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蛋白质泛素化研究进展—探索蛋白修饰的秘密

(完整版)蛋白质泛素化研究进展—探索蛋白修饰的秘密
(完整版)蛋白质泛素化研究进展—探索蛋白修饰的秘密

蛋白质泛素化研究进展——探索蛋白修饰的秘密

泛素是一种含76个氨基酸的多肽,存在于除细菌外的许多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具有标记待降解蛋白质的功能。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由泛素控制的蛋白质降解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能够清除错误的蛋白质,还对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生长、免疫功能等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Irwin Rose就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被授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正是因为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在生物体中如此重要,因而对它的开创性研究也就具有了特殊意义。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实验室中,科学家不断发现和研究与这一降解过程相关的细胞新功能。现在,研究人员已发现泛素具有多种非蛋白水解功能,包括参与囊泡转运通路、调控组蛋白修饰以及参与病毒的出芽过程等。

鉴于蛋白质降解异常与许多疾病,例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基因的功能是通过蛋白质的表达实现的,因此,泛素在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机制如能被阐明将对解释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遗传信息的调控表达有重要意义。

《生命奥秘》本月专题将介绍泛素系统的来源、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以“泛素-蛋白酶”为靶位的抗癌疗法,希望能给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带来崭新的思路。

一、泛素样蛋白的来源及功能

1. 泛素样蛋白及其相关蛋白结构域

2. 泛素样蛋白连接后的结果

3. 泛素样蛋白修饰途径的起源

4. 前景展望

二、泛素化途径与人体免疫系统调节

1. 泛素修饰途径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2. 泛素蛋白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3. 泛素化修饰途径在获得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4. 泛素修饰系统在自身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5. 研究展望

三、针对泛素修饰系统的肿瘤治疗方案

1. 泛素连接系统是致癌信号通路的重要治疗靶标

2. 针对泛素连接酶的治疗方法

3. E3连接酶与肿瘤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

4. 针对抗凋亡蛋白

5. 去泛素化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6. 针对肿瘤细胞的蛋白酶体

7. 非降解途径的泛素化修饰作用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

8. 干扰泛素蛋白识别过程

9. SUMO修饰过程与癌症的关系

10. 未来还将面临的挑战

四、扩展阅读

一种新型抗癌药物——NEDD8活化酶抑制剂

五、其它

1. 内体ESCRT装置能分选泛素化修饰的膜蛋白

2. 内质网的泛素化机制

3. DNA修复过程中的泛素以及SUMO修饰机制

下一期预告:生物信息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癌症是一种由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随着各种“组学”技术的进展,癌症的研究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后基因组学时代的生物技术进展使分子生物学家得以较为精细地研究DNA(基因组学)、mRNA(转录组学)和蛋白质(蛋白质组学),试图在完整背景下描述癌症的技术革新为研究者获得更多有用的资料,并在新途径下去研究及整合提供了机遇。虽然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但很多的

方案正在开发中,目的是整合关于实例的信息、方案和其它不同来源的资料,以鉴定出重要的趋势和方法,最终找到治疗或诊断癌症的新途径。下一期《生命奥秘》将讨论癌症治疗方法的革命,重点放在生物信息学方面,并进一步讨论如何分析各种组学信息,和它们的应用如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方法。

一、泛素样蛋白的来源及功能2010-09-21

真核生物蛋白可以通过与各种小分子物质或蛋白质相结合的方式被修饰。在众多的修饰方式当中有一种就是与泛素蛋白或泛素样蛋白(UBL)相结合,采用这种修饰方法可以对多种生理过程进行调控。UBL蛋白可以控制被修饰蛋白与其它生物大分子(比如蛋白酶体或染色质)间的相互作用。各种UBL系统都会使用相应的酶来催化修饰反应,不过这些修饰反应中大部分都是暂时的。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UBL修饰途径来自原核生物的硫转移酶系统(sulphurtransferase system)及相关酶类。而且,在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中,类似于UBL连接酶和UBL去连接酶的蛋白也是广泛存在的,这些证据都说明UBL修饰系统不是起源于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内的蛋白都会经历各种翻译后修饰,这些修饰过程极大地扩展了蛋白的功能多样性和动力学多样性。蛋白可以通过与磷酸基团、甲基化基团、乙酰基团或某些蛋白质基团(通常这种连接方式都是短暂的)相连接的方式被修饰。而泛素蛋白修饰方式就是上述与蛋白质相连的修饰方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现在,我们已经对这种修饰途径研究得非常透彻了。泛素蛋白是一小分子蛋白,它在真核生物界非常保守,但是在真细菌界(Eubacteria)和古细菌界(Archaea)都不存在。泛素蛋白还可以与上千种不同的蛋白结合。

泛素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背景知识框1)。UBL修饰途径也与泛素化修饰途径类似。参与UBL修饰途径的酶虽然各不相同,但在进化上都与参与泛素化途径的酶具有相关性。由于泛素蛋白与UBL蛋白具有相同的三维核心结构——β-抓握折叠(β-grasp fold)结构——这说明各种不同的UBL修饰系统都源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背景知识框1:泛素蛋白连接机制

泛素蛋白(图中绿色圆圈所示)是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它可以被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活化,进而与底物靶蛋白相连接(如图中箭头所示)。UBL修饰系统采用的也是类似途径。

有三种酶——E1、E2和E3——参与了泛素修饰反应,这包括多泛素蛋白合成反应,即在一个泛素蛋白的基础之上再添加好几个泛素

蛋白(如图中括号所示)。

E1酶负责活化泛素蛋白、E2酶通过转硫醇作用从E1酶处获得泛素蛋白,并将其与底物蛋白相结合,然后E3酶将泛素蛋白与底物连接(在某些情况下会先形成一种硫酯中间产物,然后再与底物结合)。所有真核生物编码的E2和E3同工酶种类非常多,其中E2同工酶有几十种,而E3同工酶则多达数百种。这样,细胞就能对多种蛋白进行各种方式、特异性的修饰和调节,而且这些修饰调控作用也都会受到严密的时空调控。

泛素蛋白的C末端通常都经由酰胺键(amide linkage)与靶蛋白的氨基团连接在一起。最常见的连接是与靶蛋白赖氨酸的ε氨基团相连,不过也可以与靶蛋白的N末端相连。此外,最近还发现泛素蛋白可以与靶蛋白上的半胱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相连。在多泛素链中,一个泛素蛋白分子的赖氨酸侧链与另一个泛素蛋白的C末端相连,如此反复形成多泛素链。泛素蛋白含有7个赖氨酸残基,所有这些赖氨酸残基都可以参与上述多泛素链的合成过程。

泛素蛋白的C末端含有甘氨酸残基,在泛素蛋白与其它蛋白相连之前,该残基必须被活化。最初,C末端被E1酶腺苷酰化,随后E1酶的半胱氨酸侧链攻击泛素蛋白的C末端,形成E1-泛素蛋白硫酯中间产物。然后被活化的泛素蛋白被“移交”给E2酶活性位点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再在E3酶的共同作用下,催化靶蛋白泛素化反应。E3酶在识别靶蛋白底物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不过有些UBL 途径不需要E3酶的参与)。在泛素化修饰途径中,还有一些不同的E3酶可以催化泛素蛋白与被单泛素化修饰或多泛素化修饰的靶蛋白相连接。这些E3酶有时也被称为E4酶(尤其是在延伸多泛素侧链时)。去泛素化酶(DUB)可以将靶蛋白上的泛素蛋白水解下来,由于DUB酶的存在,泛素化作用只能是暂时的。

这种由泛素蛋白和其它UBL蛋白负责的动态修饰过程构成了一个可逆的“开关”,来控制底物蛋白的不同功能状态,调控细胞内的多种生理活动过程。

泛素蛋白于1975年被首次发现。之后的10年间,我们对泛素修饰系统的进化前体分子(evolutionary precursors)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泛素蛋白被认为是真核生物蛋白中最保守的蛋白之一,但直到最近都还没有很好的、足够灵敏的序列比对方法在细菌蛋白质中发现序列相似的蛋白质。不过,近两年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首先,序列比对方法变得更为先进了,因而发现了许多泛素蛋白以及泛素修饰系统参与蛋白之间的相似之处,也发现了很多细菌蛋白之间的相似之处;其次,结构测定研究发现,在很多原核蛋白、真核蛋白中都有泛素样折叠结构,不过这些蛋白之间在序列上的相似性很低;第三,在对次级代谢产物和酶辅因子,比如原核生物里的硫胺素(thiamine),即维生素B1等的机理分析中发现了UBL蛋白的激活与连接机制。

这些研究进展说明,泛素系统是由各种早就在原核生物里存在的、经历了多样化改变的组成元件和反应体系进化而来的。

在泛素修饰过程中存在的多样性非常奇特,修饰的结果取决于泛素蛋白是以单体形式还是多聚体形式与靶蛋白相连接(图1)。各种不同的泛素蛋白间的连接形式决定了被修饰蛋白的命运。当靶蛋白被多泛素化途径修饰之后会与26S蛋白酶体这种多亚基蛋白酶复合物结合,然后被降解,靶蛋白降解后泛素蛋白会被循环利用。细胞利用这种途径降解那些“多余的”蛋白质,以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保证转录调节、蛋白质含量、信号转导甚至昼夜节律等的正确性。泛素化修饰也有非降解作用,比如介导膜蛋白内吞作用和蛋白质胞内运输作用、参与染色质介导的转录调节作用、DNA修复作用以及信号复合体合成等等。泛素化途径与细胞内这么多的功能都有关系,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都与泛素化途径失调有关了。这些疾病包括癌症、Angelman综合征等严重智力障碍疾病,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氏病等神经变性性疾病以及II型糖尿病等等。

1. 泛素样蛋白及其相关蛋白结构域

对UBL蛋白及其相关蛋白结构域的研究缘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发现了一种干扰素诱导的、分子量为15KDa的蛋白产物——ISG15。该蛋白在序列上与泛素蛋白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修饰其它蛋白。后来发现ISG15蛋白是表1中所列举的一系列UBL蛋白中第一个被发现的UBL蛋白。尽管如此,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它的功能还是知之甚少,至今才发现了ISG15蛋白的E1酶(即ISG15活化酶)和E2酶(即ISG15连接酶)(背景知识框1)。这些酶与ISG15蛋白一样,也都是被I型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我们用小鼠模型研究发现,蛋白经ISG15蛋白修饰之后,可以表现出抗病毒作用,这也符合ISG15蛋白通过I型干扰素诱导表达的特性。I

型干扰素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对病毒作出反应而产生的活性蛋白。

与泛素蛋白一样,9种UBL蛋白都是通过共价连接的方式连接到靶生物大分子(大部分是蛋白)上从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表1列出了UBL修饰系统常见的靶蛋白(不过该表并不完整)。泛素系统可以对酵母细胞中超过1000多种的不同蛋白质进行修饰,有一些UBL修饰途径,比如SUMO(小类泛素修饰因子)修饰途径的靶蛋白非常多,而且靶蛋白之间差异非常大。而另一些UBL修饰途径的靶蛋白范围则非常有限,比如UBL蛋白酵母蛋白Atg12似乎只有一个靶蛋白Atg5,Atg8蛋白只与一种特殊的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相结合。

本表中列举的UBL蛋白都来自酿酒酵母(如果酿酒酵母中有这些蛋白)和脊椎动物(如果酿酒酵母中没有这些蛋白)。如果在酿酒酵母中和脊椎动物中皆存在,则在酿酒酵母UBL蛋白后的括号中显示脊椎动物UBL蛋白。对于E1酶和E2酶,如果酿酒酵母中有这些蛋

白则显示酿酒酵母中酶。UBA6蛋白要比Uba1蛋白的种系分布范围窄的多。

ND:经由标准的BLAST程序没能发现相似性;NI:没有发现;?表示两个结构域各自的相似度。

正如前面提及的那样,大部分的UBL修饰途径使用的酶都是类似的。UBL蛋白连接的主要途径似乎源自一个古老的生物合成途径(我们将会在下文中对该途径进行介绍)。该途径中的酶和蛋白质修饰因子经过了好几轮扩增和多样化改变才变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UBL 修饰途径。不过在几条特殊的UBL修饰途径中还是存在几种例外的UBL连接机制。比如有一种泛素蛋白水解酶,它不仅能够将泛素蛋白从底物蛋白上裂解下来,也能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将泛素蛋白连接到靶蛋白上。还有一些UBL连接酶来自纤毛虫(ciliates)。我们通过序列分析在纤毛虫中发现了一类具有自我剪接功能的多聚蛋白,它们形成了一系列种类各不相同的UBL结构域以及具有自我剪接功能的细菌内蛋白样(BIL)结构域。这些多聚蛋白的编码基因可能起源于一个编码多聚蛋白的基因,然后在进化过程中又获得了编码BIL结构域的基因。

BIL结构域的N末端具有一个丝氨酸或半胱氨酸残基,这些氨基酸残基可以激活肽键重排机制(peptide-bond rearrangement),通过该机制将BIL结构域上游末端氨基酸肽酰基链(peptide acyl chain)的N转变成O(在N末端是丝氨酸时)或转变成S(在N末端是半胱氨酸时)。这种重排机制起始于裂解和自我间接反应。在BIL-泛素蛋白样蛋白(BUBL)中的BIL结构域内开始N→S酰基转换,该转换过程可能促进了自身催化进程中对底物硫酯(thioester)的亲核攻击(nucleophilic attack)作用,从而将上游UBL蛋白连接到被修饰靶分子上。如果攻击基团是靶蛋白质的赖氨酸侧链,就会得到按照背景知识框1中介绍的那种标准方式进行连接的修饰产物,不过反应过程中没有E1、E2或ATP的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在BUBL前体蛋白BIL结构域上游的序列不是UBL蛋白必需的。因此,可能会有很多蛋白修饰因子,它们并不与泛素蛋白相关,但是可能在结构域的上游起到与BIL结构域相类似的作用。

还有很多其它相关的泛素蛋白,这些蛋白中的泛素样结构域(ubiquitin-like domain, ULD)属于多肽的一部分,但通常它们既不参与任何反应,也不会与靶蛋白发生共价结合。这种ULD结构域赋予所属蛋白(与可转移UBL类似的蛋白)与某些特殊靶蛋白相结合的能力。有一些ULD结构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从所属蛋白中被裂解下来,裂解之后甚至还可以与其它蛋白相连接。比如在细胞经历紫外线伤害后发生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itylating enzyme)USP1内部ULD结构域的自我裂解作用(autocleavage)。这种裂解作用发生后酶就会被灭活,导致细胞内单泛素化修饰的PCNA蛋白大量积聚,而这些PCNA蛋白正是细胞进行DNA修复所需要的。

在所有UBL蛋白和ULD结构域中广泛存在的β-grasp fold结构非常古老,可见于各个种系生物,它可能来自某个早期蛋白质翻译系统里的RNA结合结构。该β-grasp fold结构参与了多种细胞功能,从为各种酶活性,比如铁硫簇结合活性(iron–sulphur-cluster binding)搭起骨架结构到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无所不包。

2. 泛素样蛋白连接后的结果

早期对泛素蛋白开展的研究工作将注意力都放在了泛素蛋白在蛋白质水解过程中的作用上了。26S蛋白酶体负责将被泛素蛋白修饰的靶蛋白水解。多泛素蛋白侧链与蛋白酶体之间的直接结合可能是多泛素修饰靶蛋白与蛋白酶体复合物结合的机制。即多泛素蛋白侧链为靶蛋白提供了一个亲和标签,使其能够与蛋白酶体紧密结合(图2)。在蛋白酶体中具有多种多泛素蛋白侧链受体,此外还在移动穿梭因子(mobile shuttling factor)这种介导多泛素化修饰靶蛋白与蛋白酶体相结合的因子中发现了多泛素蛋白结合结构域(polyubiquitin-binding domain)。

在泛素蛋白与泛素蛋白结合结构域(UBD)之间发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不仅仅限于泛素化修饰蛋白与蛋白酶体之间的结合作用。我们在近十年的研究发现,泛素蛋白和UBL蛋白有很多功能都是通过UBD结构域介导的。比如Vps23/TSG101膜蛋白分类因子中的UBD结构域能介导细胞对单泛素化蛋白修饰膜蛋白的识别,而去泛素化酶Ubp14/USP5蛋白中的UBD结构域则能够帮助Ubp14/USP5蛋白特异性识别尚未结合的多泛素蛋白侧链。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发现了16种UBD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之间在三级结构和多肽大小(从30个氨基酸残基至150个氨基酸残基不等)之间都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UBD结构域让真核生物能够借助泛素蛋白系统完成多种功能。

UBD结构域与泛素蛋白之间的亲和力通常都比较弱,不过虽然如此,但突变研究还是发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多个泛素蛋白连接到一起可以明显增强它们与UBD结构域之间的亲和力,或者与靶蛋白之间的亲和力。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多泛素蛋白与蛋白酶体之间的结合。Cecile Pickart等人研究了各种长度泛素蛋白对试验底物降解作用的不同抑制程度。结果发现四聚体泛素蛋白的抑制作用最强,三聚体的抑制很弱,而二聚体泛素蛋白则完全检测不到抑制作用。这说明四聚体泛素蛋白形成了一个在泛素蛋白单体或低聚体中都不存在的结合决定簇(binding determinant)。

在UBL修饰途径中研究得最充分的莫过于SUMO途径了。我们通过对SUMO途径中各个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其它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又发现了很多有关泛素蛋白与靶蛋白间相互作用的详细机制。而且我们还利用遗传、生化以及生物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最终发现了一个非共价结合的SUMO结合单位——SUMO相互作用基序(SUMO-interaction motif, SIM)。SIM基序是一个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这要比与泛素蛋白结合的结构域小得多),它的解离常数介于5 μM至10 μM之间,这也就是说它的亲和力要比常见的UBD高很多。在SIM基序中间是由3个或4个疏水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结构,该结构的一侧通常是一组酸性氨基酸残基。SIM 基序在SUMO分子疏表面的β2折叠与α1螺旋之间形成β折叠结构,同时SIM基序末端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也能与SUMO分子表面的碱性氨基酸残基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结构与被大部分UBD结构域识别的泛素蛋白中的β-grasp fold结构完全不同。在β-grasp fold 结构中被识别的区域是泛素蛋白第44位异亮氨酸为中心的一块疏水区域。因此,不同的UBL蛋白都可以作为接头分子来发挥相似的功能,但它们与靶蛋白相连接的机制却可以各不相同。

很明显,UBL蛋白与靶蛋白之间的连接通常都会促进靶蛋白与其它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这种泛素化修饰是通过直接参与形成蛋白复合物来发挥作用的(图3a)。蛋白间相互作用也可以通过UBL导致的靶蛋白结合位点构象改变来实现(图3b)。大部分已知的UBL 调节途径都属于前面所述的图3a类别,只有极少数属于图3b类型。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细胞蛋白经UBL蛋白修饰,它们的活性也足以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正如前文所述,这种非共价结合的UBL蛋白与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不过可以通过多聚泛素蛋白或者

UBL蛋白的方式,又或者泛素蛋白或UBL蛋白与靶蛋白上的多个位点相结合的方式(如图3a、c所示)来增强它们之间的结合力。经SUMO分子修饰的RanGAP1蛋白与核膜孔复合物(nuclear-pore complex)之间的连接就是通过这种多价结合的方式完成的。单独的SUMO 分子或RanGAP1蛋白都无法与核膜孔复合物形成紧密连接。

UBL蛋白发挥作用的另一条途径借助了空间位阻(steric hindrance)机制。靶蛋白上的UBL蛋白可以阻碍靶蛋白与某些蛋白质间相互结合(图3d)。不过目前这种蛋白间阻碍作用的例子还比较少。其中的原因可能是UBL蛋白要能很好地发挥空间位阻效应,需要对细胞内的大多数蛋白都经过修饰才能表现出来。但对于很多蛋白质来说,只有很少一部分得到了修饰。从原理上来说,只要UBL修饰蛋白还连接在靶蛋白上或者改变了靶蛋白的构象,那么这种空间位阻效应就还应该存在。

3. 泛素样蛋白修饰途径的起源

我们最早获悉的有关UBL连接酶起源的信息来自酵母泛素蛋白活化酶E1的氨基酸序列。研究发现E1蛋白与MoeB这种负责合成钼辅因子(Moco)的大肠杆菌蛋白具有少许序列相似性。但是在1991年,E1蛋白的序列刚刚被弄清楚时,我们还不知道MoeB蛋白的生化功能。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才逐渐了解这种钼辅因子合成酶以及硫胺素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和生化功能信息。令人吃惊的是,该途径与泛素蛋白活化途径具有相似之处。这是由于硫胺素合成途径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菌当中,而钼辅因子合成途径也存在于大部分的细菌当中,我们认为这些酶系统在进化等级上要比泛素蛋白连接酶高出很多。

3.1 UBL相关硫载体蛋白

要合成钼辅因子和硫胺素分子,就必须在它们的前体物质中加入硫元素,这就需要一种小分子硫载体蛋白的帮助。在钼辅因子合成途径中发挥作用的是MoaD蛋白,而在硫胺素合成途径中发挥作用的却是ThiS蛋白。如图4所示,硫元素是从这些硫载体蛋白C末端的硫代羧酸基团(thiocarboxylate group)上释放出来的。MoaD蛋白和ThiS蛋白都与泛素蛋白一样,在序列的C末端携带一对甘氨酸残基。这些蛋白的C末端在E1样酶(在MoaD蛋白途径中发挥作用的是MoeB蛋白;在ThiS蛋白途径中发挥作用的是ThiF蛋白)的腺苷酰化作用之后,就可以将这些蛋白C末端的甘氨酸羧酸基团转变成硫代羧酸基团。与泛素蛋白一样,MoaD蛋白和ThiS蛋白也都有一个β-grasp fold结构,不过这两种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与泛素蛋白的相似性都不高。因此,泛素蛋白、MoaD蛋白和ThiS蛋白都只是结构相似,它们的C末端都可以经E1样酶的腺苷酰化作用而被激活。早在2000年左右,我们就根据新发现的泛素蛋白相关修饰因子1(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1, Urm1)的相关信息,对硫输送系统(sulphur-transfer system)与UBL活化系统之间的进化学亲缘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Urm1蛋白最初是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被发现的,它与MoaD蛋白和ThiS蛋白有关(图4右侧部分)。虽然酿酒酵母缺乏与钼相关的酶系统,而且它还采用了一种与细菌完全不同的途径来合成硫胺素,但它还是表达了E1样酶——Uba4蛋白。该蛋白在序列上与ThiF蛋白和MoeB蛋白具有相似性。Uba4蛋白能与Urm1蛋白相结合,促使Urm1蛋白与其它细胞蛋白发生共价结合。这些研究成果表明Urm1蛋白与Uba4蛋白可能都是UBL蛋白连接系统的一部分(如果从序列相似程度考虑,它们与细菌的硫输送系统会更为相近)。不过正如我们下面将要讨论到的那样,Uba4蛋白也在硫输送系统中发挥了作用,因此,它可能是一种双功酶。鉴于此,Urm1-Uba4系统有可能是一种“分子化石”,它保留了远古硫输送系统的特征,同时又具有UBL

连接酶的活性。

3.2 另一种可能的双功酶——Urm1蛋白

E1样酶在ATP的帮助下活化UBL蛋白C末端的过程与其它腺苷酰化作用过程,比如氨酰tRNA连接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活化氨基酸的过程非常类似。对UBL蛋白来说,ATP水解提供的能量被转移到E1-UBL硫酯键(thioester linkage)中去了。不过在被化学活化之后,表1中所列举的所有已知的UBL蛋白(除了Urm1蛋白之外)同时也都会继续发生酯基转移作用(transesterification),将能量再转移到E2酶的硫酯键上。唯一例外的是,Urm1蛋白途径没有使用E1-E2酶系统,而是使用了细菌硫输送系统。Uba4蛋白(即Urm1蛋白途径中的E1酶)含有一个硫氰酸生成酶同源结构域(rhodanese-homology domain,RHD)。这一点与其它UBL系统中的E1酶不同(图4)。硫氰酸生成酶和其它几个含有RHD结构域的蛋白都是硫转移酶,它们通过S-S-H中间体的形式将其活性半胱氨酸位点上的硫转移到靶蛋白上。很多MoeB家族蛋白都含有与Uba4蛋白类似的结构,即有一个E1样结构域及与之相应的C末端,还有一个RHD结构域。根据上述以及其它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MoaD蛋白形成的硫代羧酸产物会在MoeB蛋白相关酶(MoeB-related enzyme)的RHD结构域作用下继续形成酰基二硫化物中间体(acyl disulphide intermediate)。由此类推,Urm1-Uba4系统也会用到Uba4蛋白的RHD结构域。Uba4蛋白的RHD结构域会与Urm1蛋白形成暂时的硫酯中间产物,然后再将硫酯键转移至底物,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并不需要E2酶的参与(图4)。在酿酒酵母中,该Urm1蛋白与靶蛋白的连接过程需要RHD结构域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参与。

2008年,Jennifer Schmitz等人开展的一项工作发现,Uba4蛋白的RHD结构域也能形成过硫化物,并在体外反应中将其末端的硫转移至Urm1蛋白的C末端,形成Urm1蛋白硫代羧酸产物。E1结构域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并不是该反应所必需的,Jennifer Schmitz等人

也没有发现Urm1-Uba4硫酯产物。Jennifer Schmitz等人认为,经腺苷酰化作用的Urm1蛋白受到RHD结构域中过硫化物的攻击,会形成酰基二硫化物中间产物,然后再释放出硫代羧酸产物。他们认为这就是Urm1蛋白与靶蛋白连接的作用机制。

最近我们还发现了Urm1蛋白途径的一种新功能,即在某些反义tRNA分子的摆动尿嘧啶(wobble uridine)2号位的O被替换成了S。该途径能控制译码的特异性。Urm1蛋白参与了该反应,可能起到了硫转运的功能。tRNA分子被Urm1途径修饰的程度是否决定了Urm1途径的功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Urm1蛋白对靶蛋白的修饰作用也能够让tRNA分子被硫醇化,可能的途径是通过形成能够释放出Urm1硫代羧酸产物的Urm1-Uba4酰基二硫化物,然后将硫转移到tRNA。

虽然Uba4蛋白保守的E1结构域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在体外Urm1硫代羧酸产物形成的过程中不是必需的,但在体内Urm1蛋白连接的过程中却是必不可少的。该半胱氨酸残基在Urm1-RHD连接产物(该产物是Urm1蛋白C末端硫代羧酸产物而不是Urm1蛋白与靶蛋白之间的连接产物)的还原裂解反应中发挥作用。可能是E1样酶的半胱氨酸残基与RHD结构域间进行过硫化物交换,释放出RHD巯基,攻击Urm1蛋白-腺嘌呤核苷酸(Urm1-adenylate);又或者是Urm1蛋白-腺嘌呤核苷酸直接被底物的赖氨酸残基攻击,不过该机制无法解释为什么需要两个Uba4蛋白活性位点中的半胱氨酸残基。Urm1-RHD二硫化物的还原裂解反应是被E1结构域活性位点的巯基基团催化完成的,该反应能使RHD巯基再生,能够再次参与形成Urm1硫酯化合物。我们还不清楚这种Urm1蛋白与靶蛋白间的连接机制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早期前体物质及其它UBL蛋白的连接机制。不过我们相信,在UBL蛋白连接酶系统的进化历程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E2样因子,逐渐使得E1酶丢失了RHD结构域,因此,也去除了过硫化物-硫代羧酸产物(persulphide–thiocarboxylate)形成的这一副反应。或者,真核生物UBL修饰系统可能来自另一种独特的原核β-grasp蛋白修饰系统。

3.3 E2酶的缘起与UBL特异性蛋白酶体

E2样酶源自何时,它又是在何时第一次与E1酶形成E1–E2系统用于UBL修饰途径的?早期的序列比对工作没有在细菌中发现任何与E2酶相关的蛋白,但是最近的研究工作却在同一DNA“邻居”(即在假定的操纵子中,结构域融合区域或共调控基因中)中发现了大量的E2相关序列,这些序列包括UBL相关序列、E1样序列或JAMM(JAB1/MPN/Mov34)金属蛋白酶编码序列等。在真核生物中,有特殊的JAMM蛋白酶来作为去泛素化酶或UBL特异性蛋白酶。

因此,E2蛋白似乎来自细菌,伴随着UBL蛋白和E1样酶一起发展而来。与经典的UBL系统E2酶最接近的亚群蛋白可能就是真核生物UBL系统中E2酶的祖先。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报道有一个这种原核生物的E2样酶能够与E1酶一起催化UBL与底物间的反应,不过根据其它研究成果,我们相信肯定会有一些原核生物的E2样酶能够催化这种反应。

DUB蛋白或ULP蛋白通常都是UBL蛋白前体物质C末端反应所必需的蛋白,它们可以将UBL蛋白从靶蛋白上裂解下来。虽然经序列分析发现有多种JAMM酶与原核细胞里的UBL修饰系统有关,不过还是有一些JAMM酶只是参与硫转运途径,而不参与UBL修饰途径。比如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具有一种特殊的半胱氨酸合成途径。该途径由E1相关的MoeZ蛋白催化。途径中含有包含β-grasp结构的CysO硫代羧酸衍生物。JAMM酶编码基因与CysO编码基因成簇存在,它也许能在半胱氨酸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中将CysO中的半胱氨酸水解出来。萤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中合成含硫的thioquinolobactin菌属转铁蛋白(siderophore)需要一名为QbsE的硫转运蛋白参与,该蛋白与MoaD蛋白和ThiS蛋白相关。不过QbsE蛋白以在双甘氨酸基序(diglycine motif)后添加了两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物质形式存在。JAMM蛋白酶可以将QbsE前体蛋白中的这两个氨基酸残基水解掉。因此,真核生物用来去除UBL蛋白的蛋白酶可能就来自细菌中以β-grasp结构蛋白为基础的生物合成途径,比如UBL蛋白和E1样酶,可能E2样酶也是如此。

3.4 E1样酶对非UBL底物的活化作用

腺苷化酶(adenylating enzyme)里的E1样酶超家族蛋白除了能活化β-grasp蛋白的C末端之外,还能催化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好的例子来自能合成并分泌小分子抗菌素C7(small antibiotic microcin C7, MccC7)的肠道细菌。MccC7是一种由大肠杆菌质粒编码的小分子7肽。MccC7多肽C末端的天冬酰胺酰类似物(isoasparaginyl)与经修饰的腺嘌呤核苷酸之间形成了氨基磷酸酯键(phosphoramidate)。该连接反应需要同一质粒编码的mccB蛋白的参与,而mccB蛋白属于E1样酶超家族。因此,这种E1样酶蛋白的底物不是β-grasp蛋白,该酶所修饰的C末端也与前面介绍的硫转运系统不同,只不过最开始与由E1样酶催化的C末端α羧化物(α-carboxylate)的腺苷酰化作用比较类似。

4. 前景展望

将来还会发现多少种UBL蛋白修饰途径或者相似的途径?很多UBL修饰途径无法通过序列比对的方法被发现,因此可能还有很多

β-grasp蛋白或者UBL修饰因子没有被我们发现。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在原核生物中发现了大量UBL相关蛋白修饰系统,虽然这些系统中还没有一个系统经过试验验证。对这些系统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有大量的细菌调节子都将所有编码β-grasp蛋白、E1样蛋白、E2样蛋白以及相关水解蛋白的基因全部集中到一起。此外还发现,不是所有的E1样蛋白都能与β-grasp蛋白或UBL蛋白发生反应,因此还需要对这些酶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蛋白质泛素化研究进展—探索蛋白修饰的秘密

蛋白质泛素化研究进展——探索蛋白修饰的秘密 泛素是一种含76个氨基酸的多肽,存在于除细菌外的许多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具有标记待降解蛋白质的功能。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由泛素控制的蛋白质降解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能够清除错误的蛋白质,还对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生长、免疫功能等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Irwin Rose就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被授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正是因为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在生物体中如此重要,因而对它的开创性研究也就具有了特殊意义。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实验室中,科学家不断发现和研究与这一降解过程相关的细胞新功能。现在,研究人员已发现泛素具有多种非蛋白水解功能,包括参与囊泡转运通路、调控组蛋白修饰以及参与病毒的出芽过程等。 鉴于蛋白质降解异常与许多疾病,例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基因的功能是通过蛋白质的表达实现的,因此,泛素在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机制如能被阐明将对解释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遗传信息的调控表达有重要意义。 《生命奥秘》本月专题将介绍泛素系统的来源、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以“泛素-蛋白酶”为靶位的抗癌疗法,希望能给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带来崭新的思路。 一、泛素样蛋白的来源及功能 1. 泛素样蛋白及其相关蛋白结构域 2. 泛素样蛋白连接后的结果 3. 泛素样蛋白修饰途径的起源 4. 前景展望 二、泛素化途径与人体免疫系统调节 1. 泛素修饰途径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2. 泛素蛋白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3. 泛素化修饰途径在获得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完整版)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蛋白质泛素化简介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样,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它能在E1、E2、E3 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下与细胞内靶蛋白上的一个或多个赖氨酸残基发生共价连接。泛素蛋白本身也含有7 个赖氨酸残基,因此它们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些位点互相连接,形成多泛素蛋白链(polyubiquitin chain)。目前研究显示,如果多泛素蛋白链与被修饰蛋白上的第48 位赖氨酸残基相连,会介导靶蛋白进入蛋白酶体而被降解;如果与被修饰蛋白上其它位点,比如第63 位赖氨酸残基相连,则靶蛋白可以发挥信号通路功能而不会被降解。 与磷酸化修饰途径一样,泛素化修饰途径也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去泛素化酶(DUB )将泛素蛋白修饰物去除掉。靶蛋白经泛素化途径修饰之后,连接在靶蛋白上的泛素蛋白单体或多聚体可以被各种泛素蛋白结合结构域(UBD )所 识别和结合。人类蛋白质组中含有两种E1酶、50种E2酶、600种E3酶、90 种DUB 酶和20 种UBD ,这说明泛素修饰途径在细胞调控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E3 酶是泛素修饰途径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关键酶,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含有HECT 结构域的E3 酶和其它含有RING 结构域或RING 样结构域(比如U-box 或PHD 结构域)的E3 酶。这两种E3 酶都在免疫调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蛋白质泛素化的检测方法研究蛋白质的泛素化首先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点:哪些蛋白发生了泛素化;发生了泛素化的蛋白质,具体是哪个位点的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进行定量。 明确了上述几点后,进一步需要弄清楚的是,我们感兴趣的泛素化蛋白,是 如何发生泛素化的,影响这一泛素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是什么?或者说这一过程中的E3 酶是什么? 然后需要研究的是,这一蛋白质发生泛素化之后可以产生那些分子效应?对下游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精华]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精华]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 蛋白质泛素化简介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样,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它能在E1、E2、E3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下与细胞内靶蛋白上的一个或多个赖氨酸残基发生共价连接。泛素蛋白本身也含有7个赖氨酸残基,因此它们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些位点互相连接,形成多泛素蛋白链(polyubiquitin chain)。目前研究显示,如果多泛素蛋白链与被修饰蛋白上的第48位赖氨酸残基相连,会介导靶蛋白进入蛋白酶体而被降解;如果与被修饰蛋白上其它位点,比如第63位赖氨酸残基相连,则靶蛋白可以发挥信号通路功能而不会被降解。 与磷酸化修饰途径一样,泛素化修饰途径也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去泛素化酶(DUB)将泛素蛋白修饰物去除掉。靶蛋白经泛素化途径修饰之后,连接在靶蛋白上的泛素蛋白单体或多聚体可以被各种泛素蛋白结合结构域(UBD)所识别和结合。人类蛋白质组中含有两种E1酶、50种E2酶、600种E3酶、90种DUB酶和20种UBD,这说明泛素修饰途径在细胞调控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E3酶是泛素修饰途径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关键酶,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含有HECT结构域的E3酶和其它含有RING结构域或RING样结构域(比如U-box或PHD结构域)的E3酶。这两种E3酶都在免疫调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蛋白质泛素化的检测方法

研究蛋白质的泛素化首先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点:哪些蛋白发生了泛素化;发生了泛素化的蛋白质,具体是哪个位点的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进行定量。 明确了上述几点后,进一步需要弄清楚的是,我们感兴趣的泛素化蛋白,是如何发生泛素化的,影响这一泛素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是什么,或者说这一过程中的E3酶是什么, 然后需要研究的是,这一蛋白质发生泛素化之后可以产生那些分子效应,对下游的信号通路有什么影响, 研究上述内容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 方法一:western blot and strip 通过WB检测所有发生泛素化的蛋白条带,拍照后,将膜strip。然后与特定蛋白的抗体和特定泛素化位点的抗体反应,显色拍照。通过阳性条带的对比来初步判断某一特定蛋白的特定位点发生了泛素化。【具体实验流程附后】方法二:western blot and immunoprecipitations 通过免疫共沉淀方法将某一特定蛋白以及与其结合的蛋白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蛋白再进行SDS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具体实验流程附后】。这一方法可以明确具体哪个蛋白的哪个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修饰。 方法三:in vitro ubiquitination assay 将要研究的目的基因转染293细胞,使其大量表达。24h后提取并分离目的蛋白。在体外反应buffer中将我们要研究的蛋白A(被泛素化的那个蛋白)与UBE1,UbeH13-Uev 1 a heterodimer complex ,HA-ubiquitin以及我们要研究的蛋白 B(引起蛋白A泛素化的蛋白),共同进行孵育。将孵育后的产物进行IP和WB分析。【具体实验流程附后】。这一方法可以明确引起哪个蛋白是引起某蛋白发生泛素化修饰的E3连接酶。 方法四:in vitro ubiquitin-binding assay

蛋白质泛素化与人类疾病发生的关系和研究进展

泛素化修饰与人类疾病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由泛素(ubiquitin,Ub)、泛素活化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E1)、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s,E2s)、泛素-蛋白连接酶(ubiquitin-protein ligases,E3s)、26S蛋白酶体和泛素解离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等组成,其对靶蛋白的降解是一种级联反应过程。泛素首先在El催化下,其C末端甘氨酸残基与El的半胱氨酸残基间形成高能硫酯键而获得活性。El-泛素结合的中间体再将泛素转移给E2,形成E2-泛素中间体。最后靶蛋白的泛素化还需要另一个特异的泛素蛋白连接酶E3s。E3s可以直接或间接与底物结合,促使泛素从与E2s形成的硫酯中间产物转移到靶蛋白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基团上,形成异肽键(isopeptide bond)。当第一个泛素分子连接到靶蛋白上后,另外一些泛素分子在E3s的催化下相继与底物相连的泛素分子的第48位赖氨酸残基相连,形成一条多聚泛素链,作为底物被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的靶向性信号。完成泛素化的蛋白质结构被展平进入26S蛋白酶体,在20S催化中心中被降解,泛素分子可被DUBs从底物上水解下来,重复利用。 一、泛素(Ub) 泛素是1975年由Goldstein首先发现的一种在真核生物细胞高度保守的多肽,单个泛素分子由7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8.5kD。在不同生物体间组成泛素的氨基酸序列差别很小,如酵母和人的泛素仅有3个氨基酸序列的差别。泛素分子紧密折叠成球形,5股混合的β片

层形成一个腔样结构,部对角线位置有1个α螺旋,这个结构称为泛素折叠。这个小蛋白含有一个明显的疏水核心和大量的氢键,表现出特殊的稳定性,能够防止在结合和靶向性降解循环中变性失活,从而保证泛素循环的运行。从泛素折叠中突出来的是具有一定变形性的C 末端延伸部分,这个末端第76位含有一个必须的甘氨酸。泛素与其它蛋白都是通过C-末端第76位甘氨酸来连接的。 二、泛素活化酶(E1) El是泛素与底物蛋白结合所需要的第一个酶,但是对靶蛋白的特异性却几乎没有影响。El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多肽,大约1100个氨基酸,含有位置固定的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El有2个亚型,是由同一个mRNA 在不同的起始位点翻译而成的,存在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酵母的El 基因失活后是致命的,说明这个蛋白对于细胞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Stephen等.1996)。El可以水解ATP,与泛素的羧基末端形成高能硫酯键而激活泛素。在真核生物这个激活反应由两步构成:起始形成泛素-腺苷酸中间物,接下来这个中间物与El半胱氨酸残基发生反应形成E1-Ub硫酯键。通常一个泛素分子有一个单独的E1。E1具有高度的催化效能,在低浓度的情况下就能够激活泛素,满足下游的级联反应过程(Pickart.2001)。 三、泛素结合酶(E2s) 级联反应的第二步是泛素分子经过转硫醇反应从E1半胱氨酸残基转移给E2s活化的半胱氨酸位点。E2s在哺乳动物中至少有25个基因,所有的E2s都含有一个保守的大约150个氨基酸的核心结构域,在结构

泛素化蛋白检测办法

精心整理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 蛋白质泛素化简介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样,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它能在E1、E2、E3酶等一系列酶7个赖氨蛋白链(位赖氨酸)将泛素E2酶、600种E3E3E3E3酶都● 影响这一泛素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是什么?或者说这一过程中的E3酶是什么? 然后需要研究的是,这一蛋白质发生泛素化之后可以产生那些分子效应?对下游的信号通路有什么影响? 研究上述内容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 方法一:westernblotandstrip 通过WB 检测所有发生泛素化的蛋白条带,拍照后,将膜strip 。然后与特定蛋白的抗体和特定泛素化位点的抗体反应,显色拍照。通过阳性条带的对比来初步判断某一特定蛋白的特定

位点发生了泛素化。【具体实验流程附后】 方法二:westernblotandimmunoprecipitations 通过免疫共沉淀方法将某一特定蛋白以及与其结合的蛋白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蛋白再进行SDS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具体实验流程附后】。这一方法可以明确具体哪个蛋白的哪个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修饰。 方法三:invitroubiquitinationassay 将要研究的目的基因转染293细胞,使其大量表达。24h后提取并分离目的蛋白。在体外反应buffer中将我们要研究的蛋白A(被泛素化的那个蛋白)与UBE1, A泛 。 SDS电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蛋白质泛素化简介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样,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它能在E1、E2、E3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下与细胞内靶蛋白上的一个或多个赖氨酸残基发生共价连接。泛素蛋白本身也含有7个赖氨酸残基,因此它们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些位点互相连接,形成多泛素蛋白链(polyubiquitin chain)。目前研究显示,如果多泛素蛋白链与被修饰蛋白上的第48位赖氨酸残基相连,会介导靶蛋白进入蛋白酶体而被降解;如果与被修饰蛋白上其它位点,比如第63位赖氨酸残基相连,则靶蛋白可以发挥信号通路功能而不会被降解。 与磷酸化修饰途径一样,泛素化修饰途径也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去泛素化酶(DUB)将泛素蛋白修饰物去除掉。靶蛋白经泛素化途径修饰之后,连接在靶蛋白上的泛素蛋白单体或多聚体可以被各种泛素蛋白结合结构域(UBD)所识别和结合。人类蛋白质组中含有两种E1酶、50种E2酶、600种E3酶、90种DUB酶和20种UBD,这说明泛素修饰途径在细胞调控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E3酶是泛素修饰途径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关键酶,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含有HECT结构域的E3酶和其它含有RING结构域或RING样结构域(比如U-box或PHD结构域)的E3酶。这两种E3酶都在免疫调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蛋白质泛素化的检测方法 研究蛋白质的泛素化首先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点:哪些蛋白发生了泛素化;发生了泛素化的蛋白质,具体是哪个位点的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进行定量。 明确了上述几点后,进一步需要弄清楚的是,我们感兴趣的泛素化蛋白,是如何发生泛素化的,影响这一泛素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是什么?或者说这一过程中的E3酶是什么?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样本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蛋白质泛素化简介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样, 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 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 它能在E1、E2、E3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下与细胞内靶蛋白上的一个或多个赖氨酸残基发生共价连接。泛素蛋白本身也含有7个赖氨酸残基, 因此它们之间也能够经过这些位点互相连接, 形成多泛素蛋白链( polyubiquitin chain) 。当前研究显示, 如果多泛素蛋白链与被修饰蛋白上的第48位赖氨酸残基相连, 会介导靶蛋白进入蛋白酶体而被降解; 如果与被修饰蛋白上其它位点, 比如第63位赖氨酸残基相连, 则靶蛋白能够发挥信号通路功能而不会被降解。 与磷酸化修饰途径一样, 泛素化修饰途径也是可逆的, 即能够经过去泛素化酶( DUB) 将泛素蛋白修饰物去除掉。靶蛋白经泛素化途径修饰之后, 连接在靶蛋白上的泛素蛋白单体或多聚体能够被各种泛素蛋白结合结构域( UBD) 所识别和结合。人类蛋白质组中含有两种E1酶、50种E2酶、600种E3酶、90种DUB酶和20种UBD, 这说明泛素修饰途径在细胞调控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E3酶是泛素修饰途径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关键酶, 它能够分

为两大类, 即含有HECT结构域的E3酶和其它含有RING结构域或RING样结构域( 比如U-box或PHD结构域) 的E3酶。这两种E3酶都在免疫调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蛋白质泛素化的检测方法 研究蛋白质的泛素化首先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点: 哪些蛋白发生了泛素化; 发生了泛素化的蛋白质, 具体是哪个位点的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 进行定量。 明确了上述几点后, 进一步需要弄清楚的是, 我们感兴趣的泛素化蛋白, 是如何发生泛素化的, 影响这一泛素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是什么? 或者说这一过程中的E3酶是什么? 然后需要研究的是, 这一蛋白质发生泛素化之后能够产生那些分子效应? 对下游的信号通路有什么影响? 研究上述内容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 方法一: western blot and strip 经过WB检测所有发生泛素化的蛋白条带, 拍照后, 将膜strip。 然后与特定蛋白的抗体和特定泛素化位点的抗体反应, 显色拍照。经过阳性条带的对比来初步判断某一特定蛋白的特定位点发生了泛素化。【具体实验流程附后】 方法二: western blot and immunoprecipitations 经过免疫共沉淀方法将某一特定蛋白以及与其结合的蛋白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蛋白再进行SDS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

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总结

仅作参考,如有抄袭,依法追究目录: 1.研究背景 2.泛素化降解途径 2.1泛素的基本结构 2.2泛素化的过程 2.3 E3酶对蛋白底物的识别 2.4 蛋白底物在26S蛋白酶体中的降解 3.研究的意义以及应用 4.研究展望

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泛素化降解 摘要: 蛋白质是执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分子,细胞中的蛋白质不断地处于合成、修饰与降解的代谢更新过程中。保持细胞正常的蛋白质代谢对于生命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目前所知蛋白质的降解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溶酶体降解途径和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溶酶体降解途径是一个非选择的蛋白质降解途径,主要降解通过摄粒作用或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的外源蛋白质;而泛素介导的途径是一个受到严格的时空调控的特异性蛋白质降解途径。泛素系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精细的特异性的蛋白质降解体系。泛素是一种序列保守的小分子蛋白质,蛋白质与泛素结合后,被蛋白酶体通过消耗ATP的方式降解。泛素系统由泛素、26S 蛋白酶体、多种酶(E1、E2、E3去泛素酶等)组成。其中E1和E2被称为泛素活化酶和泛素载体酶。泛素连接酶E3负责连接泛素与特异性底物,这样泛素化底物可以被26S蛋白酶体降解为若干肽段。泛素系统在真核生物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降解蛋白质,调节细胞的分化、免疫,参与转录、分泌调控和细胞形成等,与人类的某些疾病有关。本文就泛素系统的组成、调控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关键字:泛素系统;E3;26S蛋白酶体 正文: 1.研究背景 蛋白质在细胞内的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又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过程。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的降解绝大多数都是由泛素系统完成。蛋白质首先是由泛素分子所特异性识别结合,在泛素分子的介导下,由泛素活化酶E1、泛素载体蛋白E2以及泛素连接酶E3特异性作用,与26S蛋白酶体作用,被切割成多肽。多聚泛素链可以还原成单体,循环使用。泛素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有关,例如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抑制因子的选择性降解;细胞周期中,周期蛋白选择性降解等。许多疾病和泛素化的过程有关,利用泛素系统治疗疾病也成为了热点。 2.泛素蛋白酶系统 2.1泛素的基本结构 泛素是一种热稳定性蛋白,含有7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8.6kDa。结构保守,如图一是人和酵母细胞中泛素分子序列比对,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三个氨基酸的差别。 图一人和酵母的泛素分子序列比对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蛋白质泛素化简介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样,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它能在E1、E2、E3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下与细胞内靶蛋白上的一个或多个赖氨酸残基发生共价连接。泛素蛋白本身也含有7个赖氨酸残基,因此它们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些位点互相连接,形成多泛素蛋白链(polyubiquitin chain)。目前研究显示,如果多泛素蛋白链与被修饰蛋白上的第48位赖氨酸残基相连,会介导靶蛋白进入蛋白酶体而被降解;如果与被修饰蛋白上其它位点,比如第63位赖氨酸残基相连,则靶蛋白可以发挥信号通路功能而不会被降解。 与磷酸化修饰途径一样,泛素化修饰途径也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去泛素化酶(DUB)将泛素蛋白修饰物去除掉。靶蛋白经泛素化途径修饰之后,连接在靶蛋白上的泛素蛋白单体或多聚体可以被各种泛素蛋白结合结构域(UBD)所识别和结合。人类蛋白质组中含有两种E1酶、50种E2酶、600种E3酶、90种DUB酶和20种UBD,这说明泛素修饰途径在细胞调控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E3酶是泛素修饰途径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关键酶,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含有HECT结构域的E3酶和其它含有RING结构域或RING样结构域(比如U-box或PHD结构域)的E3酶。这两种E3酶都在免疫调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蛋白质泛素化的检测方法 研究蛋白质的泛素化首先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点:哪些蛋白发生了泛素化;发生了泛素化的蛋白质,具体是哪个位点的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进行定量。 明确了上述几点后,进一步需要弄清楚的是,我们感兴趣的泛素化蛋白,是如何发生泛素化的,影响这一泛素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是什么?或者说这一过程中的E3酶是什么? 然后需要研究的是,这一蛋白质发生泛素化之后可以产生那些分子效应对下游的信号通路有什么影响

泛素化途径

这是一般蛋白质降解的一般泛素化途径,首先,在ATP供能的情况下,泛素的C末端与非特异性泛素激活酶E1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形成E1-泛素复合体。E1泛素复合体再将泛素转移给另一个泛素结合酶E2。E2则可以直接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团上,在通常情况下,靶蛋白泛素化需要一个特异的泛素蛋白连接酶E3。当第一个泛素分子在E3的催化下连接到靶蛋白上以后,另外一些泛素分子相继与前一个泛素分子的赖氨酸残基相连,逐渐形成一条多聚泛素链。然后,泛素化的靶蛋白被一个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称为proteasome的蛋白质复合体逐步降解。多聚泛素也将解聚为单个泛素分子,重新被利用。 细胞周期各个时相的过渡需要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 及CDKs抑制蛋白等)其他蛋白质的降解,而这些蛋白的降解又与泛素化途径密不可分,因此泛素化途径与细胞周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泛素(ubiquiti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被水解。当附有泛素的蛋白质移动到桶状的蛋白酶的时候,蛋白酶就会将该蛋白质水解。泛素也可以标记跨膜蛋白,如受体,将其从细胞膜上除去。泛素7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8500道尔顿。它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留性,人类和酵母的泛素有96%的相似性,只差三个氨基酸。C-terminal是GG β-Grasp 需要被蛋白酶体降解的蛋白质会先被连接上泛素作为标记,即蛋白质上的一个赖氨酸与泛素之间形成共价连接。这一过程是一个三酶级联反应,即需要有由三个酶 闭锁小带(zonula occludens)又称紧密连接。它是由网格样的封闭索(sealing strand)连接而成的。封闭索是由相邻细胞膜内连接起来的膜蛋白构成。它是闭锁小带的封闭成分,由两排蛋白质颗粒紧密粘着、状似拉链,且不留细胞间隙。封闭索之间的细胞间隙约为 10-15nm。 闭锁小带具有封闭细胞间隙的作用,是阻碍物质扩散的屏障,使细胞和外部的体液分隔。闭锁小带在细胞层内具有透性屏障(permeability barrier)的功能,如小肠肠腔内保留大量的内含物,通过上皮细胞层选择性地输送营养物质,经过细胞间隙后再进入血液。经两组不同的特异性细胞膜进行运送,一组膜是位于上皮细胞的顶端表面,使分子泵入细胞内;另一组膜是位于细胞的基部和两侧,称基侧面,使分子从细胞的基侧面泵出。泵送过程有一定的方向,从细胞顶端泵入的分子不能扩散到细胞的基侧面,而从细胞的基侧面泵出的分子也不能扩散到细胞的顶端。这样,闭锁小带可以防止输送的分子漏出到肠腔,发挥透性障体的功能。 蛋白酶体(proteasomes) 是在真核生物和古菌中普遍存在的,在一些原核生物中也存在的一种巨型蛋白质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蛋白酶体的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不需要的或受到损伤的蛋白质,这一作用是通过打断肽键的化学反应来实现。 从结构上看,蛋白酶体是一个桶状的复合物,包括一个由四个堆积在一起的环所组成的“核心”(右图中蓝色部分),核心中空,形成一个空腔。其中,每一个环由七个蛋白质分子组成。中间的两个环各由七个β亚基组成,并含有六个蛋白酶的活性位点。这些位点位于环的内表面,所以蛋白质必须进入到蛋白酶体的“空腔”中才能够被降解。外部的两个环各含有七个α亚基,可以发挥“门”的作用,是蛋白质进入“空腔”中的必由之路。

分子生物学---9蛋白质修饰(泛素化)

泛素化内稳态及信号 一:背景 1.细胞内蛋白酶解:80%-90%通过蛋白酶体降解,10%-20%通过自噬。 2.泛素: 由7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本身有7个赖氨酸可被泛素化。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占细胞总蛋白1-2%,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泛素内稳态取决于不断的改变。泛素化和去泛素化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3.细胞内泛素化-蛋白酶体系统(U P S) (1)E3连接酶亚家族:

E3连接酶的功能影响细胞每个方面的活性,它的改变可以导致疾病。 (2)E3连接酶(大约600种)可以作为o n c o g e n e或者t u m o r s u p p r e s s o r (3)泛素信号:分类及功能

功能:细胞凋亡、D N A转录和修复、分化和生长、免疫应答和炎症,细胞表面受体和离子通道,血管新生,核糖体生物合成等等泛素信号异常:肿瘤、病毒感染、神经退行性疾病、发育畸形、细菌感染等。蛋白质降解受到抑制后,正常细胞会出现生长抑制,而肿瘤细胞则出现凋亡。 二、泛素内稳态及应激 1.细胞内泛素内稳态(老师上课说过这是可能的考点)

泛素内稳态:泛素合成 聚泛素链形成 聚泛素链组装 泛素降解 泛素应激:泛素增加、泛素减少 泛素减少:损害减数分裂、组织生长缺陷、突触发育及功能、胎儿肝脏发育细胞周期及耐逆性、增殖缺陷、扰乱造血系统、神经退化和代谢紊乱、细胞分化异常 泛素增加:延迟衰老、改变基因表达、热击的应答方式、促进细胞增殖和应激耐受、改变蛋白酶体构成、激活自噬 三、泛素信号和主要信号通路 1、N-e n d r u l e通路 泛素化蛋白酶体系统中最简单的规则:及蛋白质N端的特点决定蛋白质的半衰期,若N端为精氨酸或者赖氨酸的蛋白质寿命就很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 法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蛋白质泛素化简介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样,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它能在E1、E2、E3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下与细胞内靶蛋白上的一个或多个赖氨酸残基发生共价连接。泛素蛋白本身也含有7个赖氨酸残基,因此它们之间也能够经过这些位点互相连接,形成多泛素蛋白链(polyubiquitin chain)。当前研究显示,如果多泛素蛋白链与被修饰蛋白上的第48位赖氨酸残基相连,会介导靶蛋白进入蛋白酶体而被降解;如果与被修饰蛋白上其它位点,比如第63位赖氨酸残基相连,则靶蛋白能够发挥信号通路功能而不会被降解。 与磷酸化修饰途径一样,泛素化修饰途径也是可逆的,即能够经过去泛素化酶(DUB)将泛素蛋白修饰物去除掉。靶蛋白经泛素化途径修饰之后,连接在靶蛋白上的泛素蛋白单体或多聚体能够被各种泛素蛋白结合结构域(UBD)所识别和结合。人类蛋白质组中含有两种E1酶、50种E2酶、600种E3酶、90种DUB 酶和20种UBD,这说明泛素修饰途径在细胞调控中起到了多么重

要的作用。E3酶是泛素修饰途径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关键酶,它能够分为两大类,即含有HECT结构域的E3酶和其它含有RING 结构域或RING样结构域(比如U-box或PHD结构域)的E3酶。这两种E3酶都在免疫调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蛋白质泛素化的检测方法 研究蛋白质的泛素化首先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点:哪些蛋白发生了泛素化;发生了泛素化的蛋白质,具体是哪个位点的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进行定量。 明确了上述几点后,进一步需要弄清楚的是,我们感兴趣的泛素化蛋白,是如何发生泛素化的,影响这一泛素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是什么?或者说这一过程中的E3酶是什么? 然后需要研究的是,这一蛋白质发生泛素化之后能够产生那些分子效应?对下游的信号通路有什么影响? 研究上述内容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 方法一:western blot and strip 经过WB检测所有发生泛素化的蛋白条带,拍照后,将膜strip。然后与特定蛋白的抗体和特定泛素化位点的抗体反应,显色拍照。经过阳性条带的对比来初步判断某一特定蛋白的特定位点发生了泛素化。【具体实验流程附后】 方法二:western blot and immunoprecipitations 经过免疫共沉淀方法将某一特定蛋白以及与其结合的蛋白分

(完整版)泛素化蛋白检测办法

精心整理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蛋白质泛素化简介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 样,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它能在E1、E2、E3 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下与细胞内靶蛋白上的一个或多个赖氨酸残基发生共价连接。泛素蛋白本身也含有7 个赖氨酸残基,因此它们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些位点互相连接,形成多泛素蛋白链(polyubiquitinchain )。目前研究显示,如果多泛素蛋白链与被修饰蛋白上的第48 位赖氨酸残基相连,会介导靶蛋白进入蛋白酶体而被降解;如果与被修饰蛋白上其它位点,比如第63 位赖氨酸残基相连,则靶蛋白可以发挥信号通路功能而不会被降解。 与磷酸化修饰途径一样,泛素化修饰途径也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去泛素化酶(DUB )将泛素蛋白修饰物去除掉。靶蛋白经泛素化途径修饰之后,连接在靶蛋白上的泛素蛋白单体或多聚体可以被各种泛素蛋白结合结构域(UBD )所识别和结合。人类蛋白质组中含有两种E1酶、50种E2 酶、600种E3酶、90种DUB 酶和20种UBD,这说明泛素修饰途径在细胞调控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E3酶是泛素修饰途径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关键酶,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含有HECT 结构域的E3酶和其它含有RING 结构域或RING 样结构域(比如U-box或PHD结构域)的E3酶。这两种E3 酶都在免疫调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蛋白质泛素化的检测方法 研究蛋白质的泛素化首先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点:哪些蛋白发生了泛素化;发生了泛素化的蛋白质,具体是哪个位点的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进行定量。 明确了上述几点后,进一步需要弄清楚的是,我们感兴趣的泛素化蛋白,是如何发生泛素化的,影响这一泛素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是什么?或者说这一过程中的E3 酶是什么? 然后需要研究的是,这一蛋白质发生泛素化之后可以产生那些分子效应?对下游的信号通路有什么影响? 研究上述内容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 方法一:westernblotandstrip 通过WB 检测所有发生泛素化的蛋白条带,拍照后,将膜strip。然后与特定蛋白的抗体和特定泛素化位点的抗体反应,显色拍照。通过阳性条带的对比来初步判断某一特定蛋白的特定

泛素化蛋白检测办法

t o 精心整理 泛素化蛋白检测方法 ● 蛋白质泛素化简介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样,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 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它能在E1、E2、E3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下与细胞内靶蛋白上的一个或多个赖氨酸残基发生共价连接。泛素蛋白本身也含有 7(位赖氨种E2酶、600的作用。结 构域的E3酶。这 两种E3● 的,影响这一泛素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是什么?或者说这一过程中的E3酶是什么? 然后需要研究的是,这一蛋白质发生泛素化之后可以产生那些分子效应?对下游的信号通路 有什么影响? 研究上述内容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方法一:westernblotandstrip 通过WB 检测所有发生泛素化的蛋白条带,拍照后,将膜strip 。然后与特定蛋白的抗体和特定泛素化位点的抗体反应,显色拍照。通过阳性条带的对比来初步判断某一特定蛋白的

特定位点发生了泛素化。【具体实验流程附后】 方法二:westernblotandimmunoprecipitations 通过免疫共沉淀方法将某一特定蛋白以及与其结合的蛋白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蛋白再进行SDS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具体实验流程附后】。这一方法可以明确具体哪个蛋白的哪个赖氨酸残基发生了泛素化修饰。 方法三:invitroubiquitinationassay 将要研究的目的基因转染293细胞,使其大量表达。24h后提取并分离目的蛋白。在体外反应buffer中将我们要研究的蛋白A(被泛素化的那个蛋白)与UBE1,UbeH13- S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