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主题与背景

新世纪赋予学校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伟大使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品格,塑造灵魂,因此,素质教育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位美术教师,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

二、情境描述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师正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来认识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瑞达·卡罗。

(一)人生经历

作品1:生命的遭遇:《车祸》

看一看:发生了什么?

生:严重的车祸。

师引导:一辆有轨电车和一辆巴士发生了剧烈的碰撞,18岁

的弗瑞达就坐在那辆巴士中。车祸将她的脊椎折成三段,肋骨断裂,骨盆破裂。最悲惨的是,一根金属刺穿了她的身体,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车祸过后,在漫长的养病过程中,弗瑞达的第一张自画像在病床上诞生了,坚强的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车祸不但送给她轮椅,也送给了她艺术,并与她终生相伴。

作品2:爱情的体验:《弗瑞达和迪亚戈》《断发自画像》

猜一猜:她身边的这个男人和她是什么关系?这个男人是干什么的?

生:她丈夫,他牵着弗瑞达的手,弗瑞达看起来是那么的小鸟依人,脸上洋溢着幸福。

师引导:弗瑞达收获了爱情,她的丈夫是里委拉——墨西哥壁画“三杰”之一。他们的结合有如鸽子与大象的结合。爱情并没有因为她身体的残疾而抛弃她,他们互相吸引,深爱对方。

看一看:在这幅作品中,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弗瑞达,幸福吗?独立吗?从哪里能表现出来?

生:很幸福,但不独立。她的手被丈夫牵着,象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身体靠向丈夫,小鸟依人,表示依赖。

比一比:在《断发自画像》这幅作品中,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个弗瑞达?为什么她要把自己打扮成这个样子?她经历了什么?

生1:弗瑞达把自己画成了男的,剪断的头发洒落满地。肯定是感情出了问题,头发是情感的媒介,因为中国有两句话叫“剪断烦恼丝”“削发为尼”。

生2:西装是男人穿的,应该是表示自己要变得坚强独立,不要依靠丈夫。

欣赏《弗瑞达》电影片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内心

独白。

作品3:生命与健康:《受伤的鹿》《毁坏的圆柱》

猜一猜:看了这两件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她遭遇了什么?她是如何来描绘自己的伤痛的?用了什么手法?

生1:应该是身体上的痛苦,画面上断裂的圆柱表示她断裂的脊椎。

师引导:车祸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尤其是脊柱,不能长时间地站立,必须由特制的矫形胸衣支撑着,一生动过32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加上丈夫对她情感的背叛,她非常痛苦。面对这样的疼痛,她会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呢?

作品4:人生的态度:《希望之树,保持坚定》

看一看:这幅画里,她是如何来描绘自己的?她为什么这样画?画面采用了哪些对比的手法?

生:画面中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出现了两个弗瑞达,一个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另一个坐在旁边身穿盛装、拿着旗帜。通过旗帜上的文字可以看出这幅画是她用来激励自己的,通过这幅画我们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坚强。

师小结:弗瑞达在车祸后,坚强地站了起来,用艺术重铸了人生。收获了爱情后,她把丈夫视为人生的中心,但甘愿做陪衬的她却被丈夫背叛。遭受打击的她并没有被击倒,却越来越绽放出个人的魅力:弗瑞达被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波术学会和费城艺术馆列为最有声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被法国卢浮宫收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卢浮宫收藏作品的女画家。1953年在自己的国家墨西哥举办了个人画展。(视频欣赏:画展盛况片段。)

(二)艺术特征

评一评:回顾我们分析过的这些作品,你能总结出弗瑞达绘画的艺术特征吗?

生:以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经历为创作基础,局部画法写实,注重细节。运用象征和图解的手法来展现她的现实,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根植于墨西哥传统文化。

(三)人生感悟

写一写:当我们再次面对她的自画像时,你有什么新的感悟?把这种感悟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部分学生感悟:

生1:车祸创伤了她的身体,夺去了她的健康,却没有击垮她的心志。坚强的她虽然经历了苦难,但仍抹不去对生活的乐观。独特风格的作品,展示出她不向苦难屈服的品格。温柔的女性展示出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尊敬。

生2:与她的苦难相比,我们的这点挫折算什么呢,我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三、反思与分析

我认为,美术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很多美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调节良好心境的作用。美术作品的直观性和视觉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如《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课中,弗瑞达充满着各种痛苦的人生遭遇,让学生体会到一个柔弱的女性在面对悲剧和生活中负面因素时所展现的乐观和坚强的生活态度,而她把人生的经历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弗瑞达的故事还被拍成电影搬上荧幕,是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她的作品强烈而又直观,她的人生精彩而又震撼,通过学生用心写下的一篇篇感悟,我看到了学生眼中所透露出的那份坚定,我觉得这堂课不仅让学生感悟到了艺术,更直击到了心灵。

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美术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美术学科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需要多方面的情感参与和心理活动,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事物,需要在大脑跨越的协调和灵活的应对,这就需要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具备一定的能力。美术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美术学科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开发情感智力,提高情商。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尊、自信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坚韧和自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种种压力,而压力的应对往往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关。通过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增强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表达他们的情感、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1. 布置作业和课题 老师在设计美术作业和课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选择一些关于情感表达、情绪调节、心理疏导的主题。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设计一个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作品。通过这样的作业和课题,可以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 利用艺术作品进行引导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解读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通过与学生一起欣赏和讨论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启迪和提升,增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感,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提供情感疏导和心理支持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适时提供情感疏导和心理支持,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扰。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引导他们寻求积极的心理解决方法,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宣泄和放松,增强心理健康。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美术学科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美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 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通过学习和创作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发现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 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将内心的情感 转化为艺术作品。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情感课题,引导学生去体验并表达各种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让学生在实际创作中体验到情感的真实性和表达的自由性。 在美术学科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美术学科注重学 生的创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自卑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赞 扬学生的努力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相信自己的作品。教师还可以组织 学生之间的学习分享和互动交流,让学生相互欣赏和承认对方的作品,增加学生的自我认 同感和自信心。 在美术学科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通过欣赏和讨论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带来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 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欣赏活动和分析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 赏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在美术学科课堂中,通过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 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同时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主题与背景 新世纪赋予学校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伟大使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品格,塑造灵魂,因此,素质教育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位美术教师,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 二、情境描述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师正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来认识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瑞达·卡罗。 (一)人生经历 作品1:生命的遭遇:《车祸》 看一看:发生了什么? 生:严重的车祸。 师引导:一辆有轨电车和一辆巴士发生了剧烈的碰撞,18岁 的弗瑞达就坐在那辆巴士中。车祸将她的脊椎折成三段,肋骨断裂,骨盆破裂。最悲惨的是,一根金属刺穿了她的身体,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车祸过后,在漫长的养病过程中,弗瑞达的第一张自画像在病床上诞生了,坚强的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车祸不但送给她轮椅,也送给了她艺术,并与她终生相伴。 作品2:爱情的体验:《弗瑞达和迪亚戈》《断发自画像》 猜一猜:她身边的这个男人和她是什么关系?这个男人是干什么的? 生:她丈夫,他牵着弗瑞达的手,弗瑞达看起来是那么的小鸟依人,脸上洋溢着幸福。 师引导:弗瑞达收获了爱情,她的丈夫是里委拉——墨西哥壁画“三杰”之一。他们的结合有如鸽子与大象的结合。爱情并没有因为她身体的残疾而抛弃她,他们互相吸引,深爱对方。 看一看:在这幅作品中,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弗瑞达,幸福吗?独立吗?从哪里能表现出来?

生:很幸福,但不独立。她的手被丈夫牵着,象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身体靠向丈夫,小鸟依人,表示依赖。 比一比:在《断发自画像》这幅作品中,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个弗瑞达?为什么她要把自己打扮成这个样子?她经历了什么? 生1:弗瑞达把自己画成了男的,剪断的头发洒落满地。肯定是感情出了问题,头发是情感的媒介,因为中国有两句话叫“剪断烦恼丝”“削发为尼”。 生2:西装是男人穿的,应该是表示自己要变得坚强独立,不要依靠丈夫。 欣赏《弗瑞达》电影片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内心 独白。 作品3:生命与健康:《受伤的鹿》《毁坏的圆柱》 猜一猜:看了这两件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她遭遇了什么?她是如何来描绘自己的伤痛的?用了什么手法? 生1:应该是身体上的痛苦,画面上断裂的圆柱表示她断裂的脊椎。 师引导:车祸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尤其是脊柱,不能长时间地站立,必须由特制的矫形胸衣支撑着,一生动过32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加上丈夫对她情感的背叛,她非常痛苦。面对这样的疼痛,她会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呢? 作品4:人生的态度:《希望之树,保持坚定》 看一看:这幅画里,她是如何来描绘自己的?她为什么这样画?画面采用了哪些对比的手法? 生:画面中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出现了两个弗瑞达,一个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另一个坐在旁边身穿盛装、拿着旗帜。通过旗帜上的文字可以看出这幅画是她用来激励自己的,通过这幅画我们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坚强。 师小结:弗瑞达在车祸后,坚强地站了起来,用艺术重铸了人生。收获了爱情后,她把丈夫视为人生的中心,但甘愿做陪衬的她却被丈夫背叛。遭受打击的她并没有被击倒,却越来越绽放出个人的魅力:弗瑞达被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波术学会和费城艺术馆列为最有声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被法国卢浮宫收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卢浮宫收藏作品的女画家。1953年在自己的国家墨西哥举办了个人画展。(视频欣赏:画展盛况片段。) (二)艺术特征

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教案标题: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美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 4.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 教学内容: 1. 美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a. 美术对情绪的影响:通过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b. 美术对认知的影响: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c. 美术对表达的影响: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内心感受。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a. 欣赏名画:介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b. 创作美术作品:提供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 a. 情绪认知:教授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b. 情绪调节:通过美术创作,引导学生将情绪转化为艺术作品,达到情绪的宣泄和调节。

c. 情绪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提高情绪表达的能力。 4.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 a. 自我认知: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 b. 自我表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观点,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 1. 欣赏与分析:通过展示名画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意义。 2. 创作实践:提供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作品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展思维和视野。 4. 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分析名画时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分析学生在作品分享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交流能力。 4. 评估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评价的深度和准确性。 教学资源:

美术教学对学生心理的渗透

美术教学对学生心理的渗透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变化和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如今,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在不少学校中成为了必修课程之一。虽然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和审美能力,然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它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也渗透到学生的心理中,从而对学生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术教学对塑造学生品格的影响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绘画、雕刻、创作等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表达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我意识和表达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品格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活动,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我,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生在创作中成功和挫折的体验,也会增强他们的耐心、自信和毅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 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扼杀,成为心理健康的隐患。而美术教育的活动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舞台。在创作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勇于尝试,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妙的作品。学生在大量的美术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断地探寻自己的创造潜力。 美术教学对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 美术教育是一门重视美感且提高审美能力的课程,它能够开展学生特有的艺术鉴赏区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艺术之美,通过不断观摩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并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从而更好地感知、分析和理解世界。 美术教学对增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美术教育活动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单向讲解,更是一种交流和协作的过程。在美术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各项再碳、创作任务、参与分组协作等活动,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帮助,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美术教学对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影响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自己进行创作,还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比较。这种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艺术特长,掌握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并且认知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同时,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想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教师自身首先要是个心理健康的人 教育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更要培育身心健康的人。这其中心理的健康就是要求我们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应该做到这些如:稳定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乐观的心态等,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生气、有动力、有效力,而且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有魅力的教师不仅专业能力让人佩服,而且人格魅力更让人折服。学生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才喜欢上这门课。反之,有人格缺陷或心理疾病的教师是不能走进课堂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节。这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非常有益,有助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不同意见的平等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话的意识和开放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综合各种观点的智慧和容忍不同意见的胸怀,有助于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新课程改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教学要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1.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展示,画展,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设成功,体验成功;开展绘画比赛、美术知识竞赛等;多形式开展专题欣赏、看画展、赏析优秀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活泼乐观的的性格,消除学生孤僻、自卑、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2.发挥情感功能,增强学生心理素养。教师以情激情,以言动情,充分吩咐学生的情感;以身作则,树立表率,每节课做到认真细致,丝丝入扣,同时及时表扬鼓励美术学习的“有心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性的使用教材,去掉部分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引入一些思想健康,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收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增大孩子的赏析量;关注个别新歌内向、不善于表达等方面的差异生,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点亮他们成功的火花,消除阴影,使之自信阳光地生活。 3.小组合作交流,跨越沟通心理障碍。适当、适时将班级整体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和发挥团队辅导的功能。一般每个小组8人,注意各类差异生相互搭配;小组合作,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棒,哪一个小组最有创意等;分小组汇报交流,让每个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发挥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 4.利用个别交流,矫正学生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个别面对面交流,或者间接传递信息,在他们面前肯定和表扬孩子,通过他人传递给孩子,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撰写评语等矫正孩子心理,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应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或例子,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分享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桂教版二年级上册《毛茸茸的动物》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动物,但在课中我通过让学生在了解小动物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针对性的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动员,呼吁同学们都来爱护动物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小学作为孩子们最初接受教育的阶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主要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美术教学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直接作用于学生情感的教育活动,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情感教育功能。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讲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情感表现技巧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中展示一幅朦胧派画家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作品中表现的情感主题,如孤独、无望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情感能力,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内心情感得以释放,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对自我进行评价。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作品时可以先从作品的优点入手,夸赞学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然后再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三、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美术教学中的合作是一种团队合作,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情。例如,让小组学生进行绘画创意大赛,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共同创作出一幅作品。这种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艺术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从而更加自信和积极地面对生活。 四、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宣泄 美术教学可以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一个渠道。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把内心的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例如,让学生通过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来宣泄自己的愉悦心情,或者让学生通过画一幅自己不喜欢的图画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等。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情感满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自信心、合作意识和情感宣泄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年级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又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因素。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我们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营造良好氛围,调整学生情绪 在课堂上学生能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就能产生怎么样的学习状态。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营造出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不带上任何的学习压力,无拘无束地表达或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在教低年级学生画小兔子时,在观察基础上,先教学生画出一只正面的小兔子,然后教师进一步鼓励启发学生:背面的小兔子怎么画?胖兔子怎么画?瘦兔子怎么画?高兔子呢?矮兔子呢?小兔子的一家怎么画?小兔子学校怎么画?小兔子的村庄怎么画?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的转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轻轻松松地完成美术创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是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采用多元评价,凸显个性心理 评价儿童画优劣的标准应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基础上,每个儿童都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评价时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采取多元性的评价。在色彩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儿童作画选用的色彩越鲜艳越好。其实色彩折射的往往是儿童的性格和兴趣。有的儿童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有的则对浓烈的色彩感兴趣;有的喜欢用抽象的方式来表现;而有的则注重写实的方法。这都不会影响他们在作画时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应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将自己的情感跃然纸上,使得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得以充分发挥。 三、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学生自信 在儿童绘画过程中,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所画的画多么简单,只要是认真地在做,并能取得微小的进展,都应予鼓励,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泼冷水。由于低中年级学生进取心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每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儿童绘画作品是幼儿情感和爱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写照。绘画是幼儿心理、人格、情绪等方面的表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又如何渗透呢? 1 充分地接纳和尊重,与幼儿建立师幼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如在与幼儿交流时,教师采取蹲下来或坐下来与幼儿平视的角度,减少带给幼儿的压迫感。又如目光的交流也能传递“平等”的信息。在面对幼儿时,不管出于什么教育目的,真诚的目光会使幼儿产生受尊重感,也更容易协调师幼关系。有了前面营造的一种健康和谐的氛围,我们就可以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我们班的糖糖是个很沉默的幼儿,开始和她说话,十句大概能回答一句就不错了,但是她对美术活动很有兴趣,画的画很漂亮。于是老师每次都会在她作画的时候,找机会和她单独交流,适时地鼓励、启发她,引导她表达自己的想法,评价作品时也会叫她起来说说自己的作品。开始时,糖糖虽然有点忸怩,却又有些得意。现在,糖糖和周围的小朋友相处融洽,性格开朗多了。正是因为有了师生平等对话这样的途径,幼儿才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 陶行知曾说:“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学识,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幼儿的问题,体谅幼儿的困难,处处都要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幼儿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就尽量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幼儿大胆讲自己的所思。 2 营造良好氛围,调整幼儿情绪 教师应该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提起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兴趣越大,积极性越高,作业的效果就有保证。由于幼儿所处在的年纪,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驱使下,必定对老师提供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调动起积极性,就能让幼儿主动地去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所以,老师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幼儿去学习。如美术活动《兔子》时,笔者就出示各种各样不同的兔子的造型、奇思妙想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欣赏并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从而引发幼儿对画兔子产生兴趣,老师适当地设计好不同层次的内容让幼儿去选择完成,兴趣和好奇心在不知不觉中被接受了。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的转换,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

心理健康教育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课中,利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艺术作品,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对美的追求。 二、通过创作发泄情绪 - 创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释放方式,通过艺术创作可以让学生将内心的痛苦、困惑等情绪表达出来。 - 在美术课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 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通过创作了解和表达自己的个性、想法和情绪状态, 增强自我认知。 - 通过作品的创作和展示,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强项和需要 改进的地方。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在美术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团体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 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培养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和压力 - 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挫折,需要学会面对困难,调整心态。 - 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毅力和耐心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坚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千字课文校对功能正在升级,输入字数有些受限,请问以上的经验分享是否已经满足您的需求?

心理健康观念在美术教案中的体现

心理健康观念在美术教案中的体现 引言 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可以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观念在美术教案中的具体体现。 1. 创造性表达的自我释放 美术教案可以提供一个创造性表达的平台,让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种自我释放的过程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 感知与表达情绪 美术教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外界的事物,培养他们对于情绪的敏感性。通过绘画、色彩运用等艺术手段,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从而增强情绪管理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提升自信与自尊 美术教案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赞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自己艺术才华的自信,提升自尊心。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4. 培养专注力和耐心 美术教案要求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保持专注力和耐心。通过反复实践和修正,学生能够培养耐心和毅力,增强自我控制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研究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5. 促进团队合作 美术教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艺术项目,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团队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

心理健康观念在美术教案中得到了积极的体现。通过创造性表达、情绪感知与表达、自信与自尊的培养、专注力和耐心的训练以及团队合作的促进,美术教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因此,在制定美术教案时,应重视心理健康观念的融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