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教学设计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本主题讲述史前时期的人类,通论人类的起源和形成;原始氏族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本课安排了两个子目,第一目:“早期的人类”、第二目“从野蛮走向文明”。课标要求能通过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作用的了解,认识劳动对人类的进化和原始社会组织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南方古猿、三大人种的名称、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氏族组织的基本状况,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神话故事,借助文学的描述,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作用的了解,认识劳动对人类的进化和原始社会组织形成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世界的教育;通过原始社会组织从母系氏族一父系氏族一奴隶社会不断演进的轨迹的学习,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对学生进行人类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历史发展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劳动创造人,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对“从野蛮走向文明”概念的科学理解。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学生对学习人类的起源是非常感兴趣的,能够积极地参与,但是要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需要老师的引导讲解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五、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5、《原始人的进化示意图》思考: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早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什么?

6、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形成了。有哪几种人种?

思考:种族有没有优劣之分?

举例:博尔特和奥巴马

7、出示:《世界人种分布示意图》。

过渡:在如此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除了要面临各种凶猛野兽的威胁之外,气候的剧烈变化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课件显示小标题,并解释“野蛮”即原始社会时期,“文明”即从奴隶社会开始的阶级社会;)

1、了解史前时期的人类生活,出示《原始人群居图》。

2、出示《原始社会的几种分期》表(按社会组织形式来划分)。

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集生活想象图》

3、出示《大地女神该亚》和《俄瑞斯特斯》即其他相关的图片。

4、种种迹象表明,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当然,无论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财产是公有的,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必然会带本组的创作理念,深化知

识点。

找出人类形成的时间及

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的决定

因素。

能正确区分世界三大人

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

人);了解博尔特和奥巴马

的事迹。

观察世界三大人种的分

布地区。

思考:身处险恶的生

存环境,人类又是如何一

步步从野蛮迈向文明的

呢?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

思考:人类从“野蛮”

走向“文明”的标志是什么?

1、思考:原始社会初期

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

过群居生活?

2、根据所学知识,完善

表格内容。

观察图片,了解原始人的群

居生活状态。

3、阅读课本的小字部

分,了解“大地女神该亚”

和“俄瑞斯特斯”的故事。

4、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

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私有

财产出现,私有制的出现导

致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

决定因素,任何动物

的根本区别就是能

否制造并使用工具。

知道人种的形

成主要是受自然环

境的影响,人种没有

优劣之分。培养学生

平等待人的理念。

体会原始人类

恶劣的生存环境。

理解人类从

“野蛮”走向“文明”

的标志就是国家的

出现。

体会是因为:生

产力低下,物质匮

乏,必须依靠集体的

力量才能生存。

用表格这一直

观的方式让学生

知道“原始社会的

基本组织是氏

族”。

知道这代表着

“母权制衰落,父权

制兴起”。

随着一系列组

织和机构:军队、警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古代史部分(1-11课)复习提纲 (一) 川教版

1、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 托勒密王国等国家。 2、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发动了征服地中海东部的战争。经过近一个世纪,马其顿 王国、希腊、塞琉古王国先后被征服。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国最后被屋大 维所灭。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1-2世纪)。 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一、马可·波罗东游 1、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杰出的代表之一。 2、马可·波罗,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1271年,沿丝绸之路东行,经三年多 来到中国。在中国,他掌握了蒙古语和汉语;被委以官职;他侨居中国17年, 除在京城任职外,还受皇帝之命巡游外省和出使缅甸、南洋,足迹遍及中国许 多地方和亚洲一些国家。回国后,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对西方人 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阿拉伯数字是东方文明的重大成果,其西传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突出的 例证。 2.古印度的数学成就:古印度人创造发明了0至9十个数字符号,称为数码;他们 使用了较为完备的十进位计算法。 3.约12世纪,印度的这套数码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此后,十个数码在世界各国流行,成为通用的数学符号。 第五学习主题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9课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一、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 1、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文字之一。它由表示人物、走兽、禽鸟及各种器物的象形符号构成。 书写材料:纸草。或铭刻在石碑、石柱、木头上。 2、楔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明。他们把简化了的图画 文字用芦秆或木棍刻在黏土做成的泥版上记事。因每个字刻出的笔画一头粗一头 细,形状像楔子一样,所以叫楔形文字。前2000年开始成为西亚地区的通用文字。 二、荷马史诗与《俄狄浦斯王》 1、荷马史诗相传是古希腊肓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描写 有关特洛伊战争的长篇叙事诗。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世纪—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欧洲第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也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2、《伊利亚特》描写的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惊心动魄的战斗。《奥 德赛》描写的是希腊英雄海上历险的故事。 3、公元前5世纪,希腊戏剧非常繁荣。歌颂英雄主义是希腊戏剧鲜明的主题。悲剧作 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三、《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小说,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品中有大量童话、寓言、历险、爱情、历史等传奇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作品歌颂劳动人民纯朴善良的品质,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不平的

第一学习主题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 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晚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洲均有发现。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 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一、神奇的金字塔: 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80余座金字塔至今仍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由汉谟拉比制定) 1、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19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 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内容:(a)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b)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c)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 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主要有印度河和恒河。 2、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 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 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影响: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一、大化改新 时间:646年。(中大兄皇子、高向玄理拥立孝德天皇,改年号为“大化”,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目录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2 第1课人类的形成 2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5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9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12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2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5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8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8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1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24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27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30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0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3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35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38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41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3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43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6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48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8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51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54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57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57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63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63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66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人类的出现 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 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应该是的。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3 根据第3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进行课堂“接龙练习”: 《完全形成的人》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教学设计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本主题讲述史前时期的人类,通论人类的起源和形成;原始氏族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本课安排了两个子目,第一目:“早期的人类”、第二目“从野蛮走向文明”。课标要求能通过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作用的了解,认识劳动对人类的进化和原始社会组织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南方古猿、三大人种的名称、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氏族组织的基本状况,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神话故事,借助文学的描述,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作用的了解,认识劳动对人类的进化和原始社会组织形成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世界的教育;通过原始社会组织从母系氏族一父系氏族一奴隶社会不断演进的轨迹的学习,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对学生进行人类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历史发展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劳动创造人,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对“从野蛮走向文明”概念的科学理解。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学生对学习人类的起源是非常感兴趣的,能够积极地参与,但是要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需要老师的引导讲解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五、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历史 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

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法:讲解法、问题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起导向作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1、找出人类的起源;人类出现的时间;人类经历的四个阶段,人种的划分。 2、理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3、了解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更替。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5页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人类是由谁发展而来的?在何时?我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些进化阶段?主要代表分别是什么?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什么? (3)为什么妇女在氏族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被男子取代?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先学)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注意下列问题的解决:(1)、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2)、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同时重点看学生后10名自学情况。 四、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后教)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向全班同学共解) 3、老师的问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人类的形成学案 人教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名师指路 一、目标聚焦 1.认识人类出现的时间、祖先、四个进化阶段及世界三大人种。 2.理解记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3.通过对史前人类形成的学习,明确劳动创造了人和世界的观点。 二、知识梳理 1.人类的出现: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南方古猿 2.形成过程:正在形成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出现人种差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早期社会形态: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点评:该部分的识记主要抓住南方古猿、完全形成的人中与中国相关的代表、早期人类社会的两个时期即可,同时也可以试着建立本课的知识结构表。 三、教材详解 1.南方古猿: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距今三四百万年前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学会制造工具是人类出现的基本标志。人们把南方古猿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其中晚期猿人的代表有中国的元谋人和人,晚期智人的代表有中国的山顶洞人。 3.人种的差异:由于不同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人类在晚期智人时代出现了体貌的明显差异。根据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大体分为三类,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4.氏族社会: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在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先后出现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社会中占主要地位,那时的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私有制的出现,男子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 点评: 1.人类的出现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本课采用的是较通常的看法。 2.注意晚期猿人和晚期智人的区别。晚期猿人中的中国人已经使用天然火,会打制粗糙的石器,但与现代人类还有较明显的差别。晚期智人中的中国山顶洞人已经会打制骨针、缝制简单的衣物、打制精致的石器,外貌与现代人类几无差别。 3.现代人类除了因长期的生活环境在体貌上有明显的差异之外,智力、语言、文化都比较成熟,那种种族优劣论是荒谬的,毫无根据可言。 4.原始社会是人类诞生之后的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社会。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这种不同形态社会组织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不能从男女平等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现象。 5.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异同点:相同点是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财产分配上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中男子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6.正是不断的劳动和工具的改进才造就了人类的出现和原始社会的形成。 四、图片点拨 1.P2页赫胥黎在演讲:可以联系八年级历史上册严复《天演论》来讲解,认识人类进化的客观规律从而引发我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素材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 的形成 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古埃及: (1)、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 (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 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问题探究:古代亚非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九年级历史教案)历史上册导学与训练

历史上册导学与训练 九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导学提纲 一、早期人类 1.人类的起源 (1)神话和传说:人是由_____________创造出来的。 (2)科学证明:人是从_____________进化而来的。许多科学家认为,生活在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2.人类的进化 (1)人类的进化过程 古猿―――→完全形成的人(__人)―――→___智人――――→____智人 ↓ ↓ ↓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距今约25万年前后距今5万年前后

(2)晚期智人的代表:亚洲有中国的_____________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 _____________人,欧洲有法国的_____________人。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 4.世界三大人种 人类按____特征可分为三大人种,即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人。 人种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____影响。人种外表的差异并不影响人的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发展,人种没有_____________之分。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 1.氏族 (1)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_____________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 _____________。 (2)母系氏族: 最初的氏族是____________氏族。氏族成员组成一个大家庭,____________,共同生活。由于__________,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_________系计算。那时人们主要用____________作为生产工具,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生。获取的食物除了维持生命,没有剩余,生活极为艰苦。妇女从事采集和家务劳动,在氏族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人类的形成》教案04]

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浮动的尘埃,稀薄的雾气,一个暗淡的蓝点,一颗自身不能发光的行星,它却是人类目前唯一的家园。那么,谁是我们的祖先?谁最先行走于地球上?谁又是它们现在依然存活的近亲?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早期人类在经历野蛮生活时所受到的痛苦和恐惧,以及在享受自然时的喜悦和欢心。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提问: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 如《圣经》中说,上帝首先制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制造了女人夏娃,人类的出现果真如此吗?由此引导学生看书、议论,营造热烈、探究式的课堂气氛。 一、人类的出现----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A、自学(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九年级上册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导学提纲

九年级上册《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导学提纲 一、初期人类 人类的起源 神话和传奇:人是由神制造出来的。 科学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许多科学家以为,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确实是人类的直系先人。 2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进化进程 古猿―――→完全形成的人―――→初期智人――――→晚期智人 ↓↓↓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距今约2万年前后距今万年前后 晚期智人的代表: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4世界三大人种 晚期智人显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就形成了。 人类按体貌特点可分为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人种的形成要紧受自然环境阻碍。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 氏族 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大体组织是氏族。 母系氏族: ①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 ﹡②特点: 家庭组成—氏族成员组成一个大伙儿庭,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由于群婚,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 生产生活—那时人们要紧用简单石器作为生产工具,以搜集植物和捕捉动物为生。 社会地位—妇女从事搜集和家务劳动,在氏族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氏族的领袖多由女性担任。 父系氏族: ①时刻: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前后 ②缘故: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显现,繁重而复杂的劳动要紧由男子承担,男子取代了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③特点: 家庭组成—一夫一妻制家庭显现,血统以父系计算。 生产和生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男子承担繁重复杂的劳动。

社会地位—氏族领袖改由男子担任。男子开始处于社会支配地位。 2氏族制度的瓦解 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3最先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域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岛是世界上最先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域。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课人类的形成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思考探究人类怎样形成?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原始社会怎样解体?明确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自学过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科学发展。 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发表了《》一书,探索了 的规律,阐明 的发展过程,向 发起勇敢的挑战。 2、英国教授首次提出的观点。 二、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的祖先:洲南方。 2、产生时间:距今约年前。 3、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1)南方古猿属于 (2)“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和使用 4、世界上的主要人种: (1)三大人种:、、 (2)现代人种差异出现的时间: (3)划分人种差异的依据: (4)人种差异的形成原因: 三、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2、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原因: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氏族社会的产生 (1)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和社会的进步。 ②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 (2):发展过程: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最初人们生活在氏族社会里,随着的发展,以及的进步,部落间的交换和以为目的的生产出现了,男子开始支配社会,氏族逐渐取代氏族。 (4)母系氏族的特点: ①由于的缘故,人们只知,不知。 ②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地位。 ③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为基础。 (5)父系氏族的特点: ①男子主要从事和,在经济中开始占地位。 ②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 ③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 四、原始社会的解体: 1、时间:氏族社会后期 2、原因:进一步提高。 3、过程: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出现了私有制→奴隶和统治 阶级产生,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机构形成 4、标志: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等。自主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当时的婚姻状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请回答:(1)这则材料反映的是氏族发展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的婚姻状况? (2)这一阶段什么人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 (3)这一阶段后来被哪一阶段所取代?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课 《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指的是人类的出现、早期人类的划分及主要代表、三大人种的形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解体及国家的出现。其核心内容是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大致历史阶段分期及各时期的特点。本科内容是初中历史世界史模块的第一课,对培养学生对历史特别是世界历史学习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本学科而言本课内容并非学业水平测试考察的主要知识点,因此是一个次要的内容。由于学生在初一上期在中国史部分已经学过关于人类的起源的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提供了一个较稳固的知识基础。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下,第一,本节内容涉及内容时代久远,学生难以从感性上形成深刻的认识;第二,人类是如何从古猿进化成人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下:第一,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源,比如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从感性上形成认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重点讲述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劳动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人类是如何形成的?形成后的人类发展情况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设计使学生知道人类形成和发展的大致情况,掌握促成人类由古猿进化为人类的重要因素是劳动。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提供相关补充材料,并结合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1:早期人类是如何产生的?促成人类由古猿进化为人类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早期人类产生于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其祖先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在漫长的进化和劳动过程中掌握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发展为早期的人类。因此促成人类进化为人类的重要因素是劳动。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人类的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怎样由古猿进化成人并进入氏族社会的过程。从南方古猿开始到晚期智人,人类完成了进化历程。在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氏族公社产生。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在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出现了阶级,国家产生。 二、课程标准(实验稿) 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和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知道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理解生产力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思考探究“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什么?” 通过比较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通过对人种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不同人种之间是相互平等的;通过对氏族、国家产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里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 展示: 司芬克斯之谜:“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学生:“人”。 教师:人是从哪里来的?她是如何孕育而生的?千百年来,这是一个曾经引起人们无尽遐想的历史之谜。今天,请跟我一起走进历史,去揭秘人类的形成。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方式切入问题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揭秘人类起源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知道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资料揭示人类的起源 2、看图辨别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培养观察和识别能力,并理解形成人种差异的原因 3、探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引导学生养成唯物史观,培养其崇尚科学的精神 2、认识历史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氏族社会经历先是母系阶段后是父系阶段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吗?该书探索了物种起源和进化的规律,指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与“上帝造人说”形成对立。那么,人类究竟是古猿进化而来的,还是上帝创造的呢?今天我们将解决这一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课文 A、人类的起源 1、南方古猿 大约在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已与人类相近。 (1)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人类的出现”进化过程

水母------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2)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 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3)南方古猿是如何演变成人的呢(南方古猿向人转变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劳动。正是由于长期的劳动,使古猿从地上站起来,能直立行走,从而实现了前肢和后肢的分工,前肢用来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大脑的发育,迈出了向人类转变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人类与猿最根本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现代人 随着脑力和生产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现代人,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将现代人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a、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黄种,白种和黑种;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b、人类的分布X围是怎样逐步扩大的?人种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随着适应自然能力的增强;白种人分布在欧洲、北非、东非和中东,并深入到印度和中亚。黑种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南的地区。黄种人分布在东亚及美洲。 讨论: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江苏省邳州红旗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古代史部分 一体化教案 川教版

初三历史教案1: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一.教学目标: 1.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2. 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二.知识梳理: 1.科学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2.南方古猿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中国的山顶洞人) 3.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4.现代人分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5.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母系氏族后来被父系氏族代替。 6.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是:埃及、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 三.课堂训练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最早起源于()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3.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4.下列不属于晚期智人的是()5.目前世界上主要人种不包括()6.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经历的社会是()7.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是() 8.下列关于母系氏族公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知其母,不知其父”

9.阅读下列材料: 当时的婚姻状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请回答: (1)这则材料反映了氏族发展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的婚姻状况? (2)这一阶段什么人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 (3)这一阶段后来被哪一阶段所取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初三历史教案2: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上古亚非文明 主备:李春宝时间:7.2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2.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三.知识梳理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公元前3100年(最早) 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作用是作为法老的陵墓,胡夫金字塔上最大的金字塔。 (二) 汉谟拉比法典 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兴起,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2. 《汉谟拉比法典》 (1).建立的目的 :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2).法典的内容 :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3).法典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4).法典的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地理位置: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前15世纪建立)与统一(前3世纪)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非洲南方古猿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印度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③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④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那时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居于主导地位的状况。)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厄瑞斯忒的传说表明重视父权的思想在同维护母权传统的较量中已经占据上风。) 2、国家的产生:在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