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与临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岚县与临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岚县与临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岚县与临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摘要:通过比较岚县与临县经济发展状况,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比较两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通过选取定量指标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分析其发展存在差异性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关键词】:岚县;临县;经济;原因分析

1岚县现状

1.1 地理位置

岚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东北部,东

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西靠兴县,北

倚岢岚介于北纬38°05′00″~

38°36′11″,东经111°21′43″~

111°50′02″之间。全县平均海拔

1416.6米,最高点为于家崄,海拔2275

米,最低点是曲立村的岚河岸边,海拔

1130.5米。相对高差为1144.5米。地势

平坦,全县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耕地

48万亩,其中沟坝、旱坪地20万亩,为吕梁山上最大的一块平地。现辖4镇16乡,人口16.10万。气候属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暖夏凉适合人类居住。

1.2 资源

岚县矿产资源有四个特点:一是特大型铁矿贫矿石多富矿石少,选矿难度大;二是煤炭储量集中,煤质较好;三是大、中型冶金辅助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易于开采;四是建材矿产种类丰富。

①金属矿产。

岚县境内发现的金属矿产有铁、铜、锰和其它稀有金属。铁矿。主要矿藏类型为沉积变质式的鞍山式铁矿和静乐式铁矿,其次为热液型铁矿。沉积变质式的鞍山式铁矿主要分布于梁家庄乡,总储量20亿吨,其中袁家村铁矿储量为13.6亿吨。静乐式铁矿主要分布在顺会乡榆湾村一带,属低硫、低磷性赤铁矿。铜矿,已发现的铜矿和铜矿化点9处,储量未探明。锰矿。主要分布于顺会乡榆湾村附近,与铁矿共生,矿石主要有软锰矿和硬锰矿,地质储量

17000万吨。

②非金属矿产

煤矿。煤炭资源属于宁武煤田的东南部,分布在全县四个乡镇中,煤田面积共计175平方公里,储量约41亿吨。煤炭有肥煤、气煤、主焦煤,肥气煤占多数,煤质为中灰、低硫、高发热量,含煤地层连续分布。石灰岩。经勘察有大型熔剂石灰岩矿床3个,地质储量56736万吨。白云岩。大型和中型熔剂白云岩矿床各一个,地质储量10819万吨。硅石。大型硅石矿床一个,地质储量977万吨。二氧化硅最高含量99%,最低90%。大理石。储量约1500万立方米,以黑云母和片状花岗岩为主。

③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857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406万立方米,地下水为5092万立方米,重复量920万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90立方米。

1)农业:

岚县农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莜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葵花、中药材等,基本为纯天然绿色食品。正常年粮食产量在6000万公斤左右,油料产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岚县产的马铃薯、小米、精制莜面、胡麻油等产品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近年来,通过小流域治理,治汾和退耕还林还草,岚县植被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山西省仁用杏建设基地县、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项目县。到目前,全县有林面积56万亩,其中天然林7.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36%,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已有一定基础,全县大畜存栏3.2万头,羊存栏15.68万只,户均1头大畜,人均1只羊。

2)工业:

采矿企业共有采矿企业5户,其中,铁矿企业4户,锰矿1户。冶炼企业现有100立方米以上生铁冶炼高炉7座,年产生铁95万吨。其中普明新型工业园区恒升焦业公司380立方米高炉和158立方米高炉各1座,三鑫实业公司、泰鑫冶炼公司、盛华冶金公司158立方米高

炉各1座,以及梁家庄乡源远钢铁公司和巨鑫铁厂128立方米高炉各1座。选矿企业。现有铁矿选矿企业52户,年设计生产能力74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250万吨,其中已投入生产的41户。建材企业。现有建材企业2户,其中在建1户。化工企业。现有化工企业1户,即金龙化工有限公司。煤炭企业。现有生产矿井六座,基建矿井1座,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年。其中:国营侯家岩煤矿、国营侯家岩煤矿附一矿年生产能力达21万吨/年,其余5座矿井2006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年。

3)第三产业

旅游景点众多,保存的革命文物有120师师部旧址、晋西北党政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旧址、晋绥军司令部旧址、贺龙中学旧址,刘少奇、董必武故居处等。白龙山位于县城西22公里,海拔2242米,山势雄伟,自然植被保留较好。山间既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褐马鸡。此外有北魏秀容古城位于县城南1公里处。据史料记载,为北魏永兴二年(公元410年),秀容部帅尔朱郁德受封,在岚县境内置秀容郡,并建秀容城,后为晋州刺史高欢所灭。秀容古城遗址文物颇多,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等,作为军事设施的古城墙,对于研究古代军事防御、筑城艺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姑陵位于县城东北面的凤候山顶。有坟丘一处,高10米,直径29米,北魏秀容封国国王尔朱荣之女死后葬于此,墓丘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县城,1946年,晋绥军区司令部设在这里。有正楼、东西房各五间,贺龙司令曾在此居住。

1.4 交通

省道岚古线、忻黑线和国道209线贯穿全境,与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相连,直线距离各为100公里。古岚(古交—岚县)铁路、太佳高速公路(太原—陕西佳县)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岚古(岚县—古交)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已全面完成,于2008年10月份建成通车。

岚县辖4个镇、8个乡:东村镇、岚城镇、普明镇、界河口镇、土峪乡、上明乡、王狮乡、梁家庄乡、顺会乡、河口乡、社科乡、大蛇头乡。

1.6教育卫生

全县有小学155所(农村小学152所,城区小学3所),教学班564个。普通初中16所(农村初中12所,城区初中4所),教学班223个。普通高中1所,教学班36个;职业

高中1所,教学班18个。幼儿园3所,教学班19个,其中农村幼儿园2所。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3052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00人、职业高中在校生930人、初中在校生10309人、小学在校生16181人、幼儿园及小学附属学前班1839人)。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1993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057人,初中教职工680人,普通高中教职工185人,职业高中教职工71人,幼儿教师58人。现有县级医疗机构4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12所,其中4所中心卫生院,8所一般卫生院,社区服务所3个。共有医务人员461人,县级单位274人、乡镇187人。全县共有病床310支。

1.7文化

岚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有进士8名,举人55名。至目前,全县高中毕业生16000人,本科生7000人,硕士研究生1700人,博士研究生120人。世界著名生殖生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试管婴儿之父——张民觉就出生于岚县。街头文艺有龙灯、旱船、高跷、狮子舞、转九曲等。其中舞龙灯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化科研项目,编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戏剧有:道情、秧歌、晋剧、二人台。民间音乐主要为八音。岚县八音在晋西北地区较为著名,传统曲目百余首,在周边县市喜庆节日、传统庙会中常有岚县八音助兴演出。近两年,岚县八音艺术团走出省外参加演出,在苏州虎丘国际文化节上曾获得银奖。民间工艺主要有纸扎、面塑。岚县纸扎制作精美、堪称一绝。

2临县现状

临县位于晋西北,西靠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隔河相望;北接兴县;东连方山、离石;南与柳林交界。面积 2971 平方公里,现辖10镇28乡,人口54.55万,是吕梁地区人口最多的县。临县辖13个镇、10个乡:城内街道、白文街道、三交街道、碛口街道;临泉镇、白文镇、城庄镇、兔板镇、克虎镇、三交镇、湍水头镇、林家坪镇、招贤镇、碛口镇、刘家会镇、丛罗峪镇、曲峪镇、木瓜坪乡、安业乡、玉坪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雷家碛乡、第八堡乡、大禹乡、车赶乡、安家庄乡。地形以黄土丘陵为主,由于长期受流水切割,地形破碎,河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整个地势呈东北向西南倾斜。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山峰有北部紫金山;东部柏榆庙山峰海拔1924米,为该县最高峰。境内主要河流有湫水河,发源于兴县白龙山南麓,从东北部阳坡村入境,由南部碛口汇入黄河,流长90公里,沿河两岸大小支流26条,均系山地河流,夏季水量暴涨;县境西缘黄河自北而南经本境流

程 102公里。该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8.8度,一月均温--8.1度,7 月均温 22.6度,年均降雨量521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70天左右。

经济

1)农业

临县现有耕地 141.15万亩,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糜子、豆类、薯类、莜麦等。经济作物有枣、油料、棉花等。临县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开发前景广阔。红枣产业是吕梁地区的一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区现有红枣栽植面积155.31万亩,主要分布在临县64.7万亩、柳林27.23万亩、石楼30.68万亩、兴县20.5万亩、交城等7县市的65个乡镇1240个村庄。正常年景年总产量1.1亿公斤,占山西省总产量的67%,占全国总产量的13.4%。临县被列为全国产枣第一县,柳林县三交镇被列为产枣第一镇。本区红枣品种主要有木枣、梨枣、骏枣、帅枣、油枣,近年来还引进了赞皇大枣、金丝小枣等优良品种,其中梨枣、骏枣、木枣被列为全国十大名枣之列。此外还种植核桃、沙棘又名醋柳,山西省约有沙棘林33万公顷,其中成片林约有20万公顷,约占全国沙棘林总面积的一半,吕梁地区沙棘林面积达8.47万公顷,占到山西省全省的50%。吕梁境内各县山区大都有沙棘分布,分布面积在6670公顷以上的县市有岚县、方山县、交口县、中阳县、离石市、交城县、兴县等,岚县沙棘面积达1.47万公顷,方山县沙棘面积达1.2万公顷,全区沙棘林约有156万亩。交口沙棘林面积约20万亩,年产沙棘400万公斤以上,是全国八大主产县之一。吕梁是山西最大的连片天然沙棘林区,固有“世界沙棘在中国,中国沙棘在山西,山西沙棘在吕梁”一说。

2)工业

该县主要工业有发电、采煤、炼焦、冶铁、化肥、水泥、酿造、纺织、印刷、陶瓷、造纸、食品加工等。临县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境内碛口至兴县的干线公路纵贯全县南北,城关至岚县的干线公路横穿县境东部。此外,还有乡镇级公路多条,连接着各乡镇及矿区。克虎黄河大桥的建成,对晋、陕两省的物资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临县红枣年产量居全省各县之首,有“红枣之乡”的美称,加工的红枣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打进了国际市场。临县豆腐和优种驴也颇有名气。坐落于临县碛口镇卧虎山的黑龙庙,始建于清代乾隆年初,于光绪26年竣,庙宇面对滚滚黄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合理,造型奇伟壮观,是人们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3)第三产业

旅游景点有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主要保护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其栖息地。地处巍巍吕梁山脉的中段,是莽莽黄土高原上保存完整的一个绿色宝库。系山西的主要河流文峪河的发源地。位于交城县西北部,距太原150公里。北武当山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1985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集“雄、奇、险、秀”于一体,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卦山,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南,东濒汾河,西接太汾公路,地势开阔,禾木丰茂。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建筑总面积8400平方米,1957年刘胡兰烈士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向全国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黄河纪念馆建筑总面积6万平方米,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对称分布,疏朗壮观,端庄肃穆。

3岚县与临县对比表

通过文献资料选取县域经济的各项指标对岚县与临县发展状况的进行两个水平年的比较并经过对选取指标计算的出各指标值,如下表。

2010年岚县与临县对比表

县域岚县临县

地均GDP(元/平方公里)693139 998848

人均GDP(元/人)5995 5051

耕地面积(千公顷)33599 84634

农业产值(万元) 21461 66240

GDP(万元)104664 296758

总人口(人)174300 579620

城镇人口(人)43193 119465

乡村人口(人)131107 46015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212 2045

2000年岚县与临县对比表

县域岚县临县

地均GDP(元/平方公里)111993 174984

人均GDP(元/人)1031 929

耕地面积(千公顷)41350 107390

农业产值(万元)11700 30118

GDP(万元)16911 51988

总人口(人)162965 553938

城镇人口(人)15442 39775

乡村人口(人)149200 51468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784 585

从上面两个表对比可以看出:2000年的各项指标与2010年两县的各项指标相比有很大不同。从地均GDP看2000年的远少于2010年的地均GDP。两县对比临县的地均GDP在这两个水平年都高于岚县,而人均GDP岚县高于临县在这两个水平年。就耕地面积而言临县比岚县的耕地面积要多,但人口临县的比岚县的人口要多,就县域自身而言从2000年到2010年两县的耕地面积都在减少。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都在不断增加。在两个水平年中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在不断增加,临县的农村居民纯收入比岚县的农村居民纯收入高。

4分析原因

通过对比两县两个水平年的各项指标可以看出临县的经济发展状况比岚县的好,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临县县域面积比岚县的要大,这就决定了临县的耕地面积要比岚县的多。大量的耕地面积为其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幅员辽阔的县域面积为其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临县是山西省吕梁地区人口最多的县,这就说明该县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劳动力的充足为农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服务业与农业的发展。

另外临县县域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采矿、冶金、发电等工业发达,形成了有特色的工农业发展体系。而且在旅游业方面也发展较快,形成了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在工业、农业方面形成了的优势产业。

此外临县的相对区位较好,交通较为便利,而且与离石市相邻发展起来更为优越。

5结语

通过对比两县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两县经济发展的情况并且分析其中出现差异的原因。为今后发展互相借鉴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临县县志》

[2]《岚县县志》

[3]山西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南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南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从地理条件和特征来看,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天山山脉为界,天然地分成了南北两部分,称之为南疆和北疆。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已粗具规模,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 一、南疆地区现状 以天山山脉为界的新疆南疆地区,主要包括巴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克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区,共有5个地州(市)、37个县、479个乡镇。南疆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加之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柱性产业,这就造成了南疆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新疆北疆及其他地区,甚至低于平均发展水平。 南疆地区人口占全疆的46·48%,农村人口占自治区农村人口的61·00%以上。从2002年的情况看,南疆五地州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疆的25·27%,农村经济总收入占全疆的34·81%,农民人均收入比全疆平均水平低563元。南疆地区一、二、三产业比例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劳动生产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均明显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南北疆的差距很大,这种差距突出表现在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三个地州(以下简称南疆三地州)和天山北坡地区之间。1980年至2004年,南疆三地州GDP由87418万元增至1768693万元,增长19·23倍,年均增长7·70%;天山北坡地区GDP由250911万元增至11289483万元,增长43·99倍,年均增长17·60%,年均增速比南疆三地州高出1·29倍。2005年,北疆地区的人均GDP为23746元,而当年南疆地区人均GDP只有10322元,仅相当于北疆地区的43·0%(见下表)。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赵子龙12)

岢岚县与神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本文在对汾西县与蒲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运用相关经济系数对比法,对岢岚县和神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层比较,剖析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一、岢岚县和神池县基本概况 (一)两县简介 1、岢岚县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 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 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 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 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 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9%。全县辖2镇10乡204个行 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 口68066人,非农业人口14980人是全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畜牧大县。

岢岚县是山西省忻州地区辖县。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 岢岚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全县人均土地11.2亩,在全国2000多个县份中首屈一指;境内三大流域水量丰富,是晋西北少有的富水县。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已建好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按计划将在岢岚设3个出口,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209国道途经县境47公里,干线公路店临线纵贯南北55公里。宁(武)岢(岚)铁路由北入境直通县城, 计有31公里。晋西北循环公路横 贯东西82公里。各乡镇均能通行 汽车。 2、神池县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 —112°18′,北纬38°56′—

最新-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精品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呼包鄂,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 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 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内蒙古自治区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有27家,而蒙东地区总共

乌鲁木齐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乌鲁木齐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文章包括三个方面:1.乌鲁木齐概况 2.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3.重点介绍乌昌一体化 一、乌鲁木齐概况 作为我国五个省区民族自治区域之一的新疆占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土,而乌鲁木齐就是整个这片巨大区域的首府,乌鲁木齐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欧亚大陆中部重要的都市。乌鲁木齐行政区总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311.03万,其中城市人口就占98%以上。现辖七区一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 首先,我们来了解它的自然条件:乌鲁木齐市区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东部有博达山、喀拉塔格山、东山;西部有喀拉扎山、西山;南部有伊连哈比尔尕山东段(天格尔山)、土格达坂塔格等。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米;最低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490.6米。两地水平距离75公里,高差4954.4米。 接下来是区域概况:乌鲁木齐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 生物资源:全市现有耕地90多万亩,天然森林145.25万亩,草场1200多万亩,主要农作物有蔬菜、小麦、水稻、玉米、油料、豆类等16种;乔木林木有92种之多;野生草原植物有300余种,其中有较少高药用价值的就有阿魏、雪莲、贝母、党参、甘草等30多种;珍禽有鹰、鹫、鹞、雪鸡等8类。 矿产资源:乌鲁木齐处于中国特大煤田之一的准噶尔煤田的中部,又被准噶尔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所包围,所以又被称作是“油海上的一只煤船”。此外还有食盐、芒硝、石灰石、铁、锰、铜、石膏、油页岩等许多矿藏。 能源:乌鲁木齐南郊的乌拉泊——柴窝堡——达坂城是著名的百里风区,全年平均风速2——3米/秒,最大平均风速12.8米/秒,有取之不尽的风能可供发电。水能理论蕴藏量18.5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18座,装机总容量1009千瓦。地热资源主要是离市中心四、五公里处的水磨沟温泉,日平均径流量220立方米,水温在28℃以上,现已开发为温泉疗养院。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发展战略)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 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

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县级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综合体现,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能力要素,只有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富裕、和谐、文明目标。像xx这样的贫困边境县,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及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经济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xx年,完成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为地方财政收入1652万元,增长为工业增加值1490 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5万元,增长%全县旅游人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8 : 20 : 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增加15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旅游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支撑xx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加大项目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小康进程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L、下,20xx年我县 实施的重大项目有:膜下滴灌工程、设施农业、退牧还草工程、白户牧民定居工程、xx县和平小区建设、城北物流园区工程、xx 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下迁县城及市场改扩建工程、交通工程、地质石油勘探、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一大批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通过以上项目的大力建设,使我县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镇面貌、道路建设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优化经济环境,扩大开放开始提速 “ ^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有大集团、大公司来我县投资,20xx 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9000万元,本地外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宏泰商贸、野马经贸对外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雄哈尔、海龙等一批企业落户xx,积极参与优势 资源开发,为农牧民创收带来了机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xx县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 地区和牌内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经济总虽仍然很小,县域经济实力偏弱 20xx年全县经济总虽占全地区的2%,地方财政收入占 全区财政收入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差40%。可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贵州经济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2]。 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3-5]。 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6,7]。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

工业园区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思考

工业园区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思考 纵观全球,园区经济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园区经济的一种类型和途径,在我国各地也呈日益蓬勃发展之势。跨入新世纪以来,望城县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到今年4月初,该县入园企业已达150余家,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火车头。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集中围绕县域工业园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工业园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县域工业园为地方提供了最重要财源,为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望城工业园区经过10年来的开发建设,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水、电、路、气、有线、互联网等配套设施完善,35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范围内六纵六横道路骨架已经拉开,引进落户企业150余家,近三年来园区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时期,工业产值、财税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可用财力连年翻番。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140.2亿元,财税收入7.03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财税收入的47%,占全县财政收入半壁江山。 望城经开区实缴税金指标 单位:亿元 年份实缴税金总额增长率(%) 2007年 3.01 2008年 5.03 67.67 2009年7.03 39.76 由于县域工业园区在政府引导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那么,在企业引进上就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首先考虑产业的配套和企业的联系,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和提供各种交流场所、交流机会,通过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的秩序,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望城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集群:食品医药产业集群,有色材料深加工及先进制造机械产业集群,印刷包装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产业群。园区的努力促进了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了全县产业的集结力、影响力,推动了全县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为县域其它乡镇工业园提供了成功模式,促进了全县工业化共同发展。 望城园区产业聚集率指标 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产业聚集率(%)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