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造型设计-教学大纲

三维造型设计-教学大纲
三维造型设计-教学大纲

《三维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D Modeling Designing

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分:3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20 实验(上机)/实践学时:20/0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三维造型设计》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CAD /CAM系统的技术体系与系统结构,能应用Pro/Engineer软件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能够应用Pro/Engineer软件进行零件的设计与装配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Pro/E基础教程的知识,培养3D设计基本应用能力,并为其它后续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讲授与学生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锻炼学生的3D技能。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Pro/ENGINEER Wildfire4.0中文版实用教程》,孙小捞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5

参考书:1.《边用边学Pro/ENGINEER 机械设计》,李彪,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4

2.《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机械设计》,谭雪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10

3.《Pro/ENGINEER基础教程》谭雪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4

四、课程内容

第1章 Pro/E Wildfire 4.0简介

主要内容:Pro/E Wildfire 4.0介绍,4.0的新功能,Pro/E Wildfire安装介绍,Pro/E Wildfire 4.0界面简介。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4.0界面简介,难点为参数化的思想。

第2章 Pro/E Wildfire 4.0基本操作

主要内容:文件操作,窗口操作,视图操作,定制用户界面,图层的操作,鼠标使用,创建简单零件模型。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文件操作,难点为图层操作。

第3章参数化草绘绘制

主要内容:草绘工作环境,基本几何图元的绘制,编辑几何图元,尺寸标注,图元尺寸操作,几何约束,草绘器诊断工具,草绘绘制技巧,草绘创建实例。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基本几何图元的绘制,难点为尺寸标注。

第4章基准特征

主要内容:设置基准特征的显示状态,修改基准特征的名称,基准平面的创建,基准轴的创建,基准曲线的创建,基准点的创建,坐标系的创建,基准图形的创建,基准特征操作实例。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基准特征操作,难点为基准曲线的创建。

第5章基础实体特征创建

主要内容:拉伸特征,旋转特征,扫描特征,混合特征。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拉伸和旋转,难点为扫描与混合。

第6章工程特征创建

主要内容:孔特征,倒圆角特征,倒角特征,抽壳特征,筋特征,拔模特征。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孔特征,难点为拔模特征。

第7章高级实体造型特征

主要内容:可变剖面扫描特征,创建螺旋扫描特征,扫描混合特征。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可变剖面扫描特征,难点为可变剖面扫描特征。

第8章特征基本操作

主要内容:复制特征,复制特征菜单,特征阵列,特征镜像,综合操作实例。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特征的复制,难点为阵列特征。

第9章设计变更

主要内容:特征修改,重排特征顺序,插入特征,删除特征,特征组,模型可见性控制,特征再生失败及其处理。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特征修改,难点为特征再生失败及其处理。

第10章基本曲面特征创建与编辑修改

主要内容:基本曲面特征创建,曲面编辑与修改,曲面建模操作实例。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曲面操作,难点为曲面编辑。

第11章元件装配

主要内容:Pro/E装配基础,装配约束,分解视图,元件装配操作实例。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装配操作基础,难点为分解视图。

第12章二维工程图

主要内容:工程图模块简介,创建工程视图,视图调整,标注尺寸,工程图创建实例。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创建工程视图,难点为配置文件的选用。

五、习题内容及要求

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实验或实践环节

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实验(上机)环节20学时,每次理论课时后都有一次上机,使学生及时消化课堂所学内容,并练习习题。

七、学时分配(建议)

八、先修课程

工程图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九、适用对象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十、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

1. 大纲积极倡导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时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

2. 课程内容中的了解部分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该学科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余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即是该课程的重点。

3. 成绩考核评定办法:(1)出勤及作业占 20%;(2)实验上机占30%;(3)期末测验成绩占50%。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维设计配套课件学案课时跟踪检测(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课时跟踪检测(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增多 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选D A项,电子云只是一种对核外电子运动的“形象”描述;B项,核外电子并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具有一定的轨道;C项,p能级在任何能层均只有3个轨道。 2.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②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③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④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中释放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核外电子排布由2s22p2转变为2s12p3,碳原子体系能量升高,由基态变为激发态,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 3.观察1s轨道电子云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小黑点表示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 B.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 C.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D.1s轨道电子云的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某一位置出现机会的多少 解析:选D由电子云图可知,处于1s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呈球形对称,而且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概率最大,离核越远,出现的概率越小。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而表示电子曾经出现过的位置。 4.基态硅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解析:选C基态硅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只有C选项正确。 5.对于Fe的下列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解析:选A 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据洪特规则可知A正确。 6.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n s2n p7,它违背了() A.泡利原理 B.能量最低原理 C.洪特规则 D.洪特规则特例 解析:选A p能级有三个轨道,根据泡利原理,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故p能级最多排6个电子,不可能排7个,故违背泡利原理。 7.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C B.O C.N D.Cl 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各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碳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氧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氮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氯原子有1个未成对电子。 8.下列3d能级的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

机械产品三维造型设计(UG)(机制)课程标准

《机械产品三维造型设计(UG)》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产品三维造型设计是三年制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学习领域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此学习领域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掌握绘制二维图形的方法和技巧、实体建模、三维建模技巧、曲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参数化模型、组件装配设计的基本方法、工程图的创建方法、机构仿真设计、典型零件的模具设计技巧。它的前修学习领域有,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零件测绘,后续学习领域有机床夹具设计、顶岗实习。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专业能力 ①能理解UG的设计思想; ②能够绘制二维图形; ③能够掌握实体建模、三维建模技巧、参数化模型、曲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④能够进行组件装配设计; ⑤能够进行工程图的创建方法、机构仿真设计、典型零件的模具设计。 (2)方法能力 ①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具有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的能力; ③具有查阅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扩展相应的信息收集能力; ⑤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①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②对工作的整体组织和寻求解决方法的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④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⑤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⑥能够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能力目标 (1)绘制二维图形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2)实体建模、三维建模技巧的能力; (3)曲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参数化模型、组件装配设计的基本方法; (5)工程图的创建方法、机构仿真设计、典型零件的模具设计技巧。 3.素质目标 (1)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学习新软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3)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责任感、沟通协调、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78学时 (四)课程学分: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1.理论教学

《计算机三维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三维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三维设计基础(英文):PRODUCT DESIGN (2) 课程编号:15126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总学时 32 实验学时 16 总学分 2 适应专业:工业设计(本)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利用3DS MAX 进行实体建模、NURBS 建模及面片建模的常用方法,熟悉各种常见材质编辑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灯光、摄像机等工具烘托场景气氛,表达设计思想。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课程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使用3DS Max 进行产品建模的常见方法和使用技巧。 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机三维造型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3DSMax系统进行形体创建、材质编辑、设置灯光和摄像机、渲染等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方式与注意事项 实验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1人1机独立进行实验。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分析模型结构,确定建模方式及建模步骤。 2.实验时,爱护计算机,遇到问题请指导教师协助解决。 3.实验报告应按要求编写,内容齐全,格式符合有关规定。 四、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封面应包括:课程名称、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序号、实验时间。 2.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分析过程、建模方式及建模步骤、实验结果。 3.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有评语、评分(百分制)、签字、日期。 五、考试(考核)方法与规定 本课程实验教学考核1-- 3占该课程总成绩的30%,综合建模占该课程总成绩的60%。

三维设计造型练习题

1. 2. 已知毛坯尺寸为300×100×50mm,45#钢,底面(基准面)已经精加工,请生成零件的加工造型,参考生成零件的造型完成其粗精加工轨迹,填写空缺的加工参数表并将完成的造型和加工轨迹,以准考证号加mb为文件名保存为.mxe格式文件,存放至本机:\xxxxxx (xxxxxx为准考证号码)中,不按指定地址存放者得0分。(本题满分15分)。

3. 已知毛坯尺寸为150x150x30,底面(基准面)已经精加工,请生成零件的加工造型,参考生成零件的造型完成其粗精加工轨迹,填写空缺的加工参数表并将完成的造型和加工轨迹,以准考证号加mb为文件名保存为.mxe 格式文件。(本题满分15分)

4. 已知毛坯尺寸为350mmX300mmX140mm,底面(基准面)已经精加工,请生成零件的加工造型,参考生成零件的造型完成其粗精加工轨 迹,填写空缺的加工参数表并将完成的造型和加工轨迹,以准考 证号加mb为文件名保存为.mxe格式文件。(本题满分5分)

5. 已知毛坯尺寸为110×110×25 mm,45#钢,底面(基准面)已经精加工,请生成零件的加工造型,参考生成零件的造型完成其粗精加 工轨迹,填写空缺的加工参数表并将完成的造型和加工轨迹,并 将NC代码输入仿真系统仿真,以准考证号加mb为文件名保存 为.mxe格式文件,存放至本机:\xxxxxx (xxxxxx为准考 证号码)中,不按指定地址存放者得0分。(本题满分15分)。

6. 已知毛坯尺寸为130×90×30mm,45#钢,底面(基准面)已经精加工,请生成零件的加工造型,参考生成零件的造型完成其粗精加工轨迹,并将NC代码输入仿真系统仿真,以准考证号加mb1为文件名保存为.mxe格式文件,存放至本机:\xxxxxx (xxxxxx为准考证号码)中,不按指 定地址存放者得0分。(本题满分10分)。

三维建模教学大纲

三维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维建模 课程代码:21 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 总学时:60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页与广告制作)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选修课。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空间感和运动感,掌握三维空间建模、实体和环境的渲染贴图、光线及特效、动画制作等基本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3D技术解决如广告展示、建筑装潢、环境艺术、游戏等方面实际应用问题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深入应用奠定基础。(三)课程任务: 1、在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维空间的几何体、曲面、复合实体建模和编辑修改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为模型使用材质和贴图、进行渲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掌握在场景中使用各种灯光、设置摄象机,制作特殊视频效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针对实际应用项目,综合使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完成一至两个中等难度的设计任务。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三维动画的基础知识: 1、了解三维动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制作三维动画对系统软硬件的要求; 2、了解3ds max的界面布局、工具名称及功能,掌握其使用方法; 3、理解空间坐标系统和透视图;会使用视图操控工具; 4、了解三维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和控制动画的方法。

(二)基本几何体的建模: 1、熟练掌握标准几何体的创建和参数设置方法 2、熟练掌握扩展几何体的创建和参数设置方法 3、熟练掌握用布尔运算创建复合几何体的方法,会建立和解散“组群” 4、熟练掌握平面二维曲线、图形、文字的创建方法 (三)编辑修改器的使用: 1、熟练掌握弯曲、扭转、锥化、倒角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噪波、位移、伸展、倾斜、球化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轮廓倒角、结构线框、FFD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四)放样建模: 1、熟练掌握用二维路径和二维造型进行放样的建模方法 2、掌握在放样建模中使用缩放、扭曲、倾斜、倒角、拟合修改器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拉伸修改器将二维图形拉伸成三维实体的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旋转修改器将二维曲线旋转成三维实体的方法 (五)NURBS建模: 1、掌握两种NURBS曲线的创建和修改方法; 2、掌握标准NURBS曲面的创建和修改方法; 3、会由NURBS曲线生成NURBS曲面; 4、能使用多边形网格建模的方法。 (六)材质的编辑和贴图: 1、了解材质编辑器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给物体赋予材质的步骤; 2、熟练掌握标准材质的编辑和修改方法; 3、掌握混合材质、双面材质、顶底材质、投影材质的编辑和修改方法; 4、掌握多维次物体材质、光线跟踪材质的编辑和修改方法; 5、掌握用贴图为物体赋予材质的方法,会使用“贴图坐标”修改器。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选修五: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糖 类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糖类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糖类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无论是单糖,还是多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D.糖类物质又称碳水化合物,所有糖类物质的最简式均为CH2O 解析:选C A项,只有二糖和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物质,不可以水解,错误;B项,还原性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等不可以发生银镜反应,错误;C项正确;D项,糖类物质习惯上可以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很多糖不符合C m(H2O)n的通式,葡萄糖、果糖的最简式是CH2O,但是二糖、多糖等最简式不是CH2O,错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C淀粉水解生成的产物是麦芽糖;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无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3.米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其中甜味来源的途径是() A.淀粉→蔗糖→葡萄糖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C.淀粉→麦芽糖→果糖 D.淀粉→蔗糖→果糖 解析:选B用米酿酒,米中含有淀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再分解为人的味觉敏感的葡萄糖,从而产生甜味。 4.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常常被称为动物淀粉和肝糖。下列有关糖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元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与淀粉互为同系物 B.糖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糖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性糖

艺术类课程三维建模教案

课程简介 一、课程定位 三维设计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学习三维建模、三维编辑、动画制作和渲染等技术和方法,可从事制作角色动画、室内外效果图、游戏开发、虚拟现实等三维设计领域的工作。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建模、材质、灯光、镜头、动画和渲染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对于基本操作、建模、模型修改、材质赋予、灯光相机、渲染、特效、动画制作等各个方面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操作,并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 二、课程内涵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空间感和运动感,掌握三维空间建模、实体和环境的渲染贴图、光线及特效、动画制作等基本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3D技术解决如广告展示、建筑装潢、环境艺术、游戏等方面实际应用问题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深入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在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维空间的几何体、曲面、复合实体建模和编辑修改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为模型使用材质和贴图、进行渲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掌握在场景中使用各种灯光、设臵摄象机,制作特殊视频效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针对实际应用项目,综合使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完成一至两个中等难度的设计任务。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三维建模的基础知识: 1、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制作三维建模对系统软硬件的要求; 2、了解3ds max的界面布局、工具名称及功能,掌握其使用方法; 3、理解空间坐标系统和透视图;会使用视图操控工具; 4、了解三维建模制作的一般过程和控制建模的方法。 (2)基本几何体的建模: 1、熟练掌握标准几何体的创建和参数设臵方法 2、熟练掌握扩展几何体的创建和参数设臵方法 3、熟练掌握用布尔运算创建复合几何体的方法,会建立和解散“组群” 4、熟练掌握平面二维曲线、图形、文字的创建方法 (3)编辑修改器的使用: 1、熟练掌握弯曲、扭转、锥化、倒角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噪波、位移、伸展、倾斜、球化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轮廓倒角、结构线框、FFD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4)放样建模: 1、熟练掌握用二维路径和二维造型进行放样的建模方法 2、掌握在放样建模中使用缩放、扭曲、倾斜、倒角、拟合修改器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拉伸修改器将二维图形拉伸成三维实体的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旋转修改器将二维曲线旋转成三维实体的方法 (5)NURBS建模: 1、掌握两种NURBS曲线的创建和修改方法; 2、掌握标准NURBS曲面的创建和修改方法; 3、会由NURBS曲线生成NURBS曲面; 4、能使用多边形网格建模的方法。 (6)材质的编辑和贴图: 1、了解材质编辑器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给物体赋予材质的步骤; 2、熟练掌握标准材质的编辑和修改方法; 3、掌握混合材质、双面材质、顶底材质、投影材质的编辑和修改方法;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定位 (2) 二、课程设计理念 (2) 三、课程目标 (5) 四、学习模块设计 (6) 五、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1) 六、实训、实习设计及依据 (11) 七、课程组织的创新与特点 (11)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适用专业:三维动画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 课程类型:B类(理论课+实践课) 课程学时:96学时 课程学分:6学分 2.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授三维模型的创建,三维场景灯光的设置、三维场景的材质、三维动画制作等内容。目前,本课程适用于动漫设计与制作、建筑漫游动画、室内设计等专业。 3.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二、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必修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设计,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模块中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2、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本课程是将《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嫁接到多个实际的动画项目中,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从典型的工作项目中提炼出学习内容,学生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 (2)穿插进行校内专业实习 通过引三维动画设计公司进校园,兴建动漫产业园,建立企业运营、教师教学、学生学

《UG三维造型设计》产品设计实例

创新设计说明书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姓名: 201415310247 赵翠 指导教师: 孟忠良

一、设计目的 众所周知,水是我们日常中必不可少的,都会使用到水,而一般我们平时使用的人烧水费时、又费力,还有污染空气的缺点。我们就有了“电热水壶”的这个设想,从而使广大人民更容易喝水。 二、工作原理 这种热水壶小巧玲珑、方便携带、占空间位置小,壶体与电源分体结构,烧水时接通电源,水沸时自动断电,操作安全。采用大功率加热,加热速度快,烧开一壶水只需4~5分钟,具有自动控温,水开后自动断电功能,并设置防干烧、超温双重保护

《UG三维造型设计》通选课产品设计——电热水壶 本节创建如图9-1所示的电热水壶模型。该模型由4部分组成:底座、壶身、顶部、把手。要完成该模型的创建,需要先综合应用拉伸曲面、回转曲面、扫掠曲面、直纹曲面、修剪的片体、剖切曲面、边倒圆、网格曲面、缝合等功能分别创建底座、壶身、顶部、把手,再进行整合建模、渲染等操作。 图9-1 电热水壶模型 1 创建电热水壶的底座 用回转特征创建底座部分 图9-2 底座部分的草图图9-3 底座的回转曲面 2 创建电热水壶的壶身

(1).创建回转曲面 (2).创建拉伸曲面一 (3).创建拉伸曲面二 图9-4 壶身回转曲面用草图图9-5 壶身回转曲面图9-6 创建5个点 图9-7 新增加的3个点和创建的样条曲线图9-8 创建拉伸曲面一

图9-9 绘制一条圆弧图9-10 创建拉伸曲面二 (4).创建扫掠曲面 图9-11 创建相交曲线图9-12 创建基准平面图9-13 创建半椭圆 图9-14 绘制与参考圆弧重合的圆弧图9-15 扫掠曲面 (6).创建修剪曲面 (7).创建缝合曲面

【教育资料】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选修5:专题质量检测(三) 常见的烃学习专用

专题质量检测(三)常见的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主要途径 解析:选C石油裂化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轻质液体燃料,如汽油,裂解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小分子气态烃,如乙烯,A错误。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B错误。C项正确。煤制煤气是焦炭与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D错误。 2.有机物R的分子式为C12H18,经测定数据表明,分子中除含苯环外不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且苯环上只有两个侧链(分别是—C2H5和—C4H9),符合此条件的烃的结构有() A.6种B.9种 C.12种D.15种 解析:选C因为苯环上只有两个侧链的形式有邻、间、对3种;—C2H5是1种,—C4H9是4种。故该烃的结构有12种。 3.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 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 解析:选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水层颜色变浅是由于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是苯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的原因。 4.下列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解析:选B A中的甲基正好在萘环平面上;看B中1号碳在左边苯环平面内,2号碳在右边苯环平面内,而1号碳和2号碳都有四个单键而呈四面体结构,即两平面不可能是同一平面;C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D中碳碳叁键所在的直线结构中两个碳碳单键转动可以使两苯平面共面。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CF2Cl2、C3H8、C2H4、C2H2均只对应一种化合物 B.1 mol C4H m O完全燃烧,最多消耗O2 6 mol 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氯甲苯或4-氯甲苯

机械制图 三维造型设计

海宁市电脑制图培训_三维造型设计班 海宁市三维制图培训_机械制图学习班 机械制图三维造型设计 课程详情 行业前景: 机械设计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部分是作为现阶段工业中发展核心来发展的,而机械设计的灵魂-设计师也是近阶段很多企业争相高薪招聘的一种资源;以后的社会是一种高智能、高便捷的时代,作为实现这种功能的基础,机械设计也将在时代的发展中永驻长青。 课程简介: 界面及基本操作界面和工具栏;新建l零件文件;常用操作;常用插件的介绍。基础建模:基准面上的草图绘制;草图的几何关系和尺寸;草图编辑:剪裁(延伸)、等距实体、镜像实体(动态镜像)、阵列实体(线性、圆周)等草图轮廓;选择项目的方法;建模特征;建模特征编辑; 零件系列化设计配置;系列零件设计表;零件的摘要信息、零件属性。 装配设计装配体的特征树;添加零部件;零部件操作;配合;子装配体;装配体特征;零部件阵列;派生零部件和镜像零部件;装配体检查 工程图部分工程图基本操作;标注三视图;模型视图;相对视图;空白视图和预定义的视图;投影视图;辅助视图:生成辅助视图、编辑用来生成辅助视图所绘制的直线;剖面视图;断裂视图:生成断裂视图、将断裂视图恢复为未断裂状态、修改断裂视图;局部视图:生成局部视图、改变轮廓的位置或大小、通过编辑草图来改变轮廓;剪裁视图;交替位置视图;装配体爆炸视图;标注和注解 学习对象: 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加工及制造相关人士,或有志于从事机械结构设计方面获得高薪工作的人士。 如果交通不方便或者时间不符合,你也可以选择我们的上元在线课程,没有距离时间的限制,一样学名师课程。 学习内容: 界面及基本操作界面和工具栏;新建l零件文件;常用操作;常用插件的介绍。基础建模:基准面上的草图绘制;草图的几何关系和尺寸;草图编辑:剪裁(延伸)、等距实体、镜像实体(动态镜像)、阵列实体(线性、圆周)等草图轮廓;选择项目的方法;建模特征;建模特征编辑; 零件系列化设计配置;系列零件设计表;零件的摘要信息、零件属性。 装配设计装配体的特征树;添加零部件;零部件操作;配合;子装配体;装配体特征;零部件阵列;派生零部件和镜像零部件;装配体检查 工程图部分工程图基本操作;标注三视图;模型视图;相对视图;空白视图和预定义的视图;投影视图;辅助视图:生成辅助视图、编辑用来生成辅助视图所绘制的直线;剖面视图;断裂视图:生成断裂视图、将断裂视图恢复为未断裂状态、修改断裂视图;局部视图:生成局部视图、改变轮廓的位置或大小、通过编辑草图来改变轮廓;剪裁视图;交替位置视图;

《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032031 课程英文名称: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是一门计算机软件学习与应用课程。三维建模软件是工程人员提高设计水平与效率、改进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竞争能力的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atia软件中几个基本模块的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大型工程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知识储备并奠定基础,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Catia软件中几个基本模块的操作和应用,建立三维建模的概念; 2.能够进行基于草图的三维模型建立并合理添加约束进行装配; 3.能够对所设计零件或装配进行工程图设计,并进行合理标注; 4.能够进行简单的曲线和曲面设计。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构成及软件的安装等基本知识。 2.基本能力:掌握应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及工程图设计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基本命令和建模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模型进行建模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实例强化学生对命令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授基本命令后,对命令的应用示例在教师机上讲授演示,学生在自带的笔记本上同步操作演练,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当场对软件相关命令进行吸收并应用,并在练习中增加变换,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三个环节来实现。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先修:《机械制图》并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将为《虚拟样机技术》、ANSYS技术》、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根据课程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安排一定的实例,通过课堂练、教师讲解相结合和课后作业完成。对重点、难点命令如多截面实体等加强习题练习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课堂学生完成指定任务的先后顺序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一

《UG三维造型设计》产品设计实例

《UG三维造型设计》通选课产品设计实例(一) ——电热水壶 本节创建如图9-1所示的电热水壶模型。该模型由4部分组成:底座、壶身、顶部、把手。要完成该模型的创建,需要先综合应用拉伸曲面、回转曲面、扫掠曲面、直纹曲面、修剪的片体、剖切曲面、边倒圆、网格曲面、缝合等功能分别创建底座、壶身、顶部、把手,再进行整合建模、渲染等操作。 图9-1 电热水壶模型 1 创建电热水壶的底座 用回转特征创建底座部分 图9-2 底座部分的草图图9-3 底座的回转曲面 2 创建电热水壶的壶身 (1).创建回转曲面 (2).创建拉伸曲面一 (3).创建拉伸曲面二

图9-4 壶身回转曲面用草图图9-5 壶身回转曲面图9-6 创建5个点 图9-7 新增加的3个点和创建的样条曲线图9-8 创建拉伸曲面一 图9-9 绘制一条圆弧图9-10 创建拉伸曲面二 (4).创建扫掠曲面

图9-11 创建相交曲线图9-12 创建基准平面图9-13 创建半椭圆 图9-14 绘制与参考圆弧重合的圆弧图9-15 扫掠曲面 (6).创建修剪曲面 (7).创建缝合曲面

图9-16 创建的延伸曲面图9-17 创建的修剪曲面一 图9-18 创建的修剪曲面二图9-19 将两个修剪曲面缝合为整体3 创建电热水壶的顶部 (1).创建修剪曲面

图9-20 创建的基准平面图9-21 修剪后的壶身 (2).创建回转曲面 图9-22 创建相交曲线图9-23 创建直线和2个点图9-24 创建的样条曲线(3).创建拉伸曲面

图9-25 创建的回转曲面图9-26 创建2条直线 图9-27 绘制2条参考直线和4条圆弧图9-28 创建拉伸曲面(4).创建修剪曲面 (5).创建剖切曲面 (6).创建网格曲面 (7).创建缝合曲面 图9-29 修剪后的旋转曲面图9-30 创建的剖切曲面

《三维设计》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一)+分子结构与性质

跟踪检测(四十一) 分子结构与性质 1.(2017·海南校际联考)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的是( ) A .CH 4 B .NH +4 C .NO -3 D .CO 2 解析:选C A 项,CH 4中C 原子为sp 3杂化,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B 项,NH +4中N 原子为sp 3杂化,离子为正四面体结构;C 项,NO -3中,N 原子上价层电子对数12 (5+1)=3,孤电子对数3-3=0,为平面三角形;D 项,CO 2中C 原子为sp 杂化,分子呈直线形。 2.(2017·西安模拟)下列模型分别表示C 2H 2、S 8、SF 6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32 g S 8分子中含有0.125 mol σ键 B .SF 6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 .1 mol C 2H 2分子中有3 mol σ键和2 mol π键 D .1 mol S 8中含有8 mol S —S 键 解析:选A A 项,1 mol S 8 中有8 mol σ键,32 g S 8中含有σ键3232×8 ×8=1 mol ,错误;B 项,由SF 6的球棍模型知,其是由S -F 极性键构成,结构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正确;C 项,单键为σ键,三键中有2个π键,因此1 mol 乙炔中含有3 mol σ键和2 mol π键,正确;D 项,根据选项A 分析,正确。 3.(2017·洛阳模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σ键是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 B .共价化合物分子的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C .2个原子形成多个共价键中,只有一个σ键,而π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D .形成共价键时键与键重叠程度越大,体系能量越低,键越稳定 解析:选B σ键是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A 正确;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分子越稳定,B 错误;如2个N 形成的N 2分子中,只有一个σ键,有2个π键,C 正确;形成共价键时键与键重叠程度越大,键越稳定,体系能量越低,D 正确。 4.(2017·贵阳模拟)PH 3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 3相似,但P —H 键键能比N —H 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PH 3分子呈三角锥形 B .PH 3分子是极性分子 C .PH 3沸点低于NH 3沸点,因为P —H 键键能低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标准

《三维动画设计Ⅱ》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7 课程名称:三维动画设计Ⅱ 课程类型: 限选课 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 总学时:256 讲课学时:116 实验(训)学时:140 学分:16 先修课程:动画设计基础、动画运动规律、三维动画设计Ⅰ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三维动画设计Ⅱ》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三维方向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应用广泛,重点培养学生在三维造型的创意设计思维和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全面培养学生审美、创新、设计能力,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程定位 《三维动画设计Ⅱ》是动画从业人员进行三维动画创作的核心课程,更是提高专业水平基本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与其他课程是紧密联系的,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常规的动画制作和人物角色动画制作的能力,并能独立创作动画短片。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领域的难易程度,对各学习领域进行顺序排列。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设计成8个完整的教学情境,围绕着情境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情境之中。 《三维动画设计Ⅱ》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维软件中的角色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和动画、粒子、流体的基本知识,掌握Maya高级技术应用,并可以独立创作三维角色、三维动画作品。

2018年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二轮第二部分

5个解答题之——化学实验综合题 1.(2017·全国卷Ⅱ)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 -还原为Mn 2+ ,在暗处静置5 min ,然后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生成的I 2(2S 2O 2-3+I 2===2I -+S 4O 2- 6)。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 - 1 Na 2S 2O 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若消耗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为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 mg·L - 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 解析:(1)取水样时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能保证所取水样中溶解氧量与水体中实际溶解氧量基本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2)根据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MnO(OH)2,可写出固氧的反应为O 2+2Mn(OH)2===2MnO(OH)2。(3)由于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无需用容量瓶,只需粗略配制,故配制Na 2S 2O 3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所用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这样能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CO 2,且能杀菌。(4)根据Ⅱ可知MnO(OH)2能将水样中的I - 氧化为I 2,滴定过程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滴定终点前I 2遇淀粉变蓝,达到滴定终点时,I 2完全被消耗,溶液蓝色刚好褪去。根据关系式O 2~2MnO(OH)2~2I 2~4Na 2S 2O 3,结合消耗n (Na 2S 2O 3)=a mol·L -1×b ×10-3 L =ab ×10-3 mol ,可求出100.00 mL 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为14 ab ×10-3 mol ×32 g·mol -1=8ab ×10-3 g =8ab mg ,则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ab mg÷0.100 00 L =80ab mg·L - 1。(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读取的

三维模型制作课程标准

《三维模型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总学时:72 学时 学分:4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漫方向)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2)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2) 二、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一、总体目标 (5) 二、分类目标 (5) 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7) 二、学习情境(或“项目、教学单元”)内容要求 (8) 四、课程教学策略设计 (11) 五、课程教学进度设计 (15)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1) 一、教学实施建议 (21)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21)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23)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三维模型制作》课程隶属于艺术设计专业(动漫方向)专业的专业课程;从课程内涵上属于工学结合课程;从教学方式上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在考核方面为考试课程;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授课结合校企合作形式。 2、课程定位 《三维模型制作》课程属于艺术设计专业(动漫方向)专业的专业课程 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分析:该课程既可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动画实训、影视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服务,奠定三维造型制作基础;又可以作为独立专业课程对接就业岗位需求。 从课程教学目标构成方面分析:一方面该课程承担训练学生掌握三维模型制作专业技术,培养学生三维造型、动画制作等方面能力;另一方面采用工学结合方式对接动漫游戏产业需求,直接将企业项目转换为课程教学实训内容,推动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从课程涉及知识面分析:该课程属于知识综合型课程,课程知识涉及三维造型、动画原理两方面知识。 二、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三维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大纲

《三维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31009 课程名称:《三维基础造型》 总学时数:48 学时 实验或上机学时: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基础造型Ⅰ,基础造型Ⅱ 后续课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 本课程是学科专业基础课, 是针对艺术设计(装饰方向)的本科生。 2.教学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该课程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立体造型的基础训练,通过理论讲解、作品分析、课题实践,让学生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型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型方法及表现方法。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型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学习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要素, ·立体形态造型的形式要素, ·在实践中掌握常用的材料要素和加工工艺, ·能够完成立体形态的综合造型。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以及各种综合材料来训练三维造型能力和立体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了解关于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解剖,以便重新组合, 创造出新形态的相关知识。掌握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的能力。因此,它 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是: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要素和形式要素,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习性,稳定与轻巧等。 教学难点:空间概念的把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立体形态造型的综合构成,比如动态形体造型等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地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训练 课外教学:调研,课题训练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三维造型基础——立体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振堂,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7月。 [2]《三维造型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邹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2月。

三维造型设计论文

基于SolidWorks软件的三维技术探讨 姓名:于鲁豫 学号:2011101396 专业:数控技术 院系:机械工程系

2014.5.3 基于SolidWorks软件的三维技术探讨 摘要:再机械设计中,尤其是在零件的三维造型和运动仿真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设计工具。SolidWorks是三维领域的一种优秀软件,其强大的参数化造型、产品装配和运动仿真与分析等功能已经广泛的应用与产品设计。1999 年获得全球微型计算机平台CAD系统评比第一名;2002年从众多著名的3D软件中脱颖而出,赢得美国CADENCE权威杂志最佳编辑奖,从而成为三维设计软件快速增长的领导者,是三维软件的第一品牌。 关键词:三维造型;有限元;SolidWorks;二次开发;零件设计; 三维造型 印第安娜波利斯500型的投产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不过克莱斯勒公司还有另一个新的问题。这种蛇行车的引擎虽已完成计算机设计,然而按常规做排气管的接头将要花费很长时间.怎么办?三维造型技术就是备案。利用复台接头的计算机图像引导激光束,使之作用于光敏塑料化台物上,工程师们在几小时之内就造出了这个关键零件,从而把轿车的投产日期提前了8周。在该地区的许多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在进行些探索,试图通过控制按钮将三维的计算机图像。变成实物,用于生产从电扇风叶到人体部件等各种产品。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工程师李·硪斯的话来说。这一桌面制作或者做三维造型技术有望引起一场

制造业的革命,其影响不亚于1年前问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它使工程师顷刻间把自己的设想变成规划和蓝图。三维造型技术拥有如此多潜在的优势,它可以将零件由计算机绘图板直接投入到生产制作,并且允许工程师对设计作最后一分钟的修改,使最新技术溶八其中。今后还会出现专门制造定制零件的造型“工厂”,工作人员把全部产品存八计算机数据库巾,他们甚至能把实物“传真”到遥远的异地。 有限元高级技术分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选修五:课时跟踪检测(六)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课时跟踪检测(六)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机物正确的命名是() A.3,4,4-二甲基己烷B.3,3,4-三甲基己烷 C.3,3-二甲基-4-乙基戊烷D.2,3,3-三甲基己烷 解析:选B在编号时,要注意位置之和要最小,3+3+4<3+4+4,故选B项。 2.有一种烃的结构简式如下: 主链上的碳原子数是() A.5 B.4 C.7 D.6 解析:选A烯烃命名时,选择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其他与烷烃的命名相同。 3.结构简式为CH3(CH2)2C(CH2CH3)2OH的名称是() A.1,1-二乙基-1-丁醇B.4-乙基-4-己醇 C.3-乙基-3-己醇D.3-丙基-3-戊醇 解析:选C靠近羟基一端编号,在3号位存在一个乙基。 4.下列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组峰的是() A.2,2,3,3-四甲基丁烷B.2,3,4-三甲基戊烷 C.3,4-二甲基己烷D.2,5-二甲基己烷 解析:选D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组峰说明分子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氢原子,A.2,2,3,3-四甲基丁烷分子中只存在1种氢原子;B.2,3,4-三甲基戊烷分子中存在4种氢原子;C.3,4-二甲基己烷分子中存在4种氢原子;D.2,5-二甲基己烷分子中存在3种氢原子。 5.下列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式子中,其名称为3-乙基-1-戊烯的是()

解析:选C A项,正确名称应为3-甲基-1-己烯;B项,正确名称应为3-乙基-1-己烯;D项,正确名称应为3,3-二乙基-1-戊烯。 二、不定项选择题 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解析:选AB C项,正确名称应为2-丁醇;D项,正确名称应为3-甲基-1-丁炔。 7.某烃与氢气发生反应后能生成(CH3)2CHCH2CH3,则该烃不可能是() A.2-甲基-2-丁烯B.3-甲基-1-丁烯 C.2,3-二甲基-1-丁烯D.2-甲基-1,3-丁二烯 解析:选C(CH3)2CHCH2CH3的名称为2-甲基丁烷。2,3-二甲基-1-丁烯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为2,3-二甲基丁烷,C不可能。 8.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中正确的是() A.3-甲基-4-乙基戊烷B.2,3,-二甲基丁烷 C.3,4,4-三甲基己烷D.3,5-二甲基己烷 解析:选B按题给名称写出结构简式,再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则发现A命名与“最长”原则矛盾,C命名与“最小”原则矛盾,D命名与“最近”原则矛盾。 三、非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