分 沙棘果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食物。前苏联学者研究发现果实中的活性成分已达190多种,油中的活性成分有106种(其中脂溶性维生素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黄酮和酚类36种。主要成分有:黄酮醇(Flavonols,Ⅰ)、二氢黄酮醇(Flavanonols,Ⅱ)、黄烷醇(儿茶素,Catchins,Ⅲ)、白花青素类(Leucocyanidin,Ⅳ)、查尔酮(Chalcones,Ⅴ)和花青素类(Anthocyanidin,Ⅵ)。以槲皮素和异鼠李素黄酮醇及其甙为优势活性成分,约有20多个。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的沙棘品种,同一沙棘的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及不同生境沙棘资源,黄酮含量不同。此外,果实成熟度、采收期如同栽培条件一样对果实黄酮类成分有重要的影响。 1.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数量之多列天然酚性化合物之首,大多具有颜色。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成苷,一部分以苷元形式存在[1]。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30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2],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中,其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广泛注意,研究进展很快,目前已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总数超过4000个,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3]。 1.2基本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指以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为基本母核的衍生物,常见取代基有-OH 基、-OCH3基以及萜类侧链。在植物体内黄酮类化合物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其中以黄酮醇类最为常见,约占总黄酮数的1/3,其次为黄酮类占总数的1/4 以上,其余则较少见[4]。 黄酮类化合物又称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多具有艳丽的色泽,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儿酮、异黄酮、双黄酮等,达六七百种之多[5]。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由于苷元不同,以及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2]: 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 双糖类:槐糖(glcβ1-2 glc)、龙胆二糖(glcβ1-6 glc)、芸香糖(rhaαl-6 glc)、 刺槐二糖(rhaα1-6 gal)等。 三糖类:龙胆三糖(glcβ1-6 glcβ1--2 fru)、槐三糖(glcβ1-2 glcβ-2 glc)等。 从结构上讲,黄酮属多酚类化合物,根据化学结构将沙棘中黄酮分为6类:黄酮醇

沙棘汁项目实施建议书

沙棘汁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1、项目名称:沙棘汁 2、承办单位概况: 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1年,属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是一个以沙棘产品综合研制、生产、销售为主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厂区坐落于某麓有沙棘绿洲美称的文水县开栅镇,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紧靠307国道、大运高速路口,北距火车站67公里。 公司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340万元,注册资本为103万,厂区占地面积1.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有现代化办公楼一座,宿舍楼一座,700立方米保鲜冷库一个,生产车间两个,厂区外道路全部硬化,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生活、生产设施都十分完备。厂区生产以野山坡沙棘果汁饮料为主,沙棘原料大部销往国外,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其沙棘果汁饮料的年产销量位居我国同行业前列。 “质量为本、创新求进”是公司一贯坚持的经营理念,公司全力推进人才战略和品牌战略,率先在同行业中取得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3、拟建地点:区下安村

4、建设容与规模: 公司拟建加工沙棘制品5000吨。其中:高档沙棘果汁(浊)饮料3000吨,高档沙棘果汁(清)饮料2000吨。 5、建设年限:2012年至2015年 6、概算投资:1300万元 7、效益分析:2012年投产见效后,全部产品年产值4760万元,年销售增值税金212.5万元,年销售利润576.7万元,所得税190.3万元。投资回收期3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行“一村一企”的帮扶制度,企业利用帮扶村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农业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民走向市场。通过帮扶企业为帮扶村投资、建设项目、招收帮扶村剩余劳动力到企业务工等多种形式,帮助帮扶村拓宽增收门路,提高帮扶村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实现“十二五”期间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前两年翻番。 2、建设条件分析 1、地质: 区位于省西部,某山脉中段西侧,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一般为140天左右,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时数2633.8小时。境水系为黄河水系,属三川河一级支流。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天然沙棘丰富,有

沙棘介绍

来自蒙古高原的神奇植物——沙棘 沙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大约经历了上亿年的沧桑岁月,沙棘,又名醋柳、酸刺,其侧根十分发达,分蘖萌生蔓延能力很强,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沙棘不但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优秀树种,而且还是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据科学分析,沙棘果实中含有维生素、黄酮类及多酚类、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类及植物固醇、微量元素等19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被称为“生物活性物质宝库”,其Vc含量是号称“Vc之王”猕猴桃的六倍,其生物黄酮含量高于银杏叶,其β胡萝卜素和V E含量均高于各种水果。沙棘果实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蒙医、藏医、中医的常用药物,唐代的《月王药珍》、《四部医典》、清代的《晶珠本草》中皆有详细记载,1977年我国卫生部正式将沙棘列入《中国药典》。 中国是世界沙棘的发源地,其沙棘面积占世界沙棘面积的90%以上,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沙棘资源发展最快的省区,这里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出了中国三大名种沙棘之首的蛮汗山野生蒙古沙棘。内蒙古高原海拔均在1800 米以上,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充分吸收日照,为远离污染的纯天然绿色生态保护区,并成为宇航人生产沙棘产品的最佳原料来源。 神奇古老的沙棘,在蓝色的内蒙古高原已经繁衍生息了几千万年。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令全军将士立即采摘大量的沙棘果随军

携带。经常食用沙棘,将士们比以前更加体力充沛,精神抖擞,与敌作战如虎添翼。后来,御医们用沙棘为蒙古皇族调制出了强身治病的蒙药。成吉思汗长年征战在外,平日就靠沙棘强身健体,抵御疾病。元世祖忽必烈到了80多岁还能骑马射箭,也与服用沙棘蒙药有关。 沙棘和草原一样,一直以来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怀着对沙棘的虔诚和热爱,宇航人走近了草原,走近了沙棘,利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逐步揭开了沙棘的秘密。正如草原的博大宽广一样,宇航人公司成立以来,也一直以一颗博大的心经营着宇航人的沙棘事业。宇航人公司理念:“造秀美山川,创建康家庭”。“构建生命与生态的和谐”是宇航人永远的追求。 沙棘的药用价值 我国是世界上沙棘医用历史最早的国家,沙棘早被藏医、蒙医用作治疗各类疾病的常用药物,沙棘是中国传统的藏、蒙、中药,具有2000多年的医、食服用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沙棘医用记载最早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月王药珍》和8世纪成书的《四部医典》都记载了沙棘的医药用途。清代的《晶珠本草》中对此也有记载。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记载了沙棘有祛痰、利肺、化湿、壮阴、升阳作用,还能健脾养胃、破瘀治血,而且还有沙棘的汤、散、丸、膏、酥、灰、酒等7种制剂和84重沙棘配方。1977年,沙棘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蒙医药已有2700年的历史,是蒙古民族及其先民在长期同疾病斗争的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疗知识和经验总结。1330年,元世

中药材沙棘树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沙棘树的种植技术

沙棘种植第1~2年生长缓慢,4~6年生长较快,以后生长渐慢。沙棘种植3~5年开花结果,但结果量不大;10~15年为盛果期,30年以后开始衰退。待隔3年左右,枝条更新,树势转旺,又可迎来新的结果盛期。沙棘种植的单株产果量随各地区条件不同变幅很大,在盛果期间株产2~5千克。经人工选育的优良品种可达20千克以上。青河地处北纬45度以北的寒温带,是大果沙棘最适宜种植区域,每亩产最高可达到800-1000公斤。 沙棘种植技术有哪些? 1、种子繁殖 春播前将种子浸胀,行距10-15cm条播,深度3cm。1星期后出苗,当出现第1对真叶后,开始间苗,出现第4对真叶时,第2次间苗,株距保持5cm。秋播宜在晚秋进行,播后畦面覆盖,冬季浇水封冻,翌年出苗。 2、扦插繁殖 插条选择中等成熟的生长枝,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未为好,插时行株距为(10-15)cm×(5-10)cm。第2年春移植,行株距为(30-60)cm×(15-17)cm。用1-2年无性繁殖苗造林,种植密度以密植为好,行株距4m×2m。对果实成熟期不同的类型或品种,可分片栽植,便于管理。栽植时,注意雌雄合理的配比,一般8株雌株配植1株雄株。 3、田间管理 为提高土壤肥力,要注意中耕除草,沙棘对磷肥比较敏感,可酌情施过磷酸钙,以利植株生长。

4、生长管理 沙棘的生长分四个阶段:幼苗期、挂果期、旺果期、衰退期。定植后二年内,以地下生长为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3-4年生长旺盛,开始开花结果。成年沙棘树高2-2.5米,冠幅在1.5-2米。第五年进入旺果期。由于土壤条件和管理的不同,进入衰退期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树龄15年后进入衰退期。 5、注意事项 沙棘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食物。沙棘的丰产丰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剪树形 要及时清理剪除病枝、死枝,刮除病皮,并在其刀剪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要分别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果品优质高产。 (2)促花分化 树体挂果的大小年使得树体承载失衡,既影响均衡收益,也影响果园树体健康。要在每年的花芽分化期环刷促花王2号一次,即可大大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 沙棘生长习性 1、沙棘是阳性树种,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长,但对郁闭度大的林区不能适应。沙棘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在粟钙土、灰钙

浅谈沙棘的栽培与采收

浅谈沙棘的栽培与采收 发表时间:2019-01-25T11:34:34.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刘芳1 秦文胜2 李国东3 [导读] 摘要:沙棘的利用价值很大,近几年来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 1朝阳市园林管理处;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朝阳县林业局摘要:沙棘的利用价值很大,近几年来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沙棘适应性很强,已广泛用于荒山造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沙棘繁育较为简单,本文就对沙棘的繁殖、管理以及采收过程进行浅短的介绍。 关键词:沙棘;繁殖;管理;采收 1 繁殖的方法 1.1种子繁殖 选择沙棘种子时要选择新鲜、充实饱满、不带病虫害、虫蛀和虫卵的种子。 沙棘播种、春、夏、秋三季均可,但以春季为宜。春季当土层5厘米深处温度达到9-10℃时,沙棘种子就可以发芽,以地温达到14-18℃时播种最为适宜,一般地区可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趁雨后播种。 沙棘苗木分枝较多,又有很多小刺,所以应采取大行距,宽播幅播种。这样既利于苗木生长,又便于管理。一般播种行距20-25厘米,播幅宽10-15厘米,播种沟深2-3厘米,沟底要平,将种子均匀地微入播幅内,覆细沙土2-2.5厘米,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 1.2扦插繁殖 1. 2.1嫩枝扦插法:采用塑料大棚的扦插苗床,必须精细整地作床。扦插前苗床底层铺30-40厘米砾石排水层,然后将细土与腐殖质按1:1混合铺20-25厘米,上面再铺2-3屋米厚的河沙做为生根基质,扦插前将基质轻轻压实浇透,阴干后,每分地用3克高锰酸钾加20公斤清水配成溶液啧洒消毒。然后用划沟器开沟,按株行距3×7厘米,插深2.5-3厘米,每平方米可扦插470根插穗,插后马上大量喷水。也可不作床,只整平床面,在塑料棚里采用营养杯进行嫩枝扦插育苗。 扦插20-25天以内,注意保持插穗以及基质的温度。一般生根最适宜的基质温度为25-30℃,气温为20-30℃,所以床温一般保持在30-35℃,大气相对湿度80-100%,或在插穗叶面上保持恒定的水膜,基质湿度为千土的20-25%,照度高达外部光照的60-90%。插穗生根发芽后移到苗圃里继续培养,株行距为25×70厘米。 1.2.2硬枝扦插法:早春在整好的苗床里,采用株行距20X30毫米扦播,扦插深度,一般为捕福的三分之二,即插穗露出地面二三个叶为宜,插后踩实浇水保持苗床湿润,一般3天浇一次水,直至生根,然后浇水次数遂渐减少,但每次都要浇透。 硬枝扦插苗的培育,最好在塑料大棚内或温床上进行,若在裸露地,扦插后应设置遮阴棚,以减少根形成前已出现的叶片蒸蒸腾量。当插条生长到8-12厘米时,再将遮荫棚逐渐拆除。 1.3插根繁殖 一般情况下,在4-6年速生期的母树上选取2-3年生的水平苗根。挖根的方法、时间:挖取苗根的最佳时间是在春季育苗在2-3月。挖根注意应该是在母树基部一米之外取1cm粗的侧根(特别注意只能用剪剪断,不可以用手进行硬拔)。苗根的储存与处理:秋天挖取的根苗剪成15-20cm的根段,粗头与细头要统一放置,之后将每百根捆成一捆并沙藏,沙藏的温度保持在0-5℃左右。来年春天在育苗之前要注意在清水中放置三天左右。 1.4 嫁接繁殖 该方法要在早春的时候,树液没有流动之前在优良的树上选择一些无病病虫害,而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枝条进行采收接穗,一般情况下是需要采集树冠中上部以及外围的一年生的枝条,并且在清明节过后开始进行嫁接处理。在一般的情况下,使用的是腹接,如果较粗的砧木可以选择用避接或是插皮接。腹接需要在木树液开始流动而且还没有离皮之前开始,时间一般是在4月的下旬左右。嫁接的时候要注意随着剪砧嫁接,并且剪砧的切口要平滑,不可伤及表面。接口处用塑料条绑紧,接穗之后保留2-3个饱芽,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接穗的上方的接口处要及时的涂漆。在嫁接之后的10天左右,砧木上就会有萌芽长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及时的除萌去小,因为这样可以有利于水分及养分的运输。等到愈伤的组织恢复后,接穗生活在20cm以上的时候去除绑扎物并及时的灌水、施肥(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2 管理 2.1 沙棘的病虫害防治 俗话说,“苗木好育,病出难防”,所以要“防重于治”,在苗期生长中发现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当土壤中含水量大时,出苗初期容易发生立枯病,后期出现苗木枯死现象时,应立即深挖排水沟,把水排出;同时每隔5-7天喷酒一次1-3 %硫酸亚铁溶液,提高叶绿素浓度,增强光合作用,利用土壤的酸性控制各种病菌的繁殖。 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蛐等。 2.2 沙棘的灌溉及除草管理 沙棘种植之后,前期需要及时浇水,由于风沙地较为干燥,苗木经常会出现缺水的现象,为了提高成活率应该对其及时进行灌水,确保种植之后穴内的水分可以达到最大的饱和度。如果浇水之后发现出现苗木倒伏现象应及时扶正并将土壤夯实。之后视苗木具体的生长情况确定浇水的次数,在沙棘的萌芽、生长前期、后期及入冬之前都需要进行灌水;一旦发现杂草对沙棘苗木的生长产生影响,应该及时除草,避免杂草和苗木之间进行水肥的争抢,除草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不要伤到苗木的根系。 2.3 沙棘的修剪 沙棘是喜光植物,对光照要求特别高,但是随着沙棘不断生长,自然形成的外形会逐渐地无法得到很好的光照,所以沙棘在生长到一定时期之后,需要进行修剪,但是并不是说可以随意修剪,那样会影响其后期的生长状态,也就是说在修剪的时候应该依据沙棘的生长条件合理地进行整形修剪,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沙棘的生长能力,并保证其产量,在提高其生产效益的同时实现其防风治沙的作用。 3 采收 3.1 采收适期

10万亩优质大果沙棘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亩优质大果沙棘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现代农业示范项目--10万亩优质大果沙棘种植基地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项目建设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天骄资源进展 报告编制单位:内蒙古亿富升工程咨询 报告编制时刻:2018年7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提要 (5)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 (7) 第一节国家和地点相关的产业政策 (7)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意义 (11) 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连续进展 (11) 二、加大沙棘开发力度,促进地区产业化进展 (12)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基础 (14) 一、已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 (14) 二、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15) 三、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17) 四、项目实施进度 (1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9)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19) 二、畜牧业进展的要求 (21) 三、经济价值高开发潜力大 (22) 四、加快地区产业化进展的需要 (22)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 一、生产潜力高 (24)

二、市场需求大 (25) 三、生产技术条件 (26) 四、沙棘是优质天然绿色产品 (26) 第四章市场推测分析 (27) 一、国外沙棘产品的生产现状 (27) 二、国内沙棘产品的生产现状 (28) 三、沙棘产品市场需求推测 (29)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32) 第一节建设项目功能定位、进展战略及目标 (32) 一、项目功能定位 (32) 二、项目进展战略和策略 (33) 三、项目进展目标 (35) 第二节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 (35) 一、建设内容、规模 (36) 二、建设布局 (37) 第六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37) 一、项目设计依据 (37) 二、大果沙棘种植基地建设概述 (38) 三、沙棘基地建设设计方案 (40)

沙棘简介

沙棘简介 沙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大约经历了上亿年的沧桑岁月,沙棘,又名醋柳、酸刺,其侧根十分发达,分蘖萌生蔓延能力很强,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沙棘不但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优秀树种,而且还是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据科学分析,沙棘果实中含有维生素、黄酮类及多酚类、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类及植物固醇、微量元素等19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被称为“生物活性物质宝库”,其Vc含量是号称“Vc之王”猕猴桃的六倍,其生物黄酮含量高于银杏叶,其β胡萝卜素和VE含量均高于各种水果。沙棘果实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医的常用药物,唐代的《月王药珍》、《四部医典》、清代的《晶珠本草》中皆有详细记载,1977年我国卫生部正式将沙棘列入《中国药典》。 中国是世界沙棘的发源地,其沙棘面积占世界沙棘面积的90%以上,山西省开发沙棘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国60%的野生沙棘分布在这里,被誉为“沙棘王国”,比如山西曦晟源沙棘在生态、医药、畜牧等方面都有独特价值。发展沙棘产业将在防风固沙、农民增收和商业价值开发等方面获得良好效益。 随着人们对沙棘的认识,沙棘在健康方面的突出贡献更是让人们惊喜。经过山西曦晟源科贸有限公司研究发现,沙棘中的有效成分,特别是曦晟源沙棘油、沙棘黄酮等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治疗高血脂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曦晟源沙棘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E、A、B等近300种生物活性成分和人体必须的多种活性健康营养成分,维生素C的含量是猕猴桃的6倍;矿物质、微量元素锌、硒、铁、钙、镁、碘等含量在植物中居于首位;黄酮醇、胡萝卜素、磷脂、酚类、果酸、不饱和脂肪酸及不皂化物均高于各种水果、蔬菜;从沙棘中提取的SOD活性远比从动物血清中提取的SOD高。因此,世界沙棘产业学术界一致认定:沙棘为“生命之果”和“维生素宝库”。曦晟源沙棘药用价值的发现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曦晟源沙棘联系地址:太原市万柏林区下元街道大王西街5巷3号

浅谈沙棘的八大世界之最

浅谈沙棘的八大世界之最 一、沙棘极耐干旱,极耐贫瘠,极耐冷热,为植物的世界之最。 二、沙棘是在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地区唯一能够生长的植物。 三、沙棘是目前世界学术界发现的唯一能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完美地集中于一身的农作物,为世界之最。 四、沙棘创造了中国和世界上唯一的以一种植物设立国家管理机构的先例,把沙棘称为“第二农业”的先例。 五、国际专家说:沙棘集这么多活性物质于一身,在地球现有的植物资源中实属罕见,沙棘体内含428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全面补充人体所需各种维生素、钙、钠、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氨基酸及有机酸等。从沙棘中萃取的曦晟源沙棘汁、曦晟源沙棘果浆、曦晟源沙棘油软胶囊等,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六、上天赐予沙棘的各种活性物质的配伍机制正好与人体的需要相适应。沙棘中的营养强化因子配比合理,协同增效,通过对免疫系统多环节、多水平的调节和改善,能够使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和加速病体康复的作用。 七、沙棘被誉为“全世界最完美的植物”,是上帝恩赐予人类的最好礼物,沙棘誉为地球的生态树、人类的健康树,对保护植被、防风固沙有着独特的作用。沙棘将成为21世纪的绿化先锋树种、21世纪的水果、21世纪的药物、21世纪的绿色食品、21世纪的新型农作物。 八、沙棘被国际医药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人类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营养保健及医药植物。从沙棘果中提取的曦晟源沙棘油,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病、肾病、各类炎症、皮肤损伤等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曦晟源沙棘油是纯天然、纯绿色、无污染、无任何毒副作用、药食同源的有机食品。

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

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春季沙尘暴、大风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仅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开展林业建设已不能满足需要,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引进新树种、新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果沙棘是从胡颓子科(Elaeagnaceae) 沙棘属(Hippophae Linn ,) 沙棘(Hippophae rham -noides) 中选育出来的人工栽培品种,具有无刺或少刺,产量高,果实大且营养丰富,易采摘,耐寒、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的优良特性,是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优良树种。我所于2003 年5 月从西北大果沙棘研究所引进齐棘1 号、辽阜1 号、浑金、楚依、橙色、阿列依(雄)等6个品种为试材,开展了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各品种表现生长良好,定植第3 年平均株产9.94kg ;第4年进入丰产期,株产12.8kg ,666.7m2产量达1550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酒泉市的自然条件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东经92° 13’?100° 20'、北纬37° 58'?42° 48'之间,海拔1000?1800m,降水少而蒸发强烈,风沙多,日照长,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年平均气温7,3? 8C,温差26,4?35,9?C之间,太阳辐射总量145.6?153.8 千卡 /cm22的中型塑料大棚,配70%遮阳网。棚内配置轻雾化微喷设施。

将大棚内土地深翻、清杂、整平后,做宽120cm高10?15c m的育苗床,整平床面,上层覆盖8?10c m厚的干净河沙。 插条采集:时间以枝条半木质化(柔软,折而不断,易撕开 嫩皮,内部出现木质部)时为宜,本地一般在6 月上中旬。采集树冠中上部位带顶尖,粗度为0.3cm以上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条。将采下的枝条剪成长15?25cm的插穗,上切口为平茬,距上芽1cm下切口位于芽下0.3?0.5cm处,斜切,切口平滑,呈马蹄形。留顶芽及1?2 片小叶,剪去多余叶片和侧芽,用清水洗净,再在200mg/L的AB「I生根粉中浸其基部3?5cm约25 分钟,以促进生根。 苗床处理:每666.7m2随粪施入地中净1kg,消灭土壤害虫。 扦插前床面用40%的多菌灵400倍液浇灌,密闭大棚3?5 天灭菌。 扦插:插条剪截、处理后立即扦插。扦插时间为早晨未出太 阳前或傍晚太阳落山后,集中进行。扦插株行距5cmx 10cm,插 深4?5cm(插穗不倒即可)。可用打孔器打孔扦插,然后封严插 孔。 插后管理:插后每隔10 天喷1 次40%的多菌灵400 倍液,防止病菌感染。温度控制在20?30C,适当通风,中午光强时遮阳,湿度保持在90%以上。叶面水珠稀少时,立即喷雾,少量多次,防止积水。8?12 天生出不定根、20天内插穗不落叶即成活。扦插后第10天开始,每隔10 天喷1 次0.5 %尿素溶液。

沙棘果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本参考

沙棘果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该沙棘果粉项目计划总投资8205.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28.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56%;流动资金1677.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44%。 达产年营业收入11491.00万元,总成本费用9024.16万元,税金及附加142.24万元,利润总额2466.84万元,利税总额2949.33万元,税后净利润1850.1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99.2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0.06%,投资利税率35.94%,投资回报率22.55%,全部投资回收期5.94年,提供就业职位238个。 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的投资,务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整个过程。 项目概况、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产业分析、产品规划方案、项目建设地研究、工程设计说明、项目工艺可行性、环境保护概况、项目职业保护、风险性分析、节能说明、实施进度、投资方案说明、项目经济收益分析、项目结论等。

沙棘果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第三章产业分析 第四章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章项目建设地研究 第六章工程设计说明 第七章项目工艺可行性 第八章环境保护概况 第九章项目职业保护 第十章风险性分析 第十一章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实施进度 第十三章投资方案说明 第十四章项目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六章项目结论

沙棘有几个品种,沙棘哪个品种最好

沙棘有几个品种,沙棘哪个品种最好 一、江孜沙棘 江孜沙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拉萨、江孜和亚东等地区,生长在海拔3500-3800米的河床石砾上。这个品种的高度在5-8米之间,小枝比较纤细,颜色为灰色或褐色。它的叶子互生,形状为狭披针形,长度在30-55毫米之间,宽为3-5毫米。叶子边缘稍微有些反卷,表面绿色带白色,同时还有白色柔毛。果实椭圆形,直径3-4毫米,表面黄色。 二、蒙古沙棘 蒙古沙棘产自新疆,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100米的地方,在蒙古西部和贝尔加湖地区也有。作为落叶灌木,它的高度在2-6米之间,侧生的棘刺比较长,通常没有分枝。叶子长度为40-60毫米,宽5-8毫米,顶端比较钝。它的果实为圆形,种子为椭圆形。 三、中国沙棘 中国沙棘在我国的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都有,尤其在黄土高原地区十分普遍。它的高度在1-5米左右,棘刺很多,嫩枝为褐绿色,表面有白色的鳞片和柔毛。叶子为对生,长3-8厘米。果实为圆球形,颜色是橙黄色或橘红色,种子很小,黑色有光泽。

四、中亚沙棘 中亚沙棘产自我国的新疆地区,另外中亚很多国家也有分布。这种植物的高度为6米,也有的可以长到15米,不过十分罕见。它的叶子互生,形状为线形,长15-45毫米,两面为银白色。它的果实椭圆形,长5-7毫米,果肉很脆,一般在8-9月成熟。 五、云南沙棘 云南沙棘和中国沙棘很接近,只是叶子为互生,表面绿色,背面灰褐色,同时还有锈色鳞片。它的果实为圆球形,直径5-7毫米。通常在4月开花,到了8-9月结果。这个品种产自四川、康定和云南等地,在海拔2200-3700米的地方都有分布。

种植沙棘技术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开发前景 沙棘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有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优良特性。基于此,辽宁省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朝阳市共引种沙棘树138万亩,其中建平县就有100万亩,被称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沙棘林。沙棘多分布于中国地广人稀的“三北”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山西吕梁地区也是沙棘的主要产区,沙棘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用沙棘加工的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迎合了现代人返朴归真、养身保健的心理,同时,又可以满足人们从温饱食品向无污染、安全、营养型食品转变的追求,所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恢复植被 中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恢复难度很大。而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因此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并且沙棘的苗木较小,一般株高在30-50厘米,地径5-8毫米,栽种沙棘的劳动强度不大,一个普通劳力一天可以栽沙棘5-6亩。这对西北地区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快速恢复植被。 减少泥沙 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高出地面4-6米,最高达14米,而且每年仍然继续抬高。系整个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于一发的黄河大堤,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现已超出被河地面十几到二十多米。大堤越高,决口泛滥的潜在危险就越大。黄河水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泥沙问题是黄河水患的根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是沟道,二是陡坡。陡坡由于土地瘠薄,施工困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薄弱环节。而沟道不仅是泥沙的主要产区,也是坡面泥沙的通道。沙棘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在一些陡险坡面上,沙棘利用其串根萌蘖的特性,可将这些人不可及的地段绿化。特别是沙棘在沟底成林后,抗冲刷性强,而且它不怕沙埋,根蘖性强,能够阻拦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提高沟道侵蚀基准面。准格尔旗德胜西乡黑毛兔沟种植沙棘7年后,植被覆盖度达61%,侵蚀模数由4万T/km2.a减少为0.5万T/km2.a。黄土高原虽有千沟万壑,沙棘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是治理沟壑的“有效武器”。实践证明,沙棘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有效措施。 恢复生物链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以沙棘为先锋树种,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的恢复生物连。 沙棘不但自身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由于它的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混交树种。据调查,人工种植4-5年后的沙棘林内,杂草丛生,还有一些次生的杨树、榆树等树种,自然形成植物的多样性。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混交于沙棘林地的杨树、榆树、刺槐等与荒坡栽植的对照,分别提高生长量为129.7%、110.5.130%。据山西右玉县测定,六年生的沙棘林内,土壤有机含量为2.13%,氮量为0.11%,两项指标均比耕地高出1倍上。生长沙棘后的荒地不施任何肥料种植农作物,当年产量比一般农田高1倍以上,而且连种3年地力不衰。 山区发展 沙棘是生长在干旱、贫瘠的不毛之地上的经济植物,其产品即可食用,又可药用。它的这一特点,是其他经济植物难于代替的。国际国内已开发出的沙棘产品有药品、保健品、酒、饮料、化妆品等多种产品。前苏联利用沙棘油为原料,开发出了近十种药品。国际上研究开发沙棘产品的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发展势头很猛。中国近几年在沙棘产品开发方面发展也很快。内蒙古鄂尔多斯即将建成最大的沙棘种植园区,随着沙棘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带动山区沙棘加工业的发展,农民就可以通过采收沙棘果、叶增加收入。 园林绿化 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 李春兴医学博士 台湾中西整合医学会秘书长 【摘要】 沙棘之有关本草学、生药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效药剂学、药品鉴定学、临床药学及临床疗效观察等文献资料之系统考察摘要整理。 关键词 : 沙棘、临床疗效、系统考察。 【前言】 沙棘自古以来系藏族、蒙古族常用药材,近年来由苏联开发成功及大陆将其收载入药典并列为重点研发项目后,渐成为国际医药界所注目之焦点,是21世纪最有希望之保健品,虽然沙棘业已完成有关本草学、生药学、生物化学、药品鉴定学、药剂学、药理学、药效学等药品所具备之完整基础、临床研究等文献资料及近期中所发表之人体临床疗效数百篇报告,更弥显其珍贵,但上述资料零散各处,为了让读者能一窥全貌,作者将上述数据作重点系统考察,摘要整理出本论文。 沙棘(醋柳) ShajiHippophae rhamnoides L. 【异名】醋柳、醋刺柳、酸刺、黑刺、沙枣、大尔卜兴。 【基源】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及其同属植物干燥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或冬季冰冻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种类】 (1)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Schlecht.:枝顶端成刺状,叶具鳞片,三叶轮生或对生。果实大,椭圆形,多汁,成熟时褐黄色,顶端有六条黑色放射状条纹。 (2)云南沙棘H. rhamnoides L. subsp.yunnanensis Rousi.:具棘刺,小枝褐绿色,老枝灰黑色,单叶互生,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果实圆球形或卵状圆球形,橙黄色,均可做沙棘入药。

(3)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 s.w.Liuet T.N.He) (4)柳叶沙棘(Hippophae salicifolia D.Don) 【原植物】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1.5~10m,在3200m以上的高山上则成矮小灌木,高仅10cm左右。小枝灰色,通常有针刺,叶互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cm,宽3~4mm,先端渐尖,全缘,无柄或近于无柄,两面均被银白色鳞片。雌雄异株,花先于叶开放;雄花小,无柄,直径3~4mm;花萼具极短的筒及2镊合状萼片,膜质,卵圆形,长与宽近相等;雄蕊4,花丝短,包于萼片内,花药长卵形,中央有紫色带,两侧黄色;雄花具短柄,黄色,花萼筒短,2裂,裂片长椭圆形,长约3mm,包被子房,核果卵形或卵圆形,直径6~9mm,橘黄色,有强烈酸味;种子1,卵形,有黑褐色光泽,生于海拔1800~4000m的河漫滩,河谷低阶地和山坡。 【性状】沙棘果呈类球形或椭圆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1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油性,气微,味酸、涩。 【药材鉴别】果皮表面观:果皮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鳞毛较多,由100多个单细胞毛毗连而成,末端分离,单个细胞长80~220μm,直径约5μm,毛脱落后的疤痕由7~8个圆形细胞聚集而成,细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细胞含多数橙红色或橙黄色颗粒状物,鲜黄色油滴甚多。 【定性】取沙棘果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m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必要时置水浴上稍加热,显红色。 【性味】中医:性:温。味:酸、涩。 藏医:性:凉、锐、轻。味:酸。

中国沙棘染色体核型及进化研究

中国沙棘染色体核型及进化研究 摘要: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sp. sinensis Rousi)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染色体数目为2n=24,基数为12,未发现具有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的个体;其核型公式为2n=24=14M+10m,染色体中未发现随体,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L+6M2+10Ml+4S,核型属于“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4%?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染色体的进化指数为3,进化程度较低,属于较原始种;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沙棘资源的开发?良种的选育和分类提供了细胞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国沙棘;染色体核型;进化 Study on the Chromosome Karyotype and Evolution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sp. sinensis Rousi Abstract: The chromosome karyotype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sp. sinensis Rousi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H. rhamnoides ssp. sinensis was 2n=24, basic number was 12, no aneuploidy and polyploid was observed in the chromosome; The karyotype formula was 2n=24=14M+10m, no satelli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chromosome, the relative length of the chromosome composition was 2n=4L+6M2+10Ml+4S, the karyotype belonged to “1B” type, the asymmetry coefficient of karyotype was 54%. Based on the Stebbins’ evolution theory of th e chromosome karyotype and the method for ordering and assignment of cladistic systematics, four important trai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volution index of chromosome karyotype of H. rhamnoides ssp. sinensis was three, the evolution extent was low, belonging to the more primitive species;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cytology theory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 breeding and variety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sp. sinensis Rousi; chromosome karyotype; evolution 中国沙棘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 Linn)?沙棘(H. rhamnoides Linn.)的亚种(H. rhamnoides Linn. ssp. sinensis Rousi);世界上有9个亚种,中国有5个,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地?中国沙棘果实富含维生素和有机酸,可制作各种保健食品?饮料,种子可榨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根具根瘤,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也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及供庭园观赏的良好树种[1]?中国沙棘因其亚种?群体和生态型的差异,导致果实内营养成分差异很大,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的利用,因此在开发利用时有必要进行分类和整理?当前,中国沙棘在形态?地理分布等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