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冠心病心房纤颤9例

误诊为冠心病心房纤颤9例
误诊为冠心病心房纤颤9例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1、概述 冠心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研究结果显示,心衰的主要合并症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是主要合并症。 冠心病所致心力衰竭可分为由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 和缺血性心肌病的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合并心衰常预后不良,优化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治疗的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ARB、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在此基础上,需综合评估个体情况,考虑适当的非药物治疗,如血运重建、心脏性猝死预防、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2、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因心肌梗死或大面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合并机械并发症,容易合并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国内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8-19%。

2014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指出:①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对于缺血极高危患者(难治性心绞痛、心衰、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推荐实施紧急冠状动脉造影(IC);②STEMI患者:对于因STEMI引起的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建议直接PCI(与症状出现时间无关)(IB);③溶栓后管理:溶栓后出现心源性休克或重度急性心衰建议急诊造影并血运重建(IB); 2015ESC NSTE-ACS指南指出:①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患者推荐立即介入治疗(<2h)(IC);②对于LVEF<40%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推荐72小时内介入治疗(IA);2016中国PCI指南对NSTE-ACS及STEMI合并心力衰竭的建议同2015ESC指南推荐。 总之,对于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欧美及中国指南均一致推荐急诊行冠脉造影并急诊血运重建。 3、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血运重建 3.1.CABG 或PCI的选择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可用伴有慢性心衰的冠心病患者,但目前的证据多倾向于CABG。Marui A等2014年发表于Am J Cardiol上的CREDO-Kyoto PCI/CABG注册研究纳入3584例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分别接受PCI或者CABG治疗,5

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

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3-08-16T11:37:47.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敏 [导读] 通过上述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 王敏(大连辽渔医院 116113)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58-02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洋地黄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为今后心房纤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后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心房纤颤患者共86例,将86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的43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其余患者用洋地黄治疗设置为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为29例(67.44%),有效7例(16.28%),无效7例(16.28%)。结论胺碘酮与洋地黄两者在治疗心房纤颤时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关键词】胺碘酮洋地黄心房纤颤疗效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即便在正常人群中偶尔也会出现短时间的心房纤颤。一般来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发病的几率也随之增高[1]。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各种心脏器质性疾病等,都可引发心房纤颤。临床治疗心房纤颤主要有胺碘酮及洋地黄类药物,本次研究主要旨在讨论两者对心房纤颤的效果,现将实验整理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从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后由门诊医生收住入院的86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仅为32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是(56.4±4.8)岁,按照病因分高血压性心脏病有18例(20.93%),风湿性心脏病23例(26.74%),冠心病26例(30.23%),扩张型心肌病15例(17.44%),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4.65%)。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心房纤颤,且均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等。将8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选择胺碘酮治疗,每次静脉注射300mg1200mg,对于静注后没有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可口服胺碘酮继续治疗,每次口服剂量为0.2g-0.4g,每天3次。43例患者在用药一周后均改为口服胺碘酮,剂量改为每次0.2g,每天2次,在口服治疗2周以后,再将剂量改为0.2g,并每天服用一次;对照组患者选择洋地黄治疗,每次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0.4mg,每天一次,对于静注后没有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可口服地高辛继续治疗,每次口服剂量为0.125mg-0.25mg,每天1次,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有毒性反应,需立即通知医生并停止给药,继续观察若病情严重及时抢救。 1.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著有效标准:心房纤颤转为稳定窦性心律,或者是持续心房纤颤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偶有发作;有效标准:心室率降低,持续性心房纤颤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无效标准:房颤未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降低不明显,持续性心房纤颤也没有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 1.4统计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取得数据分析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房纤颤治疗效果对比,具体数据整理制成表格,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房纤颤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显著有效有效无效 实验组 43 37(86.05%)* 5(11.63%)* 1(2.32%)* 对照组 43 29(67.44%) 7(16.28%) 7(16.28%)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越来越多,临床上因心房纤颤来就诊的患者人数处在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40岁以下心房纤颤患者也不断增加[2]。由于心房纤颤患者通常伴有较为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心脏排出量明显降低,经常感觉到心悸[3],乏力及气短等一些临床表现,所以对心房纤颤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心房纤颤主要选用的药物有洋地黄和胺碘酮两种,对于治疗心房纤颤效果都有不错的疗效,但是两者作用机制不同,洋地黄主要是降低心房纤颤患者房室结以及房室束传导速度[4],而胺碘酮则是通过有效的抑制窦房结传导来减慢心率,从而将心房纤颤转为正常窦性心律。通过上述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为29例(67.44%),有效7例(16.28%),无效7例(16.28%),可见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有研究表明,胺碘酮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5],因此在治疗心房纤颤患者时胺碘酮成为首选药物之一,为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作出较大贡献。 综上所述,胺碘酮和洋地黄药物对于治疗心房纤颤效果均良好,但胺碘酮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值得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干平.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J].内科,2011,06(3):220-222. [2]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快速型房颤疗效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13-1214. [3]杨春,杨艳萍.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86例的疗效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7):1338-1339,1342.

例冠心病全心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妃英里 (2008-2-25 11:10:04)心衰常见护理问题有:(1)气体交换受损;(2)心输出量减少;(3)体液过多;(活动无耐力);(5)预感悲哀;(6)知识缺乏。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措施:协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根据病人缺氧程度予(适当)氧气吸入,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严重缺氧及肺水肿4-6L /min。肺水肿病人用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病人正确咳嗽与排痰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屏气3-5s,用力地将痰咳出来,连续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向病人/家属解释预防肺部感染方法:如避免受凉、避免潮湿、戒烟等。心输出量减少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人心律、心率、体温、血压、脉压差、心电图改变。观察病人末梢循环、肢体温度、血氧饱和度改变。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其速度一般不超过30滴/min,并限制水、钠摄人。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如利尿药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强心剂可引起洋地黄中毒;扩血管药可引起血压下降等。体液过多护理措施: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按病情限制钠盐及水分摄入,盐摄入量为重度水舯1g/d、中度水肿3g/d、轻度水肿5g/d。每周称体重2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舒适,床单、衣服干净平整。观察病人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长时间受压,防止皮肤破损和褥疮形成。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防止下床时跌倒。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期间,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补钾。活动无耐力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参与设计活动计划,以调节其心理状况,促进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根据心功能决定活动量:心功能Ⅰ级:避免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心功能Ⅱ级: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生活护理由护士完成。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时注意监测病人心率、呼吸、面色、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报告医生。让病人了解活动无耐力原因及限制活动的必要性,避免使心脏负荷突然增加的因素。指导卧床病人每2h进行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协助肢体被动运动。 妃英里 (2008-2-25 11:30:38)消化道出血相关护理诊断:组织灌注量改变;活动无耐力;恐惧;潜在并发症:休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轻度出血者可用一组静脉通道,重者需2组至多组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尽快配血。必要时可先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但在24h内右旋糖酐不应超过1000ml。应及早输血,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有效循环血量。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及早输新鲜血,由于库血含氨量较多可诱发肝性脑病,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切记三查七对,并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2 吸氧病情重者应给予氧气吸入,尤其是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缺氧易诱发肝性脑病。 3 及时给予止血药可选用甲氰咪胍、垂体后叶素、洛赛克、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善得定等,用止血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掌握禁忌证,调节输液速度。 4 根据病因采取适当的止血方法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胃内降温法止血,前者适用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后者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减少胃酸分泌和胃蠕动功能而止血,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min观察1次,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注意呕血、便血的量,性质;一般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若出血量在50~70ml之间,可出现黑便;若出血量达500~1000ml 时,则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悸、乏力等;发现异常及时请示医生并配合抢救。 6 保护肾脏功能大量出血后处于低血压状态,使肾动脉收缩,肾缺血,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故应严格记录尿量及输入量,观察尿液的颜色。特别在补钾前,先观察尿量,防止盲目输入造成高钾血症。 7 体位根据病情取适当卧位,凡有重度出血,均应绝对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在室内活动;若出现休克时,应取垂头仰卧位,让下肢抬高30°。 8 心理护理患者呕血,

2019欧洲心房纤颤指南(解读)_2

2019欧洲心房纤颤指南(解读) 欧洲 ESC(201 0)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201 0 年 9 月在瑞典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大会公布了最新房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1 ] ,该指南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单独发布的指南,之前他们均与 AHA/ACC联合发布指南,可能今后世界上只有一个指南的格局将发生改变。 新版指南较 2006 年 AHA/ACC/ESC联合公布的房颤指南(以下简称 2006 版指南) [2]相比,流行病学、抗凝、室率控制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笔者简要解读如下: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 1 .1 降低再住院率-房颤管理的新目标指南将降低死亡率、再住院率、卒中、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及改善左室功能作为房颤管理的主要目标。 与 2006 版指南相比,首次把降低再住院率作为房颤管理的目标。 指南提出: 房颤占所有再住院原因的 1 /3,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加重、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主要原因。 对房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抗凝和控制室率。 1 . 2 遗传因素-房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指南首次将遗传因素作为房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文中指出:

房颤,尤其是特发性房颤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 ANP、 PITX2、SCN5A等[3-5]基因均与房颤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第二部分房颤的分类及分级 2.1 房颤的分类目前国际上房颤的分类很多,新版指南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将房颤分为 5 类: 首发房颤(首次发现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 48 小时,可以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7 天)、持久性房颤(持续超过 1 年)、慢性房颤(患者已处于适应状态)。 除此之外,因脑血栓或其他原因住院而发现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的房颤定义为沉默性房颤。 与 2006 版指南相比,增加了持久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分类更加细致,便于临床管理。 2.2 EHRA score-房颤危险度分级,房颤中的NYAH 分级指南中指出: 房颤的急性期管理应该包括缓解症状,评价相关危险因素。 因此指南提出了房颤危险度分层的概念,主要依据患者症状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为四个等级,即: EHRA Ⅰ : 无症状EHRA Ⅱ : 症状轻微,日常活动不受限制EHRA Ⅲ: 症状严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EHRA Ⅳ: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诊疗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自觉心悸,或快速,或跳动过重,或突发突止。呈阵发性,可伴胸闷不适,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2011年)。 (1)临床特点:指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48 小时,多为自限性。 (2)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律心电图和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电图。 ②动态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律心电图和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电图。 ③超声心动图:可见心房扩大、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等。 (二)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或促。 2.心虚胆怯证:心悸怔忡,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而促。 3.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脉滑而促。 4.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促或结代。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复脉安神。 推荐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生姜、桂枝、太子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柏子仁、莲子心等。 中成药:生脉饮、稳心颗粒等。 2.心虚胆怯证 治法:益气养心,安神定悸。 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生龙骨、生牡蛎、紫石英、琥珀粉、合欢皮、酸枣仁、远志、茯神、茯苓、白术、石菖蒲、麦冬等。 3.痰热内扰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心房纤颤患者需全面评估和综合治疗张晋喜

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2月第20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February2013,Vol.20,No.2 ·讲座·心房纤颤患者需全面评估和综合治疗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034000)张晋喜张美平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改变,心房颤动不仅可引起不适感而影响生活质量,快速的心率还会损伤心房或心室,从而影响心脏功能,加重原有的心脏病并可导致明显的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使左心房血流淤滞,促使血栓栓塞,其中主要多见于脑部栓塞,因心房颤动引起的脑栓塞占各种栓塞的1/5到1/4,并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对心房纤颤的认识以及治疗至关重要,也是亟需解决的一种疾病。详细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史,包括发作病程、间期、频繁程度、持续的时间,用药情况及疗效,发生时伴随的症状、血压情况、有无心绞痛及心功能状况;以及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因:如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急、慢性心肌病或肺部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均是其常见的病因。心房纤颤中80%有器质性心脏病[1],少数无器质性心脏病(孤立性心房颤动)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也成为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需引起重视。 1心房纤颤 治疗前的综合评估包括:①详细询问病史,确定心房纤颤的类型、发作的频繁程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症状、诱发因素、发作和终止方式等。②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对某些患者,还需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电生理检查等。③通过上述检查确认基础疾病和诱发心房纤颤的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纠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低氧血症等,都有助于心房纤颤的治疗和预防。据心血管网报道,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4%合并心房纤颤,近年来不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减少新发生的心房纤颤,支持心律失常药合用,可增强预防心房纤颤复发的效果,这可能与这二类药物对心房组织重构的有益作用有关。 2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2.1用于控制频率的药物 频率控制的目的是使心房纤颤时的心室率(不管是在静息时还是在运动时)都能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但一般认为目标应该静息时60~80次/min,运动时90~115次/min,能有效延长房室结不应期的药物都可以有效控制心室率,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和地高辛等都可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心房纤颤心室率的控制。其中β受体阻滞剂是最有效、最常用和可单独应用的药物,尤其对于有高肾上腺素能状态表现的 患者。对于心房纤颤患者可采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进行心室率控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记实。在心室率过快需要紧急控制时可采用静脉用药的β受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洋地黄一直被认为是在紧急情况下控制心房纤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但目前认为其效果并不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好。胺碘酮由于有β受体阻滞作用,故也可降低心房纤颤时间的心室率,但目前的指南认为其仅作为二线用药,而且不建议用于慢性心房纤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心房纤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在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旁道前传时也可作为首选用药。 2.2用于控制节律的药物 心房纤颤持续的时间是选择转律方法和时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新发生的心房纤颤,因其在48h以内的自行转复窦性的比率很高,因此可以先观察,也可用普罗帕酮(450~600mg)顿服的方法。据心血管网心律失常药物新策略特刊报道,转复成功率为70%~80%,转复时间多在4h内。 如果心房纤颤已经持续>48h而<7d者则需要在食管超声评价左心房血栓的基础上尽早住院和复律。其中同步直流电击复律的成功率也较高。用于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步利特和胺碘酮等。如果药物转复失败应该尽快改为电击复律。及时和有效复律可以消除症状,减轻心房电重构以防止心房纤颤复发后趋于持续性。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步利特、多非利特等。 2.3用于预防心房纤颤复发的药物 对于心房纤颤的预防复发,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和清除症状,能有效地降低心脏死亡、各种血栓的形成、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危险性。不管对于哪种心房纤颤选择药物的节律控制都意味着复律后需要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减少和预防心房纤颤的复发。下面简介几种: 2.3.1普罗帕酮:普罗帕酮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2006年发布的心房纤颤治疗指南,对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心房纤颤患者,IC类药物可以作为一线治疗。一些试验已经证实普罗帕酮和氟卡胺都有良好的耐受性、低毒性和相似的疗效。普罗帕酮常见有胃肠道症状不良反应,如恶心;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和转复后容易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导致晕厥甚至猝死。因此,对于心房纤颤时心室率很快而提示可能有房室结加速传导特性的患者,应用普罗帕酮转律的同时建议合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2.3.2胺碘酮:胺碘酮不管是对心房纤颤的转复还是预防复发都是最有效的药物,尤其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能有效降低 159 ··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意义分析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7T12:07:25.9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作者:郭树楠[导读] 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 郭树楠 (河北燕达医院河北廊坊 065201)【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而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被划分为对照组,每组4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对两组病人进行诊断。比较其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参数。结果:在LVESD、LVFS、LVEF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LVEDD和ICT方面,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病人的ST-T波改变率和T波平坦、低平率分别为93.75% (45/48)和66.67%(32/48),而对照组的分别为2.08%(1/48)和4.17%(2/4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18.795、13.728,P均<0.05)。同时,观察组在SDANN、rMSSD、SDNN方面均较对照组低,而其在HR方面却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提供给临床治疗以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80-02 冠心病诊断常以冠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但其具有昂贵的价格,而且属于有创操作,难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超声心动图能够对病人的活动和睡眠时的心功能持续监测,而且操作简便、不对病人造成创伤[1]。本研究将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断中,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将在我院诊断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而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被划分为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病人: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46~71岁,平均(55.79±6.38)岁。对照组病人: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48~73岁,平均(57.53±7.11)岁。两组病人基础性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病人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能够积极配合。 1.2 诊断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对两组病人进行诊断:(1)超声心动图以GE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测(型号为Vivid E90),探头为S5-1(频率1~5MHz),让病人保持左侧卧位,在病人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处测定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内径(LVESD),而在二维心尖四腔切面出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以M型超声测定其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容收缩期(ICT)经计算机自动计算得出。(2)动态心电图: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型号DMS300-4A)24h记录病人的心电图,在其胸前体表紧贴加压肢体导联电极,以时域法测定病人的全程全部N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的均方根值(rMSSD)、NN间期均值(5分钟内)的标准差(SDANN),并记录病人的心率(HR)。两种诊断方案检查均在一周内完成。 1.3 评估指标 (1)观察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LVESD、LVEF、LVFS、ICT);(2)观察其动态心电图参数(SDNN、rMSSD、SDANN、HR);(3)记录病人的ST-T波改变率和T波平坦、低平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9.0用来分析数据。其中以[n(%)]和(x-±s)分别对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和计量资料(t值检验)进行描述,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参数 在LVESD、LVFS、LVEF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LVEDD和ICT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参数

西地兰D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的效果对比分析

西地兰D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的效果对比分 析 目的探究西地兰D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地兰D 治疗,研究组则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各小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与研究组相比较低(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4 h后心室率改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针对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胺碘酮的疗效较治疗西地兰D治疗更显著,可快速缓解心功能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 标签:西地兰D;胺碘酮;快速型心房纤颤;急性左心衰;效果 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属于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类心血管内科急腹症之一,该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发病后病情进展较快,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及时抢救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该疾病的药物有西地兰D和胺碘酮等,本文主要就以上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男:女=24:22,平均年龄(64.5±5.8)岁;研究组男:女=25:21,平均年龄(65.5±4.9)岁。上述资料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进行治疗,主要给予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地兰D(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178)治疗,0.4 mg西地兰D+20 ml 5% GS进行稀释后,静脉推注,若患者病情较重,可以在24 h内追加0.2 mg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加用胺碘酮(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23)进行治疗,初始静脉注射负荷量为:0.5 mg/(kg·min),在1 min后,可以给予维持剂量 0.05 mg/(kg·min)[2] 1.3 观察指标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124例分析

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124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31T14:35:28.0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作者:王彦君 [导读] 综上所述,一体化护理服务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民医院 734100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仅通过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一体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疗效,记录护理前后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来评定其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一体化护理服务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冠心病;心力衰竭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由于高血压、糖尿病、过量饮酒、年龄以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1]。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在正常环境状况下有出汗、头晕、发热、胸痛甚至猝死等症状[2]。而心力衰竭又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选取12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然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和一体化护理,并比较和分析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男性,38例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2.7±3.8)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3.9±4.6)岁,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治疗前护士对患者病史进行全面了解,并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情况。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情况进行监测,并记录患者用药量及药物反应。时常打扫患者病房,保持病房清洁干净让患者有舒适的环境进行治疗。日常护理中与病人时常进行沟通,进行心理开导。 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一体化护理服务:1.入院健康教育,让护士在治疗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度沟通,详细的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表现及如何治疗,让患者与家属对该病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采用视频动画、手册等方式让所有患者尽可能对该病有一个充分的认识。2.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让护士经常性的与患者进行聊天,并且认真倾听每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想法,并耐心的进行解答与开导。通过与患者列举之前成功治疗的病例,让患者加强信心,并时常性的开导患者治疗该病需要一个过程不可急躁。并且与家属一同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患者情绪不安时要立即进行安抚。3.运动护理干预,适当的运动可提高患者的体质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对患者适当安排户外散步、小跑以及太极拳等非剧烈运动,每次患者运动完后让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以及患者的身体状态。5.生活习惯护理干预,在接受治疗的患者由护士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按时用药、有规律作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等。6.出院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定期让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联系,询问出院后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病情,并叮嘱患者按时服药以及让患者按期来医院复诊。另外定期安排护士电话随访,并且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制定服药计划,控制服药量。 1.3观察指标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遵医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内容包括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情绪良好、适当运动以及戒烟戒酒。生活质量评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定,且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生活质量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身体机能,社会功能和心理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来分析,(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经历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遵医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1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 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 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 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②多发性折返学说。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 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 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f波确实不明显,便只能依靠既往房颤病史与目前P波消失,R-R绝对不等来做出诊断。 4)伴有干扰性房室传导障碍和室内差异传导。 就是由于这种生理干扰,使心房激动不至于全部下传,但可偶见较长的R-R间歇。符合长短周期规律或过快的心室率,可出现室内差异传导。 根据f波的振幅可以分细颤(f波≤0.1mV者)及粗颤; 注意这里粗与细的标准与室颤不同!室颤是以5mm为分界线,这里是以1mm为分界线! 根据平均心室率可分为缓慢型(心室率小于60次/分)、快速型(心室率大于100次/分)、极快速型(心室率大于180次/分)及普通型(60~100次/分)。 对于极快速型房颤(心室率大于180次/分)及平均心率低于40次/分极缓慢型者,一旦发现不能让患者自行活动并直接与临床联系进行处理,以防意外。 目前房颤分型也有这样的分法: Ø 初发房颤:首次发现

冷冻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

冷冻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4-12T16:44:15.0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厉艳红 [导读] 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因此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 430022 摘要:总结了30例冷冻消融陈发性心房纤颤手术前后的护理。具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穿刺部位出血的预防,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和健康指导。30 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随访3-12个月无复发。因此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冷冻消融术;心房颤动;护理 射频消融已被证实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射频产生的能量对组织损害程度大,从而增加了房室传导阻滞、血栓栓塞、心脏穿孔等事件的发生概率[1]。冷冻消融治疗有组织损害较小,内皮破坏程度低、靶点定位以及消融导管的稳定等优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2]。国外近几年来研究表明,对于PAF的消融治疗,冷冻消融更加安全,其独有的冷冻标测可以预防正常传导系统的损伤[3]。我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4月对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冷冻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AF患者50例,均有房颤发作时心电图,并经食管电生理检查证实。其中男 23 例,女27例。50例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均无结构性心脏异常。 1.2 消融方法及效果 放置电生理导管,常规电生理检查后行冷冻消融。冷冻消融导管初步定位,经冷冻标测,在确定有效的靶点且无快经路损伤后,立即进行-75℃冷冻消融,消融240—300S,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生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对这种技术不了解,甚至怀疑其疗效,担心手术失效。故愈临近手术,其焦虑恐惧心理念重。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鼓励病人要有信心和勇气,以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本组2例患者术前晚因入睡困难服用安定5mg,其余患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手术。 2.1.2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备皮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下及腋窝,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指导患者掌握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术后卧床休息,患肢制动的重要性,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进CCU病房,取平卧位,卧床休息24小时,术侧下肢制动,并保持伸直,协助床上排便。术后心电监护24—48小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 2.2.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2.1 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是本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术中操作不慎刺破心房或心耳,导致心包填塞。心包填塞症状出现的早晚与出血速度有关,出血速度快者常在术中即可出现心包填塞的症状,有时症状不典型,可导致生命危险[4]。因此护士在术中和术后都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大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报告医生,明确诊断后立即配合医生做好心包穿刺引流。 2.2.2.2 血栓形成:冷冻消融损伤程度低,并可有效保护消融处周边的组织结构。由于冷冻损伤更加集中及较少的组织破损,从而减少了潜在的血栓移成和狭窄的发生[5]。 2.2.2.3 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组织对冷冻消融有一定的忍受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冷冻消融损伤是可逆的,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电生理反应时,立即终止消融,房室传导阻滞可恢复正常[6]。但是如果消融时温度过低、时间过长,仍可导致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因此,在术中、术后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2.2.4 健康指导:术后24小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上活动、室内散步等;指导患者服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连续3个月;教会患者自我检查皮肤有无瘀点瘀斑,有无牙龈、鼻出血,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出院后定时进行电话随访,督促患者1个月复查食管,电生理检查及心电图,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心电图,遵医嘱按时用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小结 冷冻消融术因其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靶点定位准确,在心律失常领域的治疗中优势越来越突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广泛证实,要重视心理护理,取消患者的配合,术前好各项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和并发症的观察及其护理,做好健康指导,保证预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屈百鸣,车贤达,王长华,等.冷冻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初步临床应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6):436-439. [2]张维君,姜腾勇主编.心导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57-658. [3]孙英贤,李铁军,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治疗的新认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8:568-5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