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绘制步骤(精)

唐卡绘制步骤(精)
唐卡绘制步骤(精)

唐卡的绘制流程

唐卡的制作流程成讲究严谨,才是对佛得最大敬重。

1、卜择吉日,诵经备料

唐卡画师在开始绘制唐卡前,首先要卜择吉日,焚香祷告,然后边诵经边备料,备料包括绘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

2、绷制画布

绘画唐卡所用的画布布料选用的是平滑,密致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若唐卡幅面很大,还要对幅面较小的画布进行严密拼接。

将裁好的画布洗净、凉干,然后用绷棍、绷绳绷到绷架上。画布需要粘接时,用浓度适量的胶水把绷好的画布接头粘合在一面。

首先把无花纹的绸或其它白布在清水内洗一遍, 待布干后折叠四边约一厘米分别缝起竹竿粗的空管,然后把画布放进特制的框内(要求框比布大 ,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 在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 S ” 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要求绷绳绷的又平又紧,具有弹性的那样。

3、打磨布面

首先在烈性的青稞酒内加少量的胶,在画布的正面刷一遍,然后在白颜色内加适量的水、加适量的胶调好(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后刷在画布的正、反两面(不宜过厚、过多 , 画布在太阳下晒干后放在平板上 (板面平整光滑用清水打湿画布 (水太多会粘在平板上, 水少就成了干磨,这些都要在实践中掌握规律 ,然后用杯子或小碗倒扣在画布上磨(要求杯子或碗口要平整 ,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选择较光滑的一面做为绘画的一面。

4、绘画底稿

绘画底稿首先从佛像开始,根据《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经》严格的画出佛像的造型,并画上衣服、璎珞及法器等,然后从佛像周围展开设计山水、行云、花草、禽兽和房屋等。打底稿使用碳笔(今多用铅笔 ,要经过多次的反复修改。

5、勾复线

勾复线主要是对设计好的炭笔底稿白描图进行黑颜色重复勾线, 其主要作用是让黑颜色直接和画布接触,以免日后因炭笔色隔在画布和颜色间导致颜色脱落掉色。

6、染色

唐卡绘画时常用的染色方法有以下:

平染:对天空、草地的底色及花叶、佛(菩萨的肉色等直接涂色

点染:对天空、草地等平染后用笔尖有深色到浅色点染,增强立体感和真实感,也就是从暗处开始向明处分染

湿染法:浓色和淡色一次性混染的方法叫湿染法,也叫接染法。

7、勾金线、边线

勉塘派画唐卡和壁画时勾线方法主要有五种:平勾、浊勾、叶勾、云勾和衣勾。岩石粗木用浊勾,忽粗忽细变化多,山勾折处勾粗线。

平勾法的特点是用淡色勾出细而平的线,如同毛发,此法一般用来勾肉线。浊勾法的特点是从线头到线尾粗细变化多,此法一般用来勾山石粗木等。

衣勾又叫箭勾勒,此法的特点是凸处及粗凹处细,衣褶处粗,两头细,衣褶如“ (” , 勾线即是中间粗,两头细,从粗线头向细线尾逐渐消失,此法一般用来勾衣服等。

叶勾法是专为勾树叶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勾出较粗的叶围和细而繁多的叶脉,叶围线应是中间粗两头细。

云勾法是一种较粗的特殊线其线根色较浓,向外逐渐变淡,并且线本身具有明暗立体的感觉,它是用来勾云边和靠背等的,根浓外淡成粗线,此法具有立体感,起着一种衬托的作用。另外在优美宅园、华丽装饰类的勾线要按本色根据要求勾出平线。如花色和黄色类要用胭脂勾暗线; 青色和绿色类要用花青勾蓝线; 肉白色和肉色类要用淡胭脂勾肉边线; 其它白色类要用淡墨勾;金色要用桔红或大红勾等。

最后用猫眼石或玛瑙石笔在勾金上打磨会使其发光。在唐卡上需要打磨处有佛像冠冕等珍宝装饰,靠背上镶嵌的花边,屋顶和美宅的勾金、脑后帐幕、火纹、手持、宝物等所有勾金及座床、金具、靠背花边等涂有金片处都应打磨。壁画的靠背花边,座床和手饰等处涂金片、立金、贴金纸外,其余勾金处都应打磨。

8、开眼

唐卡画把佛像的身体、衣服,各种装饰风景与供品等全部完成后最后要刻画脸部,刻画脸部这一过程叫“ 开眼” 。首先用佛像本身的肉色在脸部染色,画出凹凸关系,即是脸部立体感, 然后在眼内画一遍 **(叫眼白, 即眼睛底色 , 佛及报身等的眼由少量的淡三青描

出睫毛和眼中,再用淡花青勾圈,最后浓花青点出眼中点。高僧像、怒神及人物的眼睫毛和眼中用淡桔红或淡茶色画完后用淡黑勾圈,浓墨点出眼中点。像其他一些小客佛、善像等的开眼的颜色又有不同,这些都是佛经中规定出的,所以切记画师在开眼的时候胡乱用色。

9、装裱

(1 、唐门(也称为敦嘎或托居

在标准的西藏唐卡中,地边(也称为地玉正中还缝着一块绵缎。这块绚丽精美,大小不一的锦缎,或方或长,形状不一,藏文中称唐门,是唐卡标志性的装饰物。

这块锦缎可以是任何颜色,任何形状。可以是正方形,横长方形或竖长方形。锦缎位于唐卡下幅的中央,占下幅面积三分之一,也叫做“ 敦嘎” 或“ 托居” 。有时在“ 贡夏” 的上幅中央也有一块锦缎。

(2 、地玉(也称为地边

(3 、右侧幅

(4 、左侧幅

(5 、天池

镶边相当于汉地绘画的裱工,用料讲究,有红蓝洋锦边、素洋锦、杂色锦、西番莲片金缎边、镶龙石青片金边、织金缎等,越是重要的唐卡用料越是名贵。对于有祝寿含义的唐卡则用大红云龙片金缎边、石青寿字缎或大红寿字缎平裱,以烘托主题。如墨刻六世班禅源流的唐卡即用此料。这些用料基本上都是在苏州织造处织造的,有时零星使用时也在京城购买。

在画芯的四边缝裱丝绢或绵缎,这缝裱的丝绢或绵缎。统称为“ 贡夏” 。

如:(2 、地玉、 (3 、右侧幅(4 、左侧幅、 (5 、天池、等。

“ 贡夏” 可以用各种丝绢或绵缎制做,其尺寸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贡夏” 的下幅长度占画芯部分的二分之一,下幅显得稍长;上幅长度占下幅长度的二分之一,或者说占画芯部分的四分之一。例如,一个唐卡画芯宽是 40厘米,高 60厘米,下幅长度就是 30厘米,上幅长度是 15厘米,侧幅宽 7.5厘米。

唐卡背面的裱衬物可以是棉布、丝绢、绵缎等。一般来说,里衬只裱糊唐卡的“ 贡夏” 部分,不裱糊画面部分;也有给唐卡整个背面都裱上黑衬的。还有一些唐卡,虽然背面全裱,但裱好之后用揭开画面与衬布之间茬口的办法把画面正对的里衬部分切开三个边,以便能够看到写在唐卡背面边上的文字。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人们要揭开衬页看背面文字的

情况外,平常唐卡画面背面与里衬的两个底边都固定在一起。

(6 、牙子(也称为彩虹

首先在唐卡的画心四周先镶牙子,意为:红黄色彩虹,显然指唐卡的牙子以红黄两色为主,其实其色彩搭配相当自由,并不受此局限,甚至有不用牙子的情况。

牙子有红黄妆缎牙子、月白片金五色牙子、红片金牙子、红黄绿洋锦牙子、红黄片金牙子、镶红片金牙子、万寿灯笼锦牙子等。上面提到的都是多层多色彩的牙子,所以藏文形象地称为彩虹。有时也用单层锦缎牙子,称为大牙子,这是一种简化形式。牙子外面是镶边。在牙子与镶边接合处以白小线缝合,在镶边最外也有白线或红白小线缝边,这两道线几乎成为宫中唐卡装裱的标志。

有很多的唐卡在画面的四边围有两道红色或黄色的丝带贴面,藏语称之为“ 彩虹” 。每道丝带的宽度是侧幅(即所裱丝绢的左右边的一半;如果仅有一条丝带,宽度便是侧幅的四分之一,侧幅的其他四分之三自然是丝绢衬裱面。

装裱完成之后就是装卷杆和楣杆。在藏文里,这两个杆名称都一样为:唐木或唐杆。但是从实物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7 、面盖或遮幔(也称为佛帘或唐帘

唐卡前面有一幅面盖盖住整个唐卡。通常用丝绢制做面盖(人们认为制作面盖最好的一种丝是“ 面子绫绢” ,质软、色黄、带有红绿色的斑色。面盖用红色、黄色、蓝色丝绢条交替缝合而起,或者就用一种颜色的丝条作面盖。面盖缝在唐卡的顶端,面盖中央还有一些褶子。画有本尊、护法神的唐卡,其面盖丝绢也有白色、黄色、蓝色、绿色等,不过这类唐卡的面盖丝绢条彼此不缝合在一起,都是相互分开的。沿唐卡面盖上部缀有一排有褶子的挂布,下垂约 8厘米,用红色丝绢制做。

这一层佛帘(或称为:唐帘作为唐卡的装饰。这一部分是缝在唐卡的楣杆下方,长及卷杆,以五色哈达或五色锦缎为之。宫中所装软薄佛帘,多以一块整织物做成,少有分成数片的情况,这一点与西藏佛帘多由二片、三片互相叠压组成不同。佛帘与其他织物一样,专门在苏州织造处织造。它既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保护唐卡的重要部分。

(8 、绦子(也称为绸带

楣杆上端钉有两个挂钩,每个挂钩各带一圈,档案中称:铁圈,显是生铁打造而成。清宫中多用铁鋄金赶珠圈或铁鋄银赶珠圈,圈上各系一根花绦子。另外,圈上也有系高丽纸签的情况, 其内容较唐卡后面的白绫签稍略。乾隆二十五年 1760之后, 宫中造办处花绦子学习额鲁特蒙古的做法编做。当唐卡悬挂供奉时,两根绦子互相系扣,作挂绳之用。唐卡收卷好以后,两花绦子用于系紧唐卡使用,其长度以绕卷起唐卡两圈为限。绦子多以五色交杂粗麻线编成,系紧后不易松开,且经磨耐用,加之色彩多样,与唐卡的色彩相配,

很受青睐,成为宫中唐卡的特色之一。另外,以红色绸带作绦子的情况也较常见。以粗线作挂绳的情况则多见于西藏所贡入的唐卡上。到此,一件唐卡的装裱工作告一段落。

(9 、楣杆(也称为卡薪或贡薪

楣杆装在天池的上端,为宽扁形或扁圆形木条,两端与天池两边齐平,或稍长出,藏式做法,以皮革包首,宫中鲜有采用。这一根扁平木条又称为“ 卡薪” 或“ 贡薪” 。木条越往两端越细,以致于从截面看就像一个小木楔,把“ 卡薪” 缝粘在“ 贡夏” 和里衬之间,长度与唐卡宽度相同,两边不要突出来。

(10 、卷杆(也称为唐薪或止薪

卷杆装在地玉下端,圆柱形,略长出唐卡两侧幅边。

唐卡下方的两个边最后是用红线锁边, 必须注意的是, 在缝裱用一个叫“ 唐薪” (即“ 唐卡木” 或“ 止薪” 的圆木棒将唐卡的底边卷好并将其撑住。根据唐卡的大小确定“ 唐薪” 的粗细。一般“ 唐薪” 的长度是与唐卡下方的宽度基本相同,两端可再长出唐卡宽度的 3厘米, 两端套上用金银或青铜制成的套盖。有了“ 唐薪” 之后,把唐卡卷起来就方便多了,故唐卡又称卷轴画。

(11 、轴头

宫中唐卡卷杆和楣杆的用材有白檀香木、紫檀木、杉木等,前二者材料最为名贵。杆头安的轴头做工也十分讲究,有铜、银、紫檀木、铜镀金、银间镀金等质地。作为卷杆的装饰物,紫檀木轴头多是素面蘑菇状;银质、铜质轴头上多有錾花或敖其里(蒙文“ 金刚杵” 之义图案,或嵌珊瑚、松石、小珍珠和青金石等小珠为装饰。

(12 、鸟嘴(也称为惊燕

佛帘外面,缝有两条彩带,垂至卷杆处,其底端呈鸟喙形,故称为“ 鸟嘴” 。类似于汉地绘画装裱中的“ 惊燕” 。彩带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可能是绘画中的一种古老实用物,蜕变成一种纯装饰性的东西。

(13 、唐卡画芯(也称为美龙

10、开光加持

最后唐卡画师将装裱完成的唐卡拿到活佛处进行开光加持, 用朱砂在唐卡背面写上经咒,有的还会按上活佛的金汁或朱砂“ 手模” 。

实施方案唐卡

一、项目管理及实施方案 1.项目管理 公司总经理和员工在金箔、矿物颜料的调运、运输、及后期维护等每个施工环节都具有丰富的经验,为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公司总经理*****为项目总负责,负责项目建设的全局工作,副主任为项目分管负责人,负责工程建设日常管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2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组织结构图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2.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实施条件及产品的吸引力 1.1项目背景及实施方案 唐卡具有色泽艳丽、愈久弥新的特点,这与其绘画颜料的选择和复杂严谨的调制及绘制工艺有关,它造就了唐卡艺术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藏族文化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藏族唐卡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艳丽的奇葩,富丽多姿而又神秘迷人,其对颜料的调制及色彩的运用都自成特色。一幅精美的唐卡,虽历经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画面依然光彩夺目、灿烂如新。 唐卡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绘制工艺上。唐卡用色非常丰富,配色种类高达160种之多,所有的颜色都源于五种基本色——白、红、绿、蓝、黄,再通过不同比例调制出各种颜色,由此可见画师配色的细腻。他们对颜料的应用、提炼,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制作、调配和使用技术。这些色彩原料,经过画师灵巧的双手,造就了唐卡艺术的生命与辉煌,使其以色泽艳丽鲜亮、愈久弥新而著称于世。 唐卡颜色的这些特点和绘画原料的选择与复杂严谨的制作流程紧密相关。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唐卡是藏族人供奉之物,因而绘制材料也十分讲究,所有的颜料皆取自大自然,用它们绘制的作品色泽纯正、品质优异、耐光性强,历经千年而不褪色。 唐卡颜料主要有矿物类、植物类两种:矿物类主要颜色有白土、红土、南碱、朱砂、蓝靛石、硼砂、寒水石、紫铜矿石以及金、银、玳瑁石、猫眼石、胭脂、墨锭等,植物类有野菊花、绿绒蒿、黄花、飞燕草、避阳草、青莲花、松香、藏红花、龙胆、姜黄以及一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作者:杨惠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唐卡是藏传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在工艺、构图、材料上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唐卡的画布制作,构图,起源,颜色和图案的意义,以及唐卡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唐卡;材料;构图;起源;类别;艺术价值;祭拜意图 一 唐卡,英译Thang-ga,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也称布画,本意为写在布上的文告。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个民族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形式上和所使用的材料上都有很大的讲究。其颜料全部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以保证唐卡色泽的鲜艳,使其甚至在百年后也有同样的颜色;其画布全部使用织工精密的府绸或者棉布,否则太厚太硬的布料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皺裂。而唐卡的制作过程从绘前仪式到缝裱开光也是十分繁复,短则需要半年时间,长则需要十余年。从题材上讲,唐卡包罗万象,多以宗教类为主题,内容神圣,表现手法也极为尊敬;同时也包含了不少非宗教类的作品。唐卡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是由于唐卡的宗教内容和美学价值。 二 唐卡艺术既可说它好传承,因为在全国各地都不乏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唐卡艺术中心;也可说它不好传承,因为它工艺复杂,讲究又颇多,大多学习绘画唐卡的画师都是从小学起,要经过多年的不断练习才学成。那么,唐卡究竟难在哪里?香格里拉唐卡艺术中心的唐卡非遗传承人巴丹老师说:“耐心”。 唐卡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一幅唐卡要从制作画布开始。在一块大的布料上量好尺寸,裁下来一块画面所需材料的大小,洗净。再把画布边缘折起一厘米左右的宽度,用针线缝好,要牢固整齐。然后拿比画布大的钉好的框架(这个框架多为木头钉成)做外框,把画布再用绳子固定到框架上。把画布放进框内,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再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S”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这个过程要保持画布平坦紧绷,并富有弹性,否则绘画时画布会越来越松,从而导致画面不精细准确。接下来要把画布用牛皮胶泡好的水在正反两面刷,再在白颜料中加入水和牛皮胶,调制好,再刷在画布正反两面,不宜过厚或过薄。把刷好颜料的画布放在太阳下晒,等晒干后用清水打湿画布,然后用石头或倒扣的杯子、碗等平整的一面进行打磨。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就完成了画布的制

唐卡 初步认识

四川新闻网2015年6月28日阿坝讯(旦真杨佳陈勇强)阿坝县阿坝画派唐卡绘画起源于公元300多年前,由县洛尔达乡洛尔达村卓格寺(觉囊派)僧人古.班智达.秋央多吉创建。而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是由阿坝画派第七代传承人特戈于2013年,在阿坝镇成立。 几年来,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共招收藏、汉等学徒70名。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班,画师有4名,现有绘画学员39名。近年来,在特戈主持、编撰下,已经出版了内部绘画教材《西藏龙绘画》、《阿坝唐卡画作品集》,完成整理了教学版《阿坝唐卡绘画》等书。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其它就业渠道,为普通群众拓宽了收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阿坝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唐卡 艺术亮相 2015年04月30日 15:27:11 来源:四川新闻网综合 编辑:陈浩 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在精彩纷呈的诸多论题中,29日的分论坛:“中道圆融,凝聚善愿的力量”,旨在从多元文化对话和沟通的角度,发掘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从而真正迈向命运共同体。

来自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觉囊唐卡艺术展(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和唐卡传习基地师生们的作品),完美地诠释和践行了:“宗教在坚持自身价值观的同时,还负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唐卡”(Thangka)是我国藏地独特的绘画艺术,在其上千年的传承历史中,吸收、融合了汉、藏、印度、尼泊尔等多重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发展成为极具雪域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艺术殿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唐卡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多个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觉囊画派”(JonangSchool)是传承千年的唐卡绘画流派,起源于佛陀时轮教法,形成于觉囊派僧侣的清净修行和信众对诸佛的虔诚供养。“觉囊唐卡”是在修行中绘画,在绘画中修行;僧绘唐卡,出自清净梵行,秉持菩提悲心。唐卡中既有殊胜法喜,也有庄严艺术。其艺术特点融合印、藏、汉绘画艺术精粹,又以线条绘制和色彩点染等特殊技法而取胜,是高雅审美艺趣和高超绘画技艺的圆满交融,其古朴隽永的艺术特色,被专家、学者援引孔子对《易经》的品评来概括,即“洁静精微”。 觉囊唐卡艺术从千载历史积淀中走来,依然饱含着修行者的那份自在、圆融和灵动–色彩的淡雅、构图的从容、线条的飘逸–都在讲述对心灵、对生命、对时空万象那份真诚地探寻,是借助画笔、色彩进行的修持,是佛法智慧与慈悲的相续。觉囊唐卡不仅是人类文化艺术殿堂里的一幅至精至美的画卷,它的背后更蕴藏着一座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无上宝库。 为了传承觉囊唐卡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派当代传承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在阿坝州和壤塘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创办了觉囊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将寺院的千年传承免费开放给当地的贫困青少年。在这里,绘画技艺的传授不是核心,对生命的启发、探索与求证才是最主要的功课,是善的相续,是美的品味,是真的探究,依真善美利己利他。如健阳乐住仁波切所说:“审美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领悟、了解的过程,你越了解宇宙人生,你越了解生命的本质,那么你就越有品味,越有审美的能力。” “从根本上来讲,唐卡并不是在表达宗教的什么内容,他所表达的是我们生命本具的,善的本能或心性的庄严,它是生命境界的一种呈现”。健阳乐住(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阿坝州文广新局)

唐卡基本知识

“在绘制上,唐卡有严格固定的程式,藏传佛教的寺庙中通常都有专攻此艺的喇嘛。据说,一幅质量上乘的唐卡,从起草、绘画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多数唐卡以棉麻布为底,将其绷制于木框,涂刷胶灰浆,打磨平滑后用精纯的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工笔重彩技法作画,线条选用价格昂贵的泥金勾勒,再经彩缎装裱,两端承轴,开光颂经如此,一幅既可挂、又可卷轴成束携于身边的唐卡才算制成。最为难得的是,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以此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数百上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唐卡通常约长1米,最大者数十米。若按绘制内容,则大致可分显教类唐卡、密教类唐卡、印度唐卡、女神类唐卡等4种。显教类唐卡主绘佛祖释迦牟尼、弥勒佛、十八罗汉等显宗佛像,在西藏诸寺庙皆可看到;密教类唐卡主绘形象怪异、凶猛无比的密宗佛像,其中不少为双身像;印度唐卡多表现佛像袒上身,身躯扭曲,腰细臀肥,画像以安祥和善为特色;藏传佛教多女神形象,故女神类唐卡专绘度母、吉祥天母、尊胜佛母等女神像。 如按绘制材质区别,唐卡则分布绘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和堆绣唐卡等数类。布绘唐卡在土布或麻布上绘画,因布料质地较粗,故用沥粉与动物胶做底,用卵石打磨光滑后,再以填色、勾勒、描金等方法绘成。这种制作唐卡的传统方法沿用至今。西藏寺院大多数唐卡属于布绘唐卡类;刺绣唐卡制作精细,为西藏重要佛寺所藏;缂丝唐卡是一种以丝织成的高级手工艺品,其花纹与刺绣大致相同,缂丝唐卡制作难度大,存世量少,多为我国江南丝绸之乡制作,是唐卡中的精品,艺术价值极高;堆绣唐卡是最具艺术风格的唐卡,用数百甚至数千块大小不等的绸缎堆绣出来,是一种将汉地艺术与西藏内容融为一体的艺术样式。

浅谈唐卡色彩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 年论文 题目:浅谈唐卡绘画中的色彩审美 姓名:王璞 班级:国画班 学号:14121123980 指导老师:王永成

摘要: 绘画唐卡是藏族重要的宗教祭拜工具,具有神秘深厚的教理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其绘画色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图像表现内容。文章研究绘画唐卡的色彩组合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了解藏传佛教绘画的色彩审美观念和用色习俗,从色彩的运用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两方面分析宗教精神的博大和唐卡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加深对藏族唐卡中色彩创造的认知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 唐卡绘画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组合丰富,符合审美规律。为了达到富贵豪华的效果和表现敬仰的态度,画面常用昂贵的“金”、“银”来作颜料绘制,常用浓重的底色衬出表达的主体内容。绘画唐卡从底色上分有“黑唐”、“红唐”、“绿唐”“蓝唐”、“铅唐”等,名称来自唐卡画面背景的色彩倾向。多用于描绘护法、降魔镇妖题材的称作“黑唐”。黑唐以纯金作为颜料,用白描形式绘制在漆黑的底色上,画面气氛庄重,颜色显得厚重而神秘。以红色为底色绘制的 称为“红唐”,适于表现高贵与富丽的内容。以蓝为背景描绘的画面称为“蓝唐”,蓝唐色调明朗、喜庆欢乐。背景以金色做底描绘的称为“金唐”,金唐画面用黑线绘制,画面金碧辉煌显得神圣而富贵。用铅作为底色,黑线描绘的画面称作“铅唐”,铅唐色彩单纯朴实,画面视觉感受典雅而高贵。唐卡的矿物颜料色泽稳定,具有耐磨艳丽的特征,在描绘时加入动物胶和牛胆汁,有利于保持颜料的持久与鲜活。 关键词:绘画唐卡;色彩审美; 一、绘画唐卡的色彩特征与组合规律 唐卡绘画艺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派系,但大多都有统一的色彩运用规律与色彩表达寓意。从勉唐、钦则、噶赤、岐乌曰等不同绘画流派、不同风格的唐卡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唐卡绘画的普遍用色特征与审美规律。唐卡绘制颜料大部分都是由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颜料经过一遍遍的研磨、过滤、分层形成不同的色相和色阶,使用过程中配色调胶,平涂点染,画化,这样的色彩关系容易让画面协调统一。 1.色彩运用的韵律与节奏

唐卡的种类及发展

唐卡 一.唐卡的简介 (2) 二、唐卡的分类 (4) 三、唐卡的绘制与工艺技巧 (7) 四、唐卡的题材 (11) 五、唐卡的分期 (12) 六、唐卡的鉴别与发展 (13) 关键字:唐卡

一.唐卡的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

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西藏唐卡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可观,但由于社会的各种动乱,唐宋时期的古老绘画保存下来的唐卡已不多见。在萨迹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结东厦”的唐卡,上画三十五尊佛像,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据说是吐蕃时期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一件珍贵文物。宋代的唐卡,在布达拉宫见到三幅,其中两幅是在内地订做的绎丝唐卡。帕玛顿月珠巴像的下方有藏文题款,意

唐卡绘制步骤

唐卡的绘制流程 唐卡的制作流程成讲究严谨,才是对佛得最大敬重。 1、卜择吉日,诵经备料 唐卡画师在开始绘制唐卡前,首先要卜择吉日,焚香祷告,然后边诵经边备料,备料包括绘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 2、绷制画布 绘画唐卡所用的画布布料选用的是平滑,密致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若唐卡幅面很大,还要对幅面较小的画布进行严密拼接。 将裁好的画布洗净、凉干,然后用绷棍、绷绳绷到绷架上。画布需要粘接时,用浓度适量的胶水把绷好的画布接头粘合在一面。 首先把无花纹的绸或其它白布在清水内洗一遍,待布干后折叠四边约一厘米分别缝起竹竿粗的空管,然后把画布放进特制的框内(要求框比布大),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在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S”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要求绷绳绷的又平又紧,具有弹性的那样。 3、打磨布面 首先在烈性的青稞酒内加少量的胶,在画布的正面刷一遍,然后在白颜色内加适量的水、加适量的胶调好(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后刷在画布的正、反两面(不宜过厚、过多),画布在太阳下晒干后放在平板上(板面平整光滑)用清水打湿画布(水太多会粘在平板上,水少就成了干磨,这些都要在实践中掌握规律),然后用杯子或小碗倒扣在画布上磨(要求杯子或碗口要平整),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选择较光滑的一面做为绘画的一面。 4、绘画底稿 绘画底稿首先从佛像开始,根据《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经》严格的画出佛像的造型,并画上衣服、璎珞及法器等,然后从佛像周围展开设计山水、行云、花草、禽兽和房屋等。打底稿使用碳笔(今多用铅笔),要经过多次的反复修改。 5、勾复线 勾复线主要是对设计好的炭笔底稿白描图进行黑颜色重复勾线,其主要作用是让黑颜色直接和画布接触,以免日后因炭笔色隔在画布和颜色间导致颜色脱落掉色。

西藏唐卡艺术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类似于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基本品种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

唐卡线条学

《唐卡绘画》课程教学标准 编写:龙措吉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唐卡绘画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唐卡线条学和色彩学教学,了解唐卡教学中材料的制作和色彩基础的训练,课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唐卡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制作、色彩的调配规律和表现技法。提高对唐卡的修养和鉴赏能力及审美水平。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唐卡绘画的概述,使学生尽快掌握绘制唐卡线条学、唐卡色彩的规律和法则,让学生能够掌握表现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唐卡线条和色彩原理,使学生在今后的唐卡绘画中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唐卡造型中的形态和表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唐卡基础理论与线描、唐卡度量经的画法、唐卡毛笔勾线和上色四个模块部分构成: 1. 唐卡基础理论和线描是本专业学生的必修的基础性课程。教学时数为216学时。 2. 唐卡度量经的画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时216学时。

3. 唐卡毛笔勾线在唐卡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唐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216学时。 4. 唐卡上色是一幅画成败与否的关键,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必修内容,216学时。 5. 学习唐卡两年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在校半年的拓展学习,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唐卡绘画技巧,静心毕业创作,21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知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唐卡的基本概念、表现技巧、主要的表现形式。 (2)熟悉唐卡画法的一般规律。 (3)理解唐卡造型语言的运用。 (4)了解和掌握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具有一定的对唐卡作品的鉴赏能力。 2.技能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以度量经表现唐卡造型的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度量经绘制唐卡佛像。 (3)掌握作品中勾勒线条的技能。 (4)具备对佛像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5)具有一定的对唐卡作品的鉴赏能力。

唐卡绘制步骤(精)

唐卡的绘制流程 唐卡的制作流程成讲究严谨,才是对佛得最大敬重。 1、卜择吉日,诵经备料 唐卡画师在开始绘制唐卡前,首先要卜择吉日,焚香祷告,然后边诵经边备料,备料包括绘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 2、绷制画布 绘画唐卡所用的画布布料选用的是平滑,密致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若唐卡幅面很大,还要对幅面较小的画布进行严密拼接。 将裁好的画布洗净、凉干,然后用绷棍、绷绳绷到绷架上。画布需要粘接时,用浓度适量的胶水把绷好的画布接头粘合在一面。 首先把无花纹的绸或其它白布在清水内洗一遍, 待布干后折叠四边约一厘米分别缝起竹竿粗的空管,然后把画布放进特制的框内(要求框比布大 ,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 在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 S ” 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要求绷绳绷的又平又紧,具有弹性的那样。 3、打磨布面 首先在烈性的青稞酒内加少量的胶,在画布的正面刷一遍,然后在白颜色内加适量的水、加适量的胶调好(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后刷在画布的正、反两面(不宜过厚、过多 , 画布在太阳下晒干后放在平板上 (板面平整光滑用清水打湿画布 (水太多会粘在平板上, 水少就成了干磨,这些都要在实践中掌握规律 ,然后用杯子或小碗倒扣在画布上磨(要求杯子或碗口要平整 ,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选择较光滑的一面做为绘画的一面。 4、绘画底稿

绘画底稿首先从佛像开始,根据《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经》严格的画出佛像的造型,并画上衣服、璎珞及法器等,然后从佛像周围展开设计山水、行云、花草、禽兽和房屋等。打底稿使用碳笔(今多用铅笔 ,要经过多次的反复修改。 5、勾复线 勾复线主要是对设计好的炭笔底稿白描图进行黑颜色重复勾线, 其主要作用是让黑颜色直接和画布接触,以免日后因炭笔色隔在画布和颜色间导致颜色脱落掉色。 6、染色 唐卡绘画时常用的染色方法有以下: 平染:对天空、草地的底色及花叶、佛(菩萨的肉色等直接涂色 点染:对天空、草地等平染后用笔尖有深色到浅色点染,增强立体感和真实感,也就是从暗处开始向明处分染 湿染法:浓色和淡色一次性混染的方法叫湿染法,也叫接染法。 7、勾金线、边线 勉塘派画唐卡和壁画时勾线方法主要有五种:平勾、浊勾、叶勾、云勾和衣勾。岩石粗木用浊勾,忽粗忽细变化多,山勾折处勾粗线。 平勾法的特点是用淡色勾出细而平的线,如同毛发,此法一般用来勾肉线。浊勾法的特点是从线头到线尾粗细变化多,此法一般用来勾山石粗木等。 衣勾又叫箭勾勒,此法的特点是凸处及粗凹处细,衣褶处粗,两头细,衣褶如“ (” , 勾线即是中间粗,两头细,从粗线头向细线尾逐渐消失,此法一般用来勾衣服等。 叶勾法是专为勾树叶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勾出较粗的叶围和细而繁多的叶脉,叶围线应是中间粗两头细。

中国画基础教案

中国画基础教案 课程:中国画基础 课时 26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辅导+实训讲评讨论 教具与学具:画稿、教材画册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师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示范染色方法与作画步 骤,使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勾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技法特点,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的工笔花鸟画或工笔人物画入手,逐步解决重彩花鸟画或人物画中的造型、色彩、构图等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融会贯通,使其真正应用到作品中去。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 重点:1从临摹传统工笔重彩画,掌握其勾线、设色等技法; 2、体会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虚实等关系; 3、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造型、构图,意境等特点。 难点1、如何将西方的明暗素描的造型转到东方以线造型方面来; 2、色彩观念的转变; 3、体会勾线中什么是见笔及用笔的起收、承转; 4、体会中国画的学养、意境、气韵、笔墨、风格。 教学基本内容:一、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二、白描花卉技法 ?三、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四、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五、鸟类的工笔画法 ?六、《簪花仕女图》的临摹 教学过程:讲授(3课时)示范(3课时)辅导+实训(40课时)讲评(1.5 课时)讨论(0.5课时)具体讲授如下: ?第一单元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工笔画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求:对传统和现代工笔画所需材料和工具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属性、特点。 ?教学重点:传统工笔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教学难点:现代与传统工笔画使用的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工笔画风格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版面材料 ?工笔画所用的版面材料包括:各类纸、绢等。这是传统工笔画的版面材料。 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麻布、树脂布、棉布等。 ?绢 ?绢的质地光泽细润,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墨画,故延用至今。 ?绢为纯丝制就,呈平纹,有圆丝、扁丝两种,有生绢、熟绢之分。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作品中常见。在这种绢上刷上一层胶矾水后就成为熟绢。原丝绢因未加捶砸而保持原来丝的形状,故丝与丝之间略有空隙,虽矾过但仍易漏,故目前使用者少。一般临摹古画时用,但目前也有一些画家利用这种特性,画出别具特色的工笔画。扁丝绢是捶砸后的绢。 扁丝绢有丝本色和仿旧色两种,亦有未矾过需作者自己刷胶矾水的,矾过的绢质地稍硬挺,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绢适合画淡彩法,浓淡相间法亦佳。选用绢作版面材料,应注意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绢较之纸,价格稍贵,学生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用。 ?此外,在裱绢时,要注意抻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容易造成人物变形。 ?熟宣纸 ?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就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它的品种较多,如清水宣、冰雪宣、书画笺、云母笺、蝉翼宣等。这些纸有薄有厚,胶矾水也有浓有淡,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其中蝉翼宣最薄,冰雪宣最厚。云母宣有微小的云母点,一般用于画山水或花卉,另有洒金笺和各种染色纸亦属于熟宣纸类。此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涂制。清末

唐卡艺术之乡

唐卡艺术之乡——青海热贡之旅 说到唐卡,到过西藏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麻、棉、帛、丝等材料上,是藏族绘画中与壁画同等重要的绘画形制,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 但对热贡这个地方,熟悉的人不是很多了,这里就是唐卡艺术很发达的“唐卡艺术之乡”了。热贡艺术始于元代,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画、雕塑、堆绣、建筑彩画、图案与酥油花等多种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其中,又以惊艳唯美的热贡唐卡艺术最为世界所关注。 这次应热贡旅游局和博物馆之邀,以设计师身份前往热贡,筛选热贡唐卡西安巡展的唐卡作品。此行可以说是大开眼界,见到不少文物级别的唐卡,以及大师级作品,但很快这些作品就会来到西安和大家见面了。 唐卡的起源与印度及汉地都有关联。首先唐卡与汉地历史久远的幡画有密切关系。我们很容易想起,晚周西汉时代的遗址,如马王堆汉墓帛画,唐卡的发展基本上与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发展进程相适应,它是在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形成的。起源于汉地的根据主要不是从唐卡画面的内容,而是从形制上,即从汉族古代绘画的装裱方式上找到了确切的联系,从而解释了唐卡装裱形制的起源。另一方面印度早已有可携带的布画神像的传统。前文谈到了阿底侠大师到卫藏后有感于卫藏佛教绘画失于正统规范而请印度画师绘典范之作带入西藏的史实。汉地幡画与印度布画的联姻产生了“唐卡”,至此唐卡便风行不止,唐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唐卡在高原的诞生。唐卡绘画风格的变化总是和壁画的风格变化同步一致,壁画、唐卡所指就是两种不同的绘画载体。成熟的唐卡形制产生在后宏期早期,并一直被广泛地沿用到今天。 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更被广泛用于佛事活动、百姓的婚丧嫁娶。唐卡上所绘神像可以是某人的护佑神,携带身边保佑吉祥;

2020手工艺技术培训基地美术学(画派唐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XX手工艺技术培训基地美术学(画派唐卡)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手工艺技术培训基地美术学(画派唐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艺术学 类别:美术学类 专业名称:美术学(郎卡杰画派唐卡)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民族地区,为进一步繁荣炉霍民族民间文化,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为炉霍县培养充裕的职业技能后备人才,服务炉霍县 ___发展。面向基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优良品行,应用拓展型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基本要求,坚持为基层培养“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应用

型人才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美术学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从事中、小学美术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辅修专业学习或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学生毕业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结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保健的知识和能力,高尚的审美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2、知识结构:具有较扎实的美术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获得美术创作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懂得美术学学科的一般规律,能胜任中、小学的美术和研究等工作。 3、能力结构: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基本教育教学设计、教育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基地美术学(画派唐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基地美术学(画派唐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基地美术学(画派唐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艺术学 类别:美术学类 专业名称:美术学(郎卡杰画派唐卡)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民族地区,为进一步繁荣炉霍民族民间文化,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为炉霍县培养充裕的职业技能后备人才,服务炉霍县社会经济发展。面向基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优良品行,应用拓展型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基本要求,坚持为基层培养“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美术学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辅修专

业学习或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学生毕业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结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保健的知识和能力,高尚的审美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2、知识结构:具有较扎实的美术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获得美术创作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懂得美术学学科的一般规律,能胜任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和研究等工作。 3、能力结构: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基本教育教学设计、教育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并有较强的使用现代教育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具有美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较高的美学修养;掌握美术学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术研究、创新方法;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术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美术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陈亭如-美丽的唐卡课程详案

美丽的唐卡课程详案 特点解读:藏传佛教唐卡艺术表现的题材内容和藏传佛教壁画艺术基本类似,是以佛教题材为主流,但由于唐卡艺术在形式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较之壁画在形式内容上更为丰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认识唐卡的审美特点,能够欣赏美丽的唐卡。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唐卡画的发展,风格、材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对藏传唐卡艺术发展过程和题材的介绍、讲解以及欣赏,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藏传唐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实用审美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设唐卡画课程,是美术教学中的特色课程,目的是要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主动地去做传承、保护、发展民族绘画。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认识唐卡的审美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唐卡比较陌生,需要提前提供知识普及。 教学方法: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对藏传文化和艺术精神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预设及目的 一、引导阶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精选的唐卡图片,最好囊括多种风格。) 1、(引导语)师:藏传佛教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藏学界十分关心的问题。藏族美术是藏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藏族人民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 生: 师:在藏族造型艺术中,唐卡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其主要流行干我国青藏地区和尼泊尔等国,唐卡系藏语,意为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 2、学生欣赏多幅唐卡音乐的图片(配合藏族民族风格的引出同学们对唐卡的基本了解,并基本认识唐卡的地位,端正学习态度。 直观认识。

唐卡的制作工艺

唐卡的制作工艺(上) 许多年以来,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凭借着她独特而迷人的高原风光吸引着无数的游人,一首藏族民歌这样唱道:“美丽的蓝天是松石的宝盆,灿烂的阳光是纯金的装饰。”在这片散发着神秘与独特魅力的高原上,生活了千百年的藏族人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光辉的文明和无数的文化瑰宝。现在您眼前所看到的这一幅幅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图画便是我们今天要像您介绍的藏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唐卡。 唐卡是藏文译音,意思为可以卷起来的,它是画在棉布上的一种布画.由于两端穿有木轴,因此也被称为卷轴画。它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唐卡构图严谨,笔法精细,着色浓艳,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属于笔彩的画法。同时,唐卡的品种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彩绘唐卡、印刷唐卡以及刺绣唐卡等等。 唐卡题材广泛,无所不含,可以说是一部社会史的风俗画。它的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历史故事、宗教教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建筑布局等等,可谓一部西藏社会综合的历史文化大辞典。无以记数的大小唐卡,为藏学研究的诸多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随着文化的发展,如今,唐卡画已经摘掉了它神秘的面纱,从寺庙中走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唐卡的绘画手法和艺术形式来进行装饰的家具或建筑比比皆是,特别是时下旅游经济异常火暴,唐卡也成为了许多游客与收藏家们争相购买与收藏的艺术珍品。那么今天

我们就以唐卡中最具代表性的彩绘唐卡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唐卡的制作工艺。 一、制作唐卡的主要原料、工具及用途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初步了解了唐卡之后,我们首先向您介绍制作唐卡所需要的主要工具及主要原料。 制作唐卡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 画布 画布是唐卡绘画的载体,一般选择白色或乳白色的棉布作为画布。 矿石粉 将矿石粉、牛胶和水混合后刷在画布上,可以提高画布的着色能力。 矿物颜料 矿物颜料是在矿石中提取出的彩色颜料,比较珍贵,目前大部分需要从印度进口,它是绘制唐卡的主要颜料。 牛胶 牛胶是用牛皮熬制出的一种胶体,用水溶解后具有一定粘性,为画布刷浆、制笔以及调制颜料的过程中都会用到它。 狼毫 狼毫通常指黄鼠狼尾巴上的粗毛,它软硬适度、质感挺拔是制作唐卡画笔的最佳原料。 制作唐卡所需要的主要工具有: 画框

深究唐卡特色课程教育考虑.pdf

藏传佛教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藏学界十分关心的问题。藏族美术是藏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藏族人民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在藏族造型艺术中,唐卡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它最初是写在布上的文告,后来经过历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绘画形式。题材内容广泛,有佛像、人物、说法图、佛经故事等,还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唐卡绘画教学整体上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步调的发展进程,前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传统师承教学向现代系统教学的过渡阶段,其模式单纯,进展缓慢,却又客观地继承和延续了藏族美术传统风格技法。后一时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学校教学为主体的唐卡美术教学,在充分继承传统特色和在现代教学实际操作中完成教学的办学模式,能发挥二者优势,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四川民族学院唐卡教学的现状 藏族美术教学得到民族高校的重视,并根据不同的地方资源优势,办出了各自的特色,共同形成了藏族美术教学形式多样、风格独到的整体局面。四川民族学院对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十分重视,美术教育专业除开设素描、色彩、中国画、三大构成、中外美术史等基础课程外,还将唐卡设置为美术教育特色课程,并将唐卡作为学校特色课程来开发建设。唐卡课程在学院美术系仅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开设了唐卡画技法、新唐卡创作、藏族图案设计3门课程。通过对唐卡艺术发展源流、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表现技法与相关的历史事实的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唐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实用审美功能,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加深对中华各民族传统艺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努力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做出努力;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主动地去做传承、保护、发展工作;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专业为藏族地区在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人才、技术、社会服务的职能,使课程开设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我校传统唐卡教学中主要以临摹传统唐卡作品为主,由具有传统美术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持这门课程。设计因地制宜的课程教案,从临摹和赏析经典传统美术作品入手,但目前唐卡课程的教学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只重视学生如何掌握好绘画的技法,对于理论则很少涉及。现在从事唐卡教学的教师几乎是院校毕业的,藏族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甚少,特别是对唐卡这个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形式了解不够深入,承担起唐卡的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分析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唐卡教学课时有限,在学分制指导计划中只开设54节课,可以想象其中的难度有多大。54节课要完成一幅唐卡临摹作品,对学生来说很困难。何况学习的目的,要从构图、造型等方面去学习、借鉴并进行创作,课时的保障是不能忽视的;再次,美术系学生大多数来自内地,对唐卡这种藏族传统绘画艺术不太了解;最后是日益提高的教学工作要求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矛盾,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新教学手段的采用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唐卡特色课程的教学思路 历史发展规律证明,要建设好唐卡这一特色课程,必须要对其进行梳理,要考虑如何使其更加体系化、系统化、学科化。使其艺术面貌、艺术表现空间、艺术档次等方面再上新台阶,真正利用好高校人员集中、专业门类齐全、学术氛围活跃等优势,使其在唐卡教学中发挥好的作用。 (一)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唐卡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修改调整工作,因为这门课程进入大学课堂时间才短短十几年,有很多难点和未知数,因而有待于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应随时进行补充,相隔一段时间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创新思想的教师对现有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做相应的修改调整。从大纲和计划中明确体现出唐卡画内容的传统与创新两大的方面,从而确定教学的方向。 在课程结构和课时分配上进行改革,加强唐卡课程体系的调整,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充分利用四川民族学院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树立特色意识,确定本课程的发展定位。课程的设置紧扣培养目标,着眼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和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教学阶段与环节都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科学的课程设置,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改革教育模式,要充分考虑到本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藏族美术与宗教美术进行联系,与我国汉族地区的水墨画和工笔重彩画、与民族化的油画和版画等实行学术对照,在不同画体中,对绘画语汇、审美取向、美术规范等方面进行宏观把握。在研究传统唐卡画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中国画工笔重彩设色和用笔秀丽、细密、严谨等表现技巧精华的同时,借鉴西方油画的技巧,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新的构图和技法的表现,对唐卡画的构图和技法进行全面比较和研究,调动唐卡画的各种表现技巧,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藏区新生活、新风俗。在总体上既不失藏族绘画的基本格调,又不失传统唐卡规范的元素。这需要我们在唐卡画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让学生应用已学习的唐卡表现技法结合中国工笔画技法,融合现代绘画工具材料创作以表现现代藏区生活为题材的唐卡绘画作品。结合现代藏族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生活,利用唐卡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和现代绘画材料进行创作,在传统唐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新唐卡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