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基础知识

硅钢基础知识
硅钢基础知识

硅钢基础知识

硅钢带的生产

1903年美国和德国首先生产了热轧硅钢。美国阿姆柯钢公司于1935年开始生产冷轧取向硅钢,20世纪40年代初生产无取向硅钢。50年代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陆续引进阿姆柯技术专利。70年代前,世界约80%取向硅钢都按此专利生产。1968年日本新日铁正式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钢)。从1971年开始,美国等6个国家引进了日本Hi —B钢专利。从1968年开始,日本在冷轧电工钢产品质量、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科研和测试技术各方面都远超过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于1954年首先生产热轧硅钢。1957年钢铁研究总院研制成功冷轧取向硅钢,到1973年已掌握阿姆柯技术专利要点。1974

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从日本新日铁引进冷轧硅钢制造装备和专利,1979年正式生产11个牌号的冷轧

取向及无取向硅钢。

4. 1 电工钢的分类及性能

4. 1. 1 电工钢的分类

电工钢按其成分分为低碳低硅(碳含量很低,硅的质量分数小于0. 5%)电工钢和硅钢两类;按最

终加工成形的方法分为热轧硅钢和冷轧硅钢两大类;

按其磁各向异性分为取向电工钢和无取向电工钢。

热轧硅钢板均系无取向硅钢,硅钢的磁各向异性是在冷轧后通过二次再结晶过程发展而成的,因

此只有冷轧电工钢才有取向与无取向之分。由于产品

的用途不同对磁各向异性的要求不同。在旋转状态下

工作的电机要求电工钢磁各向同性,用无取向电工钢

制造;变压器在静止状态下工作,要求沿一个方向磁

化(轧制方向),用冷轧取向硅钢制造,因此取向硅钢又称变压器钢。

我国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的国家标准号为GB521 —85;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陆续停止了热轧硅钢板的生产。

我国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国家标准号为GB252—1996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章城镇污水得组成及城镇排水系统 ?一、城镇污水得组成 ?1、综合生活污水——就是指居民生活活动中所产生得污水,主要就是 厕所、洗涤与洗澡所产生得污水。综合生活污水由居民生活污水与公共建筑(如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得排放污水组成. ?2、工业废水——就是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得废水。 ?其成分复杂,主要由产品得种类、原材料、工艺过程所决定。 当工业废水所含污染物质得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得排入城镇排水管道得允许值时,可直接排入城镇污水管,当浓度超标时必须经收集后在废水处理站进行预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入城镇污水管或排放水体,也可再回收利用。 3、入渗地下水—- 就是通过管渠与附属构筑物破损处进入排水管渠得 地下水.因入渗地下水不可避免得存在,也成为城镇污水得一个组成部份. 入渗地下水得量与城镇管网得建设及当地地下水水位情况有关。 4、降水—- 就是指地面径流得雨水与融化得冰雪水. 雨水比较清洁,一般不需处理可直接排入水体,但降雨初期得雨水却挟带着空气中、地面上与屋顶上得各种污染物质,尤其就是流经炼油厂、制革厂、化工厂等地区得雨水,可能含有这些工厂得污染物质,其污染程度不亚于生活污水。因此,流经这些地区得雨水,应经适当处理后才能排放到水体。在截流式合流制得城镇排水系统中,城镇污水也包含降雨初期被截流得雨水(降水)。 二、城镇排水体制 城市污水就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就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得管渠系统来排除,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得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得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得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分流制及混流制三种类型。 1、合流制排水系统:就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与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得系统。国内外很多老城市以往几乎都就是采用这种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将排除得混合污水不经处理与利用,就近排入水体。这种排水体制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优点:采用这种系统时,街道下只有一条排水管道,因而管网建设比较经济;又不建污水厂,所以投资一般较低。

电工钢知识简介

电工钢知识简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电工钢基础知识普及 电工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电工钢包括Si<%电工钢和Si含量 ~%的硅钢两类,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变压器和镇流器铁芯,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电工钢在磁性材料中用量最大,也是一种节能的重要金属功能材料。 电工钢,特别是取向硅钢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复杂,成分控制严格,制造工序长,而且影响性能的因素多,因此常把取向硅钢产品质量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特殊钢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并获得特殊钢中“艺术产品”的美称。 1、电工钢的发展历史 ?热轧硅钢发展阶段(1882~1955年) 铁的磁导率比空气的磁导率高几千到几万倍,铁芯磁化时磁通密度高,可产生远比外加磁场更强的磁场。普通热轧低碳钢板是工业上最早应用的铁芯软磁材料。1886年美国Westinghouse电气公司首先用杂质含量约为%的热轧低碳钢板制成变压器叠片铁芯。1890年已广泛使用厚热轧低碳钢薄板制造电机和变压器铁芯。但由于低碳钢电阻率低,铁芯损耗大;碳和氮含量高,磁时效严重。1882年英国哈德菲尔特开始研究硅钢,1898年发表了%Si-Fe合金的磁性结果。1903年美国取得哈德菲尔特专利使用权。同一年美国和德国开始生产热轧硅钢板。1905年美国已大规模生产。在很短时间内全部代替了普通热轧低碳钢板制造电机和变压器,其铁损比普通低碳钢低一半以上。1906~1930年期间,是生产厂与用户对热轧硅钢板成本、力学性能和电机、变压器设计制造改革方面统一认识、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产量的阶段。 ?冷轧电工钢发展阶段(1930~1967年)

(完整word版)硅钢片的介绍(普及知识)

硅钢(silicon steel) 含硅量0.5%~4.8%的铁硅合金。是电工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软磁材料。电工用硅钢常轧制成标准尺寸的大张板材或带材使用,俗称硅钢片,广泛用于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电磁机构、继电器电子器件及测量仪表中。 硅是钢的良好脱氧剂,它与氧结合,使氧转变为稳定的不为碳还原的SiO2,避免了因氧原子掺杂而使铁的晶格畸变。硅在α铁中成为固溶体后使电阻率增加,同时有助于将有害杂质碳分离出来。因此,一般含杂质的铁加入硅后能提高磁导率、降低矫顽力和铁损。但含硅量增加又会使材料变硬变脆,导热性和韧性下降,对散热和机械加工不利,故一般硅钢片的含硅量不超过4.5%。 硅钢片分冷轧、热轧两种,使用较多的是冷轧硅钢片。冷轧硅钢片沿轧制方向有优良的磁性能,不仅在强磁场中具有高饱和磁通密度和低铁损,而且在弱磁场中也有良好的磁性(初始磁导率大)。这是由于冷轧工艺过程使钢片中杂质含量降低,并在钢片中造成粗大晶粒,致使磁导率增大,磁滞损耗减小。 硅钢片的主要品质特性有铁损值、磁通密度、硬度、平坦度、厚度均匀性、涂膜种类及冲片性等。以下针对各项品质特性加以说明。 1.铁损值 硅钢片在某一特定频率的交流磁场下,磁化到特定的磁通密度时,每单位重量之硅钢片所损失的能量,称为铁损值。通常所用的交流磁场频率为50或60赫兹,而所达到的磁通密度通常为1.5或1.7特斯拉。常用的铁损值单位是每公斤或每磅硅钢片所损失的瓦特值,用Watt/kg或Watt/lb表示。硅钢片的铁损值来源包括磁滞损、涡电流损和异常涡电流损三部份。硅钢片在磁化的过程中,会产生磁滞的现象。磁滞损即为B-H磁滞曲线所包涵的面积。硅钢片的涡电流损起源于在交流变化的磁场,因法拉第定理的影响,硅钢片内部产生诱导电压,依照奥姆定律,电压在硅钢片内部引起诱导电流,进而造成硅钢片的焦耳热,这项能源损失称为涡电流损。根据古典电磁学理论,涡电流损和钢片的厚度、电阻系数、磁通密度和频率有关。而涡电流损和钢片厚度的平方成正比,和钢片的电阻系数成反比,因此,高级的硅钢片,其厚度倾向较薄,而为了提高钢片的电阻系数,则在硅钢片中添加硅、铝等元素。铁损值减去磁滞损和涡电流损后的能源损失,称为异常涡电流损。学者认为异常涡电流损是由于磁域移动和转动所引起的微观涡电流损失,因此,异常涡电流损和磁域大小有关。若硅钢片的磁域大,当磁化时,其旋转较快,微观涡电流损失增加。铁损值是硅钢片最重要的性质指标,也是各种工业标准对硅钢片分级的规格依据。铁损值愈低,表示品级愈高,其能源效率愈高。 2.磁通密度 磁通密度是硅钢片的另一项重要的电磁特性,它表示硅钢片被磁化的难易度。在某一特定频率之磁场强度下,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磁通量,称为磁通密度。通常硅钢片的磁通密度是在频率50或60赫兹,外加磁场5000A/m的条件下测得,称为B50,其单位为特斯拉(Tesla)。磁通密度和硅钢片的集合组织、杂质、内部应力等因素有关。磁通密度直接影响到马达、变压器等电机设备的能源效率。磁通密度愈高,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磁通量愈大,能源效率愈佳,因此,硅钢片的磁通密度愈高愈好,通常,规格只要求磁通密度的最低值。 3.硬度 硬度是硅钢片的品质特性之一,现代化的自动冲床进行冲片时,对硬度的要求更为严格,硬度太低时,不利于自动冲床的送料作业,同时容易产生过长的毛边,增加组装时的困难。为了满足上述需求,硅钢片的硬度必须高于某一硬度值,例如,50AI300硅钢片之硬度通常以不低于HR30T硬度值47为宜。硅钢片的硬度随着品级升高而增加,通常,高品级的硅钢片,其硅含量添加愈多,合金固溶强化的效果,使得硬度也愈高。 4.平坦度 平坦度是硅钢片的重要品质特性。良好的平坦度有利于冲片作业和组装工作。平坦度和轧延及退火技术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提升轧延退火技术和制程有利于平坦度,例如使用连续退火裂程,其平坦度优于批式退火制程者。 5.厚度均匀性 厚度均匀性是硅钢片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特性。如果的厚度均匀性不良,钢片中央与边缘的厚度差异太大,或钢片长度方向钢片厚度变异太大,都会影响到组装后的铁心厚度。不同的铁心厚度,其导磁特性变异也大,直接影响到马达、变压器的特性,因此,硅钢片的厚度变异愈小愈好。钢片的厚度均匀性和热轧、冷轧技术与制程有密切的开系,提升轧延技术能力才能降低钢片的厚度变异量。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考试

XX公司员工培训考试 姓名:岗位: 一.判断题(每小 2 分,共20分) 1. 正常情况下同一污水水质COD的值要小于BOD5的值。 2. 厌氧要求系统溶解氧为零,而缺氧则需要通过极少量的溶解氧。 3. MLSS是污泥指数,它反应了污泥沉降情况和生化性。 4.污水颜色一般为灰褐色,在实际生活里,由于管道运输等的因素,可能会变暗甚至变黑。 5. 污泥容积指数SVI值越大越好。 6. 曝气池有臭味,污泥发臭发黑是因为曝气池溶解氧过高。7.化学泡沫呈白色,是由污水中的洗涤剂以及一些工业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曝气的搅拌和吹脱作用下形成的。 8.污泥沉降比越大,越有利于活性污泥与水的迅速分离 9. 沉砂池的作用是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水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并起到保护水泵、管道、仪表等作用。 10. 污泥上浮时,要及时排泥,不使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太长,另外增加曝气,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内有足够的溶解氧。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我厂出水指标中氨氮控制在()mg/L 以下才达标。 A. 10 C 50 D. 15 2. 以下哪项工艺不是二级处理()。 A.格栅 B.生化池C?澄清滤池D?污泥脱水 3. 哪个季节最容易发生丝状菌膨胀() A.春E.夏C.秋D.冬 4. 污水生物性质及指标有() A.表征大肠菌群数与大肠菌指数 E.病毒C.细菌指数D.大肠菌群数、大肠菌指数、 病毒及细菌指数 5. A2/O 工艺指()。 A. 厌氧-缺氧-好氧 B. 厌氧-好氧-缺氧 C. 好氧-缺氧-厌氧 D. 缺氧-厌氧-好氧 6. 下列()构筑物可以使污泥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并有暂时贮泥的作用。 A. 格栅 B. 二沉池 C. 高密池 D. 沉砂池 7. V型滤池反冲洗过程常采用()三步。 A.气冲T气水同时反冲T水冲 B.气冲T水冲T气冲 C.水冲T气水同时反冲T气冲 D.水冲T气水同时反冲T气冲 8. 脱泥车间会投加()药剂来加速污泥的沉降。 A. 聚合氯化铝 B. 聚丙烯酰胺 C. 铁盐 D. 石灰 9. ()值能反应出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含量高,污泥缺乏活性;过高则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并具有产生膨胀现象的可能。 A. SV%亏泥沉降比 B. MLSS污泥浓度 C. SVI污泥指数 D. MLVSS挥发性悬浮固体 10. 生化池pH<6,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 A. 污泥细碎 B. 污泥老化 C. 污泥膨胀 D. 出现大量泡沫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化学需氧量就是我们常说的 _______ ,生化需氧量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 ,一般情况下说污

电工钢基础知识

所谓电工钢,是无硅、低硅、中硅、高硅电工钢的总称。它是机电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冷轧电工钢板是用冷轧工艺生产的一种电工钢板,冷轧电工钢比热轧电工钢又有许多优越性,故冷轧电工钢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的工艺要求严格,生产厂家一般都作为技术专利而保密,而且也很少发表具有指导生产实际的文章。在生产冷轧电工钢中,由于工厂的设备和工艺不同,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也不大相同。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合理的最佳生产工艺,发展新品种,提高电工钢的性能等级,世界上和国内各企业都成立攻关部门。 电工钢板的发展简史 电工钢板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九世纪。 1881-1889年铁中的磁滞现象的解释、B1.6法则的发现,采用搭接组装铁芯的方法,利用层间电阻绝缘的方法组装铁芯,其铁板表面发蓝处理生产产生氧化膜,发现软铁中添加硅,可以防止时效,(称其为普通低碳钢。)。 1889年发现了添加2~4%的硅,大大的减低了铁损,提高了磁导率。 1903年西德、美国、英国正式生产出热轧硅钢片。 1905年德国等国已有热轧硅钢片的商品。 1906年德国等全部取代普碳板用来制造电机和变压器,这一时期电工钢板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1906年~1930年德国等国制造厂与用户对热轧硅钢片的成本和机械性能统一认识以及改进质量和提高产量的阶段。 1912年德国等国生产出最高牌号的铁损P10/50=1.45W/kg。 1925年德国等国生产出最高牌号的铁损P10/50=1.30W/kg。 这阶段电工钢板性能的每次重大改进,使材料的生产成本降低。 1928年本多与矛诚司,发表了铁单晶的磁各向异性。 1930年在铁单晶磁各向异性的启发下,采用冷轧和退火的方法试验取向硅钢。(单取向硅钢片的出现硅钢发展上的议席一次飞跃)。 1934年单取向硅钢片的试验成功。 1935年单取向硅钢片开始生产。 1936年提出了卷绕铁芯的考虑方案。 1941年开始制造半圆形铁芯式的卷绕铁芯。(硅钢片使用上的进步) 1949年试制成功,厚度为≤0.10mm的冷轧取向硅钢薄带。(使用在飞机雷达上的脉冲变压器) 1950年前后对热轧硅钢采用平整后,酸洗再平整,并将钢板焊接起来进行单片退火并涂绝缘层。 1952在单取向硅钢生产中,使用MnS有利夹杂物,使取向硅钢的磁性稳定和进一步提高。1957年制成双取向(100)[001]硅钢片,(硅钢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 1968年经过若干次试验,到1968年在大生产上成功的生产Hi-B硅钢片,使磁感B10接近理论值,从而使硅钢进入了文明时代,高磁感取向硅钢(HiB)的铁损最低,是目前世界上的热门货。生产硅钢的国家都在研究发展,同时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我国也引进了日本新日铁的Hi-B专利技术,已成功的生产出高磁感取向硅钢片。 电工钢的分类与要求 电工钢分类 按化学成份分为无硅、低硅、中硅和高硅电工钢,其含硅量分别为:无硅电工钢:0.3%以下(炼钢时自然带入) 低硅电工钢:0.3~0.8%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大全

1:什么是二极管的正偏?在p节加正电压,而n节加负电压。即为正偏。 正偏是扩散电流大大增加,反偏使漂移电流增加。但是漂移电流是由于少子移动形成的,所以有反向饱和电流! 2:一般低频信号,电阻线的粗细是为了流多少电流,而粗细带来的电阻大小不计,因为铜线本身电阻很小,当然特殊情况例外! 3:mos管是依靠多子电子的一种载流子导电的,与晶体三极管的多子与少子一起参与导电的情况不一样。它是一种自隔离器件,不需要设置晶体三极管中的隔离岛,节省心片面积,适合超大规模电路。 它的特点是压控!即控制端几乎不需要电流,容易集成。 4:如何判断三极管的 cbe 极? a 直接查资料, b 用万用表二极管档,p接正,n接负时有数字显示,所以有测量几次,就可以知道是pnp型还是npn型,b端由此可以断定了。然后用万用表的hef档测量放大倍数,如果接对了即能判断结果。 5:共发放大器有倒相作用。 6:直流反馈是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交流反馈是为了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7:电容和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相反。电感应该和电阻相同,不过还有互感的概念,所以还是有所区别的吧?需要求证!8:示波器的很多数字显示只有在屏幕中显示多个周期才显示的,太多也不显示! 9:共基放大器是同相放大器,输出电阻大,电压增益为1,号称续流器。 共集放大器是同相放大器,输入电阻大,电流增益为1,号称电压跟随器。 共发放大器是反相放大器,输入出电阻是上两个之间,电压增益大,电流增益也大。 所以共发,共基放大器,知道共基在后,就知道输出电阻大,将输入电流不衰减的送到输出电阻大的那端。 共集共发,明显是输入电阻大,将输入电阻不衰减的送到输出电阻小的那端 10:正弦电压的输出平均电压在全桥整流电路中是0.9倍的输入电压有效值,所以输出电流的平均值(等同用万用表测量)是输入电压有效值除以负载电阻后的0.9倍。 1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是共地的,双踪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地必须连在一起,尤其是高电压的时候! 12:mos管的测量方法,一般是gds排列。用万用表的话,先在gs两端加电,即用万用表点一下gs 然后点ds,就能测量出数字来了。这些都是根据它的本身特征来判断的。注意,gs端的电容很小,u=q/c,如受外界影响,或静电感受,带上小两电荷就可以使u很大,使其烧掉。 13:画pcb时候应该留出检测点。 14:用万用表测量之前必须弄明白测量什么信号,用什么档位。 15:tvs管的响应速度一般很快! 16:对三极管的各项参数以及运放的各项参数需要经常复习,了解!因为十分重要! 17:三极管的几个工作状态需要彻底明白才行! 18:作实验的检查方法总结:首先应该看电路有几部分组成,其中每部分均可以分三部分来看,电源,输入,输出,一一检查过来,必然不会错。另外就是看测量仪器是否设置正确。 19:波形叠加只要掌握 Uac=Uab=Ubc的道理就可以了。 20 :扼流圈的理解:电感是阻交流,通直流信号的,这点基本和电容相反的。 低频扼流圈是抑制交流通肿瘤的 高频俄流圈是抑制高频通低频和直流的。 21:放大电路有直流耦合和交流耦合,区别自知! 22:变压器砸数的基本公式 N=V的4次方/4.44fBmS ,公式推导都在学习资料里。 Bm热轧硅钢片,1.11-1.5t 而冷的1.5-1.7t,应该现在有铁硅铝这种更加好的东西了。具体见学习资料里的东西。 23:三极管b和hef的关系,b是交流放大倍数,hef是直流放大倍数,b和频率相关的。所以两者是有区别的哦24:负载重轻对应与电阻的小大,但对横流源就不一样了,电阻大的话输出功率就大。负载就重点! 25:网络线水晶头的制作。直通线的标准是586B,交叉线的标准是一头586A另一头586B。,其中1236四根线是有用的,其他线为电话线留的。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1.导致厌氧池酸化的原因有哪些? (1)负荷冲击;(2)温度变化大;(3)进水PH值不稳定,变化幅度大。 2.厌氧生物处理中,有机废水尤其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途径主要取决于废水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易于生物降解的;(2)难生物降解的;(3)有害的。 3.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 (1)温度;(2)污泥龄与负荷;(3)搅拌和混合;(4)营养和C/N比;(5)氮的守恒与转化。 5.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仪器误差、操作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 7.细菌的特点是什么? (1)变异性,(2)群体性,(3)竞争性与共生性。 8.容量分析根据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四类; 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10.溶液标签的内容? 配制日期、浓度、配制人。 11.常见试剂的质量分为那四种规格: 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实验试剂 14.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定溶、标定。 17.好氧菌适易的温度与PH值范围各是多少? 温度20-30 ℃,PH值6.5-9.0。 18.运行中对厌氧处理应从哪方面检测? (1)进出水的PH值;(2)COD;(3)SS;(4)温度;(5)产气率;(6)VFA。 19.影响CASS系统硝化反应的指标有: (1)溶解氧;(2)温度;(3)PH值;(4)污泥龄(5)重金属及有害物质。 20.生物脱氮的原理? 污水中的氮一般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四种形态存在。污水脱氮主要采用生物法,其基本原理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酸氮、硝酸氮,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22. 在DO<3mg/l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减小曝气量来减轻二沉池中污泥上浮现象? 答:不能,污泥上浮不是曝气量过大造成的,即使曝气量大,大量气泡完全可以在曝气池出水槽和二沉池进水口前释放掉的。这种情况下减少曝气量会使二沉池内污泥缺氧而发生反硝化甚至厌氧,加剧污泥上浮。 23.深么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降,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颜色异变,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的。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有:污水中营养物质不平衡,缺乏氮、磷等养料;溶解氧不足;水温高;PH低;泥龄长;负荷过高等等。 24.二沉池大块污泥上浮的原因? (1)硝化污泥 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造成原因是由于在曝气池内硝化进程较高,反硝化不足,曝气池出水含大量的硝酸盐氮,进入沉淀池后,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着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2)腐化污泥 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产生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 时间长后,即厌氧腐化,产生H 2S、CO 2 、H 2 等气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25.各种字符所表示的意思: (1)COD—化学耗氧量;(2)BOD—生物耗氧量;

包钢无取向硅钢生产线生产工艺解析

包钢无取向硅钢生产线生产工艺解析 硅钢是指含硅量在0. 5% ~ 4. 5% 左右的硅铁合金,是电力、电子和军事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被称为钢铁产品中的“艺术品”。 经过对包钢薄板厂20万t硅钢生产工艺的探索与总结,钢板清洗质量、退火炉退火温度、涂覆膜厚度等因素,是影响硅钢成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优化前清洗段的清洗质量是降低炉辊结瘤概率的有效手段.保证退火炉的退火温度在750~950℃是细化钢板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的核心工艺.涂覆膜均匀、厚度合理,保证在3.2~3.5 g/m2,是确保硅钢片免受各种腐蚀介质的侵蚀的重要措施。 1、硅钢生产工序 铁水预脱硫处理→转炉冶炼→RH 处理→薄板坯连铸连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涂层→卷取( 取样检验) →包装出厂 在硅钢生产末段,即退火、涂层段,是直接决定硅钢成品的性能好坏及成品等级的阶段,如何管控好相应的工艺变得尤为重要。 2、退火涂层工艺解析 2.1 前清洗段 硅钢生产线主要控制的是退火与涂层两部分。然而,在冷轧原料进入退火炉退火前,由于生产环境的不同,硅钢原料表面不可避免的包含一些污染物,这些污物主要包括:轧制过程中残留的乳化液、润滑油和铁粉,以及在冷硬卷存放过程中产生的锈和落上的尘土。因此,必须对板带进行清洗,否则将严重影响最终成品表面质量,从而影响成品等级。 硅钢生产线在退火炉前专门设置了前清洗段,并且针对不同性质的杂质,设计不同种类的清洗介质,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硅钢线前清洗段的清洗结构与清洗原因如下所述:前清洗段的布置结构依次为:碱浸洗段、碱刷洗段、电解清洗段、水刷洗段、水浸洗段、水漂洗段。各段针对不同性质的杂质,分类清洗,主要清洗原理是: (1) 乳化液、润滑油:利用清洗液中NaOH的皂化反应初步去除板面上植物性油脂,在利用活性剂成分初步去除板面上的矿物性油脂。结合刷洗和电解清洗深层次去除钢带表面的油脂。 (2) 铁粉:利用刷洗初步去除钢带外层的铁粉,利用电解清洗深层次去除钢带表面的铁粉。 (3) 锈:钢带表面的粘附的铁锈颗粒可以经刷洗去除。 (4) 尘土:可经脱脂清洗去除。 (5) 经过前清洗段对板带各种类型的冲洗,原板污物绝大多数已经清洗干净,能够满足后续生产工艺的要求。 2.2 连续退火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

硅钢片基本知识

五金知识:矽钢片 -------------------------------------------------------------------------------- 来源: 发布日期: 电工用硅钢薄板俗称矽钢片或硅钢片。顾名思义,它是含硅高达0.8%-4.8%的电工硅钢,经热、冷轧制成。一般厚度在1mm以下,故称薄板。硅钢片广义讲属板材类,由于它的特殊用途而独立一分支。 电工用硅钢薄板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是电力、电讯和仪表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磁性材料。 (1)硅钢片的分类 A、硅钢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低硅片含硅2.8%以下,它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 2.8%-4.8%,它具有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 B、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又可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冷轧片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磁性较高,因此,随着工业发展,热轧片有被冷轧片取代之趋势(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停止使用热轧硅钢片,也就是前期所说的"以冷代热")。 (2)硅钢片性能指标 A、铁损低。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以铁损值划分牌号,铁损越低,牌号越高,质量也高。 B、磁感应强度高。在相同磁场下能获得较高磁感的硅钢片,用它制造的电机或变压器铁芯的体积和重量较小,相对而言可节省硅钢片、铜线和绝缘材料等。 C、叠装系数高。硅钢片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制造铁芯的叠装系数提高。 D、冲片性好。对制造小型、微型电机铁芯,这点更重要。 E、表面对绝缘膜的附着性和焊接性良好。 F、磁时效 G、硅钢片须经退火和酸洗后交货。 (一)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GB5212-85) 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以含碳损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作材质,经热轧成厚度小于1mm的薄板。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也称热轧硅钢片。 热轧硅钢片按其合硅量可分为低硅(Si≤2.8%)和高硅(Si≤4.8%)两种钢片。 (二)电工用冷轧硅钢薄板(GB2521-88)

污水处理厂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1、污水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水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污水也包括降水。 按照来源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生活污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用过的水,包括厕所、厨房、浴室、洗衣房等处排出的水,来自住宅、公共场所、机关、学校、医院、商店以及工厂中生活间,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洗涤剂以及病原微生物菌、寄生虫卵等。这类污水需经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灌溉农田或再利用。 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排出的污水,来自车间和矿场。由于生产类别、工艺过程和使用原材料不同,工业废水的水质繁杂多样。其中如冷却水,只受轻度污染或只是水温增高,稍做处理即可回用,它们被称为生产废水。而使用过程中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水,其中大多有危害性,如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含氰化物、汞、铅、铬等有毒物质的;含合成有机化学物质的;含放射性物质的等等。另外也有物理性状十分恶劣如有臭味、有色、产生泡沫等。这些称为生产污水,大多需经适当处理后才能排放或回用。生产污水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往往是宝贵的原料,应尽量回收利用。 降水是指在地面上流泄的雨水、冰雪融化水。这类水虽然较清洁,但径流量大,若不及时排除,会造成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巨大影响。降水一般不需处理,可直接排入水体,但初降的雨水可携带大量地面上、屋顶上积存的污染物,并可能带有工厂排放出的有毒有害粉尘,污染程度较重的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 一般情况下,污水都需经过处理再排放,但对于处理程度的要求可有所不同。如进人受纳水体或土地、大气的,因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自净能力范围以内的,即环境容量允许的,可充分利用环境容量而减低对处理水平的要求;对于回收利用,也可按回收后用水的水质要求来确定处理水平。以此来求得最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水质指标 2.1物理指标

硅钢生产流程

鞍钢冷轧硅钢厂简介 发布时间:2010-03-12 关键词:鞍钢,冷轧,硅钢,厂简,介 鞍钢冷轧硅钢工程是经国家批准的鞍钢“十五”规划的重点技改项目,该工程于2003年6月18日正式开工,2004年7月19日第一条连退机组热负荷试车并生产出第一卷合格冷硅钢卷。2005年3月30日4条硅钢连退生产线、1条酸轧联合机组已全部建成。该工程的建成添补了鞍钢此类生产的空白,为鞍钢“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品牌”奠定了总要基础。 鞍钢冷轧硅钢厂正式成立于2004年7月,该厂主要设备有1条酸洗轧机组联合机组,4条电工钢连续退火涂层机组,4条切边重卷机组,2条包装机组等,厂房占地面积173240m3,设计年生产量为100万吨,其中80万吨为中、底牌号无取向硅钢,20万吨冷硬卷。 酸轧联合机组可生产后、700-1380mm宽的电工钢板和冷轧板,连续退火涂层机组可生产厚、700-1280mm宽的电工钢产品,产品质量、成材率、能耗、劳动生产率、环保等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些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能够满足中小型电机、家用电器等需要,具有尺寸精度高、磁特性好、性能稳定、绝缘性强等特点,是钢铁行业深加工的优质板材。 鞍钢冷轧硅钢厂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自主集成和建设的具有一流水平的冷轧硅钢生产线。 鞍钢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流程图

酸洗-轧机联合机组硅钢连退涂层机组 硅钢连退涂层机组包装机组

包装机组磨辊间可供产品牌号、规格及主要用途 产品特性: 1.产品性能稳定:制造工艺先进、钢质纯净、磁性稳定。 2.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滑、厚度均匀,同板差小,使用于连续高速冲床使用。 3.加工性能优良:冲片性和焊接性能良好便于剪切和冲压。 4.产品规格齐全,满足不同生产要求。 5.产品图层性能稳定,符合环保要求。 牌号及性能

硅钢片基础知识全集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牌号、磁特性、尺寸、外形、力学性能、工艺特性和检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磁路结构中使用的、带有绝缘涂层的全工艺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磁性钢带(片)。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本标准 和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235-88 金属反复弯曲试验方法(厚度等于或小于3薄板及带材) 247-8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2522-88 电工钢片(带)层间电阻、涂层附着性、迭装系数测试方法 3076-82 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 3655-92 电工钢片(带)磁、电和物理性能测量方法 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13789-92 单片电工钢片(带)磁性能测量方法 3、定义和牌号表示方法 3.1定义 3.1.1标准比总铁损 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其峰值为某一标定值,变化频率为某一标定频率时,单位质量的铁芯在温度20℃时所有消耗的功率定为标准比总铁损(简称标准铁损或铁损),单位为 3.1.2标准磁感应强度 温度为20℃,铁芯试样从退磁状态,在标定频率下磁感应强度按正弦规律变化,当交流磁场的峰值达到某一标定值时,铁芯试样磁感的峰值为标准磁感强度(简称磁感应强度或磁感),单位为T 3.1.3弯曲次数 弯曲次数是用肉眼观察到基体金属上第一次出现裂纹前反复弯曲的次数,它代表了材料的延展性。

3.2牌号表示方法 4、分类 本标准中的磁性钢带(片)分为取向和无取向两大类,每类按最大铁损和材料的公称厚度分成不同牌号。 5、技术要求 5.1磁特性 5.1.1磁感 取向钢在800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800(峰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无取向钢在5000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5000(峰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5.1.2铁损 取向钢在磁感为1.7T、频率为50时,规定的最大铁损P1.7应符合表1的规定。无取向钢在磁咸为1.5T、频率为50时,规定的最大铁损P1.5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1、取向钢磁特性的工艺特性

硅钢最新知识

30XQ120及30Q130适用于S9 ,S10,S11A,S11B(必要结构调整),适用种类为干式变压器,油浸变压器。同板差是指在一块钢板上厚度的偏差,是指测厚仪测量一块钢板的实际厚度值与实际厚度平均值的差,英文简称In bar。 同板差是指在一块钢板上厚度的偏差,指在同一张钢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厚度差的最大值。同板差就是根据纵向厚度和横向厚度两种检验结果确定的。它是检验同一张钢板上厚度差是否符合公差标准要求的一项指标。 在生产中板带钢的厚度是根据其中心点处的厚度波动加以控制的,出厂时也只作纵向厚度检验。对于轧后还要进行焊接或继续加工的钢板,如造船、锅炉、桥梁及冲压用钢板等,除了作纵向厚度检验外,还要作横向厚度检验。 1同一张钢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厚度差的最大值 使用测厚仪测几个点后(点的数量越多当然越精确),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得出的差值 1.》硅钢基础知识(含义、分类、牌号表示方法、涂层) 硅钢 silicon steel 含硅量0.5%~4.8%的铁硅合金。是电工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软磁材料。电工用硅钢常轧制成标准尺寸的大张板材或带材使用,俗称硅钢片,广泛用于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电磁机构、继电器电子器件及测量仪表中。 硅是钢的良好脱氧剂,它与氧结合,使氧转变为稳定的不为碳还原的SiO2,避免了因氧原子掺杂而使铁的晶格畸变。硅在α铁中成为固溶体后使电阻率增加,同时有助于将有害杂质碳分离出来。因此,一般含杂质的铁加入硅后能提高磁导率、降低矫顽力和铁损。但含硅量增加又会使材料变硬变脆,导热性和韧性下降,对散热和机械加工不利,故一般硅钢片的含硅量不超过4.5%。

硅钢片分冷轧、热轧两种,使用较多的是冷轧硅钢片。冷轧硅钢片沿轧制方向有优良的磁性能,不仅在强磁场中具有高饱和磁通密度和低铁损,而且在弱磁场中也有良好的磁性(初始磁导率大)。这是由于冷轧工艺过程使钢片中杂质含量降低,并在钢片中造成粗大晶粒,致使磁导率增大,磁滞损耗减小。 硅钢分类: 热轧硅钢片: 热轧硅钢片是将Fe-Si合金用平炉或电炉熔融,进行反复热轧成薄板,最后在800-850℃退火后制成。热轧硅钢片主要用于发电机的制造,故又称热轧电机硅钢片,但其可利用率低,能量损耗大,近年相关部门已强冷要求淘汰。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冷轧无取向硅钢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发电机制造,故又称冷轧电机硅钢。其含硅量0.5%-3.0%,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高于取向硅钢;与热轧硅钢相比,其厚度均匀,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滑平整,从而提高了填充系数和材料的磁性能。冷轧取向硅钢片:冷轧取向硅钢带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变压器制造,所以又称冷轧变压器硅钢。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的磁性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在易磁化的轧制方向上具有优越的高磁导率与低损耗特性。取向钢带在轧制方向的铁损仅为横向的1/3,磁导率之比为6:1,其铁损约为热轧带的1/2,磁导率为后者的2.5倍。硅钢片牌号表示方法: DR510-50表示铁损值...由公称厚度(扩大100倍的值)+代号A+铁损保证值(将频率50HZ,最大磁通密度为1.5T时的铁损值扩大100倍后的值) DR510-50表示铁损值为5.1,厚度为0.5mm的热轧硅...特点:铝的密度小,比重为2.7,约为铜的1/3;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冷韧性都好冷轧无取向硅钢带(片)表示方法:DW+铁损值(在频率为50HZ,波形为正弦的磁感峰值为1.5T 的单位重量铁损值。)的100倍+厚度值的100倍。 如DW470-50 表示铁损值为4.7w/kg,厚度为0.5mm的冷轧无取向硅钢,现新型号表示为50W470。 (2)冷轧取向硅钢带(片) 表示方法:DQ+铁损值(在频率为50HZ,波形为正弦的磁感峰值为1.7T 的单位重量铁损值。)的100倍+厚度值的100倍。有时铁损值后加G表示高磁感。如DQ133-30表示铁损值为1.33,厚度为0.3mm的冷轧取向硅钢带(片),现新型号表示为30Q133。 (3)热轧硅钢板 热轧硅钢板用DR表示,按硅含量的多少分成低硅钢(含硅量≤2.8%)、高硅钢(含硅量>2.8%)。 表示方法:DR+铁损值(用50HZ反复磁化和按正弦形变化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5T时的单位重量铁损值)的100倍+厚度值的100倍。如DR510-50表示铁损值为5.1,厚度为0.5mm的热轧硅钢板。家用电器用热轧硅钢薄板的牌号用JDR+铁损值+厚度值来表示,如JDR540-50。 2、日本牌号表示方法: (1)冷轧无取向硅钢带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一、什么叫凝聚? 在废水中投加带正离子的混凝药剂,大量正离子在胶体粒子之间的存在以消除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从而使微粒聚结,这种通过投加正离子电解质的方法,使得胶体微粒相互聚结的过程称为凝聚。常用地凝聚剂有硫酸铝、硫酸亚铁、明矾、氯化铁等。 二、为什么废水中的胶体颗粒不易自然沉降? 废水中许多比重大于1的杂质悬浮物、大颗粒、易沉降的悬浮物都可以用自然沉降、离心等方法去除。但比重小于1的、微小的甚至肉眼无法看到的悬浮物颗粒则很难自然沉降,如胶体颗粒是10-4~10-6mm大小的微粒,在水中非常稳定,它的沉降速度极慢,沉降1m 需耕时200年。沉降慢的原因有二个:一、胶体粒子都带有负电荷,由于同性相斥的原因,从而阻止胶体微粒间的接触,不能被彼此粘合,悬浮于水中。二、胶体粒子表面还有一层分子紧紧地包围着,这层水化层也阻碍和隔绝胶体微粒之间的接触,不能被彼此粘合,悬浮于水中。 三、什么叫废水的预处理?预处理要达到哪几个目的? 生化处理前的处理一般都习惯地叫作预处理。由于生化法处理费用比较低、运行比较稳定,因此一般的工业废水都采用生化法处理,废水的治理也以生化法作为主要的处理手段。但废水中含有某些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的有机物质,因此废水在进入生化池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目的是将废水中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的物质尽可能地削减或去除,以保证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能正常地运行。预处理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将废水中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尽可能地消减和去除或转化为对微生物无害或有利的物质,以保证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能正常运行;其二是在预处理过程中削减COD负荷,以减轻生化池的运行负担。 四、COD和BOD5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的有机物是可以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有机物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甲醇),而有的有机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而且还具有毒性(如银杏酚、银杏酸、某些表面活性剂)。因此,我们可以把水中的有机物分成2个部分,即可以生化降

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一、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首先要求钢水纯净,经真空处理后碳含量降至0.01~0.005%,氧<0.005%,保护浇铸成厚板坯,低温热送,加热到1100~1200℃,保温3~4h,使AlN粗化,若轧机能力强,最好是1050~1100℃加热,防止铸坯中较粗的AlN、MnS析出物再固溶,使热轧及退火后晶粒细化,组分增多,磁性变坏。终轧温度要高些,以防止晶粒变粗,铁损降低。 对无取向的Si>1.7%的硅钢,由于变形抗力显著提高,导热性降低,并且连铸后柱状晶粗大,产品表面易产生瓦垅状缺陷,铸坯易产生内、外裂纹,故需慢热慢冷,加热温度也可略高一些,达1 200℃。这更便于热轧而且使终轧温度提高,热轧板晶粒粗化,可改善磁性。加热到1200℃,Mn S不会固溶,而AlN可能部分固溶,但由于钢中碳含量降低(如<0.01%,至0.004%),可使AlN固溶度明显减小,亦即使固溶温度提高。则≤1200℃加热仍可使AlN粗化,P15降低。通常开轧温度1180±20℃,终轧温度850±20℃。应注意含Si<1.7%或Si<2.5%而C>0.01%的硅钢在约1 000℃时存在明显的α+γ两相区,热轧塑性显著降低,γ相与α相变形抗力之差易引起不均匀变形,使板形不好,易出现裂边,成材率下降。故应尽量降低碳含量,使热轧精轧基本处于α相区或避开α+γ两相区,C≤0.003%的1.5%Si钢,热轧时由于γ相数量减少,也不裂边。碳量低,以后退火也不需要脱碳。 二、无取向硅钢片和取向硅钢片的关系: 1、二者都是冷轧硅钢片,但含硅量不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含硅量0.5%-3.0%,冷轧取向硅钢片含硅量在3.0%以上。 2、生产工艺及性能的不同:无取向硅钢片较取向硅钢片工艺要求相对较低。 无取向硅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高于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片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带,再经酸洗、冷轧和退火制成。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铁损低很多,磁性具有强烈的

宝钢冷轧电工钢牌号介绍

宝钢冷轧电工钢牌号介绍 1 引言 电工钢是电力、电讯、电机制造、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行业普遍使用的磁性材料。一个国家的电工钢用量与发电量的增长率成正比关系。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长,促进了电力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对冷轧电工钢的需求。2006年估计年产量达到252.5万t,2007年我国对冷轧电工钢的需求超过300万t。目前国内宝钢、鞍钢、太钢、本钢等冷轧电工钢生产项目相继投产,武钢经过现有硅钢厂的技术改造和建设第二硅钢厂,年生产冷轧电工钢达到100万t 以上。 宝钢电工钢于2000年底正式投产,而在2001年电工钢的产量就达到了38万t,超过35万t 的设计能力。预计2007年电工钢产量将突破90万t。宝钢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装备和严格的管理等优势,使宝钢电工钢产品质量和产量迅速提高,其产品已广泛地用于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EI铁芯、电机四大行业[1],并已稳定地进入了国内外著名厂家。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宝钢在不断改进引进牌号品质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形成了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的新产品系列,开展了高效、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大生产的研制。高效硅钢月产量已经由最初的千余吨突破1万t,2007年1—12月高效硅钢和高牌号硅钢产量分别达到100490t和13522t,完成高效硅钢产量10万t和高牌号硅钢产量1万t的2007年目标。成功试制了牌号B50A400、B50A350、B35A300、B50A310、B50A290、B50A270、B50A250的高牌号硅钢产品,目前B50A400、B50A350、B35A300、B50A310都已经有用户进行批量订货。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同时,质量控制水平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 随着国内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EI铁芯、电机四大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生产冷轧电工钢的厂家大大增加,产量也随之增长并大量出口冷轧电工钢到欧、美、亚、澳等的巨大市场。制定国内、国际通用的电工钢标准(包括技术协议)和确定通用的牌号对电工钢生产、科研、标准化至关重要,也是技术经济合作的桥梁,是生产实际和科技成果的综合反映。2000年,国家专门制定了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标准( GB/ T 221 - 2000《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该标准中电工钢牌号是按GB/ T2521 - 1996《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原则确定的。其原则是:简单明了,物理意义明确,从牌号可以明确种类及关键性能指标。 2 国家标准冷轧电工钢牌号的历史演变 2.1 国家标准的电工钢牌号的演变 20 世纪60~70 年代,我国电工钢的标准是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出现,到80 年代才有了国家标准。电工钢的标准变化过程是: YB73 - 1960 →YB73 -1963 →YB73 - 1970 →GB/ T 2521 - 1981 →GB/ T2521 - 1988 →GB/ T 2521 - 1996→GB/ T 2521 – 2008。 60年代,我国的电工钢以热轧产品为主,冷轧电工钢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因此在YB73 - 1960 、YB73 - 1963 标准中牌号的冷热未予区分,牌号统一由汉语拼音字母和数字表示,如 D11、D22、DC41、DH41、DR41 等。D表示电工钢“电”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G、H、R”分别表示测试时的磁场条件“高、中、低”,G 表示在高频下测试和使用的钢板,H 表示中磁场下测试的钢板,R 表示在弱磁场下测试的钢板。字母后边的第一位数字表示硅含量的级别,第二位数字表示磁性能级别。 70 年代,将热轧和冷轧电工钢分开分别制定了标准,YB73 - 1970 标准代替了YB73 - 1963 的热轧部分。1974 年武钢从日本引进全套电工钢生产设备和专利技术,1979 年正式生产冷轧电工钢。1980 年受国家委托,武钢制定了GB/ T 2521 - 1981 标准,1988 年进行了修订。在该标准中,牌号用字母和数字表示,如DW310 - 35 、DQ122G - 30 、OQ151 - 35等,“DW”代表电工用无取向钢,“DQ”代表电工用取向钢“,G”代表高磁感,字母后边的数字表示铁损的100 倍,最后边的数字表示厚度值的100 倍。1996 年修订标准时,将厚度值放到了牌号的最前边,把G 放到了字母的第二位,其意义同上[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