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摘要

肠道病毒可引发多种感染,并且发病以综合症出现,一种综合症可有不同病毒所引起,同一种病毒可以导致不同综合症是肠道病毒感染的普遍现象。目前除脊髓灰质炎外,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或呼吸道传播,所以对肠道病毒感染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小RNA病毒科,有67个血清型。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甲型肝炎病毒以及新型病毒。目前常用的检测肠道病毒的方法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一些新型方法也使得肠道病毒的检测快速化与准确化。

关键词肠道病毒/诊断/分类

1 肠道病毒形态特点

肠道病毒是球形、无包膜、核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肠病毒属病毒粒子在酸性pH下稳定,在病毒制品中可观察到空衣壳,有时可观察到少量(1%)的重颗粒。基因组编码单一的VPg蛋白,但不编码L蛋白。不同肠道病毒及肠道病毒与鼻病毒间整个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大于50%,一种肠道病毒不同株之间整个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大于75%。病毒主要在肠道细胞中复制,也能在神经、肌肉和其它一些组织中复制。大多数病毒感染无明显症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轻微脑膜炎、脑炎、肌炎、心肌炎和结缔组织炎。耐酸和脂溶剂,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污水和粪便中活数月。

2肠道病毒的分类

2.1脊髓灰质炎病毒

此病症的典型临床经过六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感染期间患者表现为低热及咽痛、咳嗽、腹泻、不安、嗜睡、多汗、脑膜刺激症、肌肉疼痛、皮肤感觉过敏,突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最后多遗留下终生残疾。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长期携带病毒的情况(例如无症状,但仍持续排出病毒长达6个月以上)很罕见。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消灭脊髓灰质炎最根本的手段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断绝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在人群中的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分为三个血清型;两种不同抗原:D抗原和C抗原。D(dense,致密)抗原:具有病毒RNA,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N(native)抗原;C(coreless,无核心)抗原:不含RNA,是D颗粒经56 ℃灭活,RNA释放后形成的无核酸空心衣壳,故又称H(heated)抗原;不同型别病毒C抗原可发生交叉反应,但D抗原无交叉反应;

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传播,所致疾病是脊髓灰质炎。中毒机理: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上呼吸道,咽喉,肠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局部粘膜和淋巴结中增殖—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带有受体的靶组织(脊髓前角细胞、背根神经节细胞、运动神经细胞等)—在靶细胞中再次增殖后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及临床症状。

检测方法第一是微生物学检查,检测方法:病毒分离检查:取咽漱液、粪便等样本,细胞培养出现CPE;血清学诊断:中和试验;病毒核酸测定。第二是防治:口服减毒活疫苗或者注射灭活疫苗.

2.2 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2]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A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弥漫性骨胳肌炎,导致驰缓性麻痹。B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局灶性骨胳肌炎,导致痉挛性麻痹。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鉴定。所有的b组及a组的第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在b组内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但是a组病毒没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a组某些型别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在37℃引起

人类O型红细胞凝集反应。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潜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发烧,全身不适。典型症状为疱疹性咽峡炎,即在鼻咽部、会厌、舌和软腭部出现小疱疹,粘膜红肿,淋巴滤泡增生、渗出,扁桃体肿大,伴吞咽困难,食欲下降。据调查(R0binson,1958)伴有口咽部疱疹和皮疹的急性热病中,79%为柯萨克A型病毒所致。

检测方法:1.病人体液(脑脊液、疱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离出病毒即可确诊。)2.恢复期血清出现抗体,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

2.3 埃可病毒

埃可病毒(ECHO)(ECHO-viruses)病毒即肠性细胞致病性人类孤独型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只对人类有感染性,多发于夏、秋季,绝大多数是隐性感染。ECHO病毒分为30多个型(1-34型,其中8、10、28、34型已归入其他病毒)。各型致病力和致病类型也不同,如ECHO6、19型致病力较强,它类似于柯萨奇病毒B型引起急性胸痛和心肌病。主要经口-粪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咽喉分泌物排除病毒经呼吸道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在咽部机肠粘膜细胞增殖后,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

ECHO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类似于风疹,第一孕季感染虽可累及胎儿,但很少引起畸形。发病年龄2.5~33岁,常见的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烧、非化脓性脑膜炎和皮疹。皮疹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持续1~3天自然消退。可从大便、咽分泌物和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

防治:埃可病毒疹尚无特殊疗法。皮疹对症处理。对易感的婴幼儿可注射丙球蛋白3~6ml,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可干扰本病毒的感染。ECHO-3,4,6,9,11型减毒活疫苗正在研制中。目前尚未有特效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严重感染可能有效,婴幼儿腹泻也有导致脱水及酸中毒的可能,须酌情给予输液治疗。

2.4 甲型肝炎病毒

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甲型肝炎的潜

伏期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也随之消失。从感染者的粪便中排出,通过不同的途径污染了食物和用具,又经过口侵入人体。这就是甲肝病毒的传播方式。

2.5 新型病毒

新型病毒指在1969年以后鉴定的除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外的几种小RNA病毒,主要包括68-71共四个血清型。其中68型分离自下呼吸道感染者,69型分离自健康人肛门拭子,70型分离自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71型分离自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粪便和脑脊液。EV70主要引起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V71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3 检测方法

3.1 病毒分离培养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感染部位或传染源分离出病毒并鉴定其特异性血清型是病毒性疾病诊断的标准。病人标本是最常采集的标本。病毒培养对缩短抗生素治疗和住院期有积极作用,但是病毒的分离鉴定繁琐、费力、耗时,一般一周才能观察到细胞病理反应,而且许多肠道病毒不能进行细胞培养,或者可以培养但不出现细胞病理效应。

3.2 血清学鉴定[2]

分离病毒和利用组合血清中和试验是对病毒定型的重要方法。肠道病毒的血清学鉴定中,多选用组合血清。此方法检测中不适用于早期诊断,可作为回顾性诊断;且由于肠道病毒血清型众多,临床使用检测价值有限,而多为流行病学采用。

3.3 分子生物学诊断

3.3.1 PCR技术

由于各型病毒具有共同基因组序列,也可检出几乎所有血清型。PCR检测材料用量少、快速、灵敏度高且具有特异性,并可通过设计不同的引物进行病毒分型,用于检测相当宽的肠道病毒血清型。卢亦愚[3]等人发明了用肠道病毒核酸荧光定量

RT-PCR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非常适用于如手足口病等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突发疫情的实验室早期诊断,该方法具有高特异性。

3.3.2 核酸杂交技术[4]

由于EV各型间存在序列高度保守区,利用针对此保守区的通用互补脱氧核

糖核酸(cDNA)核酸探针可进行大范围的EV诊断。

3.3 其他新型方法

2000年,Notomi 等开发了一种新颖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即所谓环介导等温扩增法。[5]该方法利用一种链置换DNA 聚合(BstDNApolymerase)和两对特殊的引物,特异地识别靶序列上的6 个独立区域,使反应在模板两端引物结合处循环出现环状单链结构,从而保证引物可以在等温条件下(65℃左右)与模板结合并进行链置换扩增反应。

RT-LAMP 检测方法在满足特异性同时,灵敏度可达到普通RT-PCR 法的10-100 倍,或荧光RT-PCR 法的1/10 或与之在同一水平。

优点:(1)高特异性(2)高灵敏度(3)鉴定简便(4)操作简单(5)快速、高效:整个扩增反应只需1-1.5小时[5]。

参考文献

[1]腾峥,张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室肠道病毒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2]张素兰,张霞平柯萨奇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中国医学文摘

[3]卢亦愚,严菊英,徐昌平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肠道病毒核酸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

盒及检测方法

[4]杨秀惠,严延生肠道病毒诊断与分类

[5]何雅青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T_LAMP技术在肠道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6]赵化冰,尹光雅,赵宏中国人民武警警察部队医学院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检测肠道病毒的

引物组及检测体系

肠道病毒等检测临床意义

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通用性肠道病毒RNA联合检测临床意义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患儿尿黄。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则由EV71引起,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病毒均有分离。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1998年我国台湾省发生EV71引起的手足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1.肠道病毒: (1)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成员,由粪-口途径传播。 (2)虽然感染胃肠道,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周炎、手足口病等疾病。 (3)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2. 肠道病毒种类与分型 (1)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分1、2、3三型 (2)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分A、B两组;(A组:包括A1~A22、A24型;B组:包括B1~B6型;) (3)埃可病毒(ECHO virus):包括1~9、11~27、29~33型 (4)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型 3. 脊髓灰质炎病毒:①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②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1)临床意义: ①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潜伏期2~10天 ②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隐性感染者 ③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顿挫型脊髓灰质炎、无麻痹性脊髓灰质炎、麻痹型脊髓灰质炎1~2% (2)致病机制: (3)生物学特性: ①病毒近似球形,直径27~30nm,核心为单正链RNA,约7.2~8.5kb,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②衣壳含4种蛋白(VP1~VP4),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是抗体结合位点;VP4在核心内部与RNA结合。 (4)培养特性:

①细胞:人胚肾、人胚肺、猴肾细胞、Hela、HEp-2、Vero等 ②最适温度:36~37℃CPE:培养3~5天出现 ③抵抗力较强 (5)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与处理标本:粪便、发病早期的咽部分泌物等 2.病毒分离与鉴定:人或猴肾原代细胞、Hela、V ero等细胞24~48小时可出现典型CPE 3.抗原检测:ELISA法 4.核酸检测:用RT-PCR等方法 5.抗体检测:单份血清检测IgM,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效价升高4倍 (6)减毒活疫苗:①剂型:Ⅰ型、Ⅱ型、Ⅲ型;②用法:口服(温水); ③机理:产生分泌型IgA,阻止病毒入血; 4.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柯萨奇病毒是1948年在美国纽约州柯萨奇镇,从一名疑似脊髓灰质炎患者粪便中用接种乳鼠的方法首次分离出的,因而得名。 (1)分类:根据对乳鼠引起的病理变化分为: A组:可使乳鼠产生广泛性骨骼肌炎,引起驰缓性麻痹。包括23个血清型 B组:可引起乳鼠局灶性肌炎及痉挛性麻痹,并常有棕色脂肪坏死、脑炎和心肌炎。包括6个血清型 (2)临床意义: A. 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 B.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亦可由呼吸道传播。 C. 所致疾病:因其可侵犯呼吸道、胃肠道、肌肉、皮肤、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导致临床表现多样化。较重要的有:类脊髓灰质炎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出疹性发热病、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流行性肌痛、疱疹性咽峡炎。 (3)生物学特性 A. 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7~30nm B. 核心为线状单正链RNA,基因组长约7.5kb C. 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D. 抗原性复杂,不仅型别多,而且型内还有抗原变异。 (4)微生物学检验:检查程序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基本相同。但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必须采用乳鼠接种法分离病毒,以免丢掉那些在细胞培养上不能增殖的病毒; ②由于人群中常有柯萨奇病毒携带者,因而从咽部或粪便取材分离出的病毒,不一定是病原因子;只有取病人双份血清做中和试验,测出特异性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时,才能确定病因关系。若从CSF、心包液或疱疹液分离出病毒,则可直接做出诊断; ③由于病毒型别多,很难用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来判断是由哪一型病毒引起的疾病。因而血清学诊断法只适用于集体发病者。以分离株病毒为抗原,对流行区的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进行检测。 5. 埃可病毒(ECHOV):埃可病毒是1951年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能使培养细胞发生病变的非脊髓灰质炎病毒。因当时不了解其与疾病关系,故命名为人类肠道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CHOV)简称之为埃可病毒(ECHOV)。 (1)临床意义: ①ECHOV对人的致病性与柯萨奇病毒类似,一岁以下婴儿由ECHOV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导致神经后遗症和智力障碍,在基本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的国家已引起重视。 ②ECHOV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与柯萨奇病毒相似。 6. 新型肠道病毒:1969年以后分离出的肠道病毒新血清型,不再将其归属于柯萨奇病毒和

猪轮状病毒检测卡说明书(完整版)

猪轮状病毒金标检测卡 使用说明书 【简介】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Infection ,RV)所致的一种幼龄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仔猪感染后引起厌食、下痢、呕吐,中猪和大猪为亚临床症状或隐性感染。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有些临床健康猪粪便也可检出病毒。 【检测原理】 采用渗滤式免疫胶体金技术,利用金颗粒作为示踪剂,选择性捕捉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斑点反应板上的固相单克隆抗体特异地与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再与复合物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 【试剂及用品】 ●猪轮状病毒金法检测卡(50份) ●一次性塑料滴管(50支) ●塑料一次性手套(5只) ●使用说明书(1份) 【样品收集及准备】 1、用生理盐水沾湿的棉签从直肠取样,或从新鲜粪便中直接取样; 2、采集样品时注意多部位同时收集新鲜及有效样品,充分在试管中搅拌稀释;静置10分钟(建议离心3 分钟)后,用一次性滴管取上清液; 3、样品一般须当即进行检测,否则应冷藏保存,超过24小时的,应该冷冻保存。 【检测步骤】 1、试纸条恢复室温; 2、取出试纸,开封后平放在桌面,从滴管中缓慢而准确地逐滴加入2-3滴混合液。 3、加样品液后,红色的液体从靠样品孔的观察窗边缘涌出,朝另一方向流动。 4、5-10分钟后判断结果,半小时后结果判读无效。 【结果判定】 阳性(+):当位置C显示出红色线条,而位置T同时显示出红色线条时,判为阳性。 阴性(-):当位置C显示出红色线条,而位置T不显色时,判为阴性。 无效:当位置C不显示出红色线条,则无论位置T显示出红色线条与否,均判为无效。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一) ●考点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常见病毒的感染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 【内容讲解】 第一节概述 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形态结构 1.大小和形状: 大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间。 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 2.结构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 (二)病毒的增殖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

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 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 异常增殖: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 (三)噬菌体 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 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

核酸检测测试题及答案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培训测试 单选题:1. 根据目前掌握的新型冠状病毒生物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性、临床表现等信息,该病原体暂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中()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单选题:2. 可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采集人员为? A. 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且具备采样技能的人员 B. 医生 C. 研究所科研人员 D. 实验室管理人员 单选题:3.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首选? A. 呼吸道标本 B. 便标本 C. 尿液 D. 结膜拭子标本 单选题: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检测不包括? A. 核酸检测 B. 病毒分离 C. 抗体检测 D. 生化检测 单选题:5. 抗体检测最好选用? A. 发病早期血清 B. 空腹血 C. 恢复期血清 D. 发病早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单选题:6.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不包括? A. 高通量测序 B. 荧光RT-PCR C. 数字PCR技术 D. 病毒分离 单选题:7. 以下哪个条件不能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D

A. 同一份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个靶标(ORF1ab、N)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B. 两种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同时出现单靶标(ORF1ab或N)阳性 C. 同种类型标本两次采样检测重复出现单个靶标阳性(ORF1ab或N) D. 单种标本单次单靶标阳性(ORF1ab或N) 单选题:8. 可在BSL-2级实验室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实验活动不包括? A. 病毒分离 B. 标本分装 C. 标本灭活 D. 核酸检测 单选题: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实验可以在()实验室开展? A. BSL-1 B. BSL-2 C. BSL-3 D. ABSL-3 单选题:10. 鼻拭子采集的关键点是什么? A. 鼻拭子: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 B. 鼻拭子: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慢深入,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三周 C. 鼻拭子:沿上鼻道的底部向后缓慢深入,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即可 D. 鼻拭子:沿中鼻道的底部向后缓慢深入,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三周 单选题:11. 咽拭子采集部位的关键点是什么? A. 咽拭子:两侧咽扁桃体和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0秒 B. 咽拭子: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转动擦拭,然后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0秒 C. 咽拭子: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擦拭,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D. 咽拭子:两侧咽扁桃体来回转动擦拭,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1次 单选题:12. 实验室戴手套的注意事项? A. 两层普通手套 B. 两层能盖过袖口的手套,每次戴手套前要做充气检查 C. 长袖筒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两层,手套袖筒必须覆盖住防护服袖口,用充气方法检查手套是否破损 D. 两层手套,用充气方法检查手套是否破损 单选题:13. 采集新冠病毒呼吸道标本时戴什么级别的口罩? A. N95及以上口罩 B. N99口罩 C. 医用外科口罩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英文名称:BIOLINE ROTAVIRUS 【包装规格】20人份/盒 【预期用途】 主要用于定性检测婴幼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 【检验原理】 预先包被有兔抗轮状病毒抗体的硝基纤维膜和特别选用的鼠单克隆抗轮状病毒抗体分别被用作检测器材料。这使得SD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能够识别直接来自样本采集拭子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并具有很高的精确度。首先,鼠单克隆抗轮状病毒抗体-胶体金与患儿粪便样本中存在的A组轮状病毒反应,然后,此混合物再与薄膜上的兔抗轮状病毒抗体反应。 【主要组成成份】 1)20个检测板:1个检测板包括: 金标结合物(主要成份):鼠单克隆抗轮状病毒胶体金结合物检测线(主要成份):兔抗轮状病毒抗体对照 线(主要成份):羊抗鼠抗体 2)含测定稀释液的样本釆集试管(0.5ml/瓶)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储存条件:rc?3o° c 有效期:1.5年 【样本要求】使用婴幼儿粪便样本 1)取一些婴幼儿粪便(约50mg),将无菌拭子插入目测到的最多分泌物的粪便标本中。 2)打开标本釆集试管,将拭子插入含测定稀释液的标本试管中。 3)将拭子至少旋转10次,直至标本完全溶解在测定稀释液中,然后边取出拭子边用其挤压试管壁,之后盖上盖子。 4)从测定稀释液中提取的标本在使用前应于2?8°C下储吞,最多可储存一周。若需储存更长时间,请于-20°C冷藏。 【检验方法】 1)使用前将检测板和提取的样本恢复至室温。_ 2)用样本采集拭子在粪便样本中取一些粪便(约50mg)。 3)打开样本采集试管,将拭子插入含测定稀释液的样本试管中。 4)将拭子至少旋转10次,直至样本完全溶解在测定稀释液中,然后边取出拭子边用其挤压试管壁。 5)使样本在试管中沉降1?2分钟。 6)取出检测板,置于干燥平台上。 7)用提供的一次性滴管小心取出浮于表面的部分。 警示:沉淀的粪便不应作为样本。. 8)吸取3?4滴(约120?150W)浮于上层的样本加到检测板的加样孔中。 9)检测开始后,可看到紫色线沿着结果显示窗移动。 10)10?20分钟内读取结果。请勿在20分钟后读取结果。^ 4 【检验结果的解释】 1)结果显示窗左端出现一彩色线(对照线)表明实验操作正确。> 2)结果显示窗右端显示实验结果。右端可能出现的彩色线称为检测线。 阴性结果:显示窗内仅出现一条紫色线说明结果阴性。 阳性结果:显示窗内出现两条彩色线(“T”线和“C”线),不管哪条先出现,说明结果呈阳性。 无效结果:显示窗内未出现紫色线,结果无效。可能是未按说明操作或产品已变质。应重新检测样本。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阴性结果并不排除感染轮状病毒的可能性。未检测到轮状病毒可能是一些因素如样本采集时间不恰当,其时存在的病毒体太少,和不正确取 样或不正确操作样本。 2)本品可检测存在于A组轮状病毒的人血清型的特殊病毒蛋白质组,或检测其他轮状病毒血清群。 3)阳性结果并未排除其他肠病原体的存在。虽然轮状病毒与肠胃炎的关系己确定,合并感染其他微生物致病体还是有可能的。除用本品检测外, 应补充实施其他微生物学检测以排除其他病因的可能性。 4)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信息、病人的临床评估和其他诊断步骤。 【产品性能指标】 1)期望值 (1)确定率会随着感染轮状病毒的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流行率,样本釆集、操作、储存、运输,和研宄实施下的人群的一般健康环境的不 同而不同。 (2)轮状病毒是引起6个月到3岁婴幼儿胃肠炎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30?50%住院婴儿和儿童的腹泻疾病,轮状病毒和老年人群、公共机 构中爆发的腹泻疾病也有关系。 2)灵敏度和特异性 SD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已用来检测经一先进的商用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和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出的阳性和阴性临床样本。 结果显示SD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与其他商用快速检测及ELISA检测试剂盒相比非常准确。

肠道病毒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实验室检测指南

肠道病毒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实验室检测指南 为及时、科学地采集和运送手足口病标本,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一、采样液 1.pH7.4~7.6 HANK氏平衡盐(含0.5%的牛血清白蛋白)。 2.pH7.4~7.6的Eagle’s MEM培养液(含0.5%的牛血清白蛋白)。 二、标本种类及采集 1.咽拭子:用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采样管中。 2.患者粪便:采集5~10g粪便置于15ml空采样管中。 3.血清标本:须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用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室温静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于2ml 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标本采集好后,应在采样管上做好标记,并注明标本的种类,同时及时填写采样表,要求信息完整。 三、标本保存及运送 标本应在冷藏的条件下尽快进行送实验室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长期保存。标本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 四、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1.核酸检测:方法包括RT-PCR和Real-Time RT-PCR,首先使用肠道病毒

通用引物进行快速筛查,得到阳性结果后使用EV71、CoxA16等引物和探针进行分型。 2.病毒分离及鉴定:采用RD、Hep2和Vero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第一代7日内仍然为阴性的标本需继续盲传一代。病毒鉴定采用中和试验(N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3.血清学检测:采用组合血清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双份血清具4倍增长才具有诊断意义。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了解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3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患儿大便,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患儿感染轮状病毒的情况。结果本组736例患儿中,男性患儿476例,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188例,比例为39.5%,女性患儿260例,轮状病毒阳性104例,比例为40%。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也有所不同,其中6个月~2岁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43%,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P<0.05)。1~3月、10~12月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5.42%、47.84%,显著高于其它两组月份(P <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以6个月~2岁患儿为高发群体,且1~3月、10~12月春秋季为高发期,临床上要及时检测、确诊,以为临床干预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标签: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 轮状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之一,不仅会通过呼吸道传播,还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能导致小儿腹泻,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高发期,针对儿小儿腹泻患者进行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防治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73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6例,女260例,年龄在1个月~9岁,其中6个月以下患儿109例,6个月~2岁患儿586例,2岁以上5岁及以下患儿33例,5岁以上患儿8例。患儿大便多呈糊状、黏液状、蛋花汤状、稀水状等,镜检可见脂肪球、白细胞;部分患儿伴有呕吐、发热、脱水、腹痛等症状。 1.2方法患儿腹泻开始1w内采集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英科新创(厦门)有限公司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采集粪便标准中50mg左右粪便,将拭子插入含测定稀释液的标本采集管,旋转10次以上,保证样本完全溶解,边取出拭子边挤压试管壁;盖上试管滴液盖,在检测板加样孔中加入3~4滴裂解后的标本,可看到紫色线沿着结果显示窗移动,10~20min 内读取结果。 1.3结果判读结果显示窗质控区出现1条彩色对照线证明操作正确,如显示窗内仅C区,即质控区出现1条紫色线表示为阴性;如显示窗内出现T线及C 线2条彩色线,则表示为阳性[2]。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摘要 肠道病毒可引发多种感染,并且发病以综合症出现,一种综合症可有不同病毒所引起,同一种病毒可以导致不同综合症是肠道病毒感染的普遍现象。目前除脊髓灰质炎外,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或呼吸道传播,所以对肠道病毒感染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小RNA病毒科,有67个血清型。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甲型肝炎病毒以及新型病毒。目前常用的检测肠道病毒的方法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一些新型方法也使得肠道病毒的检测快速化与准确化。 关键词肠道病毒/诊断/分类 1 肠道病毒形态特点 肠道病毒是球形、无包膜、核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肠病毒属病毒粒子在酸性pH 下稳定,在病毒制品中可观察到空衣壳,有时可观察到少量(1%)的重颗粒。基因组编码单一的VPg蛋白,但不编码L蛋白。不同肠道病毒及肠道病毒与鼻病毒间整个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大于50%,一种肠道病毒不同株之间整个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大于75%。病毒主要在肠道细胞中复制,也能在神经、肌肉和其它一些组织中复制。大多数病毒感染无明显症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轻微脑膜炎、脑炎、肌炎、心肌炎和结缔组织炎。耐酸和脂溶剂,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污水和粪便中活数月。 2肠道病毒的分类 2.1脊髓灰质炎病毒

此病症的典型临床经过六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感染期间患者表现为低热及咽痛、咳嗽、腹泻、不安、嗜睡、多汗、脑膜刺激症、肌肉疼痛、皮肤感觉过敏,突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最后多遗留下终生残疾。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长期携带病毒的情况(例如无症状,但仍持续排出病毒长达6个月以上)很罕见。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消灭脊髓灰质炎最根本的手段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断绝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在人群中的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分为三个血清型;两种不同抗原:D抗原和C抗原。D(dense,致密)抗原:具有病毒RNA,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N(native)抗原;C(coreless,无核心)抗原:不含RNA,是D颗粒经56 ℃灭活,RNA释放后形成的无核酸空心衣壳,故又称H(heated)抗原;不同型别病毒C抗原可发生交叉反应,但D抗原无交叉反应; 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传播,所致疾病是脊髓灰质炎。中毒机理: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上呼吸道,咽喉,肠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局部粘膜和淋巴结中增殖—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带有受体的靶组织(脊髓前角细胞、背根神经节细胞、运动神经细胞等)—在靶细胞中再次增殖后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及临床症状。 检测方法第一是微生物学检查,检测方法:病毒分离检查:取咽漱液、粪便等样本,细胞培养出现CPE;血清学诊断:中和试验;病毒核酸测定。第二是防治:口服减毒活疫苗或者注射灭活疫苗. 2.2 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2]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A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弥漫性骨胳肌炎,导致驰缓性麻痹。B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局灶性骨胳肌炎,导致痉挛性麻痹。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鉴定。所有的b组及a组的第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在b组内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但是a组病毒没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a组某些型别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在37℃引起人类O型红细胞凝集反应。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潜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

轮 状 病 毒 检 测

轮状病毒检测 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的A群轮状病毒,适用于临床婴幼儿腹泻患者,尤其是慢性腹泻患者。粪便常规显微镜镜检能看到脂肪球的标本,建议临床医生进一步检测粪便中的A群轮状病毒时,A群轮状病毒阳性结果高达90%以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疗婴幼儿腹泻的可靠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门诊及住院婴幼儿腹泻患者,年龄范围在0-3岁。 1.2 检测方法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由检测卡、样本稀释液和样本采样器组成。 1.3 标本采集旋开滴管,取出采便勺,从粪便中收取一勺样本(约100mg),取样后抹平勺面,放入装有样本稀释液的滴管中,旋紧滴管。振荡混匀,折断滴管上的盖帽。将测试卡平放在干燥平面上。垂直而缓慢滴加3-4滴混匀后的样本(约120-150ul)至测试卡加样端中心位。5-10分钟内判读结果,结果判读不可超过10分钟。 2 结果 所有检测对象均是腹泻或慢性长期腹泻的婴幼儿患者。判读结果:阴性结果反应窗内只出现一条红色线。阳性结果在反应窗内出现两条线(T带、C带)。C带为测试卡质控带,若反应窗内在测试后不出现红色线,表明测试无效,建议使用新的测试卡。 3 讨论 3.1 婴幼儿腹泻是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多见于春秋季节。我们经过2年时间,将临床腹泻标本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的A 群轮状病毒结果表明,对于婴幼儿腹泻标本,特别是外观为稀糊样便,显微镜镜检为脂肪球结果的标本,A群轮状病毒阳性结果达90%以上。 3.2 许多婴幼儿腹泻患者中,我们观察到,治疗效果并不佳,经常反复。A 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的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使婴幼儿腹泻患者减轻病痛,尽快康复。 3.3 在检测粪便时,如果发现粪便外观为稀糊状,镜下可见脂肪球结果时,若临床医生没有开轮状病毒检测,我们会及时沟通有关医生,建议做轮状病毒检测,避免因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因镜下脂肪球结果会按消化不良进行治疗,没有找到致病因素,会造成治疗效果不佳,表现为反复腹泻或长期腹泻的现象,影响婴幼儿腹泻治疗效果。 3.4 本试剂检测的阳性结果必须结合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由于反应原理的限制,本试剂检测结果阴性并不排除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为定性实验,仅用于粪便上清液的检测。 3.5 不要使用放置时间过长或反复冻融标本,以避免标本污染,长菌而造成的非特异性反应。应采集新鲜粪便标本,保证检测结果正确。 3.6 滴加测试卡标本不能过多,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否则引起错误结果。 3.7 检测线的显色速度及强度与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的含量相关,静置10分钟是为了保证达到最高灵敏度。观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论该色带颜色深浅,即使只有非常弱的色带也应判断为阳性结果。

人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属于小 RNA 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为危害程度仅次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嗜神经性肠道病毒,可引起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少数 重症患者可并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肺部感 染,重症患儿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1-4] 。目前,HFMD 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研制疫苗是控制HFMD 流行的重要手段。 中和效价是评价疫苗免疫原性的关键指标之一[5-8],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疫苗研发和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EV7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多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该方法影响因素较多,且国内各实验室的应用时间尚短,为探讨和规范该测定方法,准确评价EV71疫苗毒株的免疫原性和保护能力,本实验对实验室内、实验室间以及不同毒株对EV71抗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BAI69B01)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2华兰生 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河南新乡453003);3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100024);4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研发部(北京100085 );5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免疫室(昆明650118).通讯作者:毛群颖,E -mail:maoqunying@https://www.360docs.net/doc/649678628.html, *: 共享第一作者中国图书分类号R373.2R39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03(2010)08-0885-04 【实验技术】 人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毛群颖1*何鹏1*于祥2李楠2郝春生3高强4董承红5梁争论1李凤翔1沈心亮3王军志1 【摘要】目的 对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室评价,为该方法的标准化提供 依据。方法5个实验室按照统一制定的EV71中和抗体检测操作细则(SOP ),应用A 、B 和C 基因型的10株EV71病毒株,分别测定10份人免疫球蛋白、20份健康成人血浆和15份EV71动物高效价免疫血清样品中EV71中和效价,检测实验室内、实验室间重复性及不同EV71病毒株对中和抗体检测的影响。结果相同实验室应用各病毒株重复测定中和效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Max -Min )倍数差均在4倍以内,3次重复试验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不同实验室应用相同病毒株检测结果的Max -Min 倍数差在4倍以内; 不同实验室应用不同病毒株检测结果为:A 型株与其他基因型病毒株中和效价的Max -Min 差在192倍以内,B3与C4亚型的病毒株中和效价的Max -Min 倍数差在64倍以内,C4亚型不同病毒株之间中和效价的Max -Min 倍数差在16倍以内。结论按统一SOP 操作后,EV7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应用相同毒株在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而不同病毒株对中和效价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关键词】肠道病毒A 型,人;手足口病;中和抗体;基因型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against Human Enterovirus 71 MAO Qun -ying △,HE Peng,YU Xiang,LI Nan,HAO Chun -sheng,GAO Qiang,DONG Cheng -hong,LIANG Zheng -lun,LI Feng -xiang,SHEN Xin -liang,WANG Jun -zhi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Products,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against 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in laboratory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standardization of the method.Methods The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against EV71 in 10human immunoglobulin,20healthy adult plasma and 15high titer animal immune serum specimens were determined with 10EV71strains of genotypes A,B and C by 5laboratories according to the SOP for EV71neutralizing antibody,based on which the in -tra -and inter -reproducibility of the method as well as effect of various EV71strains on determina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fold differences in maximum and minimum (Max -Min )of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with various EV71strains by the same laboratory were less than 4,and the results of 3repeat tes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The fold differences in determination results with the same EV71strain by various laboratories were also less than 4.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with various EV71strains by various laboratories were as follows:the fold differences of the Max -Min of neu -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of EV71strain genotype A with other genotypes were not more than 192,while those of subtypes B3with C4were not more than 64,and those of subtype C4with other strains were not more than 16.Conclusion By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unitary SOP,th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against EV71showed satisfactory intra -and inter -reproducibility.However,various EV71strains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 【Key words 】Enterovirus A,human;Hand -foot -mouth disease;Neutralizing antibody;Genotype

第五节 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二章病毒 第五节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畜禽病毒性传染病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疫病,给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除少数如绵羊痘等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变作出诊断外,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的确诊,必须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病毒的存在或检出特异性抗体。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和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一样,都需要在正确采集病料的基础上进行,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包涵体检查、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等。 一、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病毒病病料采集的原则、方法以及保存运送的方法与细菌病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方法基本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病毒材料的保存除可冷冻外,还可放在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保存,液体病料采集后可直接加入一定量的青、链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以防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二、包涵体检查 有些病毒能在易感细胞中形成包涵体。将被检材料直接制成涂片、组织切片或冰冻切片,经特殊染色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这种方法对能形成包涵体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包涵体的形成有个过程,出现率也不是100%,所以,在包涵体检查时应注意。(能出现包涵体的重要畜禽病毒见表2-3) 表2-3 能产生包涵体的畜禽常见病毒 病毒名称感染范围包涵体类型及部位 痘病毒类 狂犬病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 副流感病毒III型 马鼻肺炎病毒 鸡新城疫病毒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人、马、牛、羊、猪、鸡等 狼、马、牛、猪、人、猫、羊、 禽等 犬、猫、猪、牛、羊等 牛、马、人 马属动物 鸡 鸡 嗜酸性,胞浆内,见于皮肤的棘层细胞中 嗜酸性,胞浆内,见于神经原内及视网膜的神经节 层的细胞中 嗜酸性,核内,见于脑、脊椎旁神经节的神经原中 嗜酸性,胞浆及胞核内均有,见于支气管炎、肺泡 上皮细胞及肺的间隔细胞中 嗜酸性,核内,见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肺间 隔细胞、肝细胞、淋巴结的网状细胞等 嗜酸性,胞浆内,见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 嗜酸性,核内,见于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中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病料接种动物、禽胚或组织细胞,可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供接种或培养的病料应作除菌处理。除菌方法有滤器除菌、高速离心除菌和用抗生素处理三种。如用口蹄疫的水疱皮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时,将送检的水疱皮置平皿内,以灭菌的pH7.6磷酸盐缓冲液洗涤数次,并用灭菌滤纸吸干、称重,剪碎、研磨制成1∶5悬液,为防止细菌污染,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IU,链霉素1000μg,置2~4℃冰箱内4~6h,然后用8000~10000r/min速度离心沉淀30min,

人腺病毒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前沿, 2017, 6(2), 11-16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49678628.html,/journal/amb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49678628.html,/10.12677/amb.2017.62002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for Human Adenovirus Detection Ye Li1,2, Tuo Dong1,2, Vladimir I. Zlobin3, Oleg Reva4, Zhangyi Qu1,2* 1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2Department of Natural-Foci Diseases,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ssociated Diseases, Sino-Russia Joint Medical Research Centre, Harbin Heilongjiang 3Research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Technologies, Irkutsk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 Irkutsk, Russia 4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Unit, University of Pretoria, Pretoria, South Africa Received: May 12th, 2017; accepted: May 30th, 2017; published: Jun. 2nd, 2017 Abstract Adenovirus is one of the major viruses causing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s. The effective and rapid method in adenovirus detection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of adenovirus in-fe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trends timely, and to control the virus infection. The current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for adenovirus detection both used in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are commented. Keywords Adenovirus, PCR, Molecular Biological Detection 人腺病毒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 李烨1,2,董妥1,2,Vladimir I. Zlobin3,Oleg Reva4,曲章义1,2* 1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微生物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 2中俄医学研究中心,环境相关疾病研究所,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 3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医科大学,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伊尔库茨克,俄罗斯 4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部,生物化学系,比勒陀利亚,南非 收稿日期:2017年5月12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30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2日 *通讯作者。 文章引用: 李烨, 董妥, Vladimir I. Zlobin, Oleg Reva, 曲章义. 人腺病毒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J]. 微生物前沿,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