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

2020年(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
2020年(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

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童琦

随着皖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已呈现明显落后的态势。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和安徽省较为缓慢,GDP总量仅占安徽省的三分之壹。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郡县治,天下安”,科学分析当前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于的问题,推动其跨越式发展,对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崛起,对实现富民强省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壹、主要现状

(壹)发展滞后。2010年皖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上升至70%,相反皖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呈下降趋势。皖北地区共有9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的40%之上。从经济效益见,皖北地区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十强县皖北只有沿淮的凤台县,大部分县级财政运转困难。于经济投入见,皖北地区县内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大。虽然,皖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入有所增加,但

相对于皖北地区亟待加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的产业结构层次,亟待增强的发展后劲,以及亟待尽快缩小发展差距的客观需要,其投资力度不够、能力不强、规模偏小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

(二)优势明显。壹是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皖北地区的壹些县区拥有煤、磷、铁、铜等矿产资源,尤以煤最为丰富。据有关资料,皖北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到全省的98%,工业储量为华东之首。霍邱的铁矿资源华东第壹,全国第五。于资源短缺、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增大的背景下,这些资源优势为皖北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农产品资源丰富。皖北地区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和肉类生产基地,壹批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以粮食产量为例,皖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3年的39%上升到2010年为68%,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三是产业优势日趋明显。皖北地区煤炭、钢铁、电力、药材、烟草、酿酒等行业于全省历来占有重要地位,省里支持皖北发展和“861”行动计划的实施又带动了该区原材料、能源、化工、

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四是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皖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为创造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存于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多方面原因,皖北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基础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1、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壹是农业结构低级化。种植业仍占主体,2010年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0%之上;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较低,多数农产品是原形出售或经过初加工出售,深加工、精加工的比例很小。二是工业结构传统化。资源性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偏高,而科技含量较高的增加值比重偏低。“药切成片,粮磨成面”、“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三是第三产业初级化。大部分县区生活性服务业档次低,生产性服务业起步晚。

2、内于经济活力不足。皖北地区县城创业氛围不浓,发展动力不强,内于活力不足,集中表当下反映人民

群众创业总体水平的非公经济发展滞后。壹是县域投资面临困境。皖北地区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投资总额较少。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县域工业中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三是县域消费市场低迷,尤其今年以来受物价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慢。

3、生产要素制约明显。壹是资金缺乏。皖北地区存贷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本地资金被大量抽走,资金向优势地区和行业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随着国家加大对代款、土地等调控,皖北发展面临土地、劳力趋紧的挑战。三是水资源短缺。全国水资源人均2200立方,皖北三市不足1000立方,而发展具有皖北资源优势却又是耗水量大的煤电和煤化工产业,水资源严重短缺。

4、政策效应有待加强。壹是随着新形势发展,出台的政策已不能满足皖北进壹步发展的需要,财政、土地、科技、人才等政策有进壹步拓展的空间。二是部分政策对皖北地区尤其县壹级缺乏分类指导标准。三是皖北县域财力不足,对需要配套的资金普遍难以到

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四是政策部分过于原则,没有细化为关联部门的操作性文件,于具体实施中难以完全到位。

5、外部资本流入受阻。从省内见,沿江城市带已成为产业转移的强势吸纳区。2010年皖北三市利用省外资金总额为620亿元,不及芜湖壹市利用省外资的总量。从省外见,邻近的苏北地区对皖北产业承接形成强烈阻遏,沿江城市带和苏北正对皖北形成合围之势,“屏障”和“过滤”效应日渐明显。

三、推进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这次研讨班的学习和思考,参照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我认为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1、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于皖北县域经济中,由于各县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有的县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有的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的县劳力资源丰富,因此于经济发展上不能强求壹致,关键要立足国际国内俩个市场,通

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于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于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发展壹县壹业、壹乡壹品,坚持壹业为主,多元互补。霍邱县于发展县域经济中坚持“以资源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当前壹个时期,重点抓好三大产业:壹是启动千亿元钢铁产业。今年底力争达到百亿元产值,随着铁矿采选企业全面达产达效和壹批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钢铁产业产值500亿元目标。二是依托雨润集团新上深加工项目和劲宇营养米、享禾米乳及蛋白饮料生产等项目,进壹步延伸产业链,确保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三是做大柳编产业。对柳编产业进行深度谋划,充分扩张发展空间,带动就业,增加出口。

2、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点,加强东引西联,扩大对外开放。资金是制约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东引西联”,扩大民间投资。于承接东

部产业转移中,要抢占“地利”先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开发、能源、重要原材料生产的建设项目。同时要注意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和提高产品档次,力求走出壹条县域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霍邱县于“十二五”时期注重外向型经济发展。壹是推进大招商,实行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严格兑现奖惩,成功引进壹批大项目好项目。今年上半年实现境内引资41.5亿元,同比增长111.4%,其中工业引资41亿元。二是做强大企业。实行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壹线调研指导,壹线帮助解决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年底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90家,其中亿元企业46家、10亿元企业6家、50亿元企业1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20家。三是多争大项目。调整充实12个项目谋划小组,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和沿淮三市七县发展的21号和16号文件任务逐项分解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四是建好大平台。深入开展园区建设竞赛年活动,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以奖代补,“三区俩园”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km。

3、以转移农村劳力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建设,

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只有减少农民,才能把农民问题解决了。皖北地区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应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组织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民经济生活来源。“治本”就是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要做好县城和中心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参和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发挥小城镇地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作用。霍邱县近年来坚持做大城镇规模,完成城区规划修编,到2030年把县城规划建设为50平方km、50万人的新兴城市,远景目标为100平方km、100万人的现代化新城,实现20%人于农村,30%于集镇,50%于县城。

4、以加大扶持为重点,配套关联政策,有效开展结对合作。省委省政府要进壹步加大对皖北县区的扶持力度。壹要制定加快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找准位置,明确目标和重点,着力培育壹

批中小城市,完善皖北地区城镇体系。二要进壹步支持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考虑到皖北市县工业园区起步晚、扩张快以及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应于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省对市县工业园区的补助规模。对于于皖北地区落户的重点工业项目,省里可考虑统筹调配土地、环境容量指标予以支持。三要突出支持金融业的发展。四要加强结对合作工作。进壹步拓展市和县结对合作的领域,借鉴安徽和央企对接的经验,探索结对合作的模式。五是支持办好壹切有利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事务。壹方面要加强县域各类教育,发展义务教育,扩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技能;加强和县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推进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另壹方面要加大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等民生工程建设,对财力较弱的县区给予壹定补助。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刘亦彪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县域(包含长沙县、望城区、宁乡县、浏阳市,下同)经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加速转型创新,县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发展的制约因素逐渐凸显,部分指标呈回落趋势,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一、县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度提升。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9.05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119.6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1067.26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302.18亿元,增长9.2%。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1.6%,比上年同期提升0.2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3年提升4.5和0.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0.1百分点。 (二)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县域GDP同比增长11.3%,虽然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回落,但各县(市、区)GDP增速均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浏阳市、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GDP增速分别为12.3%(全市第一)、11.5%(全市第二)、11.3%(全市第三)、10.2%,分别高于全市2.2、1.4、1.2、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3.0、2.2、2.0、0.9个百分点。 同时,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增速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详细情况见下表)。

2017皖北协作区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7皖北协作区高三理综 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会促使癌细胞扩散和无限增殖 B.抑制载体的活性或服用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可能会阻碍离子的吸收 C.与静息电位相比,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较大 分子碱基不同的配对方式,决定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调控,衰老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B.细胞生长使物质交换效率增强,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效应T细胞与癌变的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癌变的细胞裂解死亡 D.用台盼蓝染色判断细胞是否死亡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 I、COP II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甲代表内质网,乙代表高尔基体 B.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生物体内的病菌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膜的结构特性 II可以帮助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到甲中 4.下列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小实验误差 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做预实验以有效减小实验误差

D.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5.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某科研小组用黄化豌豆幼苗的茎切段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由图2可知,促进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10-7—10-5mol/L之间 B.图1中,乙烯从M点开始合成,由此可以看出生长素和乙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C.图1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图2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由图1可知,当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中的乙烯含量增高时,生长素可能会失去生理作用 6.生物研究小组调查得到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经分析得知,该病由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且都可以单独致病)控制。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由患者II3与II4的后代正常,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若患者II3的基因型为AAbb,且后代均正常,则II4的基因型为aaBB C.若某夫妇的基因型与III1、III2相同,则它们后代患病的概率为9/16 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00%,II2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皖北六市的城市定位与思考

皖北六市的城市定位与思考! 皖北(含凤阳),共计六市18县(市)。拥有煤炭能源基地的两淮,交通枢纽的蚌埠、阜阳,还有传统的农业城市宿州和亳州。人口共计近3000万,接近安徽人口总数的一半!2003年GDP1129亿元,人均4053元(不含凤阳)。整个经济发展处于安徽甚至是全国的谷底!皖北不富,安徽不会强,皖北不稳,安徽难安静!故迷你鼠最近对皖北六市的城市定位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理论探索,定有不少不妥之处,现说出来让大家讨论! 蚌埠(含凤阳) 1、现状:淮河之滨的珍珠城,是省里规划的皖北中心城市。加上近在咫尺的凤阳总人口450万,市区人口90万。城市整体规模皖北第一,城市建成区面积,仅次于组团型城市淮南。有“蚌埠不富,皖北难富;蚌埠不强,皖北不强”的说法。周边的凤阳和怀远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2、优势:交通优势,这个无须多说了。科教优势:是安徽仅次于合肥的高校集中地,共计9所。还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院所十余个。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兼备。商业地位在皖北一家独大!目前,在建的光彩大市场、华夏街、皖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开发区方面:拥有3个省级的开发区。 3、劣势:工业整体规模不大。规模工业增加值位于两淮之后,污染的淮河是皖北地区的共同劣势。 4、定位:淮河流域中心城市!打造超级蚌埠是安徽发展皖北的重要任务之一。工业强市,商业兴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皖北第一城!敞开城门迎接各地各类人才到蚌埠创业,努力将蚌埠打造为皖北经济、金融、商业、交通、科教、文化、卫生、通信中心。整合怀远合凤阳县城,打造大蚌埠,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50~300万。 淮南(含寿春北部) 1、现状:安徽煤炭和电力基地,地下蕴藏巨大储量的黑金。附近的寿春是省内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区非农人口和建成区在皖北六市位居首位。 2、优势:资源优势:无须多说。技术优势:安徽理工是皖北地区六市唯一的一个博士点,其理工类对淮南的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与推进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合淮阜高速合淮蚌高速建成后交通有一定优势。

最新全国行政区域划分.doc

地区省 河北省 华北 山西省 内蒙 古自 治区 中国地区省市县行政划分表 市区/ 县 北京市 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 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市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 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石家庄市新乐市鹿泉市井陉县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 唐山市 路北区路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丰润区遵化市迁安市滦县滦 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 秦皇岛市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市 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峰峰矿区武安市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 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邢台市 桥东区桥西区南宫市沙河市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 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 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满城县清苑县保定市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望都县 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 张家口市 桥西区桥东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 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承德市 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 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市 运河区新华区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 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 廊坊市 安次区广阳区霸州市三河市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大 厂回族自治县 衡水市 桃城区冀州市深州市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 县阜城县 太原市 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 县古交市 大同市 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 大同县 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长治市 城区郊区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 沁县沁源县潞城市 晋城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县 晋中市 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 石县介休市 运城市 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 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忻州市 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 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临汾市 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 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吕梁市 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 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城区玉泉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武川县 包头市昆都仑区东河区青山区石拐区白云矿区九原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达乌海市 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乌达区 海勃湾区海南区 赤峰市 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 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 通辽市 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 旗扎鲁特旗 鄂尔多斯市 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 旗 呼伦贝尔市 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额尔古纳根河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 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 乌兰察布市 集宁区丰镇市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凉城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察 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X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XX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X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X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食品工业、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产业以及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经济基础不牢固。全市多数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一业或一企”独大的现象,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

2019年”安徽省示范性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1届高三语文联考

2019年”安徽省示范性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1届高三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已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

安徽皖北六市的城市定位与思考

安徽皖北六市的城市定位与思考! 皖北(含凤阳),共计六市18县(市)。拥有煤炭能源基地的两淮,交通枢纽的蚌埠、阜阳,还有传统的农业城市宿州和亳州。人口共计近3000万,接近安徽人口总数的一半!2003年GDP1129亿元,人均4053元(不含凤阳)。整个经济发展处于安徽甚至是全国的谷底!皖北不富,安徽不会强,皖北不稳,安徽难安静!故迷你鼠最近对皖北六市的城市定位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理论探索,定有不少不妥之处,现说出来让大家讨论! 蚌埠(含凤阳) 1、现状:淮河之滨的珍珠城,是省里规划的皖北中心城市。加上近在咫尺的凤阳总人口450万,市区人口90万。城市整体规模皖北第一,城市建成区面积,仅次于组团型城市淮南。有“蚌埠不富,皖北难富;蚌埠不强,皖北不强”的说法。周边的凤阳和怀远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2、优势:交通优势,这个无须多说了。科教优势:是安徽仅次于合肥的高校集中地,共计9所。还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院所十余个。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兼备。商业地位在皖北一家独大!目前,在建的光彩大市场、华夏街、皖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开发区方面:拥有3个省级的开发区。 3、劣势:工业整体规模不大。规模工业增加值位于两淮之后,污染的淮河是皖北地区的共同劣势。 4、定位:淮河流域中心城市!打造超级蚌埠是安徽发展皖北的重要任务之一。工业强市,商业兴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皖北第一城!敞开城门迎接各地各类人才到蚌埠创业,努力将蚌埠打造为皖北经济、金融、商业、交通、科教、文化、卫生、通信中心。整合怀远合凤阳县城,打造大蚌埠,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50~300万。 淮南(含寿春北部) 1、现状:安徽煤炭和电力基地,地下蕴藏巨大储量的黑金。附近的寿春是省内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区非农人口和建成区在皖北六市位居首位。 2、优势: 资源优势:无须多说。技术优势:安徽理工是皖北地区六市

按区域划分

按区域划分 城区学校普通班择校英语实验班升学情况 海淀人大附中543 清华附中534 北大附中529 101中学526 首师大附中524 高考录取率99%以上,本科上线率:理科96.0%,文科 97.6% 十一学校523 522 重点本科上线率15%,本科上线率98%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514 511 一本上线率90% 海淀实验中学499 504 钱学森班:520 重本:重点上线率68.5%,钱学森(理科)班重点上线 率97%,文科实验班重点上线率83%。本科:本科上线 率100% 首师大附中育新学校496 492 文科平均分564,一本上线率88%,二本上线率100%。 理科平均分560.8,一本上线率88.8%,二本上线率100% 育英学校484 482 本科上线率70% 立新学校476 473 高考最高分646,升学率75%,本科上线率70%,重点大 学上线率45% 玉渊潭中学474 468 上线率:文科83.02%,理科72.09% 永定路中学442 432 北大附中香山学校437 418 高考上线率70%以上 太平路中学406 394 高考上线率83.3%,升学率90% 翠微中学本科上线率98%,实验班本科上线率100%

西城四中545 543 实验中学539 538 544 师大二附中537 535 八中536 535 538 161中学528 527 十三中519 517 三十五中516 515 高考升学率、大学本科上线率均达到100%,重点大学 上线率82%,实验班重点率100% 铁二中509 505 512 四十四中489 485 214中448 435 五十六中学高考升学率95%,本科率70% 第154中学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0% 东城二中539 536 五中529 527 171中学522 519 东直门中学521 519 景山学校520 166中516 原崇文汇文525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概念,“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第十四篇《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的这些自我评判表明,他是从“智”“仁”“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知”“情”“意”。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认知过程中,“智”所涉及的是事实关系,它表现为事实判断;“仁”所涉及的是价值关系,它表现为价值判断;“勇”所涉及的是行为关系,它表现为行为判断。其中,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根据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作出行为决定。故行为判断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这意味着“勇”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着君子人格特征。 根据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的解说,“勇”的含义就是“见义而为”,其意义要素包括“义”和“为”,而“义”是“勇”的核心意义,“为”之为“勇”是由“义”决定的,当且仅当“义为”时,才是“勇”。 孟子有云:“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荀子则谓:“不学问,无正义。”“正义”的基本意义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具体而言,“正义”又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定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所依据的一定原理或原则(属于价值范畴),一是依据一定原理所制定出来的某些相互关联的具体行为规则(属于制度范畴)。在儒家看来,前一种意义的“正义”就是孔子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的“仁”,后一种意叉的“正义”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的“礼”。进而言之,“仁”是正义原则,“礼”是正义标准。就其二者的关系而言,作为正义原则的“仁”是“礼”的价值依据,作为正义标准的“礼”是“仁”的制度表现。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引言 一、编制的背景与必要性 2005年8月,建设部颁发《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为了配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保持城市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各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将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作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凡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要求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和备案工作的,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从宏观调控走向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且在编制期限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一致,是经济社会活动在地域和空间上进行落实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支撑,二者通过紧密结合、高度协同,一并组成“十一五”期间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统筹财政与空间两大资源,共同构筑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双平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部等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蚌埠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批准施行,蚌埠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2006~2010年近期建设规划,将规划、计划、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期作为对城市近期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基本法定依据,并通过对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编制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 二、工作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略) 第一篇回顾、评析与继承(略) 第二篇目标与策略 一●蚌埠市各区政府和省级开发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 规划期限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期限保持一致,即2006~2010年 (三) 规划范围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两个层次: 1、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行政辖域(601.50平方公里),以及涂山风景区和沫河口精细化工园的部分用地(78.50平方公里),面积共计68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西至黑虎山,并由规划的东外环路、南外环路和北外环路围合的空间,面积为238.72平方公里。 鉴于本次近期建设规划的侧重点需要,行动计划及用地、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主要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环境协调、生态保护等内容相应延伸至城市规划区范围。 二、城市发展问题与发展机遇分析 (一) 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慢进则退是蚌埠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基本发展态势。蚌埠是我省最早通铁路的城市、最早设市的城市,多年与合肥、芜湖并列为安徽三大综合性中心城市。20世纪50~70年代,蚌埠的城市地位和经济实力居与芜湖市不相上下。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发展开始相对滞后,但直到1990年落差还不是很大。1990年蚌埠市国内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五位,是合肥的73.2%,芜湖的 125.7%;人均GDP居全省第7位,是合肥的94.1%、芜湖的87.5%。此外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分居全省第6、4、2位。

皖北旅游发展现状

皖北旅游发展现状 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在安徽提出要建设旅游强省的今天,安徽旅游界人士开始越来越关注相对皖南来说日益沉寂的皖北旅游。 在皖北,我们看到,一边是经济的欠发达,一边是资源的闲置和荒芜;一边是苦苦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边是置身旁的朝阳产业于不顾;一边是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一边是和外界的重重阻隔。 拥有安徽三分之一面积和近二分之一人口的皖北,2004年度接待海外旅游者(包括商务旅游者)的人数仅占全省的3.9%,而这个人数2003年还是5.3%,其封闭、落后和日渐萎缩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且不说旅游业发展得如何,仅就皖北目前这样的开放程度和人气,人们也有足够的理由为它的经济崛起担心。皖北,已成为安徽旅游深深的痛。 皖北地区并不缺乏旅游资源 川流不息的淮河在安徽北部横贯而过,人们把淮河以北及沿淮区域的蚌埠、淮南、淮北、阜阳、宿州、亳州6市(安徽共计17市)统称为皖北。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平原,也是一个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诞生过老子、庄子、曹操、朱元璋等一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这里也因此留下了太多的遗址遗存…… ———亳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前商王成汤就曾建都于此,曹魏时,更是成为与长安洛阳齐名的五都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于斯、长于斯的商汤、老子、庄子、曹操、华佗、花木兰等众多英雄人物为它留下了100多处历史遗迹,有丘碑巍然的商汤衣冠冢,有纵横交错、规模宏伟的古代大型地下运兵道,有见证这座城市昔日繁华的花戏楼,有孔子向老子问学的道德中宫,有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蒙城县尉迟寺遗址…… ———紧邻蚌埠的明中都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位之后,用了整整6年时间在凤阳精心建造的明代第一座都城,并为后来南京、北京都城和宫阙的建设提供了样板。 明中都城由外城、紫禁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其规模之大,布局之妙、规划之好、工艺水平之高名冠天下,尤其是它的石构建筑极其奢华,比如中都午门两侧的须弥座,石雕之华丽足以让南京明故宫和北京故宫相形见拙。而明中都城的蟠龙石础,其规格是北京故宫的3倍,由此可见当时明中都城建筑之华丽。明中都城现尚存奉天殿、文华殿和武英殿基址及蟠龙石础等大量遗迹、遗址、遗物。在明中都城保持沉默的同时,倒是许多日本和韩国的游客经常问起这里。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淮北濉溪县的临涣集和小李家,便是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总前委首长在这里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23个纵队和数以万计的地方武装以及225万支前民工,一举全歼蒋介石精锐部队55.5万余众,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如今,在红色旅游席巻全国的时候,这里的资源仍在沉睡。 2004年,淮北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人数在全省倒数第二…… 其实,皖北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的亮点很难一一尽述,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发生地蚌埠。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地涉故台。项羽和刘邦一决生死的“垓下之战”遗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遗址。上海简称为“申”是缘于战国四君子之一的皖人春申君黄

新版西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模板

西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一、市区适用区域划分 ( 一) 0类标准区 陕西宾馆。 ( 二) 一类标准区 1.纺织城福利区 范围: 枣园刘村西界以西, 纺南路以北, 纺织城西街南段, 纺织城正街以东, 纺北路以南。 2.四医大唐都医院小区 范围: 纺渭路以西, 纺北路以北, 新医路以东, 西临高速公路以南。 3.北牛寺小区 范围: 灞桥以西, 陇海铁路以北, 酒十路以东, 北二环路以南。 4.阎家滩小区 范围: 电厂西坊、梁家街以西, 浐河东路以北, 浐河以东, 西临高速公路以南。 5.半坡度假村小区 范围: 半坡路以西, 咸宁东路、纺南路以北, 东郊工业区铁路专线以东, 长乐东路、浐河东路以南。 6.韩森寨小区 范围: 万寿路以西, 建工路以北, 兴庆路以东, 长乐路以南。 7.交大小区 范围: 金花南路以西, 南二环路以北, 兴庆西路、安西街、太乙路南段以东, 环城南路东段、咸宁路以南。 8.建大小区 范围: 太乙路以西, 南二环以北, 文艺南路以东, 友谊东路以南。 9.西影小区 范围: 陕西第二汽车制造厂西墙以西, 西影路以北, 雁塔路南段以东, 南二环路以南。 10.大雁塔、曲江风景区 范围: 曲江大道以西, 南三环路以北, 翠华路以东, 小寨东路、西影路以南( 不包括大雁塔周边区) 。 11.西安医科大学小区 范围: 雁塔路南段、翠华路南段以西, 南三环路以北, 含光路南段、东仪路以东, 南二环路以南。 12.电子城生活小区 范围: 含光路南段、东仪路以西, 南绕城高速以北, 电子正街、电子西街、山门路北段以东, 电子一路、电子四路、丈八东路以南。 13.小雁塔小区 范围: 长安路北段以西, 南二环路以北, 含光路以东, 环南路西段以南。 14.边家村小区 范围: 含光路以西, 南二环路以北, 劳动南路以东, 环城南路、丰庆路以南。 15.西电公司家属区 范围: 劳动路北段以西, 沣镐路以北, 西二环路以东, 大庆路以南。 16.徐家庄小区 范围: 太白南路以西, 光华路以北, 高新路以东, 南二环路以南。 17.土门小区 范围: 西二环路以西, 昆明路以北, 汉城南路、团结南路以东, 沣镐路、团结中路以南。 18.新西北福利区 范围: 轻工业机械厂、陕棉十厂等家属区东界以西, 阿房一路以北, 氵皂河以东, 三桥路以南。 19, 阿房小区 范围: 西郊铁路专用线以西, 昆明路西延线以北, 西户路以东, 三桥路以南。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县域经济体系论文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县域经济体系论文 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 摘要: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测评,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界定了县域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特点。应用系统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框架。具体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目标与定位、评价原则、评价理论依据与方法、评价的操作环节。给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为县域经济评价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县域经济理论体系评价方法指标 作为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单元,县的设置历史悠久,承载着连接城乡的重要作用。而县域经济也相应地成为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宏观与微观经济的纽带、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近年来制定的重要宏观战略之一,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科学地落实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摆在国家乃至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科学度量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县域经济评价的研究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文献[1]对县级区域经济研究内涵进行了述评;文献[2]研究了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文献[3]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驱动原理下的赋权方法,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建立了扎实的基础;文献[4]依据相关经济原理筛选县域经济评价的相关指标,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上述研究丰

富了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但关于县域经济评价理论的系统化体系的研究还较缺乏。 1 县域经济的内涵界定 目前关于县域经济的定义较多,从社会再生产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指县的空间地域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过程,是县域X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和各种运行机制构成的综合体[5];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县域内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既包括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生产部门,也包括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等第二、三产业的生产部门,还包括财政、金融、邮电通信、信息等第三产业的服务部门和新兴产业,以及以上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6];从行政层次角度来 看,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所规定的X围为管理对象,由县级政权所领导的,在服从国家宏观管理的前提下,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7];从系统角度来看,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5]。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的空间界定是以县级区域划分的国土为界,以县城为中心,以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县域经济的调控主体界定为县级政府;县域经济的产业界定虽以第一产业为主,也包括第二、三产业;县域经济的层次界定为处于国家、省、市、自治区等更高一层的经济区域中,而下面又有乡镇、村、户多层次的经济体系,具体由县级经济、乡(镇)级经济和村级经济所构成。

近代皖北地区工业发展探讨

近代皖北地区工业发展探讨 一、皖北地区近代工业的起步 皖北地区一般指淮河以北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面积约占安徽省的1/3,总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阜阳地处 安徽省西北部,自古就是皖北重要城市,当前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及颍州、颍东、颍泉三区,历史上还曾辖凤台以及涡阳、利辛、蒙城、亳州等县市,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地区。从某种水 准上说,阜阳和皖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是一致的,都经历了一个艰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19世纪末到1913年是皖北地区近 代工业的起步时期。1876年的《烟台条约》将芜湖开辟为通商口岸。“人们不满‘权利为外人垄断’的现象,在芜湖开始实践‘民间 欲置机器制造’的意愿。”安徽开始出现了近代工业,皖北地区随之 也开始了兴办近代企业的过程。清王朝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能够在中国通商口岸 设立工厂。既然允许外国在华办厂,清王朝就更没有理由不让国人自办,国人从此也开始纷纷投资设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入转向资本输入,大肆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矿产开采权和投资设厂。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清王朝也采取了一 些措施,号召民间兴办实业。在戊戌变法和“新政”时期,清王朝还 实行了一些政策和机构上的改革,“民众投资兴办实业逐渐形成一股 热潮。”这股热潮也很快席卷了皖北大地。以阜阳为例,“自鸦片战 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深入阜阳城乡,阜阳开始向外输出 大量农产品,同时又输入帝国主义国家的舶来品,以至各地市场上到 处倾销着洋油、洋火、洋烟、洋纱、洋布等,刺激了商业的繁荣”。 商业的繁荣为阜阳近代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此外,阜阳一直都是农业大区,农产品丰富,如民间流传“鸡系阜阳 县的主要家禽,旧有‘进了阜阳县,不愁吃鸡蛋’之说。”这为工业 发展提供了原料。阜阳历来交通发达,既是安徽的西北门户,又是豫 皖苏鲁四省及南北交通的枢纽,史称“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

临海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调整方案

临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调整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编划城市区域噪声适用区的目的 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环境声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我市城区的噪声污染,改善和提高城市人民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声学质量,在2001年临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和临海市城区现状及总体发展规划,编制临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方案。 二、市区简况及其噪声污染现状 临海市位于浙东沿海,东经120°49′—121°41′,北纬28°40′——29°04′。临海市建成区由古城、大洋、江南三个镇级街道办事处组成,建成区规划东至洛河,南至台金高速,面积46.07平方公里。目前临海市区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主要以机电、建材、工艺美术、旅游用品等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兴旺发达。临海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总体规划定位其性质为浙江沿海中部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台州市域副中心城市。因而,近几年城区内化工、机械、纺织等方向的企业逐步规划搬迁,及对机动车实行“双禁”等措施,城区的噪声污染有所下降。2010年度临海城区噪声平

均等效声级为54.9dBA,比2000年时的平均等效声级56.6 dBA减少了1.7 dBA。监测结果表明:我市城区以交通和生活两大噪声源为主,由于城区扩大,104国道线和34省道线部分纳入城区,影响了城区的环境声学质量,而工业、施工和其他噪声相对比例明显下降。 三、噪声适用区划分基本原则 1、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2、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确定。 3、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污染的治理。 4、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发展。 5、宜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 四、噪声适用区划分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94); 4、《临海市域总体规划》; 5、《2001年临海市城市区域噪声功能区划分方案》; 6、临海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特点和城市环境噪声管理要求。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11449.html,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任凤娟 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15期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对社会安定稳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权力的逐步下放,县域经济规模扩张,综合实力壮大,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 合肥市地处华东腹地,安徽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期间,经2011年的行政区划变动,县域经济单位由三县调整为四县一市,即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县域总量不断扩张。2015年,合肥市县域生产总值(GDP)1863.4亿元,比2010年净增加955.6亿元,现价增长1.95倍。 2.县域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 3.2:61.5:25.3,与2010年比,一产比重下降3.8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2.1和1.8个百分点。 3.县域工业地位凸显。截止2015年末,县域规上工业企业1543家,比2010年末增加近500家,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7.3%,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4.县域财政较快增长。2015年县域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92.05亿元、12 5.18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6倍和2.9倍,“十二五”年均增长分别达20.6%和23.3%。 5.县域人民生活改善。2015年,肥东、肥西两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全市平均429元和746元,2010年五县市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6.县域发展好于全省。2015年,县域GDP增长10.2%,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9个、1.1个和0.5个百分点,五县市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省9.3%的水平。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强,才能市强。合肥市始终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且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肥西、肥东等县在全省排名靠前,肥西县位列《2016中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排行榜》第78位,但县域整体份额偏低,2015年末县域户籍人口464.4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