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管员必读系列——备份管理

网管员必读系列——备份管理
网管员必读系列——备份管理

网管员必读系列——备份管理

网管员必读系列——备份管理

网络管理员也负责网络备份、测试备份和灾难恢复过程。这对于电源或硬件故障、数据和/或网络问题以及物理灾难问题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这本手册将着重介绍备份管理的基本方针、管理的难点以及怎样制定灾难恢复计划等。

备份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很多方面,备份是关键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操作得当的话,它们是防范灾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使我们的建筑物或整个城市都被摧毁了,我们的业务也可以通过正确生成和保护完好的备份在其它的计算机上恢复。但是,必须满足有几个条件才可以确保实现数据恢复。基本的备份方针有很多。但是,在设计备份环境时,必须记住我们将会最充分利用备份,这样它们才可以在我们需要时派上用途。

网络管理员备份管理

网管员备份管理九原则

备份过程中的网络流量管理

备份和验证操作会显著地增加网络流量。这将导致服务器以及所有涉及备份的网络段的性能下降。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当然是在网络使用率低的时候进行备份,如在网络使用时间段之前或之后。由于这个方法可能并不总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正常工作的时间内以较小的增量模式执行备份。

如何管理备份过程中的网络流量

网管员备份管理难点

公司所产生的数据量正在成倍的增长。如此大量的数据对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任何一个字节都必须备份以应对任何意外删除、硬件错误或者我们之前所提到的现实的灾难。任何人都知道数据必须保存,但是,如何在不需要网络管理员付出全部精力的情况下实现备份管理呢?

网管员十大备份管理难题及解决方案

灾难恢复

如果你的公司的运营依赖于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你就不能忽略灾难恢复准备的原则。如果你的数据没有备份到距离灾难发生地足够远的地方,你的公司也许就不能避开灾难。在某些问题上,在灾难恢复的讨论中,维护股东的价值和满足管理规定的要求是最重要的。我归纳了灾难恢复的十三条基本原则。你可以使用这些原则作为一个检查对照表来判断和改善你的灾难恢复计划的有效性。

企业成功实现灾难恢复的十三项原则

公 司所产生的数据量正在指数级地增长。这么大量的数据对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任何一个字节都必须备份以应对任何意外删除、硬件错误或者我们之前所提 到的,一个实际的灾难。任何人都知道数据必须保存,但是,如何在不需要网络管理员付出全部精力的情况下,实现备份管理呢?

显然,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备份软件公司的关注。备份软件是一个数百万美元的产业,并且就供应商的措辞看来,它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在此,让我们来看一个网络管理员面对的最大的备份管理难点和挑战。

1.压缩备份窗口。

2.无法执行企业范围的集中备份政策。

3.无法保证实现台式机和笔记本备份。

4.网络带宽限制。

5.寻找空间存储急剧增长的数据。

6.磁带恢复管理。

7.快速恢复。

8.复杂多样环境的备份困难。

9.远程管理。

10.磁带安全性。

管理备份过程中的网络流量

备 份和验证操作会大量增加网络流量。这将导致服务器以及所有备份涉及的网络部分的性能下降。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当然是调度备份在网络使用率低的时候进 行,如在下班前或下班后的一段时间。由于这个方法可能并不总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工作时间中以较小的增量模式执行备份。

灾难恢复计划

1.获取和持有负责灾难恢复(DR)高级行政主管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2.确定哪位高级行政主管负责总体灾难恢复并让他指定DR协调员。

网管员备份管理九原则

在很多方面,备份是关键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操作得当的话,它们是防范灾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使我们的建筑物或整个城市都被摧毁了,我们的业务也可以通过正确生成和保护完好的备份在其它的计算机上恢复。但是,必须满足有几个条件才可以确保实现数据恢复。

基本的备份方针有很多。但是,在设计备份环境时,必须记住我们将会最充分利用备份,这样它们才可以在我们需要时派上用途:

1.镜像不能代替备份。这 个铁的事实与老的说法是背道而驰的。镜像可以防范硬盘存储器的失效,但是它对于已删除的或损坏的文件无能为力。如果文件在镜像中删除了,那么它就同时在镜 像和原始位置消失了,因此它必须通过某些外部的方法才可以取回。最常用的(但不是唯一的)外部恢复方法是恢复存储在备份磁带上的数据。

2.恢复的最常用用途并不是在灾难发生后。不可否认,灾难总是会发生的,但是它往往更可能是由于用户不小心删除或损坏了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目录而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镜像内容或者RAID两个硬盘上的内容同时失效引起的,也或者不是由于大型灾难发生而引起的。因此,要设计好备份以优化每个文件的恢复。

3.定期测试可恢复性。当然,备份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你无法恢复它们,那么你就在创建备份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且无功而返。你并不需要测试所创建的每一个备份,但是必须定期检测每一个磁带驱动器以便确保备份是可读的,并且,必须测试磁带的随机抽样以便确保它们可以正确地读取和恢复。

4.保持磁头清洁。弄 脏的磁头可能能让备份看起来似乎成功地完成了,然而事实上磁带上只是写入了无用信息。制造商建议尽可能地清洗磁头。如果你的备份工具报告磁带读入和/或写 入错误,那么要立刻清洗磁头。如果错误持续出现,那么要查看是否其它的磁带也出现了相同错误,如果出现了,那么就要联系供应商了。

5.注意污染的磁带。这里说的并不是内容污染,而是磁带本身。有时候一个坏点——一个折痕、一个折叠或者一个污点——在磁带上会阻碍整个磁带的读取。将磁带存储在相对干净的机箱中,并不时进行抽样检测。

6.注意磁带的平均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如果制造商建议磁带的有效使用寿命是1,000次备份,那么就只使用它1,000次,然后就不要它。发现磁带已经坏了是不会在恢复的时候的。好的备份管理软件会跟踪对你有价值的磁带,并告诉你应该在什么时候不再使用这个磁带。

7.磁带会慢慢变坏。不 要设想5或6年前的制作的磁带现在还可以读取。磁带会变

坏;它们的磁场会变弱从而影响到它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对于引进新磁带规格的制造

商而言,精确地 确定这些磁带的保质期是很难的。如果对他们总执行确切地检测,那么

这些磁带的引进将被滞后几年。定期检测你的磁带,并且不时将它们拷贝到新的媒体介质上。 为了延长磁带的保质期,要注意磁带的存储要求;避免高温和潮湿。

8.重要的磁带要作双重备份。比起重新创建磁带上的数据,购买和维护磁带的费用是

很低的。为了更好地确保磁带和数据的寿命和安全,明智的做法是存储一个异地备份。

9.确保旧媒体介质仍然可以读取。有一个磁带集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有良

好转针的转盘,那么这些记录都是没有用的。这个道理在旧式磁带上也是适用的;如果你

无法读取九轨磁带,那么保留它也没什么用。随着新的技术的发展,你需要将旧磁带数据

拷贝到新的媒体介质上。

关于作者

Evan Marcus是https://www.360docs.net/doc/645819625.html,的常期撰稿人,是关于可用性、备份和灾难恢复相

关问题的专家。同时,他还是Veritas Software的首席工程师以及数据可用性产业专家。

而且,他还是产业技术大会的常邀演讲家。

Hal Stern是Sun Microsystems主管Services business unit的副总裁和首席技术管理员。他长期致力于一些大型网上交易和体育信息以及几个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可靠性和可用

性问题。

(来源:TechTarget中国 作者:Evan Marcus、Hal Stern译者:陈柳,曾少宁)

网管员十大备份管理难题及解决方案

公司所产生的数据量正在成倍的增长。如此大量的数据对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任何一个字节都必须备份以应对任何意外删除、硬件错误或者我们之前所提到的现实的灾难。任何人都知道数据必须保存,但是,如何在不需要网络管理员付出全部精力的情况下实现备份管理呢?

显然,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备份软件公司的关注。备份软件是一个数百万美元的产业,并且从厂商的宣传来看,它本身就极具挑战性。通过 SearchSystemsManagement,让我们看到了网络管理员面对的许多的备份管理难题和挑战,同时我们也会尝试找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马上进入主题,以下是是大备份管理难题以及解决方法。

1.压缩备份窗口。过去,公司只在每天晚上8点时所有人都回家了之后才开始备份过程。这在现在已经不适用了,Legato的Product Management for Strategic Alliances副总裁Scott McIntyre说道。“公司现在要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运转。”

作为Computer Associates创建者之一及执行副总裁,Russell Artzt也认可,“备

份每天晚上都在进行,但是窗口却越来越小。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尽可能地压缩备份窗口。”随着数据数量地增加和备份时间的减少, 对于所有实用目标,将不再存在备份窗口。

解决方案:按 照Artzt的观点,重点在于性能,“我们已经结合了增量备份、多路技术和从多服务器备份到多个磁带等技术。我们已经能够在一小时中备份超过兆兆字节的数 据。”McIntyre也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但是他还说到Legato尝试通过使用快照或者公司数据的定点镜像来消除备份窗口。“我们正在寻找不需要脱机 或占用资源的方法和技术来备份数据,”McIntyre说道。

2.无法执行企业范围的集中备份政策。“80 年代初期是计算机的黄金时代,就像罗马时代。如同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在IT的黄金时代,所有信息都被保留在一个水冷的小箱。接着,个人计算机时代来了, 公司的数据资产也从核心中转移,远离

IT,”Connected的资深生产部经理Tom Hickman说道。这样就导致了公司全范围的安全政策问题。备份,就像安全性一样,可能并不是用户最优先考虑的问题,虽然它应该是位于首位的。

解决方案:“问题是缺少用于保证数据是否已备份的支持,”Storactive的产品经理Steve Susman说道。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安装政策,同时还需要某些自动化过程。IT 可以操作服务器,但是如何处理用户PC数据的备份呢?这个问题又引发了另一个难题。

3.无法保证实现台式机和笔记本备份。大约60%的公司的数据可以保留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上。很多公司都尝试让用户自己备份。Susman将这种方法称为“IT自由通行证。只要用户这样做了,我们就OK了。”

解决方案:“我们将一切都反向了。我们是从台式机和笔记本到客户代理,我们并不需要运行服务器,”Susman说道。IT部门有人控制着备份的内容,但是备份是由客户 以连续的方式发起的。“我们有很多原因可能错过备份的时间,”他说道。虽然可以在客户终端运行软件控制台式机和笔记本备份来确保数据受到保护,但是,这就 意味着备份并不一定是传统的“备份窗口”,并且还会在不受控制以及不恰当的时间里增加网络带宽使用。

4.网络带宽限制。备份对于网络带宽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进行大量计划的服务器备份可能中断网络,这也是为何在非高峰时间进行备份的原因所在(虽然高峰时间正在消失,查阅 难题1)。第二,只要台式机和笔记本在线就进行备份是最好的方法,当然,这有可能是发生在高峰时间段。同时,它还可以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解决方案:这个问题最常用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增量备份。当进行全面备份后,就只备份改变的数据。这就是Susman所创造的说法,“只是低电平的嘘声,而非流量中泛滥的脉冲。”

5.寻找空间存储急剧增长的数据。“ 数据会出现大量的增长,50%到100%的数据增长。当大小出现加倍或者三倍地增长时,你必须关注备份和恢复,”Veritas' Netbackup 的产品营销经理Mike Adams说道。这些大量的和增长的数据数量必须存储起来。但是,是否有任何方法可以减少它的大小而有助于满足存储需求和备份需求?

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减少冗余。“70%的数据都是冗余的,”Susman说道。对于目前的台式机,每个PC都有相同的软件。不备份这些数据可以大大地减少所需要的总体存储空间。“一般来说,当删除了冗余之后,我们可以减少90%的备份数

据,”Hickman说道。

另外一个减少数据存储的方法是减少数据保留的时间。这是取决于事务类型的,但是正如 eVault的CTO Ray Ganong所注意到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在存档到磁带之前,在线保留一年。”不管你是采用eVault的高级电子链接技术还是简单的在在线磁盘阵 列进行备份,保持数据在更可接受的媒体中存储的总时间影响到存储该数据的花费。磁带仍然是最便宜的存储形式,但是这也导致了从磁带上存储和恢复的难题。

6.恢复磁带管理。磁带往往都是线下存储的。当你实际需要存储数据到磁带上时,会发生什么呢?你必须知道哪些磁带有数据,磁带在哪里以及在哪个地方你最需要它。“处理磁带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包括将磁带存储到磁带库中,归档,并按顺序保存,”Artzt说道。

解决方案:“你必须以自动化方式管理磁带,”Artzt说道。很多备份软件公司提供跟踪磁带的产品,但是使用一个系统和一个简单的数据库跟踪可以使磁带可能获得较多的成本效益,虽然该过程很难加速。即使没有磁带问题,快速的恢复也是一个问题。

7.快速恢复。“对于客户而言,恢复的速度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McIntyre说道。“每个人都处于24/7模式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从磁带上恢复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有趣的是,谈到备份时,恢复往往会被忽略了。备份有点类似于保险;当你真地需要它、需要恢复时,你才会关注它。

解决方案:数 据快照往往作为快速恢复的一种方法。快照可以使我们恢复到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越多的使用快照,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就越小。“快照并不要求移动数

据,”McIntyre解释道。“它是由数据块组成的,当文件发生改变时,指针会指向新的块。快照可以用于保护逻辑失效。”关于PC快速恢复的另一个选择 是让用户查找他们丢

失的数据。客户系统可以将指针停留在服务器上的数据,然后用户就可以在没有IT的帮助下恢复特定的文件。

8.复杂多样环境的备份难度。“鉴于各种环境的复杂性,如数据库、SAP应用和邮件,对所有这些结构的备份是一个难题,”Adams说道。没有一个环境是一样的,但是你的备

份系统可能是一样的。很多企业都倾向于只选择一种备份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数据需要以一种与系统无关的格式存储,”Ganong说道。如果公司移植到新的操作系统,并且需要恢复几年前的某些资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数据可能会变

成无用的。“这里需要一个可移植性因素,”Ganong说道。Artzt也认可:“当选择一个

备份产品时,它必须是同类的。”

9.远程管理。“很多公司有多个办公地点。而这些位置可能并不都有技术人员。公司必须能够在一个中央位置进行备份,”Ganong说道。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有所介绍。其中一个协助远程管理的方法是制定客户自动化备份。总之,自动化和调度有助于远程管理。

10.磁带安全性。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并且在每个人身上可能已经都发生的问题来完成备份管理的难题。我是在哪里存储磁带的以及又是如何存储的呢?

解决方案:磁带库可以提供必要的存储和安全性。有些较小型的公司甚至租用存储单位来保存他们的磁带。同时也有能为磁带提供安全运输的服务。

衷心希望本章中的探讨有助于你解决备份管理难题。同时,记住,正如Ray Ganong所指出的,“一个解决方案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备份需求。”因此,在决定备份解决方案之前,要先仔细研究。

(作者:Ben Vigil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译者:陈柳,曾少宁)

企业成功实现灾难恢复的十三项原则

9.11 灾难性事件的教训是新的灾难性事件发生得太频繁了。如果你的公司的运营依赖于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你就不能忽略灾难恢复准备的原则。如果你的数据没有备 份到距离灾难发生地足够远的地方,你的公司也许就不能避开灾难。在某些问题上,在灾难恢复的讨论中,维护股东的价值和满足管理规定的要求是最重要的。我归 纳了灾难恢复的十三条基本原则。你可以使用这些原则作为一个检查对照表来判断和改善你的灾难恢复计划的有效性。

原则0--找出重要的商务流程和应用程序、以及硬件、软件、业务和使用这些东西的IT技术支持人员和把这些连接到最终用户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你的业务恢复和IT恢复计划必须包括你已经找出的每一个项目的行动计划。

规则1--每天完整复制(在硬盘或者磁带上)一次“数字三项”。数字三项包括:

1.你的应用程序运行的操作系统和你的生产环境中使用的当前的补丁。

2.运行在使用最新的补丁的操作系统上的重要应用程序。

3.数据。

联邦灾难恢复指南要求“没有数据损失”。逐个字节地备份数据是昂贵的,因此,你必须解决最后一笔交易的问题。如果你现在能够处理器的全部事情是昨天关闭 的业务,在发生不利的事件之后,你的业务也许不会中断。但是,恢复一天的业务记录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你会因此希望IT部门不间断地进行数据备份。

规则2--拥有直接访问用于运行数字复制品的“副本”硬件的权限。当需要把数字三项快速恢复到新的或者待命的设备上的时候,具体的硬件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你没有这种硬件,全世界最好的备份磁带也没有价值。

规则3--对于如何在副本硬件设备上恢复数字复制品,应该制定一个一步一步的书面程序。把这个文件保存在站点以外的地方。令人遗憾的是,在发生不利的事件之后,你不能指望你目前的IT技术支持人员能够在现场。

规则4--经常测试一切。你能够容忍的可以接受的“最近的”测试应该是水平比较低的。在你完成测试之后,每一个星期都会增加复制的数据、硬件和文件在某些方面失效的可能性。数据源为企业盈亏底线增加的价值有助于定义对于你的公司来说,“最近的”测试应该是在什么时候。

规则5--每天运营的站点与存储数据复制品、恢复硬件和文件的站点应该保持最大限度可行的或者经济上可承受的分开距离。在同一个城市的备份站点是不充分的。应该考虑你的备份线路战略支持的通信方式的极限。

规则6--对增强的风险状况立即做出反应。如果说飓风凯特里娜提供了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现在就离开市区!”。当发现不利的事件有可能很快在你运营的 站点发生时,你要立即派遣经过训练的技术和商务流程人员到替代的工作站点。关键的问题是当你的邻居的DHS威胁等级升级到了橙色或者红色,或者另一个凯特 里娜级别的气象灾难正在向你袭来,你的人力资源应该在什么地方?

规则7--拥有(或者至少能够找到)替代的连接、数据传输路由和电源。根据你的公司所在的位置,你的替代的多种路由和资源也许是有限的。研究你的每一个站点的选择,如果你的公司或者分支机构在数字线路的边缘,你可以决定像卫星上行链路这种极端的措施是否值得投资。

规则8--应用“诺克斯堡”原则。也就是说在一个或者更多的复制站点应用加固的物理安全措施。如果这个数字资产非常有价值,那么,卫兵、安全围墙、锁定程序、防火和防气象灾害以及防地震的结构都是合理的。

规则9--制定和演练总体业务恢复计划。测试、计划和回答这个问题:在不利的事件发生后或者在不利的条件下,当IT人员已经做了恢复工作之后,你的商务流程人员能不能有效率地工作?

规则10--拥有和使用你自己的替代的可持续的发电设备。考虑使用多种燃料的发电机。电网发生的停电事件,如2003年8月14日在俄亥俄州发生的那起 停电事件,和地区炼油厂出现问题的事件同时发生之后,在第一箱燃料用完之后,只能使用汽油或者柴油的发电机就没有用了。

规则11--建立和测试在隔离状态下继续运营的方法。“白色粉末”的风险或者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关闭一个大楼、一条高速公路或者一个城市的情况并非是不可想象的。

规则12--在重要的应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要应用资源去获得或者保持上述0至11的规则。

过一段时间,我们将会看到一个类似于Sarbanes-Oxley法案的法规性措施。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的美国政府提议的灾难恢复指南将成为所有 上市公司必须遵守的严格的和可以审计的法规。但是,即使没有这个规定,保护股东的数字资产的价值也需要努力执行所有这些基本的灾难恢复原则。

(作者:Dennis C. Brewer 来源:TechTarget中国)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文档控制 版本控制 分发控制

一.目的 为加强单位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备份与管理,避免信息数据丢失,根据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 三.管理规定 1.数据备份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单位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管理。 第二条单位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由信息中心管理,负责计算机信息数据备份的检查和督促。 第三条提高数据备份的自动化运行管理水平,做好本地数据冷备份,减少人的操作与干预,或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避免误操作。 第四条计算机信息数据备份的基本原则是“谁使用,谁备份”。具体包括服务器全部数据,各工作站上的数据库及其它数据文件。 第五条信息数据的备份包括定期备份和临时备份两种。定期备份指按照规定的日期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临时备份指在特殊情况(如软件升级、设备更换、感染病毒等)下,临时对信息数据进行备份。 第六条信息数据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可以采取以下备份方式: (一) 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增量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二( (三) 差分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四) 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第七条为保证所备份的内容可再现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备份内容应包括网络系统的所有关键数据。具体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第八条数据备份可选择硬盘、软盘、光盘、磁带等存储介质,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存储介质应存放在无磁性、辐射性的安全环境。 第九条数据备份时必须建立备份文件档案及档案库,详细记录备份数据的信息。要做好数据备份的文卷管理,所有备份要有明确的标识,具体包括:卷名、备份人。 (一)卷名按统一的规则来命名。卷名由“应用系统名称— 备份时间—序号”组成, (二)备份人:备份人姓名 第十条备份数据的保存时间根据单位信息系统的数据重要程度和有效利用周 期以及具体使用情况确定。根据各种数据的重要程度及其容量,确定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和保留周期。 第十一条数据备份至少应保留两份拷贝,一份在数据处理现场,以保证数据的

《网络存储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存储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存储技术》 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均开设的 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是高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注重 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 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调试技能, 提高网络存储各部件的组装、设置、日常维护、维修及管理系统安装 等使用技术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构建学生信息化基础核心能力、 为职业能力提供信息化 工具为出发点、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重构教学做一体式的课程, 以情境式案例为载体,逐步推进学生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培养。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存储和虚拟化技术的基 础知识。 通过实际项目及任务,典型案例分析与实战操作为手段,培养学 课程名称: 网络存储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单位: 术专业 信息与软件工程系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网络技 时: 40 学时 分:4 1. 写 人:盛建军 2014年 8 月 审 定 人:尹光辉 课程性质

生进行网络存储与虚拟化实现方案系统分析与实践实施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以及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对职业素质养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学内容组织和编排 通过对企业调研,了解到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职业岗位,结合工作实际,根据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形成8个学习案例和3个综合实训项目,针对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设计选修内容。 《网络存储技术》学习案例及课时分配表

5.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案例中的典型任务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进行知识点的引导,通过学生自己对任务的实施和讨论,教师对任务的评价,强化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案例与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任务 任务一:掌 握理论基 础知识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三种方法 2009-11-04 16:00 Oracle数据库有三种标准的备份方法,它们分别是导出/导入(EXP/IMP)、热备份和冷备份。导出备件是一种逻辑备份,冷备份和热备份是物理备份。 一、导出/导入(Export/Import) 利用Export可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利用Import则可将提取出来的数据送回到Oracle数据库中去。 1、简单导出数据(Export)和导入数据(Import) Oracle支持三种方式类型的输出: (1)、表方式(T方式),将指定表的数据导出。 (2)、用户方式(U方式),将指定用户的所有对象及数据导出。 (3)、全库方式(Full方式),瘵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导出。 数据导入(Import)的过程是数据导出(Export)的逆过程,分别将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库和将数据库数据导出到数据文件。 2、增量导出/导入 增量导出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备份方法,它只能对整个数据库来实施,并且必须作为SYSTEM来导出。在进行此种导出时,系统不要求回答任何问题。导出文件名缺省为export.dmp,如果不希望自己的输出文件定名为export.dmp,必须在命令行中指出要用的文件名。 增量导出包括三种类型: (1)、“完全”增量导出(Complete) 即备份三个数据库,比如: (2)、“增量型”增量导出 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改变的数据,比如:

(3)、“累积型”增量导出 累计型导出方式是导出自上次“完全”导出之后数据库中变化了的信息。比如: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排定一个备份日程表,用数据导出的三个不同方式合理高效的完成。 比如数据库的被封任务可以做如下安排: 星期一:完全备份(A) 星期二:增量导出(B) 星期三:增量导出(C) 星期四:增量导出(D) 星期五:累计导出(E) 星期六:增量导出(F) 星期日:增量导出(G) 如果在星期日,数据库遭到意外破坏,数据库管理员可按一下步骤来回复数据库: 第一步:用命令CREATE DATABASE重新生成数据库结构; 第二步:创建一个足够大的附加回滚。 第三步:完全增量导入A: 第四步:累计增量导入E: 第五步:最近增量导入F:

实验九:数据库备份及恢复

实验九:数据库备份及恢复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据库备份及恢复机制; 2.了解SQL Server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3.掌握SQL-Server中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已安装SQL Server 2005 企业版的计算机; 具有局域网环境,有固定I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 四、实验要求 1.了解创建备份设备和进行数据库完全备份操作的方法; 2.了解进行数据库恢复的步骤; 3.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以管理员帐号登录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以原有数据库stu为基础,请使用Management Stuio界面方式或T-SQL 语句实现以下操作: 1.针对数据库stu创建完全数据库备份集stu.bak,目标磁盘为D:\ user \ stu.bak; BACKUP DATABASE student TO DISK='C:\user\stu.bak' 2.在数据库stu中新建数据表ceshi,内容自定,然后针对数据库stu创建 差异备份; CREATE TABLE ceshi ( Sno char(9)NOT NULL primary key, Sname char(6)NOT NULL, Ssex char(2)NULL, Sage int NULL, Sdept varchar(8)NULL ) GO BACKUP DATABASE student TO DISK='C:\user\stu_differential.bak' WITH DIFFERENTIAL 3.向数据库stu的数据表ceshi插入部分记录,然后针对数据库stu创建 事务日志备份;

ISO9001-2015电子数据备份恢复管理规范

电子数据备份恢复管理规范 (ISO9001:2015) 1、目的 为确保公司数据与程序的安全,保障业务的连续性,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程序与数据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与权限 4.1 系统工程师:负责制定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策略及数据恢复演练计划、执行备份\恢复作业、监控备份日志、维护备份设备,与系统业务负责人确定系统恢复期间业务处理方法。 4.2 系统业务负责人:审批数据恢复申请。 4.3 信息管理部经理:审批数据恢复演练与数据恢复申请。 5、内容及流程 5.1 系统工程师依据业务连续性需要,制定数据备份策略、数据恢复演练计划。备份策略应包含以下内容:备份内容、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备份文件命名规范、备份文件存放位置、备份日志存放位置等。数据恢复演练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演练时间、恢复作业执行人、恢复数据、预计恢复作业时间等。

5.2 系统工程师依据备份周期,在备份作业执行完成后,查看备份日志。依照备份作业的完成情况,填写《备份记录表》。 5.3 发现数据备份作业发生异常时,系统工程师应立即分析原因,将异常记录在《备份记录表》中。系统工程师应排除异常,重新执行备份作业。系统工程师根据异常的严重性,提交备份作业改善计划。 5.4 当业务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执行数据恢复作业时,由系统工程师确定是否进行数据恢复作业。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由系统工程师填写《备份恢复作业审批表》,申请数据恢复作业。 5.5 系统业务负责人与信息管理部经理批准数据恢复作业后,系统工程师按数据恢复计划严格执行。系统工程师在完成数据恢复后,对数据恢复作业的过程进行记录。 5.6 系统工程师依据备份恢复演练计划,按照要求实行备份恢复演练,填写《备份恢复演练审批表》,报信息管理部经理批准后,开展备份恢复演练。备份恢复演练每季度举行1次,每年不少于4次。 5.7 程序备份与恢复操作及备份演练由系统管理工程师参照上述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规范进行,系统管理工程师按照备份策略中定义的备份周期或程序发生变化时备份程序。 5.8 外包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参照本规范执行。 6、流程图 6.1 流程图一备份异常处理流程

网络存储与数据备份(孙晓南)复习资料

网络存储与数据备份复习资料 网络存储方式选择 直连存储(DAS);存储区域网络(SAN);ISCSI技术; DAS优点: 1实现大容量存储;2可实现应用数据和操作系统的分离;3提高存取性能;4实施简单。DAS缺点: 1扩展性差;2资源利用率低;3可管理性差;4异构化严重。 DAS适用环境: 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较为分散,利用SAN或NAS在进行互连时非常非常困难时;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上时;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都需要直接连接到存储器上。 SAN优点: 1设备整合2数据集中3高扩展性4总体拥有成本低5具有无限的扩展能力6更高的连接速度和处理能力 SAN缺点: 1SAN各个客户端的存储空间是分离的,通过光纤实现连接,许多设备价格高昂,因此,SAN 的实现需要相当高的费用2网络维护也需要相当的开销 SAN适用环境:1关键任务数据库应用2集中的存储备份,3高可用性和故障切换环境4可扩展的存储虚拟化5改进的灾难容错特性。 在制定网络存储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网络存储的核心——数据2要产品也要技术3需求为主4长远考虑,打好基础 选择存储产品 1容错能力2性能3容量4连接性5管理性6附加功能 SATA硬盘特点 1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2更简单的连接方式3真正的热插拔4更高的数据传输精度 SATA目前传输速率150MBps二代三代300MBps,600MBps SAS技术特点 1兼容SATA2连接简单3传输速率高(平均速率3GBps峰值5GBps) RAID1 又称镜像阵列,是一种由两块磁盘实现的冗余磁盘阵列(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 RAID1的优点 1数据存储安全2读取速度较高 缺点:1写入速度较低2存储成本高 RAID5:是由至少3块磁盘实现的冗余磁盘阵列 R AID5的优点:1数据存储安全2读取速度较高3磁盘利用率较高 缺点:写入速度较低

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操作方法

数据库备份和还原 在收费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如发生系统不正常要重装WINDOWS操作系统或更换电脑时,须按照下面“数据库备份”方法将原系统的数据文件备份,并将备份文件妥善保存(避免随系统重装而丢失数据),在重装系统或更换电脑后,按照软件的安装方法顺序安装SQL2000数据库和消费/水控管理软件,然后按照下面“数据还原”方法进行数据库还原,完成后系统中的数据即与原数据完全[相同。 数据库备份: 以ICSF为例,打开ICSF软件,选择菜单栏下的系统维护,然后选择数据备份。(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如图(1-1): 1-1 数据备份完成后,可以在基本资料——系统参数里(1-2),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的备份路径二(手动备份)里可以找到数据备份的路径(1-3)。如图:

1-2 1-3 提示: 1、上述方法为手动备份,本系统在使用后正常腿出系统时也会自动进行 数据备份,如已经无法正常开启原电脑(无法进行手动备份)则可将 原电脑硬盘连接到其他电脑中,找到“备份路径一”所指向的路径, 找到备份文件夹,将其中修改日期最近的备份文件拷贝出来用于数据 还原。 2、在安装收费/水控系统时建议不要将安装目录选在C盘,避免因格式 化的操作是备份数据丢失,如果已经将软件安装在C盘,则建议将备 份文件路径指定为其他盘。 数据还原 数据还原,首先要找到备份的数据文件。如上所述,备份文件存放在E:\软件\ICSF5.74\Mdbbak上,根据路径找到Mdbbak文件夹并打开。 打开Mdbbak文件夹后,里面有类似这样的(1-4)BAK文件。 找寻最新的BAK文件,并把它与软件安装包(光盘)中IC挂接数据库.exe软件拷贝到电脑任意一个目录(文件夹)中,然后将备份文件重命名(光标放在备份文件 上点鼠标右键,选择重命名),改为ICSF.db。如图:(1-5)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得在计算机系统失效或数据丢失时,能依靠备份尽快地恢复系统和数据,保护关键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不丢失,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加密设备、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维护人员,采取备份措施,确保在需要时有备用资源可供调配和恢复。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设备主要指运行在信息技术部主机房中的网络设备、加密设备及计算机设备。 第四条信息系统备份手段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及恢复时间要求分为实时热备份和冷备份等。同一平台的系统应尽量使用同样的备份手段,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技术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并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对数据备份的时间、内容、级别、人员、保管期限、异地存取和销毁手续等进行明确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应根据各系统的重要程度、恢复要求及有关规定要求制定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的备份周期和保存期限。 第六条对于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周期及备份保存期限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至少要保留一份全系统备份。 (二) 每日运行中发生变更的文件,都应进行备份。 (三) 生产系统程序库要定期做备份,每月至少做一次。 (四) 生产系统有变更时,须对变更前后的程序库进行备份。 (五) 批加工若有对主文件的更新操作,则应进行批加工前备份。 (六) 每天批加工结束后都要对数据文件进行批后备份,对核心数据须进行第二备份。 (七) 对批加工生成的报表也要有相应的备份手段,并按规定的保留期限进行保留。 (八) 用于制作给用户数据盘的文件应有备份。 (九) 各重要业务系统的月末、半年末、年末以及计息日等特殊日的数据备份须永久保留。 (十) 定期将生产系统的数据进行删减压缩,并将删减的数据备份上磁带,

网络存储技术试卷(有答案)教学文案

网络存储技术试卷(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串行传输方式的硬盘接口不包括( ) A. SAS B. FC C. SATA D. SCSI 2、RAID6级别的RAID组的磁盘利用率(N:成员盘个数): ( ) A. N/(N-2) B. 100% C. (N-2)/N D. 1/2N 3、对于E-mail或者是DB应用,以下哪个RAID级别是不被推荐的 : ( ) A. RAID10 B. RAID6 C. RAID5 D. RAID0 4、磁盘阵列中映射给主机使用的通用存储空间单元被称为( ),它是在RAID 的基础上创建的逻辑空间。 A. LUN B. RAID C. 硬盘 D. 磁盘阵列 5、下列RAID技术无法提高读写性能的是:( ) A. RAID0 B. RAID1 C. RAID3 D. RAID5 6、下列RAID技术中可以允许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而仍然保证数据有效的是:( ) A. RAID3 B. RAID4 C. RAID5 D. RAID6 7、下列RAID技术中无法提高可靠性的是() A. RAID0 B. RAID1 C. RAID10 D. RAID01 8、主机访问存储路径顺序为( ) A. 文件系统->应用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B.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C.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I/O子系统->卷->RAID控制器->磁盘 D.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RAID控制器->I/O子系统->磁盘 9、下列RAID技术中,磁盘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 ) A. RAID1 B. RAID3 C. RAID0 D. RAID05

系统运维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Ⅰ)

系统运维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Ⅰ) 版本历史 编制人: 审批人:

目录 目录 (2) 一、要求容 (3) 二、实施建议 (3) 三、常见问题 (4) 四、实施难点 (4) 五、测评方法 (4) 六、参考资料 (5)

一、要求容 a)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b)应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和保存期等进行规定; c)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须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将数据离站运输的方法; d)应建立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程序,记录备份过程,对需要采取加密或数据隐藏处理的备份数据,进行备份和加密操作时要求两名工作人员在场,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 e)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完成备份的恢复; f)应根据信息系统的备份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并对其进行测试以确保各个恢复规程的正确性和计划整体的有效性,测试容包括运行系统恢复、人员协调、备用系统性能测试、通信连接等,根据测试结果,对不适用的规定进行修改或更新。 二、实施建议 制定数据备份的规定,包括备份的策略、计划和容等信息,备份策略的制定要结合本身数据量多少、数据更新时间等要求进行制定,对备份的数据要进行定期的恢复性测试,保证该备份的可用性。数据的恢复管理不仅仅是灾难恢复的计划,应当针对不同的数据恢复要求和恢复的容制定多种适当的恢复策略,并定期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三、常见问题 多数公司没有对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性测试。 四、实施难点 数据的恢复性测试需要建立测试的环境,投入较大;如果在原有系统上进行测试,应当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并确保原有系统能够快速的恢复。 五、测评方法 形式访谈,检查。对象系统运维负责人,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文档,备份和恢复策略文档,备份和恢复程序文档,备份过程记录文档,检查灾难恢复计划文档。 实施 a)应访谈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询问是否识别出需要定期备份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主要有哪些;对其的备份工作是否以文档形式规了备份方式、频度、介质、保存期等容,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是否文档化,备份和恢复过程是否文档化,对特殊备份数据(如数据)的操作是否要求人员数量,过程是否记录备案; b)应访谈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询问是否定期执行恢复程序,周期多长,系统是否按照恢复程序完成恢复,如有问题,是否针对问题进行恢复程序的改进或调整其他因素; c)应访谈系统运维负责人,询问是否根据信息系统的备份技术措施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是否对灾难恢复计划进行测试并修改,是否对灾难恢复计划定期进行审查并更新,目前的灾难恢复计划文档为第几版; d)应检查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文档,查看是否对备份方式、频度、介质、保存期等容进行规定; e)应检查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文档,查看其容是否覆盖数据的存放场所、文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湖南有线鼎城网络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数据备份清单的建立、备份的职责、备份的检查、以及系统受到破坏后的恢复工作合理防范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范围为公司本级和各分公司所有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三条技术部是公司信息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所有重要信息备份的管理和协调。各部门负责人是确定本部门重要备份数据的责任人,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技术部提供本部门重要数据的备份或最新的备份。 第三章备份清单建立和备份方式 第四条各部门人员将需要备份的数据清单填到《部门数据备份清单》中,然后提交到技术部。技术部汇总各部门上报的《部门数据备份清单》,并核对网络上的存储数据,形成《公司数据备份清单》。 第五条根据公司情况和《公司数据备份清单》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一般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人事档案、考勤管理、

监控数据等。重要数据主要包括:各部门日常表单记录、财务数据、技术部门图纸、标书、合同等。 第六条备份方式:技术部负责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保存期限等情况,为各类数据设定适当的备份方式。备份方式有服务器备份、在线备份、光盘归档备份等。 第七条一般数据由各部门每月自行备份,部门负责人整理归档后交技术部和办公室存档,技术部每半年对一般数据资料进行选择性收集归档。 第八条重要数据由各部门和技术部共同负责,实行双重备份和异地备份机制,重要数据每日0:00进行自动备份。服务器的数据库由技术部在服务器硬盘每日做软件备份。当服务器、交换机及其他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更新变动,以及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修改后均要在改动当天进行备份。 第九条为了加大数据备份的相对安全技术部应定期(每年至少1次)通过服务器或光盘做永久性备份。不同时期的各备份介质作好相应的编号及相关说明,并移交公司档案室存档。 第十条自动备份失败情况下采取手工备份或其它方式及时备份,定期对备份日志的进行检查,对重要数据实现异地备份(或备份介质异地存放)。 第四章备份介质的存放和管理 第十一条备份介质的保存,备份介质应统一保存在安

网络存储技术试卷 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串行传输方式的硬盘接口不包括( ) A. SAS B. FC C. SATA D. SCSI 2、RAID6级别的RAID组的磁盘利用率(N:成员盘个数): ( ) A. N/(N-2) B. 100% C. (N-2)/N D. 1/2N 3、对于E-mail或者是DB应用,以下哪个RAID级别是不被推荐的 : ( ) A. RAID10 B. RAID6 C. RAID5 D. RAID0 4、磁盘阵列中映射给主机使用的通用存储空间单元被称为( ),它是在RAID的基 础上创建的逻辑空间。 A. LUN B. RAID C. 硬盘 D. 磁盘阵列 5、下列RAID技术无法提高读写性能的是:( ) A. RAID0 B. RAID1 C. RAID3 D. RAID5 6、下列RAID技术中可以允许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而仍然保证数据有效的是:( ) A. RAID3 B. RAID4 C. RAID5 D. RAID6 7、下列RAID技术中无法提高可靠性的是()

A. RAID0 B. RAID1 C. RAID10 D. RAID01 8、主机访问存储路径顺序为( ) A. 文件系统->应用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B.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C.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I/O子系统->卷->RAID控制器->磁盘 D.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RAID控制器->I/O子系统->磁盘 9、下列RAID技术中,磁盘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 ) A. RAID1 B. RAID3 C. RAID0 D. RAID05 10、8个300G的硬盘做RAID 5后的容量空间为() A. 1200G B. 1.8T C. 2.1T D. 2400G 11、RAID5可以保护存放在存储中的数据不会因为硬盘原因而丢失,当RAID5中的硬盘损坏后数据仍然存在,RAID5中最多可以损坏( )块硬盘。 A. 1块也不能损坏 B. 可以损坏1块 C. 可以损坏2块 D.可以损坏3块 12、在单个阵列盘区中,一系列连续编址的磁盘块的集合被称为() A. 磁盘阵列 B. RAID C. 条带 D. 数据块

SQL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操作流程

1.数据库备份 1)打开“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进入之后,将页面左边的“控制台根目录”下的“+”一个一个都点开,一直到点开“数据库”前的“+”。可以看到第一个数据库应该是CORPSCAN,在这个数据库上面点右键,选择“所有任务”中的“备份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2)在弹出的选择框中点“添加”按钮:

3)弹出如下的窗口: 且必须给这个备份文件起一个文件名(一般我们都以日期做为备份文件名),如

下图所示: 上述备份文件就是放在D:\ 这个目录下,文件名为20051120。然后点“确定”。4)可以看到“备份到”那里有个路径和文件名了,其它什么都不用动,然后点“确定”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 备份文件成功后会有提示信息,可以到备份的目录下找到备份的文件。

2.数据库还原 和数据库的备份操作类似。具体流程如下: 1)打开“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进入之后,将页面左边的“控制台根目录”下的“+”一个一个都点开,一直到点开“数据库”前的“+”。可以看到第一个数据库应该是CORPSCAN,在这个数据库上面点右键,选择“所有任务”中的“还原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2)在弹出的页面上,在“还原”那里选择“从设备”,然后点一下“选择设备”,如图所示:

3)在弹出的页面上点一下“添加”按钮,就出现“选择还原目的”的对话框,在“文件名”后面有个浏览按钮,在那里选择要还原的文件(就是之前备份的数据库文件),然后点“确定”,再确定,再确定,就可以了,还原成功之后会有提示的:

实验10 数据库备份与还原

实验10 数据库备份与还原 创建备份 (1)选择【stu】数据库右击,单击【属性】。 (2)单击【选项】页,将【恢复模式】设置为【完整】。 (3)选择【stu】数据库右击,依次选择【任务】、【备份】,将打开【备份数据库】对话框 备份数据库 (4)在【备份类型】列表框中,选择【完整】。注意:创建完整数据库备份之后,才可以创建差异数据库备份。 注:选择【差异】即进行差异备份;选择【事务日志】即进行日志备份;若要备份日志尾部(即活动的日志),则需在【选择页】窗格中单击【选项】,再选中【备份日志尾部,并使数据库处于还原状态】。 (5)对于【备份组件】,选择【数据库】。 (6)单击【添加】按钮,打开【选择备份目标】对话框:

选择备份目标 (8)选择备份路径和输入备份文件名。 若想将数据库备份到备份设备上,则应在选择备份设备作为备份目标(如果不存在备份设备,应该先创建),再选择相应的备份设备即可。 创建备份设备 (1)右击【备份设备】,然后单击【新建备份设备】,打开【备份设备】对话框:

(2)在【设备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新建设备名,如【dev1】。 (3)在【文件】框中指定备份设备对应的备份文件及路径。 还原备份 在【还原数据库】对话框的【要还原的源】部分中选择【从数据库】,以从SQL Server 识别的备份集中还原。也可选择【从设备】并指定备份文件和包含要存储的备份的设备来从备用备份中还原。 (1)选择【数据库】右击,依次选择【任务】、【还原】,将出现【还原数据库】对话框: 还原数据库 (2)在【常规】页上,还原数据库的名称将显示在【目标数据库】列表框中。若要创建新数据库,请在列表框中输入数据库名。此处输入【stu】。 (3)选择【源设备】,在【备份媒体】列表框中选择【文件】,单击【添加】按钮选择【stu.bak】返回【指定备份】对话框:

Dell-备份和恢复管理器Backup-and-Recovery-Manager使用详细指南

Dell 备份和恢复管理器Backup and Recovery Manager 使用详细指南 文章摘要: Dell?Backup and Recovery Manager (Dell?备份和恢复管理器) 是一种简单的备份和恢复的工具,他可以创建和管理备份,以及在发生故障时恢复系统和数据。 使用此程序能执行以下操作: ? 您可能没有随机配置Windows 7系统安装光盘,请第一时间通过DBRM 刻录成Windows 7的系统安装光盘(此功能仅能操作一次,使用其他任何备份后,该选项消失)。 ? Win7/Vista 系统, 可以将工厂镜像分区备份到U 盘/移动硬盘/DVD 光盘,当系统出现故障可以直接通过Usb 设备/DVD 启动恢复到出厂模式。 ? 您可以将Windows 系统分区(C 盘)备份为可引导的恢复 DVD ,U 盘或移动硬盘; ? 能将各分区的数据备份到硬盘,DVD ,USB 设备上。 如果您备份了系统也备份了各分区的文件,即使发生灾难性硬盘故障,您也可以将系统和文件完全恢复过来。出厂镜像和数据建议不要选择备份在同一个存储设备上。 ? 创建可引导的 Dell 硬件诊断程序 CD 。 出厂如果没有配置Dell 诊断光盘,借助DBRM 实现直接刻录。 警告:如果在笔记本上进行备份或恢复,Dell 强烈建议您使用 AC 电源而不是电池运行,以免中途掉电导致数据丢失。 警告:不论您是台式机或笔记本,建议禁用电源管理设置(如休眠和 待机),以免导致备份和恢复进程中断。 警告:由于Dell 恢复工具下的创建系统介质只能操作一次,请拿到机器后,首先创建系统光盘。 警告:重新格式化主硬盘或删除硬盘的WRE 分区(Win7的恢复分区) 将导致Dell 出厂映像丢失。从而导致无法在恢复系统选项中使用Dell 出厂映像。 警告:要使用 Dell 备份和恢复管理器,您必须具有Windows 的管理员权限。 目录 ? 文件备份和恢复 ? 备份系统 ? 恢复系统 ? Dell 恢复工具 ? Dell 系统恢复分区WRE 的应用(Win7和Vista )

几种网络存储技术比较1.

网络存储技术 直连方式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服务器。I/O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存储设备组成单独的网络,大多利用光纤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间可以任意连接。I/O请求也是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如果SAN是基于TCP/IP的网络,则通过iSCSI技术,实现IP-SAN 网络。 网络连接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NAS设备通常是集成了处理器和磁盘/磁盘柜,连接到TCP/IP网络上(可以通过LAN或WAN,通过文件存取协议(例如NFS,CIFS等存取数据。NAS将文件存取请求转换为内部I/O请求。

上述几种存储方式的优点: DAS费用低;适合于单独的服务器连接 SAN高性能,高扩展性;光纤连接距离远;可连接 多个磁盘阵列或磁带库组成存储池,易于管理; 通过备份软件,可以做到Server-Free和 LAN-Free备份,减轻服务器和网络负担 NAS安装过程简单;易于管理;利用现有的网络实 现文件共享;高扩展性 涉及到网络存储有以下几种连接介质: 以太网Ethernet 带宽可以是10Mbps,100Mbps或1Gbps,可以是双绞线或光纤介质。通常的传输协议是TCP/IP 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 带宽是100MBps或200MBps,光纤介质。传输协议是SCSI。 SCSI带宽是40MBps(UltraSCSI,80MBps (Ultra2SCSI或160MBps(Ultra160SCSI。

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详解

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详解 Oracle的备份与恢复有三种标准的模式,大致分为两大类,备份恢复(物理上的)以及导入导出(逻辑上的),而备份恢复又可以根据数据库的工作模式分为非归档模式(Nonarchivelog-style)和归档模式(Archivelog-style),通常,我们把非归档模式称为冷备份,而相应的把归档模式称为热备份,他们的关系如下所示 三种方式各有优点,我们做个比较(这个是用Fireworks画的,有点糙):

$A: 现在先来介绍一下逻辑备份方式的方法,利用Export可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利用Import则可将提取出来的数据送回到Oracle数据库中去。理论基础:Oracle 提供的Export和Import具有三种不同的操作方式(就是备份的数据输出(入)类型): 1,表方式(T) 可以将指定的表导出备份; 2,全库方式(Full) 将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导出; 3,用户方式(U) 可以将指定的用户相应的所有数据对象导出; *在导入导出备份方式中,提供了很强大的一种方法,就是增量导出/导入,但是它必须作为System来完成增量的导入导出,而且只能是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实施。增量导出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别: 1,完全增量导出(完全备份)(Complete Export) 这种方式将把整个数据库文件导出备份;exp system/manager inctype=complete file=20041125.dmp(为了方便检索和事后的查询,通常我们将备份文件以日期或者其他有明确含义的字符命名) 2,增量型增量导出(增量备份)(Incremental Export) 这种方式将只会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改变的结果;exp system/manager inctype=incremental file=20041125.dmp 3,累积型增量导出(差异备份)(Cumulate Export) 这种方式的话,是导出自上次完全增量导出后数据库变化的信息。exp system/manager inctype=cumulative file=20041125.dmp 通常情况下,DBA们所要做的,就是按照企业指定或者是自己习惯的标准(如果是自己指定的标准,建议写好计划说明),一般,我们采用普遍认可的下面的方式进行每天的增量备份: Mon:完全备份(A) Tue:增量导出(B) Wed:增量导出(C) Thu:增量导出(D)

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三种方法(1)

Oracle数据库有三种标准的备份方法,它们分别是导出/导入(EXP/IMP)、热备份和冷备份。导出备件是一种逻辑备份,冷备份和热备份是物理备份。 一、导出/导入(Export/Import) 利用Export可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利用Import则可将提取出来的数据送回到Oracle数据库中去。 1、简单导出数据(Export)和导入数据(Import) Oracle支持三种方式类型的输出: (1)、表方式(T方式),将指定表的数据导出。 (2)、用户方式(U方式),将指定用户的所有对象及数据导出。 (3)、全库方式(Full方式),瘵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导出。 数据导入(Import)的过程是数据导出(Export)的逆过程,分别将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库和将数据库数据导出到数据文件。 2、增量导出/导入 增量导出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备份方法,它只能对整个数据库来实施,并且必须作为SYSTEM来导出。在进行此种导出时,系统不要求回答任何问题。导出文件名缺省为export.dmp,如果不希望自己的输出文件定名为export.dmp,必须在命令行中指出要用的文件名。 增量导出包括三种类型: (1)、“完全”增量导出(Complete) 即备份三个数据库,比如: (2)、“增量型”增量导出 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改变的数据,比如: (3)、“累积型”增量导出 累计型导出方式是导出自上次“完全”导出之后数据库中变化了的信息。比如: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排定一个备份日程表,用数据导出的三个不同方式合理高效的完成。 比如数据库的被封任务可以做如下安排: 星期一:完全备份(A)

星期二:增量导出(B) 星期三:增量导出(C) 星期四:增量导出(D) 星期五:累计导出(E) 星期六:增量导出(F) 星期日:增量导出(G) 如果在星期日,数据库遭到意外破坏,数据库管理员可按一下步骤来回复数据库: 第一步:用命令CREATE DATABASE重新生成数据库结构; 第二步:创建一个足够大的附加回滚。 第三步:完全增量导入A: 第四步:累计增量导入E: 第五步:最近增量导入F: 二、冷备份 冷备份发生在数据库已经正常关闭的情况下,当正常关闭时会提供给我们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冷备份时将关键性文件拷贝到另外的位置的一种说法。对于备份Oracle信息而言,冷备份时最快和最安全的方法。冷备份的优点是: 1、是非常快速的备份方法(只需拷文件) 2、容易归档(简单拷贝即可) 3、容易恢复到某个时间点上(只需将文件再拷贝回去) 4、能与归档方法相结合,做数据库“最佳状态”的恢复。 5、低度维护,高度安全。 但冷备份也有如下不足: 1、单独使用时,只能提供到“某一时间点上”的恢复。 2、再实施备份的全过程中,数据库必须要作备份而不能作其他工作。也就是说,在冷备份过程中,数据库必须是关闭状态。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重要数据备份清单的建立、备份的职责、备份的检查、以及系统受到破坏后的恢复工作,合理防范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0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深圳市泰丰科技有限公司。 3.0 定义 灾难恢复,指自然或人为灾害后,重新启用信息系统的数据、硬件及软件设备,恢复正常商业运作的过程。灾难恢复规划是涵盖面更广的业务连续规划的一部分,其核心即对企业或机构的灾难性风险做出评估、防范,特别是对关键性业务数据、流程予以及时记录、备份、保护。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4.0 关键控制点 4.1 在与重要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中,应有相关备份与灾害恢复的技术支 持条款。 4.2 各部门应建立相应的重要信息备份清单,在此基础上形成公司重要信息备份清单,并定期更 新。 5.0 规范和要求 5.1 职责 5.1.1电脑部是公司信息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所有重要信息备份的管理和协调。 5.1.2 各部门负责人是确定本部门重要备份数据的责任人,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电脑部提供本部门重要数据的备份或最新的备份数据清单。 5.2 备份清单建立和维护 5.2.1 各部门人员将需要备份的数据清单填到《部门数据备份清单》中,然后提交到电脑部,并 确保每天下班前存放到电脑部指定的网络存储位置。电脑部汇总各部门上报的《部门数据备份清单》,并核对网络上的存储数据,形成《公司数据备份清单》。

5.2.2 下列数据应包含在《公司数据备份清单》中: ?信息系统(包括:ERP系统、工资系统、考勤系统、安保系统、饭卡系统等); ?邮件系统; ?OA系统; ?软件系统开发的相关代码和文档; ?重要网络设备的配置数据和文档; ?其他重要的数据。 5.2.3 备份方式:电脑部负责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保存期限等情况,为各类数据设定适当的备份 方式。备份方式有:服务器备份、在线备份、光盘备份。 5.2.4 备份频率:凡是采用日备份的,应采用循环覆盖方法,以节约存储设备;但每月要保存一 份月末的完整数据。具体规定如下: 序号备份内容备份部门备份频率备份地点备注 1 信息系统数据库备份电脑部每天1次;公司服务 器 对新增内容进行备份 2 各部门电脑上的重要文档数 据电脑部每天1次公司服务 器 3 邮件数据电脑部每天1次万网服务 器 4 其它重要数据各部门按需按需 5.2.5 为了加大数据备份的相对安全电脑部应定期(每年至少1次)通过光盘或其他存储设施做 永久性备份。不同时期的各备份介质作好相应的编号及相关说明,并移交公司档案室存档。 5.2.6 数据备份的保存:备份数据应妥善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保存地点应能防火、防盗、防 潮。 5.2.7 数据备份的检查: ?电脑部应定期(每年至少1次)检查各类备份资料的情况,及时更新或销毁过期的 资料,并作好检查记录; ?对损毁的备份资料,要及时与使用部门联系,共同研究补救措施和方法; ?对于到达资料保存期限的备份资料,应在得到经营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销毁。 5.3 灾害恢复计划 5.3.1 硬件的灾害恢复: ?电脑部应保存公司所有计算机、服务器及其辅助设备清单,具体可参见《固定资产

网络存储与备份名词解释

网络存储与备份十项关键技术 有效利用网络存储技术是任何数据存储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硬盘、JBOD 和其它类型的本地存储是不足以保护关键业务数据的完整性的,网络存储在这个时候真正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不仅可以容纳由服务器产生的业务数据,还可以容纳由PC端产生的数据,并为数据提供良好的保护。 许多网络存储厂商都提供了合作伙伴计划,包括惠普、EMC、戴尔、IBM和NetApp等公司,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组成存储网络的每一种技术,如NAS网关,光纤通道SAN,RAID 阵列等,虽然你可以去百科全书类网站逐一了解它们,但我还是打算用本文做一个统一的介绍,如果你对本文介绍的这些网络存储技术尚不了解,为避免谈到存储网络话题时你插不上话,还是下点功夫多学习学习吧,不然就OUT了。 NAS系统 NAS的全称是网络附加存储系统,文件存储和访问都需要经过局域网(LAN),NAS设备允许多个服务器或PC通过LAN访问存储在它上面的文件,通常使用的是以太网技术,TCP/IP 协议,NAS也支持通过光纤通道或基于SCSI的交换机添加额外的存储。 在传统的NAS架构中,当现有设备的磁盘空间用尽时,用户必须添加额外的NAS设备,只有少数高端产品允许容量扩展。 NAS网关 NAS网关使用外部存储阵列上的容量提供可扩展数据存储,从本质上讲,NAS网关是无磁盘文件服务器,它使用其它存储阵列,主要是SAN阵列,提供扩展存储容量。

NAS网关使用前端的以太网交换机连接到LAN中的服务器,通过光纤通道或其它后端协议连接到RAID阵列。 SAN架构 存储区域网络(SAN)架构将网络中多台服务器连接到一个由一到多个存储阵列组成的中央磁盘存储库,你可以将整个网络的存储看作是一个单一的资源,极大地改进了系统管理和数据备份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