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课题:

第4 课工业化的起步

一、教材内容分析

《工业化的起步》选自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以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本单元的题目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阶段,这一探索为我国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习后面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课程标准

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们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材料: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教师:那么,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因何在?

学生:西方侵略者武器先进,工业发达……

教师:近代历史上这一悲剧的出现固然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密切相关,但是从

根本上看是由于被侵略国家社会生产力落后,无力抵御工业发达的西方侵 略者,历史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 提高综合国力,为加强国防提供基础,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命 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 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展示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课课题。 )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一五”计划的制定

展示: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

崩溃的边缘。

展示: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分析图表内容,并得出结论)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

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展示:中、印、美钢和电产量比较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教师:图表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发展工业。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总结:“一五”计划的制定的背景

(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资料直观对比,阅读分析图表内容,让学生理解“一五”

计划的背景。)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2)“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分别是什么?,

学生:看书理解回答

老师:一个集中、两个相应

思考:“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优先发展重工业

老师:什么是重工业?

学生:钢铁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军事工业……

展示:重工业是“轻工业”的对称,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以高档耐用消费品、装备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等的生产为核心。

轻、重工业的标准是把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

讨论:为何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

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

败。”——《斯大林选集》下卷

(学生根据材料讨论回答)

学生: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理解“一五”计划为什么要发展重工业,从而锻炼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教师: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思考:为什么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因为建国初期,一贫如洗,物质极大的匮乏,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的发展其他部门,以解决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

过渡:一五计划制定完毕后,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在党的领导下全中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时代开始了。

二、“一五”计划的成就

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成就示意图》

思考:结合课本总结一五计划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结合示意图和课本总结,教师展示提示词:一桥三公路,四厂四基地

强调:成就主要体现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

展示: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成就系列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生动、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比1952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25% ,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29% 。

学生:通过课本和结合材料,讨论回答: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我国开

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教师: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请同学们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苏联专家在中国

材料二: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波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学生:小组内充分讨论,老师进行参与指导,得出结论。

总结: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①苏联的帮助;②中共的正确领导③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史料来总结归纳问题,培养学生做到论从史出。)

过渡: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三、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师:请阅读课文20页至21页正文,了解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主要内容。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地点:

制定机构:

内容:

材料: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教师: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来讨论呢?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材料: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师: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回答: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设计意图:1954年宪法的性质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突破难点。)

展示:

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简称。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 届X次会议。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教师:大家想一想,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学生:《共同纲领》

强调:《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宪法)

教师: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使我们的政治生活更加正规化和民主化,也成为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旧知,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只是我们工业化的起步,之后我们党和国家根据情况又实施了多个五年计划,到现在我国已经成功实施了十一个五年计划。从2011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国家的工业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展示: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北斗”导航卫星

教师:以上图片中展示的是中国正在实施的十二五计划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让我们中国人倍感骄傲自豪,令世界刮目相看。如今我国正处于十二五的宏伟蓝图的绘制中,我们将全力以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和感知图片,了解中国在十二五计划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材料:…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2)同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4 课工业化的起步

一、“一五”计划的制定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1、背景

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时间:1953年至1957年底

4、基本任务:一个集中、两个相应

二、“一五计划”的成就

一桥三公路,四厂四基地

三、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完整word版)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明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回到祖国的大家庭,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汉藏民族的团结。和平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逐步消除隔阂,以免被帝国主义所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苑陵中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2.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划出重点时间、事件、人物。合作探究问题。 一、自主学习 (一)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上) 1、“一五”计划的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年 2.“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 ,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 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相应地培养建设 人才。 4、“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1)工业成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通运输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3)工业基地方面: ①__________ _____ ②_______ _____ ③___________ ___ 5. “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向 迈进。 (二) 民主政治建设----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政治上) 1.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及机构: 、 2. 第一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规定: 3.第一部宪法的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 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 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 的宪法。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 成。 二、研讨展示: 1、“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条件有哪些? 三、巩固训练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讲述: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4课_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18页—19页,思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 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思考:动脑筋教材第20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4课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上我们应以集腋成裘的态度丰富知 识。这是X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4课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创立 背景: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国家得到真正的人 才。 2.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 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诞生。 3.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严格了进士科考试的 录取,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的内容。 4.科举考试的科目 明经和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科易考,进士科难考。“三

卜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5.科举考试的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xx有机会进入各级 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④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一) 对外友好往来 1.唐朝对外交往概况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表现: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对外开放政策) 外贸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影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日本的关系 (1)、日本使臣来华隋朝时,日本使臣开始来华。唐朝从贞观年间,日本来华的遣唐使有十多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两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等基础知识。 2.解读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体验与感悟“一五”计划实行的背景; 观看《鞍山大型轧钢厂》《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奠基石》《长春一汽》《一五计划工业和 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等图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知道“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五计划基本任务和成就,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教学、体悟教学;角色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了一段话。请听──毛泽东(学生模仿,用浓 重的湖南口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为了实现工业化,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好,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初步做笔记。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对照提纲,互相质疑释疑。 2.师生合作解决疑难:(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回答:由表中数字比较,你得出什么结 论? ,工业学生先自己观察分析后,小组讨论,得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 平低 。 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材 列 和下(2)PPT出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发展重工业,为什么?根据自学情况 本 义 主 资 料讨论: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斯大林说 :“在 快 须赶 以必 国家工业化通常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所 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两个原因: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 的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第4课_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课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执笔:审核:班级:八年级 授课人:温彩艳授课时间:学案编号:4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合作探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 18页—19页,思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 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 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基础知识。 2.解读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体验与感悟“一五”计划实行的背景;观看《鞍山大型轧钢厂》《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奠基石》《长春一汽》《一五计划工业和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等图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知道“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五计划基本任务和成就,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教学、体悟教学;角色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了一段话。请听──毛泽东(学生模仿,用浓重的湖南口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为了实现工业化,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好,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初步做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展示图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 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正如歌词中所说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条路一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了解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二中全会引乾坤 播放视频:“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片段。 文字材料: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次七届二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定。会后,毛泽东更是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他们将开创一个新事业,缔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跨进新时代。 为了这个伟大的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作了充分详细的筹备,下面我们来一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校本作业(题目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选择题: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B)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C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5.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D)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C)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A )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填空题: 四、科举制的创立(创立于_隋朝___废除于___清朝末年____) 1、隋朝时,隋文帝用__分科考试_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___进士科_,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朝是科举制完善的重要时期。最主要考试的科目有进士和明经两科 唐太宗完善科举制的措施为: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为:开殿试,设武举_ 唐玄宗完善科举制的措施为:_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_ 3、科举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三.动脑筋: 1.材料一: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孟郊《再下第》 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一样,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科举失败的忧愁、悲伤和对前途的无望;材料二反映了诗人高中之后的得意与兴奋。 ②科举制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影响:政治上改善了用人制度;教育方面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练习题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员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D.大庆油田建成 5、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 年 6、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飞架”指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B南京长江大桥C宜昌长江大桥D黄浦大桥 7、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8、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 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新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及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2.下面是马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3.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这副对联描述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隋炀帝巡游江都 ★6.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7.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僧一行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8.中印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二、材料分析题 10.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3)图1、图2反映的唐朝历史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1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唐朝缔结友谊桥梁】 材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材料三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抗美援朝

第2课抗美援朝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 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 -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 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 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 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示范教案1(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 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工业化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例证法。对于本课的教学,可通过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影像、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那么,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工业化的起步》一课。 [导入语示例二]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同学们,上图是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内,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在通车典礼上,有数百辆汽车驶过公路桥面。全桥总长167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