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命题研究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与三角形、四边形第二节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全等

中考数学命题研究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与三角形、四边形第二节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全等
中考数学命题研究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与三角形、四边形第二节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全等

第二节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全等三角形

,贵阳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题型题号考查点考查内容分值总分2016

解答18(1)全等三角

形的判定

以正方形

为背景考

查全等三

角形的判

5

解答24全等三角

性质的应

用利用全等

三角形的

性质探索

线段之间

的数量关

1217

2015选择8三角形全

等的判定

添加条件

判断三角

形全等

33

2014未考2013未考

2012选择4三角形全

等的判定

添加条件

判断三角

形全等

33

命题

规律纵观贵阳市5年中考,考查本节内容共4次,2016年两次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应用,都是综合命题,其中18题第

11问判

定三角形

全等难度

不大,第

24题阅

读理解题

利用三角

形全等的

性质探索

线段之间

的数量关

系难度较

大.

命题

预测

预计

2017年

贵阳市中

考,三角

形全等的

判定仍是

考查内

容,重点

训练及等

腰三角

形、直角

三角形相

结合的内

容.

,贵阳五年中考真题及模拟)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次)

1.(2012贵阳4题3分)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B )

A.∠BCA=∠F B.∠B=∠E

C.BC∥EF D.∠A=∠EDF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15贵阳8题3分)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要使△ADF≌△CB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B )

A.∠A=∠C B.∠D=∠B

C.AD∥BC D.DF∥BE

3.(2015贵阳适应性考试)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标有A,B,C,D,E,F六个格点,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及△ABC全等的是( C )

A.△ACF B.△ACE

C.△ABD D.△CEF

4.(2016贵阳模拟卷)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边AB,BC,CD,DA上,AE=CG,AH=CF,且EG平分∠HEF.求证:

(1)△AEH≌△CGF;

(2)四边形EFGH是菱形.

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在△AEH及△CGF中,AH=CF,

∠A=∠C,∴△AEH≌△CGF(SAS);(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B=∠D.又∵AE=CG,AH=CF,∴BE=DG,BF=DH,△BEF及△DGH中,BF=DH,

∠B=∠D,∴△BEF≌△DGH(SAS),∴EF=GH,又由(1)知,△AEH≌△CGF,∴EH=GF,∴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HG∥EF,∴∠HGE=∠FEG.∵EG平分∠HEF,∴∠HEG=∠FEG,∴∠HEG=∠HGE,∴HE=HG,∴四边形EFGH是菱形.

,中考考点清单)

三角形分类及三边关系

1.三角形分类

(1)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类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三边互不相等的三

角形

__等腰__三角形__等边__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大于__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图,__a+b__>c,|a-b|<__c__.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内外角关系

3.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180°__.

4.内外角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__等于__及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中的四条重要线段

5.

四线 定义

性质 图形

中线 连接一个顶点及它对边中

点的线段

BD =DC 高线 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

AD ⊥BC ,

即∠ADB = ∠ADC =90°

角平

分线 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及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及交

点之间的线段

∠1=∠2

中 位

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

DE ∥BC 且

DE =21

BC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6.定义:能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7.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相等__,对应角__相等__.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位线)相等,对应__周长__相等,对应面积__相等__.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高频考点)

8类型 图形 已知条件

是否

全等 形成结论

一般

三角

形的

判定

A 1

B 1=A 2B 2,

B 1

C 1=B 2C 2,

A 1C 1=A 2C 2 是

__SSS __

∠B 1=∠B 2,

B 1

C 1=B 2C 2,

∠C 1=∠C 2 是

ASA

∠B 1=∠B 2,

∠C 1=∠C 2,

A 1C 1=A 2C 2 是

AAS

A 1

B 1=A 2B 2,

∠B 1=∠B 2, B 1C 1=B 2C 2 是

__SAS __

直角 三角 形的

判定

A 1

B 1=A 2B 2, A 1

C 1=A 2C 2, 是

__HL __

,中考重难点突破)

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1】(2016贵阳考试说明)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次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间距离的最大值为( )

A .5

B .6

C .7

D .10

【解析】已知4条木棍的四边长为2、3、4、6;①选2+3、4、6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5、4、6;5-4<6<5+4,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大距离为6;

②选3+4、6、2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2、7、6;6-2<7<6+2,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大距离为7;

③选4+6、2、3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10、2、3;2+3<10,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

④选6+2、3、4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8、3、4;而3+4<8,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

综上所述,任意两个螺丝间距离的最大值为7. 【学生解答】C

1.(2016岳阳中考)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D ) A .2 cm ,3 cm ,5 cm B .7 cm ,4 cm ,2 cm C .3 cm ,4 cm ,8 cm D .3 cm ,3 cm ,4 cm

2.(2016长沙中考)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 A .6 B .3 C .2 D .11

3.(2015玉林中考)在等腰△ABC 中,AB =AC ,其周长为20 m ,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B )

A .1 cm

B .5 cm

C .4 cm

D .4 cm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关系

【例2】(2016原创)如图,CD 是△ABC 外角∠ACE 的平分线,AB ∥CD ,∠A =50°,则∠B 的大小是( )

A .50°

B .60°

C .40°

D .30°

【解析】∵AB∥CD,∴∠A=∠ACD=50°,又∵CD是△ABC外角∠ACE的平分线,∴∠ACD=∠DCE=50°,∴∠ACE=2∠ACD=100°,由三角形内外角关系可得∠B+∠A=∠ACE,∴∠B=∠ACE-∠A=100°-50°=50°.

【学生解答】A

4.(2016乐山中考)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 C )

A.35°B.95°C.85°D.75°

,(第4题图)) ,(第5题图))

5.(2016丽水中考)如图,在△ABC中,∠A=53°,直线MN∥BC,且分别及AB,AC相交于点D,E,若∠AEN=133°,则∠B的度数为__80°__.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例3】(2016课本改编)如图,已知AB=BC,要使△ABD≌△CB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解析】条件开放性问题给出了问题的结论,要求探索使该结论成立所需具备的条件,而满足结论的条件往往不唯一.一般地,依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性质,由已知条件结合图形通过逆向思维找出合适的条件.

【学生解答】∠ABD=∠CBD或AD=CD

6.(2016金华中考)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 的是( A )

A.AC=BD B.∠CAB=∠DBA

C.∠C=∠D D.BC=AD

7.(2016宜宾中考)如图,已知∠CAB=∠DBA,∠CBD=∠DAC.求证:BC=AD.

证明:∵∠DBA=∠CAB,∠CBD=∠DAC,∴∠DBA+∠CBD=∠CAB+∠DAC,即:∠CBA =∠DAB.又∵BA=AB,∠CAB=∠DBA,∴△CBA≌△DAB,∴BC=AD.

8.(2016武汉中考)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

AC=DF,证明:∵BE=CF,∴BE+EC=CF+EC,∴BC=EF,在△ABC和△DEF中,BC=EF,

∴△ABC≌△DEF,∴∠B=∠DEF,∴AB∥DE.

9.(2016孝感中考)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

AD=AE,证明:∵BD⊥AC,CE⊥AB,∴∠ADB=∠AEC=90°,在△ADB和△AEC中,∠A=∠A,

∴△ADB≌△AEC,∴AB=AC.又AD=AE,∴AB-AE=AC-AD,即BE=CD.

10.(2016呼和浩特中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 上,CF=C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

(1)求证:△BCD≌△FCE;

(2)若EF∥CD,求∠BDC的度数.

解:(1)∵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CD=CE,∠DCE=90°,

∠BCD=∠FCE,又∵∠ACB=90°,∴∠BCD=90°-∠ACD=∠FCE,在△BCD和△FCE中,CD=CE,

∴△BCD≌△FCE(SAS);(2)由(1)可知△BCD≌△FCE,∴∠BDC=∠E,∵EF∥CD,∴∠E=180°-∠DCE=90°,∴∠BDC=90°.

11.(2016贵阳中考)

(1)阅读理解:

如图①,在△ABC中,若AB=10,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

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

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

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2<AD<8__;

(2)问题解决:

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

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3)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40°,以C为顶点作

一个7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

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1)2

(2)延长FD至点M,使DM=DF,连接EM,BM,在△BMD和△CFD中.∵点D是BC的中

点,∴BD=CD.∵∠BDM=∠CDF,DM=DF,∴△BMD≌△CFD,∴BM=DF.又∵DE⊥DF,DM=

DF,∴EM=EF,在△BME中,BE+GM>EM,∴BE+CF>EF;

(3)BE+DF=EF.理由:延长AB至点N,使BN=DF,在△NBC和△FDC中,CB=CD,BN=

DF.∵∠NBC=∠ABC=180°,∠D+∠ABC=180°,

∴∠NBC=∠D,∴△NBC≌△FDC,∴CN=CF,∠NCB=∠FCD.∵∠BCD=140°,∠ECF=

70°,∴∠BCE+∠FCD=70°,∴∠NCE=70°,在△NCE和△FCE中,CN=CF,∠ECF=∠

NCE=70°,CE=CE,∴△NCE≌△FCE,∴EN=EF.∵BE+BN=EN,∴BE+DF=EF.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 优质教案

9.1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等概念。 2.会将三角形按角分类。 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2.难点: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时可以看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章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1.三角形的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呢? 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如图:AB、BC、AC是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两边的公共点叫三角形的顶点。(如点A)三角形约顶点用大写字母表示,整个三角形表示为△ABC。

A(顶点) 边 B C (2)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如∠BAC。 每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三角形中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下图中∠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它与内角∠ACB相邻。 与△ABC的内角∠ACB相邻的外角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习:(1)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2)指出△AD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ADC能写成∠D吗?∠ACD能写成∠C吗?为什么? (3)有人说CD是△ACD和△BCD的公共的边,对吗?AD是△ACD和△ABC的公共边,对吗? (4)∠BDC是△BCD的什么角?是△ACD的什么角?∠BCD是△ACD 的外角,对吗? (5)请你画出与△BCD的内角∠B相邻的外角。 2.三角形按角分类。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3、1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1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1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角 1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7、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8、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9、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2、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3、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4、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三角形

2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3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4、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6、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7、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8、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9、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相似、全等三角形 42、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第四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与三角形第18讲相似三角形8年真题训练练习

第18讲相似三角形 命题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2017·T7·3分)若△ABC的每条边长增加各自的10%得△A′B′C′,则∠B′的度数与其对应角∠B的度数相比(D) A.增加了10% B.减少了10% C.增加了(1+10%) D.没有改变 2.(2011·T9·3分)如图,在△ABC 中,∠C=90°,BC=6,D,E 分别在 AB,AC上,将△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若A′为CE的中点,则折痕DE的长为(B) A.1 2 B.2 C.3 D.4 3.(2014·T13·3分)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同学的观点如下: 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1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乙:将邻边为3和5的矩形按图2的方式向外扩张, 得到新的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不相似. 图1 图2 对于两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两人都对 B.两人都不对 C.甲对,乙不对 D.甲不对,乙对 4.(2016·T15·2分)如图,在△ABC中,∠A=78°,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C) 重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以D为顶点作∠MDN=∠B.

(1)如图1,当射线DN 经过点A 时,DM 交边AC 于点E,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 相似的三角形; (2)如图2,将∠MDN 绕点D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M,DN 分别交线段AC,AB 于点E,F(点E 与点A 不重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图2中,若AB =AC =10,BC =12,当S △DEF =1 4 S △ABC 时,求线段EF 的长. 【思路点拨】(1)由题意得AD ⊥BD,DE ⊥AC,可考虑从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探究;(2)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平角定义,结合等式的性质,得∠BFD =∠CDE,又由∠B =∠C,可得△BDF ∽△CED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BD CE = DF ED ,进而有CD CE =DF ED ,从而△CED ∽△DEF ;(3)首先利用△DEF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1 4,求出点D 到AB 的距离,进而利用S △DEF 的值求出EF 即可. 【自主解答】 解:(1)图1中与△ADE 相似的有△ABD,△ACD,△DCE. (2)△BDF ∽△CED ∽△DEF. 证明:∵∠B +∠BDF +∠BFD =180°,∠EDF +∠BDF +∠CDE =180°, 又∵∠EDF =∠B,∴∠BFD =∠CDE. 由AB =AC,得∠B =∠C,∴△BDF ∽△CED.∴BD CE =DF ED . ∵BD =CD,∴CD CE =DF ED . 又∵∠C =∠EDF,∴△BDF ∽△CED ∽△DEF. (3)连接AD,过点D 作DG ⊥EF,DH ⊥BF,垂足分别为G,H. ∵AB =AC,D 是BC 的中点,∴AD ⊥BC,BD =1 2BC =6. 在Rt △ABD 中,AD 2 =AB 2 -BD 2 ,∴AD =8. ∴S △ABC =12BC ·AD =48.S △DEF =1 4S △ABC =12. 又∵12AD ·BD =1 2AB ·DH,∴DH =4.8. ∵△BDF ∽△DEF,∴∠DFB =∠EFD. ∵DG ⊥EF,DH ⊥BF,∴DH =DG =4.8. ∵S △DEF =1 2 EF ·DG =12,∴EF =5. 【变式训练1】(杭州)如图,在△ABC 中,AB =AC,AD 为BC 边上的中线,DE ⊥AB 于点E. (1)求证:△BDE ∽△CAD ; (2)若AB =13,BC =10,求线段DE 的长.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1 认识三角形(1)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1 认识三角形(1)教 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2. 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3.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树立三角形的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丰富的实例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展示一组图形,如:铁塔、桥梁、房顶三角架等. 相关以往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热点专题四 图形的认识

热点专题四 图形的认识 【考点聚焦】 图形的认识主要包括点、线、面、角,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七个部分.基本几何图形的考题多以填空、选择、解答题、实践操作题、拓展探究题等形式出现.这部分内容的考题大多为容易题或中难题,但有的与其他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出现在较难题中. 1.角:会计算角度;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2.平行线与相交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及性质;相交线中“两线四角”及“三线八角”中形成的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平行线间的距离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等. 3.三角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位线等重要线段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 4.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正多边形的概念,平面的密铺及其简单设计等. 5.圆:有关概念,如: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切线的性质及判定;与圆有关的计算,如求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等. 6.尺规作图:能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垂线;能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会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7.视图与投影: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 【热点透视】 热点1:平行线的性质及角的计算的考查 例1 (2008株州)如图1,已知AB C D ∥,直线MN 分别交AB 、CD 于E 、F ,50MFD ∠= ,E G 平分∠MEB ,那么∠MEG 的大小是_________度.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3. 掌握并会把三角形按边和角分类 4. 掌握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5.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 6. 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所认识,知道这个性质有广泛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进阶: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BC、AC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b、c来表示,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 要点二、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进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 ? ? ? ?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进阶: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初中,数学,中考,必考,21个,知识点,,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中考初中中查看更多范文。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 一、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二、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 -1- 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三、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即|a|={a(a>0)0(a=0)﹣a(a<0)四、有理数大小比较 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 ? ? ? ?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例1 (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2)如图2所示,写出图中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图 1 图2 解:(1)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2)①圆柱,②五棱柱,③四棱锥,④长方体,⑤五棱锥。 例2 如图3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图3 解:(1)左视图,(2)俯视图,(3)正视图 练习 1.下图是一个由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由上而看得到的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从正面看它的视图为()

几何基础图形——三角形的认识

几何基础图形——三角形的认识 定 义 示例剖析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 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表示法及读法: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 ABC △ ”,读作“三角形ABC ”. ABC △的三边有时也用a ,b ,c 表示. 顶点A 的对边a (BC ) 顶点B 的对边b (AC ) 顶点C 的对边c (AB ) 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A B C ∠∠∠是三 角形的内角 c b a C B A 思路导航 知识互联网 题型一:三角形的边 A B C

三角形的分类: 注意: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而至多有一个钝角.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大的一个内角是锐角(直角或钝角)时,该三角形即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a 、b 、c 三条线段可组成三角形?b c a b c -<<+?两条较小的线段之和大于最大的线段. 注意:在应用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时,可以简化为:当三条线段中最长的线 段小于另两条线段之和时,或当三条线段中最短的线段大于另两条线段之差时,即可组成三角形. a c b +> ||a c b -<, a b c +> ||a b c -<, b c a +> ||b c a -< 【引例】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的最小值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A B C a b c 例题精讲 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角形中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钝角三角形: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数学中考专题复习 图形的认识之尺规作图

图 1 年备战中考复习系列《图形的认识》 尺规作图(1) 初三( )班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 时间:2005年___月__日 学习目标: 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垂直平分线,会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2、利用基本作图简单作图,会并会规范的写出作法。 教学过程: 一、关于尺规作图 用 和 准确地按要求作出图形。不利用...直尺的刻度,三角板现有的角度,及量角器。 二、几种基本作图 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如图1,MN 为已知线段,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线段AC 与MN 相等。 步骤: 1、画 AB , 2、然后用 量出线段 的长,再在 AB 上截取AC =MN , 那么,线段AC 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如图2所示,∠AOB 为已知角,试按下列步骤用圆规和直尺准确地画∠A ′O ′B ′等于∠AOB . 步骤: 1、画射线O ′A ′. 2、以点O 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C ,交OB 于D . 3、以点O ′为圆心,以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C ′. 4、以点C ′为圆心,以CD 长为半径画弧,交前一条弧于D ′. 5、经过点D ′画射线O ′B ′.∠A ′O ′B ′就是所要画的角. o B

3、画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义 于一条线段并且 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叫中垂线。) 做一做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 ,画出它的垂直平分线. 步骤: 1、以点A 为圆心,以大于AB 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 2、 以点B 为圆心,以同样的长为半径画弧, 3、两弧的交点分别记为C 、D ,连结CD ,则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4、画角平分线 利用直尺和圆规把一个角二等分. 已知:如图3,∠AOB 求作:射线OC ,使∠AOC =∠BOC 步骤: 1、OA 和OB 上,分别截取OD 、OE ,使OD =OE 2、分别以D 、E 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 在∠AOB 内,两弧交于点C 3、作射线OC ,OC 就是所求的射线。 三、例题: 例1、已知知线段a 和b ,如下图,求作一线段,使它的长度等于a +b. a b 作法: 1、作 OA 2、在OA 上依次在截取OB ,BC ,使OB= ,BC= 那么,线段 就是所求的线段 o B A 图3

最新推荐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最新推荐中考数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 - 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 ==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a <0) a ≥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n a 10?±的形式,其中101<≤a ,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课以学生基础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成长为宗旨,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接触并初步认识三角形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教材提供了2个例题,通过例1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通过例2让学生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

几何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而且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因此,本课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 1 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画图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认识三角形教案(第1课时) 北师大版

3.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概念讲解;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猜角游戏;第五环节:练习提高;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图片. 活动目的: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在课堂上用源于学生收集的图片展开教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概念讲解 活动内容:参照教材提供的屋顶框架图,提出问题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斜梁 横梁 活动目的: 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边、角、顶点),

体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方法.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陈述理由.活动目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巡回指导,参与他们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但是并不急于评判他们的答案,而是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觉思考:能否利用平行线的有关事实说明理由,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团结协作的释疑.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分析、说理、操作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理解,从而突出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今后的几何证明打下基础. 附学生设计验证方法: 第四环节猜角游戏 活动内容: 1、教师借助下图提出问题: (1)下面的图(1)、图(2)、图(3)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试着说明理由. (2)将图 (3)的结果与图(1)、图(2)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将三角形如何按角分类?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梳理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梳理 考点一、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考点二、求三角形的某一边长或周长的取值范围 考点三、判断一句话是否为命题,以及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考点四、利用角平分线、垂线(90°角)、三角形的外角、内角和、全等三角形来计算角度考点五、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来计算线段长度 考点六、证明三角形全等,以及在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证明线段、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考点七、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基本图形的尺规作图法 考点八、方案设计题,求河宽等问题 例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是3cm、8cm ,要想拼成一个三角形,且第三条线段a的长为奇数,问第三条线段应取多少厘米 1、某一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A、10≤a<16 B、10<a≤16 C、10<a<16 D、2<a<8 2、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三角形的() A、中线 B、高线 C、角平分线 D、过一边的中点且和这条边垂直的直线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不在这个三角形的内部,则这个三角形()

A. 必定是钝角三角形 B. 必定是直角三角形 C. 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D. 不可能是锐角三角 4、△ABC的三个不相邻外角的比为2:3:4,则△ABC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例2、如图,已知△ABC中,BE和CD分别为∠ABC和∠ACB的平分线,且BD=CE,∠1=∠2。说明BE=CD的理由 3、已知AE,AD分别为△ABC中BC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且AB=7cm,AC=5cm,则△ACE 和△ABE的周长之差为多少厘米?△ACE和△ABE的面积之比为多少? (【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察了三角形中线、高线的性质,重在格式的书写上。) 如图,在某市效的空旷平地上有一个较大的土丘,经分析判断很可能是一座王储陵墓,请你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方案,能用尺量出不能达到的A、B两点的距离。(只要求说明设计方案和这种方案设计的根据,并画出草图,不要求数据计算)

平面图形的认识-三角形提优题目

平面图形的认识-三角形提优题目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 (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 (2)当P点在线段AD上运动时,猜想∠E与∠B、∠ACB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 已知如图,射线CB∥OA,∠C=∠OAB=10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 平分∠COF。 (1)求∠EOB的度数; (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AD⊥BD,AE平分∠BAC,∠B=30°,∠ACE=110°.求∠AED的度数. 现有两块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板△ABC、△DEF,∠ACB=∠DFE=90°,∠A=∠D=30°. (1)将这两块三角板摆成如图①的形式,使B、F、E、A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在边DF上,DE与AC相交于点G,试求∠AGD的度数; (2)将图①中的△ABC固定,把△DEF绕着点F逆时针旋转成如图②的形式,当旋转的角度等于多少度时,DF∥AC?并说明理由.

如图,△ABC中,∠ABC=50°,∠ACB=70°,D为边BC上一点(D与B、C不重合),连接AD,∠AD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分别交直线AB、AC于点E、F. (1)求证:2∠AED-∠CAD=170°; (2)若∠ABC=∠ACB=n°,且D为射线CB上一点,(1)中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AED与∠CAD的数量关系.(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三角形 单位会宁县郭城初级中学姓名:何维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1)定义: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元素: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 表示方法: △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动手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选三根组成三角形。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探究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A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B C 活动二: (量一量 算一算) 在练习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 、 b 、 c 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反比例函数y=xk的图象是双曲线 ①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 ②双曲线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分支上的点也是关于原点对称; ③在xk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y=xk〔k≠0〕的图象是双曲线;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在反比例函数y=xk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象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k|2,且保持不变。 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1〕列表取值时,x≠0,因为x=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以〝0〞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值。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

中考复习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一

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 课时18.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知识考点】 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 最短,即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1周角=_______,1平角=_______,1直角=_______. 3.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就说这两个角互余,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补角,_____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对顶角,对顶角___________. 5. 过直线外一点心_____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6. 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 7. 平行线的判定:________相等,或______相等,或______互补,两直线平行. 8.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到这条线段的 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线段 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0.角的平分线: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 相等; 判定:到角 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2011年广西桂林)下面四个图形中,∠1=∠2一定成立的是( ). 2.如图,直线a b ∥,则A ∠的度数是( ) A .28 B .31 C .39 D .42 第5题 C B A E D O 3.(2011山东日照)如图,已知直线AB ∥CD ,∠C=125°,∠A=45°,那么∠E 的大小为( ) A .70° B .80° C .90° D .100° 4.(2011?南通)如图,AB ∥CD ,∠DCE=80°,则∠BEF=( ) A 、120° B 、110° C 、100° D 、80° 5.(2011山西)如图所示,∠AOB 的两边OA 、OB 均为平面反光镜,∠AOB =35°在OB 上 有一点E ,从E 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 上的点D 反射后,反射光线DC 恰好与OB 平行,则∠DEB 的度数是( ) A .35° B . 70° C . 110° D . 120° 6.(2011重庆綦江)如图,直线a ∥b ,AC 丄AB ,AC 交直线b 于点C ,∠1=65°,则∠2的度数是( ) (第2题)图 A B D a b 70°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