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水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与基础保障。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因此,急需研究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和评价方法,为全面推进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针对不同目的和地区特点的评价方法很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各有侧重,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能够适合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因此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构建适合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对于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区域水土保持的作用和效益,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选取的原则

(1)指标内涵符合土壤侵蚀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学

科的基本原理,能科学有序地演绎治理前后水土流失及其影

响因子的变化。(2)指标能用具体数值表达,反映治理效果,即治理前后水土流失的强度及其影响因子发生发展的规律。(3)符合数据采集与编码要求,各指标必须客观存在,内涵清晰,既无重叠,也不能有所遗漏,指标涉及的资料容易取得。(4)与分析尺度相匹配,不同空间尺度水土保持效益的主导影响因素不同,必须根据研究尺度的水土流失规律,结合研究目的,筛选与研究尺度匹配的指标。(5)避免地方性限制,指标应该能在比较大的区域内、甚至全国范围内统一,与地理坐标系统无关,仅指标的取值随着地理位置发生变化。

2、指标选取的方法

(1)理论推导法,深入认识理解研究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掌握水土保持科学原理,制定与研究区尺度匹配,定量反映研究区治理效果及发展趋势的指标体系。(2)专家选取法,邀请一组对研究区实际情况比较熟悉、对水土保持相关科学原理深入了解的专家,采用问卷、会议等形式,制定指标体系。(3)文献频数法,分析相关文献采用指标的频数,选定频数较大的指标;由于文献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例说明,信服度增强。(4)主成份分析,对初步拟订的指标做主成份分析,选定累积贡献率85%以上的指标;此法科学客

观,但是对参与分析的指标个数有要求。

二、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

在效益计算的基础上,对治理期间自然与社会环境各因子的变化特征、变化原因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后续治理的指导,就是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1、效益计算方法

1)调水保土效益计算

河流泥沙是黄河的主要问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调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形成了较规范的研究方法。(1)水土保持分析法。简称水保法,通过观测各水土保持措施分别的调水保土作用,考虑流域水沙在汇集过程中的冲淤变化及治理期间人类活动新增的土壤侵蚀量,从而算得水土保持措施的保水保土量,并粗估水土保持对下游的减淤作用。它能直观区分各项措施对水沙变化的作用,预测水沙变化趋势。但是,尚未考虑作物秸秆覆盖等措施的影响。

(2)水文分析法:简称水文法,统计分析水文站的径流量、输沙量观测资料,建立水文统计模型,分析区域调水保土量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一个流域,如果下垫面不变,在一定的降雨条件下,将会产生一定的水量和沙量。具体有经验公式法、不同时间系列对比法、双累积曲线相关法等计算方法。水文法的突出问题是只反映了综合调水保土作用,很难区分水土保持措施的拦蓄效益和其他人为活动对水沙的影响。另外,当计算期内流域同时存在治

理和破坏时,这种方法有可能使实际的拦蓄效益偏小。随着水文模型和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不少学者将这两种模型引入调水保土效益计算,估算治理前后即无水土保持措施和有水土保持措施分别产生的水量和沙量,两者之差就是措施的保水保土量。

2)经济效益计算

经济效益是开展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物质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单位面积措施基本建设的投入;(2)计算单

位面积措施每年的净增产值;(3)计算各项措施收回基本建设投资所需的时间;(4)计算基本建设投资全部收回以后,若干年内不同时段净增产值,以研究各项措施长远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着重把土地和劳力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中解

放出来,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严密区分水土保持与其他经济增长因素的贡献。

3)社会效益计算

社会效益主要考虑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一般采用农业经济统计调查方法;选取自然和社会背景条件相近、水土流失治理度不同的同尺度地域对比计算,或者分治理前后不同时期对比。其中减少沟道、河流泥沙的效益,与调水保土效益相辅相成,往往也采用水保法和水文法计算,只是运用时还要考虑降雨影响的减沙量,并对比验证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当然利用水文模型和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的也不少。

4)生态效益计算

生态效益,这里是指除调水保土效益外的其他生态效益,计算地表径流状况、土壤质量状况、近地层气象环境

以及生物的变化。一般是通过点的观测结合面上调查取得治理前后不同时段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随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迅速发展,“净化空气”、“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增加植被固碳量”这些指标的计算可参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规定。

2、效益的评价

1)生态与环境效益评价

生态与环境效益评价,包括调水保土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目前国内多用绝对减少量和相对减少量,分析其优劣。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但是过于简单,无法分析各项效益的空间变异。依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就可实现生态与环境效益各指标的专题制图,动态分析治理前后各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异趋势,分析各指标值变化的驱动力,有利于当前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工作,又为进一步的治理规划方案的修编提供依据。

2)社会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经济效益可用价值表示;社会效益的后果是有经济

效益的,可说是经济效益的一种特殊形式,也用价值表示。因此,“国标”引进经济学原理进行评价分析;投入产出比和

投资回收期两个指标,分别从物质量、时间周期考虑,有利于分析水土保持措施投资的经济可行性,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3)综合指标计算与分析

为了方便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深入了解水土保持效益,亟需水保工作者和学者提供水土保持效益的综合评价。综合效益值往往根据权重综合各指标获得;加权求和、加权求积最简单,但使用较少;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较为常用;此外模糊综合、灰色关联也常被采用。但是这些方法中的一些数学术语没有相应的水土保持学解释;权重的确定也存在很多主观因素,往往使得效益计算的结果各不相同。随着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学者们考虑选择合适的价值化方法,以货币计量各项效益的价值,既易于获得综合效益,又能反映被改善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因子的稀缺性,有利于开展水土保持项目的经济核算。目前常用的价值化方法有:旅游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生产成本法、条件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恢复和保护费用法。但是,迄今国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环境效益评价的研究只有个别案例;另外就是个别的国外科研人

员对我国个别地区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的评估研究。

结语

我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水土保持效益研究从一开始的计算单项治理措施的保水、保土和增产效益,发展到探索区域综合治理对减少入河泥沙、促进自然和社会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今已成为水土保持科学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2)水利部组织制订并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效益计算的国标,规范了效益计算和评价工作,进一步推动和鼓舞基层水保工作者和广大学者开展效益计

算和评价工作。(3)水土保持各项效益的计算方法在不断进步,调水保土效益和减沙效益的计算方法基本实现规范化。

员工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员工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一)业绩考核对象的确定 确定业绩考核对象,即是确定股票期权获受人。股票期权获受人由两部分人组成:资本控制者和资本经营者。在资本控制者中,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是从股东中选举产生的,外部董事已成为董事会正常执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样的体制可使公司得到各方面专家的帮助。对于这部分董事,企业可根据他们的表现适当给予部分股票期权,以促使他们真正关心企业业绩,真诚为企业服务。他们对企业运营的建议都在董事会会议上有所记录,因此,对于他们的业绩考核,根据董事会会议记录即可,他们不是本文所要确定的业绩考核对象。本文确定的业绩考核对象主要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及副总经理。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一般员工被称为“依赖性资源”,企业的核心资源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被称为“唯一性资源”。核心资源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资源一旦离开企业,企业的其他资源就会无法发挥正常作用,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而一般人力资源属于从属地位,属于合作性资源,不可替代性弱,这些资源离开企业,只会导致他们自身价值的减少。鉴于这两种人力资源地位的不同,在考虑提前分配时,就应区别对待,着重应考虑对核心资源的期权激励问题。 (二)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董事长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董事长代表董事会对公司的一切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在董事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业务活动,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其个人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可分成两部分:一是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一是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素质结构,包括进取心、责任心;智力结构,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工作经历、学历;能力结构,包括目标定向能力、决策能力、用人授权能力、协调能力、风险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 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公司的资本运营效果,对股东大会决策的执行,高级经理层的运作,劳资关系的协调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①公司资本运营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指标,从盈利情况、投资情况、筹资情况三个方面评价,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不良投资比率、固定资产比率、资金成本率、债务保障率;②对股东大会决策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包括: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否进行有力的组织工作、是否进行有效的指导;③对高级经理层运作情况的定性评价指标为:高级经理人员是否冗余、是否需设新的职位、各部分职责是否分明及能否协调运转;④对劳资关系的协调和劳资纠纷的处理主要通过内部员工满意程度来评价,包括生理满意指标、安全满意指标、社交满意指标、尊重满意指标和自我实现满意指标; ⑤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外层文化,如:企业知名度、企业形象、职工服务态度;中层文化,指企业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如:企业价值观念、职工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 2.高级经理人员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高级经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主管不同工作的副总经理。对他们的个人素质要求基本一致,但由于他们各自主管工作不同,对他们个人的工作绩效评价应依据其职务分别进行。高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第五章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魏岭2012年5月2日 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格式可不按以下叙述) 1.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情况 对主体拟选及比选方案进行介绍,并总结主体工程评价结论。 1.2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1.2.1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制约性因素分析 (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2)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实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3)城镇新区的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和景观效果,还应建设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设施。 (4)公路、铁路工程在高填深挖路段,应采用加大桥隧比例的方案,减少大填大挖。填高大于20m或挖深大于30m的,必须有桥隧必选方案。路堤、路堑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应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5)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划

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6)工程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 (7)评价时不能一味拘泥以上要点,如果不涉及以上情况,直接说明工程区特点(即不存在以上情况即可),不用照搬过来分析。另外,环境影响方面有特殊限制的要予以说明,如磷化工周边800m、硫酸厂周边200m范围不能有村庄等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1.2.2取土(石、料)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生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 (2)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 (3)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宜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不能面山开采)。 (4)在河道取砂(砾)料的应遵循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 1.2.3弃土(石、渣)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 (2)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 (3)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主讲老师李燕翔 一、业绩评价的内涵 (一)什么是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各项业绩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2.业绩评价是一个组织管理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业绩评价是企业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需要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的信息,业绩评价与报酬必须能激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与目标,才会更有效。 (二)业绩评价的作用 1.传递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员工明确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明白哪些工作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2.为投资者选择经营者和管理团队提供重要依据,以统一的标准择优用人,另外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避免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经营者的决策和行为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 3.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提供公平可靠的依据。 4.监测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业绩评价系统可以将组织战略转化成可衡量、可控制的要素,通过定期的收集相关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保证组织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5.发现问题,寻找组织的绩效改进点,推动管理者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 6.提升管理者(评估者)与员工(被评估者)的技能。 7.建立沟通与反馈的平台:上下级不是在绩效结果产生之后才进行评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沟通与反馈,从而能及早的发现问题,有利于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8.推进数据管理架构的建设:业绩评价系统需要许多基础数据的支持,可以加强组织内部的基础管理平台。 9.为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三)业绩评价的层级与对象 进行业绩评价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因此在一个有多层级单元业务分工的组织内,业绩评价的层级有组织层面、单个部门层面、单个作业层面和个人层面这几种。 1.组织层面 评价反映全公司整体的业绩,例如净利润、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 2.单个部门层面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0.1.1编制原则 (1)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作为主体工程投资估算组成部分,计入工程总投资估算中,水土保持投资从基建费中计列。 (2)本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价格水平年、主要工程材料单价与主体工程相一致,不足部分按市场价格和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规定编制。 (3)建设期融资利息暂不考虑。 10.1.2编制依据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 (2)xx市XXXX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 (3)《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6)《关于发布xx省各市、州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湘建价[2007]402号文); (7)《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价费[2006]145号); (8)《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

价格[2007]670号); (9)《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 10.1.3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根据xx省建设厅湘建价[2007]402号文《关于发布xx省各市、州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xx市人工预算单价均采用54元/工日,即6.75元/工时。 (2)材料估算单价:主要材料价格采用主体工程价格,其它材料和植物措施材料价格由当地市场价格加运杂费、采购和保管费组成,主要材料单价汇总表见表10.1-1。 (3)施工机械台时费:按《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计算,施工机械台时费计算表见表10.1-2 表10.1-1 主要材料价格预算表 序号名称及 规格 单 位 规格 预算 价格 元 其中(元) 原 价 运 杂 费 采购及保 管费 1 砂m342 2 砾石m352 3 块石m350 4 水泥t 42. 5 360 5 汽油kg 93# 5

物流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物流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及评价方法 1、产生背景 在发达国家,物流的绩效研究起步较早。日本结合自身的特点,以整体物流成本最小化、顾客服务最适化、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物流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了不断降低成本上,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物流管理学说。美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在民航业有限放松管制,1980年又放松了对卡车运输业的管制,从而使物流企业更加自主的适应市场,依靠市场力量来决定物流服务的发展。美国国家绩效评估中心的绩效衡量小组把绩效管理定义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目标计划,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二、发展历程 现代物流企业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以及运用现代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进行整合并进行一体化经营的新兴产业,是按照现代物流观念对传统彼此分割的环节的整合和一体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建设,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占有企业的比例越来越多,但是近几年,中国物流企业的现状仍然为多、乱、散、小的状况。现代物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大,其重要性还没被充分认识,还没有将物流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制定发展规划,也没有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到目前为止,中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

合部门,这样导致物流市场比较混乱,而中国的物流市场散乱的主要表现在于物流产业的领导、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能力散乱,在这里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针对物流产业没有任何一家国家部门能够对整件事情负责,作为地方政府更是本着各自的利益问题不能为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的全方位的服务,导致各地物流水平发展不一致,从而为客户很难提供一致的服务。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身产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物流企业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一种通过目标的导引以及组织内在机制的驱动来实现这种转换,而这一切的建立和转换都离不开科学考核体系的支持,物流企业需要通过考核落实和分解战略目标,需要通过考核、落实部门和岗位各自的职责,需要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改进工作绩效,需要通过考核提供公平收入分配的依据。同时,考核体系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大大提升企业效能,用的不好还容易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减低企业整体绩效。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只有对员工采用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才能准确地了解自身的状况,才能使物流企业寻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解读出自身绩效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自身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措施,保证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提高,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绩效进行有效的管理,全面改善目前的绩效水平已经成为物流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物流企业发展愈加迅猛,对于不同岗位之间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也有着显著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也势在必行。 我国物流业绩效管理随着物流业自身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表现出其特有的发展趋势,其中电子化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最显著的发展趋势之一。由于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样表)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解释评价标准 项目决策20 项目目标 4 目标内容 4 目标是否明确、细化、量 化 目标明确(1分),目标细化 (1分),目标量化(2分)决策过程8 决策依据 3 项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 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 划;是否根据需要制定中 长期实施规划 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 分),根据需要制定中长期 实施规划(1分) 决策程序 5 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申报、批复程序是否符合 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 是否履行相应手续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2分), 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2分),项目实施调 整履行相应手续(1分) 资金分配8 分配办法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 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 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 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办法健全、规范(1分),因 素选择全面、合理(1分)分配结果 6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项目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 分),资金分配合理(4分) 项目管理25 资金到位 5 到位率 3 实际到位/计划到位 ×100% 根据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 计划的比重计算得分(3分)到位时效 2 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若未 及时到位,是否影响项目 进度 及时到位(2分),未及时到 位但未影响项目进度(1.5 分),未及时到位并影响项 目进度(0-1分)。 资金管理10 资金使用7 是否存在支出依据不合 规、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 用项目资金情况;是否存 在超标准开支情况 虚列(套取)扣4-7分,支 出依据不合规扣1分,截留、 挤占、挪用扣3-6分,超标 准开支扣2-5分 财务管理 3 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 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 行;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财务制度健全(1分),严格 执行制度(1分),会计核算 规范(1分)。 组织实施10 组织机构 1 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机构健全、分工明确(1分)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成效评估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成效评估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内部服务价值评价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部价值主要是农林牧业增加的产值与 效益。根据研究区的统计资料,项目实施前(2009年)、实施后(2011年)后的农业总产值、增加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数据见 表3、表4。从表3、表4能够看出:农业增加值是水土保持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内部价值即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项目实施后研究区内农 业总产值有较大幅度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0.1%。 2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评价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外部价值是产生于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或区域 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确定水土保持生态系 统外部服务价值包含两方面,即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 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土保持调节水文循环的效益及其生态系 统服务价值。 2.1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土壤有机质 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益 主要体现在植被改良土壤过程中固定碳与积累氮素的作用上。根据赵 建民的研究成果,黄土高原丘陵区林草植被固定碳的边际效益为91.31元/hm2,固定氮的边际效益为105.46元/hm2,合计为196.77元/hm2(土层深度按60cm计算)。所以,通过计算研究区林草植被面积(不包括果园与覆盖率很低的荒坡草地),其改良土壤作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4.35万元,见表5.研究区内林木每年新增长期生物量约为4.12t/hm2,木 材含碳量按43%计算,经计算林木固定碳的边际效益约为55 5.64元/hm2。所以,计算研究区项目实施后林木生态系统的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 陈伟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陈伟 发表时间:2020-04-07T14:32:20.5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陈伟 [导读]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出现加剧现象,许多学者呼唤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水利局安徽省铜陵市 24410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出现加剧现象,许多学者呼唤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开展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讨了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中的措施,以及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引言 水土流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丘陵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造成山体滑坡、洪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国家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开始着手处理。水土流失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地形地貌与人为干扰是较为主要的方面。要想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1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1农耕方式落后 现今的农耕方式较为落后,种植方式相对单一化,缺乏对农田的及时保护和休养,这就使农田的营养存储能力下降,难以保证充足的保肥蓄水能力。加之我国现有的小流域治理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缺乏及时、有效的保护和防护,这就使水土流失现象难以根治和消除。 1.2人为因素 人类的活动会对短时间内自然环境的演化起决定性作用,我国之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严重超过环境的可容纳量,毁林造田、围湖造田的情况十分严重,牲畜数量的增加又使得草场减少。植被覆盖率的下降导致水土保持能力不足,遇到大风大雨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1.3流域治理的水土保持观念缺失 在对小流域的治理过程中,对于水土流失的现象关注不够,缺少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并缺乏先进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和方法,这就使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效果不佳。 2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效益点 2.1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通过农作物来改变土壤各微量元素含量,让土壤更加肥沃,适合地面植物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这就是农业措施。通常情况下,在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主要采用的农业措施有:整改成梯田、等高土地种植等,这些方法就是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在梯田中种植水稻等,扩展绿色植被的覆盖范围,延长植被的覆盖时间,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在实际农作物耕作过程中,收割农作物时,可以将一部分根和茎留在地里,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让其继续发挥水土保持作用;还可以对部分土地实行免耕,增强土地抵抗流水冲击的能力。在治理小流域过程中,建立起高效优质的生态农业系统,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中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建立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在该地区以工程措施来治理和预防当地水土流失,进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的水、土地、植被、温度、光等资源合理利用,进而在保持治理和预防水土流失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当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强小流域水土工程综合治理,并结合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地形面貌、土质结构、水源分布等,因地制宜建立各种水土保持工程,并得到了显著成效,例如山洪排导工程、山坡防护工程、小型蓄水池、沟道治理工程等。山坡防护工程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效果显著,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多水分保障;沟道治理不断很好的疏通河流,防治山洪,还能够避免河床下切,河岸扩张,并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山洪排导工程对预防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中起到显著效果;小型蓄水池为居民用水提供保障。小流域治理则将工程、林草、生物等措施相结合,对当地地貌进行科学规划和改造,进而较小坡度,拦蓄降水,降低径流量等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的促进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例如,在山西省开展小流域水土治理工程后,实现雨水拦截、蓄水、保持水土等效果。经过一定时间治理之后,当地的洪峰和洪流大大减少,并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沙量,并降低了蓄水工程中泥沙含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洪涝灾害的抵抗能力。增加林、草覆盖面积,并提高蓄水保土工程数量,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渗透和蓄水能力。小流域治理中,将生物措施和工程进行结合,对治理水土流失产生很好的效果,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还能够提高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效果。 2.3林木措施 地表植被的覆盖率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性因素,合理的植被覆盖率能大大减缓水土流失速度。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减少土地受暴雨溅蚀冲刷的影响,也能够改变土壤成分,从而有效改变土壤的物化性质。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翻整土地,使土壤条件适合林木生长。二是确定合适的林木种类,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林木也会有所差异,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林木种林,使其不仅能平衡生态还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三是确保林木发展的可持续性,林木对水土保持的作用是长期的,林木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成败,当地政府要林木保护工作,避免遭到不法分子破坏。 2.4做好造林治理工作 在实际造林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造林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选择恰当的苗木,苗木种植后,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对苗木进行维护和管理。(1)造林时间的选择。在造林时间的选择上,可以综合考虑植被的生长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分析春季、夏季、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发展能力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用性广、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将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都纳入评价范围。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研究成果,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主要由以下能力体现: 1.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资本增值获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2.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与长期债务的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二)非财务绩效 当今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如市场竞争加剧,外部需求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只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已无能为力。必须将企业绩效评价向非财务角度拓展。应将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经营开发能力、学习创造能力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中。 1.内部管理能力,是从企业内部管理评价其运营状况。主要指标有产品成本下降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率、事故减少率。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评价,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将评价指标与员工激励措施联系起来,使每一员工尽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要求。 2.经营发展能力,是从市场和顾客角度说明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要求,评价企业的经营发

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找专业人才上一览爆破英才网 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绩效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调动和激发企业生产和创造更高绩效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动力。然而,由于目前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不完善,使许多企业对绩效评价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评价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因此,分析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发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绩效评价与战略柔性的界定 1、绩效评价的界定 要评价绩效,必须先对其进行界定,弄清楚它的确切内涵。Bate和Holton指出“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从管理学的角度,绩效是企业期望的结果,是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展开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企业经营效益水平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2、战略柔性的界定 (1)基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企业外部的环境来特征来界定战略柔性,认为战略柔性是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高绩效,增强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竞争优势。从柔性的起源看,柔性和柔性战略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战略柔性的界定的确首先与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处于相对静态环境中的企业不确定因素较少,竞争优势的来源可能依然来自于规模、范围、成本等传统要素所带来的高效率;而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则更加倚重于预测、多样化、快速反应和战略联盟,以增强战略柔性,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在这个层面上,战略柔性的实质就是企业面对多变或不确定性环境的适应性或战略灵活性,企业要依据环境变化的程度,实现战略柔性与企业效率的平衡。 (2)基于企业内部系统可调整性当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或不确定事件的影响时,企业总是要作出各种反应来应对这些变化,从而势必通过对企业内部系统的调整和变革实现对资源的重新配臵。比如,企业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需要调整产品的品种结构或产量结构,而品种结构或产量结构的调整依赖于设备、技术、人力、组织等系统的调整。如果企业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系统调整,实现产品品种、产量的变化,则具有较高的战略柔性;如果某些系统的调整成本太高,代价太大,资源重组就难以实现,企业就难以对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意味着这些系统是缺乏柔性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战略柔性还应是企业内部系统所具有的属性特征,是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重新配臵和运用资源时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整、可变革性。 综上所述,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来界定战略柔性,认为战略柔性是企业在面对大规模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对企业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快速的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是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重新配臵和运用资源时系统所表现出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整和可变革性,其实质是增加企业在面临环境变化时的选择权,使企业在转变策略时能够付出较小的成本持续地实现优势绩效,获取竞争优势。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

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员工月度考核指标体系及执行办法

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注重绩效考核工作的各个阶段的执行情况,从各个阶段着手解决,使绩效考核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1、尽量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标准 古人云:“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在绩效考核中,应保证向所有的考核对象提供明确的工作绩效标准,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 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必须根据工作分析而设,即由员工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所必须的要素并且必须对各指标的标准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1)量化考核指标 根据具体岗位,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实际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的为主,同时应尽量简洁,否则会加大考核组织者的工作负荷。作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员工制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即态度考核指标(服从性、协作性、积极性和态度)、能力考核指标(各种综合能力、业务知识和基本常识、体力、技能)、业绩考核指标(根据职位不同制定)。并且根据考核重点的不同,确定主要考核指标和辅助考核指标,既要突出重点,也要避免顾此失彼,主辅指标考核权重要合理,安排好恰当的比例与权重,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 (2)完善考核标准 在描述绩效考核指标时,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加以界定,将考核活动公开化,并通过制度规定下来,让所有员工明确企业的考核的标准。例如:描述基础职业素质中的“行为规范”指标的标准,“杰出”——在所有各方面的绩效都十分突出,并且比其他人的绩效优异;“很好”——工作绩效的大多方面明显超出职位的要求,工作绩效是高质量的,并且考核期间一贯如此;“好”——称职的和可信赖的工作绩效水平,达到了工作绩效的要求;“合格”——基本达到了工作绩效的要求;“不合格”——不称职的和不可信赖的工作绩效水平,没有达到了工作绩效的要求。并且要将这些标准量化成不同的分值.这样就会使考核者容易打分,很清晰地可以看到员工之间的差距在哪。并且对考评结果进

华为绩效评价体系

华为绩效评价体系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华为研发部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一、考核目的 为开发员工的潜能,使企业的目标得到层层贯彻,改善员工与企业的行为与绩效,达到持续激励员工、保持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实施细则 (一)考核频率 研发部人员的考核分为季度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两种,季度考核由研发部经理负责落实并实施,人力资源部给予指导与配合,年度综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二)使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所有研发部人员,除研发部经理。 (三)考核原则 1.考核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考核中存在舞弊行为或明显不公平的,员工可向分管领导投诉,也可以书面方式向行政人事部投诉或通过员工信箱进行揭发。对考核中实施舞弊行为的考核人按《员工奖惩制度》从重处理。 2.考核结果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随意扩大优秀级以上的比例数额是,其考核结果无效。确实基于本部门激励需要,有必要增加本部门优秀级以上人数时,应以书面的方式报告行政人事部,并经讨论后确定。 (四)反馈与申诉 1. 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者应向被考核者反馈考核结果。如果被考核者不同意考核结果,应先行沟通,也可按下列规定进行逐级申诉。 2. 绩效考核申诉 1). 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被考核者有权向直接上级主管申诉;如果被考核者对直接上级主管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2). 人力资源部接到被考核者的申诉后,通过调查和协调,在15日内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3). 员工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满意,可向总经理申诉。 三、考核内容 1.关键绩效指标 (1)财务绩效指标 (2)客户满意指标 (3)内部管理指标 (4)员工成长与创新指标: 2. 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评估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4558733.html,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作者:解国荣 来源:《珠江水运》2018年第12期 摘要: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属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而如何去对水土进 行全面的保持工作,这一点和国土整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去利用水土资源进行国土整治,这一点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以及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保障我国国内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点。 关键词:水土保持功能水土保持区划应用 1.水土保持功能的具体概念和确认原则 (1)水土保持功能 想要更好的弄懂水土保持功能的具体概念,首先我们就需要从水土保持功能本身来进 行入手,水土保持功能本身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水土保持设施自身在运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旱涝灾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而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在某一区域内人工设立的水土流失防治设施,其在所设定区域内体现出的维护水土资源储备,提高地产等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这两点统一称之为水土保持功能。 (2)水土保持功能的确认原则 确定水土保持功能是否有效,其核心概念就是在其设施所设立的区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是否起到了它原有的作用或者说效能。对于水土保持而言,功能确认的标准是以水土流失防治作为主要的标准典范。举例说明,例如在进行水土保持的过程中,水土保持功能本身所起到的水土资源保护、植被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的改善、水质的改善等,此类数据都可以作为水土保持功能的确认原则。 当需要对一片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确认的时候,全面性原则评价是最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当开始进行确认的时候,对于大体类型的确认必须要从全面的角度和当下所实行水土保持工作的范畴出发,在确认的过程中全面覆盖并保持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所起到的作用和效能。 2.当前国内水土保持区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现有区划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水土保持需求

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

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 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本文就合理分析水土并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正确合理分析水土的具体措施,以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效益水土评价 1、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1)生态功能的效果评价方法。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效果评价,应着眼于水土保持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物质效应。即从实物尺度来评价水土保持在防止土壤侵蚀,调节径流,减少洪水总量,改善洪水过程,降低洪峰流量,减少河流泥沙输出量,改良土壤,提高立地地位级,干物质积累量,土壤侵蚀程度的变化等方面的生态效果。虽然有人把水土保持所发挥的每一种生态功能都转化为一个确切的货币量来进行评价,但事实上,人们寻找出的各种对等物与实际的生态效果不论是存在形态上,还是实际价值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出入,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一种生态功能所具有的真正的”生态价位”。因此,在评价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时,应以人们最为关心的、能普遍接受的生态因子的数量效果为主,而以生态效果的经济评价(即生态效益的货币计量)为辅。 (2)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包括水土保持产出效益和水土保持再生产费用两个方面的评价.根据现行价格分别推算出各类标准地水土保持的再生产费用(包括整地、造林、种苗、抚育间伐、更新伐以及基本建设折旧、维护和管理等费用和土地占用费等),再根据标准地的林木蓄积量和枝叶生物量(根据枝叶的发热值及数量将其折合成标准煤)以及林木出材率,现行木材价格和标准煤的价格,推算出水土保持直接产出效益。然后,再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和分析。常见的评价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3)生态效果的经济评价方法。常见的生态效果的经济评价方法是环境效益-费用分析法.它是把某一项目的直接投资与其机会成本之和作为该项目的费用;而把该项目实现以后提高的产品产出率和改善的环境质量,或增加舒适性而直接提高社会福利的所有效果,作为该项目的效益.从费用和效益的比较中,分析该项目在经济上的得失.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NPV=Bd+Be-Cd-Cp-Ce 式中,NPV为净现值;Bd为项目的直接收益;Be为外部(或环境)收益;Cd为项目的直接成本;Cp为环境保护费用;Ce为外部(或环境)费用。

如何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如何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是评价员工业绩的有效途径,也是确定员工薪酬水平的重要依据。如何才能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呢?这就要求企业做到:考核范围要明确,考核制度要完善,考核条款要细化,符合实际,要有可操作性;考核方式要全面、客观,考核评价要公平、公开、公正;考核时间要固定。 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要经集体讨论确定,一经确定便不能随意更改,以维护制度的尊严;考核体系一定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持续性。 考核体系应包括个性特质评价、职业行为能力评价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 一、个性特质评价 对员工个体特质评价,首先要建立企业内部各种职务的素质模型。比如说,开发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创新意识、成就追求、善沟通、善学习等方面的个性特质;销售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主动性、敏感性、能把握商机、善于谈吐、能经受住挫折、不怕被拒绝等个性特质。以上所说的不同素质要求也就形成了不同职务的素质模型。在这个基础上,也就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用以检测相关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个性特质。 二、职业行为能力评价 职业行为能力评价的前提是对企业的所有职务进行横向和纵向

的划分,明确各种职务的角色定位和能力要求,进而制定出各种职务的行为能力标准。比如,某一个公司规定招聘人事部员工的行为能力标准是:(1)能进行人力资源需求调查,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制定出人力需求方案;(2)能进行招聘活动的策划、实施,熟悉有关劳动法规、人员甄选和面视的流程,并能处理招聘中的突发事件;(3)能处理应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4)能从事招聘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有了这些行为能力标准,就可以用它来衡量应聘者或拟任者是否具备相应的任职资格。 三、关键业绩指标考核 对员工进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的基础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公司之间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企业首先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和管理重点制定出某一阶段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比如,某一公司经过研讨之后,认为影响该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人员素质、技术领先、制造精良、顾客服务、时常优势、利润增长等6个方面,接着他们找出这些因素所体现的重点业务,如技术领先就体现在产品品种和推向市场的速度等重点业务;市场优势就体现在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等重点业务。这些重点业务也就成了企业关键业绩指标的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