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

【授课时间】45分钟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七年级正处于由小学向初中的过渡阶段,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具有一定的跨越性。在小学的学习当中,按照课标要求已经学习了75篇诗歌,并掌握了最基本关于诗歌的一些知识,如诗词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对诗歌情感的分析等。

2.能力水平: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由小学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要求其抬升一个较大的高度,但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在学习能力方面基本都有提升。通过小学阶段的诗歌和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了分析诗歌,解读情感的能力。

3.心理层面:七年级正是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始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但是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懂得顾及面子,课堂相对来讲会变的沉闷。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及时鼓励与引导,同时增强诗歌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

求学生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赋予表现力的作品”。

2.地理位置:《卖炭翁》选自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3.内容分析:本诗是一首讽喻诗,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目的是要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作用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诗能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力以及分析能力,意识到古今社会的巨大差距,学会热爱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读出诗中的生僻字,熟读本诗,通过课下注释,说出本诗的大致内容;

2)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诗中各种人物的形象,学会运用一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如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教师范读、自由朗读本诗,以致达到熟读,并结合课下注释,说出本诗的大致内容。通过回答教师提问与引导,学生能够初步说出诗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并且结合幻灯片展示的诗句,学习体会作者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准确表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在本诗中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2)学生对今后学习古诗文的理解力和认识的深度达到初步提升和加深;

3)学生能够意识到古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差异,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并借助相关课下注释,说出本诗的大致内容;

2)能够通过学习重点诗句,把握人物形象,记住描写人物形象的一些常见方法;

3)准确表述诗人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难点:1)提升对今后诗歌学习的理解力以及加深认识诗歌思想内涵的深度;

2)意识到古今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橹努力奋斗。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用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师:好!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鞠躬)

师:同学们好!请坐!(鞠躬)

一、新课导入:

师:好,同学们,在本次课开启之前,请大家齐读一下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齐读)

师:那么请问大家,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白居易。

师:对了。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别看这首简单的小诗,它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在老师说这个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猜猜,白居易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多大年龄呢

生:(猜测)

师:其实啊这首诗是作者在十六岁时写的。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这类诗作要求考生必须要理清题意,诗歌节奏感要强,对仗要精妙。要求如此之严苛,所以这种类型的诗作很难出佳作。历史文献记载,白居易这年由江南入京,

拜见了当时的名士顾况,白居易便向顾况献上了此诗。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人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我们看这是顾况拿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就是说就凭这两句,你也能在京城锦衣玉食。并广为传诵。可见此诗在当时多么为人称道。我们也知道,白居易他的才学是有多么的丰富。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它兼具了景和情。另外我们还要明确的是,白居易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现实主义代表诗作――《卖炭翁》,看看他又在这首诗中讲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自然引出作者白居易,利用小故事提升课堂趣味性,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白居易的才学,自然引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过渡到本课的题目《卖炭翁》。

【设计时间】5分钟

二、新课讲授:

师:那么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白居易这个人吗知道什么说什么。(指生回答)

生:(回答)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请坐!(展示幻灯片)我们看

刚才这位同学讲了(强调生回答的内容),在屏幕上还有一些关于白居易的其他简介,(师读,强调该记的内容)请大家把不知道的内容记一下。生:(记录)

【设计意图】讲解,整合白居易简介。

【设计时间】2分钟

师:我们看大屏幕上的这样一句话: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那么,作者写这首诗一定有它的社会背景,我们看看是什么样的现实状况,让白居易写下这首诗的呢(幻灯片展示)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指生朗读)

生:(读)

【设计意图】引出写作背景,用白居易的写作主张,为后文的主旨与情感,埋下伏笔。

【设计时间】2分钟

师:好,请坐!(再强调“宫市”)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我们知道原来这首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么请大家跟随着老师的思路,一起来看看发生在这位卖炭的老人身上的到底是个什么事呢请大家看手中的讲义,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展示幻灯片),拿起笔,标注自己不熟悉的字音。

师:(读)

师:好,大家现在可以自由读,几个人之间相互读读,听听读的都对吗

生:(自由读)

师:(下台巡视)好,停一下,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指生朗读)

生:(朗读)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请坐!(纠正错误)我们知道,朗读的一个标准便是遇到逗号停顿较短,遇到句号停顿较长。好,我们按照这种方法,大家再一起齐读一遍,在这次朗读中,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一下,这首诗说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请学生读,教师指正再读,学生齐读。这样反复的读,一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能够流畅阅读;第二是让学生熟悉内容,了解大体内容。

【设计时间】4分钟

师:好,大家读得非常准确流利,希望大家在学习完本课后还能够加入感情地去读。好,请大家小组合作,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两分钟后我们请同学给咱们讲讲这个故事,大家开始。

生:(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请同学按照叙事诗的要素将故事讲出,便于理清文章思路。

【O计时间】4分钟

师:(下台巡视)好,老师先给大家一个提示,通过我们思考,我们很容易就知道这首诗向我们讲述了关于一个卖炭的老头儿的故事,那么我们就知道了,这首诗就是一首叙事诗,就像记叙文一样,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大要素。那么有哪位同学能在这四个方面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吗(指生说)

生:(讲述故事: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

师:非常好,请坐!通过这位同学的精彩讲述,我们发现,这首诗它是有一定的层次的,或者说它是有它自己的发展阶段的,我们再读这首诗,思考一下这首诗分为哪几个层次呢大家能不能用几个字加以概括

生:(回答)

师:(点评指正)好,我们把这首诗分成三个部分,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其中的文学现象,(展示幻灯片)第一部分的这四句,我们看,它主要在“烧炭”这一字眼上,围绕“烧炭”,我们看看老翁有哪些人物形象。

我们读这一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我们看“烟火色”,看课下注释的解释是什么

生:烟熏色的脸。

师:再看看“苍苍”的解释。

生: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师:那么“黑”也就是说老翁的手都被木炭染黑了。

师:大家看,老师画出的这些词语都是对人物哪个方面的描写

生:(外貌,肖像)

师:(如果不会,加以引导)这是对卖炭翁的一种肖像描写,或者外貌描写,我们在现阶段不作对肖像和外貌描写的区分。我们看,白居易通过对卖炭翁的肖像进行描写,我们发现卖炭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谁能用几个形容词描述

一下(指生回答)

生:(老迈,艰苦等)

师:没错,请坐!分析得很到位,卖炭翁这种人物形象,他就是一种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老的一种形象。我们再看后两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两句包含的知识点有很多,我们一个个来看看。第一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我们看这句诗一问一答,用了什么手法

生:设问

师:没错,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

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我们再看第二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给大家说说(指生回答)

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师:对啊,我们说,如果我们身上的衣服穿得很少,是不是希望天气变暖一些啊。然而,我们看这老翁,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又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这种心理是矛盾的,反常的。“可怜”二字,就倾注着诗人对老翁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这是我们讲的第一部分――“烧炭”,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就在于“运炭”。(展示幻灯片)我们看这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我们看,来人了,看他们是怎么样的。“翩翩”是说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这又是一种描写人物的手法,叫做神态描写;再看他们的穿着打扮,“黄衣”、“白衫”,这里就用了我们之前说的是……

生:肖像描写。

师:对,这样就将太监及其爪牙的这种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形象展现了出来。我们再看上一句“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里有一个对比,老师提示一下“牛困

人饥”和后一句中哪个词语产生了对比生:翩翩两骑。

师:正确。就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展现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歇”的动作描写,联同“一尺雪”“晓驾”也道出了老翁运炭过程的艰辛,更进一步表现了太监的骄横无理。我们再看最后一个部分,(展示幻灯片)我们看这个部分主要讲了老翁的炭被宫使抢了,所以我们把它概括成“炭被抢”。请同学们看第一句“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看老师标记出来的这几个红色的字,老师一边念,大家一起说这个字对应的课下注释的意思。“把”

生:拿。

师:“称”

生:说。

师:“回”

生:调转。

师:“叱”

生:喝斥。

师:“牵向北”

生:牵向宫中。

师:好,刚才同学们找的课下注释,这些都描写了宫使的哪个方面呢

生:动作。

师:没错,这些是作者对两个宫使的动作描写。我们看,通过这些动作,我们发现,宫使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说一下(指生回答)

生:(蛮横无理,残暴,贪婪……)

师:说得非常好,请坐!这些动作,将宫使仗势凌人、蛮不讲理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古诗文中一种常见的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我们再看最后两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我们看谁“惜不得”,当然是老翁的心里舍不得,宫使倚强凌弱,老翁老迈无力,又用了心理描写。我们再看宫使拿什么换的老汉千余斤的炭

生:半匹红绡一丈绫。

师:这才有多少我们知道,在唐代,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但是这些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又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手法。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本诗分成三个层次,分层讲解其中的文学现象,即重点讲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因为在这首诗中只有将人物形象分析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

【设计时间】15分钟

三、课堂检测:

师:好,我们将整首诗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就了解完了,下面老师测试一下大家,顺带总结一下本诗描写人物的方法。(展示幻灯片)请说出下面诗句描写人物的方法。“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生:肖像描写。

师:“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生:心理描写。

师:具体来讲还是矛盾的心理。再看下一句“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生:动作描写。

【设计意图】设置随堂检测,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并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理清思路。

【设计时间】4分钟

师:好,同学们都回答对了。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我们也清楚地知道了老翁和宫使的形象特征,同时也明确了古诗文中常用的几种描写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也希望大家在以后学习诗歌的时候,能用这种眼光去鉴赏诗歌。那么我们在上课之前讲到白居易是一位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诗人,大力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那么这首诗在同学们看来又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呢(指生回答)生:(关心民生疾苦,痛斥统治阶级的黑暗与暴行。)

师:没错,(展示幻灯片)这首诗正是揭露了老百姓承

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就是白居易为我们揭示的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也看到了他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设计意图】由同学说出作者情感,教师总结,回扣课堂开启时展示的白居易著文主张。

【设计时间】3分钟

四、课堂总结与升华:

师:最后,我们留一个小作业(展示幻灯片),第一背诵全诗,会默写;第二,将《卖炭翁》改写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留作业,进行课下复习巩固。

【设计时间】1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说卖炭翁的遭遇是个别现象吗

生:不是。

师:当然不是了。那是当时的社会制度使然,白居易以个别反映一般,揭露了当时封建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的黑暗,人民生活是不会有幸福而言的。相反,我们回头来看我们现在,在美好的环境下生活,不用担心我们的衣食住行,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只有奋斗和努力,才会有更美好幸福的生活!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有

所收获,谢谢大家!好,下课!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本课,回扣现实,古今对比,升华主题。

【设计时间】2分钟

生:起立,老师再见!(鞠躬)

师:同学们再见!(鞠躬)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

缺点:(1)对当地学校学生具体的语文水平了解不多,可能存在内容偏难的问题;

解决办法:①上课前提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了解,并进行调整;

②提前布置任务;

③适当加强本节课关于描写人物手法的教学。

(2)课后作业布置存在可检查性的问题。

解决办法:适当进行抽查询问。

优点:(1)用探究活动串联,课堂连贯,趣味性强,参与度高;

(2)进行了一定的知识扩充,学习朗诵诗歌,人物描写方法等;

(3)课堂安排层层递进,分为朗读,人物介绍,背景介绍,描写人物手法介绍等几个步骤,便于学生吸收和掌握

知识;

(4)课堂趣味性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5)课堂进行教师鼓励表扬的环节较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

王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对人物、事件的描写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卖炭翁凄苦形象的塑造;“宫市”罪恶的揭露。 三、诗人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 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在其中。 四、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解释加点词: (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 (4)回车叱.牛:(5)惜不得 ...:(6)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讨论分析,了解大意。 1、明确什么是“宫室”? “宫”指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室”,是指皇宫所需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实际上是掠夺 2、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明确:外貌,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5了解卖炭翁运炭的艰辛。 衣正单,一尺雪,碾冰辙,“困”、“饥”、“歇 6、“偏偏”一词写出了宫使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 7、分析两种人物形象 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黄衣使者(皇宫内的太监)蛮横无理的强盗 8、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9、全诗诗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对比,白描,设问 五、小结。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

24、卖炭翁优质课教学设计

24、《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 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 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性的词句掌握卖炭翁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鉴文本,感受“宫市”剥削的本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什么意思?比喻人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而在唐朝长安城外也有一座山叫终南山,那里住一位老人家,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白居易的千古名篇《卖炭翁》,看看这位老人究竟遭遇了什么? 翁是年老的男子的意思。年老的概念呢?六、七十岁。一般而言六、七十的男子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休息了,安享晚年。) 而我们的卖炭翁在干什么呢?卖炭!那卖炭累不累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 1、检查预习 鬓(bìn)辗(niǎn)骑(jì)敕(chì)叱(chì)系( jì) 伐:砍薪:柴苍苍:灰白色辗:通“碾”,轧。 何所营:做什么用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叱:大声责骂骑:骑马的人。 驱将:赶着走直:通“值”,价格 2、反复朗读

最新部编《卖炭翁》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

《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唐朝著名诗人,我们脱口而出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杜甫不必说了,对于白居易,同学们了解他的哪些信息呢?请畅所欲言。 根据学生所说,老师适当补充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对照注释,读懂大意。(两遍) 鬓(bìn)辗(niǎn)骑(jì)敕(chì)叱(ch ì)系( jì)伐:砍薪:柴苍苍:灰白色 请同学读一遍,注意纠正字音。 这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生答) 三、细读细品 如果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字形容卖炭翁的处境,我们会用什么来形容?(预设可能是苦悲惨可怜)。下边边听范读,边用笔勾画出你的依据,并思考你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 要求:回答时,先读出你所依据的诗句,然后再解释。

(引导学生利用联想和想象,品味出诗句体现的内容,也就是细读文本,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写诗人时字字皆可悲,句句皆可怜。) 这个过程贯穿着诵读指导,要求读出感情。 (方法归纳: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开展都离不开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 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分四个小组,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以卖炭翁的身份(第一人称)改写成小故事:第一组改写烧炭环节,第二组改写运炭环节,第三组改写抢炭环节,第四组续写卖炭翁回家路上的情形。 班内展示 师生齐读,读出卖炭翁的可怜 四、探究诗的主旨 造成卖炭翁这么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黄衣使者苦宫室也)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这首诗表现出了白居易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对劳动人民()和对宫市(),对统治者的()】 补充: 我国有很多具有这样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 北宋诗人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北宋诗人范仲淹: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唐代诗人李绅: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案

《卖炭翁》教案 主备人:李素云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件 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教学过程: 1、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 ì)系(jì) 3、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 4、思考:《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5、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 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6、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7、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

卖炭翁

《卖炭翁》导学案 主备人:张小燕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2、理解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情感。 课前布置: 1、结合注释大致读懂诗歌。至少读三遍。 2、完成自学导航 P99第一二题。 课时:一课时 第一步:朗读——读得顺畅;说话——翻译课文 明确故事:人+事+结果 讲述了一个故事。明确故事情节:———— 依据表达方式划分,这是一首(叙事诗/抒情诗)。 明确几个重点字词: 伐薪.()两鬓苍苍 ..()何所营.()辗.冰辙.()() 泥中歇.()翩翩 ..两骑.()()回车叱.牛() 驱将 ..()系.向牛头充炭直.()() 第二步:朗读——读出情景(有画面感);说话——品味字词 (先找出具有情景性的词语,再品味这些字词。) 明确:(小组合作活动) 例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些词语都属于人物肖像描写,写出卖炭翁年高劳苦的形象特点。 例2:衣正单,心忧炭残愿天寒,这些词语是属于人物描写,写出卖炭翁 例3:晓驾炭车辗冰辙,这是描写,写出 例4:一尺雪,冰辙,这是描写,写出 例5: 例6: 第三步:朗读——读出情感;说话——表达想象,想象作者对诗中人物的包含怎样的感情明确: 诗人对卖炭翁的感情是。 诗人对“黄衣使者白衫儿”的感情是。

进一步思考: 诗人对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的态度截然不同,通过哪些诗句可以体现出来?这些诗句显然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句子: 通过,烘托出卖炭翁生活,揭出宫使的无耻嘴脸,揭露出当时社会现实。 由此了解诗人白居易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宫市”: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语言,被称为“老妪能解”。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新乐府: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得到白居易大力提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宫市”:“宫”是,“市”是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宦官还能搞公平交易吗?所以,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 第四步:朗读——试背全文。 作业: 1、背诵全诗,并会默写。 2、自学导航

卖炭翁 优秀教案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两首古诗。 2.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入诗情,读诗文。 (一)了解诗人,引出课题。 (二)理解课题,激发情感。 1.从课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以人物为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请再读课题。 3.我们一同随作者的视线跨越千年,看诗人白居易是怎样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的。 (三)读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顺畅。 1.自由读诗,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 4.怎么才能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呢?教师指导: (1)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2)两行一句,一句之间读得要连贯一些,两句之间稍做停顿。 (3)注意,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来。 (4)自由练读。 二、品诗意,悟诗情。 (一)借助书中的注释和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二)学生齐读古诗。 师板书:贫穷等词语。诗中的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把它圈出来。(板书:可怜)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怀。 (四)学生畅谈自己对诗文的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中哪句使你真实地感受到了卖炭翁很可怜? 预设: (五)“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那座西安城外的终南山。生说体会。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生说,师指导朗读。 过渡:从其它诗句中的哪些词语中你还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理解“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你体会出什么?生说体会。 2.这是卖炭翁生命的颜色,这十个木炭一般的手指担负着生命的全部希望。为了生存他已经“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默读这一句诗,你能捕捉到几个画面? 3.师引读。 三、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一)何所营:做什么用?设问句,一问一答,我们来读好它。 (二)师引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三)忧:他有担心,师:给“忧”组个词吧。他在担心害怕什么? (四)这一忧一愿,有卖炭翁多少的无奈。 卖炭翁担心(),他盼望()。 (五)齐读这首诗。 四、整体回顾对古诗的理解,展开想象。 (一)透过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透过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三)透过这首诗,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五、想象结局,表达情感。 (一)天随人愿,真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卖炭翁的木炭真的能卖个好价钱吗? (二)回归事实,感悟诗情。 六、循诗韵,悯古人。 【板书设计】 卖炭翁(节选)

说读课《卖炭翁》(余映潮)

说读课《卖炭翁》(余映潮)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本诗的内容,正确认识古代社会。 2.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二、课型与课时:说读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 1.读课文,正音,读注释。 2.想象课文中的各个“镜头”,准备说一段描述的话。 四、课文简说这首诗描写一个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第一层着力写卖炭翁劳动的勤苦。 第二层重点写卖炭翁遭受宫市掠夺之苦。 (或第一层概括介绍生活,第二层详说某天遭遇。) 五、教学设计导入(2分钟): 1.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简介时代背景。 3.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个教学板块:动口朗读,熟悉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大声地读起来,同学们要动口。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老师纠正读音中的误处。 2.老师纠正之后,学生读第二遍。 3.老师指出课文中有这样一些字词需要认读、掌握: 薪鬓碾辙翩敕叱绢系直何所可怜 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个教学板块:动心朗读,互说译文。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理解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在这种“大家都来说”的学习环境中受到了感染,为后来学习步骤中的“说”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1.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既要动口又要动心。什么是“动心”,就是“动脑”,就是在朗读中想一想,每个句子是写什么的呢,有什么表达作用呢?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杂然地翻译文句。 3.同学们分组活动,互相译说课文。 4.教师检查学生活动的学习效果,请学生口头翻译几个难句。如:“夜来城外一尺雪”“宫使驱将惜不得”等。 第三个教学板块:动情朗读,析说文句。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分析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将要进人理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组诗之一,诗歌通过对一个卖炭老人的不幸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宫市”制度掠夺的本质,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3、品味诗歌语言,学会初步赏析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题。 2、体会本诗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同情古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的河流,走进诗歌盛世——唐朝,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卖炭翁》是一首为反映现实而做的叙事讽喻诗。 2、介绍讽喻诗: 《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3.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宫市”本指宫中所设立的买卖货物的场所,后来变为皇室于集市中公开掠夺民间财务的一种弊政。这一弊政到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更变本加厉,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太监常率爪牙(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在长安东市、西

卖炭翁公开课教案-部编版八下语文公开课教案

《卖炭翁》前置学习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领会人物形象,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悟作者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的主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现存诗3000多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 2、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自主学习 一、初读古诗,积累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辗.冰辙.( )( )翩翩两骑.( )口称敕.( )叱.牛( )宫使驱将.( )系.( ) 2、解释词语: 薪:辗:骑:敕:叱:直: 二、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不理解的做好记号。 2.简要概括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合作探究 本诗塑造了一位“可怜”的卖炭翁形象,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小组合作,试从各个角度分析归纳)

余映潮课堂实录2《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余映潮 [教例简述] 这是一节教读课。 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 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 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 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 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同学们发言:①抓“苦”:烧炭苦,卖炭苦,炭被抢更苦。②抓“炭”:烧炭,送炭,失炭。③抓对比描写:对卖炭翁的刻画,对宫市使者的刻画。④抓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心情,遭遇,。⑤抓卖炭翁周围的的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卖炭(经营)环境,社会环境。⑥…… 教师:我们就抓住诗中的两组对应性的艺术描写诗句来理解课文吧。 ①分析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②分析对卖炭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③对比分析对宫市使者的描写。 形成如下板书: 卖炭翁:面、发、指、衣、心辛劳、穷困、挣扎、痛苦 对比 使者:把、称、回、叱,系专横跋扈,肆意掠夺 第四个环节:练习(10分钟左右) 1.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①伐②薪③面④鬓⑤辙⑥苍苍 2.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①状其劳动环境之脏(尘灰) ②写其长期烧炭之劳(烟火) ③绘其饱经风霜之衰(苍苍) ④诉其生活无着之苦(心忧炭贱愿天寒) 3.说说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痛苦中酝藏着愤怒。) [评析] 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析这个教例的美点。 教路严谨,目的明确。 自读,意在训练学生自学自悟,疏通文意。 诵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 品析,意在点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本思路。 练习,意在教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 整个教例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卖炭翁公开课获奖教案

《卖炭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通过刻画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叙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注释读懂浅近文言文,而白居易的作品又是特别明白晓畅的,因此教授本课时,应当想方设法消除时代隔膜,让学生自主探究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他遭遇的成因,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小说以及写人记事的散文,对于概括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比较熟悉,因此本课就当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人物形象的自主分析和事件的自主归纳了解中唐以后的社会状况,对于事件的成因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了解民生疾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卖炭翁形象及其遭遇。 2、通过理解作者写法,理解作者对劳苦大众寄予的深切同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和自读,诱导学生讨论、质疑,从而自主探究卖炭翁人物形象及其遭遇。

2、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卖炭翁悲惨遭遇的社会成因。 3、采用拓展阅读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了解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以卖炭翁为代表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认同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存在的价值,学习他们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点】 明确卖炭翁痛苦、悲惨、无奈。 【教学难点】 深入发掘造成卖炭翁悲惨命运的社会成因,及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穿越大唐——诵读入境 学习诗歌离不开诵读,请同学们先读两遍课文,第一遍,请你读准字音,第二遍,请你尽可能读出情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也可以是文中卖炭翁的情感。 二、就地采访——揭秘卖炭翁 1、(情境设置):因为你有感情的诵读,你穿越到了大唐贞元十七年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卖炭翁》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 叱(chì)骑(jì)系(jì) 三、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

四、思考 《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五、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 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六、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七、句子分析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八、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卖炭翁的形象,通过他的遭遇,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宫市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和无奈。同时文章也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憎恨。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卖炭翁 爱辉区西岗子中心学校曲云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诗句朗读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3.反复吟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品析、诵读、积累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简单了解 1.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炭“字:木炭的原意是木材经过特殊烧制而形成的燃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炭有关的古诗———《卖炭翁》。 理解题目的意思。 2.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3.介绍作者。 白居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几首诗,我们刚刚学过他的——师生诵“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们非常熟悉他的——师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描写景色的诗句,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师生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描写小娃偷采白莲的事情的诗,今天我们学的《卖炭翁》仍然是一首叙事诗。 二、理解诗意 1.这卖炭翁到底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插图自己解决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同桌互相交流。 2.自己试着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指名学生说诗意,师生共同补充。 4.互换角色,巩固诗意。 三、品读诗句,领悟情感

初中语文_《卖炭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本课件先是用自己写的一首诗导入,用倒叙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播放录音,熟悉内容,初步感知文章,理解大体意思,在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课文内容,尤其是深情朗读和课本剧的形式。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理解分析诗的内容及作用。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拓展深化,注重学生自己的理解体验,再结合社会现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美好的心灵。最后由老师自己写的一首诗结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 《卖炭翁》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一定的古诗文,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卖炭翁》这首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抨击黑暗政治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 《卖炭翁》这节课效果良好,基本符合预期。在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且很有成效。不管是深情朗读,还是课文改编,甚至是当堂的课本剧表演,学生都很投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有理有据。最后环节的畅所欲言,既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能联系所学,联系实际,颇有深度。 这节课,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把握了情感,还培养了美好的品质,受益良多。 《卖炭翁》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的第二首。《卖炭翁》讲述了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人,辛辛苦苦烧的炭被宫使掠

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讽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外貌、心理的刻画,都非常精彩,应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卖炭翁》 1.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卖炭翁》教案复习过程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主备人:李素云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件 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教学过程: 1、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ì) 系(jì) 3、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 4、思考:《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5、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 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6、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卖炭翁

《卖炭翁》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 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二、默写 4.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6.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黄衣使者白衫儿。 8.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 10.《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11.《卖炭翁》的作者是朝的。 12.“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黄衣使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白衫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中“驱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教案完整版

卖炭翁教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卖炭翁》 育秀实验学校刘娟 一、教学目标: 1、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二、教学重点: 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三、教学难点: 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关于诗人及其作品特点的内容 白居易讽喻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写的另外一首唐诗——《卖炭翁》。(板书:卖炭翁) 3、解题。 齐读诗题,从题目看,你知道这首诗是写谁吗你怎么知道他是一位老人呢(理解“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指名读(流畅、声音洪亮、有节奏) 正音(衣裳两骑翩翩口称敕叱白衫儿等) (2)《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进入诗境。 (1)我们已经初知了诗文大意,那么我请大家再来轻声读读这首诗,看看诗中围绕卖 炭翁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烧炭—运炭---卖炭 说说看哪几句是写烧炭哪几句写卖炭 (2)从诗人笔下所写的三祖镜头中,你觉得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生活怎么 样(可怜、悲惨) 能用一个字概括吗?(累、苦、悲) (3)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诗歌,思考:卖炭翁生活的苦表现在哪里? a.外貌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 教学案例一

卖炭翁 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熟能生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谁知道烧炭的过程?(学生试着回答)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辛苦吗?(辛苦)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这样一位辛苦劳动的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及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而作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板书:讽喻诗、叙事诗) 2.讽喻诗的特点。 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表达对被压迫的人民的同情。这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诗人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社会的弊端。

3.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抢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能进行公平交易吗? 三、分析鉴赏诗歌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在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试着分析鉴赏这首诗。 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中主要写了哪两类人?诗歌围绕“炭”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写了卖炭翁和宫使两类人。 诗歌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及炭被掠夺等事。(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2.诗歌哪部分写烧炭?哪部分写运炭?哪部分写炭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第1至8句写烧炭。第9至12句写运炭。第2节整节写炭被掠夺的过程。 3.诗歌的头两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在终南山。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烧炭之难,谋生之艰;也说明路远难行,运炭艰难。 4.课文是怎样描写卖炭的老翁的呢? 明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这些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外貌描写。 6.这两句诗中,“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样?有什么特征? 明确:年龄大。年龄大的人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 7.为什么这样描写老翁的外貌? 明确: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来之不易。 8.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在干什么呀? 明确: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9.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卖炭翁 优秀教学设计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对人物、事件的描写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教学难点】 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诵《观刈麦》问题导入。 师:(顺势导入)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PPT),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诗人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在其中。) 二、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解释加点词: (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4)回车叱牛:(5)惜不得:(6)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讨论分析,了解大意。 1.明确什么是“宫室”? “宫”指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室”,是指皇宫所需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实际上是掠夺。

2.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外貌,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5.了解卖炭翁运炭的艰辛。 衣正单,一尺雪,碾冰辙,“困”、“饥”、“歇 6.“偏偏”一词写出了宫使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 7.分析两种人物形象 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黄衣使者(皇宫内的太监)蛮横无理的强盗 8.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9.全诗诗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对比,白描,设问 这首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我们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