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美的音乐诠释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

作者:袁媛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4期

摘要: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关键词:悲剧美:音乐;情感形式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7-0029-01

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一、悲剧美的内涵

叶朗指出:“由于过去人们习惯于用‘美感’这个词来表示审美愉悦,因此在很多人头脑中,审美愉悦就意味着单一的情感色调,即和谐感和喜悦感。这是极大的误解。审美愉悦是指人的精神从总体上得到一种感发、兴发,它的情感色调决不是单一的。审美愉悦不仅仅是和谐感,也有不和谐感。审美愉悦不仅仅是快感,也有痛感。审美愉悦不仅仅是喜悦,也有悲愁。”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写照,从艺术作品中能体验到人类情感的全音阶。卡西尔也一再强调:“我们在艺术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哪种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是在相反的两极——快乐与悲伤、希望与恐惧、狂喜与绝望之间的持续摆动过程。……在每一首伟大的诗篇中——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中——我们确实都一定要经历人类情感的全域。……我们听到的是人类情感从最低音调到最高音调的全音阶;它是我们整个生命的运动和颤动。”因此,悲剧和喜剧一样也应看作是艺术欣赏和审美体验中所感受的主要情感形式。

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早在2000多年前,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悲剧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然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没有论及崇高,康德和黑格尔也没有把崇高和悲剧直接联系起来。一直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才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二、音乐中的悲剧美

人生的痛苦和悲剧不会自动转变成审美,而是要借助、通过艺术创造才能实现,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激起人们内心深处伦理精神的高揚。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存在于社会、自然和艺术的审美客体中,而音乐是最适于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态之一。

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瓦格纳的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深受叔本华思想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悲观色彩。在当时被评论为最富激情、最痛苦悲伤的一部歌剧,表现了世上最伟大的爱情。作品中的伊索尔德“情死”在歌剧中,与致命热情之后“净化”了,平静下来了。其实是瓦格纳对自己恋人的热恋在“我”最高牺牲。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观念,是酒神超脱的喜悦之情的体现。

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壮美的音响世界。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

作积极力量的因素。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黑格尔认为,悲剧人物的牺牲的确给人一种悲愤之感,但由于悲剧人物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代价而换取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因此悲愤之中又有积极振奋的因素,从而导致欣赏者更深层次的喜悦。交响诗《嘎达梅林》在战斗悲剧性结束之后,由中提琴轻轻地奏出了原来民歌的旋律,表现人民恢复了信念,坚定了意志,更加深了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悼念之情。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热情地歌颂了爱格蒙特的英雄行为,表现了被压迫人民为争取自由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以牺牲换取幸福的信念。这类作品不为悲伤所压制,反而提高了境界,关联着最优秀的品质和最高尚的情操,以至其表达的美感往往十分深刻和持久。

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是人的生命本质的张扬。

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参考文献:

[1]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232页。

[2][德]卡西尔,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3]王世德.美学辞典[M1上海: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4]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5]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音乐的六种美

音乐的六种美 音乐的六种美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动态,主要表现为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而其内在的本质,则更多的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关。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这对一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音乐美大致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戏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一、优美 优美是音乐美学中最带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其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旋律舒展流畅,节奏平稳有序;速度和力度适中均衡的结构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杰出的优美之作。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等都属优美的范畴。 二、壮美 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者称为雄壮美。一般美学中并没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但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壮美是不可忽视的、普通的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的阴柔美与阳刚美,就和现在所讲的优美与壮美有类似之处。优美以温柔、平和、纯净、细腻为特征,而壮美则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如:进行曲与军歌都是壮美的典型表现;著名的《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等等都属于壮美范畴。 三、崇高美 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信念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如:贝多芬的《欢乐颂》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歌剧是西方文化的瑰宝之一,而悲剧则是其中的重要类型。这些西方悲剧以其深刻的 情感和戏剧性的表达方式吸引着观众,并探讨着人性、命运和道德等重要主题。在歌剧中,悲剧之美以多种方式展现,其中包括音乐、剧情、舞台设计和表演等方面。 音乐是歌剧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表达悲剧美的关键。音乐通过旋律、和声和节 奏等方式,将情感直接传达给观众。悲剧歌剧的音乐往往充满深情和悲苦,通过动人的旋 律和复杂的和声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音乐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力为观众创 造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够与角色的命运产生共鸣。 剧情是歌剧中悲剧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悲剧歌剧的剧情通常涉及悲剧人物的挣扎和 命运的不可抗拒。这些悲剧人物往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激烈的情感冲突,他们不断面对困 境和抉择,最终陷入悲剧的境地。剧情的发展和冲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并反映出人类遭遇命运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常。观众通过角色的遭遇和反思,被引导思考人 生的真谛和意义。 舞台设计和表演也是表达悲剧美的重要手段。舞台设计通过舞台布景、服装和灯光等 元素,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悲剧世界。悲剧歌剧的舞台往往以暗淡、朦胧和庄严为主调,通过舞台上的视觉效果来强化悲剧之美。演员们的表演也是传达悲剧情感的重要手段。他们通常通过声音和表情等方式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 解和共鸣。 悲剧美在西方歌剧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更在于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思考。悲剧 歌剧通过展示悲剧人物的遭遇和反思,让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思考。观众 可以从悲剧中领悟到人类情感、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普遍价值,并通过对悲剧人物的同情 和共鸣来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以其丰富的音乐语言、深刻的剧情和感人的表演艺术,为观众展 现了人类命运和情感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悲剧美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反思人生的起伏和 无常。西方悲剧歌剧的美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为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人 生启示。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首先,音乐是西方歌剧中最为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也是表现悲剧美的关键。音乐通过柔美、高亢的旋律,表达出人物情感的起伏和变化,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例如,威尔第的《茶花女》中,茶花女的主题旋律以优美高亢的旋律展现出她的高贵与短暂,更凸显出她无辜的悲剧命运。此外,音乐的模仿性也是表现悲剧美的一大法宝。通过模仿自然声响、情感表情等形式,歌剧中的音乐更能够直观地表现生命的复杂和多维度。 同时,舞台设计也是歌剧表现悲剧美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舞台设计,可以更加深入地表现出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例如,剧院的舞台布景设计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和明暗来反映出主人公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更加深入地表现出悲剧美。此外,舞台道具的使用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使得西方歌剧的舞台表现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更能够让观众深入地感受悲剧美。 除此之外,演员的表演技巧也是歌剧表现悲剧美的重要因素。歌剧演员需要通过细腻的表演技巧,准确地表现出戏剧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矛盾,从而让观众更好地体验悲剧美。例如,歌剧演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形式,准确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情感和观念的内涵,使观众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最后,歌剧中的悲剧美还可以体现在剧本和故事情节上。通常,悲剧剧本的情节比较复杂,而且叙事结构也较为奇特。但是,剧本魅力在于通过复杂的情节,揭示人物的性格深度和人性的复杂性,从而使故事情节愈发真实感人、令人回味无穷。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戏剧人物的内心矛盾和诡异的情节安排,极大地展现了生命的复杂和人性的深刻。 综上所述,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是多方面的、多元的,不仅仅是音乐、舞台设计,还包括演员表演技巧和故事情节的演绎等方面。悲剧美所表现出来的永恒的人性与人世间无常的生命之间的联系,使得歌剧获得了世人的赞赏和迷恋,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

引言 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能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如喜剧,它的主人公以其滑稽和幽默的表演使得人们开怀大笑,给欣赏者以轻松愉快的感觉。但同时,喜剧能够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暴漏出来,用嘲笑和讽刺加以否定。使得人们在笑声中体味到许多深层的东西,颖悟到相应的社会人生的道理;而悲剧,作为另一种审美形态,它又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悲剧离不开苦痛,更离不开黑暗。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他说:“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这苦难和死亡即使不显示出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苦难的死亡反正都是可怕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上卷,第30——31页)但是,苦痛是人生自由和幸福的反拨,黑暗是光明和正义的反动。悲剧诉痛苦、现黑暗,是对痛苦、黑暗的直接揭露和鞭挞。从一时的结局看,是假、恶、丑战胜了真、善、美,是“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它虽以美的毁灭而告终,但显示了美的真正价值,预示出“历史的必然要求一定会实现的历史趋势。”使得人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下面我们就从悲剧体裁的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美谈起。 一、悲剧美的本质特征 1、悲剧美的本质特征 悲剧美是崇高美在社会生活领域和艺术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作为重要美学范畴,从本质上说,艺术上的悲剧是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劣、正义与奸诈、诚实与欺骗、公理与强权、光明与黑暗、新生与腐朽等矛盾因素的典型冲突所形成的悲剧事件的概括反映。其结果往往是正面因素暂时受到压制和反面因素表面上获得胜利,而悲剧的主角则往往是体现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进步的历史力量的正面人物。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2、悲剧主人公的判断标准 一般来说,悲剧中的人物不是泛指任何人,也不是指一般的好人,而是指特定条件下的好人。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一些比一般人要好的人,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悲剧将人生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构成悲剧主人公的特定条件是:从客观看,主人公面对的是强大的敌对势力以及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苦难和危险;从主观看,主人公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进步要求,为正义、为真理、为美好的未来而敢于赴汤蹈火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从结局看,主人公在斗争中遭到毁灭和失败。恩格斯指出,悲剧的实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致斐·拉萨尔》)中外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牺牲,往往成为戏剧类型的悲剧的重要题材,也是美学范畴的悲剧所讴歌的重要内容。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都有悲剧性因素。瞿维创作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更为我们塑造了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的英雄群众。歌剧《刘胡兰》、《江姐》中的刘胡兰和江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们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

音乐的悲剧美

教学目标: 1.以“悲”为主线让学生能带着悲与愤相结合的情感,认真感受歌曲《松花江上》、、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音乐作品。 2.在鉴赏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激发的情感,从而学生为正义而斗争、憎恨罪恶的审美情操。 3.能积极参与讨论,对具有悲剧性美作品的音乐艺术表现和现实历史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时,体验悲剧美的意蕴。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课时:一个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情景创设)播放二胡演奏乐曲《江河水》片段。学生边思考边感受: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江河水》凄惨、悲凉; 教师总结:《江河水》的音乐如泣如诉,十分悲恸,此曲体现了一种悲剧的美。 2.导入本课主题——音乐的悲剧美。在人类创造历史、开创未来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经受磨难、献身捐躯,这一切都是悲剧美音乐作品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1.导入 思考:你能联想起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期中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悲剧吗? 学生讨论回答:七三一部队细菌站、潘家峪惨案、南京大屠杀等。 思考:你是否能联想起造成悲剧的历史事变? 学生思考回答: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悲剧呢?歌剧作品《松花江上》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幕。 2.感受 (1)播放《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一遍 A.《松花江上》背景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生了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华战争序幕,张寒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恨写出了悲剧歌曲《松花江上》,以此为形式记载了这一些悲惨的历史,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江山宝藏躬相送,血淌尸横填松江。”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悲惨啊! B.曲式结构分析:三段体式 第一段:对故乡和亲人无比的怀念之情。 第二段:对日本帝国主义罪行深痛控诉,对悲惨景象伤痛万分。 第三段:呼天喊地的哭喊声把情节推向高潮。爹娘啊... (2)再次感受《松花江上》 讨论:歌曲《松花江上》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浅谈音乐的悲剧美

浅谈音乐的悲剧美 摘要:音乐的美有很多,其中悲剧美是音乐美中极具光彩的一部分。鲁迅先生 针对悲剧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 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 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 审美感受。 关键词:音乐悲剧美审美 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是重要的审美形态。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 形式之一,它的美学范畴与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关。优美、壮美、喜剧、崇高、欢乐、悲剧是音乐美的六个基本范畴。其中,悲剧美是最具有深刻性的。悲剧美 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 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 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 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一、音乐的悲剧美概况 音乐的悲剧美是重要的音乐美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与其他艺术表 现类型的悲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音乐的悲剧美,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 美的肯定与赞扬,并且将人们的崇高品质和修养与音乐的悲剧美相联系,使人在 进行音乐的欣赏活动后,产生深沉的同情感和心灵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净化人的灵魂,给人以激励启示,引发人们的美感。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 一个具有音乐悲剧美的很典型的例子,在有这首乐曲之前,我们都知道梁山伯与 祝英台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在音乐作品中,大家印象最深的不光是小提琴 优美的旋律以及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主题,还有乐曲中大锣和低音管弦乐 器深沉而不安的音调带来的那种强烈的悲剧色彩。铜管乐器代表凶暴残酷的封建 势力,散板节奏的独奏小提琴代表英台的悲痛与惊惶,强烈的快板衬托出小提琴 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用音乐的美来赞美人生存的悲剧性过程,让我们 感觉到美的悲壮、死亡的崇高,使音乐作品的悲剧因素更能很好地得以体现,国 外很多评论家都称这部作品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在音乐创作中的悲剧美及其感染力 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 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即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悲剧的真正价值在于: 它是崇高的集中表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学家们把悲剧性看作是最高的一种伟大(即崇高),也许是正确的。” 对于音乐来说,更是有许多的音乐家,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和人生经历,甚 至是国家、民族的悲剧性命运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将自身满腔的的热忱投入到 音乐的创作过程当中,使自己的作品充满着美感和感染力,比如冼星海的《黄河 大合唱》,运用了壮阔、深切的语言,热情歌颂了黄河的雄姿,赞美了五千年的 文化,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绪,那时候,我国国难当头,正处在日本的侵略之下,冼星海的创作,正是结合国家的命运,利用音乐的 手段,反映出其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自诞生以来就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与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目光。在这些经典的作品中,悲剧元素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悲剧美是西方歌剧中的 一种特殊美学形式,它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以及对情感的细腻表现,展 现出一种悲情的美丽。本文将通过对几部经典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进行分析,探讨在这些 悲剧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让我们来看看《茶花女》这部著名的歌剧作品。故事发生在19世纪巴黎,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妓女茶花女玛格丽特和年轻的贵族青年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是一个充 满矛盾情感的角色,她有着纯真的爱情和对自由的向往,却又被现实的社会所束缚。在戏 剧的结尾,玛格丽特因为患上肺结核而死去,而阿尔芒也因为无法忍受她的死而自杀。整 部歌剧透露着一种浓烈的悲剧氛围,观众不仅被精湛的音乐所打动,更是被其中所蕴含的 深情所感动。这部歌剧通过对玛格丽特的形象的刻画,展现出了一种矛盾冲突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爱情的美好追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来自意大利的歌剧作品《杜丽茜亚玛》,这是一部由 普契尼创作的经典悲剧。故事讲述了贵族女杜丽茜亚玛与平民男子底比斯之间的爱情。在 剧情的发展中,两个深爱着彼此的人因为阶级的差异与社会的压迫而被迫分离。最终,杜 丽茜亚玛选择了自杀,而底比斯也因为无法忍受失去爱人而选择跟随。整个剧情充满了悲 情的气息,音乐中流露出的愁苦与悲伤更是让人感到心碎。这部歌剧通过对悲剧爱情的深 刻描绘,展现了人类情感世界中的真实与辛酸,从而引发了观众对悲剧命运的深刻思考。 由威尔第创作的另一部经典歌剧《茶花女》也是西方悲剧美的杰作。故事的背景设置 在17世纪的西班牙,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蒙兰克的贵族,他与以色列女郎赛米拉米丝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在剧情的发展中,蒙兰克为了爱情不惜与家族作对, 最终却导致了双方彼此的伤害与悲剧的结局。整部歌剧中融入了强烈的悲情色彩,音乐中 流露出的激越与哀伤更是让观众动容。这部歌剧通过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展现了一种悲剧美,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复杂。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往往围绕着人物的悲惨命运展开。在这些作品中,主角通常是普 通人或者贵族,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深陷困境,最终不幸终结。莫扎特的《多纳托万》中 的多纳托万是一个被爱情和欲望所左右的贵族少爷,他最终堕入了地狱。威尔第的《茶花女》中的马尔格里特也是一个深受命运摆弄的女子,最终因为心脏病而离世。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命运的悲剧本质,以及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挣扎和思考。 悲剧美在西方歌剧中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音乐是其中最为直接和深刻的表现手段。 悲剧歌剧的音乐往往充满了激情和情感,通过旋律和和声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中的《小夜曲》是一个富有悲怆之情的旋律,它让人不禁感叹美丽 的歌声与悲剧的命运相得益彰。悲剧歌剧还经常运用合唱、交响乐和舞台表演等手段来加 强情感的表达,使得观众们深陷无法自拔。 除了音乐外,西方悲剧歌剧的舞台表演也是展现悲剧美的重要手段。舞台设计、服装 和灯光效果通过视觉的冲击,将悲剧故事呈现得更加深刻和真实。普契尼的《图兰朵》中 的舞台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法国的巴黎,感受着主角们的爱恨情仇。舞台表演中的细节处理也能够深刻地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挣扎,使得观众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悲剧 美所要传达的内涵。 除了故事情节、音乐和舞台表演之外,西方悲剧歌剧中的意象和象征也是展现悲剧美 的重要要素。作者通过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描绘,加强了悲剧故事的宏伟和深刻,使得 观众们在欣赏作品的沉浸忘却自我。威尔第的《茶花女》中的蜡烛意象以及浪漫的巴黎夜景,给了观众们深刻的印象。普契尼的《图兰朵》中的荷兰画家意象也深刻表现了主角内 心的挣扎和痛苦,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深处的情感。 西方悲剧歌剧中的悲剧美是一个极具张力和深刻的艺术主题。它通过故事情节、音乐、舞台表演和意象的呈现,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悲苦和挣扎。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都能 从中感受到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体验到生命最深沉的美丽。西方悲剧歌剧中的悲剧美 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的主题,它将继续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感动着无数 观众的心灵。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首先,从剧本角度来看,西方悲剧歌剧中的爱情、家庭和政治是最为常见的主题。它们描绘了人性内在的矛盾和对冲,展现了人类精神的高贵和柔弱。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奥赛罗》,巴托克的《蓝色公爵》和普契尼的《茶花女》,它们呈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痛苦,家庭的牵绊与纷争,政治的权力与欲望。通过这些主题的借用,悲剧歌剧成功地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悲剧美。 其次,从音乐角度来看,悲剧歌剧以其深沉和壮丽的音乐风格为人所知。虽然每部悲剧歌剧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但它们通常都具有激情、紧张和哀怨等情感色彩。这些音乐经常采用大段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庄严的管弦乐和灵动的交响曲等元素,加强了剧情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中最出名的是威尔第的《茶花女》和《阿依达》、普契尼的《图兰朵》和《波西米亚人》、贝多芬的《费德里哥》和莫扎特的《唐·乔凡尼》,它们的音乐不仅成为流行曲目,而且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最后,在表演方面,悲剧歌剧以其高度表现力和戏剧性而闻名于世。这一点可以从演员、布景和服装的精致程度、舞台上的动作和表情、演员的语言和台词以及舞剧和灯光效果等方面观察到。这些方面的重点是要突出主角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剧情发展的本质。它们的成品通常是优美流畅的动作、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最著名的例子是威尔第的《茶花女》和《阿依达》、普契尼的《图兰朵》和《波西米亚人》、莫扎特的《费德里哥》和比才的《加冕街头女王》,它们的表演艺术历来都是观众赞誉的对象。 西方悲剧歌剧中的悲剧美,是剧本、音乐和表演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物。它体现了西方文化中深刻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人类内在的弱点和力量,成为一种永恒的艺术形式。在此,我们不妨欣赏一下威尔第的名剧《波西米亚人》的一首经典曲目——“诉说吧,我的吉他”,它用深情款款的旋律和慷慨激昂的歌词表现了主角的内心激情和思绪。听完这首曲子,你会对西方悲剧歌剧中的悲剧美有更深入的理解。

悲剧精神的极致诠释——浅析音乐剧《剧院魅影》中的悲剧性

悲剧精神的极致诠释——浅析音乐剧《剧院魅影》中的悲剧 性 摘要:《剧院魅影》又称为《歌剧魅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著名百老汇 音乐剧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曾获得七项托尼奖。由盖斯东•勒鲁的原作小说改编 而成。这部音乐剧因其优美动听的音乐、悲剧性的剧情以及精彩的舞蹈,成为音 乐剧中永恒的佳作。笔者认为,《剧院魅影》是悲剧精神的极致诠释,歌剧为我 们传达了独特的悲剧之美。因此,笔者重点剖析该音乐剧的悲剧性,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字:《剧院魅影》;悲剧性;音乐剧 《歌剧魅影》这部典型的悲剧作品,给我们以启迪。该剧像一坛陈年老酒, 越品越有味道,让人沉醉不已,回味无穷,让这部音乐剧散发着独特持久的魅力。相比之下,那种由英雄人物的牺牲或受难而激发观众怜悯和恐惧情感的程式化的 悲剧,《歌剧魅影》的悲剧性显得更加醇厚而绵长。[1] 一、浅层次的悲剧性诠释 《剧院魅影》这部音乐剧,其悲剧性在浅层次方面看,其悲剧人物是魅影艾 里克。他生来奇丑无比,由于面相奇丑使他害怕见人,不得不躲藏在歌剧院的地 下室中,在他丑陋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聪明绝顶的才华,他是一位集音乐家、建筑 师和魔术师于一身的天才。剧中的女主角是克里斯蒂,一名剧院歌手,艾里克凭 借自己的才华暗中帮助女主角演唱歌剧。之后克里斯蒂大获成功,克里斯蒂的歌 声使得她与自己儿时的玩伴拉乌尔相遇,拉乌尔向克里斯蒂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但此时的克里斯蒂却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她无法拒绝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 另一方面她也爱恋着克里斯蒂,但最终拉乌尔战胜了艾里克。故事到这里悲剧意 味似乎不太浓重,人们只是为艾里克惋惜。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悲剧的开始,这场悲剧的结束一直延伸到克里斯蒂的死亡。这引起笔者思考,难道悲剧仅仅是 艾里克?我想艾里克只是这部歌剧浅层次的悲剧人物。拉乌尔痛失恋人是可悲的,克里斯蒂失去生命亦可悲,或许我们所有的有情人都是悲剧的扮演者。 二、剖析隐含的悲剧性 《剧院魅影》从开始到结束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对立与冲突。比如地上与地下 的对立、美与丑的对立、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图像与音乐的对立、彩色与黑白 的对立、日神与酒神的对立、生与死的对立等等。这些冲突与对立的存在,才是 导致悲剧的内在根源所在。表面上,虽然拉乌尔与艾里克之间的冲突十分激烈, 而克里斯蒂处在冲突的焦点位置。但内在冲突事实上是他们三个人性格的冲突。 由此看来,悲剧性是有隐含性的,悲剧的不只是三人中的一人,而是他们全部的 三个人,甚至可以升华为我们所有的人。 剧院的地下室其实只是潜意识的外在形式,这里的地下室是潜意识的隐喻。 在故事中,通过音乐的衬托,营造放纵和疯狂的氛围,这里隐藏着人性深处的丑恶。与之形成照明对比的是地上剧场,这是意识的外在形式表现,是意识的隐喻。在故事中,通过图像加以衬托,营造优美与宁静的氛围,这里表现出的是理性的 克制和梦幻。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在克里斯蒂这里也展现的一览无余,在她的意 识里认为自己爱拉乌尔,而潜意识里却爱着艾里克。换言之,克里斯蒂这种意识 与潜意识的冲突,反映在现实中,呈现出来的是拉乌尔与艾里克之间的冲突。而 克里斯蒂的这种矛盾心理,也是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面对爱情的真实写照。 表面来看,克里斯蒂选择了拉乌尔,克里斯蒂的意识战胜了无意识。殊不知,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在西方歌剧中,悲剧美体现在其深刻的人性描写上。无论是《茶花女》中的悲惨命运,还是《图兰朵》中的爱情悲剧,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歌剧中所塑造的角色往往具 有丰富的情感和内心挣扎,他们在爱情、家庭和社会之间陷入困境,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讲述了一位日本少女与美国海军军官之间的悲惨爱情故事,在这部 歌剧中,蝴蝶夫人的角色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无奈。观众通过她的命运,可以 反思人性中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从而产生共鸣之情。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还体现在其音乐的表现方式上。歌剧中的音乐往往以悲伤的旋律 和动人的唱腔展现出角色内心的挣扎和情感的煎熬。《弄臣》中的《剑鬼之歌》、《茶花女》中的《茶花女之歌》以及《图兰朵》中的《杜丽安之歌》等著名唱段,都以其悲伤的 旋律和深刻的情感打动着观众的心弦。这些动人的唱腔不仅是对剧情的表现,更是对人性 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挣扎,触动着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歌剧作曲家们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将悲剧的氛围渗透到每一个音符之中,使得观众在音乐的震撼和感染下,深切体验到 悲剧美所蕴含的情感力量。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还表现在其舞台表演和美术设计上。歌剧的舞台设计往往以其豪 华和壮丽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同时也通过其独特的布景和服装设计展现出悲剧所蕴含的深 刻人生观。例如《图兰朵》中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布景和《杜兰朵》中的西班牙风情都为 悲剧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独特的舞台效果,用场景的变化和服装的变幻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和震撼力。歌剧的舞台效果不仅是对剧情的呈现,更是对悲剧美的营造和表现,通过舞 台设计和美术效果,观众可以深切感受到悲剧所蕴含的情感冲击和思想深度。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是一种具有浓厚戏剧性和音乐性的艺术形式,悲剧作为其重要的表现方式在 歌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悲剧美是西方歌剧中的一种审美观念,它通过对人性的探索、 对人生命运的揭示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悲剧的美学。本文将从西方歌剧中 的悲剧题材、音乐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悲剧美进行探讨。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题材多样化,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悲剧故事,到莎士比亚的悲剧 作品,再到现代的悲剧故事,都成为了西方歌剧作曲家们创作的题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莫过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茶花女》、《弄臣》等。这些悲剧故事多以爱情、野心、 复仇等人性之情作为主题,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 无常。这些悲剧故事多以悲壮的情节和悲情的音乐表现,带给观众深刻的情感共鸣和精神 上的震撼。 悲剧音乐在西方歌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通过音乐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 的痛苦,使得悲剧的情感更加真实和深刻。悲剧音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音乐 的表现力强,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等音乐元素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悲剧。其 次是音乐的情感表达丰富,通过音乐来表现人物的爱恨情仇、痛苦悲伤等情感,使得悲剧 的情感更加动人。再次是音乐的戏剧性强,通过音乐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得剧情更加紧 凑和戏剧性更加强烈。 在音乐表达方面,西方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威尔第的悲剧音乐。威尔第的悲剧音乐 以其旋律优美、表现力强和情感丰富而著称。他的悲剧音乐多以音乐戏剧化和音乐旋律化 为特点,通过音乐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痛苦和命运的无常,并以优美的旋律和戏剧化的音乐 来表达悲剧的情感。尤其是在《茶花女》、《弄臣》等悲剧作品中,他更是将音乐与情节 融为一体,展现了悲剧音乐的高度。 悲剧在西方歌剧中的表达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音乐之外,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灯光效果等也是表达悲剧的重要手段。在舞台设计方面,悲剧常常通过舞台的布景、布景 的构造和造型、以及舞台上的布景等来表现悲剧的情感。在服装道具方面,悲剧常常通过 人物的服装、服饰、道具等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在灯光效果方面,悲剧常常通过灯 光的照射、灯光的变化和灯光的效果等来表现悲剧的氛围和情感。这些表达手法使得悲剧 在西方歌剧中得到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展现。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特点[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美分析]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特点[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 美分析] 20世纪西方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崇高与媚俗的并存;二是悲剧色彩浓重。肖斯塔科维奇作为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伟大音乐家,他的艺术天才虽然可以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但那个时代病症,却在他的意识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病灶,乃至他长期生存在人性毁灭的灾难之中。每当我们倾听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时,寻声而至总是他所发出悲壮的声音,这个声音超越时空令人无法忘怀,因为那是一个智者在思考时所发出的强烈颤音。 贯穿在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的悲剧意识震撼着20世纪交响曲乐坛,他音乐作品中所传承的人道主义昭示着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肖斯塔科维奇才被誉为“20世纪的贝多芬”。 一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悲剧美学内涵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悲剧性审美特征,表现的崇高与优美的不同点,是两者的美感特征和审美效果不同。肖斯塔科维奇悲剧音乐中,崇高以悲壮为美感特征,审美效果是振奋多于压抑;优美则是以悲怆为美感特征,审美效果正好相反是压抑多于振奋。 1、悲剧中的崇高美表现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中,始终贯穿崇高感以其悲壮的色彩为美感特征。但悲剧的崇高美,其本质不在于“悲”,而取决于“壮”,正义一方的悲剧遭遇不仅不使人过于哀伤,反而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如《第七交响曲》压抑的旋律中听到的是不屈的呐喊,这种悲剧审美效果强烈震撼人心。 《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插部和再现部的连接处,是音乐的第一个高潮,从豪迈的音阶走句,引出主部主题动力再现,节奏

被拉宽,十五个不同乐器音色齐奏,随后全部铜管组声嘶力竭的奏起反抗的呼叫声,一次次的推向高潮,显示人民反抗的力量不断的增长、势气高昂的反映出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音乐极为雄伟、悲壮。 第四乐章结束部分,铜管乐器奏出第一乐章中辉煌嘹亮的“人民主题”,时值扩大一倍,以更加雄伟状态出现,表明苏联人民保卫家园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人民一定会夺取最终的胜利。 末乐章结束部分,也是经过这些惨痛的磨难,在死亡中重生,表现出人民的愤怒与反抗,象征革命生命力为自由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人们强烈的崇高感。 2、悲剧中的优美表现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中悲剧优美,以悲怆为美感特征。悲怆的美感特征渲染悲剧效果,虽缺乏气势磅礴的悲壮的美感特征,但其哀婉、凄惨、缠绵悱恻,则是以细腻取胜,仍然把悲剧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音乐形象在人们心中呼唤着崇高的情怀,可悲剧优美的美感效果多是压抑多于振奋。 肖斯塔科维奇经常以不同的乐器音色独奏,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描写弱小者的悲惨命运,或是个人的惨痛经历,叙说他们不幸的遭遇。如《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就像一位心碎的母亲,在泣声泣语的讲述战争给她带来的巨大创伤。《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再现部中的副部,则是由大管长篇的独白,像是一位孤独的老人,压抑低沉的内心独白。《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呈示部,双簧管在高音区用纤细的声音表现淡淡的、轻涩的哀愁和少年的迷茫,这或许就是作曲家本人在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思想厚重的《第四交响曲》,备受争议的《第五交响曲》,“公开”的《第十交响曲》和自传性的《第十五交响曲》,都集中体现了他个人悲剧的命运。这部分音乐的描写虽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有伤心欲绝的母亲、孤独的老人、迷茫的少年以及个人的经历等,但整体气氛却都相同,曲调多缓慢、压抑,体现了悲剧优美压抑

法国象征主义的优美之音梅特朗的悲剧人生中的音乐意象

法国象征主义的优美之音梅特朗的悲剧人生 中的音乐意象 法国象征主义的优美之音:梅特朗的悲剧人生中的音乐意象 法国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股文学和艺术运动,它以 独特的象征手法探索内心世界,并通过对意象的运用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在这场浪漫的艺术革命中,音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梅特朗 (Stéphane Mallarmé)作为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将音乐这一无声之音融入自己的悲剧人生中,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诗歌世界。本文将探 讨梅特朗的悲剧人生中的音乐意象,并展现法国象征主义的优美之音。 首先,在梅特朗的诗歌中,音乐常常被用作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他通过诗歌中的音乐意象,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追寻 真理的渴望。例如,在他的诗集《格朗特卢》中,他写道:“字母正要 死去——心灵则诞生。”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文字的厌倦,也传达出 一种渴望音乐般自由和灵魂的追求。通过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梅特 朗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诗歌在读者心中唤起共鸣。 其次,梅特朗在诗歌中经常运用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以增强诗歌的 意境和艺术感染力。他对语言的运用类似于作曲家对乐曲的创作,通 过巧妙的节奏和韵律变化,营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世界。诗歌中的音 乐意象被用来表达情感和构建诗歌的美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 沉浸其中。例如,在他的诗篇《一个片段》中,他使用了一种极富节 奏感的文字排列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声音的流动和旋转,从而进 一步引发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思考。

此外,梅特朗还通过音乐意象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使诗歌 更具故事性和戏剧性。他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 言美学。在他的著名诗作《演员之死》中,他通过音乐的意象来描绘 一个名叫玛利亚的歌手,她的歌声像是从天堂传来的一种神秘力量。 梅特朗通过音乐意象的运用,将歌手玛利亚塑造成一个具有神性色彩 的人物,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梅特朗的悲剧人生也与音乐意象息息相关。他曾经在诗歌中 表达了对生命的绝望和对死亡的迷恋。梅特朗的儿子在幼年时夭折, 这对他产生了巨大的打击。他的悲痛通过音乐意象得到了表达,他将 儿子比作一支逝去的旋律,而自己则宛如一个幽灵般在死亡和生命之 间徘徊。在他的著名诗篇《吹号者》中,梅特朗写道:“我思绪梦幻, 像奏曲般变幻。”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迷惘和对音乐的追求,也折 射出他在悲剧人生中对音乐的倚重。 总之,梅特朗作为法国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将音乐融入自己的悲 剧人生中,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诗歌世界。他通过音乐意象传递了内 心的痛苦和追寻真理的渴望,同时运用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增强了诗歌 的意境和感染力。他将音乐与戏剧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美学,营造出极具戏剧性的诗歌形象和情节发展。然而,梅特朗的悲剧人生 也使他对音乐产生了深深的依赖和思考。他通过音乐意象来表达对生 命的绝望和对死亡的迷恋,使自己的痛苦和追求在音乐中得到了回响。梅特朗的音乐意象无疑丰富了法国象征主义的艺术语言,成为象征主 义运动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音乐鉴赏《我心永恒》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My Heart Will Go On鉴赏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因此,音乐是一部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 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电影增添意蕴和魅力,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发挥叙事的功能。从最早的黑白默片开始,电影音乐就开始辅佐电影画面,直到现在,各大电影公司出品的大片都配以了气势磅礴或优雅动听的音乐。它与电影视觉画面一起展现在银幕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剧情的表现力,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其中,《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我心依旧》就是个典型。它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也为影片接下来的爱情故事做了铺垫。再加上萨克斯的演奏,这首歌几乎无懈可击,在技巧和情感方面都登峰造极。所以,既不要让美金左右了你的赞美,也别让它引发你的狭隘。萨克斯的音色美妙变化,深沉而平静, 富有感情,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别的乐器能发出这种奇妙的声响,乐声一波三折、且咏且泣,向绝对美丽也极度凄切的天外飘逸。在悠扬而幽怨的吹奏乐响起之前,《我心依旧》还只是一句誓言,之后,就成了悲剧的精灵。普通人所能想象的悲剧美的极致是什么?是美好事物的彻底破灭还是破灭之后的重生的不息精神?很显然是后者,萨克斯演奏者用换气时的强调性发音把悲伤加深,但又用纤尘不染的从容的高音创造了形式美,誓言本来就具有的坚定被演奏者演奏得更加彻底,极大的悲伤和极大的爱的愿望,还有极大的形式美,这就是《我心依旧》的特征。尽管这种生死恋的眼泪已经被很多人流过了,可我还是认为,这一次,有人超越了催泪的行列,而将圣洁带给了爱哭的人们。 萨克斯是最浪漫的器乐,听着深邃的乐声中蕴含着的浪漫。不禁想起了那个几乎没有对白,动作也有点单一的场景,但就是一个飞翔的动作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飞翔意味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事物的追求,摒弃上流社会,和最爱的人一起生活。影片由此转入爱情故事的高潮。不仅体现了浪漫,还表明了一种心灵间的沟通。 而《My Heart Will Go On》单从字面上就代表了一种永恒和不变,而音乐在这里也不仅仅是音符的简单组合,而是上升为精神层面上的总体感知。他们的爱情是不朽的,在萨克斯不可替代的音色特指和宽泛的情感表现力下融合了情感与自由的终极释放。在乐声中引发了无限的思绪,对爱情的思考,对幸福的看法,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悠扬的吹奏,换气时的强调发音将该曲子的悲伤之情又加深了几分,但音乐从名字来看本身又是一句爱的誓言,又蕴含了极大的爱的愿望。 音乐通过熏陶及感染,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如泣如诉、如诗如歌,是一种完美的语言,穿越时间,穿越国界,诉说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 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 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 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3重点难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南京大屠杀》《流民图》 ( 1 )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 ” ( 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 ) 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 ( 2 )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

高考语文第一题专练

高考语文第一题专练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 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 ④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壮美的音响世界。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⑤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张扬人的生命本质。 ⑥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悲剧美”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