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期末计价)

存货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 简介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 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 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 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 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 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 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实例 例一 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 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 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 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 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 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 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 像排队一样。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 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存货各种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存货各种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摘要】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采用不同的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在期末结存存货与本期发出存货之间分配存货成本,产生了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如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等。由于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得出的计价成果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存货计价方法。本文分析了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了选择不同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 存货;存货计价方法;影响;建议 一、存货计价方法简介 (一)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这一存货成本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先发出的存货按先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后发出的存货按后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据以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可以随时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从而保证了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并且期末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贷成本确定的,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但采用该方法计价,有时对同一批发出存货要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成本计价,计算繁琐,对存货进出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从该方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来看,在物价上涨期间,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之则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月初结存存货数

量和本月各批次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计算本月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确定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平时每入库一批存货,就以原有存货数量和本批入库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一个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对其后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相比,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特点是将存货的计价和明细账的登记分散在平时进行,从而可以随时掌握发出存货的成本和结存存存货的成本,为存货管理及时提供所需信息。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不适合收发货比较频繁的企业使用。 (四)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或具体辨认法,是指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完全按照该存货所属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入账时的实际成本进行确定的一种方法。由于采用该方法要求各批发出的存货必须可以逐一辨认所属的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因此,需要对每一存货的品种规格、入账时间、单位成本、存放地点等作详细记录。 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损益的计算的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对损益计算有直接影响。如果期末存货计价过低,就会低估当期收益,反之,则会高估当期收益;而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就会高估当期收益,反之,则会低估当期收益。 (二)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算的影响 存货计价对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计算有直接影响,包括流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等项目,都会因存货计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低,

存货的计价及入账价值的确定(doc 17页)

存货的计价及入账价值的确定(doc 17页)

存货 本章重点: 1.入账价值的确定 存货初始入账价值主要包括买价、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运杂费等。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涉及的增值税不计入存货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存货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等也需要计入存货的成本。 2.发出存货的计价 企业主要通过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3.期末的计价 有合同和无合同存货的期末计价、专门为生产产品持有的原材料的期末计价,以及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确定存货成本属于重点内容。 存货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进行处理,存货盘盈如果金额较大,则需要作为会计差错更正进行处理。 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例题1】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根据乙企业开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万元。(2007年) A.144 B.144.68 C.160 D.160.68 【答疑编号2102010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由于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所以消费税不计入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140+4=144(万元)。所以选项A正确。 【拓展】委托加工业务中,如果委托方收回加工物资的应税消费品后直接销售,则委托方支付的消费税要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如果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相应的消费税可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可以抵减以后需交纳的消费税。 【例题2】乙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月购进原材料200公斤,货款为6 000元,增值税为1 020元;发

存货期末计价.doc

存货的期末计价原则及账务处理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含义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耍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 1.确定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根据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确定。 (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根据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确定。 (3)如果属于按定单生产,则应按协议价而不是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 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2)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3)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例】2002年9月3日,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03年1月20日,新世纪公司应按每台310000元的价格向希望公司提供W1型机器12台。2002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W1型机器的账面价值(成本)2800000元,数量为10台,单位成本为280000元,2002年12月31 R, W1 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00000元/台。 确定W1型机器的估计售价的过程如下: 根据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该批W1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其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W1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3100000元(31000010)作为计量基础,即估计售价为3100000元。 【例】2002年12月26日,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 双方约定,2003年3月20日,新世纪公司应按每台310000元的价格向希望公司提供W2型机器10台。2002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还没有生产该批W2型机器,但持有库存原材料一1)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W2型机器10台。其账面价 值(成本)为1440000元,市场销售价格为1120000元。 对于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的估计,应当以生产的产品的售价为基础确定,与材料本身的售价无关。 确定D材料可变现净值计量基础的过程如下: 根据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W2型机器的销售价格由销

项目预算表

项目预算表 XX年度预算执行表 项目季度第一季度月份 XX年一月 XX年二月 XX年三月 明细预算数预算数预算数一、销售指标商品销售额 (实际出库含税金额) 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 销售折扣与折让商品销售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商品销售毛利 商品销售毛利率 销售回款额 销售回款率 回款总部 二、管理费用职工薪酬 绩效考核(奖金) 租赁费 物业管理费 水电费 电话费 网络维护费 市内交通费 折旧费 办公费 运输费 外部货运费 快递运费

内部调拨货运费 装卸费广告费用促销费展览费宣传费汽耗 汽油费 路桥费 汽车修理费汽车保险费维修费物料消耗差旅费 其他福利费招待费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综合保险 低值易耗品摊销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税费 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 车船使用税 印花税财产保险顾问咨询费培训费会议费 审计、年检费电镀费 包装费 招聘费 其他 总部管理费用合计费用率 三、其他财务费用企业所得税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四、净利销售净利润 销售净利率 五、新增固定资产新增固定资产 六、库存商品期初库存金额 期末库存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库存周转率

1、做法:依据公司业务预算目标,来订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目标;销售预算在基期预算新期间销售收入增量值;原值加增量值为预算期的销售收入目标;然后依据销售收目标倒推目标成本额,折分费用为变动费用、固定费用;依据基期销售费用比,砍预算期变动费用,但不要影响固定费用,依据上年度回款比率定预算期回款目标;资金流入量有了后安排资金支出量; 2、步骤:先损益,再资产负债,后现金流量; 3、方法:财务只做假设,不做预测; 1)、预测销售额,倒推出销售品种及数量; 2)、根据销售品种及数量倒推出相关的生产成本; 3)、按销售额及以前年度比例倒推出销售各项费用; 4、根据基期情况算出管理费用的金额; 5)、根据上述数据编制预测利润表; 6)、根据利润表及历史数据推算出资产负债表相应科目(如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7)、再根据今年公司或老板的经营意图对上述报表进行合理修改 4、依据: 各部门编制的各项业务预算 ,如销售预算 ,生产预算 ,成本费用预算 ,材料、低值易耗品采购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等 ,是编制财务预算的重要依据。在编制财务预算前 ,应将汇总 的各项业务预算的数据及经济指标 ,加以整理、分析 ,经相互勾稽确认后 ,作为财务预算各表的有关预算数; 5、程序:

存货期末计价

存货期末价值的确定 某企业有甲乙两大类ABCD四种存货,各种存货分别按三种计算方法确定期末存货的成本。 华丰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存货的计价核算,并运用“备抵法”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1 .2008年年末存货的账面成本为200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80000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0000元。 2 .2009年年末该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70000元,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多少?会计分录是什么? 3. 2010年年末,该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94000元,则应冲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多少?会计分录是什么? 4. 2011年年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一步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05000元,则应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是多少?会计分录是什么? 1.某股份有限公司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2010年12月31日库存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为40万元,预计进一步加工所需费用为16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8万元。该半成品加工完成后的产品预计销售价格为60万元。假定该公司以前年度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10年12月31日该项存货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B)万元。 A 0 B 4 C 16 D 20 2.2010年,东方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丙产品,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决定将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丙产品的外购D材料全部出售,2010年12月31日其成本为200万元,数量为10吨。根据市场调查,D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0万元/吨,同时销售10吨D材料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1万元。2010年12月31日D材料的账面价值为(99)万元。 1 1

企业财务会计教案——存货——存货的期末计价

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及会计处理; 难点: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清查 (一)作用 1、保证账实相符 2、保证存货安全完整 (二)造成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 1、自然因素:自然损耗、自然升溢、自然灾害 2、人为因素: ①有关人员失职:计量错误、核算错误、检验疏忽、管理不善 ②有关人员营私舞弊:贪污、偷盗 (三)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 企业确定存货的实物数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地盘存制,另一种是永续盘存制。 1、实地盘存制 (1)含义 实地盘存制是指期末通过实物盘点来确定库存存货数量,并据以计算库存存货成本和发出(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以存计耗制或盘存计耗制。 (2)要点 ①期末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 ②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期末存货的总金额 ③倒轧本期已耗用或已销售存货的成本 (3)公式: 期初存货+本期购入存货=本期发出存货+期末存货 本期发出存货=期初存货+本期购入存货-期末存货 (4)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 缺点: ①不能随时反映收、发、存信息 ②以存计耗,掩盖了各种损失

③不能随时结转成本,只能月末一次结转 适用范围:自然消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 2、永续盘存制 (1)含义 永续盘存制,是指按库存存货的品种规格逐一设置明细账、逐笔登记收入和发出数量、随时记列其结存数量,计算出剩余的期末结存数量的方法。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以耗计存制。 (2)要点 ①按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②逐笔清点并登记收发数量 ③随时或每日根据账面数计算并记录结存数 ④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目的是核对账实,而不是取得结存数 (3)公式: 每日结存=前日结存+本期购入-本期发出 (4)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 ①及时提供每种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数量 ②有利于发现余缺,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 ③有利于及时采取购销行动,降低库存 缺点:明细分类核算的工作量大,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四)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1)科目名称:“待处理财产损溢” (2)科目性质:资产类调整科目 (3)账户结构 2、账务处理程序 (1)发生盘盈、毁损时,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调整有关存货科目余额,以求账实相符 (2)批准后,冲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反映处理结果 3、账务处理原则 (1)盘盈时,冲销“管理费用” (2)盘亏、毁损时,应区别处理: ①如属合理损耗(定额内损耗),计入“管理费用”。 ②如属超定额损耗,能确定过失人的,由过失人赔偿,赔偿前,先计入“其他应收款”;不能确定过失人的计入“管理费用”。 ③如属非常损失,则扣除保险赔款和残值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注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清查的各种财产的损益,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处理的上述原则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如果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期末,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一、合理进行存货计价的意义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 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 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存货在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因而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规定:纳税人的成本计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 机关批准,否则,对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而不少企业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或受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存货计价 方法做了不切合企业实际的选择,从而对企业的存货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造成不利影响。二、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 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外购或自制的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 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贷计价的方法时,要 坚持以下标准:(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 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 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 (二)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 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的,如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其结果可能与 实际情况不符。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均按后期进价计算,比较接近编表日 重置成本,使资产计价较为合理。当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本存货按较早期的单价 计量,与编表日的重置成本差距较大,物价变动幅度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通 货膨胀时期,后进先出法所产生的期末存货数偏低,使资产计价失去意义。结果, 财务分析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营运成本、流动比率、投资报酬率偏低。 (三)坚持谨慎性原则,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 ,使风险收益最大化。 后进先出法在传统理论中被认为是“合理地计量销货成本,减少存货利润,从而公 允地表示企业财务状次和经营成果”的较为科学有效的存货计价方法。但是,严格地讲,后进先出法所体现的只是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原则,而不是纯粹 意义下的谨慎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与另一会计期间的期

详细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运用.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存货都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出售或耗用而储存的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 现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两大类,实际成本计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运用 存货是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企业的存货一直处在不断的流转过程中,企业在计算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时,一般不会以实际流转存货的成本进行结算和计价,而是将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分开,从而形成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当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分别计算期末存货与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计价方法。现行计价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有: 1.个别计价法 亦称个别认定法、分批实际法、具体辨认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定存货具体项目的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按照实际发出的存货成本计价。采用时必须要有详细的纪录,在各批存货上也要有一定的标记以便确认收货批次,从而确定该批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进货和出货的详细的数量和单价的记录,存货的存放位置也要有准确的记录。 在发出商品时,需要分清发出的是哪一批存货,再按其记录的单价来计算该批发出存货的成本价和金额。如果发出的存货包含了不同批次的存货,则要分批 次计算,但不一定按次序确认。计算公式为: 每批(次)存货发出成本=该批(次)存货发出数量x该批(次)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这种方法最为客观和准确。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企业中不能互换批次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贵重的存货的计价。应用这种方法最多的地方是汽车代理商。因为汽车代理商首先需要严格地将进货商品成本与销售商品的收入意义对应。

存货期末计价的例题

存货期末计价 1.某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上年末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800万元和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本年销售甲产品和丙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和100万元。本年末存货资料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甲产品 可变现净值:280×﹙13 - 0.5﹚= 3500 成本:280×15 = 4200 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4200 - 3500 = 700 原已提跌价准备:800 –200 = 600 本期补提跌价准备:700 –600 =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100 原已提跌价准备:0 本期补提跌价准备:40 –0 = 40 借:资产减值损失40 贷: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40 丙产品 可变现净值:100×﹙2 - 0.15﹚= 1850 成本:1000×1.7 = 1700 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0 原已提跌价准备:150 –100 = 50 本期转销跌价准备:50 –0 = 50 借:存货跌价准备—丙产品50 贷:资产减值损失50

丁配件 因为丁配件用于丙产品的生产,则: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400×(2-0.15)=740 丙产品的成本:400×1.75=700 故丙产品没有减值,因此丁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如果将对应的丙产品的单位售价为1.8,单位销售税费0.135,则: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400×(1.8-0.135 )=666 丙产品的成本:400×1.75 =700 由于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丙产品发生减值,则丁配件的期末计价为其可变现净值: 丁配件的可变现净值:400×(1.8-0.135)- 400×(1.75-1.5)=566 丁配件的成本:400×1.5=600 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0-566=34 借:资产减值损失34 贷:存货跌价准备34 2.鸿达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产成品甲,账面余额为50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55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2)产成品乙,账面余额为400万元,其中有2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80万元;另有8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350万元。产成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1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因产品更新换代,材料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准备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2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2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 (4)材料丁30吨,每吨实际成本1 500万元。全部3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20件,A 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1 000万元,现有7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 000万元,每件一般市场售价为3 500万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对存货采用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1)产成品甲 可变现净值=550-10=540(万元) 产成品甲的成本为500万元,,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用计提存货跌价 准备,因此应将原先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20万 贷:资产减值损失20万 (2) 产成品乙 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80-15×20%=77(万元)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毕业论文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毕业论文 摘要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产生的结果将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在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时,要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状况慎重的比较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利弊,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本文主要在新会计准则下探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平均成本法3种方法的比较运用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比较;分析;运用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及性质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某一资产项目如果要作为存货加以确认,首先需要符合存货的定义;其次还需要符合存货的确认条件,即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的存货一直处在不断的流转过程中,企业在计算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时,一般不会以实际流转存货的成本进行结算和计价,而是将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分开,从而形成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当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分别计算期末存货与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计价方法。现行计价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有: 1个别计价法 亦称个别认定法、分批实际法、具体辨认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定存货具体项目的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完全按照该存货所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入账时的实际成本进行确定的一种方法。需要对每一存货的品种规格、单位成本、入账时间、存放地点等做详细记录。适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者制造的存货的计价,以及品种数量不多,单价较高或体积较大,容易辨认的存货的价格。对于不能互相替换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产和存放的存货,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及珠宝字画等名贵物品。如果发出的存货包含了不同批次的存货,则要分批次计算,但不一定按次序确认。计算公式为: 每批(次)存货发出成本=该批(次)存货发出数量x该批(次)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1.1 这种方法最为客观和准确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种假定的成本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计价的一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多、且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因此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低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先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发出存货成本最低,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最高;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计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最高,期末结

存货期末计价的相关案例

存货期末计价的相关案例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里的“成本”是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则“成本”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一、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即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扣除相关费用。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由此所形成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抵减,列入当期损益,否则就会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在确定可变现净值时,首先应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如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企业产品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供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销售方提供的有关生产成本资料等。其次,应考虑存货持有的目的,如用于出售的存货和用于继续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就不相同。另外,还要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因素。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是存货准则的关键所在,企业应以资产负债表日为基础,并结合以下原则具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一是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1)如果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有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例1]2007年11月5日,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一份购销合同,双方约定2008年1月5日甲企业按每件500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产品1000件。2007年12月31日甲企业库存A产品900件,单位生产成本400元,账面价值360000元,2007年12月31日,A产品销售价格为每件450元,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45000元。 由于A产品2007年12月31日库存数量小于购销合同约定数量,因此,期末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购销合同约定的价格450000元(500x900)作为计量基础,即估计售价为45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405000元(450000-45000)。 (2)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尚未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的原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以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例2]承例1,若2007年12月31日甲企业A产品尚未生产,即数量为零,但持有的库存Y材料专门用于生产A产品,该批材料账面价值为300000元,市场销售价格280000元,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28000元,其他条件不变。 由于甲企业的A产品尚未生产,但持有的库存Y材料专门用于生产A产品,并且可生产的A产品数量不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此,计算该批库存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价格500000元(500x1000)作为计量基础,即估计售价为500000元,而不应以Y材料的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则可变现净值为455000元(500000-45000)。

第三章-存货期末计价

如果存货(原材料、库存商品)不能取得销项税,则与之相对应的进项税要转出贷: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例:某项在建工程领用生产用原材料10000 元。增值税税率17%。 借:在建工程11700 贷: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700 例:某企业将一批自产的产品1000 元作为福利发给职工。该批产品的市价为2000 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福利1340 贷:库存商品1000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 例:甲企业盘亏库存商品100 件,每件成本为200 元,该批商品耗用材料所承担的 增值税进项税为3400 元。经查明,系保管员责任,由其赔偿10000元。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3400 贷:库存商品20000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3400 借:其他应收款10000 管理费用134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3400 3.7 存货的期末计价 期末:一般是年末 谨慎性要求: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期末判断存货是否减值,如果减值要对减值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减值准备应在资 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中扣除 一、存货减值的判断

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1.成本>可变现净值则存货减值,减值的金额为二者的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 “存货”项目按可变现净值来反映。 2.成本<可变现净值则存货未减值,不计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 项目按成本来反映。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二、可变现净值的计算(难点) 1.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 预计销售费用- 预计 的销售税费(不包括增值税)预计售价的确定:如果有合同的,按合同价执行;如果没有合同的,按市场价 来执行; 有可能是部分按合同价,部分按市场价。 例:2006年8月大华公司与新华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大华公司2007年2月向新华公司销售A产品4台,每台售价65万元。2006年12月31 日,大华公司库存A产品6台,账面价值为372万元,2006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4万元。预计销售6台A产品需发生销售税费24万元。成本:372 万元可变现净值:65*4+64*2-24=364 万元 减值:372-364=8 万元 存货=库存商品(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372-6=366 借:资产减值损失6 贷:存货跌价准备6 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账户,与管理费用性质一致存货跌价准备是资产类账户,与累计折旧、坏账准备性质一致 例:2006年末,大华公司决定将用于生产C产品的甲材料对外出售,2006年12月

存货期末计价

存货的期末计价原则及账务处理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含义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 1.确定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根据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确定。 (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根据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确定。 (3)如果属于按定单生产,则应按协议价而不是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 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2)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3)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例】2002年9月3日,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03年1月20日,新世纪公司应按每台310000元的价格向希望公司提供W1型机器12台。2002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W1型机器的账面价值(成本)2800000元,数量为10台,单位成本为280000元,2002年12月31日,W1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00000元/台。 确定W1型机器的估计售价的过程如下: 根据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该批W1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其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W1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3100000元(31000010)作为计量基础,即估计售价为3100000元。 【例】2002年12月26日,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03年3月20日,新世纪公司应按每台310000元的价格向希望公司提供W2型机器10台。2002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还没有生产该批W2型机器,但持有库存原材料-D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W2型机器10台。其账面价值(成本)为1440000元,市场销售价格为1120000元。 对于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的估计,应当以生产的产品的售价为基础确定,与材料本身的售价无关。 确定D材料可变现净值计量基础的过程如下: 根据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W2型机器的销售价格由销售合同约定,新世纪公司还未生产,但持有库存原材料----D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W2型机器,且可生产的W2型机器的数量不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例:某企业3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3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3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3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在对存货发出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情况下,3月7日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648 B.432 C.1 080 D.1 032 [答案] A [解析] 3月5日购进存货后单位成本=(50×4+200×4.4)÷(50+200)=4.32(元);3月7日结存存货的成本=(200-150+200-100)×4.32=648(元)。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某企业甲材料10月份的收发数额如下: (1)期初余额100件,单价10元; (2)10日收入50件,单价11元; (3)12日领用60件; (4)20日收入80件,单价8元; (5)26日领用120件。 要求: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该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单价及本月领用该材料的成本。(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发出单价为:(100×10+50×11+80×8)÷(100+50+80)=9.52元/件 因此本月领用材料的成本为(60+120)×9.52=1713.6(元)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财经分院 毕业论文(设计) 所 在 系 会计系 专 业 会计 班 级 51310 姓 名 李琬亭 学 号 134802235 论文题目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指导教师 阚蓉 2018年4月 装 订 线

论文提纲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内容摘要】:存货是流动资产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现代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选择不同的存货诗人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将会有所不同。本主经过对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这四种计价方法举行对照、剖析,探讨从不同的方面考虑选择计价方式,为企业选出知宜的计价方法。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企业选择影响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市场的价格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的选择权,对选择不同的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企业盈亏利益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存货是企业在平常运动中持有准备卖出的产制品或者商品,处在生产进程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当中或供给劳务过程当中耗用的质料、物料等。以是,经由对企业存货计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企业做出合适自己的选择,更可以增进企业良好成长。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一)个别计价法 1、定义及计算 也可以称为个体认定法、分批实际法、具体识别法,采纳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详细项目的本钱流转和实物流转相同,依照种种存货逐个识别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法子。在这种方式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本钱当作为盘算发出存货本钱和期末存货本钱的根基。 个体认定法是指以每次收入存货的实际本钱作为盘算各该次发出存货成本的根据。即:每次(批)存货发出本钱=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X该次(批)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本钱除上述计价法外,另有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但前五种法子属于企业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式。存货期末计价一般是以实际成本来肯定。可是.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一种比较广泛的方法——实际成本(本钱)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计价的法子。 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选用这种计价方式所盘算的发出存货本钱和期末存货本钱都是以现实的历史成本反应,与存货获得本钱相符,它不会造成现实流转与成本流转的差异,也不会遭到价格更动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讲算是最理想的计价方式,但是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辨别的工作量较大。因而,这种方式适合用于一般平常不能够替换利用的寄存货物、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和供给的劳务,如古董、名画等贵重物品。 (二)先进先出法 1、定义及计算 先进先出法是假设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被使用,并依据这种假设的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