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不可以被抑制 结辩

贸易保护主义不可以被抑制 结辩
贸易保护主义不可以被抑制 结辩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贸易保护主义不可以被抑制。

论点

1.维持各国产业均衡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国际间贸易交易广泛,进出口贸易成为各国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一些产业之间劳动力科技水平或者资源上差距悬殊,存在相对优势相对劣势,如果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水平上交易,一国必定一直蒙受损失,损失程度与产业起步时间和差距程度有关,一旦差距过大势必造成弱国一方没有竞争动力,产业萎缩。2.维持国际间贸易平衡,加强全球化合作与发展

贸易保护主义现今是存在的而且对贸易全球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它有效的促进了一些国家弱势产业的发展,使得国家能够均衡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国家某些产业的垄断局面。贸易保护主义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参与到贸易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大大提高了国家的发展程度和国家间的交往和联系。

反倾销法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贸易保护主义不可以被抑制。

我们所提倡的是合理化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也是这一主义产生并能长久存在的初衷,去扶持初生和弱小的产业。我们今天承认有些发达国家利用贸易保护主义的幌子来压榨其他国家(弱小国家显然不可能压榨强国),因此我们有世界贸易组织来管理和监督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对方辩友所说的问题并不是广泛存在的,请对方辩友不要拿出个别或者极端的例子与我们争辩。就好像今天我用刀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我就认为刀很危险我是不是就永远不用了,不,我应该小心合理的用。

我们今天认为不可以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正如先前的论点所提及的,而且我们倡导的是合理,健康,良性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需要规范化,严格化的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规则和条约,这也正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责所在。

因为如今世界还是以大量发展中国家居多,发达国家会通过在当地建立工厂获取廉价劳动力,或凭借自身的专业化技术的优势制造出相对廉价的产品对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产生严重威胁。今天我们所强调不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不在于它对少部分发达国家有利,而在于它给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的机会,通过在合理范围内调整关税来促进本国新生或薄弱产业的发展。其次对国民来说,贸易保护主义能够给本国产业更多机会,降低失业率让更过人找到工作,对本国创业者来说,也让他们多一份在市场中存活下来的保障。我们推崇合理化的自由贸易,也承认贸易全球化的好处。但我们必须要认清的一点是当今世界不可能产生绝对的自由贸易也不可能有绝对的保护贸易。我们是身处一个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并存的时代。保护贸易是弱者的保护伞,而不是强者的欺压工具。而贸易保护主义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本国弱小企业在全球强大企业的压力下生存下来,发展并参与到全球贸易的大舞台上来。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我们要对不足和弊端做出改进,而不是抑制,我们希望它回到

诞生的初衷上,让全球各个国家各个产业携手共同进步。综上,我方坚定地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不可以被抑制。

中国制造的利弊分析

中国制造的利弊分析 苟琦 (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710105)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显示出国际竞争力。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全球,其中玩具占世界市场的70%、自行车占60%、鞋占50%,微波炉占50%、个人电脑占2/5、电视机和空调占1/3及冰箱占20%。我国正在重演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走过的发展之路,即凭借低成本优势承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如日本、韩国的电子产品、重型装备、汽车、造船等产业都曾在世界上获得了很大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关键词: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优势困境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从多层次和多构面的角度,分析一个国家赢得某些产业竞争优势的原因,在层次上,它包括国际、国家、产业和企业;在构面上,历史、文化、经济、科技、信息、管理等等无不涉及,其核心是所谓的“钻石体系”理论。波特认为,一产业在某一国家内产生优势地位的原因来自下列四组关键因素:生产因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波特同时也认为,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又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 下面就根据“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我国能在制造产业上获得的国际竞争优势。 生产因素优势

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2年和2003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1.11美元,而中国只有64美分。这跟我国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国内需求优势 从国内需求来说,我国作为具有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旺盛,且发展潜力巨大。2004年中国GDP占到全球总量的4%,居世界第六;按平价购买力算,占全球总量13%,居第二位。2001-2003年中国GDP增量占全球增量的1/3,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量大国。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城市人口面临人均收入跨过1000美元关口的消费升级,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对房地产、汽车、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对家用电器等大件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我国的内需完全可以支持某些制造业的发展。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学生姓名谢子龙 所在专业经济学 所在班级1093班 学号200911511329 评阅教师居占杰职称教授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摘要:自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量企业公司或者破产倒闭,或者大幅裁员,致使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大幅增加。而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之一,中国的产品,尤其是较为低端的日用品、工业产品等,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相当大。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迫于国内企业的压力,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并趋势日益增强,指责中国以不正当的价格或手段对美国进行产品倾销,导致美国国内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自2008年以来,美国数次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甚至实行惩罚性关税,以限制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 关键字: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美国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第二,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第三,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表现方式主要有: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保护的重点。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192 2012年10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6719793.html, 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浩鹏 摘 要: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全球贸易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同时各国的贸易经济也开始趋于不平衡状态。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中显示,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显然,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外企的发展,如何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避免最大的贸易障碍是我国外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征分析了其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 外贸企业 影响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92-02 自从贸易保护主义实行以来,一直也备受大家的热议。最近,一篇题为《中国制造被“群殴”,全球40%贸易保护针对中国》的报道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虽然被“群殴”说的比较难听,但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事实。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制造”作为攻击的靶子。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也不断向中国制造“发难”。针对以上现象的发生,我国外贸企业如何能在国外残酷的保护主义下生存下去并做出合理决策已经是迫在眉睫。 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以及特征 新贸易保护主义,别名为“超贸易保护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慢慢兴起,其指的是成员国在进行外贸活动中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站立脚跟,增强自己国家竞争力而限制其他产品进入本国的一些政策,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关税壁垒,另一种是非关税壁垒。第一种主要就是通过高额进口关税的征收对其他国家商品进行限制。另一种就是使用进口许可证制以及进口配额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对国外商品进行限制。这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壮大国民经济力量所采取的有力措施。 伴随着生产力逐步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便就此产生,相对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在表现形式上也略胜一筹。而且其隐蔽性具有“合理”特点。但是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披着“公平贸易”的外衣。从整个方向来看,在WTO 规则的约束下全球自由贸易着实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但是很多现行的贸易规则体制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瑕,能达到无懈可击的状态,所以很多通过制定对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明确投资目标,从整体上协调投资资源和力量,并确保对外直接投资在战略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有利的政策降低对外投资的盲目性。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来有效管理对外投资风险。设置具有政府和私人身份的双重身份机构,在按照政府政策制定投资方针和计划的同时为投资企业解决与东道国的一系列问题。3.2 健全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在整体上还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现行的一些针对投资的法规由于颁布时间较早,对外投资法律的门类不够全面,迫切需要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并且与世界接轨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形成以对外投资法为主体、其他法律相互配套的投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更多法律保障。3.3 做好投资前期准备工作 同样的资金在不同的投资国产生的效益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前必须做好对东道国的考察分析工作,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和战略以及产品定位的东道国,并做好风险评估。投资企业要仔细了解东道国的政治环境、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以及稳定状况,确保企业投资行为能更好融入东道国并能获取长期受益。在投资前对多个东道国的考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选择风险最小而受益最大的投资项目。3.4 做好资金运作避险措施 为尽量降低因为外汇风险以及其它资金运作上的风险,除了 初期的原始投资外,投资企业在后期可以开拓多种渠道筹措运营 资金,尽量收进一些汇率呈上升趋势的货币,选择风险较小的币种。在汇率波动难以判定走向时,企业在投资中尽量选择多币种,分散汇率波动风险,降低汇率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另外,对企业的投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正确划分投资和留用资金,从时间和空间上科学配置资金资源,降低由于资金配置不当引起的财务风险。3.5 做好企业经营中的内部风险防范 首先,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包含营销、生产区域以及生产要素的多角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其次,加强技术研发,从整体上把握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做好关键技术和信息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好技术风险的防范;再次,构建直接投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与产业选择[J].商业时 代,2009(01). [2] 王风丽.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风险成因及对策[J].中国流通 经济,2009(03). [3] 王艳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J].时代经贸,2007 (09). [4] 聂名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提高与防范研究[J]. 2009.

最新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编辑。 内容提要 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立足点是发展本国生产力,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在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的大前提下,贸易保护主义除了使用传统的关税作为保护的手段之外,还加强了对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和使用,如苛刻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化这对矛盾体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存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应如何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基于对以上课题的关注,本文在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并试图透过现象揭示保护的实质。然后,本文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终得出“新贸易保护主义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结论。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作者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应对措施,建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熟练掌握as Mun,1571-1641),他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到国外,购买本国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进行转口贸易,发展生产。但晚期的重商主义者仍然坚持买少卖多的原则。贸易差额论在认识上比货币差额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不论是货币差额论,还是贸易差额论,都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总之,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当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发展。但它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而且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对外贸易是财富和价值增值的源泉。这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货币差额论将货币与商品绝对地对立起来,设法要把侥幸得到的货币保存在国内并把它贮藏起来,而且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贸易差额论才开始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20-4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时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特别是当时的德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形成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List,1789-1846)。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他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他从德国当时所处的现状出发,认为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而想要过渡到农工商业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国家实行高关税等保护贸易政策,进而建立强大的工商业基础。经过比较,他认为使用动力和大规模机器的制造工业的生产力远远大于农业,所以保护和发展工业生产力需要特别重视。而对于农业的保护,他认为,通过保护使工业发达以后,农业就会随之得到发展。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应该说保护关税政策对于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必要的,它使德国的大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提高了他们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也具有重要参考价

世界贸易组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世界贸易组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目前拥有158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WTO虽然号称“经济的联合国”,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当今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毕竟是少数发达国家,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进程也是在发达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它们通过WTO来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多种贸易、投资及经济运行规则,这决定了WTO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与问题,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必然交织着各种矛盾和冲突。每个国家加入WTO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些规则的不公平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到的伤害。因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就发生了。这就是即使具有约束力,还依然有争端的原因。 贸易自由化是指世贸组织各成员在货物、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要逐步实现自由化,即各成员方保证履行世贸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乌拉圭回合和以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的协议与协定,逐步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方面的准入度。 WTO是与LMF和WB齐名的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之一,它建立在深厚的经济、法律、体系组织和理论的基础之上,是不可代替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它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永葆青春。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贸领域的贸易战也日见频繁。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宗旨、目标、原则、规则、组织和机制方面的特点体现了WTO主体价值观和灵魂的集中表现。在解决国际经济贸易纠纷方面,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世界贸易组织还存有一些弊端。 WTO此机构的目标原是为了监督新的全球秩序,确保其合法;然而WTO目前没有任何类似民主机 页脚内容1

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就后危机时代背景分析

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就后危机时代背景分 析 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经选择,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作为一对并存的矛盾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面对自身经济发展和对外竞争时必须要考虑的核心因素,一方面,如何选择经济发展的原则往往取决于多个因素,如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的发展水平、自身与外界的相互关系等,另一方面,政策的选择往往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在竞争中不断升级、完善。 相对于经济自由主义而言,贸易保护主义更关注外界因素对自身的消极影响,其主要是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作为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上世纪末期,新贸易保护主义方兴未艾,保护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商品经济的范畴,通过绿色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达到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进而保护本国就业,维持本国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既有竞争加剧、经济理论发展的推动,也有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原因,但根本原因依然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自由和保护的相互交织必然贯穿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作为自上世纪90年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一方面保留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全部特征,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

一、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所谓的后危机时代,一方面是区别于暂时已经过去的全球金融危机,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世界经济并没有明显脱离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反复随时可能出现,因此,此阶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多的是对之前新贸易保护方式的延续和精细化。具体而言,有如下特征: 1.实施主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 一方面,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有所变化,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地区,通常一国对他国采取保护贸易措施,会引起他国“报复”,这样一来会引发贸易保护“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新贸易保护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为了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FTA,区城性经济集团,集团成员国内要素自由流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构筑贸易壁垒,以此保护成员国的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共同应对外部国家的报复行为。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区城化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目前,中国迄今共加入了9个自贸协定,同时,官方和民间机构也在不断推动更多FTA的构建。 2.保护措施更加复杂和隐蔽 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层出不穷,日趋复杂,其超出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定与协议的约束范围。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开始由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甚至社会政策,主要表现为:要求对方国限

全球化利弊

全球化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竞争舞台。然而, 经济全球化衬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带来的利弊, 这样有助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进程中把握机遇、避开风险, 从而才能健康地发展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现实。经济全球化是福还是祸, 是利还是弊?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出不尽相同的回答。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学术界的观点不尽一致。国际上基本认可的“经济全球化”, 是指生产要素不断走向世界范围的优化配置、经济利益相互交错和各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日益走向一致的一种趋势。其总体特征是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就全球传播范围来说,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可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一是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二是世界性的分工已经形成, 生产活动已经全球化。三是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 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四是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 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五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六是世界经济体系不断扩大,全球经济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论坛前主席施瓦布的一番话很有指导性。他说,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既然经济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每一个国家都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都必须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 以兴利除弊, 达到既能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又能够尽量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益 一、发展中国家的一朵血玫瑰 国内现在有一种观点, 经济全球化只会对发达国家有利,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似乎可以看作“悲观论”他们更关注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效应。这个问题用“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话来回答, 也不合适衡量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与得失, 关键是经济全球化究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哪些机遇滞来了哪些风险或者说冲击。事实上, 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不失时机地快速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得资金和技术, 并得到生产和管理上的帮助和协作, 从而提高了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中国和东南亚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而实现了经济持续和高速发展。因此, 从总体说,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机会。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 ( 2850亿美元, 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成本在6年间增加了6倍。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 国际私人资本构成中, 国际私人资本已占85%。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多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今天, 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某种程度上会加速或延缓国家经济的发展, 而且是倍增或倍减的关系。谁拥有尖端的高新技术, 谁就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着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如何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 由于个人表述能力欠缺,这里引用教科书中的文字。教科书解释较为清楚。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

2005年第l 期 总第242期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ECONOMICS NO.l ,2005Serial NO.242 ——————————————— 收稿日期:2004-07-29 作者简介:张宁军,南京大学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企业管理。 新贸易保护主义一般是指二战以来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延续至今的各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政策措施,主要以非关税手段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产生了变化,考察这种变化的表现及其理论依据,对分析目前盛行的各种贸易保护现象,研究与把握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般特征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 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开始加剧,贸易逆差开始产生并不断扩大,经济滞涨也随之出现。美国政府开始中断二战以后奉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转而实行以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从而掀起了战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并延续至今。为了区别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可以称为旧贸易保护主义),人们将这一思潮及其政策表现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今天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各种保护措施就是这一思潮的具体表现。与旧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原有的一般特征可以归结为: l.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都 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学说与l5~l7世纪资本主义准备时期的资本积累相适应,通过奖出限进以保持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代表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实现工业化的要求;l9世纪后期到二战之前发达国家产生的超贸易保护主义,是与垄断资本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输出过剩产能、转嫁经济危机相适应的;而二战后发源于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以GATT /WTO 为主导的国际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西方发达国家维持经济均势的产物,是在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不断改变着自身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2.特定的政策目标。旧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落后国家 通过对某些幼弱产业或部门实行保护措施来促进这些产业或部门迅速成长、最终撤销保护、走向自由竞争的理论或思潮,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不保护,因此,旧贸易保护主义不改变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总趋向;而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发达国家为保住昔日的经济优势地位,通过广泛实行保护措施来维持其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理论或思潮,同二战前的超贸易保护主义一样,目的不是培养新的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其政策行为影响到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总趋向。 3.广泛的保护对象。旧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工 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传统货物与农产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纺织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 4.体系化的保护措施。旧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关税 壁垒,但GATT /WTO 体制下,经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各国平均关税由l948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4%左右,关税保护作用日益减少,因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将政策手段转向以非关税为主,并使之体系化,主要表现:一是强化非关税措施的使用。根据原GATT 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非关税壁垒即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800多项增至 8大类75种3000多项;二是通过立法使非关税措施法制 化。如美国l974年的《贸易改革法》首次确认例外条款、反倾销、反补贴条款的法律地位;三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奖出限进,但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 张宁军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l0093) 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特指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政策措施。20世纪90年 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原有的特征产生了一些变化,表现为更多地寻求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从非关税措施的明显性保护转向隐蔽性保护;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经济、竞争政策,这些演变背后存在众多的理论支持,研究这些演变及其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演变;理论依据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5-0892(2005)0l-0l0l-04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文章的目的与意义: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受到重创。而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经济自然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何使美国从危机之中走出?新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在此时重新抬头。从1996 年—2011 年的16 年间,美国是向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第二多的国家,共发起反倾销案件91 起,占到了中国遭受反倾销总量的14。自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表明美国政府明显是加强了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并且,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集中化,对中国制裁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2009 年10 月对中国钢绞线产品实施7.53%至12.06%的惩罚性关税、对中国钢格栅板产品实施7.44%的惩罚性关税后;2009 年11 月5 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2012 年 3 月22 日,单单一天时间美国就像中国的四种制造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时间之频繁更是前所未见。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试图从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入手,结合金融危机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社会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和其他隐蔽性壁垒方面的新变化,提出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新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1、国外学者研究状况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在中国为何会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如此之多的国家的,“特殊照顾”已经连续16 年位列WTO 组织成员国中遭受反倾销、反补贴最多的国家之一。Wayne M. Morrison 的《China —U.S. Trade Issues》是写的比较不错一本论述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著作。其中,作者的观点是美国一方面在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给美国公民带去福利的同时,很多制造类、销售类的企业由于中国企业的竞争而濒临破产。作者认为,如果出于中国是人口大国而其制造业、销售业成本低廉所带来的竞争优势,那么美国无权也不应该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如果中国企业在拥有如此巨大的人口红利的同时仍然享受政府的各种优惠待遇,从而打压美国企业,此种做法将是美国政府所不能允许的。Henry 的《China’s Ascent in Global Trade Governance: From Rule Taker to Rule Shakerand Maybe Rule Maker 》的观点是,随着中国自从2001 年加入WTO 开始。中国已经逐渐从过去的WTO 的“规则听从者”变成了现在的“规则协商者”,而且凭借着起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在未来成为WTO 的规则制定者。而这又是美国长期所独有的特权,中美贸易的摩擦不断发生、不管发升级、不断多元化也是必然趋势。Mihir A. Desai 的《Securing Jobs or the New Protectionism: Taxing the Overseas Activities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Firms 》是比较客观的论述当前中美贸易问题。2008 年金融危机后,很多美国议员鼓动加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进口大国进行贸易制裁,从而达到支持美国国内企业,增加就业机会的目的。作者从实际案例分析,发现美国政府的很多举措,大大超越了保护本国企业的程度,完全运用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诸多手段制造贸易摩擦。2、国内学者研究状况与国外学者的论述相比较而言,我国学者更加趋向于从中美贸易战入手从而引申到中美全面对抗中,中国应该如何取得竞争优势这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对策研究》是由李清,孙东升以及邓丽娜三人所写。从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演变入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以反倾销、技术壁垒等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手段;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有关应对策略。《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由丘杉所著,讲述了贸易摩擦正不间断地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知识讲解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提出的一切理论体系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导致国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只考虑出口额,不考虑进口额,实质上这样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出口等于进口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在现代贸易体系中,国际间贸易所占比例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性突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地理大发现后,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当时的贸易背景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理论也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和发展。后来的人们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思潮在国际掀起了狂风暴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还有另一种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成为与自由贸易主义相抗衡的一大势力,在国际贸易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毫无疑问,贸易保护主义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时代,国际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研究成为经济学家钟爱的一个课题。但是,只要人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人民都受益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享受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于此同时,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地发生贸易纠纷,当事国互相指责对方的产品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并采取保护本国产业、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当今世界人们都倡导自由贸易,然而,因为缓解经济压力,或者趋于某些政治目的,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悍然设置贸易壁垒,加大对国外产品的税收,或者直接限制国外的某些产品。这些措施与行动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但是这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以往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以前的重商主义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聚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政治的保护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只是为了某一得势集团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孰优孰劣

NANCHANG UNIVERSITY 专业:金融学 2014年6月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孰好孰坏 摘要:通过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理解,分析两者的利弊。并从英国的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的例子中总结启示。 关键词:贸易保护,自由贸易 在《国际贸易原理》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国际贸易的知识和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国际贸易政策中的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两个对立的存在,这两个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几百年,但也未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有很多知名经济学家都对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而李斯特和汉密尔顿等则支持贸易保护主义。这里,我想就自由贸易以及贸易保护孰优孰劣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竟争的贸易政策。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竟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它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 二、自由贸易的利弊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得到一定利益,即“输出他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使“利益和谐论”得以广泛传播。 李嘉图高度推崇自由贸易。他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完整大厦;把经济学的研究引导了科学的轨道,从他开始,经济学广泛使用演绎的方法;他把劳动价值论发展成一个较为科学的体系;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影响了后来经济学的结构;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对于人们正确理解自由贸易,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从这些著名的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1)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2)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而其弊端有:(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并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即自由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2)本国民族工业可能受到冲击,国家经济安全难以保证,幼稚产业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陷入困境,就业水平受到冲击,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