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文化内涵

蜡染文化内涵
蜡染文化内涵

分类

内涵

贵州蜡染纹样分为自然纹和几何形纹两人类。自然纹中多为动物植物纹,人物纹罕见,反映社会生活的纹样近年才有。几何形纹多为自然物的抽象化。由于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已很难确认哪种纹样是本民族的独有纹样,或哪种纹样是某种民间艺术品的独有纹样。有些纹样虽同一“母本”,不同的民族含义也不同。传统蜡染纹样繁多,内涵丰富,现仅选择几种重要的作—些阐释。

铜鼓纹

这是贵州民间蜡染中最古老的纹样。铜鼓是一些少数民族极为尊崇的重器,古时在祭祀、娱乐和征战中使用。对铜鼓的尊重意味着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拜。

蝴蝶纹

这种纹样在蜡染中比较常见,在苗族地区特别流行。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既有写实的,又有写意的;有抽象化的,也有变形复合的。蝴蝶轻盈秀美的形象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喜爱,并赋子其种种寓意和传说苗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意识,即对蝴蝶的热爱和崇拜,就是对祖先的热爱和崇拜。祖先崇拜是由自然崇拜衍生而来,万物有灵魂,人当然也有灵魂。因此,苗族蜡染中的蝴蝶纹样,积淀着祖先崇拜的原始意识。

鸟纹

蜡染中的鸟纹有些是如实摹拟,能确指其名,如锦鸡、喜鹊、麻雀、燕子、斑鸠、鹦鹉、孔雀、鹭鸶等鸟,是山居的少数民族姑娘快乐的生活伴侣,鸟纹寄托着她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在苗族中,鸟纹也含有祖先崇拜的意蕴。

鱼纹

鱼被作为纹样历史悠久,在出土的史前陶器、玉器中就出现了鱼纹。由于鱼产子多,其腹内多子,因此,鱼纹的原始寓意是象征生殖,对鱼的崇拜是对鱼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

花草植物纹

蜡染中这类纹样很多,不少是作为辅助纹样出现的。这些纹样不像汉族那样多取材于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莲花、桃子、石榴之类,这类纹样在蜡染中虽也有出现,而多见的却是山间田野常见的花草植物,如荞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棉花等,有一些已经演变为几何形纹。在苗族中有个传说,即在古代发生的由中原向西南的大迁徙中,妇女们为牢记跋涉的艰辛,便将沿途所见的花草植物描绘在衣裙之上,后来便作为传统纹样保留下来。可见这些纹样中寄托着古老的绵绵情思

螺旋纹

螺旋纹在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就有出现,那是出于先民对自然水纹的摹拟。星辰山川纹

天空中的星辰云彩,地上的山岭江河,乃至房屋、城池等,在蜡染中均有表现,不过已经抽象化了,成为整齐的形状组苗族历史上经历的离乡背井的大迁徙,是个悲壮的历程,苗族人民对其是刻骨铭心的。这些纹样中有的就记录了迁徙的历史,表现故土的风光和祖先迁徙的经过,如百褶裙上的黄色横线表示黄河,绿色横线表示长江,中间的空白表示田野。他们称这种裙为“迁徙裙”、“母汀裙”。这种纹样在刺绣、挑花当中常见,在蜡染中也有表现。

现状

1、本土原生态文化符号在消。

以往, 在安顺很多布依族村寨,户户有蜡刀,家家有染缸。女孩从小就耳濡目染,

向长辈学习画蜡、染色的技艺;妇女一有空闲就精制蜡染衣。现在发现这种文化已

经出现变异,许多文化符号已经消失。蜡染本土原生态文化符号在快速地消失,原

因是多方面的:很多青年出外就学/打工是造成其失传的根本原因,远离了原处环

境,没有了制作蜡染的条件与需要,从而日渐生疏甚至完全遗忘;他们趋同现代文

明,不喜欢穿自己土制的染布衣是基本原因,自己堵住了蜡染延续的进路;需求量

也由多多益善变成“一套足以、两套搓搓有余、更多则保存麻烦”。当蜡染在生活中

的重要性降低时,人们自然就不去太重视和投入精力,因此原生态蜡染范围正在迅

速地萎缩。

2、半开发状态加剧消亡速度

走出深山,安顺蜡染在旅游经济的驱动下开始发展起来,蜡染古老的生命活跃起来。旅游经济刺激了蜡染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可以保护蜡染。但是,如果盲目地乱开发,必然破坏文化的原生态韵味,从而加剧了蜡染文化的消亡速度。由于缺少创新、不敢创新,导致了贵州蜡染艺术发展缓慢、市场萎缩。

3.蜡染开发的半开放状态,直接扼杀了蜡染的原生状态。”在旅游市场的快速产销需求的带动下,蜡染工艺变得简单,图案单一,做工粗糙,其独特的文化意识形态面临消失。

保护

1、建立“蜡染生态博物馆”

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实验地放在贵州,是因为贵州在工业化进程中比较落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留下来的比较厚重。传统知识保护和传承的任务交由了文化的主人自己,相关部门在建馆初期给予技术设备援助及精神激励,在中后期就逐步转变成为“服务生”角色。贵州作为生态博物馆的试验田,已经建立了黎平岩洞侗族生态博物馆、梭嘎生态博物馆等数个中挪合作项目,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蜡染原生态村寨,有选择的建立生态博物馆,借鉴已经成功的经验,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角度看,将是最理想的模式。

2、打好贵州蜡染的品牌战略

“贵州蜡染”是一个通称,贵州蜡染走入市场实际只有20多年的历史,伴随市场化的进程,这个浮躁的年代,尽管在工艺处理上有所突破,如彩染、解决掉色等,但贵州的蜡染企业还没有能够潜下心来,打造自己的蜡染品牌并赋予其文化内涵。因此,要把贵州蜡染的质量与品牌再提升一个档次,贵州蜡染人可能要再花上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低的识别率和品牌意识,使许多厂家花费大量精力用于开拓市场、收买零售商,而不是扎实的进行质量控制、自主创新,塑造自主品牌。如何打响每一个蜡染企业自己的品牌,从而整体上提升“贵州蜡染”名气,造就一个良性循环,是贵州众多的蜡染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3、以现实的经济利益带动传承(旅游开发、商品出售)

贵州原生态蜡染资源在逐渐减少,但仍然是资源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省份。但资源不等于产品,资源转化为产品靠的是市场运作;在贵州,这种转化率是非常低

的,转化的成本过高而成果利润不显著。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必须以现实的经济利益驱动为其起始点和目标

4、保护范围界定

在具体保护时则应作详细的划分和区别对待。可分为农村市场和商品市场(现在外界所能购买到工厂规模加工的经现代工艺改造的蜡染产品的市场),二者在生产者与消费者、标地物、价格、对标地物的珍视程度、使用时间上都有明显区别的,成为相互独立的二元体系。

对于这两个不同的市场,所需要提供的保护是有区别的:对于蜡染原生态圈内的生产、交换、买卖、赠与及制作工艺的传授,在村民之间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该不予干预,政府应促进蜡染原生态文化的尊重,及农民收获的原生态蜡染的经济利益;对于被请出去做蜡染制作公开表演的艺人,如何获益(物质和精神上),是否应与其工艺传承所处的“群体”共享,被他人录制整个工序可能会带来本民族传统工艺的外泄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复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使适当的交流程序烦琐又不会被他人免费使用;游客(包括可能的企业间谍)到蜡染原生态村庄旅游时可能录制蜡染制作整个过程或重要片段,采取何种保护能既不损害旅游又有效防止间谍阴谋;对于市场上众多的蜡染制品作坊,鉴于其对推动蜡染发展的贡献或者已成历史,不应再追究其向群体付费。

主题活动:蜡染

主题活动:蜡染 一、设计思考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蜡染工艺品能够运用于幼儿生活中,蜡染小包、帽子、围巾、肚兜等贴近幼儿生活,能适应幼儿的认知、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开展有关蜡染的主题活动,给幼儿讲述关于蜡染的民间故事,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讲讲中初步了解民间蜡染的方法,并尝试自己来做蜡染。活动中,可将幼儿对蜡染的浅层兴趣引申,把幼儿对蜡染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的蜡染热情转化为主动进行蜡染活动的动力,使每一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深入感知祖国的蜡染艺术,激发其民族自豪。 二、主题活动总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探索等活动,初步了解蜡染及其传统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知道蜡染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2.在欣赏和创作活动中,能积极大胆地用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相关经验,感受蜡染作品的美喜欢民间蜡染艺术。 3.了解“沾蜡——画蜡——染色——脱蜡”的蜡染方法,大胆尝试创作蜡染作品,体验创作和战士作品的乐趣。

4.在用蜡染作画的过程中注意安全,有良好的操作习惯,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集体创作蜡画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经验网 四、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序号 活动名称 主要涉及领域 组织形式 1 欣赏蜡染工艺品 艺术 分组 2 蜡染的故事 语言、社会 分组 3 蜡的实验

科学 分组 4 有趣的蜡染 艺术 分组 5 蜡染手帕 艺术 分组 6 套色蜡染三角巾 艺术 分组 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蜡染艺术品布置展览;(2)蜡染步骤图、照片等; (3)蜡染工具及材料;

(4)幼儿蜡染作品展台; (5)运用幼儿蜡染作品丰富游戏材料和游戏场景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欣赏蜡染工艺品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喜鹊登梅》等蜡染作品,感受其表现手法所产生的独特美。 2.了解蜡染的用途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喜爱民间蜡染艺术品。 活动准备: 布置《喜鹊登梅》等蜡染工艺品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蜡染工艺品展,激发活动兴趣。 2.欣赏并感受蜡染工艺品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独特美。 (1)欣赏、交流。 ★指导语:你最喜欢哪一幅蜡染作品?为什么? (2)重点欣赏蜡染作品《喜鹊登梅》。

学学做蜡染设计说明+反思

第四册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 课题名称:学学做“蜡染” 教学类别:工艺美术 教学年级:二年级 执教老师:龚占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民间蜡染的造型特点和基本工艺,学会用油画棒在生宣纸上描绘形象并染色,仿蜡染制作蜡水分离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尝试过程中,发现图形的设计与蜡绘效果的协调,学习用蜡水分离技术仿制蜡染工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蜡染艺术的魅力,体会蜡染作品的独特美,体验制作蜡染的乐趣。 教学准备: 学具:生宣纸、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等 教具:生宣纸、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图片资料 、音乐、课件等 教学重点:图形的设计与蜡绘效果的协调 教学难点:上蜡的技巧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民间蜡染的造型特点,用蜡水分离技法完成图形的单色纸蜡染。 拓展层面:能够绘制较复杂的图形,创意表现色彩丰富的独特的蜡染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发现 1、创设情境 1)老师变个魔术,猜一猜在白纸上刷上颜料之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奇迹? (在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图案的纸上,刷上深色颜料) 2)问:你知道原因吗? 概括:蜡水分离原理,民间布艺中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染色——蜡染。3)揭示课题《学学做“蜡染”》 2、欣赏民间蜡染作品,并简介 蜡染是我国传统的染色手工艺。它是先蜡画后染色,被称为“蜡水分离”法。传统蜡染的题材多是吉祥图案,用于衣裙、门帘、被单等方面。现代蜡染有了创新和突破,他把单色蜡染发展为彩色蜡染,且又作为壁挂进入现代家庭,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二、感受与交流 1、展示色彩丰富、图案简洁的蜡染作品 (传统与现代蜡染的比较)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蜡染作品图案有何特点? 1)传统蜡染图案以对称型、线型纹样为主。 2)现代蜡染图案造型简洁、夸张,线条较为粗,用点、线、面来表现对象。 3、欣赏富有童趣的纸蜡染作品 出示一幅蜡染作品,如何制作呢?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制作方法,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 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 蜡染的材料: 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

腐剂。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 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 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 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贵州民间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过程: 『1、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

苗族蜡染的自述

苗族蜡染的自述 我是一块布,是一块不简单的布。现在我还有萌萌达的名字叫中国蓝哦。 我可以做成漂亮的衣服,如它们……。 我还可以做成围腰、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蚊帐…… 我来自山清水秀的中国珙县。它在我们祖国的西南的四川盆地里哦。 我是用一种叫蜡染的工艺做的,这个工艺文皱皱的名字蜡缬。珙县苗族蜡染这个工艺可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哦。虽然我没有华丽富贵气质,出生也是高大上的哦。 我是特点就是我有天然冰纹,这也是我们蜡染的灵魂,是不可复制的神奇。 我的色彩主要以蓝白二色为主调,也常与挑花、补花相结合,一般是先染后绣,制作我的阿妈和姑娘们说这样才把我的色调丰富些,层次才分明,既朴实也艳丽。 下面我详细说说我是怎么被做出来的吧: 第一步是调蜡,将黄蜡放置在小锅之中,加温慢慢熬制,使蜡溶解为汁。 第二步为碾布,将合适的布匹放置在案板上,用光滑的鹅卵石在布上反复打磨,直到布匹颜色均匀、光洁。为了“成材”,我也是吃了很多苦的哦。 第三步便是重要的绘图:将碾好的麻布(或者白布、生绸)铺在平案上,用蜡刀蘸蜡汁慢慢地一点一点绘在布上。我是阿妈们凭自己的构思和经验绘图,每匹布生产出来的我所以我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哦。” 第四步渍染,将染缸中染料调成所需的颜色,如深蓝、天蓝、浅蓝、青灰、深灰等,然后将绘好画的布放在染缸渍染。 最后一步是去蜡:将布料渍染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再放入锅中用清水煮沸,等到蜡溶化后,捞出用清水清洗,图案便色彩分明,现出花纹。 蜡染入靛渍染我的时候,会把我的一部分折起来产生“龟裂”,染液随蜡缝渗透,我就出现了不同的纹理。我的冰纹各异,变化万千,所有大家都喜欢我。 最后要讲一个美丽的故事给你们听了: 蜡染起源的故事 相传,一位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 一天,姑娘被仙子带百花园时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聪明的姑娘在洗这个洗这样衣服的过程中摸索出了苗族蜡染的工艺,人们来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一 学习目标: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 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 扎染工艺 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特别是大理 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 一古老的技艺。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 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 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欣赏扎染制品 扎染壁挂、扎染桌布、扎染窗帘、扎染门帘、扎染围巾、扎染面料、扎染服饰等 四、扎染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1、材料:真丝、棉布、棉线、麻绳、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 性染料、促染剂、固色剂等。用于扎染的织物一般用薄而精细的面料,这样染出的成品手感柔软,光泽度也好。 2、工具:缝衣针、剪刀、线、电炉(加热器)、量杯、天平、搪 瓷锅、碗、木夹、熨斗搅拌棍、水桶、胶手套等。 五、扎染扎制的基本方法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 扎染工艺 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特别是大理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 ,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蜡染制作流程

蜡染制作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蜡染的制作流程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工艺。它是利用蜡与水互相排斥的原理,使布上描蜡的部位因染液被蜡层阻隔而无法渗入纤维,故能产生图案的防染作用。这古老的工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原模原样保存至今。 贵州少数民族用来染蓝的蓝靛由植物蓼蓝制成。颜色稳定,不易褪色,保护皮肤,缺点是上染速度慢,只能在摄氏5度至35度之间的温度进行浸染。蓼蓝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或用大木桶发酵,并加入石灰水、草木灰中和酸性,加入田锈水以增加铁质,使颜色发青,还要喂酒使色泽鲜亮。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的季节一般是在农历七八月份到春节,避开农忙及很冷的季节。传统蜡染防染材料常用蜂蜡、白蜡、枫香脂和石腊。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粘性好,用来描绘细线部分最佳,但价昂,可以与石蜡混合使用。 一、布的洗练 蜡染所用的布料早期是用自织的麻布、棉布。后来用购买的机织白布。布的洗练,不论是自织的土布,还是从市场买来的洋布,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浸泡揉搓捶打清洗和日晒,不仅去掉天然纤维中所含的杂质,以及机织布时用的浆料,而且使原来又黄又粗的坯布,变得白净,光洁,细腻,便于点蜡和上染。有的先在用草木灰煮二三小时进行漂白,晒干。丹寨等地用蘑芋或白芨汁在布上均匀涂沫上浆,待阴干后,用光滑的牛骨或卵石磨光磨平,为画蜡做准备。 二、点蜡 以前画蜡用竹子削成,现在用来画蜡的工具一般是自制铜蜡刀,类似鸭嘴笔,但有的是平头,有的是半圆形头,宽约一公分,长约十公分,依据点的图案不同,大小形状不等,但都是中空,上缚细竹棍为柄。蘸蜡后,液贮在铜片之间,借铜传热,保持蜡液的温度。随着蜡刀在布上的推移,蜡液从中渗出,形成线条和块面。 点蜡,这是蜡染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透".一定要使蜡液渗透到织物里去,透的要领在于掌握适当温度.温度过低,蜡液只浮在布面上凝结,染液就会渗入,轻则影响白度,重则影响纹样,如温度过高,蜡液容易晕开,破坏纹样线条.画蜡时,大多将布置于大腿上用蜡刀醮上蜡液“推画”。以前一般不打草稿,最多用稻秸杆或竹片测定距离,用指甲画出大致轮廓;现在也有用铅笔打草稿的。妇女们大多将画好蜡的布固定在一个竹圈上,形如一顶圆顶

服装面料再造的造型手段

服装面料再造的造型手段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其造型手段有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设计表现手法。 —传统手工艺表现手法:刺绣、褶皱、编织、立体花饰、印染、拼贴、织锦等;—现代设计手法:切割、撕扯、烫贴、腐蚀等。一、刺绣刺绣的手法:彩绣、缎带绣、珠绣、绳绣等。 刺绣的材料与工具:主要有彩色丝线、缎带、珠子、亮片、绣框、绣针和适用于不同刺绣形式的面料等。 (一)彩绣彩绣:就是采用彩色线进行的刺绣。 针法有:平伏针法、法式线结、花器针迹、穿线针迹、盘旋针迹、花瓣针迹等。 (二〉缎带绣—缎带绣是使用各种丝带刺绣的技法。丝带在服饰、室内 装饰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美丽柔和的光泽,刺绣后能产生阴影和立体感,其效果是其他刺绣所不能达到的。 —刺绣针法与彩绣类似,但应注意针脚不能过于细小,否则丝带就不会整齐美观,针脚大小一般在O.8cm以上。 —刺绣方法与要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穿线,打结,结束的处理。(三)珠绣—珠绣是将各种空心珠或闪光片用线缝缀在面料上的绣缀品。 —珠绣装饰高雅华丽,特别适合于礼服和舞台服以及服饰配件的装饰,具有特殊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珠绣的针法主要有:串珠固定针法、管珠花梗针迹、直线针迹、圆

珠花梗针迹、法式线结针迹等。 二、褶饰—面料的褶皱是使用外力对面料进行缩缝、抽褶或利用高科 技手段对褶皱永久性定型而产生的。 —褶饰能改变面料表面的肌理形态,使其产生由光滑到粗糙的转变,有强烈的触摸感觉。 —褶皱的种类很多,有压褶、抽褶、自然垂褶、波浪褶等,形态各异。手缝褶饰有两种: 1.线缝褶饰,从布的表面或褶山形; 2.格子褶饰,又叫立体褶饰,从布的反面挑一两根丝形成的立体状褶。 —褶饰的材料与用具主要有以下三种: — 1.布。选择易抽出褶饰的面料,如纯棉、化纤、麻、纱、薄呢、薄尼革、格子料、花料等,最好是不易起皱的面料。 — 2.线。根据不同的织物组织和设计效果,选用彩色刺绣线、粗细毛线等。 — 3.针。可根据面料、绣缝线选用针的粗细。— (一)线缝褶饰 —线缝褶饰是将布先抽成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褶,然后用彩线按设计图案一边绣缝,一边抽褶,在褶山缝出各式花样或图案。 (二)立体褶饰—先在布的反面,按设计效果大小,画好米字格,格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蜡染的起源与发展 一·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二·蜡染的起源 1·起源传说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故称“蜡缬”,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 了解考察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的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技艺的起源也是如此。 2·历史追溯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蜡染起源

蜡染起源 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故称“蜡缬”,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 了解考察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的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技艺的起源也是如此。蜡染起源的几种说法: 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的重复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印色3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从原料上看,蜡染对面料没有特殊要求,棉、麻、丝、毛织物都能采用;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种,动植物蜡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树脂和蜂蜡;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艺,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蓝为主。从范围来看,蜡染技术存在与世界上很多地方,风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的影响,北方寒冷地区不宜进行蜡染,因此蜡染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摇篮,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同时吸取东西方的各种文化,成为最早步入文明的古国之一。蓝靛在公元前2400年的古埃及及第五王朝就已经作为防腐抗菌剂使用,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学者普利尼斯在《自然史》中,描写了埃及人浸染织物时用蜂蜡访燃,并称这种方法为“古怪的”,这说明早在相当于西汉时期的埃及,蜡染技艺就已经广为流行了。英国 L.W.C.迈尔斯主编的《纺织品印花》中认为,埃及蜡防花布早在公元前1500年已闻名遐迩。因此,埃及应被认为是蜡染的发源地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棉纤维的国家,而且印度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有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棉纺织品的记录,因此棉织品的印染术也可能发端于印度。虽然印度气候潮湿,很难发现古老的织物残片,但从其他地区出土的蜡染棉织物可以判断,印度曾拥有高度发达的蜡染文化。赵丰教授在《丝绸艺术史》一书中考证了新疆民丰地区尼雅出土的绘有半裸女神像的蜡染棉织品,根据神像头后背光具有印度文化的因素,认为蜡染工艺在东汉时已传入中国西部边陲,印度应是蜡染的起源地之一。 我国无疑也是蜡染发源地之一,从大量史料记载和古代绘画中可寻觅一些线索。今年来发掘出土的精美的蜡染实物更是提供了有力证据,且把我国蜡染法院时间大大推前。陈维稷教授主编的《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认为,蜡染起源于西南少数民族,可追溯至秦汉之际,当时已利用蜂蜡和白蜡作为防染材料制作出白色图案的印花布,早于印度河埃及好几百年。美国人杜马斯法兰西斯卡特在其所著《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西传》一书中说:“现存中国的早期蜡染实物,比埃及、日本、秘鲁、瓜哇所发现的实物要早得多,特别是在敦煌石窟和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蜡染实物足以证明。” 马来群岛蜡染产业的优势使其他也被认为是蜡染起源地之一,美国人费雷斯特所著《蜡染》一书中也提到蜡染发源地在瓜哇,至公元1515年以后,到那里旅行的人才把蜡染技术传到世界各地。 以上这些地区被认为是蜡染的发源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限制的;蜡染技术高超且工艺保存完整,另一方面原因是有出土文物或者文献资料可供佐证,至于在已经消失了的文明中是否有蜡染技术就不得而知了。

民族风情:苗族民间工艺美术

民族风情:苗族民间工艺美术 苗族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采,久负盛名。最常见的是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几类。 挑花:这是苗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使用的范围很广,如头巾、头帽、衣服等,都有其艺术体现。挑花一般不先起样,仅凭构思在布面上数纱挑刺,正面看反面挑,采用打散结构法,严格按布面经纬线逐一挑刺,将诸多的生物形象,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计算的精确,排列之巧妙,实在令人叹服。黔中各县挑花技艺都很高。其图形多由小十字、米字、团花、小点花和斜线组套而成,常以桃红色为基调,白色、绿色点缀其间,或以黑色作底,用对比强烈的红白线勾出轮廓,再以深红、桃红、黄绿线刺图填充其间。画图紧凑饱满,有很高的装饰效果。 刺绣:也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刺绣针法很多,有平绣、凸绣、辫绣、堆花、绉绣、缠绣等十多种,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各地流行的平绣,着重于图案布局的美观匀称,色调分明,给人以明显的物感。凸绣,流行于台黔东南凯里、台江部份地区,它是用多层次的针法,使图象具有立体造型,并通过不同的色调,再突出图象的层次,使立体感更加强烈。辫绣,只在雷公山巴拉河一带才有,其方法是将若干根色线编成"辫子",按设计图案平辅于布上,用

丝线钉牢即成。纹理清晰,走向明朗,给人以一种深沉、结实、粗放、豪迈的感受。堆花,也流行于黔东南,其方法是用绫子剪作很多的三角形,再把每个三角的两角折成带尾的小三角。然后把它一个个辅于布上,后面的一个压住前面一个的大半,随压随缝,便成了所需的花鸟图案。 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红、蓝、粉红、紫等色。黔中地带喜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套为几何图案,喜大红、大绿、涤蓝等色。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挑花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织绵:是一种编织工艺,被称为"苗锦",流行于贵州各地苗族中,为苗族民间工艺的一大瑰宝,久负盛名。织锦是用彩色丝线数纱穿梭挑织而成,要通过经纬的纹路来构成图案,不能有丝毫错乱,程式化的作业要求很高。一般制作锦带,宽至四寸,多用作衣饰佩带。锦带上织有各种几何图案,也有龙、凤、花、鸟、虫、鱼,或织有象征吉祥的字句,色调浓烈鲜艳,光彩夺目。也有的仅用黑白两种纱线编织,精密细致,黑白分明,色调素净而雅致。除锦带外,还有锦布。锦布宽约六七寸,以绵线为经,彩线为纬,丝棉混织,工艺的要求很高,编织起来更是费工费力。一般妇女每天仅能织寸许,技艺高超的每天也只能织二三寸。姑娘们常它来制作名贵的礼服。 蜡染:是苗族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蜡染制作方法,是将

浅谈苗族服饰的纹样

浅谈苗族服饰的纹样 摘要 苗族历史悠久,聚居地域辽阔而复杂,苗锦苗绣服饰图案艺术的发展体现了苗族妇女的价值认同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民族审美个性。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支系形成了绮丽多变、纹饰繁富的多样性风格。 关键词:苗族服饰妇女价值纹样艺术绮丽多姿民族审美 引言 苗族服饰向来以绮丽多姿、纹饰繁富的特点为世人称道。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苗族有些简陋的吃住生活与他们织绣染装服饰艺术的五彩缤纷、灿烂夺目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反差。在苗族服装饰纹图案精美绚丽多姿的背后,有些人家连床铺被盖尚不齐全,食物常年以酸汤菜为主的条件下,在服饰上从不含糊行事。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来看,任何民间艺术品背后所蕴藏着的意涵、人文涵及象征意义都与该民族或群体的生存、发展和思维方式休戚相关,特别是一些民族风俗习惯在民族和群体中一般来说是约定成俗、口传心授的。 正文 一、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艺术的人文背景 服饰织绣染装艺术在苗族社会中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得以经久不衰的繁荣和发展,一方面体现了这一约定成俗的民族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苗族妇女自身的价值观,即能力的体现和审美的体现。这两种价值观的体现对其社会声誉和择偶、婚姻缔结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苗族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吃的、用的都基本上由家庭自己生产,妇女除参加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之外,纺织、刺绣或蜡染是她们一生的主要劳作。因此,纺织绣染在苗族中成为人们评价妇女能力高下的一个主要标准。美誉四方的妇女,必定是纺织绣染做得最好、心灵手巧的妇女,她们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喜爱。反之,不善纺织绣染的妇女,会受到人们鄙视,给待婚姑娘在择偶、婚姻上带来不利甚

原生态蜡染图案艺术特色解析

原生态蜡染图案艺术特色解析作者:宋利荣单位:贵州凯里学院 贵州丹寨县是一个几乎与外县隔绝的山区,是苗族人民的重要聚居地。丹寨不仅拥有贵州省最多的蜡染民间艺人,而且这里民间艺人绘制的蜡染在海内外都很有名,有着“东方第一染”的美誉。丹寨蜡染的图案有着火一般的热情,赞颂生命的韵律,它是苗族妇女们心中的思绪,代表苗族妇女们的情感语言。由于有着丰富的情感寄托,丹寨苗族蜡染图案制作精美、独特、选材讲究,图案中的花卉、藤叶、鸟兽鱼虫不是他们的现实偶像,而是苗族妇女们对这些动植物的特殊感情的再现。 一、图案类型 丹寨苗族蜡染图案看起来与其他染织图案一样似乎有很多相似的美感元素,但它又不同于其他染织图案艺术。丹寨苗族蜡染在苗族服饰的类型划分上,自成一家,称为丹寨式,俗称“白领苗”。这些图案虽然都是由数以千计的苗族妇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用不同的技法独自绘制的,却达到惊人的一致,仿佛是同一部机器印制出来的一样。问及原因,她们说这个花样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图案的形制、大小、数目及排列位置等都不能因人因地而改变,均有严格的规定。王绿竹认为丹寨苗族蜡染的形态主要分为自然形态和几何形态。[1] (一)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一般指自然界各种动植物经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之后仍不失其特征的图案形象,如以自然花纹为主的花卉图案、鱼的变化的图

案、蝴蝶变化的图案就是代表;几何形态主要指点、线、面相互融合产生视觉美感的形态;不过,丹寨苗族蜡染的图案造型大多属于自然形态一类。夸张手法在丹寨苗族蜡染图案表现中尤其突出。如把花蕊、花瓣、花蒂、花枝、花叶等都一起画出来,表现其花大叶壮;有的图案为大花朵盛开状,小花苞争长状;有的在大花朵中画一朵小花,表现竞相争艳的繁茂景象;有的把花中的几瓣画成蝴蝶状或鸟头状;有的把花形作鱼形;有的把鸟的翅膀画成蝴蝶的翅膀;有的将锦鸡的尾巴画成一束蒋蕾,将公鸡冠画成一朵花,或一株石榴,或一只桃子等,展现丹寨苗族人民热爱生活的盎然情趣。 (二)几何形态 几何形态图案在丹寨苗族蜡染中大致可分为三类:几何纹、植物纹、文字纹。其特点是连续性、灵活性、抽象性等,其中几何是构成基础,文字是妆点线条。如图案中的万字纹、寿字纹就是代表,而植物纹,实质上只是形状的变体,并不是对植物体的真实描写。如衣袖和衣领上螺旋形式八个圆形的“窝妥”纹图案,一只袖子是图案的半边,两只袖子合起来才是一幅完整的图案。丹寨蜡染图案在设计中不受意识形态的限制,有的重叠复合,有的倒置错位,浑然一体,是色彩和线条的视觉交响曲,变化无穷,没有规律可言。这是丹寨苗族人民生活在装饰美学上的真实体现。 二、图案色彩 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将山区特有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喜爱的事物通过色彩化的图案,将其从变化无常的外

大班关于布的科学教案_5174

大班关于布的科学教案 大班关于布的科学教案 时间:06-11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绕口令布和鼓教案大班关于布的健康教案大班语言教案 篇一:大班科学神奇的布大班科学神奇的布大班科学领域:神奇的布淄博市张店区付家镇中心幼儿园谭凌玉【设计意图】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初

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2、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活动准备】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2、挂图。【活动过程】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3、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1)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2)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4、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5、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6、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7、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

蜡染

蜡染 蜡染简介 làrǎn 传统苗族蜡染 蜡染 [wax printing;batik] 染布工艺。先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我国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用熔化的黄蜡在白布上绘制图案,染色后煮去蜡质,就呈现出白色图案。始于汉代,盛于唐代。 蜡染(batik),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蜡染的传说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蜡染的起源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581--907年)。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一代传一代,可以说,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染就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称之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

蜡染制作流程

蜡染制作流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蜡染的制作流程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工艺。它是利用蜡与水互相排斥的原理,使布上描蜡的部位因染液被蜡层阻隔而无法渗入纤维,故能产生图案的防染作用。这古老的工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原模原样保存至今。 贵州少数民族用来染蓝的蓝靛由植物蓼蓝制成。颜色稳定,不易褪色,保护皮肤,缺点是上染速度慢,只能在摄氏5度至35度之间的温度进行浸染。蓼蓝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或用大木桶发酵,并加入石灰水、草木灰中和酸性,加入田锈水以增加铁质,使颜色发青,还要喂酒使色泽鲜亮。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的季节一般是在农历七八月份到春节,避开农忙及很冷的季节。传统蜡染防染材料常用蜂蜡、白蜡、枫香脂和石腊。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粘性好,用来描绘细线部分最佳,但价昂,可以与石蜡混合使用。 一、布的洗练 蜡染所用的布料早期是用自织的麻布、棉布。后来用购买的机织白布。布的洗练,不论是自织的土布,还是从市场买来的洋布,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浸泡揉搓捶打清洗和日晒,不仅去掉天然纤维中所含的杂质,以及机织布时用的浆料,而且使原来又黄又粗的坯布,变得白净,光洁,细腻,便于点蜡和上染。有的先在用草木灰煮二三小时进行漂白,晒干。丹寨等地用蘑芋或白芨汁在布上均匀涂沫上浆,待阴干后,用光滑的牛骨或卵石磨光磨平,为画蜡做准备。 二、点蜡 以前画蜡用竹子削成,现在用来画蜡的工具一般是自制铜蜡刀,类似鸭嘴笔,但有的是平头,有的是半圆形头,宽约一公分,长约十公分,依据点的图案不同,大小形状

蜡染文化内涵

分类 内涵 贵州蜡染纹样分为自然纹和几何形纹两人类。自然纹中多为动物植物纹,人物纹罕见,反映社会生活的纹样近年才有。几何形纹多为自然物的抽象化。由于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已很难确认哪种纹样是本民族的独有纹样,或哪种纹样是某种民间艺术品的独有纹样。有些纹样虽同一“母本”,不同的民族含义也不同。传统蜡染纹样繁多,内涵丰富,现仅选择几种重要的作—些阐释。 铜鼓纹 这是贵州民间蜡染中最古老的纹样。铜鼓是一些少数民族极为尊崇的重器,古时在祭祀、娱乐和征战中使用。对铜鼓的尊重意味着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拜。 蝴蝶纹 这种纹样在蜡染中比较常见,在苗族地区特别流行。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既有写实的,又有写意的;有抽象化的,也有变形复合的。蝴蝶轻盈秀美的形象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喜爱,并赋子其种种寓意和传说苗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意识,即对蝴蝶的热爱和崇拜,就是对祖先的热爱和崇拜。祖先崇拜是由自然崇拜衍生而来,万物有灵魂,人当然也有灵魂。因此,苗族蜡染中的蝴蝶纹样,积淀着祖先崇拜的原始意识。 鸟纹 蜡染中的鸟纹有些是如实摹拟,能确指其名,如锦鸡、喜鹊、麻雀、燕子、斑鸠、鹦鹉、孔雀、鹭鸶等鸟,是山居的少数民族姑娘快乐的生活伴侣,鸟纹寄托着她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在苗族中,鸟纹也含有祖先崇拜的意蕴。 鱼纹 鱼被作为纹样历史悠久,在出土的史前陶器、玉器中就出现了鱼纹。由于鱼产子多,其腹内多子,因此,鱼纹的原始寓意是象征生殖,对鱼的崇拜是对鱼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 花草植物纹 蜡染中这类纹样很多,不少是作为辅助纹样出现的。这些纹样不像汉族那样多取材于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莲花、桃子、石榴之类,这类纹样在蜡染中虽也有出现,而多见的却是山间田野常见的花草植物,如荞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棉花等,有一些已经演变为几何形纹。在苗族中有个传说,即在古代发生的由中原向西南的大迁徙中,妇女们为牢记跋涉的艰辛,便将沿途所见的花草植物描绘在衣裙之上,后来便作为传统纹样保留下来。可见这些纹样中寄托着古老的绵绵情思 螺旋纹 螺旋纹在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就有出现,那是出于先民对自然水纹的摹拟。星辰山川纹 天空中的星辰云彩,地上的山岭江河,乃至房屋、城池等,在蜡染中均有表现,不过已经抽象化了,成为整齐的形状组苗族历史上经历的离乡背井的大迁徙,是个悲壮的历程,苗族人民对其是刻骨铭心的。这些纹样中有的就记录了迁徙的历史,表现故土的风光和祖先迁徙的经过,如百褶裙上的黄色横线表示黄河,绿色横线表示长江,中间的空白表示田野。他们称这种裙为“迁徙裙”、“母汀裙”。这种纹样在刺绣、挑花当中常见,在蜡染中也有表现。

蜡染工艺

蜡染工艺 一、蜡染简述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二、蜡染的历史源流 蜡染艺术出现在中国,历史悠久。根据二仪实录记载,秦汉间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隋代宫廷特别喜爱这种手工艺品,并且出现特殊花样。至于实物的出土,比文献记载还要早的,有长沙战国楚墓出现一面染缬模样的被面,花纹不详。晋代也有一片成品出土,图案是重叠斑花,也就是唐宋时代所谓玛瑙缬。中国蜡染在唐代尤为盛行,技术也成熟多了。当时的蜡染可分为两种:单色染与复色染;复色染可以套色四、五种之多。后人可从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中的两位妇女的衣裳及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几个骑马人物的衣服,窥见唐代蜡染图案之豪华美丽的情况。由于唐代中国文化对于日本影响颇大,奈良的正仓院,从唐代一直保存着各种唐代以来之中国工艺珍品,其中藏有一套蜡缬屏风,也是唐代由日本赴唐的留学和尚带回去的。 三、蜡染的艺术风格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那种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妙不可喻。同样图案的蜡画布料,浸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亦梦亦幻。 四、蜡染的价值 1.美术价值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浸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像冰花,像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要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更丰富。蜡染多用于制作工艺服装、壁挂、台布等。 蜡染冰纹效果图 2.审美价值 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形关系。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心灵的联系,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这种沟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标与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